护理服务模式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7 20:50: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护理服务模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优质护理服务护理管理新模式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管理新模式对于优质护理服务的影响。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患者中选取28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在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采用护理管理新模式,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所收治的28例患者,在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采用常规护理管理,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性更优,对比对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护理管理新模式可显著提升满意度,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护理管理;新模式;优质护理服务
本组探究中选取56例患者,探究目的是深入分析护理管理新模式对于优质护理服务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所收治的患者中选取28例作为观察组,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18例、10例,患者年龄在69岁至28岁不等且中位年龄为(45.24±5.32)岁;另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所收治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17例、11例,患者年龄在68岁至29岁不等且中位年龄为(46.36±6.35)岁。本组探究中给予2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时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具体病情变化等,分析结果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存在。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中抽取82例,将其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确切,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手术室护理;临床效果
手术室是医院抢救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不仅需要严格保证手术室的情节环境,同时也要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以便在患者病情剧变时能够及时作出迅速反应,此外,手术室中医疗事故发生率较高,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手术室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文主要研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手术室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象,所选患者均无精神障碍,能够配合相关调查。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均41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21~76岁之间,平均(37±1.25)岁;胃肠部位手术7例,肝胆部位手术11例,心肺部位手术10例,卵巢部位手术6例,子宫部位手术5例,脑部手术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19~78岁之间,平均(38±1.54)岁;胃肠部位手术10例,肝胆部位手术8例,心肺部位手术9例,卵巢部位手术6例,子宫部位手术6例,脑部手术2例;给予实验组患者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手术室护理服务模式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6月~2015年7月我院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为手术患者提高全程、无缝隙的优质护理,2013年6月~2014年5月期间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对比实施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后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差异经独立样本t或x2检验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推动手术室护理工作向前发展。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护理质量;效果评价
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是通过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转变护理观念、规范护理行为为患者提供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1]。为探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7月期间结合我院科室情况开展了特色化优质护理服务,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6月~2015年5月期间响应国家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号召,我院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收集80例患者入组,2013年6月~2014年5月期间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收集80例患者入组。我院有手术室16间,护理人员职称: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12名,护师29名,护士39名,共计84名护理人员。1.2方法。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前按照手术室常规护理流程与操作规范开展各项护理服务,2014年6月开始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为手术患者提供全程、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措施如下:①术前优质护理。制定术前方式制度,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术前方式技巧,自制术前访视卡,访视卡内容需参照术前方式目的、意义等,为不同科室、不同手术类型的患者提供个性化术前方式卡,在卡片上写明手术注意事项及祝福语,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及手术治疗的了解程度,树立手术成功的信心。②术中陪护。自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需全程陪伴做好细节护理工作,等候期间可播放轻缓音乐缓解或与患者交谈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心理状态。进行护理操作前告知患者获得患者支持和配合,同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合理摆放手术体位避免发生压疮。术后需仔细擦洗消毒剂、血迹等,保证切口敷贴干净,术毕协助患者穿好病号服并送回病房。③术后随访。术后需加强随访,待患者苏醒后向患者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密切观察伤口恢复情况。1.3观察指标。①自制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患者出院前完成满意度调查,评价指标包括仪表仪容、服务态度、语言、术前方式、心理护理、技术操作等,满意度等级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与不满意,治疗总有效率=[(非常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0%。②自制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评价量表,评价指标包括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健康宣教能力等,满分100分。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或率表示,两组或多组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探索
在科学技术及医学理念不断提高和更新的同时,护理学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护理核心为以人为本,其联合了现代化护理服务理念及对策,从多个方面予以患者优质护理,包括心理及生理护理[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局限于医师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因此,需要在手术室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2]。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接收的76例进行手术治疗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进行探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本院接收的进行手术治疗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单号、双号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48.52±5.49)岁;手术种类:12例肝胆手术,10例胃肠手术,8例子宫手术,3例脑手术,5例肢体手术。研究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8.49±5.37)岁;手术种类:11例肝胆手术,8例胃肠手术,9例子宫手术,4例脑手术,6例肢体手术。组间手术类型、年龄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标准[3]:均由患者本人或者患者家属签署了知情研究协议书。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理及精神疾病者。②伴有意识、认知障碍者。③存在肝、肾及心脏等器官功能不全者。④拒绝参与本次实验者。⑤中途选择退出者。1.2方法。1.2.1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案:术前访视,为患者讲解术前、术中及术后需要注意的问题、禁忌、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等,术中严格按照医生嘱咐配合医生开展手术,将手术药品、器械及麻醉药品等合理管理,确保手术室内干净、安静;术后定期随访并开展相应的护理。1.2.2研究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①术前护理干预,在患者进入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从多个方面了解患者需求,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掌握其心理变化状况,以此为依据实施相应的心理疏导,尽可能的将患者负面情绪消除,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将术前评估工作做好,利用交流、沟通等方式对患者实际状况进行了解,例如身体功能、患病史、过敏史及各项指标等,合理制定手术护理方案,确保手术顺利开展;由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手术流程、手术室环境、手术期间注意事项、禁忌等,帮助其做好术前心理准备,增强患者手术治疗自信心;术前开展心理护理,对患者负面情绪的来源进行了解,并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为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治疗自信心。②术中护理干预,由护理人员为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做好以下护理工作:确保手术室内安静,合理调整手术室温度和湿度,为患者提供优质、舒适的环境,以便主动接受手术;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鼓励、安慰并支持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尽可能的将患者焦虑、恐惧、烦躁等负面情绪消除;手术期间,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协助医生开展手术,同时也需要按摩患者身体,以此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质量管理活动开展期间,通过小组方式调查疾病目前发展状况、手术期间遇到的问题等,明确因素后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及对策;制定较为完善的安全质量控制制度,及时整改存在安全隐患的科室,确保手术顺利开展;对于单病种实施优质护理,对于非同种手术患者则开展对应的优质护理路径。③术后护理,结束手术后,由护理人员擦净手术中遗留的血迹,确保手术位置干净和卫生,然后小心将患者送回病房,防止其他损伤。术后,定期随访患者,对其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了解,包括血压、脉搏、心率等,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情绪变化;为患者制定合理饮食方案,确保其身体营养均衡,并告知患者术后及早开展床下活动,增强自身免疫力及抵抗能力。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术前与术后焦虑状况、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焦虑状况判定依据为焦虑自评量表(SAS)[4];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包括手术流程、手术室环境及护理态度3个维度,每个维度10分;护理满意度[5]:总分值100分,总分值为80~100分表示非常满意;总分值为60~79分表示较为满意;总分值于60分以下表示不满意。1.4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19.0对本次研究中的计量资料(x±s)和计数资料(%)进行处理,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SAS评分比较(表1)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SAS评分均较术前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研究组与对照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表2)在手术流程、手术室环境及护理态度评分方面,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表3)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妇产科护理的运用
孕妇是所有疾病中最为特殊的患者,她们来到医院,主要是为了顺利分娩,而传统的护理服务工作比较被动,没有热情,产妇往往得不到贴心的照顾,因此为了提高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为妇产科患者提供一个最舒服、最满意的护理服务,本实验研究选取300名孕妇作为实验对象,将她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服务,希望能够通过本次实验找到传统的妇产科护理模式中的弊端,并加以改正,建立一套优质、舒适的副产科护理模式,为产妇提供最贴心、优质的服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实验选取300名产妇作为实验对象,将她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名产妇,平均年龄21~45岁,所有孕妇均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签署协议,两组孕妇的基本情况,如年龄、妊娠情况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妇科护理服务,实验组患者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模式,具体的内容如下:首先,护理人员需要提高工作积极性,当班护理人员不可工作懈怠,可以通过学习,提高护理人员个人思想觉悟,激发工作热情。其次,为了使孕妇可以得到最周到的护理服务,将医院的孕妇随机分配在妇产科内的所有医生名下,建立每名医生和护士为5~7名孕妇提供护理服务,归属于同一个医生的孕妇集中在一起,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方便医生管理和照顾,每名医生至少配置3~5名护士配合护理,同时组内的护理人员需要分工合作,任务分明。再者,护理人需要提高个人专业能力,学习护理技能,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与孕妇多沟通,仔细观察孕妇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变化,了解产妇的需求,以便提供最贴心的服务,在产妇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给予孕妇鼓励和支持,以稳定其情绪。在孕妇的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时刻陪护,全程监督,每个环节都要有专人负责,以确保婴儿顺利出生和孕妇的产后恢复。最后,为了保证每一名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要建立评价、考核制度,把护理环节划分成不同的分值,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评比、考核,选出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分值过低的人员也要给予一定程度的惩罚,以此激励护理人员积极工作,禁止懈怠懒惰,所有护理人员齐心协力,共同为孕妇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每位孕妇离院后需填写一份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对问卷的内容进行统计、总结。
手术室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和总满意率(92.0%)均高于对照组(80.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到手术室护理中,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应用价值
手术室是医院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患者情况复杂,病种多样,受专业化特殊原因的影响,对相关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深化服务质量的护理理念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也成为手术室护理人员要面对和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1]。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手术室接收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对于存在语言认知障碍和转院治疗的患者予以排除,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性30,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12~72岁,平均年龄为(42.6±3.7)岁,脑外科手术15例,泌尿外科手术18例,五官科手术4例,普外科手术10例,骨科手术3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为13~70岁,平均年龄为(42.5±3.6)岁,手术类型:脑外科手术14例,泌尿外科手术17例,五官科手术5例,普外科手术11例,骨科手术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和手术方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严格按照手术室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术前、术中和术后整个护理环节进行优化,对各项护理内容进行深化,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分析论文
1病人的需求
1.1病人的护理需求人们患病时,从自己熟悉的社会环境走进陌生的医院,从家庭社会的多种角色变为病人。住院后,病人非常关注自己的诊治医生、责任护士、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希望尽快进行检查治疗并知道自己的检查结果;希望了解疾病的治疗效果;希望知道治疗疾病所需的总费用;希望亲人的陪护以及与护理人员沟通交流;希望护士的技术娴熟;希望住院的环境安全舒适等。
1.2病人的心理需求人们患病后,心理方面会产生焦虑、恐惧、孤独等心理问题,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需求。
1.2.1焦虑恐惧心理害怕疾病不能治愈,经常处于惊恐不安的紧张状态,有的甚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精神压力很大。这时,他们希望医务人员多关心他们,给他们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指导他们如何配合治疗。
1.2.2孤独心理人们患病后进入医院这个新的环境,这里的环境及医护人员对他们而言都是陌生的,他们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很容易产生失落感,他们希望有亲人的陪护,希望医务人员多与他们谈心,尽量缩短与医务人员之间的距离。
2满足病人的需求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至2015年手术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手术室的护理中为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为优质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结局。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程度为93.0%,对照组为72.1%,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手术室中采用优质的护理模式可以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并提高护理服务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手术室;SAS
手术治疗是一种比较危险的治疗方案,手术的创伤性比较大、治疗时间长,经过手术治疗后一般会出现并发症[1]。因此在术后是处理手术操作外,临床护理质量也关系到手术的成功情况。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服务观念的转变,传统一般的护理模式已经不适宜,因此在手术室中如何找到一种比较适宜的护理模式是本次探究的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研究资料。选择3013年至2015年手术室患者86例,手术类型:肝胆手术27例,胃肠手术39例,子宫手术7例,脑手术5例,肢体手术8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范围22~68岁;SAS评分为(68.9±4.8)分;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范围20~71岁;SAS评分为(67.5±4.4)分.经统计学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可以进行组间的相互比较。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模式,即在术前进行访视、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药品和器械的管理等。观察组的患者的此基础上进行优质的护理模式,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①术前的心理疏导。在手术前向患者和家属详细的说明手术的流程、手术的环境等预先消除恐惧感。对于手术患者一般都会比较焦虑和恐惧,此时护士要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首先对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评估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疏导。了解患者的心理所需,耐心与患者进行交流,积极回答患者提出的相关疑问,向患者举例说明进行积极治疗后健康出院的病友资料,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手术信心。②术中护理。当患者入室后尽量保持手术室的安静,预先对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使得患者感觉舒服,保持最佳的状态。并可以借助术前的访问与患者建立信任度,通过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消除患者的术前恐惧;提供枕头、毛毯等物品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对于有关节疾病的患者要提供棉护垫;在术中对于非手术的部位可以给予适当的按摩从而避免水肿,对异常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如果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感到恐惧,要轻声与进行交流,消除内心恐惧,术中不说与手术无关的话,让患者指导医生和护士在全心全意为期做手术,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如果术中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以及疼痛等不良反应,要及时向患者说明情况,并叮嘱其进行深呼吸缓解不良反应,对于清醒的患者可以适当与其进行谈话分数注意力,从而减轻患者的不适感。③术后的护理。术后用温度适宜的生理盐水轻轻将皮肤表面的血迹擦拭干净,为患者盖好被单,采用搬移布的方法将患者送至病床,避免过度震荡造成患者不适;术后严密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与家属进行充分的交流,了解患者的情况。
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方法了解住院病人的心理需求及人性化护理模式下指导的相应护理措施与方法。结果进行人性化护理可让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结论护理人员只有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把自己置身于病人的角度,才能为病人提供真正的人性化护理服务。这种护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有助于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和持续改进,有助于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探讨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以人为本、充分倡导尊重人格,满足人的需求,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同时,人们的健康观念不断更新,人们认识到人体和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疾病的形成是复杂的、由多种因素决定,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也需要立体的综合措施。在医疗服务中,强调以人和健康为中心,关注人的价值和需求成为举足轻重的重要环节,患者不但需要获得满意的诊疗,而且还有精神、心理上的舒适、安慰,治疗上的参与、选择和多元化的服务需求[1]。而人性化护理恰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手段和方式,这是社会进步引发护理模式改革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对护理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如何及时发现和满足住院病人的心理需求,如何实施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1病人的需求
1.1病人的护理需求人们患病时,从自己熟悉的社会环境走进陌生的医院,从家庭社会的多种角色变为病人。住院后,病人非常关注自己的诊治医生、责任护士、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希望尽快进行检查治疗并知道自己的检查结果;希望了解疾病的治疗效果;希望知道治疗疾病所需的总费用;希望亲人的陪护以及与护理人员沟通交流;希望护士的技术娴熟;希望住院的环境安全舒适等。
1.2病人的心理需求人们患病后,心理方面会产生焦虑、恐惧、孤独等心理问题,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需求。
创新护理模式强化服务意识演讲稿
各位领导:
下午好!
我发言的题目是《创新护理模式强化服务意识》。
近年来,市社会福利院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本着“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天下儿女尽孝”的服务宗旨,尽心尽力、不遗余力、竭尽全力地抓好自身建设,全力打造服务品牌,日益成为孤鳏寡、盲聋哑、痴呆傻和弃婴的贴心人和“娘家人”,用心用爱谱写了一曲曲催人泪下的奉献之歌。
一是优化“精神护理”活动,树温馨服务之风。市福利院服务对象都是弱势群体,特殊人群,为此,我们根据服务对象不同的生理、病理、心理特点,善于望闻问切,在全面推行“生活护理”、“医疗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推行“精神护理七个一”活动,真正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每月举行一次集体生日庆祝活动。我们对入院老人实行建档立卡,每个月内,都要由领导主持仪式,开展集体庆祝活动,让老人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关爱,不断增强老人的归属感。每季度集体观看一次电影活动。为了缓解老人的孤独忧闷,我们每季度安排一次电影放映活动,不断丰富老人的精神食粮。每周开展一次常规康乐活动。每月都组织开展医疗保健操、太极拳、棋牌、歌咏、读书读报活动,让老人充分地动起来,乐起来。定期开展一次上门服务活动。组织职工分时间段到各区域为偏瘫、残疾等重症老人开展上门服务,了解老人疾苦,关心他们身体,送去组织关爱。开展一次健康知识讲座活动。聘请专业人士到福利院为老人讲授健康知识,让老人学会自我保健,抗御疾病侵袭。开展一次个案辅导活动。针对部分“问题老人”和“问题儿童”,我们采取心理安慰、思想疏导、说服劝解等方式运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法,使他们跳出心理障碍。开展一次借力服务活动。积极拓展服务途径,与雁江区老年大学、市交警二大队、师范校、马鞍九义校、区公安消防队、神话造型美容美发多个等单位和个体建立友好关系,这些志愿者的到来,不仅丰富了老人和儿童的文化生活,更使他们感到人间温暖处处在。
二是深化教育培训,树优质服务之风。本着全面提高服务水平、提升院内职工整体素质的原则,我们在强化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换位思考,组织员工切实加强学习,认真了解服务真谛,每月,我们都要组织开展关于提升服务质量,营造和谐氛围的专门培训2次,不断激发员工爱岗敬业的自觉性,增强用局部精湛缔造整体完美的精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