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策略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7 20:36: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护理策略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病毒护理管理策略分析
摘要:总结病毒肺炎病房的护理管理策略,将支援护理队伍的病房管理经验与病毒肺炎病房实际情况相结合,梳理目前病毒肺炎病房护理管理工作存在的难点,针对性地改造特殊病区环境、制定相适应的制度规范和工作流程、加强岗前培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强化对重点环节的护理质量监控以及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文关怀措施等,为护理人员安全、舒心工作提供了保障,为病毒肺炎病房护理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
关键词:病毒肺炎;护理管理;隔离病房;护理质量;医院感染;防护;经验
自2019年12月以来,我国及全球病毒肺炎病人数逐渐增多,已有全球大流行趋势[1⁃2]。我国湖北省疫情集中,国家卫生健康委从全国其他省市调集医护人员组成了多支医疗队支援湖北[3]。但由于支援护理队伍来自不同专科,急性感染性疾病护理工作经验有限,陌生的病房及工作环境给护理管理工作带来了难题。如何对支援病区进行科学的护理管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保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负责支援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采取从各科室抽调护理人员组成多支护理队伍,分别负责整体接管医院各病区的形式,现对病房护理管理工作进行总结。
1医院护理管理工作困境
1.1护理人员缺乏呼吸系统、传染病、危重症相关护理经验。面对病毒肺炎病人数的增加,原有护理人力资源已不能满足护理工作的需要,需紧急调配护理人员参加救治工作。救援队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科室,在工作经验、技术水平、应变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且大多数缺乏呼吸系统、传染病、危重症相关护理经验,给护理管理工作带来困难。1.2环境陌生、条件设施相对滞后。支援护理人员对定点医院的环境感到陌生,对工作程序不熟悉,且由于许多定点收治医院原有隔离病区已经满足不了收治要求,故将许多非隔离病房进行改造之后用于收治病毒肺炎病人,隔离条件相对滞后,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问题突出。1.3工作时间较长,护士身心压力较大。护理人员是与病人接触时间最长、距离最近、危险性最高的人群,增加了护理人员的感染风险,导致其承受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且身着防护服工作时间过长易造成护士身体不适。参与疫情救援的护士群体普遍承受了较大的身心压力和工作压力,易产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2护理管理策略
喉癌术后居家护理管理策略
摘要:目的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护理管理策略,为出院后居家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21年2—8月喉癌术后气管切开的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和观察组(10例)。观察组实施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居家护理管理策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无一例感染新冠肺炎及堵管等并发症,患者气道管理依从性高;对照组有1例发生堵管,对症处理后继续使用导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依从性、焦虑及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对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实施居家护理管理,可有效预防其感染新冠肺炎,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焦虑和抑郁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喉癌;术后;居家护理
新冠肺炎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疾病[1],人群具有普遍易感性。绝大部分喉癌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或终身开放气道,由于呼吸改道,气管直接与外界相通,因此是新冠肺炎高风险人群,同时也给家庭护理带来严峻挑战。笔者针对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居家护理及防护重点、难点进行分析,旨在总结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居家护理及防护要点,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2—8月我院20例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出院时均携带气管套管。患者纳入标准:(1)无认知功能障碍,能配合调查。(2)出院时病情稳定。(3)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研究。家属纳入标准:(1)住院期间每天照护患者,出院后仍为主要照护者。(2)有良好沟通、书写能力,会使用智能手机。患者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2)同时参加其他研究者。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2方法
DRG改革下护理管理策略
摘要:探讨护理管理与DRG绩效考核的关联,分析DRG改革背景下护理管理存在成本控制意识不足,无直接可参考的护理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案;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不合理,不符合低耗高效的理念;护理信息化系统不完善,难以支持精细化决策等挑战。今后应从加强护理成本管理意识,探索DRG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优化护理工作程序与标准,充分利用护理信息系统数据进行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对护理管理进行改进及完善。
关键词:DRG;护理管理;临床路径;人力资源配置
DRG(Diagnosis-RelatedGroups)是指疾病相关诊断分类。美国在1983年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利用DRG测算的预付费制度[1],其核心思想是将患者按照主要诊断、治疗手段、年龄、手术及出院状态等进行分组[2],根据患者DRG的组别进行支付,而不考虑患者实际的治疗费用。实践表明,DRG预付制能够减少不合理处方,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是目前世界上公认较先进和科学的付费方式之一[3]。我国最早于1989年在北京地区开展DRG管理的可行性研究。经过30年的探索性研究并结合我国现行的医疗体制,2019年6月,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四部门联合确定了北京等30个城市开展DRG付费的推进策略性试点,按照“顶层设计、模拟测试、实际付费”三步走的策略,拟于2021年启动实际付费[4]。对于医院而言,DRG不仅是医保付费工具,也是医院绩效考核、医疗服务评价的工具[5],势必会给医院原本的管理模式带来压力与挑战。国内已有的文献中较多关注DRG改革模式下,医院成本管理、医师绩效管理对策,而对护理管理探讨较少。国外基于DRG实施情况与护理管理相关研究表明,DRG的实施会对护理质量产生影响[6],护理组织和人力配置也能够影响DRG实施[2]。本文结合我国目前DRG试点情况和国内护理管理现状,提出在DRG模式下加强护理管理的对策。
1DRG绩效考核与护理管理的关联
为控制医疗费用的同时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我国在DRG试点中引入智能监测指标对医院组织管理、医院服务行为、医疗技术、资源使用效率、患者满意度等多维度进行考核。基于DRG绩效考核指标,护理管理与DRG的关联见图1。1.1费用控制与护理管理费用控制是DRG模式下对医院的核心监管要素。若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成本费用低于DRG标准,则可以获得结余,作为诊疗服务的合理补充。否则,医疗机构需要承担超出DRG标准的费用。医疗机构为避免费用负担,应考虑诊疗服务的经济性,主动进行成本控制。护理成本作为医疗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护理活动人力、物力资源及时间成本的耗费[7],是成本管控的重要环节。有研究表明,护理成本核算可以有效减少护理管理的费用,促进护理单元向成本效益盈利中心转变[8]。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的DRG分组涉及患者诊断、诊疗过程和患者个人特征等信息,为成本核算提供了客观、量化的数据支持。因此在DRG下,护理成本控制的核心是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科学和合理成本的核算,构建护理成本管理体系。在常规护理成本核算中,护理人力成本占比最高[9],是护理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除最大限度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外,加强护理服务质量管理也能有效降低人力成本[10]。此外,相关研究还表明,临床路径的实施通过标准化的诊疗流程,能有效控制护理费用,降低医患双方的成本[11,12]。因此,护理管理中护理成本核算、人力资源配置以及临床路径的开展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医疗费用。
1.2医疗质量控制与护理管理
老年护理现状调研及策略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其中最大的难题是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口的抚养和照料问题,而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需要及国际标准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据2007年山东省1人口和劳动力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山东省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达l317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4.O6,已成为全国第一老龄人口大省。笔者对山东省老年护理专业现状进行调查,力求全面掌握本省老年护理专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符合本省实际情况的老年护理专业发展模式,为制定本省老年护理学科发展规划及老龄化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以信函方式对山东省二级以上医院及老年医疗机构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基本情况、老年护理专业工作内容、老年专科护士岗位现状及需求三大部分。问卷由被调查单位护理部主任或老年专业科室主任、护士长填写。共发放问卷162份,回收99份,回收率为61.1,有效问卷92份,有效率为92.9。资料收集完成后进行整理并统一编码,将所有数据录入Excel电子表格建立的数据库后,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山东省老年护理专业现状
2.1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的92所医疗机构中,三级医院49所,二级医院41所,老年医疗机构2所。其中41所(占总数的44.6)设有老年专业科室。被调查单位现有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共1373人,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基本情况,见表1。
产科护理纠纷原因与管理策略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产科护理发生纠纷的原因,提出相应防范策略。方法:对2016年8月~2017年8月医院产科出现的100例护理纠纷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对科室管理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产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主要为查对制度执行力不够23例,占23.00%;业务能力不足31例,占31.00%;科室管理不完善25例,占25.00%;护士与产妇沟通不良21例,占21.00%。影响因素显示,护士的职称、学历和工龄对纠纷产生有一定影响。结论:加强制度管理,加大再教育力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进行有效沟通,可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产科;护理;纠纷;管理策略
产妇住院分娩时,因缺乏日常保健常识和医疗知识,对医护人员会产生偏见。如何提高产科护士的素质,提高孕产妇对产科护士的满意度、降低投诉率、减少医疗事故和相关纠纷已成为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实施,一些大龄产妇因自身及医患沟通不佳等原因,导致纠纷事件不断增加。为了探讨其原因,本文对100例产科护理纠纷事件进行剖析,并据此提出相关策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医院产科2016年8月~2017年8月发生的100例护理纠纷为研究资料,产妇年龄24~39岁。1.2方法。对产科不满意原因进行剖析,分析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得出结论,提出相关策略[1-3]。1.3统计学方法。对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现状与策略
[摘要]目前高校模式仍是医护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护理人员获得较高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高校为护理专业设置相关实验室,以确保高校能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实践能力提供条件。实验室管理是确保实验室能正常使用的必要手段,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存在问题,使实验室正常使用受到影响,这不仅不利于高校医护人才的培养,同时还会造成高校教学资源地浪费,因此如何有效、合理对实验室进行管理得到高校相关领导的关注。该文通过对目前实验室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解决策略,旨在为提高护理实验室使用效率提供依据
[关键词]现状;管理;实验室;应对策略
近些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文化程度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医疗卫生方面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同时对医护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的发展造成市场需求变化,传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无法适用现今社会,因此医护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变[1]。高校不仅仅需要注重护理人才理论知识的培养,同时还应重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医护人才综合能力以满足现今市场需求,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护理实验室是护理相关人才在校内开展实践的场所,其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实验室学生能规范、熟练掌握医疗方面各种操作技能,从而避免其在今后工作中出现较大问题[2]。
1护理实验室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①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实验室管理责任制度不够完善,导致管理人员对自身责任认识不清,在设备管理等工作中出现较多问题,且无法主动承担相应责任,在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最终造成严重损失。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部分学生在开展实验操作时,不注重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操作,或在实验结束后未按规定对实验室内器皿及实验台进行清理,导致实验室环境受到污染,轻者造成高校教学资料浪费,致使设备出现损坏,严重着可引发安全问题,危及学生、教师等相关人员生命安全。②管理人员无专业管理、设备维修经验,当实验室内设备出现故障时未能及时发现,也无法对设备给予必要、有效的检查、修理及处理。无法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室内出现的错误操作,无法及时指出并给予相应操作指导。其次管理人员素质不一,在一定程度上给管理队伍思想稳定造成了影响,继而使整体工作效率降低,同时高校对实验室管理的不重视导致管理人员在校内福利待遇明显低于其他授课教师等,导致管理者职业认同感低,在工作上无法全身心投入激情与努力[3]。③管理模式较为陈旧,虽然近几年高校教育、实验室均得到发展,然而高校在对实验室管理时未做到与时俱进,仍采用陈旧的管理模式,未根据实际情况对自身工作模式不断调整,如在文件归档、设备登记、实验排课等方面均还是以人工操作为主,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手段仍未被广泛应用到实验室管理中,导致护理实验室管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较低。④设备数量与质量不足,受多种因素影响高校对护理实验室内设备难以及时更新、维护,造成部分设备出现老旧状态无法使用。同时由于近几年社会对医护人员的需求增加,导致高校对医护学生扩招,导致相关专业学生数量上升,为确保每名学生在实验室内都能亲自动手进行实践,实验室设备数量需根据专业学生数量给予增加。但部分高校对此未重视,造成校内虽设有护理实验室,但相关实验设备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不仅给教师实践授课增加难度,同时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4]。
2应对策略
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缺陷及策略
在新医改浪潮中,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日渐完善,加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顺利实施,乡镇卫生院住院患者明显增加,乡镇护理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乡镇卫生院要通过不同路径,采取可行度较高的对策,科学解决护理管理缺陷问题,高效开展各项护理工作,提高整体医疗水平[1]。
1新形势下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的缺陷
1.1重视程度不高,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在新形势下,部分乡镇卫生院对护理管理认识不正确,护理管理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将其放在各阶段战略目标实现同等重要的位置,护理管理理念、内容等模糊化,导致护理管理过程中出现各类隐患问题,护理管理工作无法有序开展,护理管理整体水平不高[2]。同时,部分乡镇卫生院没有围绕新医改理念,结合日常护理管理中出现的缺陷问题,完善已构建的护理管理制度,无法实时指导护理管理工作,加上岗位设置不合理,岗位人员职责模糊化,无法有效满足患者客观需求。1.2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护理水平高低和基础设施质量密切相关。在新形势下,部分乡镇卫生院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不多,没有定期安排专业人员检修维护基础设施,没有根据具体规定,及时更换老化或者故障问题严重的基础设施,使用过程中出现隐患问题,影响护理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3]。同时,部分乡镇卫生院不注重先进设备设施的引进,无法满足患者在医疗服务方面的具体要求,影响自身多样化作用的顺利发挥。1.3服务意识不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部分乡镇卫生院没有将护理人才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没有根据日常各岗位护理人员考核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再教育学习,注重服务意识不强,没有树立现代化护理理念。同时,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扎实的专业护理管理知识,护理专业技能不高,不清楚护理流程,不注重护理安全,经常违规操作,引发医疗纠纷,影响日常护理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无法及时为各层次患者提供优质的个性化医疗服务[4]。
2新形势下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缺陷的优化策略
2.1强调护理管理,增强护理管理意识。在新形势下,乡镇卫生院要对紧张的护患关系引起高度重视,强调护理管理,以新医改为导向,客观分析护理管理方面的漏洞问题,多层次大力推行医疗改革,深化护理管理各方面,提高护理管理整体质量。在此过程中,乡镇卫生院要巧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借助地区已有的优势条件,在护理岗位人员中大力宣传护理管理内涵、作用、意义等,促使护现代化护理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在无形中日渐强化护理岗位人员的护理管理意识,做好日常开展的一系列护理管理工作,从源头上提高护理管理层次。2.2健全护理管理制度,明确护理职责。在新形势下,乡镇卫生院要根据护理管理新要求、新规定等,以护理管理缺陷问题为基础,通过不同路径健全护理管理制度,科学制定护理管理工作质量考核评价制度、激励制度等,优化护理操作流程,对各个病区进行统一化的质量管控。护理部主任要采用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围绕制定的护理管理制度,全方位仔细检查不同岗位护理管理质量,深层次解读存在的各类问题,尤其是重难点问题、多次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整改对策,从根本上解决出现的护理管理问题[5],最大化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在此过程中,乡镇卫生院要以护理管理制度为切入点,根据日常护理管理要点、内容等,科学细化护理职责,将其落实到具体岗位人员身上,避免护理管理工作开展中出现“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现象,促使各项护理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2.3科学配置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养。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乡镇卫生院要围绕护理管理缺陷以及自身各阶段发展目标,优化调整护理岗位,及时删减重复、不合理的岗位,科学设置新岗位。乡镇卫生院要根据新医改下《护士条例》[6]具体规定,科学配置岗位护理人员,有效满足日常临床护理客观需求的同时提高内部人力资源利用程度。在此过程中,乡镇卫生院要根据各阶段护理人员考核情况,科学安排护理人员培训工作,对其进行必要的再教育学习,在学习护理新知识以及掌握护理新业务、新技术过程中,掌握必要的护理专业知识,完善护理知识结构层次,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增强主动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为各层次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个性化医疗服务,提高他们在医疗服务方面的满意度。乡镇卫生院要利用多样化路径为不同护理岗位人员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培训机会,使其在个性化指导、经验交流、实战演练等中优化利用掌握的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必要的护理新技能技巧,实时提升护理综合能力[7]。在此过程中,乡镇卫生院要优化考核手段,每周、每月、每季度对各护理岗位人员进行系统化考核,随时了解日常护理情况,尤其是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调整人员培训内容,对其进行系统化培训,最大化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养与日常护理管理质量,为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提供重要保障。
3结语
医院儿科护理投诉因素及处理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法律意识的增强,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对医护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基层医院儿科护理工作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护理投诉越来越多。笔者通过对我院2006年7月至2011年6月儿科的16例护理投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7月至2011年6月我院儿科护理投诉16例,投诉者均为患儿家长,投诉方式有口头、书面、电话,每例投诉都作详细记录。
1.2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每例投诉的详细记录,按投诉事件的时间、事情经过、原因、责任人进行分类归纳和分析。
2结果
16例护理投诉中,护患沟通障碍为6例,占37.50;护理操作水平不高为5例,占31.25;护士责任心不强为3例,占18.75%;服务态度不佳为2例,占12.5O。
精神科观察隔离区护理管理策略
病毒肺炎(简称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人群普遍易感,多表现为聚集性发病,如医院聚集性和家庭聚集性等。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病房主要以封闭式管理模式为主,人员聚集性强,同时医院的人员流动性较大以及患者就诊行为无法控制的特点,极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传播[1]。2020年2月我院迅速增设了独立的观察隔离区,作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针对住院患者的第一道防线,以做到早发现、早分流、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防控肺炎院内传播和流行,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应对疫情防控的护理管理策略,现报告如下。
1疫情期间精神科观察隔离区护理工作问题分析
1.1患者方面:精神病患者大脑功能紊乱,造成其精神和行为方面的障碍且难以控制,易出现冲动、伤人甚至自残等行为,疫情期间前来就诊的患者多因疫情的长期封闭隔离,症状多不稳定,有的甚至出现了严重过激行为,尤其是急诊就诊的精神病患者,对隔离措施及健康宣教配合依从性差,易造成兴奋冲动等过激行为,再加上患者家属对疫情的恐惧心理,对患者的固定陪护不理解。而在此特殊时期患者及其陪护家属如果未能提供核酸检测报告,都有可能是潜在的肺炎传染源,尤其是救助站收治无主精神病患者,由于无法提供流行病学史,无疑增加了隔离病区医护在职人员及在院患者的暴露风险。1.2护理人员方面:由于我院为精神病专科医院,仅有院感科无感染病房,隔离观察区护理工作人员缺乏传染病专科护理工作经验,在疫情初期随着国家卫健委通报的确诊病例与日俱增,医护人员感染病例出现以及防护物资的相对紧缺,同时,医生和护士分别从各科室临时抽调组建,工作中需要相互配合和适应,而精神科是一个需要医护高度配合的专业队伍,各科室人员之间相互磨合,相互配合协作需要时间。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平均年龄相对年轻,对疫情防控知识相对缺乏,心理压力相对大,可能存在焦虑及恐惧心理;此外相较于以往的急重症精神病患者会通过门诊,急诊分流至各专科科室,疫情期间,此类患者多集中于隔离观察区,虽然抽调人员均为一线临床骨干护士,但既要做好专科护理工作,又要落实观察区的防疫措施,护理工作压力大。1.3环境建设方面:隔离观察区作为临时设置的应急科室,原是南院独立的老年病区,属于独立楼层,便于分流,但是病房设施安全防护级别低,达不到精神病患者病房和传染病隔离病区的双重标准,安全隐患多,护理风险高,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及工作难度加大。
2精神科观察隔离区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
2.1观察隔离区患者的标准化管理:(1)住院前评估:流行病学史,体温、血常规、心电图、胸部CT等检查,且查看健康码及行程码均无异常,方可以入院。(2)新入院患者交接:观察隔离区由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乳胶手套等)在病区大门口与门急诊护士进行交接。医生负责查看患者门诊检查结果并进一步评估,护士负责再次给患者及家属测量体温,并进行安全检查,对患者及家属所携带物品进行消毒后方可进入观察隔离区。(3)隔离期间防控措施:①观察隔离期间等待核酸检测结果期间,患者单间隔离,单独进餐,避免人员聚集,隔离期间禁止外出、禁止探视,严格执行一患者一陪护,正确佩戴口罩。②患者及其陪护人员每日监测体温2次。③患者床单物品单独消毒送洗,病室每日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2次。④对患者的精神症状与危急状态进行评估,主要评估精神科六防:防自杀、防冲动、防藏药、防外跑、防跌倒和防噎食[2]。⑤由公安和民政部门送诊的流浪患者,流行病学史不详,各项检查均正常无发热等症状,但必须住院治疗的患者单间隔离14d,接触患者的护理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按照传染病二级防护处置。⑥患者隔离期间所需生活用品由护理人员定期统一安排专人负责购买。⑦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及时评估病情掌握其情绪和行为变化,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3]。(4)观察隔离结束常规转出流程:观察隔离14d后,无异常,经主管医生评估后开具转科医嘱,护士对患者及陪护人所带物品进行消毒后,在病区大门口与所转入科室的医生护士进行交接。2.2专业人员的标准配备及科学管理:①观察隔离区护理人员均由护理部从临床各科室抽调专业技术和临床工作能力相对较强的护士,身体和心理素质相对较好。观察区人员相对固定,合理配置,分工明确,固定医护搭班人员,在保证临床护理工作完成的同时,避免因频繁更换人员或者频繁换班而增加感染的风险。②开展肺炎防控知识全员培训:观察隔离区护理人员上岗前,做到“两必须一杜绝”:必须全部经过医院组织的专业感染防护培训,熟练掌握各种防护用品的使用流程;必须全部参加医务科组织的肺炎最新版诊疗规范培训,掌握肺炎疑似及确诊病例的临床症状等;杜绝带病工作,科学排班,避免过度劳累,密切关注护理人员自身健康状况,定期为护理人员进行心理评估、心理疏导及心理调适,出现不适及时采取应对措施。2.3观察隔离区的安全管理:鉴于精神疾病患者的特殊性以及疫情防控的紧急性,精神科观察隔离区的安全尤为重要,①门急诊至观察隔离区设有独立通道,避免穿过人员密集的候诊区。②隔离病房每日开窗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30min,病区环境及病室物表、地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2次,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③病房垃圾全部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医疗垃圾严格处理。④患者餐具统一管理,统一回收清洁消毒,实现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降低患者间交叉感染风险。⑤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保护约束,以免意外的发生及疫情的可能扩散。⑥与定点医院建立联络会诊,如发现可疑病例,立即由专人陪同从指定的通道送往定点发热门诊隔离,密切接触相关工作人员参照“《太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转发关于加强病毒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并卫办函[2020]42号”标准立即启动二级防护。出现疑似或者确诊肺炎的精神障碍患者所在科室所经通道进行终末消毒。2.4健康宣教:疫情期间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以个别交谈、视频播放、宣传栏、墙报、住院须知、探视制度等形式及时向患者传递健康信息。①指导患者及陪护人员掌握“六步洗手法”“正确佩戴口罩”等群防群控措施,及时给患者及陪护人员做肺炎知识讲座。②提供心理支持,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避免由隔离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恐慌。③定期安全防护教育,尤其是新入院隔离患者及陪护人员,尽可能避免意外的发生。④重视精神科疾病知识的教育。
3讨论
护理专家专业化发展策略论文
[摘要]护理专业化的发展速度与发展内容在世界各地都不完全一样。通过对多年护理专家经历的总结和文献复习,讨论护理专家的定义、护理专家的发展、护理专家的工作任务、护理专家的核心才能和发展护理专家的策略。
[关键词]护理专家;角色
护理专家的产生是由于医疗科技的急速发展,社会对增进健康期望的不断提高,以及国际护理发展的趋势所致。本文将讨论护理专家的定义、护理专家的发展、护理专家的工作任务、护理专家的核心才能和发展护理专家的策略。
一、护理专家的定义及称号
美国护士协会指出护理专家是在某一专科内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I临床护士。及能够施行高级护理实践(AdvancedNursingPractice)的护士根据国际护士会(ICN)及美国高级实践护师(AdvancedPracticeNurse,APN)专科学院所提供的中文翻释,把护理专家的职称定为高级实践护师。英文Practice可以理解为与实践、业务或与临床操作有关的一切概念。在香港,专科护士或专科护师已经是护理专家的旧称号;新的护理专家称号是APN,在香港APN被翻译为资深护师。
美国护士协会认为一个护理专家一定要拥有的特点包括:要有护理学位;有高度的自主性;懂得为其患者施行全面的健康评估;以及能对其患者做出准确的诊断,并施行最适当的治疗。美国APN专科学院给APN的定义是指拥有以下特质或能力的护士,包括:具有专业知识基础;拥有复杂的决策技能;以及能胜任各种临床实践、业务、操作的专业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