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7 19:46: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互联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互联互动通知
区直各部门党委(党组)、有关乡镇党委: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鹿委办〔2008〕11号),落实“双百”结对联系活动,不断拓宽机关党建工作领域,进一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经研究,决定开展机关基层党组织“互联互动”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开展机关基层党组织“互联互动”活动,是贯彻十七大精神,创新组织活动方式,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组织建设和党员先进性建设的有效载体,也是实现共建共享的有效途径。开展机关基层党组织“互联互动”活动,有利于密切机关基层党组织之间、党员干部之间及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转变党员干部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利于促进机关基层党建工作相互对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要通过建立健全机关基层党组织互联互动机制,实现党建工作基础更扎实、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更明显、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更突出、机关基层党建资源整合更优化的目的。
二、活动的基本内容
机关基层党组织“互联互动”活动要努力在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扶贫帮困、人才培养、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相互促进,取得实效。
互联网运营特征
构建ICT云计算服务模式
电信运营商在进入信息时代以后,必须有效定位成运算服务的提供商,同时运营商也有很重要的机会在这其中贡献其对客户需求的了解、对运营的了解,以及对各种资源的优化能力。
构建“设备+网络+应用+专线+托管+维护”的ICT云计算服务模式。
IT与CT的融合是产业融合的主题,而互联网层出不穷的新商业模式、个性化需求和新业务,使得通信行业“应接不暇”,通信的交换能力通过新技术还能“勉强维持”,但通信的控制能力和监控能力犹如“瞎子摸象”,对交换的内容一无所知,对信息的控制“无所适从”,管道不能体现出其应有的商业价值。因此,要在商业模式上重塑ICT,构建“设备+网络+应用+专线+托管+维护”的ICT云计算服务模式,构筑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广阔空间。
传统的服务器托管通常是按月向用户收取固定费用;而云计算服务是根据计算的时间、信息存储量、计算量等向用户收费。云计算带来的新商业模式还处在实践和探索之中,新商业模式犹如曙光,开始显露生机。云管端的支撑要素——业务IT化、网络IP化意味着运维体系发生巨大变化,基于网元的运维向基于业务的端到端运维转变。运维合作模式逐步向网络运营外包转变,为此,运营商的运维平台必须与设备商的运维平台有效对接、联合运作,双方的运维能力都逐步向集中化、可视化发展。此外,在构建ICT云计算服务模式的同时,加快政企OA拓展,顺势带动综V、专线、网站建设等业务拓展,构筑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广阔空间。
加快一卡通业务推广
“互联网+”时代德育研究
摘要:“互联网+”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正促使我国各行各业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抓住“互联网+”时代的机遇,积极变革工作思路,以成功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职业学校要根据受教育者的特点,加强网络德育的理论研究,丰富网络德育的内容、创新网络德育的方法、提高网络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德育;职业学校
“互联网+”的战略计划已经使我国的各行各业发生着深刻、深远的变革,使得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革,人们在网络上停留的时间明显加长。“互联网+”时代也引起了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各地纷纷创建“智慧校园”,建设教学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效率。职业校学校的德育工作要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积极变革,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成功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一、职业学校网络德育的现状
我国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网络德育的相关研究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相关研究的文章已经有近千篇,但是仔细分析,研究的层次总体还不高,许多研究也不规范,大多数研究的内容还集中在网络德育的现象及互联网时代给学生的德育带来的道德困惑等领域。目前职业学校的网络德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职校网络德育的观念滞后。2017年6月26日,贵州贵阳某中学在操场上公开砸学生手机。无独有偶,2017年10月8日,河南南阳某中学在学校操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手机销毁大会,上百部从学生手中收来的手机先被扔到水桶中,再用铁锤砸烂。工作中经常听到有“要想让孩子学坏,就给他一部手机”的言论。网络的虚拟性、隐匿性、诱惑性和依赖性容易使得学生的学习受到影响,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但这绝不能成为教育工作者粗暴野蛮、一刀切式地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的理由,出现这种集中销毁学生手机的极端做法只能说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单一,没有注意到网络的正面作用,许多教育工作者还用老眼光看新问题,他们视网络如洪水,他们不但自己不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育工作,也不允许学生接触网络。(二)职校网络德育的资源不整。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的德育案例、德育信息、德育课件等资源实现了共建共享,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首先,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都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学生的“成人”教育放在首位,要“德育为先”。但由于德育工作是隐形的,是一项长期的“慢”工程,同时也是一项“良心”工程,在当今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在急功近利的社会浪潮中,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德育工作没有真正成为领导的“走心”工作,许多学校对学科资源库建设投入较大,但很少有主管部门、学校建设德育资源库,德育资源零星散落在各种网站上,德育资源没有系统集中地开发,这给德育工作者在研究、使用的过程中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其次,由于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使得德育资源的质量不高、许多德育资源是重复、低质的,这给经验不足的德育工作者带来不便。再次,德育资源的表现形式比较单一,目前网络德育资源绝大部分是以文字、图片、PPT等静态形式出现的,集文字、声音、图像及动画游戏于一体的动态德育资源极其匮乏。形式单调的德育资源无法适应当今追求个性化和创新性的中职学生的需求,也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很难保证教育的效果。(三)职校德育队伍支撑无力。网络德育是传统学校德育的延伸和补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时代,德育工作者的网络信息素养对网络德育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受到应试教育观念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德育工作者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网络意识淡薄,由于网络德育与传统德育相比对教师的专业要求更高,工作的难度更大,再加上部分德育工作者对网络德育的重要意义理解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相当部分德育工作者对网络德育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他们消极地开展网络德育。二是网络能力不强,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如要娴熟地利用网络德育资源、开发网络德育资源,需要德育工作者了解网络知识、掌握网络技术,提升信息技术素养。但是目前德育工作者中网络素养参差不齐,部分老师对网络技术掌握较少也不感兴趣,这就导致在面临网络德育时力不从心,网络德育的工作就没有针对性、实效性。
二、职业学校网络德育存在问题的归因
互联网当前形势浅析
5月4日,当我到达美国时,Nasdaq高科技股(特别是网络股)的反复震荡,正使国内网络界陷入全面的恐慌之中,国内“泡沫论者”风涌云起,媒体也似乎潘然而悟,马上反击一戈,“炮轰”互联网,大力渲染“互联网恐怖主义”,基本上篇篇表达的都是“网站死亡、倒闭”、“泡沫破灭”的恐怖气氛。而仅仅一个月之前,这些媒体还在为互联网煽风点火,极力鼓吹。如今转向之快,实在令人惊诧。“泡沫论”、“投机论”、“烧钱论”、“骗钱论”、“务虚论”、“骗局论”、“陷阱论”等等纷纷出台。而且许多网站也开始收紧腰包,从业者本身也开始发表一些自短志气的话。一些投资者也俨然以权威的姿态发表全然不同的投资新理念,认为纯互联网公司已经穷途末路。先前在互联网热潮中的失意者们和反对者们更是格外幸灾乐祸。
而当我踏上“泡沫”的大本营—美国时,让我惊讶的是,他们对待股市下跌的形态居然如此平和。首先,媒体上的反泡沫者并没有剧增,而多是冷静、理性、从容的语气分析产业的走向。在美国认为互联网是泡沫的人5、6年前就有,而今Nasdaq股市大调整,互联网泡沫论者并没有象中国一样剧增。
其次,美国的投资界并没有因此全面退却,他们认为目前的调整是合理的,但由于市场形势,他们的确暂时放缓了投资力度。但是只要市场阶段性调整完毕,大量积聚的资金还是会流向互联网,因为除了互联网,没有任何领域可以容纳如此众多的资金,也不可能有其他领域会比互联网更有潜力和活力。
第三,最让我欣慰的是,美国投资者对中国的兴趣并没有因此下降。相反,美国市场的调整使他们更看好新兴的中国市场。这一次,互联网实验室在国外不但达成了多项投资意向,而且达成了多项合资意向,大大超出意料之外。反观国内人人自畏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反差。
因此,实际上中国互联网与美国互联网的最重要差距,与其说是基础设施或产业成熟度的差距,不如说是中国互联网投资者(包括国内的投资者,以及主要由国内人士运作的国际资本)投资理念的巨大差距。这才是中国互联网真正的危险所在,也是自己美国之行的最大收获。
◎资本是产业的双刃剑
浅析互联网当前形势
◎“泡沫大本营”镇定从容
5月4日,当我到达美国时,Nasdaq高科技股(特别是网络股)的反复震荡,正使国内网络界陷入全面的恐慌之中,国内“泡沫论者”风涌云起,媒体也似乎潘然而悟,马上反击一戈,“炮轰”互联网,大力渲染“互联网恐怖主义”,基本上篇篇表达的都是“网站死亡、倒闭”、“泡沫破灭”的恐怖气氛。而仅仅一个月之前,这些媒体还在为互联网煽风点火,极力鼓吹。如今转向之快,实在令人惊诧。“泡沫论”、“投机论”、“烧钱论”、“骗钱论”、“务虚论”、“骗局论”、“陷阱论”等等纷纷出台。而且许多网站也开始收紧腰包,从业者本身也开始发表一些自短志气的话。一些投资者也俨然以权威的姿态发表全然不同的投资新理念,认为纯互联网公司已经穷途末路。先前在互联网热潮中的失意者们和反对者们更是格外幸灾乐祸。
而当我踏上“泡沫”的大本营—美国时,让我惊讶的是,他们对待股市下跌的形态居然如此平和。首先,媒体上的反泡沫者并没有剧增,而多是冷静、理性、从容的语气分析产业的走向。在美国认为互联网是泡沫的人5、6年前就有,而今Nasdaq股市大调整,互联网泡沫论者并没有象中国一样剧增。
其次,美国的投资界并没有因此全面退却,他们认为目前的调整是合理的,但由于市场形势,他们的确暂时放缓了投资力度。但是只要市场阶段性调整完毕,大量积聚的资金还是会流向互联网,因为除了互联网,没有任何领域可以容纳如此众多的资金,也不可能有其他领域会比互联网更有潜力和活力。
第三,最让我欣慰的是,美国投资者对中国的兴趣并没有因此下降。相反,美国市场的调整使他们更看好新兴的中国市场。这一次,互联网实验室在国外不但达成了多项投资意向,而且达成了多项合资意向,大大超出意料之外。反观国内人人自畏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反差。
因此,实际上中国互联网与美国互联网的最重要差距,与其说是基础设施或产业成熟度的差距,不如说是中国互联网投资者(包括国内的投资者,以及主要由国内人士运作的国际资本)投资理念的巨大差距。这才是中国互联网真正的危险所在,也是自己美国之行的最大收获。
互联网软实力思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越来越重大。无庸置疑,互联网作为技术手段,是一个国家硬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互联网加速和加强了文化、制度、价值观、意识形态和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在塑造国家形象,提高社会凝聚力,影响一国国民对另一国国民的好恶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互联网能够产生软实力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同志在2007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第38次集体学习时就曾强调:“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学术界对互联网中存在的软实力已有涉及,吴瑛[1]、陈江宁[2]、李智[3]等主要是从媒体传播的视角探讨网络媒体的软实力功能。第七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也以“国家文化软实力与网络媒体新发展”为主题[4]。约瑟夫•奈近年来对互联网中的软实力保持了高度的关注,在其新作《权力的未来》(thefutureofpower)中,他重点阐述了信息网络时代对权力性质的影响,提出了网络权力(cyberpower)的概念并对网络权力的软硬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5]。此外,他还在纽约时报、CNN等媒体上发表多篇文章,谈论互联网对软实力的影响。总的看来,上述研究还基本停留在现象的描述层面,对于互联网为什么会产生软实力,互联网如何产生软实力等基本理论问题还没有系统论述,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尝试性探索,力图探寻互联网与软实力的内在联系。
一、软实力的概念及其内涵
国家实力包括有形的物质性因素和无形的非物质性因素两个方面。关于国家实力的非物质要素层面,学者早有论述[6]。但第一次明确提出软实力(softpower)概念的则是美国著名国际问题学者约瑟夫•奈。在约瑟夫•奈看来,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应该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所谓硬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资源、经济、军事和科技等有形实力。它是一种直接的指示性和命令式的权力方式,主要通过诱惑或威胁来实现;软实力则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等非物质性因素产生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同化力(co-optivepower)。这种吸引力、影响力和同化力能够让B国自觉自愿地跟随A国或遵循A国所制定的行为标准或制度,按照A国的设想行事[7~9]。自1990年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概念以来,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软实力及其理论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在国际上的影响也不断增加。用约瑟夫•奈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很高兴看到这一概念进入公共话语,被美国国务卿、英国外交大臣、政治领袖、社论作家和全世界的学者广泛使用。”[8]在中国国内,相当一部分学者从不同视角和层面论述软实力问题。目前在中国知网上,输入关键字“软实力”和“软权力”,有约4000篇相关文章。国内的国际问题学者对软实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进行评介;二是开展软实力的国别研究,尤其是挖掘中国的软实力资源,为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建言献策;三是进行软实力的比较研究,探讨不同国家之间软实力的优劣势。此外,在国内的软实力研究中,还有一种把软实力内涵泛化的趋向,提出所谓的某个城市的软实力,某个企业的软实力、某个高校的软实力等,这与约瑟夫•奈所说的软实力已经相去甚远。秦亚青教授非常精炼地概括了软实力的三个基本特征:“权力资源的非物质性、权力手段的非强制性以及权力受动者的自愿性。”[10]本文所探讨的互联网中的软实力,主要关注的是国家层面的软实力问题。
二、互联网产生软实力
自上个世纪计算机网络诞生以来,伴随计算机网络在全球的扩展和普及,形成了整个世界互通互联的全球互联网络。这种全球互通互联的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互动方式产生了日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方通过网络对另一方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甚至是行为方式施加影响,使对方从己所愿,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和重要的。正如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所说:“世界已经离开了依靠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权,达到暴力与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11]因此,互联网产生软实力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问题是互联网是如何产生软实力的,其内在逻辑何在?不管我们如何去定义软实力,它存在的一个前提是所有研究者都必须接受的,即认同。不管是把软实力看成是吸引力、影响力和同化力,还是看作对内的凝聚力和对外的辐射力,都必须以认同为前提和基础。没有认同,这一切便无法发生。所谓认同,是指体认与模仿他人或团体之态度、行为,使其成为个人人格一部分的心理历程。它是一个心理学名词,一般根源于文化传统和经验事实并内在于意识结构之中,成为判断的前提或不言自明的公理。从对象来分,认同可以分为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从认同的形式和来源来分,认同又可分为合法性认同、拒斥性认同和计划性认同[12]。从国内来说,国家凝聚力提高的前提是该国国民对本国主流价值观、国家主要行为、重要制度和政策的认同;从国际来说,要让B国自觉自愿地跟随A国或遵循A国所制定的行为标准或制度,按照A国的设想行事,必须要有B国对A国文化、价值观、行为、制度和政策的认同。认同又是如何发生的呢?一般是主体先要接触某种信息、思想、观念,经过主体的体验和过滤,从而达成认同。一个人或团体要对某种思想或观念形成认同,首先必须要接触这种思想或观念,因此认同的首要前提是接触。国家也是如此。日益普及的互联网络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其交流的超时空性,便利了各种信息、思想和观念的交流与传播。正是互联网络为人们提供了接触原先无法接触的各种新信息、思想和观念的无限机会,在打破人们旧有认同的同时,又为人们提供了建构各种新的认同的可能,催生了各种新的认同。正如纽曼儿•卡斯特在《网络星河》中所说:“互联网可以把利益和价值观完全不同甚至是自相矛盾的人汇聚到一起。”[13]这就是互联网络的意义所在。除了提供接触、塑造认同,为软实力的产生创造可能之外,互联网交流的平等、自由、开放特点也很好的切合了秦亚青教授所说的软实力的非物质性、非强制性和受动者的自愿性的要求。首先,非物质性。虽然互联网中的内容纷繁复杂,让人眼花缭乱,但本质而言,互联网上流动和传播的是知识、信息、思想和观念。这些显然都具有非物质性特征,符合软实力资源的特征要求。其次,非强制性。交流的平等、自由、开放既是互联网的重要特点,也是其魅力所在。任何一个个人、团体或国家,在不违背基本网络协议的前提下,完全可以自由信息(这是一种理想情况,现实中当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等的制约),但并不能强制信息的接收者接受该信息及其背后的思想、价值等。当今世界,即使是在互联网中处于绝对优势的美国,也不能在互联网上强制另一个国家接受其思想和价值观。在2010年的中美谷歌事件中,美国也只是提出要么中国完全开放互联网,要么谷歌退出中国。它无法做到强制中国接受它的要求[14]。最后,受动者的自愿性。在互联网中,受动者的自愿性是与施动者的非强制性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因为施动者不能强制受动者接受或不接受某一信息,使得受动者能够自主选择,因此,受动者接受某一信息就是出于自愿。
三、互联网产生软实力的三个维度
浅析互联网之利弊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21世纪,是一个虚拟时代;21世纪,是一个网络时代。
互联网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进入到我们的生活,我们通过互联网学习,工作,交流,获取和传递信息。网络的信息资源,从天文到地理,从城市到国际,从深水到太空,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无奇不有。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浏览各国的新闻杂志,获知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时事要闻,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增广见识,开阔眼界。在当代,都市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很少有时间去各地亲身游玩,放松自己。可是,在网络里,有各种娱乐性的游戏消遣,可以欣赏幽默的动画,flash,可以点播音乐,观赏电影……从而在丰富的网络中感受生活的丰富。
但是,Acoinhastwosides.很多学生出于对学习的厌倦,为了逃避他们认为“枯燥”的学习生活而选择了“精彩”的网络世界,深陷其中,不可自拔。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信息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不良网站屡禁不止,不良信息泛滥,网络资料往往是精华与糟粕共存。据统计,网上非学术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照片进入互联网……
小学的时候我老爸就给我买了电脑,老爸从来不会怎样强硬地制止我上网,只是有一定的时间规定:平时每天不可超过两小时,假期每天不可超过四小时。他要我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自己控制自己。那时,我学会了自控。经常会有人问我:你觉得上网的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对上网的好与坏确实比较难说,也不能妄下结论,一言蔽之。我认为关键是看自己能不能克制自己,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凡事有度,无度则无序。比如学生上网聊天,能在网上交朋友,能与朋友谈学习,谈做人,谈一些不愿与老师、家长谈的一些问题。但是,如果一味地沉迷于网聊和网络游戏,影响和耽误学习,这就有违初衷,本末倒置了,这是极不可取的。若是接触不良的色情,暴力等信息更是具有危害。在我的周围也不乏这样的例子:上高中时,某高三学生高考前一个月半夜爬墙出去上通宵网,结果学校给予留校察看处分;进入大学后,我寝室里的一位室友大学里除了睡觉几乎就是上网,整天吃泡面,搞得面黄肌瘦,整日精神萎靡。而我是绝对不会这样的,虽然偶尔我也会上网打打游戏,但从不会上瘾,只作学习之余的调节。因为我相信自己的克制力,因为我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
网络是充满阳光的精灵,还是黑暗中的幽灵?说它有益,是片面的;说它有害,也不是绝对的。网络就像大海。在平静的时候,人人都会赞叹其美丽与神奇。但普希金曾这样对大海说:“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大群的船只就会覆亡。”
所以,我认为我们都应该学会自控与自制,对外界能抵制诱惑,关键在于自己;同时呼吁:驱逐网络垃圾,净化网络天空,还我们一片洁净的网络空间。
互联网流量流向研讨
随着宽带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互联网用户数量在不断增加,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在逐步深入,网络规模持续扩展,网络流量高速增长。尤其是P2P技术产生以来,互联网网络流量激增,对网络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要合理、有效地疏导流量,必须对网络流量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通过流量分析可以有效地总结出网内、网外流量比例,各区域用户产生的流量大小,进而对用户使用习惯、各类应用带宽消耗情况等进行分析,从而可以对不同区域用户使用习惯、网内资源建设方向等进行有效的指导。不仅要依据数据的目的地址去疏导流量,还要明晰流量的来源和成分,区分流量类型,以精确地计算成本,合理分配IP地址数量和流量占用带宽,使流量管理更加规范。Netflow技术最早由Cisco公司研发,首先被用于网络设备对数据交换进行加速,并可同步实现对高速转发的IP数据流进行测量和统计。经过多年的技术演进,Netflow对流经网络设备的IP数据流进行测量和统计的功能更加成熟,并成为当今互联网领域公认的最主要的IP/MPLS流量分析、统计和计费行业标准。Netflow技术能对IP/MPLS网络的通信流量进行详细的行为模式分析和计量,并提供网络运行的详细统计数据。通过对某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进行改造,引入互联网流量分析系统,以互联网流量数据为分析对象,实现以下功能:(1)精确判断流量归属地;(2)精确统计流量类型;(3)精确区分流量成分;(4)以天为单位,对某一天的流量及以天为周期单位的时间段产生的流量进行查询。
1流量分析系统设计
由于Netflow仅能宏观地对网络流量进行分析和监控,无法满足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鉴于此,需要建立网络流量分析系统。首先在省级主干路中引入流控设备,对全省网络流量进行控制。通过建立一台Linux服务器(CMserver),在流控设备中将流量镜像至此服务器的数据库中,便可采集到全网的流量明细,进而通过存储过程将各种需要分析的数据进行聚合成表,便可对全网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分析。本系统包括4个功能模块,分别是数据采集模块、接口程序模块、数据库模块、页面呈现模块。
1.1数据采集模块
要实现对流量源和目的地的分析,首先要进行流量采集并存储,采集的数据中要包含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数据包发送时间等信息。本系统采用NetflowV9版本进行数据采集,需要对Netflow协议、待采集的路由器端口和数据采集存储服务器等进行配置。由于需要分析的路由器端口数据量很大,而且分析目的主要为各方向流量数据比例,综合考虑数据处理量和数据准确性之后,将采集周期定为5分钟,采样比例定为1000:1,此时每5分钟Netflow数据流约有30万~40万条,存储Netflow数据流的文件大小约20~30MB。在采集数据的端口选择方面,既要采集所有流量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又要避免数据重复采集,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按照上述条件,选择省级主干中路由器上行端口为流量采集端口,通过该端口既可以采集所有互联网用户访问Internet的流量数据,又不会发生流量数据重复采集情况。为分析路由器端口的网络流量数据,必须将从路由器中送出的Netflow数据收集并存储,以便进一步的处理,所以需要配置Netflow采集存储服务器。具体配置为2.4GHz四核CPU、2G内存,使用Linux系统,并安装CiscoNetflowCollector(NFC)采集软件。
1.2接口程序模块
互联时代的商务服务探索
本文作者:赵军伟薛凌云工作单位: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为了能够缓解虚拟店对实体店的冲击,弥补现有虚拟店经营模式的不足,同时扩大虚拟店与实体店的市场空间及服务群体,利用的先进成熟的IT技术及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将实体店与虚拟店的优势进行有机的服务整合,能够更好的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最终使实体店与虚拟店得到共赢。实体店与虚拟店的优势整合可以有以下几种情景展示:第一种形式是在实体店中布控一些IT基础设施,当一个客户进入实体店,实体店中的摄像头便开始对用户的行为做记录,在用户走到了一个放置着某物品的柜台边观看时,NFC对用户身上所佩戴的手机进行识别,获取用户的身份,当用户拿起物品时,货架上的压力距离感应传感器自动记录用户的行为,并向用户提示,可通过虚拟店提供的智能应用购物终端登录到相应虚拟店网站,了解该物品详细信息。如果用户并未购买该物品,实体店中的设备便将这些数据实时的反馈到虚拟店的用户数据库,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对这些数据及时的处理,最终模糊确定用户的购物意图。待用户通过PC或智能应用购物终端登录到购物网站,虚拟店便会向用户介绍一些与用户感兴趣的货物的详细信息,并推荐一些同类产品。如果用户最终在虚拟站上购买,虚拟店便须向实体店支付相关服务费用。用户若在另一家的实体店购买,那么这家实体店就须向第一家实体店及虚拟店支付相关服务费用。第二种形式是用户在一家实体店看上了一件物品后,使用虚拟店提供的智能应用购物终端通过常规文字查找,或扫描该物品的条形码/2D码,或使用手机拍摄相片等方式识别并检索的方式,通过电子商务运营商提供的智能应用购物终端查询虚拟店的货物信息进行对比选择性的购物。当然,如果这样的购物终端若能够接入网上银行支付或支付宝,便可以使得电子商务的服务趋于完善。第三种形式是用户在任何一个地方,想要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便可以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智能终端设备,打开虚拟店所提供的购物终端,便可以被已集成LBS(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basedService,简称LBS)应用,通过移动运营商的系统定位或GPS定位其运动轨迹,客户在搜索框中搜索自己想要的商品,应用程序便可联网至虚拟店的购物信息处理服务平台,告知在用户所处位置最近的某个实体店便有其所需要的商品,以满足用户的购物需求。在上述的第一种情形下,当很多用户同时进入实体店时,安装在实体店内的个人行为记录装置(摄像头及NFC),可以通过多对象聚集时定位独立个体的数学模型分析的方法对独立用户的行为做记录。同时在上述第三种情形下,用户使用智能应用购物终端时可选择性的打开LBS定位应用程序,所涉及的个人用户隐私问题,可以通过与用户达成服务应用协议的形式避免。
新服务模式所需具备的条件基于上述几种情景的设想,其运营需要依赖于IT设施,要实现实体店与虚拟店的服务融合需要具备一些必要因素。1、首先:虚拟店要与实体店(包括大型商场)合作布控一些基础的设施,这些设施包括:WIFI无线网络的覆盖、NFC非接触式数据传输设备、摄像头、PC,Internet网络设施、压力距离感应传感器等硬件设备。2、其次:需要和用户之间有沟通的“桥梁”。这些“桥梁”包括:用户已在虚拟店的网站注册、虚拟店拥有可供用户登录的交易平台,即:网站、后台运行LBS的智能平台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应用购物终端。3、最后:虚拟店提供一套能够处理用户个人行为习惯与即时需求信息处理的信息检索及信息推送系统。为能够有效的使实体店利用虚拟店的资源,只需各地实体店与虚拟店达成推销应用平台合作,实体店将自身的所有进货存信息与电子商务信息系统进行实时连接,如:实体店将所进的货物信息录入电脑,而这些信息也被同步到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实体店每销售一件货物便在电脑上登记,销售信息也被记录到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商务运营商便可以知道与自身合作的任何一个实体店的货存信息,当用户通过智能应用终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时便可以实时的查询自己想要的商品,并在虚拟店的推荐下就近购买自己急需的商品。出于虚拟店为实体店的服务,实体店只需向电子商务运营商缴纳服务费用即可。为解决虚拟店的售后问题,对于虚拟店所销售的特定商品(如:家电等货物),可由虚拟店选择性的为消费者租赁实体店服务的形式提供售后服务,相应的虚拟店便应为实体店支付包括服务成本及租赁服务之外的补贴费用。电子商务运营商与加盟店之间的战略合作协议如前所述需要实体店与虚拟店的联盟,以期能够有效的扩展共同的用户群体和提升客户忠诚度。为此制定以下几种协议:定价策略($):由于用户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本地消费,虚拟店仅可凭借价格优势扩大用户群体,为防止虚拟店在价格上打压实体店而提供的产品以次充好,在这种情况下,虚拟店电子商务平台便需要考虑使用合理的定价策略,对实体店与虚拟店所给出的任何一种商品定价有一个统计参考值,使用户的选择有所参考。服务策略:若用户在加盟店中任何一家所购买的商品需要售后服务,便可在已达成联盟的任何一家享受应有的服务。资金结算:为让用户有选择性的考虑线上付款与线下付款,虚拟店与实体店之间需建立有效的资金结算机制。管理机制:虚拟店及实体店必须服从于合作协议,对不遵守协议方有合理的管理机制予以约束及惩罚。
新服务模式下的其他服务及运营考虑对于电子商务运营的营销策略而言,所需要的前期推广尤为重要,如果需将营销的代价做到付出更少,可以依托于社交网络(SNS)平台的优势,在智能应用平台及PC平台推出社交应用。如:用户可以写一些自己的事情、心情、地点签到等,在此基础上可以将用户在虚拟店的平台上所购买的商品以用户更新心情等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使该用户的好友们也可以及时地知道一些他们可能也感兴趣的商品的信息。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将虚拟店的营销的重责转移到用户的身上,可以得到很好的营销效果,大范围的扩展用户群体,可以做到让用户更多的停留在虚拟店的网站上,有利于用户的消遣,更有利于虚拟店的服务推广。有些电子商务运营商因业务的需要,其自身就配有物流配送系统。对应于物品在物流配送的过程中,LBS与条形码扫描技术可以被应用于对物品运输过程中所在位置的确定,比如:从西安发往郑州的快递,西安的货运分点将一批货物统一包装并用条形码标记,条形码被第一次用智能手机扫描记录并将数据传输至云平台系统数据库,被打包的货物在被送至西安的快递服务总结点,由西安到郑州的总结点,再由郑州的终结点到其分站点只直至到用户手中,每次被转手、被打包的货物经由邮递人员确认无损,使用手机扫描条形码后,将数据实时的传输到数据库,数据库对这些数据进行及时处理,便使得客户能够实时的了解到货物的送达情况。操作虽简单,但却可以使得虚拟店对用户的服务更加细化,更好的增强了网店对用户的黏粘度,为电子商务运营商的业务运营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而对于上述服务模式的构建,电子商务运营商需要构建一整套完备的信息处理平台,无论是硬件基础设施的布控,亦或是信息处理系统、数据库的构建,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加上使用过程中的系统维护优化等工作,电子商务运营商所需花费的代价将急剧增大,对于现今科技的发展来说应用云计算平台,将所需系统布控于云平台便可享受廉价的、稳定的、可接受的弹性需求服务的优质IT资源。四、结论本文着眼于现存网络零售交易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不足之处,将实体店与虚拟店通过LBS与SNS等服务应用整合,同时兼顾B2C、C2C与O2O模式,能够很好地促进电子商务的良好发展,也为传统实体店带来了一种新的机遇。这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定将可以改变现有电子商务的服务方式,带来移动购物的新风尚。
互联网+国际贸易探讨
当前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互联网+的产业模式也逐渐深化,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与商业相关的知识逐渐被人们的认知。在国际交往中逐渐应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国际贸易的形式日渐突出,虚拟化的交易市场是原有国际交往、贸易障碍得到突破,能够强化国际间的交流,但国际贸易实务也有新的问题,需要科学的研究分析。
互联网+的国际贸易实务问题分析
首先,国际贸易往来出现的新业务风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出现了很多新的风险,企业诚信风险、不同国家地区的法律风险。对于企业诚信风险,互联网+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往来中,其诚信风险要明显高于以往模式,主要是互联网交易平台具有一定的虚拟性,交易双方在合作以及贸易往来时不会将全部真实信息提供给对方,由于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导致商家容易出现失信、违约的行为。对于不同国家地区的法律风险,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经济法、国际贸易法有不同规定和实施方法,交易双方是处于两个法律管制体系中的,交易过程中可能出现冲突,或者出现违法法律规定的行为。其次,国际贸易不平衡。互联网日渐普及,但是由于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因此还被当做新科技,对于贫穷的国家以及地区而言,互联网依旧是比较奢侈的。所以使用互联网技术会使国际贸易的不平衡情况更加严重,发达国家优势更加明显,而发展中国家以及技术落后国家将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损失,使国际贸易优势减少,甚至会受到排挤,导致其利益受到损害。
互联网+的国际贸易实务发展策略
(一)积极创新经营理念与模式外贸企业需要顺应时展,迎接挑战,加强合作与竞争。对互联网+国际贸易全面的认识,细化生产要素,优化贸易配置、经营管理以及贸易服务等,使经营理念得以创新,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实现全球化的贸易发展。注重发挥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优势,使企业投资、生产、财务管理、绩效考核、成本控制等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发展。互联网+下,国际贸易逐渐变革,外贸企业需要提高重视,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完善的互联网+国际贸易的实务以及商务操作流程,保证能够在互联网+国际贸易中获得先机。互联网+的国际贸易能够实现买卖双方信息共享,对资源进行全球化噢诶之,保证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用户全部都集中在互联网平台上,商品的流通更加便利,使国际贸易的中间组织结构被改变,减少中间商、商,实现直接贸易。这种贸易变革需要外贸企业加强科学研究,开发适销的产品,实现精细化管理,并逐步建立全面、多层次、立体化的国际贸易形式。(二)强化信息化基础设施,科学研究关键性技术依托网络通信技术发展互联网+国际贸易,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使数据传输速度加快、实现动态化信息监管,保证网络安全。我国需要积极建设智能业务网络、城乡一体化宽带网络等,实现互联网、电视网、电话网的一体化建设,积极开发研究多媒体技术、芯片技术、条形码技术等,使互联网+国际贸易的工作能够快速推进。同时建立个人以及企业征信体系,形成统一的信用档案库,完善信用评价机制的建立。在互联网+国际贸易发展中,要积极研究关键性技术,如安全管理、保密技术、CA认证及电子支付等,涉及防火墙、数字签名、底层芯片技术以及操作系统等安全措施,建立国际贸易专用网络,能够顺利与联合国贸易信息网、贸易国家贸易专网等联网,使互联网+国际贸易有好的发展平台和环境。(三)建立法律法规,加强国际合作对话完善立法,对互联网贸易平台建设、信息安全、网络管理、财务结算、偷税漏税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规范,依据国际经济法以及国际贸易规则,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立法经验对我国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避免出现偷税漏税等情况。并且严格管理外贸企业利用网络漏洞,或设置虚假公司、虚报贸易利润等方式避税逃税。强化网络支付以及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使网络交易更加安全、合法,并保密贸易者的信息,对于网络犯罪严厉惩处。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对话,实现互联网+国际贸易的有效衔接。(四)加强智能化监督,顺利推进贸易活动依据互联网+国际贸易的特点,需要政府积极转变传统的监管方法,使用现代化的监管手段,建立外贸企业信息监管系统、电子化的进出口贸易报检报关报税系统等,自动化的分析贸易产品的通关检验、海关统计、外汇核销等。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国际贸易监控也需要逐步实现智能化,对国际贸易活动进行动态化、智能化的监管。如今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国际贸易也获得了很好地发展,并对国家经济增长做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互联网+国际贸易也逐渐受到各国的重视,外贸企业开始参与到互联网+国际贸易中,把握住机遇,努力迎接挑战,制定完善的互联网+国际贸易实务发展策略,更好地在国际贸易形势下获得竞争优势,进而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利益。
作者:田梦 单位:沈阳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