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制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7 18:56: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汇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浅析浮动汇率制影响

[摘要]文章从分析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对外贸企业的影响入手,并就外贸企业针对汇率变化如何加强汇率制度研究、加强汇率风险管理、优化出口结构,加强成本和费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浮动汇率制外贸企业风险管理规避风险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是一种国际汇率制度。在该制度条件下,汇率主要由市场力量(即供给和需求)决定,政府不设定及维持某种特定的汇率。当政府对外汇市场不加干预时,该制度称为纯粹的浮动制。浮动汇率制短期内对宏观经济有一定的降温作用,弊大于利,但从长期看却是中国摆脱初级产品“世界工厂”的形象,促使产业升级,减少中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使中国经济可以更平衡、稳定和持续地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汇率是在国民经济仍处于繁荣阶段中调整的,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仍然较强,对宏观经济的实际影响可能没有理论测算得那么大,汇率小幅度调整不会对宏观经济带来较大冲击。相反,从中长期看,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有利于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提高金融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可见,浮动汇率制对于多数外贸企业而言是一次很好的机遇。但我们也应看到,汇率是一把“双刃剑”,无论汇率向上或向下波动,对习惯于在原有固定汇率机制下采用单一工具避险的外贸企业而言,同样也将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2008年3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升值“破7”。自此以来,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屡创新高,直到近期才有所下降。然而在近期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对中国外贸出口造成明显的冲击。

一、浮动汇率制对外贸型企业的影响

1.汇率制度改革之前,汇率风险由国家承担,无论是利润还是成本,无论是资产还是负债,可以不要过多地去控制汇率风险。但是,汇率制度改革后,企业开始意识到价格优势衰退的挑战和提高非价格竞争力的必要性,开始意识到货币结算时机和币种选择的重要性,也开始意识到利润(出口)和成本(进口)、资产和负债的货币匹配问题,有些企业靠人民币汇率的增值做大、做强(比如,海外并购、进口技术、引进人才、建立战略储备、打开进口商品的国内市场等),而有些企业为了减少汇率风险不得不走出去另辟蹊径,当然有些企业则因为增值挤掉了价格优势的空间而不得不停工,与之相反,也有些企业很快找到了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维持了自己原有的竞争力。企业的这种变化,从宏观层面上看,会带来产业结构的升级,也会导致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

查看全文

汇率机制调研报告

我国自2005年7月21日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到2008年7月,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21%,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在6.82至6.84窄幅区间波动。面对复杂的全球政治经贸形势,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于6月19日表示,“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此发言标志着自2005年7月21日开始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入第三个阶段,人民币升值预期将进一步增强。

本报告将对汇率变动的经济情势背景、汇率变动方向、程度以及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我县)外贸出口的影响作逐一分析,并参考企业的意见,尽可能提出一些实在的,可以切实降低汇兑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汇率变动经济情势背景

1、国内方面

据海关统计,2010年1-6月,我国进出口总额13548.8亿美元,同比增长43.1%。其中出口7050.9亿美元,同比增长35.2%;进口6497.9亿美元,同比增长52.7%;贸易顺差为553亿美元,同比下降42.5%。

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经过金融危机之后一年多的调整、清库,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国内需求有所恢复,库存量正在逐步增加。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结果,就是我国对外出口已经连续8个月保持恢复性增长,外贸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国际收支趋于均衡,经常项目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进一步下降,但顺差数值依然很大,和全球主要国家经济形势相比,中国经济特别是对外出口显得一枝独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经过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全球经济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当前的国际贸易格局不可能长久持续下去,在阻力最小的时候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央行在此刻提出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内因(注:什么时候调整阻力最小,一定是一方面经过金融危机已经淘汰了一批相对落后的出口企业,另一方面在面对强大外在压力的情况下对剩下的出口企业进行再调整)。

查看全文

论中国外汇体制改革

摘要:为了加快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以及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在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成功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系列新的外汇体制改革,并取得了圆满的效果。本文认为今后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将是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推行比例结汇形式的意愿结汇制、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扩大中国金融业的开放程度、完善国际收支申报体系和法规。确保中国经济真正融入国际经济主流。

1994年初,中国加大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实施了“银行结售汇制、汇率并轨、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并于1996年11月取得阶段性改革成果——顺利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基本吻合,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高度评价。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体制又进行了新的改革,制订和出台了一系列新的举措,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做法

1.确立了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新方针

1996年11月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后,中国外汇管理原则及其内容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可兑换前的侧重于外汇收支范围的严格审批转为对交易真实性进行审核,外汇管理的方式由事前管理、直接审批改为事后监督、间接管理的模式。这就是说,凡是经常项目下的交易,只要单证齐全、真实可靠,就可以不受限制地对外支付货款及运、保、佣费用。按照国际常规和改革顺序,一国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后,应继续进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改革。不过,中国并没有急于求成。鉴于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等发展中国家脱离实际,过快开放资本项目造成外汇流失、频繁发生金融危机的事实,中国审时度势,适时提出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新方针,并在1997年1月14日新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进行了明确规定:“国家对经常性国际支付和转移不予限制,……对资本项目外汇进行管理。”在市场机制不健全、外汇资源相对稀缺的条件下,中国作出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和及时的。随即而来的亚洲金融危机证实了这一点。

2.构建宽松的外汇环境

查看全文

学集中制思想汇报

编者按:党的十四大党章第一次提出民主集中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为何我党乃至世界上所有的无产阶级政党都如此重视民主集中制?那是因为民主集中制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学生来说,民主集中制也能运用到对班级的建设工作中。在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基础上,还要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绝不能对任何一方有所偏重具体材料请详见:

敬爱的党组织:

党的十四大党章第一次提出民主集中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在十六大党章中又进一步将其完善,规定:“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为何我党乃至世界上所有的无产阶级政党都如此重视民主集中制?那是因为民主集中制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能否坚持民主集中制,关系到无产阶级政党的兴衰成败。列宁、斯大林以及戈尔巴乔夫从不同侧面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在我党的成长历程中同样也是有着血的教训:民主革命时期,陈独秀、王明、等人在党内的个人专断以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个人崇拜、独断专行思想在党内的滋长都在不同程度上使党和人民蒙受了巨大损失。

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学生来说,民主集中制也能运用到对班级的建设工作中。在班内发扬民主,让班上同学自由提出自己意见,同时在民主的基础上统一大家的思想,让全班同学齐心合力为班级建设而努力。这里所说的民主绝不等于自由涣散,这里所说的民主是有集中作指导和归宿的。作为学生干部,就要把握好民主与集中的度,不能走向极端,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班上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动员他们都来参加班级建设事业,一起为班级发展做贡献。另一方面,又要求作为学生干部的我们在布置工作,不仅要让同学知道怎么去做,更重要的是要让同学知道为什么要去做!一个好的学生干部,应该是思想上的积极调动而不仅仅是命令的生硬传达,要让大家从心里愿意去做,而不是因为应付形式出于任务的要求而去做。当然另外一点就是还要尊重同学、以身作则。只有班干自己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了,才能调动全班的参与热情。

在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基础上,还要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绝不能对任何一方有所偏重。民主是集中的基础和前提,同时集中又是民主的指导和归宿。只有正确把握好了两者的辨证关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才能将班级建设工作开展好。

查看全文

法制宣传会汇报

任重道远。让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使命光荣。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全面完成“五五”普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发展,为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年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研究部署年工作,按照政法工作“三项重点工作”司法行政“七项工作任务”要求,推进新时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发展。

年。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推进“五五”普法规划的贯彻落实,取得明显成效。

积极开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相关法制宣传教育

一、服从服务大局。

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下发通知,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部署。全国组织开展“加强企业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主题活动,联合国资委、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在北京举办主题论坛,各地、各部门通过法制报告会、法制讲座、法治论坛、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文艺等形式推进活动深入开展。二是积极开展维稳法制宣传事件后,全国普法办制定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开展以“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各地继续深入开展“法律进寺庙、法律进宗教场所”活动,并组织力量编译印制大量民族语言法制宣传资料。三是各地按照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防控流感、食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安全和禁毒等重点问题法制宣传教育。

查看全文

农村法制构建汇报

一、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为之奋斗的长期目标,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振兴中华的紧迫任务。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的,而矛盾的发展转化将极大的影响社会的和谐。因此,构建和谐社会要不断的正确、及时地化解社会矛盾。可以认为,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也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要求,体现了全党全民的共同愿望,更是发展社会主义和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中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因此,作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正因为农村地广人多的特点,农村社会中的矛盾不断出现,加之农村的经济基础薄弱,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不高,法制观念不强,化解矛盾的能力薄弱,容易使矛盾激化,因而,构建和谐社会的难度较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札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中强调:“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总书记在2006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学习会上强调:“全国建设小康,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由此可见,农村工作在全国工作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及重要性。要根据中央要求,全力做好农村工作,落实各项“三农”政策,化大力气,教育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素质,为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奠定基础。

二、农村中的不和谐音符

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农村生活条件,生活方式与城市比较均有差距,农民生活水平、法律知识相对较差,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虽有极大的提高,但因目前农民增收能力还不强,村级建设规划滞后,特别是法制建设水平不高,制约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引发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主要表现在:

1、在村级政权组织建设上,农民参政、议政能力不强,缺乏权利意识,民主选举制度还不能正常推行。少数地区仍以宗族、大姓所主宰,在一些地区的村民心目中,可以“不给县长磕头,不能不给村干部烧香”。广大农民还不能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制约了农民积极性的发挥;个别地方出现村干部变“村霸”,成为推进农村民主建设的障碍,曾流行“村官不是官,法律无法管”的流言。

2、农村在一些敏感性的、难度大的工作上,缺乏执法力度,在执法中仍存在着随意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治理力度与整个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农村的小偷、小摸、聚众赌博、吸毒,和因生活琐事闹纠纷,聚众斗殴,造成人身伤害的,时有发生,甚至酿成重残、人命的大案,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查看全文

法制宣扬情况要点总汇

“五五”普法中期检查结果较为理想,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围绕“五五”普法工作规划,瞄准争当全省、全国排头兵的目标,落实各项工作任务,重点抓好重点对象普法宣传教育,法制文化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工作。

(一)加强重点对象普法,培育普法亮点

全面推行非人大任命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推广领导干部、公务员述法、考法新举措。推进学法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努力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示范辐射作用的法制宣传教育典型。继续组织“送法早班车”到乡村、集市为农民普法,推广如东、通州等地农村普法经验和启东聘用大学生村官担当农村普法辅导员的做法,切实解决农村普法难题。利用暑期时间,组织青少年参加学法用法守法演讲、法制教育主题队会、青少年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深化服务企业“五送五帮”主体活动,针对企业需求,组织普法讲师团开展巡回法制讲座,宣传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推进市级机关与社区结对普法共创活动,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情况督查,促进社区普法宣传工作。开展第五批“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进一步促进村(居)落实普法要求。

(二)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提高普法渗透力

要组织各县(市)区培育具有地方特色,风格迥异的法治文化街区、广场、展馆、主题公园、教育基地等固定的宣传阵地,同时开发设计法制教育宣传短片、法治动漫,利用火车、汽车等流动阵地进行法制宣传。月份组织全市首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命名工作,进一步发挥法治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创刊《南通法制宣传报》(暂定名)替代《南通普法》,展示南通各条战线法治文化建设特色做法。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各地要发挥当地文艺骨干作用,围绕“五五”普法主题,创作编排1至2项法治文艺节目,以丰富多样的文艺表现手法展示南通法治文化底蕴,为争夺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市增添亮点。

(三)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工作生机

查看全文

农村寄宿制视察情况汇报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最早提倡举办寄宿制学校以来,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深入,撤点并校的展开,寄宿制学校渐成农村义务教育的主流,办学条件与寄宿生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第一轮农村寄宿制中学建设实施后,我市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探索经验,率先开展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试点工作。5月25日至27日,由市政协副主席带队,对我市农村寄宿制建设试点工作情况进行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2年,我市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试点正式启动。2012—2008年投入市级教育附加费150万元,分别在特区乡小学、断丘田小学、县乡小学开展试点。项目实施进展情况为:

(一)特区乡寄宿制小学:2012年投入市级教育附加费25万元,建设学生宿舍500平方米。该项目于年月动工建设,于2007年7月竣工,合同平价566元/平方米,实际建筑面456.6平方米,完成投资26.47万元。可入住学生110人左右。

(二)县乡寄宿制小学:计划建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580平方米,实际实施面积596平方米,其中:学生宿舍493平方米,学生食堂103平方米。投入市级教育附加费75万元(含设备资金4万元),其中:2012年25万元,2008年50万元。由于建设用地是粮食公司仓库,在评估和划拨过程中,耽误较长时间。该项目于2009年4月才开工建设,基础开挖完成后,由于无施工用电而停工。目前,由县教育局出资购买变压器,待地电公司安装后即可施工,预计8月底竣工,可入住学生110人左右。

(三)断丘田寄宿制小学:2008年投入市级教育费附加50万元(含设备资金4万元),建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总面积580平方米。该项目主体工程完工,正在进行装饰工程施工,预计6月底全部竣工,9月份可投入使用,可入住学生110人左右。

查看全文

党员帮扶机制调查汇报

近年来,各级党委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贯彻落实到党内生活中,广泛组织动员党内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帮扶困难党员,探索建立思想扶志、工作扶技、生活扶困的长效机制,对困难党员做到政治上关怀、思想上关心、工作上帮扶、生活上关爱,进一步唤醒了他们的党员意识,激发了他们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动力,有效地增强了党的凝聚力。

坚持扶困与扶志相结合

各级党委从帮助困难党员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坚定理想信念入手,把扶困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自治区党委着眼于普遍提高困难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从2011年以来连续三年在全区开展党员全员大培训,以各级党校为主阵地,按照每位党员集中学习“不少于3天、20个学时”的要求,组织广大基层党员深入学习中央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知识,开展“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等专题讨论,帮助他们认清形势,认识困难,明确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要求,自觉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

为了把困难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全区各级党组织普遍建立了“五必访”制度,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领导做到党员生病住院或亡故时必访;党员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时必访;党员在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必访;党员有较大思想情绪或有意见建议时必访;党员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时必访,及时解除困难党员的思想疙瘩和消极情绪,鼓励他们振奋精神,战胜困难。通过扶困先扶志,一大批困难党员在党组织的关怀和帮助下,自强不息、艰苦创业,摘掉了贫困帽子,走上了致富之路。

坚持扶困与扶技相结合

全区有6.8万名困难党员,绝大部分在农村,普遍缺乏致富的知识和本领。为此,各级党委着眼于提高困难党员的致富能力,坚持“造血”与“输血”并重,在农村开展大规模、多渠道、全覆盖的实用技术大培训。2011年以来,每年由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农业、科技、司法、扶贫、劳动、国土等20多个涉农部门共同参与,广泛开展现代科学技术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和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为广大党员群众送知识、送技术、送良种、送服务,为困难党员重新就业、发展生产提供科技帮扶,帮助每位党员至少掌握1-2门实用致富技术。仅今年以来,就举办各类培训班4.5万期,培训农村党员245.57万人次。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大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农村党员的致富能力,促进了全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查看全文

党代会常任制试点汇报

党的**以来,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市、县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工作。各试点单位在实践中创造了一系列新的方式,实行了一系列新的做法。总结这些新方式与做法,可以看出,目前市、县党代会常任制试点主要是在党代表的产生、党代表的职权与作用发挥等方面突破较多,而对党内权力机构的产生、设置、运行以及与人代会、政协会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突破较少。也就是说,试点工作正处于单项突破阶段,还未进入到核心部位的突破乃至整体设计的实施阶段。这主要是因为,党代会常任制不仅仅是一个党代表常任与党代会开一下年会的单一事项,而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乃至涉及政治体制改革的系统工程。它牵涉到党内选举、党员权利的实现与保障、党内权力机构的设置与运行、党内监督新旧资源的整合,以及与人大、政府、政协关系的重设与运行等多重复杂关系,可以说是党的领导体制与执政方式的重大变革。这些多重关系的破解,既需要冲破现行党规条例的某些规定,又需要从现有状况出发,逐步推进,不可能一蹴而就。这种复杂性与艰难性,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较长的探索与实践过程,必然是一个多种模式与多种做法比较共存的过程。因而可以说,现行党代会常任制试点仅仅是一个初步的开端,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然而这第一步,已显示出明显的特征,预见出可行的发展趋势,更为从单项突破进展到核心部位乃至整体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仅以浙江、湖北、四川等地为例,就市、县党代会常任制试点中创新的一些做法作一归纳、分析与展望。

一、党代表的产生

党代表由党员直接、差额、竞争选举产生,是常任制试点过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提高常任制工作水平的前提。最早开始直选党代表,是四川雅安市雨城区和荥经县,他们于20**年12月开始试行。20**年3月—10月,湖北宜都市、罗田县也紧接着进行了党代表直选。20**年11月—20**年3月,浙江台州市路桥区也实施了党代表直选工作。综合上述三地的做法,党代表直选工作大致包括:报名(提名)—资格审查—推选(预选)—公示—审查—演讲—选举—公告等八项程序。其中改革最大并突破现有党规条例的有:

1、改变提名方式。按照《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1994年1月中央印发)规定,党代表的产生,“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提名,经过充分酝酿协商,根据多数党组织或多数党员的意见提出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这一原则性的规定,在实践中演变成了党组织提名,征求党员意见,确定初步候选人。试点单位一改这一做法,采用党员自愿报名、组织提名、党员联名提名等方式,并以党员自愿报名为主。

2、扩大差额比例。《选举工作条例》规定,“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差额比例,不少于20%”。而试点单位最低限度规定:代表候选人数应多于应选人数20%(椒江区)。湖北试点单位规定:预备人选按照40%或50%的差额比例确定,正式人选按不低于30%的差额比例确定。

3、实行竞选演讲。无论是普通党员,还是领导干部,所有候选人都要登台发表竞选演讲,介绍个人的基本情况和打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