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传递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7 14:47: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汇率传递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汇率传递

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

一、不完全竞争、产业组织

美国经济学家多恩•布什和克鲁格曼等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和产业组织的角度来解释汇率的不完全传递。他们认为传统的汇率传递理论以世界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进出口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制定者为前提,当汇率发生波动,则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同等波动。然而在现实世界中,世界市场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完全竞争的,大部分贸易产品是差异性产品。即便是同类产品,其特色、品牌等产品的差异性也会给进出口商一定的垄断权利,从而成为定价者。因此,当货币贬值时,国外出口商并不立刻调整其出口产品的价格,而是根据市场上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来制定不同的价格。

产业组织因素也会影响汇率的传递,这些因素包括:市场集中程度、产品的同质性和替代程度等。一般来说,市场集中程度越高,厂商的垄断势力就越强,汇率的传递系数就越低。产品越具有相似性,产品的可替代程度就越高,厂商的垄断力量越小,汇率的传递系数就越大。

二、沉淀成本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从供给的角度分析了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建立了沉淀成本模型,该模型认为,“出口商为了开拓国外市场,必须将一部分资源用于使产品适应外国市场,开发市场,建立销售网络,通常还要针对外国人的需求开发生产能力”,这部分资源一旦投入,便在一段时间内沉淀下来成为沉淀成本,因为厂商不能轻而易举地廉价出售他的资产,不管是无形资产抑或是有形资产。由于沉淀成本的不可逆转性,使得贸易对汇率的变动相当不敏感,只要其产品的价格能弥补可变成本,厂商仍然会向该市场出售产品而不会轻易退出。

从动态角度来看,当存在沉淀成本时,厂商会对未来利润的贴现值与当前的利润进行比较然后做出决策。同时,在一个不稳定的环境中,厂商不愿对汇率做出反应,但一旦厂商最终做出反应后,他们也不愿轻易改变决策。这就导致“回滞”现象的发生,即如果汇率变动幅度很大,即使是暂时的,也会对进口价格产生持久的效应。

查看全文

汇率传递效应对结构调整的透析

摘要:通过构建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中国汇率传递的理论分析框架,探索人民币汇率传递对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差异产生的影响。选取1996年10月至2009年4月作为样本区间,通过VAR模型对传递效应的分析,发现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出口价格受人民币汇率升值产生的负面影响要大于资本密集型商品,本币升值客观上促进了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存在不完全传递,传递程度的差异对我国出口商品和相关产业的结构调整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汇率传递效应;出口价格;结构调整

一国经济在开放环境下发展,本币汇率作为重要的价格变量,其变动会通过对进出口贸易品相对价格的影响而作用于该国内部经济,对内外部经济均衡加以调节。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币值累计升值幅度巨大,对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升对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了不利影响。到底出口企业会在多大程度上将汇率变动的影响反映到贸易品价格上,这需要用出口商品的汇率传递弹性来衡量。不同类型商品的出口价格汇率弹性存在差异,研究行业特性与传递弹性大小的关系,对研究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产业竞争力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重要意义。

一、汇率传递的结构调整效应:理论分析

一般来讲,汇率传递是指由汇率变动所导致的其他一系列相关经济变量变动的过程。单纯就出口贸易品而言,汇率完全传递是指名义汇率升值(贬值)会导致出口产品相对价格同比例上升(下降),汇率的变动1:1地反映到商品的价格中去。而汇率传递弹性则被定义为本国出口商品的进口国市场货币价格变动与汇率变动的比率㈣。

我们首先建立简单的分析框架来进行理论阐述,首先设置三个前提条件:(1)存在两国经济体,c为出口国,A为进口国,C出口的产品分别为x和Y,两种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不同,X产品富于需求弹性,这意味着当产品价格上升时,居民对X产品的需求将会以一个更大的比例下降。而当价格下降时,需求也会有更大比例的上升。Y产品缺乏需求弹性,说明价格变动对Y产品的需求影响有限。假设影响产品价格需求弹性的其他因素(如居民的偏好结构等)不变,意味着价格变动是影响需求的惟一变量。(2)C国劳动要素丰富,劳动供给富有弹性。C国同时生产两种产品,但国内市场资源配置侧重于Y产业,c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优势产品是Y。(3)C国与A国短期内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

查看全文

我国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理论分析论文

1、不完全竞争、产业组织

完全的汇率传递是以世界市场的完全竟争为前提,而现实中大多数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美国经济学家多恩布什和克鲁格曼等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以及产业组织角度来分析解释汇率的不完全传递问题。

他们认为传统的汇率传递理论是以世界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的,即进出口厂商是贸易产品进出口价格的接受者,无法左右进出口价格,在这种前提下,当汇率变动时则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同等变动。然而事实上,世界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在不完全竞争市场,大部分产品是差别产品,出口商有决定价格和产量的权力。在升值的情况下,出口商一般会通过降低成本等方式来抑制因货币升值而造成的价格上涨压力,从而导致不完全汇率传递。通常,市场集中程度越高、进口商品用国内货币标价的范围越大,汇率的传递系数越低;而产品的同质和替代程度提高、国外厂商相对于国内竞争者的市场份额扩大,汇率的传递系数就越高。

多恩布什认为一些产业组织因素也会影响汇率的传递,这些因素包括:市场集中程度、产品的同质性和替代程度等。一般说来,市场集中程度越高,厂商的垄断势力也越强,所以汇率的传递系数就越低:产品越具相似性,产品间的替代程度越强,则厂商的垄断势力越小,汇率的传递系数就越大。

2、沉淀成本

美国经济学家迪克希特和克鲁格曼从供给角度分析了汇率传递不完全的原因,他们同时也建立了汇率传递的沉淀成本模型[’61。该模型的思想是:在产品存在差异的情况的情形下,出口厂商不仅要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确定合理的价格,还必须投入一部分资源用于开发市场,建立分销网络,针对外国人的需求进行研发以使产品适应外国市场等。这些投入成本是为进入外国市场而支出的,然而这些成本一旦支出就可以被看作沉淀了,因为厂商不能轻而易举地廉价出售它的资产,无论是无形资产还是有形资产。由于沉淀成本的不可逆转性,以只有当厂商预期能够弥补沉淀成本时,他才会进入一个市场,一旦成本己经沉淀,即使厂商只能弥补可变成本,它也仍然会留在市场中不会退出。

查看全文

国内汇率变动对贸易影响理论论文

1、不完全竞争、产业组织

完全的汇率传递是以世界市场的完全竟争为前提,而现实中大多数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美国经济学家多恩布什和克鲁格曼等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以及产业组织角度来分析解释汇率的不完全传递问题。

他们认为传统的汇率传递理论是以世界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的,即进出口厂商是贸易产品进出口价格的接受者,无法左右进出口价格,在这种前提下,当汇率变动时则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同等变动。然而事实上,世界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在不完全竞争市场,大部分产品是差别产品,出口商有决定价格和产量的权力。在升值的情况下,出口商一般会通过降低成本等方式来抑制因货币升值而造成的价格上涨压力,从而导致不完全汇率传递。通常,市场集中程度越高、进口商品用国内货币标价的范围越大,汇率的传递系数越低;而产品的同质和替代程度提高、国外厂商相对于国内竞争者的市场份额扩大,汇率的传递系数就越高。

多恩布什认为一些产业组织因素也会影响汇率的传递,这些因素包括:市场集中程度、产品的同质性和替代程度等。一般说来,市场集中程度越高,厂商的垄断势力也越强,所以汇率的传递系数就越低:产品越具相似性,产品间的替代程度越强,则厂商的垄断势力越小,汇率的传递系数就越大。

2、沉淀成本

美国经济学家迪克希特和克鲁格曼从供给角度分析了汇率传递不完全的原因,他们同时也建立了汇率传递的沉淀成本模型[’61。该模型的思想是:在产品存在差异的情况的情形下,出口厂商不仅要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确定合理的价格,还必须投入一部分资源用于开发市场,建立分销网络,针对外国人的需求进行研发以使产品适应外国市场等。这些投入成本是为进入外国市场而支出的,然而这些成本一旦支出就可以被看作沉淀了,因为厂商不能轻而易举地廉价出售它的资产,无论是无形资产还是有形资产。由于沉淀成本的不可逆转性,以只有当厂商预期能够弥补沉淀成本时,他才会进入一个市场,一旦成本己经沉淀,即使厂商只能弥补可变成本,它也仍然会留在市场中不会退出。

查看全文

汇率变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收支影响论文

1、不完全竞争、产业组织

完全的汇率传递是以世界市场的完全竟争为前提,而现实中大多数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美国经济学家多恩布什和克鲁格曼等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以及产业组织角度来分析解释汇率的不完全传递问题。

他们认为传统的汇率传递理论是以世界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的,即进出口厂商是贸易产品进出口价格的接受者,无法左右进出口价格,在这种前提下,当汇率变动时则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同等变动。然而事实上,世界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在不完全竞争市场,大部分产品是差别产品,出口商有决定价格和产量的权力。在升值的情况下,出口商一般会通过降低成本等方式来抑制因货币升值而造成的价格上涨压力,从而导致不完全汇率传递。通常,市场集中程度越高、进口商品用国内货币标价的范围越大,汇率的传递系数越低;而产品的同质和替代程度提高、国外厂商相对于国内竞争者的市场份额扩大,汇率的传递系数就越高。

多恩布什认为一些产业组织因素也会影响汇率的传递,这些因素包括:市场集中程度、产品的同质性和替代程度等。一般说来,市场集中程度越高,厂商的垄断势力也越强,所以汇率的传递系数就越低:产品越具相似性,产品间的替代程度越强,则厂商的垄断势力越小,汇率的传递系数就越大。

2、沉淀成本

美国经济学家迪克希特和克鲁格曼从供给角度分析了汇率传递不完全的原因,他们同时也建立了汇率传递的沉淀成本模型[’61。该模型的思想是:在产品存在差异的情况的情形下,出口厂商不仅要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确定合理的价格,还必须投入一部分资源用于开发市场,建立分销网络,针对外国人的需求进行研发以使产品适应外国市场等。这些投入成本是为进入外国市场而支出的,然而这些成本一旦支出就可以被看作沉淀了,因为厂商不能轻而易举地廉价出售它的资产,无论是无形资产还是有形资产。由于沉淀成本的不可逆转性,以只有当厂商预期能够弥补沉淀成本时,他才会进入一个市场,一旦成本己经沉淀,即使厂商只能弥补可变成本,它也仍然会留在市场中不会退出。

查看全文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

摘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进步,金融产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要从市场效益角度出发,夯实管理要素的基础上,确保能依托市场基本规律特点进行市场改革和贸易结构管控,从而保证经济运行的实效性。本文简要分析了汇率传递的内涵,并基于汇率传递的角度集中讨论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仅供参考。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汇率变动;进出口;影响;汇率传递

一、汇率传递的内涵

所谓汇率传递,主要指的就是国家货币的名义汇率在出现变动后,就会对国家内部进出口商品的基本价格以及总体物价水平产生对应的影响。基于此,全球范围内都对本国货币汇率传递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也就是说,汇率传递过程不仅仅关系到国际收支调节项目的水平,也关系到国家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要想维护市场经济运行管理水平,就要结合市场经济发展领域的特征落实对应的管理机制[1]。值得一提的是,在汇率传递的过程中,汇率变动会对进出口产品价格产生影响,而这种传递过程所反映出来的就是进出口企业对汇率变动而形成的举措,一般会采取吸收和嫁接的处理方式,为了全面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人民币汇率管理工作要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建立动态化分析和监督机制,确保能提高国内物价传导工作的合理性。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会直接影响到进出口项目的发展情况。基于此,要深度剖析基于汇率传递产生的贸易结构转型[2]。(一)对进出口商品产生的影响。在人民币汇率出现变动后,会对人民币的基础性价值产生对应的影响,造成价格出现严重的波动,这就使得国内商品价格也会受到影响。就算是小范围的波动,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会集中表现在价格模式中,则显示出较为突出的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商品自身价格结构出现异常,不能按照要求完成货物购买和出售,必然会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国家市场的竞争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加之目前商品的需求量和国际市场需求程度相关,因此,若是弹性需求较小的产品,其自身的价格变动幅度也并不大,对经济贸易管理以及经济运营体系的影响也有限。相对应的,若是商品价格本身变化幅度较大,则若是需求量出现变化,则会严重影响产品的整体进出口贸易结构,必然会对经济体系和运营项目产生对应的影响。(二)对进出口贸易主体结构的影响。结合汇率传递效应可知,汇率的改变会对进出口贸易项目的主体结构产生对应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在汇率出现变动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人民币价值产生的影响,随之会对商品价值形成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正是因为进出口贸易发展和商品价格之间有着明显的关系,因此,商品价格变动必然会对整个外贸经营管理模式中的相应内容形成制约。因此,从我国经济体组成结构出发,进出口贸易项目的企业都集中在国企、外企以及中外合资企业等,其本身就是经济运营结构中的主体,也是进出口贸易中的“主角”,会受到经济运营管理水平的影响,自身运营模式也是关键因素。但是,企业规模、资金周转以及发展实力等不确定因素也会对贸易项目发展现状形成作用。所以,从汇率传递效应的角度分析,一旦人民币汇率出现较大的波动,避免导致企业经济运营管理结构的失衡,甚至造成经济危机,这种趋势会导致一部分私营企业逐渐淡出进出口贸易市场,使得第三方势力无论是范围还是整体经济实力都会增大,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主体结构的布局[3]。(三)对进出口贸易市场结构的影响。若是人民币汇率出现了调整,那么人民币价值总值就是最先受到影响的部分,并且也会对其他国家的币种产生机制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和我国交往较为频繁且贸易来往多的国家。例如,假设人民币对日元的汇率出现了大幅度增值,必然会导致人民币在日本的市场购买力增大,相对应的,日元在我国的市场购买力就会明显降低,在这个过程中,就必然会对两国贸易经济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使得汇率变动效益的影响力增大。另外,若是汇率增大,也会影响到国内对于日货的内需数量,这种影响力的降低也使得经济运营平衡受到影响,其影响范围只会不断增大和扩散。在这种处理模式中,一部分国家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商品出口额度的管理,对应增加的部分就是作为市场投资项目,必然会形成经济影响因素,甚至会造成小范围内的经济危机问题。除此之外,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整体经济运营和管理会产生对应的影响,最关键的就是对进出口市场结构造成的制约作用,汇率的变动往往会对已经成型的经济体系产生不良的打击作用,使得进出口贸易结构受到影响,制约经济元素之间的配合和管理,也会造成市场运营危机问题的增多[4]。

查看全文

人民币升值对华贸易的逆差探究

汇率不完全传递:基于微观和宏观决定视角

(一)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微观决定:基于企业定价行为视角1.依“势”定价与汇率不完全传递。多恩布什(Dornbusch,1987)认为具有市场势力的企业在分割的市场上实行价格歧视的程度越强,汇率传递就越明显。霍伯和曼恩(Hopper和Mann,1989)在考虑由产品差异形成的市场势力基础上,认为产品差异化程度越高,产品替代程度就会越低。消费者对本企业的产品偏好程度越高,厂商在进口国的市场份额就越大,就越具备价格调整和维持利润加成的优势,汇率传递就越明显。加西亚和斯隆、托雷洪和弗洛尔斯(Garcia和Solanes、Torrejon和Floers,2010)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汇率传递效应的不同归因于企业市场势力差异而形成的差异定价策略,发达国家企业在新兴市场中具有较高的市场势力,一般是价格的制定者,而新兴市场消费者一般是价格的接受者。2.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与汇率不完全传递。由于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其通常采取内部贸易策略来实现其全球战略。格雷斯曼(Grassman,1973)以预期东道国货币贬值为前提,认为由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通常采用弹性形式,东道国子公司可以提前向母公司或者货币相对坚挺国家的其他子公司支付货款。同时,母公司向东道国子公司发货时采用较高内部价格,提前抽回利润,规避了汇率风险对公司利润的影响。拥有销售权的子公司则会独立按当地市场状况定价,为维持市场份额保持销售价格不变,进而导致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不完全传递。(二)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宏观决定:基于宏观经济分析视角1.经济开放度与汇率不完全传递。哈吉(Hegji,2003)从企业的跨国生产行为角度考虑经济开放度与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关系,认为经济开放度越大、企业生产所跨国家越多、最终产品的成本涉及的币种越《金融发展研究》第3期多,汇率传递水平就会越低。高希和拉扬(Ghosh和Rajan,2009)分析了一国经济开放度对汇率传递的双层影响机制:首先,一国经济开放度越高,国内物价水平受外界影响就越大,因而汇率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就越大,汇率的不完全传递效应就越大。其次,一国经济开放度越高,本国进口商品市场竞争越激烈,国内企业为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可能自己吸收汇率变动的影响,因而汇率不完全传递效应就越小。2.通胀环境、货币政策与汇率不完全传递。泰勒(Taylor,2000)、温克尔里德(DiegoWinkelried,2011)认为汇率传递效应与通胀具有内生性,较低的通胀环境会导致较低的汇率传递效应。但是,巴柳和藤井(Bailliu和Fujii,2004)在研究低通胀环境引起汇率不完全传递的下降趋势时发现了一种特殊现象:二十世纪90年代,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在通胀环境稳定的情况下,也出现了汇率不完全传递下降的趋势。但在二十世纪80年代同样条件下,通胀目标制国家却没有出现汇率不完全传递的下降趋势。因此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可能在于央行货币政策公信力的高低。如果通胀目标制国家货币政策公信力较高,相对于短期汇率波动造成的国内价格变动,公众的通胀预期受政府通胀目标的影响较大,故汇率传递效应变小。

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来自中国的证据

1.出口企业缺乏市场势力导致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传递效应低。从中国出口贸易构成来看,2008—2010年出口总额中加工贸易总额均超过一般贸易总额。2011—2012上半年一般贸易总额虽超过了加工贸易总额,但是两者相差并不大,且改变趋势并不明显(见图1)。因此,加工贸易仍是中国出口贸易的主要部分。然而,中国加工贸易本土附加值较低。张和唐(Zhang和Tang,2012)对中国115个重要工业行业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以行业出口值为权重计算的加工贸易整体的垂直专业化份额值为56%、加工贸易整体的附加值率为44%,远低于美国和日本85%左右的出口附加值率。加工贸易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带来的规模效应和价格优势参与国际竞争,非价格竞争能力较弱,且企业规模较小、经济实力不强、出口企业之间低价竞销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缺乏市场势力和产品定价能力。因此,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出口企业很难通过提高出口价格转嫁人民币汇率的不利变动,只能通过降低成本以及利润空间自行吸收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从而产生较低的出口价格汇率传递效应。图1:2008—2012上半年出口总额及出口贸易方式量值数据来源:国家海关总署()。2.进口企业缺乏议价能力导致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传递效应低。国家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前十大重点进口商品中,机电产品、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原油、铁矿石及精矿、铜、初级塑料等资源性原材料占据绝大部分(见图2)。由于进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多是国内技术无法自主生产以及资源性原材料紧缺而无法满足需求的,导致中国对这些产品的刚性需求和外国出口商较高的市场势力。国内进口商缺乏议价能力,最终导致了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较低的进口价格传递效应。图2:2012年上半年进口总额及前十大重点进口商品量值数据来源:国家海关总署()。1.国外企业“走进来”导致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传递效应低。从按企业性质划分的中国对外贸易构成来看,2011年外商投资企业对外贸易额占全年对外贸易总额的51.1%,而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对外贸易总额占全年对外贸易额不足一半(见图3)。外商投资企业多从事加工贸易,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过高,会引起外贸依存度进而经济开放度的提高。2004—2008年,中国年均出口贸易依存度为37.5%,显著高于美国、日本的11.3%、16.1%。同时,由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其经常性的内部贸易行为使得拥有销售权的中国子公司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独立地按市场定价,也导致了进口价格的不完全传递。2.国内企业“走出去”导致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传递效应低。中国政府一直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对外进行直接投资。2012年上半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16个国家和地区的2163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54.2亿美元,同比增长48.2%。跨国公司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近年来中石油、中石化、三一重工、华为和中兴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设立分公司和开展业务。正如哈吉(Hegji,2003)所言,企业生产所跨的国家越多,汇率传递效应越低。即国内企业生产的跨国行为导致生产成本涉及的币种较多,最终导致了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较低传递效应。中国虽然不是实行通胀目标制的国家,但当一些欧洲国家主权债务持续发酵、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加剧和市场预期普遍走低时,中国经济之所以能率先实现复苏,张弛有度、科学的宏观调控功不可没。从2002—2011年金砖国家(BRICS)的CPI同比上涨率可知,相比于其他金砖国家,中国的通胀率一直维持在6%以下(见图4)。2009年后,中国CPI指数虽然陡升,但并没有出现恶性通货膨胀,这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密不可分。2010—2011年中央银行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形成了较强的市场预期。凭借长期形成的央行货币政策公信力,公众市场价格预期深受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市场转嫁成本的可能性降低,从而形成了较低的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五、结论中美贸易失衡不仅是一个双边贸易问题,而且是一个全球产业分工问题。东亚地区通过国际碎片化生产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区域性生产网络,但这种网络主要由欧美需求驱动,具有明显的外部性特征。中国在这个全球生产网络中扮演的是代工角色,即从日韩等进口中间品,加工组装后再出口到欧美市场。因此,中国对美出口存在着大量的他国(地区)成分。中国对美贸易巨额顺差,实际上不仅有利于中、日、韩和东盟等,也有利于产品出口的最终目的地——美国。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福利水平增进虽然为各国(地区)共享,但在全球贸易统计体系上却全都计入中国的贸易顺差。国际碎片化生产的快速发展表明人民币汇率不是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人民币汇率变化只影响在我国增值的部分,其对出口的影响将弱化甚至被抵销。换言之,只要这种全球生产网络不变、中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变、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不变,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将会持续。因此,中美贸易失衡是美国内部经济、贸易结构以及全球生产网络影响下的结果。同时,考虑到汇率不完全传递效应的客观存在,单纯依靠人民币升值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要真正缓解中美贸易失衡,美国还需要从自身做起,改善内部经济结构、扩大内需、降低外需。我国也应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改变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

本文作者:钟武台工作单位:广东商学院

查看全文

人民币升值出口产品定价的理论

一、问题的理解

汇率波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一国的国际收支能否处于平衡状态,一方面取决于该国的产业结构层级以及与此关联的技术梯度和产品进出口数量,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厂商能在多大程度上将汇率对价格的影响转嫁到出口产品价格上,或能在多大程度上通过价格变动吸收汇率的影响,这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汇率传递效应。汇率传递效应既是厂商应对汇率波动的效用体现,也是厂商决策行为的结果。对于这些效用或结果,可以从不同角度或侧面进行分析。以基础理论的分析而言,我们可以联系厂商的决策动机、偏好和效用函数来展开。经济学界针对汇率传递问题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大体上是在以下两种基本假设下进行的:一是完全市场竞争、价格充分反映汇率从而购买力平价在任一时期都成立;二是不完全市场竞争、价格不完全反映汇率传递从而购买力平价并不是在任一时期都成立。这两种假设的差异,是传统宏观经济学与开放宏观经济学在分析前提上的区别。当经济学家针对某一分析参照系(如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来研究特定的经济现象时(如汇率传递效应),这一分析前提的区别,不仅会导致经济学家对特定研究对象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结论的区别,而且会引致经济学家对厂商具体活动的基本行为方式的研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或许是因为厂商决策行为决定汇率传递效应的显现过程并不具有直接性,经济学家对汇率传递效应的分析和研究主要集中在汇率传递的决定因素、进出口产品的价格指数、对外贸易开放程度、厂商的定价策略等方面。①诚然,这些分析和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汇率波动对出口产品的传递效应,但没有在厂商基本行为方式的层次上对汇率传递效应作出分析。针对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中国进出口产品定价的汇率传递效应,有影响的研究文献则主要集中于汇率对出口产品价格的影响机制、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进出口产品价格的相互作用、出口产品价格的地理分布特征等方面。②在笔者看来,无论是以传统宏观经济学还是以开放宏观经济学为假设前提的有关汇率变动之于出口产品传递效应的现有研究,基本上是以主流经济学的理性决策理论为依据的,这样的分析框架容易忽视厂商在出口产品定价中的某些偏离理性决策的行为,难以从基础理论角度对汇率传递效应作出关联于厂商决策行为的描述。

其实,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厂商的出口产品定价,可以在理论上看成是受汇率波动驱动而关联于物价水平、产品结构、技术梯度、国际收支平衡等的函数,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以厂商行为决策的属性而言,出口产品的定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厂商的行为决策是理性与非理性的融合③。当从以上函数来认识厂商的定价决策时,我们就会注重在现实操作层面上来分析人民币升值对厂商出口产品定价的作用机理;当从厂商的决策动机、偏好和效用期望来研究人民币升值之于厂商出口产品的定价时,就有必要在基础理论的层次上关注厂商决策行为对出口产品价格形成的作用过程。就基础理论分析与现实操作层面分析的联系而论,对厂商决策行为基础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在现实层面上理解汇率波动对出口产品定价的传递效应。现代主流经济学对行为决策的分析和研究,仍然是以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决策理论为底蕴的,它们通过自利假设来定性决策动机和演绎偏好的内在一致性,把追求效用(利润)最大化看成是厂商理性决策的主要乃至于唯一依据。新古典经济学有关偏好内在一致性的不确定条件下选择的二元关系的理论描述,假定厂商在可供选择的全部子集中,具有能寻找到选择X子集比选择Y子集更受偏好的理性化能力;在自利动机驱动下具有这种理性化能力的厂商,会在全部子集中选择特定子集,而这个特定子集正好由选择X比选择Y更受偏好时的最大化元素组成(Richter,1971)。当我们将自利与效用最大化联系在一起,并依据偏好的内在一致性来分析行为决策时,追求自利就会使偏好成为效用的函数。这种分析方法和分析视角对于人民币升值下厂商出口产品定价决策的理解有以下解读:只要厂商追求自利,他们就会产生将汇率波动有可能造成的损失转嫁到出口产品价格上的偏好,并通过这一偏好和出口产品价格变动来说明汇率传递效应。从基础理论的角度来考察,出口产品价格变动能在多大程度上产生汇率传递效应,属于厂商的效用函数问题。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厂商出口产品定价决策所涉及的效用函数,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如果厂商可以把汇率波动所造成的损失百分之百转嫁到出口产品价格上以至于能够实现期望的利润值,那么,相对于汇率传递效应而言,厂商的效用函数达到了最大化;(2)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如果出口产品价格变动只是部分产生汇率传递效应,亦即以美元或其他主要外币计量的出口产品价格变动导致厂商按人民币计量会出现利润损失时,厂商的效用函数不仅难以实现最大化甚至会出现较低的期望值,但根据笔者所接触的文献,有关效用函数负值的讨论比较少见,或许因为如此,经济学者在有关汇率传递效应的分析中,通常把厂商对出口产品定价的决策看成是理性行为。尽管传统宏观经济学与开放宏观经济学在汇率传递效应的基本假设上存在区别,但对厂商出口产品定价的决策动机、偏好和效用函数之于行为理性的理解,两者并不存在分歧。作为对汇率传递效应与厂商决策行为的一种分析性探讨,有必要从决策动机、偏好和效用函数的角度来分析厂商在出口产品定价上的行为决策属性,从而在基础理论上解说厂商出口产品定价时有可能存在的非理性决策。

二、厂商在出口产品定价中的决策动机、偏好和效用函数

厂商的选择偏好与决策动机、效用函数有着直接的关联,这不仅表现为决策动机会影响选择偏好,而且表现为选择偏好会影响厂商的效用函数,即厂商在不同选择偏好支配下的决策会出现不同的效用函数值。从厂商决策行为与汇率传递效应的联系来看,由于厂商面对汇率波动是在自利动机和转嫁利润损失的偏好下进行决策的,因而,可以将厂商转嫁利润损失的这种微观层次的汇率传递效应,看成是厂商决策行为的效用函数的体现。另一方面,由于在汇率波动的情况下,厂商追求利润所期望的主要路径,通常是将汇率波动有可能造成的损失转嫁到出口产品价格上,因而,可以把厂商的这种行为过程看成是厂商效用函数的实现过程。一国货币的升值或贬值所产生的在宏观层次上的汇率传递效应,主要反映在国际贸易的顺差和逆差上,这种宏观层次上的汇率传递效应是全体厂商行为决策的结果。也就是说,贸易的顺差和逆差可以看成是全体厂商行为决策之集合的效用函数。

查看全文

国际金融传递机制论文

摘要:研究国际金融危机传递机制,对于防范金融风险,建立有效风险防范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国际金融危机传递与传递源、被传递对象、传递媒介、传递途径、传递过程、各国的经济实力和经济结构等相互关联。国际金融危机的传递力度一般与传递源的距离、各国的经济实力、金融体系的健全程度等成反比。拯救国际金融危机的方法对迅速中止危机的传递起着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国际金融;金融危机;传递机制

研究国际金融传递机制,对于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建立有效防范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国际金融传递可分为正常传递与非正常传递两种类型。正常传递指在维持各国汇率稳定和金融市场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国际资本的流动和影响,非正常传递指引起各国汇率剧烈波动和金融市场秩序混乱的国际资本流动,它不仅由一国的金融危机影响到另一国,而且造成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连锁反应,即危机“传染”。本文所讨论的国际金融机制,主要指后一种类型。

一、传递源与被传递对象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国际环境下,由于种种原因首先爆发金融危机的国家(地区)称为“传递源”。受传递源影响,同样的危机很快出现在其临近或周围的国家或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称为“被传递对象”。一般情况下,国际金融危机的“传递源”多发生在区域经济链条较为薄弱的环节上。那些被传递的国家或地区,往往与传递源国家在经济类型、金融体制、发展模式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具体来说,可大致分为两种情况:

(一)经济一体化区域内高度相关的投资贸易关系。以这次东南亚货币危机为例,东盟五国较为全面地进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阶段是在1976年2月五国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以区内实行特惠关税区时算起。当时东盟各国为了迅速发展经济纷纷实行50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由于当时美、日、欧占东盟进出口总额的60%,使得东盟各国经济极易受到西方经济波动的影响。为此,东盟决定采取扩大区内贸易的政策,政策的实施使得东盟五国的内部贸易、投资比重迅速上升,各国经济命运由此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同时对东盟的这些经济总量相对较小的国家来说,对外部波动极为敏感,加上各国在产业和进出口结构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及竞争性,那么一旦某国货币受到投机者冲击而汇率发生大幅波动和下跌时,自然也会迅速影响到其它国家的外汇市场,从而造成货币危机的传递。

查看全文

国际金融危机传递初探论文

摘要:研究国际金融危机传递机制,对于防范金融风险,建立有效风险防范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国际金融危机传递与传递源、被传递对象、传递媒介、传递途径、传递过程、各国的经济实力和经济结构等相互关联。国际金融危机的传递力度一般与传递源的距离、各国的经济实力、金融体系的健全程度等成反比。拯救国际金融危机的方法对迅速中止危机的传递起着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国际金融;金融危机;传递机制

文章编号:1003-4625(2000)01-0049-02中图分类号:F821.5文献标识码:A

严兵(厦门大学国际贸易系,福建厦门361005)

[收稿日期]1999-10-20

[作者简介]严兵(1977-),男,湖北荆门人,厦门大学国际贸易系在读硕士研究生,攻读国际经济贸易专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