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7 14:36: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汇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汇率

论汇率均衡

汇率研究是货币金融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西方国家的汇率理论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形成了丰富的成果。相比而言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却起步较晚,‘成果很少。随着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汇率这种经济杠杆的作用日益重要,汇率政策已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促使我们必须重视对汇率进行理论上和政策上的研究。

在汇率研究范围内有不少问题可供选择,本文以汇率均衡为研究对象,原因有两方面:

一方面、汇率均衡研究在西方汇率理论中仍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自然也就是一个很有“挖掘”潜力的理论课题。如果我们能用科学的方法,取得不同于西方理论但又高于西方理论的汇率均衡研究成果,将是有理论意义的。

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迄今为止,在我国为数不多的汇率研究中,尚没有发现对汇率均衡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成果,可以说这还是一个“空白”领域。而现实是,经济发展中总存在着“均衡”运行的问题,西方国家如此,我国也是如此。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就强调经济总体和各部门之间的平衡,现在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更需要重视经济的均衡运行。而经济的均衡运行是由许多方面的均衡及其相互配合组成的,汇率便是其中之一。汇率均衡是保征我国对外收支平衡的重要条件,对国内经济的其他方面也将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以理论分析为前提,以中国现实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建立我们自己的汇率均衡理论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我希望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本文是在浏览了国内外关于汇率研究的大量文献和搜集了关于人民币汇率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论述采取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为汇率均衡一般分析(上篇)和汇率均衡特殊分析(下篇)两大部分。

主要内容如下(按各章顺序):

查看全文

论波动汇率影响

摘要:随着中国汇改的推进,汇率波动越来越大,对于中国这些多年来并无需管理汇率风险的进出口企业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挑战。但汇率波动不仅带来风险,也能给企业带来机遇。本文对一些特定企业分析,得出出口的本质类似美式看涨期权,并给出中国外贸企业的对策。

关键词:汇率波动企业对策

中国汇改走过三年,很多企业学着如何对自己的风险进行规避,但最基本的还是要改变汇改前中国企业的心态与经营作风,这就有必要深入了解汇率波动率的意义。

假设企业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出口,以及出口数量为多少时,出口与否即可以看做企业的期权。汇率的随机波动越大,便会增加这一期权的价值。可见,汇率波动会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但出现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取决于企业所处的特定条件和对风险的认识。

假设企业的目标是使以本币标价的预期收益最大化。对于一个公司的一定的生产量(y),由于汇率的变动,导致以本币计价的收入随机变动,即等于px+eq(y-x),p是国内产品价格,q是国外价格,y是总的生产量,x是决定在国内销售的数量,在国外销售的数量就是y-x,e表示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生产决策在汇率变化之前就作出了,即在当前时间0,公司根据当前汇率作出生产量的最优化决策y。这时生产成本为C(y),C是一个以产量为自变量增函数,并且C(0)=0。在时刻1,当汇率已确定,企业根据汇率变动来决定自己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分配,这时利润为P1=px+eq(y-x)-C(y).销售最优化决策取决于在此时的汇率e。从理论上讲,如果只考虑利润最大化,当汇率向不利于企业出口的方向变化时,即本币升值时,eq〈p,企业决策y=x,出口量为零,反之亦反。现实中,一个理性的决策者不会仅根据汇率变动做出这样极端的决策,因为企业同样关心市场份额,转换成本等因素。所以在实务中,企业决策的变化并没有这么显著。但这种在国内外市场之间的选择仍然是一个价值正相关于波动率的期权。在时刻0,企业只做生产决策,在这时不考虑销售于国外或是国内市场,企业预测的最低收益是将产品全部销售于国内市场时能够取得的收益。出售单个商品,企业的收益为max(eq-p,0),等价于一个看涨期权,具体来讲,企业即拥有了一个以敲定价格p来购买一个资产的权力,如果该资产的现价eq大于了敲定价格,企业便可以通过执行期权获利。

查看全文

汇率监控模式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抉择

[摘要]克鲁格曼汇率目标区理论的政策含义很吸引人,可是在实证研究中该模型从假设到结论都被否决;本文对克鲁格曼模型进行了分层改造,并设监控指标,从而带来了一些卓越的政策表现;然而,作为一种全新的汇率机制,要想发挥其作用,需要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以及市场体系的完善,本文首先对克鲁格曼标准汇率目标区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针对其现实中的不适应性,对其进行了分层改造,并详细阐述了其工作原理、政策含义和配套政策措施;最后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退出安排及将来的去向;并认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汇率目标区双层监控模型都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合意选择。

[关键词]汇率目标区均衡汇率蜜月效应货币冲击实际冲击

国际汇率制度的历史变迁表明,无论是自由浮动汇率制度还是严格固定汇率制度,都有其利弊两面。而赞成严格固定汇率制的学者只看到其作为“驻锚”对投资贸易所还来的便利,支持浮动汇率制度的专家则多半看到浮动汇率制给予本国的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从而也就有了所谓的“固定”与“浮动”之争。然而,各国决策者既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动荡的自由浮动汇率制”感到恐惧,又对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所带来的实际汇率长期错位感到忌惮;各国决策者试图综合固定与浮动汇率制双方的长处,建立一种既有稳定性又有灵活性的汇率制度,这便是汇率目标区。1979年3月实行的欧洲汇率机制(ERM)通常被认为是汇率目标区的范例。

一、克鲁格曼汇率目标区简介

理论上最早对汇率目标区进行探讨的是威廉姆森,而克鲁格曼于1991年提出了标准目标区的严格理论模型(见图1)。克鲁格曼假定汇率依赖于现行基本因素和未来汇率的预期值,同时,克鲁格曼模型还有两个关键假设,其一是汇率目标区是完全可靠的,其上下限能永远保持不变;其二是目标区仅由“边际”干预防卫,也即只有当汇率运行到上下限时,货币当局才出手干预,而在目标区内,没有干预发生。在这些假定下,目标区汇率的运行轨迹呈现“S”形,其几何意义如图1,曲线TT(目标区汇率行为)波动幅度明显小于直线FF(自由浮动制下汇率行为)。这意味着,完全可靠的汇率目标区具有内在稳定机制。但是,克鲁格曼模型的边界“完全可靠”和“边际干预”假设已为实际数据所拒绝(Floodetal,1991)。另外,奥伯斯菲尔德和罗戈夫也认为,当汇率达到目标区的边界时,便面临着与固定汇率制同样的问题(Obstfeld,M.andRogoff,K.,1995)。基于克鲁格曼模型所存在的这些缺点,笔者对其进行了相应改进,这就是接下来要探讨的汇率目标区双层监控模型(见图2)。

二、汇率目标区双层监控模型

查看全文

推进利率汇率改革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存款准备金制度概述;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功能演变;近期我国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背景分析;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存款准备金被视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并进行资金清算需要而存入中央银行一定数额的资金、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保证银行券和客户存款的兑付、1984-1998年:中央银行筹集资金手段、1998-2004年:一般性货币政策操作工具、2004年至今:一般性与结构性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与支付清算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信贷规模激增、国际收支顺差矛盾突出、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投资过热、公开市场业务及再贴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存款准备金被视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其中,存款准备金因为其货币乘数效应而会给社会金融及经济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往往是中央银行慎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我国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从2003年的6%逐渐提高至2007年末的14.5%,2007年年内竟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达10次之多,存款准备金跃然成为我国实施货币政策的常规工具,本文旨在对我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背景及效应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存款准备金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作用。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存款准备金被视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其中,存款准备金因为其货币乘数效应而会给社会金融及经济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往往是中央银行慎用的货币政策工具。目前,在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的西方国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有逐渐趋于零的发展趋势,而我国却恰恰相反,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从2003年的6%逐渐提高至2007年末的14.5%,2007年年内竟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达10次之多,存款准备金跃然成为我国实施货币政策的常规工具。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概述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并进行资金清算需要而存入中央银行一定数额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模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一般来说,实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国家中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一旦获得储户存入的存款,就须将一定比例的存款再存入作为货币管理当局的中央银行。这种货币管理制度就是通常所说的存款准备金制度。

查看全文

浅究汇率制度选择

摘要:目前,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越来越大,一些研究机构、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也纷纷对此发表看法。我们认为,人民币升值问题归根结底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那么,现有的盯住汇率制度是否适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如何从盯住汇率转向更为合适的汇率制度?怎样决定适合中国经济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从当前对汇率制度选择和世界汇率制度演变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于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

本文首先对盯住汇率制度进行分析,介绍脱离盯住汇率制度的影响因素,之后从总体上讨论决定汇率制度选择的长期因素以及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汇率制度的演变,最后提出当前汇率制度选择的BBC准则以及可供中国选择的几种汇率制度。

一、脱离盯住汇率制度

从盯住汇率制度的脱离,既可以转向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也可以在现有制度下进行调节,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由于“外汇市场压力”而导致的正常脱离,另一种是由经济状况恶化而导致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从而被迫脱离盯住汇率制度。

具体而言,从盯住汇率制度向更灵活的汇率制度的转变可以分为以下五种:(1)从任何盯住汇率制度转向浮动汇率制度;(2)从硬汇率盯住(hardpeg)转向软汇率盯住(softpeg);(3)从固定的盯住汇率转向水平盯住或爬行盯住;(4)从爬行盯住或水平盯住转向爬行带汇率制度;(5)在汇率带制度中扩大浮动带的范围。从盯住汇率制度向不灵活的汇率制度的转变可以分为以下四种:(1)从软汇率盯住转向硬汇率盯住;(2)从任何汇率带制度转向固定的盯住汇率;(3)从爬行带转向爬行盯住或水平带汇率制度;(4)在汇率带制度中缩小浮动带的范围。

对正常脱离而言,伴随着贸易开放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更易向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度转变。这是由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往往面临资本流动较大的波动性,因此日益增加的贸易开放程度也相应地增加了该国受到贸易条件(TOT)冲击的风险,而采用更灵活的汇率制度可以缓解或吸收这些冲击,抵御外来资本流动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从盯住向更不灵活的汇率制度转变一般是同银行体系的外汇系统开放和官方的外汇储备有关。银行系统的外债相对其外国资产比重的下降将促使从盯住向更不灵活的汇率制度转变,因为银行系统外债比例的下降预示着其所受到的汇率风险的减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通过汇率浮动的调节来控制汇率风险的依赖;同样,巨额的官方储备也形成了对相对固定汇率制度的支持。但是,这种正常脱离盯住汇率制度的现象通常不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而是在那些长期实行盯住汇率制度的国家发生。

查看全文

均衡汇率探究论文

【摘要】文章在讨论均衡汇率的存在性、唯一性的基础上,探讨了现有文献中均衡汇率的测度、汇率失衡与调整等研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了多重均衡的存在可能是汇率制度选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均衡汇率;测定;反思

关于汇率的研究文献可谓浩如烟海,然而我们对汇率所知仍然有限,关于汇率制度的安排,到目前为止,似乎任何一种制度安排都能找到其合理存在的理由。人们转而研究均衡汇率,希望能从均衡汇率的研究中探讨汇率误置(misalignment),以期能对各种汇率制度进行评价,对汇率的未来走势作预测。但就失衡的汇率如何走向均衡的文献不多,研究汇率的生成机制可以看作是考察汇率如何走向其均衡状态的一种方法。本文试图对现有的关于均衡汇率的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考察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多重均衡汇率的存在,可能是各种汇率制度均有其存在的某些理由,从而没有单一的的汇率适用于所有的国家。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并讨论均衡汇率;第二部分讨论均衡汇率的测定;第三部分讨论汇率的失调及可能导致的后果。

一、关于均衡汇率的文献回顾

对均衡汇率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购买力平价理论,而斯坦福大学的纳克斯首先提出了完整的均衡汇率概念:能够使国际收支实现均衡的汇率。斯旺提出,均衡汇率是与宏观经济、内外部经济均衡相一致的汇率,内部均衡是指经济实现了潜在的产出水平,外部均衡是指资本项目实现国家间可持续净要素流动。

查看全文

汇率制度选择论文

摘要:目前,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越来越大,一些研究机构、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也纷纷对此发表看法。我们认为,人民币升值问题归根结底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那么,现有的盯住汇率制度是否适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如何从盯住汇率转向更为合适的汇率制度?怎样决定适合中国经济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从当前对汇率制度选择和世界汇率制度演变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于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

本文首先对盯住汇率制度进行分析,介绍脱离盯住汇率制度的影响因素,之后从总体上讨论决定汇率制度选择的长期因素以及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汇率制度的演变,最后提出当前汇率制度选择的BBC准则以及可供中国选择的几种汇率制度。

一、脱离盯住汇率制度

从盯住汇率制度的脱离,既可以转向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也可以在现有制度下进行调节,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由于“外汇市场压力”而导致的正常脱离,另一种是由经济状况恶化而导致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从而被迫脱离盯住汇率制度。

具体而言,从盯住汇率制度向更灵活的汇率制度的转变可以分为以下五种:(1)从任何盯住汇率制度转向浮动汇率制度;(2)从硬汇率盯住(hardpeg)转向软汇率盯住(softpeg);(3)从固定的盯住汇率转向水平盯住或爬行盯住;(4)从爬行盯住或水平盯住转向爬行带汇率制度;(5)在汇率带制度中扩大浮动带的范围。从盯住汇率制度向不灵活的汇率制度的转变可以分为以下四种:(1)从软汇率盯住转向硬汇率盯住;(2)从任何汇率带制度转向固定的盯住汇率;(3)从爬行带转向爬行盯住或水平带汇率制度;(4)在汇率带制度中缩小浮动带的范围。

对正常脱离而言,伴随着贸易开放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更易向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度转变。这是由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往往面临资本流动较大的波动性,因此日益增加的贸易开放程度也相应地增加了该国受到贸易条件(TOT)冲击的风险,而采用更灵活的汇率制度可以缓解或吸收这些冲击,抵御外来资本流动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从盯住向更不灵活的汇率制度转变一般是同银行体系的外汇系统开放和官方的外汇储备有关。银行系统的外债相对其外国资产比重的下降将促使从盯住向更不灵活的汇率制度转变,因为银行系统外债比例的下降预示着其所受到的汇率风险的减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通过汇率浮动的调节来控制汇率风险的依赖;同样,巨额的官方储备也形成了对相对固定汇率制度的支持。但是,这种正常脱离盯住汇率制度的现象通常不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而是在那些长期实行盯住汇率制度的国家发生。

查看全文

浅析浮动汇率货币替代

内容摘要: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文章着重从货币替代的汇率效应这一角度,对目前汇率制度进行评析,进而得出结论:目前汇率制度符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是一个非常十分理性的选择。

关键词:货币替代汇率效应可自由兑换

人民币汇率问题始终是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对这一汇率制度的评析,当前国内众多学者都是基于购买力平价理论、通过建立模型和计量分析方法来研究人民币的均衡汇率,进而提出人民币应该升值的观点,或者仅仅是对其正负影响进行泛泛的分析。实际上,不存在所谓的均衡汇率,均衡汇率分析法没有任何意义、正负影响仅仅分析的是其表面现象。

本文从货币替代的汇率效应这一全新视角入手,来对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评析。

货币替代的汇率效应

货币替代是开放经济下的一种货币性扰动,它对一国的经济金融形势产生严重影响,如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受到影响、政府的财政税基遭到削弱、国际收支失衡、减缓甚至阻碍该国货币的自由兑换进程等,更为重要的是它会造成一国汇率水平的剧烈波动。

查看全文

汇率制度选择论文

摘要:目前,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越来越大,一些研究机构、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也纷纷对此发表看法。我们认为,人民币升值问题归根结底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那么,现有的盯住汇率制度是否适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如何从盯住汇率转向更为合适的汇率制度?怎样决定适合中国经济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从当前对汇率制度选择和世界汇率制度演变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于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

本文首先对盯住汇率制度进行分析,介绍脱离盯住汇率制度的影响因素,之后从总体上讨论决定汇率制度选择的长期因素以及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汇率制度的演变,最后提出当前汇率制度选择的BBC准则以及可供中国选择的几种汇率制度。

一、脱离盯住汇率制度

从盯住汇率制度的脱离,既可以转向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也可以在现有制度下进行调节,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由于“外汇市场压力”而导致的正常脱离,另一种是由经济状况恶化而导致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从而被迫脱离盯住汇率制度。

具体而言,从盯住汇率制度向更灵活的汇率制度的转变可以分为以下五种:(1)从任何盯住汇率制度转向浮动汇率制度;(2)从硬汇率盯住(hardpeg)转向软汇率盯住(softpeg);(3)从固定的盯住汇率转向水平盯住或爬行盯住;(4)从爬行盯住或水平盯住转向爬行带汇率制度;(5)在汇率带制度中扩大浮动带的范围。从盯住汇率制度向不灵活的汇率制度的转变可以分为以下四种:(1)从软汇率盯住转向硬汇率盯住;(2)从任何汇率带制度转向固定的盯住汇率;(3)从爬行带转向爬行盯住或水平带汇率制度;(4)在汇率带制度中缩小浮动带的范围。

对正常脱离而言,伴随着贸易开放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更易向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度转变。这是由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往往面临资本流动较大的波动性,因此日益增加的贸易开放程度也相应地增加了该国受到贸易条件(TOT)冲击的风险,而采用更灵活的汇率制度可以缓解或吸收这些冲击,抵御外来资本流动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从盯住向更不灵活的汇率制度转变一般是同银行体系的外汇系统开放和官方的外汇储备有关。银行系统的外债相对其外国资产比重的下降将促使从盯住向更不灵活的汇率制度转变,因为银行系统外债比例的下降预示着其所受到的汇率风险的减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通过汇率浮动的调节来控制汇率风险的依赖;同样,巨额的官方储备也形成了对相对固定汇率制度的支持。但是,这种正常脱离盯住汇率制度的现象通常不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而是在那些长期实行盯住汇率制度的国家发生。

查看全文

浅析浮动汇率制影响

[摘要]文章从分析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对外贸企业的影响入手,并就外贸企业针对汇率变化如何加强汇率制度研究、加强汇率风险管理、优化出口结构,加强成本和费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浮动汇率制外贸企业风险管理规避风险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是一种国际汇率制度。在该制度条件下,汇率主要由市场力量(即供给和需求)决定,政府不设定及维持某种特定的汇率。当政府对外汇市场不加干预时,该制度称为纯粹的浮动制。浮动汇率制短期内对宏观经济有一定的降温作用,弊大于利,但从长期看却是中国摆脱初级产品“世界工厂”的形象,促使产业升级,减少中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使中国经济可以更平衡、稳定和持续地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汇率是在国民经济仍处于繁荣阶段中调整的,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仍然较强,对宏观经济的实际影响可能没有理论测算得那么大,汇率小幅度调整不会对宏观经济带来较大冲击。相反,从中长期看,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有利于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提高金融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可见,浮动汇率制对于多数外贸企业而言是一次很好的机遇。但我们也应看到,汇率是一把“双刃剑”,无论汇率向上或向下波动,对习惯于在原有固定汇率机制下采用单一工具避险的外贸企业而言,同样也将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2008年3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升值“破7”。自此以来,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屡创新高,直到近期才有所下降。然而在近期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对中国外贸出口造成明显的冲击。

一、浮动汇率制对外贸型企业的影响

1.汇率制度改革之前,汇率风险由国家承担,无论是利润还是成本,无论是资产还是负债,可以不要过多地去控制汇率风险。但是,汇率制度改革后,企业开始意识到价格优势衰退的挑战和提高非价格竞争力的必要性,开始意识到货币结算时机和币种选择的重要性,也开始意识到利润(出口)和成本(进口)、资产和负债的货币匹配问题,有些企业靠人民币汇率的增值做大、做强(比如,海外并购、进口技术、引进人才、建立战略储备、打开进口商品的国内市场等),而有些企业为了减少汇率风险不得不走出去另辟蹊径,当然有些企业则因为增值挤掉了价格优势的空间而不得不停工,与之相反,也有些企业很快找到了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维持了自己原有的竞争力。企业的这种变化,从宏观层面上看,会带来产业结构的升级,也会导致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