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模式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7 14:11: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会计准则模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外国会计准则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通过回顾美国会计准则模式由原则到规则再到原则导向的发展历程,指出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模式是大势所趋。但具体到特定国家的特定时期,会计准则模式应该与一国的国情有机结合起来,无论“原则导向”还是“规则导向”,只要契合于其赖以存在的会计环境,都是合适的。
关键词:准则模式;原则导向;规则导向;目标导向
一、美国会计准则模式的发展历程
1.早期的“原则导向”
美国GAAP发展的历史表明,最初美国的会计准则是“原则导向”的。比如,1934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批准了乔治·梅委员会拟议的五条原则和增补的一条,作为六条“认可的会计原则”,就符合今天所说的“原则导向”;第一个会计准则制订组织“会计程序委员会”最初所的准则被称为“会计研究公报”(ARBs),早期的一些研究公报主要讨论会计名词、术语,它在总体上也符合“原则导向”;但后来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会计准则逐渐变得更加细致、具体,并逐渐演化为“规则导向”。
2.“规则导向”走向成熟
会计准则制定模式论文
近来美国爆出的一系列会计丑闻案件,引发了大量会计、审计新问题的讨论,其中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更成为讨论的热门话题。关注这方面的讨论无疑将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从会计准则制定的公平和效率角度,透视中美两国现行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特征,谈谈有关中美两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未来走向的看法。
一、典型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根据对会计准则制定公平和效率的不同追求,可以将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分为三种摘要:①公平导向型模式,或称民间组织制定会计准则模式。这个负责制定会计准则的民间组织就成为各个利益集团讨价还价的平台,大家可以在此畅所欲言,表达各自心声。由民间组织制定会计准则可以保持会计准则制定的公平性。②效率导向型模式,或称政府组织制定会计准则模式。政府拥有权力优势,可以省去冗长的讨价还价过程,加快会计准则制定的速度,提高会计准则制定的效率。③公平效率兼顾模式。这种模式指的是民间组织负责制定会计准则,政府机构有监督、管理的权力。这种折中方案虽兼顾公平和效率,但也可能两者都顾不上。笔者认为,这三种模式并无孰优孰劣之分,应该结合各国的具体情况以及经济文化背景来进行取舍。
二、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直接促成了1933年美国《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诞生。根据这两部法律,美国成立了证券市场监管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同时授予SEC制定会计准则的法定权力。但SEC先后又将这项权力转授给会计程序委员会(CAP)、会计原则委员会(AP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等民间组织。至今,美国依然保持FASB这一民间组织负责制定会计准则、SEC这一政府组织负责监管的模式。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是一种兼顾公平和效率的模式。
在经济繁荣时期,这一模式体现各利益集团的利益,而不受某一强势集团所左右,从而尽量保持公平,对社会压力予以回应,使得制定的会计准则具有广泛的可实施性。但在经济衰落时期,这种模式的缺点却盖过优点。采取公平效率兼顾模式的FASB在美国爆发一系列会计丑闻后遭到众人批评。在FASB制定会计准则时,如在石油天然气勘探成本会计准则、外币折算会计准则、股票期权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管理者利益集团通过游说国会向FASB施加强大压力,结果无一例外地是公司管理者利益集团占了上风。也就是说,在这些关键性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都充分地体现公司管理者的利益,其他集团的利益很难得到保证。从这一点而言,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被公司管理者这一强势集团所左右。当然这和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有密切联系,美国大公司中普遍存在“强管理者、弱所有者”的现象,为此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管理者利益集团占据上风就不足为奇了。另一方面,美国会计准则制定采用充分程序在有些时候也确实降低了会计准则制定的效率,最典型的是合并财务报表。美国会计界早在1978年就开始关注合并财务报表。当FASB公开要求对以前的各项财务会计准则进行评论时,塔奇·罗斯会计师事务所以提问的方式列举了和合并财务报表有关的十个新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FASB到2001年底,仍然未制定出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FASB的多次征求意见稿都未能恰当地平衡各方利益。而更让人遗憾的是,安然财务欺诈案就涉及合并财务报表新问题,这充分说明了美国这种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在某些时候确实降低了会计准则制定的效率。
各种会计准则的比较模式讨论
一、典型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根据对会计准则制定公平与效率的不同追求,可以将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分为三种:①公平导向型模式,或称民间组织制定会计准则模式。这个负责制定会计准则的民间组织就成为各个利益集团讨价还价的平台,大家可以在此畅所欲言,表达各自心声。由民间组织制定会计准则可以保持会计准则制定的公平性。②效率导向型模式,或称政府组织制定会计准则模式。政府拥有权力优势,可以省去冗长的讨价还价过程,加快会计准则制定的速度,提高会计准则制定的效率。③公平效率兼顾模式。这种模式指的是民间组织负责制定会计准则,政府机构有监督、管理的权力。这种折中方案虽兼顾公平与效率,但也可能两者都顾不上。笔者认为,这三种模式并无孰优孰劣之分,应该结合各国的具体情况以及经济文化背景来进行取舍。
二、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直接促成了1933年美国《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诞生。根据这两部法律,美国成立了证券市场监管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同时授予SEC制定会计准则的法定权力。但SEC先后又将这项权力转授给会计程序委员会(CAP)、会计原则委员会(AP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等民间组织。至今,美国依然保持FASB这一民间组织负责制定会计准则、SEC这一政府组织负责监管的模式。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是一种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模式。
在经济繁荣时期,这一模式体现各利益集团的利益,而不受某一强势集团所左右,从而尽量保持公平,对社会压力予以回应,使得制定的会计准则具有广泛的可实施性。但在经济衰落时期,这种模式的缺点却盖过优点。采取公平效率兼顾模式的FASB在美国爆发一系列会计丑闻后遭到众人批评。在FASB制定会计准则时,如在石油天然气勘探成本会计准则、外币折算会计准则、股票期权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管理者利益集团通过游说国会向FASB施加强大压力,结果无一例外地是公司管理者利益集团占了上风。也就是说,在这些关键性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都充分地体现公司管理者的利益,其他集团的利益很难得到保证。从这一点而言,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被公司管理者这一强势集团所左右。当然这与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有密切联系,美国大公司中普遍存在“强管理者、弱所有者”的现象,为此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管理者利益集团占据上风就不足为奇了。另一方面,美国会计准则制定采用充分程序在有些时候也确实降低了会计准则制定的效率,最典型的是合并财务报表。美国会计界早在1978年就开始关注合并财务报表。当FASB公开要求对以前的各项财务会计准则进行评论时,塔奇·罗斯会计师事务所以提问的方式列举了与合并财务报表有关的十个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FASB到2001年底,仍然未制定出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FASB的多次征求意见稿都未能恰当地平衡各方利益。而更让人遗憾的是,安然财务欺诈案就涉及合并财务报表问题,这充分说明了美国这种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在某些时候确实降低了会计准则制定的效率。
三、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会计准则模式变迁论文
摘要:通过回顾美国会计准则模式由原则到规则再到原则导向的发展历程,指出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模式是大势所趋。但具体到特定国家的特定时期,会计准则模式应该与一国的国情有机结合起来,无论“原则导向”还是“规则导向”,只要契合于其赖以存在的会计环境,都是合适的。
关键词:准则模式;原则导向;规则导向;目标导向
一、美国会计准则模式的发展历程
1.早期的“原则导向”
美国GAAP发展的历史表明,最初美国的会计准则是“原则导向”的。比如,1934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批准了乔治·梅委员会拟议的五条原则和增补的一条,作为六条“认可的会计原则”,就符合今天所说的“原则导向”;第一个会计准则制订组织“会计程序委员会”最初所的准则被称为“会计研究公报”(ARBs),早期的一些研究公报主要讨论会计名词、术语,它在总体上也符合“原则导向”;但后来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会计准则逐渐变得更加细致、具体,并逐渐演化为“规则导向”。
2.“规则导向”走向成熟
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探究论文
现有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现状,并提出我国应选择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一、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比较
(一)以规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模式
以规则为基础的模式试图详述每一种假定情景下恰当的会计处理,使得任何情况下所适用的会计方法都是直接确定的。该模式的准则,除了给出某一对象或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财务报告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外,还力图考虑到原则适用的所有可能情况,并将这些情况下对原则的适用具体化为可操作的规则。其主要特征和缺陷为:
1.包括大量的原则例外事项。以规则为导向的准则既包括适用准则的情况,又包括不适用准则的有关例外。其缺陷为:第一,例外事项的扩大,会导致会计处理的根本的不一致性。即导致对于具有类似经济实质的交易或事项,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第二,允许使用例外事项会使准则更容易以牺牲使用者的普遍利益为代价,来体现少数人的利益。
2.包括太多的界限检验。以规则为基础的准则包括大量的数量或百分比界限,通过界限检验来标志各种例外为财务设计者获得所需的会计结果提供了方便。其结果是实际上相同的交易可能得到非常不同的结果。表面上看,以规则为基础的准则在报告时有助于获得更大的可比性,实际上,固有的不一致和界限导致报告中的可比性可是能虚假的。因为落在同一界限两侧的交易通常很相似,但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会计处理。例如,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第16号意见书》规定了12条权益结合法的使用条件,这些条件几乎都是界限检验。按照这些界限,如果一个公司通过换股获得了另外一个公司90%的股权,就可以使用权益结合法,如果只获得89%的股权,就只能使用购买法。这就使得企业合并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变得虚假。所以,以规则为基础的准则反而提供了一条途径,以规避内含于准则内部的会计目标。另外,太多的界限将导致非常详细的指南,这些指南往往又含有更多的界限。
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在安然事件爆发后,美国开始重新审视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并出现了从规则基础准则向原则基础准则转变的趋势。而规则基础准则和原则基础准则这两种会计准则制定模式都并非完美无缺。本文试图对规则基础准则转向原则基础准则将面临的问题进行理论层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会计规范制定模式的现实选择提出一孔之见。
关键词:会计准则;制定模式;规则基础;原则基础
2001年,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破产案———能源巨子安然公司(Enron)破产事件的爆发充分暴露了规则基础准则的致命缺陷。此后,美国开始重新审视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从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25日所通过的《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02年10月21日的征求意见稿《美国准则制定中的原则基础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于2003年7月应国会之要求的研究报告《对美国财务报告体系采用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制度的研究》都充分说明,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由规则基础模式向原则基础准则模式的转变趋向已初见端倪。那么,原则基础准则就一定优于规则基础准则吗?规则基础准则模式转向原则基础准则模式将面临什么问题?我国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应当对会计规范制定模式做何选择?本文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规则基础准则模式转向原则基础准则模式的缺陷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会计准则模式问题亦是如此。可以说,绝对完美的会计准则模式是不存在的,不应因为美国连续发生会计丑闻就认为规则基础准则模式一无是处,也不能因为欧洲现在没有暴露出这种大规模的造假丑闻就认为原则基础准则没有什么问题。实际上,规则基础准则转向原则基础准则,仍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
(一)缺陷之一:原则基础准则同样不能避免会计操纵行为
会计准则PPP模式核算分析
摘要:为了对PPP模式下的会计核算进行总体的分析,本文首先对近年来经济社会中普遍出现的PPP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借鉴和整理过往的发展结构和规模,针对目前社会上广泛讨论的项目确认和计量方法,站在会计核算的角度对其展开叙述,以最为代表性的BOT模式为例,粗浅的进行分主体和分阶段的研究,再结合项目公司和政府部门在不同阶段确认方法的差异以及各自的注意事项进行思路上的研究,深入剖析PPP模式下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期为我国PPP模式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PPP模式;会计核算;BOT模式;项目部门;政府部门
一、概述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大量采用公私合作的方式建造基础设施,与现有的传统基础设施融资建设形成较大的对比,展现出了一部分优势,也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为推广并发展PPP模式,规范其会计核算显得尤为重要。PPP模式是一种以合作为基础、鼓励社会资本和政府部门参与的新型融资模式。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首先兴起于公路、铁路、航舶、医院、学校等交通和基建设施等方面。PPP模式的开展推动了社会新型融资方式的诞生。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又称公私合作,在此模式下,项目融资更多的通过社会资本完成以减轻政府部门的资金压力,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政府部门选定私人资本,由私人部门负责基础设施的设计、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政府部门则负责对社会资本提供的公共服务进行绩效考核并支付相应的报酬。形象的来说,就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而PPP是一个平台,让大家互相找到彼此、各取所需。PPP模式使社会资本参与运营的范围扩展到项目的前期工作中,更高程度上保证了信息的透明性,明确了目标,社会资本专心致力于建设施工、技术和运营管理,还存在自我监督机制,私人部门最终获得的报酬多少和考核结果直接相关,既不会给政府带来高昂的费用,又可以保障工程质量。
二、PPP模式进行会计核算的必要性讨论
PPP中最重要的是“Partnership”——合作,其是整个模式中的核心与纽带,是指政府或公共部门与社会资本之间建立互利共生关系,促使两者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既是合作,那必然要立足于保障参与双方的利益,实际上,PPP模式使项目的管控过程分散,各司其职、多头领导,既提升了效率,又保证双方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内实现价值。但从资本往来的角度看,PPP模式无异于以往企业间的交易和事项,都发生了经济活动,而经济活动的终端又是通过会计语言衡量各社会成分的要素贡献,虽然有政府部门的介入,但在公私合作模式下的经济活动依然由会计准则进行规范。相较于传统的资本整合模式在会计主体上的单一性和系统性,PPP模式下的工程建设过程所涉及的因素比较多,工程实践中涉及多个会计核算主体,再加上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较为复杂的交易结构,该工程的财务核算工作有着一定的难度。因此,针对PPP模式会计核算在其特殊性和延续性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必要性。
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良好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是制定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基础。恰当的准则制定机构、高素质的准则制定人员以及充分的准则制定程序,是良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必备要素。本文介绍了三种不同的准则制定模式,并提出了我国的准则制定模式的设想。
关键词:模式;会计准则制定模式;会计准则
1中外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划分与比较
所谓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是指对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制定人员以及制定程序等作出的一种安排。阎德玉教授认为:“会计准则是由特定的制定机构和专门的制定人员通过一定的制定程序制定,适用于一定范围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标准。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制定人员、制定程序等制定要素的相互结合方式称为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从世界范围看,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有三种:民间自主制、政府集中制以及民间制定和政府监管的混合制。
1.1民间自主制即民间机构运作并制定会计准则的模式(如英国)
民间自主制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减少政府在会计准则制定方面的开支,同时又能够吸引大量优秀的专家进入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能迅速地听取并吸收社会各界对会计准则的意见和建议,较好地代表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保证其科学化和合理化。缺点在于完全由民间制定的模式与一个国家会计行业的职业化水平密切相关,缺乏政府强制力量干预,民间机构将会在自身职业化水平不高的条件下,盲目制定准则,而据此得到的会计信息将失去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等性质。
独家原创: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摘要]: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化近几年受到国际会计界的关注,己经引起了较多的讨论。我国的会计准则如何顺应这一趋势,取得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协调,这是我国会计界必须正视并且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异同进行比较,尤其是对其主要差异及其原因做出客观的有说服力的分析。应当是我国会计准则走向国际趋势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首先对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发展历程进行大体的介绍,接下来从准则结构体系、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和具体会计准则几个方面对两套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尤其侧重差异比较,并详细讨论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建设我国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对策建议。由于论文篇幅的限制,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较小差异或基本相同的准则内容,本文没有进行详细比较,这将在我以后的研究中加以完善。
[关键词]:国际会计准则中国会计准则比较
第一章
前言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73年成立,并积极制定国际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AccoutingStandards,简称IAS)。基于企业及基本市场国际化的潮流,一致性的会计语言将是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促使者。国际会计不仅仅是会计的议题,而是贸易自由化下的重大议题。发展至今,IAS广为世界各国所重视,例如国际上大多数的资本市场,例如伦敦证券交易所、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都接受依据IAS所编制的财务报表,不少国家将会计准则制定之重大责任交予IASC,如德国、中国、法国等重量级的大国;美国则是积极参与IAS的制定。由上可述,会计准则国际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
基于会计准则制定问题研究
一、会计准则制定的相关概念
在制定和完善会计准则时,需要明确会计准则制定的主体问题、导向问题和相关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和市场需求的会计准则。(一)会计准则制定的主体问题。根据国际社会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结合我国会计准则的改革实践,可以发现,会计准则制定的主体模式主要包括:政府主体模式、民间主体模式和混合主体模式。从我国市场化进程和企业体制改革进程来看,民间主体模式和混合主体模式更加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的企业发展需求。我国自从2003年开始深入开展会计准则委员会改革活动,就将会计准则制定主体作为主攻方向。但是需要正视的是,当前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主体依然是政府制定,它与国际社会通行的民间模式或混合模式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二)会计准则制定的导向问题。当前,在国际金融环境下,会计准则制定所遵循的论证方法和制定形式主要表现在美国为代表的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模式,它主要强调会计准则制定的形式上详尽而完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则来落实。还有就是以英国为代表的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模式,它倡导采用会计专业中的相关理论入手,倡导采用演绎推理的方式来制定和完善会计准则,在准则形式上遵循抽象生僻的会计理论知识。我国的市场化进程还处于初期阶段,会计准则的制定大多依赖于国际通用的条例,在基本会计准则上遵循的美国的会计准则模式,在具体会计准则细节上,完全照搬应该的会计准则模式。因此,我国实行的是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与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并轨的制定模式。但是从总体上来讲,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还是遵循的原则导向模式。(三)会计准则制定的理论体系。在研究落实了会计准则的制定主体与制定导向以后,就需要具体落实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仔细规划会计准则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它们之间的组合或排列,为下一步开展相关的会计业务提供专业指导和准则约束。因此,在深入研究会计准则制定的理论体系时,需要明确两个相互联系的核心问题。一方面需要明确会计准则的结构模式,仔细研究财务会计相关概念,仔细落实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另一方面需要规划会计准则制定的理论指导,强调深入研究会计准则体系的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根据需要选择相关理论来填充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遵循的是强调基本会计准则的核心地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基本会计准则对于会计准则的有效补充,直接融入到准则体系之中。
二、会计准则制定的缺陷分析
(一)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抑制了利益各方的积极性。在市场经济中,会计准则扮演着组织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基本要求工作,它需要相关的利益主体都能积极参与到会计准则的制定。然而,通过十几年的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道路可以发现,首先,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对于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缺乏足够的积极性,究其原因,主要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对于会计准则委员会组织填写的反馈意见档案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时候成为一种形式。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缺乏足够的反馈渠道,导致很多资本市场的案件都是通过管理当局寻求到会计准则的突破口。其次,上市公司的相关利益方缺乏足够的途径来参与到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由于我国当前还是政府主导的会计准则模式,导致制定机构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缺乏针对相关利益方的沟通和交流,不能根据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需求来进行相关的修订和完善。(二)会计准则制定机制不能有效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我国正处于市场化经济的初级阶段,它带来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诸多弊端,也反映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诸多经济现象,这些情况都需要相应的会计准则去规避和约束,也需要通过会计准则深入开展资产重组、股权置换、股权变更等特殊业务,推动企业在市场化运作过程中的资金管理和资本运作。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会计准则的制定机制能够迎合新形势下各种特殊的会计问题,能够推动企业向着市场化改革纵深方向发展。但是,纵观当前会计准则的制定机制,受困于资本市场股权结构的多样性,不能有效剥离企业各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而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政府属性导致容易陷入教条主义,对待市场经济中的新问题和新环境不能做出及时的调整,这些情况都阻止了会计准则的制定机制对于降低制度变迁成本的影响,导致会计制定机制的变迁日趋复杂多变,导致企业运营成本的激增。(三)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我国的会计准则是由财政部委托会计准则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的,而准则的执行权则归属到财政部、证监会、银监会等相关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它突出了会计准则制定的权威性和合法性。但是,不能忽视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首先,会计准则制定的目标没有统一的规划,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容易产生误差,也容易造成相关利益体的矛盾激化。其次,在我国政府主导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存在着浓厚的政府特色,它导致在形式上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但是在执行和改革过程中往往因循守旧、困难重重。最后,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流程遵循着国际惯例,严格按照立项、草拟、专家论证、公开征求意见和等几个阶段,但是每个环节的透明度、公信力和充分性严重不足。
三、会计准则制定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广泛而权威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我国很长时间还是会遵循政府主导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围绕着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这个制定机构来开展工作。因此,在此基础上,需要吸纳全体专业学者和社会各界权威人士参加到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有效保证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能够博取百家之长,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制定道路。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制定和完善会计准则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严格保证在立项、草拟、专家论证、公开征求意见和等每个阶段都处于严格监控和透明制定,尤其需要将专业学者和权威人士的建议及时纳入到会计准则制定环节中来,不断推动会计准则制定向着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方面不断迈进。(二)加强我国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建设。当前,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应该切实保证会计准则的目标明确、内容一致和责任到位,能够充分体现财务管理和会计理论的思想精髓。因此,我国在开展会计准则制定的相关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理论指导和财务原则,保证会计准则制定的内容能够在财务体系中寻觅到相关理论知识。此外,为了进一步保证我国会计准则的质量,需要认真推动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趋同,学会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先进经验,深入研究我国市场经济下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寻找出一条符合我国特色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建设。(三)建立明确的会计准则制定行使机构。在明确政府享有会计准则制定权以后,就需要具体落实会计准则制定者的行使权,从政府和民间组织两个层面为会计准则的具体制定提供管理成本和公共收益。一方面,在政府履行会计准则制定这个公共利益行为时,应该侧重政府本身和政府授权相关组织的法律地位和职能范围,强调政府所应具备的监督权和管理权,保证会计准则的具体制定工作能够满足法律法规、市场竞争和行政规章的相关要求。另一方面,在强调政府所拥有的会计准则的制定和颁布权以后,可以赋予民间组织来具体制定上市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和颁布,从而保证此项权力的执行效率。最后,通过政府和民间组织的紧密结合,最终寻觅出一套目标明确、原则到位和内容适度的具体会计准则制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