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7 13:28: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会计制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餐饮会计制度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财务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财务制度,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在加强宏观控制和微观搞活的基础上,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以提高经济效益,壮大企业经济实力为宗旨。
第三条财务管理工作要贯彻“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在企业经营中制止铺张浪费和一切不必要的开支,降低消耗,增加积累。
第四条公司及全资下属公司、分店(含51%股权的全资、内联企业)的财务工作,都必须执行本制度。
第二节内部会计管理体系
财务会计制度
第一条××财务会计制度,是根据《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财会制度,财政部《关于……意见》,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本制度是为了规范公司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活动,促进公司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会计管理办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强化自我约束能力。它是制定具体财务会计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的依据,是财务会计制度体系有效实施的保证。
第三条本制度的内容体系包括总则、公司会计组织机构、公司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会计核算原则和组织形式、帐户处理及核算程序、会计报告体系、资本金管理和筹资管理、流动资产管理及核算、固定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管理及核算、成本费用管理及核算、人力成本管理及核算、收入管理及核算、利润分配管理及核算、财务计划和全面预算管理、税务管理、外币业务管理、财务分析、会计档案、网络财务和会计电算化、责任会计与会计控制、会计事务管理。第二章公司会计组织机构
第四条公司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会管理体制,即总经理或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财务部或会计主管。
第五条总经理或副总经理主持日常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第六条财务总监根据授权,分管公司财务工作。
预算会计制度对会计的影响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简介
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当中,预算会计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预算会计工作是充分围绕行政事业单位所开展的一系列的会计活动,因此也就能够充分的反映出其在一定时间内的预算工作进展状况,预算会计制度有良好的监管作用。在行政事业单位当中,积极做好预算会计工作,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全面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就是社会市场经济发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要求逐渐提高,确保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现阶段,我国已经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预算制度管理体系,但是,通过深入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当前我国预算会计制度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对政府行使职能的有关经济活动事项的核算,在这一过程当中,我们一般不会考虑经济利益方面的问题。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往往要设计很多财政专用款项的申请和使用。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预算会计工作仍存在不足的话,那么必然就无法有效的监督财政资金的使用。以往传统的预算会计制度,在核算的过程当中,对于一些款项性质的划分,是比较混乱的,再加上款项分类较为笼统,加快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也就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现状分析
(一)缺乏全面的预算会计体系。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主体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行政单位会计,另一种是事业单位会计。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两者的分割,必然无法确保行政事业会计信息的全面性。与此同时,当前预算会计报表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在会计表当中,很多信息反映不仅存在重复性,而且还存在财务数据交叉的现象,这也就导致了资产总额、负债“虚增”的现象,不得不说,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二)缺乏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观念。从整体上来看,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显现出一系列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非常有必要加快改革力度。但是由于在改革的过程当中,受到改革方法以及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最终的改革效果差强人意。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当前我国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缺乏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观念所导致的,再加上在实际的改革过程当中缺乏良好的责任感,也导致无法得到更深层次的变革。(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照搬现象严重。当前我国所采用的预算会计制度虽然在不断的发展当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但是其中却仍然存在着不灵活的现象,大多是照搬原有制度,并没有充分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更新。再加上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制度的过程当中,往往更注重理论性内容,缺乏和实际的结合。因此也就不符合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状况我们不难看出,全面加强行政事业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成为当前面临的重点。(四)预算会计信息内容缺乏透明性。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想充分的确保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信息的透明性,就必须要加快构建一套公开、透明、完善的公共财政预算体系。与此同时,由于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核算较为简单,再加上财务信息内容并不全面,因此也就无法充分的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现状,更无法有效的反映出政府绩效以及成本信息报告,最终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发生。
三、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一)权责发生制的影响。权责发生制作为企业会计准则的一种核算方式,因为其在会计核算与计量的过程中相比收付实现制有更强的科学性而被广泛的应用。现阶段,随着行政事业会计职能的不断深化,会计工作和企业会计有着更强的趋同性。在接下来的发展当中,应不断拓展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适用,进而更好的实现对资金以及负债状况的核算,真正做到账实一致。这不仅能够将财务控制工作前移,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但是,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入权责发生制的过程当中,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及时的调整和优化核算方式及经济事项的流转程序,同时也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及时的调整相关财务人员及部门的分工。(二)部门预算改革的影响。此次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需要各单位的预算会计工作是以部门为单位的来进行的,由单位财务汇总后出具预算报告。在这种情况下,单位各个业务部门也就成为编制预算的主体,这就需要各部门充分的结合业务实际状况编制预算方案。以部门为单位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细化预算工作,实现对预算工作的纵向延伸,而且还能够满足不同部门实际工作的需要。同时有利于单位对于各部门实际工作状况的财务监督,更好的完善绩效工作。以部门为单位的预算编制方式需要各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充分的学习预算编制和会计基础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各部门的工作量。(三)国库单一账户管理体系的影响。随着国库单一账户管理体系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预算资金流转方式。财政收入以及各项经费,都会纳入到财政总预算当中。以往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逐渐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也恰恰是因为如此,也就使得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采取的收付实现制受了巨大的影响。举个例子来说,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是统一由财政部门通过银行直接支付到相应账户,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总预算会计也就需要严格的按照相应的支付金额做支出分录,但是该笔支出的方式却并不符合收付实现制。(四)政府采购制度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所需要的资金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预算资金,另一种是自筹资金。一般来说,这所有的资金都是由上级财政部门统一管理、统一支付的。政府统一采购,有效地控制了行政事业单位在采购环节出现的“寻租”现象。不仅如此,通过对我国政府部门所制定的一系列的采购制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将财政预算资金和自筹资金两者进行有效区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其有序性,并统一交由财政部门支付管理。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更加有效的控制整个采购流程,确保相应政府机构在该方面的支出更为透明。不仅如此,并且采用政府集中采购的模式进行处理,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资金消耗,这对于成本控制来说是较为有利的。
会计制度与现代会计制度差异成因分析
晋商会计制度在很多方面已经具备了现代企业会计制度的特征,同时又具有自身的传统特色,与现代会计制度存在很多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企业组织形式和人事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阐释。
一、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差异
晋商商号的资本来源相对比较单一,一般只有股东投资这一种渠道,这就意味着商号不需要公开自身的会计资料来向社会报告经营状况,以此来吸收社会投资。实际上,在晋商所处的时代,会计资料和资本一样,都是商号的秘密,“旧式的营业秘密,资本不肯公开”。晋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只有财东与管理人员,与商号之外的人员、机构均无关系,商号会计记录的主要职能就是记载本号的经营业务,方便经理进行内部管理以及财东知晓商号的经营状况,其会计资料不会提供给商号以外的人使用。因此,每个商号都很重视会计信息和资料的保密性,各家不但有自己的记账方法,还使用各种暗码和印章防伪,在信件中使用密语,由此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没有社会统一的规范和制式。但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资本来源不仅包括股东投资这一条渠道,还包括举债等,资本来源多元化导致企业利益相关者多元化,企业不可能将会计信息完全封闭起来,而是要将其公布给其它利益相关者甚至是社会公众,以此来争取更多社会投资。同时,企业的投资人不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多情况下是由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聘请专业人员对企业进行管理,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就包含投资人、债权人、董事会以及股东大会。企业作为市场与社会的一部分,也要承担其生产经营带来的社会责任比如纳税等,所以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还包括国家税务、金融和财政等部门,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向国家执法、监察机关提供相应信息。因此,现代会计制度要求企业的会计记录必须符合社会统一规范,并且要通俗、简明,使得会计信息的各方使用者都能方便地了解企业经营状况。
二、企业组织形式的差异
晋商商号均采用财东无限责任制,“财东自将资金全权委诸经理,系负无限责任”,财东以其全部资产作为商号的后备资本,即使商号破产,债权人也可以从欠债商号的财东那里收回债款。这一制度为交易双方的利益带来了保障,使得商号信用处于较高状态。在当时的经营条件下,无限责任制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债权人的利益,债务不会随商号的消失而抵消,能够有效杜绝坏账的发生,商号也就不会担心应收账款无法收回,也就不会有提前计提坏账准备的习惯。有限责任制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组织形式,股东和出资人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经济责任,一旦企业经营出现问题导致破产,那么能用来偿还债务的金额就十分有限。所以在有限责任制下,企业的信用在其交易过程中能起的作用相对较小。如果发生应收账款延期的情况,在期末结账时,总是要通过对欠账企业信用和经营状况的分析,酌情计提一部分坏账准备,以免坏账突然发生时对企业造成较大影响。
三、人事管理制度的差异
公司规章制度之会计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条为了规范集团所属公司的会计工作,维护投资人等有关方面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财政部的《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及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和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集团公司,独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A类企业)。不控股的其他合资和合作经营公司(以下简称B类企业)按投资双方协商原则执行。
???第三条各公司(集团公司及十公司)服从财政部及当地财政厅,局的统一管理。本制度报各企业所在地主管财政部门利当地税务机关备案。
???第二章会计核算原则
???第四条各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制度的规定。
财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论文
财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税法之间的关系问题,自会计改革以来一直没有中断过讨论,随着改革的深入,要求更全面、更明确地回答这些问题。
一、财务、会计、税收:处理企业、国家以及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切合点
要说明财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税法之间的关系,首先应当对财务、会计和税收之间的关系,首先应当对财务、会计和税收之间的关系作出回答。
财务、会计和税务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从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出发,他们可视为处理企业、国家和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三个切合点。改革开放之前是这样,改革开放以来,乃至于将来建立起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以后,这个结论也同样是成立的。区别只在于,不同的所有制结构,不同的经济运行机制,这三是也就有不同的结合方式。
改革开放以前,基本经济成份是国有企业,经济运行方式是通过指令性实现资源的配置和社会总产品的分配。以集体企业为主体的非国有企业也采取和类似于国有企业的经济运行方式。就分配制来说,国家作为社会总产品分配主体,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者所阐述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实行对社会总产品的统一分配,形成补偿基金、消费基金和发基金,从而实现社会再生。其中,财务制度通过规定资金投入、资产计价、成本补偿、收益确定、利润分配、基金形成等标准,成为三大基金分割的直接依据。财务制度也是国家税收的基础,财务制度所划定的补偿标准和收益确认标准,是确定税基的依据。而会计制度则是按照复式记账要求,根据财务制度和税法所规定的分配标准规范企业的会计科目、报告格式以及反映和核算内容。这时的会计制度本质上是薄记制度。
实践证明,以上分配制度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财务制度、税收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定位,弊病甚多。主要表现在:第一,分配权力高度集中。补偿基金和消费基金以及发展基金的分配比例都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没有自主权,大到基建项目,小到更新改造,乃至职工福利设施,都是政府部门决定的。第二,分配过程缺乏制约。社会总产品有多少用于补偿基金,有多少用于消费基金,又有多少用于发展基金,服务于国家计划和预算,而没有考虑经济生活自身的规律。根据国家计划和平衡预算的需要,可以调整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可以推迟确认损失。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计划决定财政,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的运行机制。在这种体制中,只有纵向决定与被决定关系,看不到相互制衡。
工会会计制度文献分析
摘要:2021年4月,新《工会会计制度》修订。本文通过对工会会计制度相关文献的梳理,从工会会计制度的历史变迁、工会会计制度改革方向探索、对新《工会会计制度》的学习与解读三个方面进行相关文献综述,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工会会计制度;文献综述
一、引言
现行《工会会计制度》继1998年颁布后,于2009年进行修订和完善,2010年起正式实施至今,在规范工会经费日常收支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工会事业的蓬勃发展,现行《工会会计制度》已无法满足日常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需要。2021年4月,财政部对2009年颁布的《工会会计制度》进行修订(以下称新《制度》),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工会会计制度作为工会组织的会计制度,本次修订是一种顺应经济新常态下的与时俱进,对工会财会工作将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通过梳理有关工会会计制度的文献研究,了解工会会计制度密切相关的前沿性研究,为今后开展新《制度》下工会财会工作的顺利衔接、发展方向研究奠定基础。
二、文献综述
由于国情的不同,基于研究价值考量,本文着重整理分析国内有关工会会计制度改革的研究并进行综述。研究组通过梳理有关工会会计制度的文献研究,围绕工会会计制度的发展历史、对工会会计制度改革方向的探索以及如何学习与解读新《制度》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会计制度变迁研究论文
本文所说的会计制度是指广义的会计制度,即规范会计行为的一系列法规、准则和制度的总称,包括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多元的利益主体、分化的市场、产权改革的滞后与法制的不健全,加之利益冲突调整措施的时滞性使得既得利益十分刚性。而利益冲突的最终解决依赖于制度的变迁,为缓解当前会计改革引起的利益冲突,必须进行全面的、深层的、持久的改革。
一、会计制度变迁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
按博弈论的观点,会计制度的制定者其实是局中人,会计制度是策略,会计信息供方和需方以及会计制度的供方和需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必然影响策略的水准。他们之间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博弈。博弈的结果最终取决于博弈过程中的策略和利益调整。会计制度博弈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会计制度制定机构掌握了制定权,利用裁决权让其他局中人为制定者所代表的集团服务。
会计制度的博弈双方主要表现为政府与会计实务界(企业)之间的关系。会计理论界一般是会计制度博弈中的中介角色。一方面,会计理论界通过研究讨论和制定会计法规与政府发生联系,直接感受到较为充分的政府的“旨意”;另一方面,会计理论界又需要从实务界广泛听取意见和“呼声”,才能使制定出来的制度有可能达到“均衡状态”。但如果会计理论与实务界缺乏沟通,便会使得会计制度的制定者过多地接受政府的“旨意”而听不到群众的“呼声”,会计制度的制定者也就成了政府的代言人,最终使得会计制度的博弈由政府与企业的对弈转化为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对弈。这一矛盾的转化,显然不利于会计制度的制定和进一步完善,也难以使会计制度达到“纳什均衡”状态。
会计制度变迁中的博弈,在现实中表现为政府颁布的会计准则若有破绽或漏洞,市场主体就会利用机会钻营牟利,政府一旦发现了便会采取措施完善原来的准则,制定新的准则加以疏导、规范,政府和市场主体便会展开新一轮博弈。经过多次博弈,会计制度就会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公认程度便会日益提高,纳什均衡便会逐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最终趋向帕累托最优状态。因而,会计制度变迁过程是一个社会博弈过程,是一个帕累托优化过程。
二、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特点
中日会计制度比较论文
摘要:中国和日本,由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以及社会和文化的环境有着显著的差别,因而,会计制度在制定和实施方面所依据的法规也不相同,其反映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填制方法和公开制度都存在着差异。通过比较、认识差异有利于我国的经济立法建设。
关键词:中日比较;会计制度
一、两国的会计环境
对中日两国会计制度进行研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两国的会计环境。不同的会计环境产生不同的会计制度,这也是当今世界为什么会产生千差万别的会计制度的原因。
一国(或一地域)会计制度的特征和它的历史展开,因环境不同而显现出多样性,也可以说,会计制度是环境的产物。因此,各国制度化了的会计,也就是说会计制度的特征是由它的环境关系加以说明的。笔者认为,在社会学的观点来看,会计制度类型化的研究,可从政治、经济、法律及社会和文化4个要因开始。
(一)中国的会计环境对会计制度的影响
会计制度变迁研究论文
制度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规则,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建立一个人们相互作用的稳定的(但不一定有效的)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诺斯,中译本,1994)。与会计相关的一些制度同样符合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含义。包括所有有关会计的法律、法令、规则、准则、办法等先面的内容。现阶段由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新旧两种体制摩擦的存在,我国经济更多体现转型期社会的特点。而转型经济过程中制度变迁研究最有效方法是路径依赖分析框架。所谓路径依赖,是具有正反馈机制的体系一旦在外部偶然性事件的影响下被系统所采纳,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发展演进,而很难为其他潜在的甚至更优的体系所代替。这条路径可能使经济和政治制度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迅速优化,也可能顺者原来错误路径下滑,甚至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科斯(Coase)把制度存在是既定的或外生化的思想转变为经济制度的内生化分析。诺断(North)从经济史角度论证了经济制度的变化来自于一些基本经济条件的突然的或断裂性的变化。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内生化思想来认识会计制度创新是很有意义的。
实际上我国会计制度自80年代起逐渐由“计划主导型”向“转轨经济型”与“公众模式”并重的变迁。1980年10月全国会计工作会议提出会计改革问题,1984年10月全国会计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关于会计业务改革的设想向论稿)》、《会计改革纲要(试行)》及1985年的《会计法》直到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制定前,我,国会计规范体系一开始便具有高度权威性和法规特征,也可以说是政策选择或法律规范。从1985年初第一张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到1990年末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化问题便提到议事日程。1992年《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及随后的《企业会计准则》(1993年)、1998年《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各项具体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明显体现了先“增量”改革,即新的经济成分或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率先实行新的会计制度;然后是“存量”改革,即非上市企业在执行原先制度基础上的先易后难的改进(与改革有本质区别)。
为什么会呈现上述会计制度变迁过程呢?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会计制度变迁与资本制度演进具有互动性关系。“存量资本”体现了国家作为中介的融资体制,该体制可描述为:财政直接注资办企业及随后改革而形成的国家银行集中借贷办企业。在这种制度背景下,国有企业产权主体一元化,社会资金不能进入企业而形成企业资本金,因而相应会计制度更多表现为国家意识,具有高度权威性和法规特征。“增量资本”体现了资本市场的形成进而决定了企业资产结构的制度安排,该体制可描述为:向社会开放企业资产结构,用直接融资方式引导社会多形式资本供给。在这种制度背景下,企业产权结构呈现多元化,社会开放式生产势态更加明显,因而相应会计制度在理论上应是多方利益主体“多次博弈”的结果,会计制度优劣评价标准应是实施会计制度的经济后果最公平与合理。显著变化不仅是资本制度开放,更重要的是,一般观念上的资本就是财务资本或称货币资本,其实,在整个会计制度变迁过程中,资本自身性态也呈现较大发展,整个资本理论沿着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及人力资本扩展,不同资本观念决定企业权利安排,进而决定企业会计制度安排。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知识经济下资本观念所体现的会计制度一定区别与传统财务资本中心观下的会计制度。
资本观念发展到今天,其作用不仅仅是作为生产要素之一而出现。现代企业理论可分别归纳为:企业契约(交易)理论、企业的人格化理论和企业的知识理论。共识的企业性质认为企业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的协同体(或说是博弈均衡),它的根本特征是自增值性,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互作用(生产)能产生一个剩余,即企业价值大于其所有成员独立行动的收益之和的差额,即企业性合作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说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构建的企业会产生聚合效应。人力资本不但是一开始与物质资本相结合生成的企业,就赋予了这个企业以特质,而且这种特质性随企业中该人力资本的长期依存而凸现。这就是说,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对企业制度的形成具有特殊意义。企业制度是一系列契约联合体的综合体现,只是构成契约联合体的资本可能会以不同形式出现。不同的资本观念有着各自对应的会计制度。
因此可以说,我国会计制度经历了两个阶段变迁且正向第三个阶段发展,即加入WTO。这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事,而且意味着包括法律、政策、文化、政治等各方面,当然也包括我国的会计制度要受到国际规则的制约。正如美国(纽约时报)所说,“WTO的资格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全球经济一体化,迫使中国根据西方式的贸易法律行事。它将使市场极大开放。”面对如此形式,现阶段我国会计制度变迁路径应是什么?前两阶段变迁目标的定位主要为国内宏观经济管理、企业内部管理服务。而现在的会计制度变迁要面对WTO这一世界经。济背景。会计协调化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但我们不应忽视这样事实:“和国际接轨”中的“国际”一般是指国际会计准则或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该套准则是以满足上市公司的外部投资入的决策需要为主要目标。全球七所极具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联合了一份最新的国际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是对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所采用的会计法规进行调查得出的结果。报告结果显示,大部分国家的会计法规都正朝着国际标准看齐,《国际会计准则》有成为单一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势。例如在2000年5月,国际证券事务监察委员会组织建议各证券委员允许跨国的上市公司在跨境上市时采用《国际会计准则》,随后在6月,欧洲委员会也建议要求欧洲的上市公司编制2005年的综合财务报表时全面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中国在发展新的会计准则时,也参考了《国际会计准则》及国际惯例的做法。正如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梁国基指出:“正如中国各项的经济基础建设,财务汇报方面亦急速走向市场。现在很多国内企业(包括国家企业及全民所有制企业)向国外寻求资金,中国财政部清楚知道增强中国企业财务报告的可理解性和透明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发展新的中国会计准则时,财政部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基础”。我们的疑问是:1、上市公司会计能否成为中国会计发展的主流?2、即便证券市场能扩展到占国民经济的重要比重,进而就一定能推导出我们
应选择最先进最严谨的美式财会?3、会计系统运行效率优先还是会计系统结构及运行机制优先?4、企业会计政治化程度会降低到何种程度?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与会计系统运行机制的关系如何?5、我国会计界拥有的关于会计准则知识的存量是否能满定接受《国际会计准则》或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