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披露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7 12:06: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会计信息披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会计信息披露

会计信息披露

一、影响会计信息供给行为的成本因素

当我们把企业看作“经济人”时,根据经济学原理,只有当企业从会计信息披露行为中所获取的收益大于其披露成本时,企业才会主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因此,会计信息披露成本常成为制约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

会计信息的披露成本是指企业为进行会计信息披露而可能发生的一切支出项目,以及由于某一披露行为可能为企业带来的损失(机会成本)。主要由以下几种成本项目构成。

1.提供信息的成本(S)提供信息的成本是指从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到会计信息的披露完成所花费的一切支出,按成本项目支出的性质分为初始成本(S1)———即为建立会计信息系统而发生的成本支出和维持成本(S2)———即为维持会计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转而发生的费用。一般说,初始成本要高一些,而维持成本则随企业经营规模的变化有所不同。多种经营的公司由于其业务复杂,会计处理相对麻烦,维持成本也较高。当会计制度发生变化时,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要发生相应支出,也会增加维持成本。

维持成本(S2)又可分为会计信息的获取与加工成本(S21),即搜集、处理、审计、装订、传递以及信息的成本的总和,和对已披露会计信息的质询进行处理和答复的成本(S22)。此外,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信息的成本(S3)应当从我们所讨论的S中剔除出去,因为无论这类信息是否对外披露,企业都会要承担S3。故,如果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表示,则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可表示为:

S=S1+S2-S3

查看全文

会计信息披露与政府规范

一、证券市场的效率和会计信息披露的公平

对证券市场会计信息进行研究,所要解决的无外乎证券市场的效率和会计信息披露的公平两类问题。按照西方主流经济理论,效率和公平是配置或分配过程中的原则性问题,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是社会经济过程的两个方面,效率与公平是这两个方面的评价标准或尺度。

所谓证券市场的效率,是指证券价格对影响证券价格变化的会计信息的反映程度。证券市场效率的判定标准是,证券的价格是否充分地反映了可提供的信息,考虑的是资源配置问题。证券市场的效率有有效和无效之分,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是相对的,即市场对某些信息系统而言是有效的,而并不意味着对其他信息系统也有效。关键是对前述证券市场效率判定标准中“充分地反映”程度或“可提供的信息”外延的界定问题,即证券价格反映的是历史上的公开信息,还是完全反映所有公开信息,甚至完全反映包括内幕在内的所有公开的信息。美国芝加哥大学财务学教授尤金·法玛(EugeneFama,1970)将此三种情况分别称为: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根据法玛对证券市场效率的划分标准,我国会计理论工作者在对我国证券市场现状进行了充分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已处于弱式有效阶段的结论,我们认为这一结论是符合我国现存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

公平就是不偏不倚、一视同仁,它既是一种分配、裁判规则,也是一种主观体验。会计信息披露的公平性,这个概念如果相对于某一特定上市公司来看的话是比较容易界定,它是指上市公司公司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应具有充分性,并且其披露的内容对所有信息使用者来说是公平的。它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公司的会计信息必须充分、真实、及时地披露;二是此信息必须公平地披露给所有信息使用者。然而该概念如果站在证券市场的角度相对于投资者(包括现存或潜在)来说,则界定较为困难,它与各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的选择有关,由于由各上市公司披露的所有会计信息中的每一种信息都可能会导致市场中的部分投资者的福利变好而另外一些投资者的福利变坏,投资者进行选择并采取行动时,就存在公平问题,因此,其判定标准是,财富是否合理地在经济中的个人之间进行分配,考虑的是收入的分配问题。假设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某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能公平地在信息使用者之间进行披露,则每个投资参与者从该信息中获取的超额预期回报为零,在这种状态下我们认为会计信息的披露相对于投资者是公平的;反之某会计信息事先被少数人掌握,则他们就会利用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来操纵证券价格,谋取暴利而使另一些人蒙受损失,我们认为是不公平的。

证券市场的效率和会计信息披露的公平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方面,第一,证券市场的效率和会计信息披露的公平是相辅相成、相伴而生的。“帕累托最优”(Pareto-optimality)方案指出,在某种市场状态下,可能导致经济中的每个人都处于一种更有利的位置而没有人处于一种更不利的位置。该方案作为评价市场效率的著名法则,实际上也兼顾了公平原则,我们把它放到证券市场来理解,如果证券市场是有效的,并且会计信息的披露也是公平的,投资参与者通过获得的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交易时将较少关注会计信息的不对称,同时他在交易时也将不会获得超额预期回报,另外,在此市场里,谁也就不会操纵证券价格,因为,所有可获得的会计信息都已反映在证券的现行价格中。第二,证券市场的效率和会计信息披露的公平两者之间又是有矛盾的,证券价格的变动是投资者之间的收入再分配,即投资者的财富会随着证券价格的变动而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公平并不是绝对的平等或平均。可见,证券市场的效率和会计信息披露的公平两者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但是无论证券市场的效率还是会计信息披露的公平,都必须以可提供的信息充分披露为基础和前提,信息披露实质上是左右证券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运行情况看,会计信息不仅能为维护良好经济秩序提供可靠信息和基本保障,而且能提供使社会资源、个人收入得到合理配置、分配的依据。

二、政府与证券市场的效率和会计信息披露的公平的关系

查看全文

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一、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我国已颁布关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法律法规不多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要求目前主要有国家环保总局《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公告》(环发[2003]156号)以及《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关于申请上市企业和申请再融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规定》等法律法规再加上企业环保责任不确定性、环境信息收集与计量复杂性使我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相当落后但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已经开始涉及环境信息披露问题另外大多数企业对排污费和新项目环保设施支出进行了单独账务处理对于其它与环境有关支出89%企业进行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划分近年来由于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环保总局要求申报上市公司必须实行环境审计这使上市公司中强污染行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呈上升趋势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企业主要以上市公司为主披露比例低现阶段我国只对上市公司做出了披露环境信息要求但单就上市公司来说其环境信息披露情况也不尽人意对2004年沪市A股827家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分析显示827家上市公司中披露环境信息公司有321家披露比例为39%其中重污染行业披露比例为60%非重污染企业披露比例为23%而根据调查2000年全球最大250家公司中编制环境报告比例已经达到35%;而北美、欧洲、澳洲有50%以上公司编制环境报告因此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进行环境信息披露企业相对较少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以强制性为主一项关于企业环境报告原因调查表明企业编制环境报告原因主要政府管理机构强制要求我国政府有关法规规定企业应定期向地方各级环保部门提供“三废”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污染物检测与治理等方面环境统计报告而对2004年沪市A股827家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调查显示重污染行业总体披露比例为60%非重污染行业总体披露比例为23%两者相差比较悬殊主要原因也在于国家环保总局强制要求重污染行业对其环境事项进行披露由此看来我国目前环境信息披露主要强制性披露而非自愿性披露

(三)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以政府管理机关为主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环境会计信息主要使用者为政府管理机关其次投资者、金融机构、顾客、新闻媒体、雇员、财务分析师、社会公众等这说明我国目前企业所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主要服务于国家宏观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忽略其使用者信息需求其提供环境会计信息也可能不完整

(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缺乏明晰性和全面性以环境支出项目为例调查显示排污费、按现行法规要求对原有设备改造和重置环保支出、新投资项目环保设施支出和临时性或突发性环保支出这四个项目企业最常发生“环境支出”项目而大部分企业仅对排污费单独立账但对于企业其环境支出项目单独立账比例都没有超过50%且企业披露大部分信息企业可以轻松获取但对于隐形成本和次有形成本如企业形象和关系成本等则少有披露

查看全文

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及基本原则

1、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从依据的会计信息披露理论来看,我国持的是独立观,视期中期间为一个独立的、基本的会计期间,每个中期经营结果的计量应适用于与年度告相同的会计原则与程序。而美国持的是整体观,视期中期间为会计年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年度内发生的成本费用应该按相关基础分摊到各期间。两种观点各有优劣,但中国的证券市场如以整体观为理论依据更加合适。

2、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

充分性原则。所谓充分披露原则是指为公正反映企业经济事项及其影响,所必要的信息都应完整提供并易于理解。充分披露原则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会计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即会计信息应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即对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都应予以披露。二是会计信息披露的适当性。从信息提供方来看,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不能无限度地披露;从信息使用者来看,其使用信息的目的在于作出正确决策。三是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首先,会计信息披露要易于使用者理解和把握,可理解性是决策者和决策有用性的连结点;其次,披露的会计信息应能满足各种使用者的共同要求,是一种通用目的信息。

真实性原则。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所在,真实性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如实反映经济事实,其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用性,即真实的会计信息应有利于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增加使用者对市场信息的了解,降低投资决策盲目性与风险。二是相关性,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需根据市场用户的需求规范信息披露的形式、数量和质量,与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息息相关。三是可靠性,即披露的会计信息必须可靠,不能误导用户的判定或进行虚假的误导性陈述,也不得有重大遗漏。财务会计告中的信息必须在重要性和成本的许可范围内尽量做到完整。四是中立性,即真实的会计信息应当保持中立。

查看全文

会计信息披露成本

一、传统会计信息披露的不足

1.信息披露的相关性不足

传统会计理论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原则和交易观基础上的,每一项符合确定要求的报表要素在定义中都明确规定属于过去的事项、交易所带来的结果。所以,财务报表的核心内容必然面向过去,而不是面向未来。其次。企业一般以一年为周期向外提供完整的年度财务报告,而半年度、季度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不完整,且不须经过审计。另外,财务报告的报送滞后,报告周期过长加上报送过于延期,无法满足信息用户的及时性要求,而及时性是构成相关性的重要条件。

2.信息披露不完整

现行财务报表在确认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对于计量,也主要限于货币计量。不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的标准以及不能以货币计量的事项均不能进入财务报表。这样就使许多反映企业未来前景等,对信息用户非常有用的,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广义的无形资产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这无疑对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的完整性构成了极大冲击。

3.不适应个性化需要

查看全文

会计信息披露的概念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述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披露问题进行了研究。如LeeBurke和JeanneM.Logsdon(1996)认为,应从战略上重新定位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把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一项长期投资,而不是当期的成本或费用,研究旨在更好地评估社会责任活动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可以使企业、社会均受益[4]25-29。近年来,许多学者热衷于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实证研究。Carol(1994)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了压力集团对于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影响,研究表明,压力集团是社会责任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之一,他们认为企业所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非常不足[5]。HeleddJenkins和NataliaYakovlva(2005)通过对全球十大矿业公司的调查研究发现:尽管报告的模式和内容不一,但披露社会责任和环境信息成为他们的共同举措[6]。

我国财政部于1995年公布了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其中第九项“社会贡献率”和第十项“社会积累率”是评价企业社会效益的指标,社会责任会计自此受到有关方面重视。2007年12月28日,中国首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南———《国家电网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指南》在北京,为全面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标志着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步入规范化阶段。复旦大学张文贤教授通过向国内知名会计学家进行调查,来研究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现状。廖洪主编的《会计理论及其应用分析》中,从会计与国际接轨以及企业需求的角度,对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问题进行了探讨[7]。殷格非从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入手,结合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经验,对报告编制的组织、撰写、设计、等各个环节逐一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论述。这填补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领域的空白,是我国首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撰写指南,对报告编制实践具有指导意义[8]。

明确社会责任会计的内涵首先应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刘刚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责任将经济责任视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及慈善责任,这种观点使得企业社会责任基本上与企业责任等同起来,导致企业社会责任内涵过于庞大,在一定程度上模糊甚至掩盖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责任可能出现的矛盾;狭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与企业经济责任相对应的概念,强调企业在追求自我利益的同时,必须采取行动以保护和改进公众利益[9]。本文采纳狭义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指的是企业在创造物质财富、满足投资人利益的同时,还要承担对企业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阳秋林(2005)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是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和手段,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以便向相关利害关系人提供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其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社会效益[10]。这一定义比较符合我国实际。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分析的理论基础

查看全文

证券会计信息披露

一、中美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体系结构的比较

(一)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基本立法范畴的比较

美国与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基本立法主要为1933年通过并于1975年修订的《证券法》;1934年通过的《证券交易法》;1940年通过的《投资公司法》、《投资顾问法》等,这一套法律体系为政府监管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法定权力。我国主要有1993年4月颁布的《股票发行与交易治理暂行条例》及1998年12月颁布并于2004年8月28日修改的《证券法》、1993年12月颁布并分别于1999年12月和2004年8月修改的《公司法》。另外,还有于1995年1月颁布并分别于1993年12月和1999年10月两次修改的《会计法》,以及1993年10月颁布的《注册会计师法》。

(二)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要求的比较

首先,是关于强制披露问题。我国《证券法》及《公司法》分别就招股说明书、公司债券募集办法、上市公告书、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内容作了具体规定,其相关条文规定与美国相关规定大体相同,这些规定基本符合国际惯例。其次,是关于强制审计的问题。美国《证券法》第8(e)节及《证券交易法》第13(a)节第2款要求公司年度报告应由独立公共会计师鉴证。而我国,在《股票发行与交易治理暂行条例》中,曾对强制审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后来颁布的《公司法》和《证券法》这两部更高层次的证券立法中,强制审计之规定并未受到应有关注。①

(三)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责任的比较

查看全文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一、福建省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

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总体比例不高。从披露企业的个数占样本的比例来看,最高的一个单项内容不超过20%,其中同时报告7个环境信息指标的企业数占样本总数比例的10%以下,11个项目中有两项指标的披露企业个数几乎为0,说明将环境问题纳入会计计量和披露的企业为数极少。虽然披露的比例基本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绝大多数披露都是定性描述,有用的环境信息量小。据了解,2006年全国的上市公司年报中,也仅有50%的公司进行了涉及到环境信息内容的披露。

2、披露内容不独立不完整,未能体现环境会计信息的重要性、明细性。没有企业能够在一个独立的环境项目中对环境信息作出反映,尤其是一些被列为重污染行业的企业,并未按有关规定将企业环境保护方针、污染物排放总量、企业环境污染治理等数十项内容公布出来。大部分企业将政府管理机关作为环境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忽视了其他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在报告内容上偏重于国家环境法规指标,导致提供的信息不完整。

3、缺乏以会计计量为指导的环境信息披露。上市企业披露的内容以定性为主,需要会计计量的如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支出、环境收入等项目的核算没有单独立项,使其淹没在同类项目中,并且对环境负债低估。

4、披露内容带有随机性,缺乏连续性。从企业目前披露的内容来看,除了由于行业特点而必然存在的排污费、绿化费、税收减免等内容外,其他如环境诉讼、奖罚、环保投资的发生等带有不确定性与不连续性的内容,企业在披露时带有相应的随机性,从而使得环境信息缺少一定的连续性。这一特点也是造成某些行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

5、缺乏固定、规范的信息披露形式,可比性较差。在披露的方式上,我省上市公司主要采取董事会报告和报表附注的形式,对于企业当期发生的重大的环境事项,则在重要事项中加以说明,没有企业采用其他的方式如独立报表的形式进行披露。

查看全文

会计方法选择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摘要:目前,企业暴露出来的交易信息会对竞争市场及其健康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本文首先通过简要介绍会计方法相关的内容,分析会计方法选择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然后分析了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方法;披露

会计方法是在人们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主要是指核算或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职能及会计目标的一种方法。在企业组织中,通常使用的方法有会计检查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以及会计的核算方法。其中,会计核算方法在企业应用中尤为重要。近年来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会对交易市场的发展产生阻碍。如何选择会计方法,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十分重要。

1 会计方法介绍

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础的会计方法,主要包括设立账户、复试记账、填制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以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内容。其中,设立账户主要针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也就是针对经济业务的内容进行分类,会计对象包括很多内容,对会计对象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有利于准确记录业务内容,企业应对会计对象进行严格的核算与监督;复式记账是指每笔业务的借贷双方数额相同,在两个及以上的账户中同时记录。使用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详细记录每笔业务的往来,方便进行后期的核实。复式记账法符合科学合理的原则,并且能够避免出现失误,可以系统的、全面的表现出业务活动的过程;填制审核凭证是其他一切相关会计工作的重要基础内容,会计凭证能够明确财务责任,并且记录经济活动,企业应对会计凭证进行详细的填写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也就是记账,主要依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中进行经济业务的记载,用于对所有经济活动的系统性记载;成本计算是对单位成本几种成本进行核算的有效手段,能够为产品定价及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策略,企业进行成本计算就是对目标进行成本归集及分配;财产清查是指对所有财产进行核对及盘点,明确所有财产的数额,是核查财产数额与账面上面数额是否相同的有效手段,使用财产清查法可以快速查清问题的原因所在,方便登记账面,同时确保财产的完整性以及账簿记录的准确性;最后企业将某一时段的经济活动通过表格制作出来形成财务报表,反映企业这一时段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通过编制会计报表,可以为公司生产经营的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这些会计核算方法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它们共同构成了较为全面的方法体系。

2 会计方法选择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查看全文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分析

摘要:在绿色金融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质量的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当前我国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并不能满足此要求,不能很好地发挥助力绿色金融发展的作用。因此本文首先从当前中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体现及存在的问题出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性建议,试图为强化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促进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助一臂之力。

关键词:绿色金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趋势,中国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强,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高。然而,环境问题相伴着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并有日趋严重之势,成为人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此时,要想追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共进,推动全面绿色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这之中,发展绿色金融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做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才能为绿色金融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但从目前的情形来看,与高速发展的绿色金融相比,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均达不到要求,对绿色金融的透明化、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一种阻碍。因此,本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观察现状,问题犹存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在当前绿色金融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环境信息披露取得积极进展,相关制度体系逐渐完善,实践工作也在逐步有序进行。自2007年以来,多项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要求上市公司必须进行强制性信息披露,这个规定得到分步骤、区别化的实施。其中,2017年6月,环保部与证监会签署了合作协议,要求推动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预计在之后的三年,只要是上市公司,就必须遵循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依据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指数研究小组出具的2017年综合报告,我们可以通过对上交所旗下14个重污染行业172家上市公司的2016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情况的研究结果,推断出目前我国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数据来源: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指数研究小组出具的2017年综合报告从总体结果来看,2014年、2015年、2016年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指数得分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2016年的得分相较于2015年和2014年,分别提高了4.66%和14.25%左右,说明在各类主体的努力之下,近3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在环境信息透明化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从总得分的分布来看,样本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得分主要分布在25-75分之间,25以下以及75分以上的样本企业非常少,特别是缺乏优秀企业,说明大部分样本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仍有不足之处,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二)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正在积极开展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工作,但仍然存在披露主体数量较少,披露内容不够全面,格式不够规范,披露信息可靠性不高,披露主体与管理部门之间沟通不畅,从而导致披露信息质量不高的问题,不利于绿色金融的全面发展。1.只有小范围的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随着绿色金融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从现实来看,我国目前进行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数量较少、占比仍然较低,且大多都是由于强制性披露的规定而不得不披露一些信息来应对政府监管。被披露主体的缺少不利于相关部门和投资者依据信息来做出绿色金融决策提供参考。2.披露信息不够全面,缺乏关键信息。从信息披露的过程来看,在大多数企业的披露报告中,大多以定性描述为主,缺少定量指标来反映关键性的定量信息,没有实质内容。这不仅降低了所披露信息的有效性,也增加了第三方机构对相关企业的评估难度,不利于对国内绿色金融风险进行防控。3.披露信息缺少第三方的监督与约束。信息披露主体既是信息披露者,又是信息的使用者,而披露与使用却又存在天然矛盾。目前我国信息披露违规和造假问题突出,只有极少数企业会为了提升所披露信息的可信度,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验证。与此同时,在行业监管缺失的背景下,第三方机构可能难以保证其验证信息工作的客观公正,环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有待提高。4.信息披露的质量有待提升。在现存的国内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中,很难找到统一的标准,成为影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存的法律体系中,尚未明确规范企业披露信息的形式,造成信息报告的格式各不相同,公司之间的披露信息缺乏可比性;并且证监会、环保部针对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内容和格式要求,导致不同行业的披露信息之间同样也缺乏可比性。5.披露主体与管理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各披露主体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散布于环保部、地方政府、证监会等多个管理部门,各部门对于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不尽相同,而目前全国统一的环境会计信息整合与共享平台尚未建立,环境会计信息不能被统一的收集与整理,导致各部门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流通,环境会计信息碎片化、部门分割等问题严重,不能满足各部门、各金融机构与投资者的决策需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