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7 11:59: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会计信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会计信息控制思考
摘要: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手段,为单位的经营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以及其他会计信息需求者提供有关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的一种信息系统,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一个时期以来,作为信息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信息,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存在失真失实等严重问题。如何强化会计信息管理与控制,净化会计信息市场,已成为当前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就会计信息管理与控制的涵义、内容、问题及对策等方面,作初步论述。
关键词:会计信息管理控制
会计信息既是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更是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与企业管理者评价企业财务状况、防范和化解风险、做出投资决策、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进入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目前企业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管理与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一、会计信息管理的内涵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作为一个经济系统,向组织的内部人员(经理等)和外部人员提供有助于他们进行财务决策的经济信息,旨在向企业或主体外部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一个经济信息系统。这个系统把已发生或已完成的交易与事项中的财务数据(能用货币表现)作为输入,按照公认会计原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运用若干普遍的惯例,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进行加工,把数据转换为有助于决策和合乎其他目标的有用信息。[1]这种有用信息的产生、处理、储存、传播和使用,极大地依赖于高新技术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员及各种载体(如语言、文字、符号、图象、凭证、帐簿、报表和存储上述载体的磁带、纸张、胶片、计算机存储器等)。
现代管理理论,是以解决企业经营战略决策为中心的,而决策是否准确又取决于已掌握的信息。会计信息作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的目的就是提供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实现会计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帮助企业作出更准确的决策。而会计信息有用性主要是由可靠性(如实反映意欲反映的情况;可验证性和不偏不倚性)与相关性(具有反馈价值、预测价值和及时性)所构成。同时,它还要受一些约束条件(如重要性、效益与成本对比等)的限制。因此,在经济有效的前提下,保证生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传递会计信息的
探讨会计信息失真
一、导致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一)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一些企业仍然存在着行政级别,政府会极力粉饰自己的企业,使企业不能成为真正的独立经营者,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需要。一些私营企业中虽然不存在行政级别,但是企业领导的管理仍然集中在政府部门,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政府要使企业的领导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家,更重要的是一个政治家。
(二)监督机制不健全。一是企业的财务负责人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的,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工作在某种意义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改变,作为财务人员本身的内部财务监督职能就难以发挥。二是对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等,注册会计师法定审计还存有空白,其庞大会计队伍的社会监督、政府监督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大的漏洞,外部监督的制约作用难以凑效。三是由于社会中介机构之间有不正当的竞争现象和一些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较低,使有些经审计确认的会计信息有的仍缺乏可靠性。
(三)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尽管实施了《会计法》,但这把利剑却始终悬而未落。事实证明,守信者不一定得到应有的保护,失信者也未必得到适当的制裁。据报载,绝大多数出现虚假会计信息的违规违法事件,尽管其中不乏性质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者,但大多也只是受到行政处罚而已。
(四)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第一会计证的考核、年检由各主管部门负责,会计技术资格只要通过业务考试就可取得,只要取得就能享用一生,导致财务人员的实践经验大打折扣。第二当前财务人员缺乏“烁金”的机会,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严格的业务训练,导致业务水平不高。第三部分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大量的会计信息失真案件的发生,很多在于财会人员责任心不强或为了获取丰厚回报有意造假,没有尽到应该严格履行的核算和监督两大职能。第四部分财务人员进行兼职,以致工作起来力不从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五)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存有盲区。按照税法规定,税收征管法只对纳税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有约束力,对财会人员则没有约束力。财务人员受会计法的约束,而会计法的执行机构是财政部门。这样,一方能及时发现财务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却没有处理处罚权限;另一方有处理、处罚权限,却无有效途径及时获得案件线索,造成了对企业财务人员监管的盲区长期存在。
会计信息失真调研
一、导致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一)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一些企业仍然存在着行政级别,政府会极力粉饰自己的企业,使企业不能成为真正的独立经营者,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需要。一些私营企业中虽然不存在行政级别,但是企业领导的管理仍然集中在政府部门,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政府要使企业的领导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家,更重要的是一个政治家。
(二)监督机制不健全。一是企业的财务负责人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的,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工作在某种意义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改变,作为财务人员本身的内部财务监督职能就难以发挥。二是对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等,注册会计师法定审计还存有空白,其庞大会计队伍的社会监督、政府监督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大的漏洞,外部监督的制约作用难以凑效。三是由于社会中介机构之间有不正当的竞争现象和一些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较低,使有些经审计确认的会计信息有的仍缺乏可靠性。
(三)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尽管实施了《会计法》,但这把利剑却始终悬而未落。事实证明,守信者不一定得到应有的保护,失信者也未必得到适当的制裁。据报载,绝大多数出现虚假会计信息的违规违法事件,尽管其中不乏性质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者,但大多也只是受到行政处罚而已。
(四)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第一会计证的考核、年检由各主管部门负责,会计技术资格只要通过业务考试就可取得,只要取得就能享用一生,导致财务人员的实践经验大打折扣。第二当前财务人员缺乏“烁金”的机会,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严格的业务训练,导致业务水平不高。第三部分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大量的会计信息失真案件的发生,很多在于财会人员责任心不强或为了获取丰厚回报有意造假,没有尽到应该严格履行的核算和监督两大职能。第四部分财务人员进行兼职,以致工作起来力不从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五)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存有盲区。按照税法规定,税收征管法只对纳税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有约束力,对财会人员则没有约束力。财务人员受会计法的约束,而会计法的执行机构是财政部门。这样,一方能及时发现财务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却没有处理处罚权限;另一方有处理、处罚权限,却无有效途径及时获得案件线索,造成了对企业财务人员监管的盲区长期存在。
浅谈会计信息资产评估
摘要:近年来,资产评估事业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资产评估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无论资产评估发展到哪个阶段,资产评估结论的形成都离不开会计信息的支持。能否科学合理地运用会计信息,直接影响到资产评估结果的质量。本文就会计信息如何在资产评估中科学合理地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使得会计信息更好地服务于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资产评估;会计信息
一、资产评估与会计信息
资产评估是指特定目的下,注册资产评估师和相关机构、人员,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资产评估准则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严格实施相关程序,对评估对象在评估基准日的价值进行分析、估算,最终形成专业评估意见的一系列行为和过程。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人员及其他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能够系统、全面地连续反应和监督企业的经营状况。
二、资产评估结论的形成依赖于会计信息
一直以来,会计信息都是资产评估的重要依据。企业并非静止不动,相反,它有着鲜活的生命,有着过往、现状和未来。而对于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会计信息无疑是最好的记录。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企业资产的价值也不可能脱离企业而存在,不可能游离于企业之外,必然受到企业这个大环境,大背景的影响,也受到整个行业的影响。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难免要用到企业的会计信息。没有会计提供的信息资料的支持,资产评估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具体而言,无论评估人员选用何种评估方法来进行资产评估,都将离不开会计信息。现就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分别进行说明。(一)成本法。有重置核算法、物价指数法、功能价值类比法和统计分析法。基本思路都是在账面历史成本的基础上对时间、技术变革等引起的差异进行合理的修正。比如,重置核算法下,需要将资产的实时状况、价格的变动、经济环境变化及技术的变革等对资产历史成本的综合影响进行量化,然后在账面历史成本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再比如,采用物价指数法进行重置成本的测算时,就需要在资产历史成本的基础上,通过价格变动指数,将其调整为评估基准日时的重置成本。统计分析法下也需要用到资产的历史成本。这些都需要会计提供的信息资料。(二)市场法。市场法下,需要参考企业的市盈率或者是企业的市净率来进行计算,这也需要以会计信息作为依据。同时,诸如资产评估目标公司的盈利情况和净资产状况等都是在会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三)收益法。运用收益法进行评估时,需要合理地确定预期收益额、未来收益期、折现率这三个基本参数。这些都需要建立在对财务会计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公司过往的业绩虽然不完全等同于将来,但至少与将来存在着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进行评估时,必然要立足于企业的经营现状,分析过往业绩而后去推导未来。具体而言:为了确定未来收益期并对企业在未来各个期间的预期收益额进行预测,我们需要:1.收集、验证评估对象的有关财务资料或经营情况的信息,并通过历史数据的比较分析,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2.收集、分析类似资产在市场交易中的有关经济信息,根据市场情况预测评估对象的潜在收益;3.收集评估对象的税收、物价等有关数据资料,并结合前两步收集的资料确定现金流量模型,计算未来期间的净收益;此外,为了选择合适的折现率,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等财务信息。由此看来,在运用收益法的情况下,资产评估就不可避免地要依
会计信息失真与思索
一、问题提出
从宏观的角度看,企业(特别是股份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会计信息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债权人的信贷决策、对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评价、政府对微观企业的控制、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廉政建设等,都密切相关。因此,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时展教授提出的“天下欲乱计先乱,天下欲治计乃治”精辟见解,警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
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是对会计的基本要求。然而,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却大量存在,其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制约效应,已经显现。因而,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成为我国会计界、经济界乃至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产生伊始,人们责备的目光就投向了属于企业管理体系组成部分的会计工作,以及用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本身。然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制定者和企业会计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却末能根本扭转会计信息失真的局面。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去反思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顽症的真正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笔者认为,站在理论研究的角度,科学界定会计信息“具真(具有真实性)”与“失真(失去真实性)”的判断标准,是认识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前提条件;从不同经济层面分析制约、左右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因素,才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
二、理论前提:会计信息“具真”与“失真”的判断标准
会计信息市场探讨
[提要]随着中国经济环境、资本市场和证券交易市场的渐渐发展,会计信息不只是适用于企业生产经营者的内部需要,还需要适应如投资人、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大众的需求。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逐渐大众化、多样化,使会计信息这种劳动产品具备了普通商品应有的条件,并逐渐形成特定的商品化市场。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市场;会计信息市场失真
一、会计信息市场的含义
会计信息市场是由特定的会计人员编制并提供,以一定的形式来表示,为满足特定范围内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而编制的信息。日前许多的会计信息是由企业自己编制然后向社会公开的。
二、会计信息市场的特点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特点具有内在矛盾性,使会计信息市场成为不对称的、不充分的市场。
会计信息流转模型探析
摘要:把区块链技术引入到信息流转的过程中,去解决信息在流转中所产生的信用风险,本文以会计信息为例,通过研究会计信息流程与区块链技术的耦合关系、从会计信息流转的节点分析,构建基于区块链的会计信息流转模型。文章就此展开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区块链;信息流转;会计
目前信息流转主要是在物流行业、教育行业、金融行业等,但是最容易产生信用风险的行业是金融行业,其中以会计行业最为严重。在会计信息流转的过程中,仅仅依靠会计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所形成的大多数会计信息是安全的,人为的修改或者隐瞒会导致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不可靠。区块链技术的迅猛发展能为解决信息流转过程中的信用风险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思路。
1耦合分析
1.1主体耦合。区块链的核心是分布式数据存储和传输,在整个链条上的数据更新和维护都需要多节点共同完成,而非某一中心节点独立完成。会计信息是由审核、制单、复核、制表、审阅等多主体通过会计信息的流转,实现会计信息的及时有效性。会计信息在流转的过程中也是去中心化的链式结构,避免某一主体控制整个信息流转的过程。区块链和会计信息都是按照去中心化的特征实现信息的存储和传输的,在各个节点之间进行数据的交换和储存。可见,二者在主体上存在耦合关系。1.2机制耦合。在区块链中,每个节点通过共识机制,不断形成可延续的数据链条,在链条上,数据开放共享,任何人都可以依据开放的端口上传信息并且信息不可篡改,依靠私匙可以查看保密信息,整个链条上的信息安全可靠。在传统的会计信息流转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信息都是由独立的节点产生,并且传送至下一阶段,多节点之间容易存在重复或者不真实交易,需要人为的审核和道德的约束。将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引入其中,可以确保交易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减少人为的控制因素,消除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信任风险和交易成本。可见,二者在机制上存在耦合关系。
2区块链会计信息流转模型总体框架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
所谓会计信息主要是基于对会计理论、方法的运用,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相应的记录,以实现对基础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达到能够为后期生产经营提供价值信息的作用。会计信息是一种公共信息,是国家政府和企业制定经济政策和经济策略的重要依据,将对国家和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然而,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却常有发生,如“银广夏”、“蓝田”等会计失真事件,都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关注的焦点。会计信息失真从小处看对投资者、经营者造成损失,从大处看对国家经济秩序和社会和谐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加强会计信息失真的管控,完善会计信息制度,规范会计行为,为企业与国家经济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无疑必对国家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也必将对个人的工作生活带来巨大损害。因此,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进行归纳,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对国家资产造成巨大损失。会计信息作为能够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政策制定提供重要支持的依据,一旦出现失真情况,必将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政策制定造成误导,促使国家或地方财政预算的编制出现错误性的偏差,因此,会计信息失真必将会对国家资产造成巨大损失。2.传播错误信息,误导经济行为。会计信息作为为企业发展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一旦信息错误,必将促使企业制定错误的发展决策,造成企业发展的失误,形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错误的经济行为,也在一定程度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方向性错误,致使经济秩序混乱,形成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3.会计信息失真从本质上讲,是由于会计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导致的结果,因此,会计信息失真也必将进一步降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4.会计信息失真,一定程度促使不法人员获得收益,滋长了腐败犯罪行为的发生,能够进一步扰乱了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5.会计信息失真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经济法律的践踏,削弱了国家经济法的权威,对有关法律的实际执行造成极其不良影响,影响我国的经济法制建设。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缺乏健全的监管机制,内部机制不完善。监管机制的不健全从两个方面分析,从企业内部分析,企业管理者与财务部门之间缺乏制衡关系,致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财务决策与财务管理缺乏规范,得不到有效控制,为会计信息失真创造了有利环境。从企业外部的监管分析,现阶段我国对企业财务的监管力度相对缺乏,一方面,相关的财务监管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另一方面,对现有的监管制度,未能有效贯彻落实,许多均为流程式管理,未能起到真实有效的监管,由此也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发生。2.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单位领导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员,常常存在领导为了一己私利,指挥会计人员弄虚作假,对会计相关资料数据进行修改,致使会计信息失真。此外,已修改的会计信息被向外传递,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更大的损失发生。作为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工作人员当前的入门门槛较低,多数会计工作人员无证即可上岗,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严格训练,在遇到复杂的会计问题时,无从着手,极易出现处理失误的情况,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此外,会计工作人员自身道德素养的缺乏,没有原则,无法坚持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责,为了个人私利,迎合上级领导,以不合规的手段,对领导的票据进行签批和执行,成为领导违法乱纪的帮凶。3.薄弱的会计基础工作。现阶段,仍有许多企业对会计工作不重视,特别是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对会计工作常常忽视。如会计工作职责分工不明确,出现一人多个职责的情况(初审与复审同为一人);缺乏完善有效的会计工作管理规范,没有合格的会计工作人员,甚至是债权关系混乱及原始凭证不合法的情况,也成为常态。这些薄弱的会计基础工作,将直接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危害。4.会计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够。会计工作中,仍存在工作人员违法违纪的现象,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如在每年的会计审核过程中,对于存在的问题,多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方法,促使许多经营者为谋取私利,采取作假行为,致使违法违纪的行为屡禁不止,对国家、社会及企业的发展都造成了较大损害。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措
摘要:文章揭示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及危害,深入剖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提出了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我国加入WTO以后,会计信息对现代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但由于受到传统行为的影响和个体利益的驱动,当前一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某种意义上与世贸组织对企业的发展要求很不相称,甚至损害着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很有必要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危害、成因及治理对策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及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会计信息失真突出表现在:
1.原始凭证失真。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甚至采取制作假原始凭证的方法进行“变通”,使一些非法的收支变成“合法”的收支。
2.原始凭证的要素填写不全,使收支的资金渠道不能明确地划分,混淆了成本和专项基金的界限。
会计信息披露
一、影响会计信息供给行为的成本因素
当我们把企业看作“经济人”时,根据经济学原理,只有当企业从会计信息披露行为中所获取的收益大于其披露成本时,企业才会主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因此,会计信息披露成本常成为制约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
会计信息的披露成本是指企业为进行会计信息披露而可能发生的一切支出项目,以及由于某一披露行为可能为企业带来的损失(机会成本)。主要由以下几种成本项目构成。
1.提供信息的成本(S)提供信息的成本是指从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到会计信息的披露完成所花费的一切支出,按成本项目支出的性质分为初始成本(S1)———即为建立会计信息系统而发生的成本支出和维持成本(S2)———即为维持会计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转而发生的费用。一般说,初始成本要高一些,而维持成本则随企业经营规模的变化有所不同。多种经营的公司由于其业务复杂,会计处理相对麻烦,维持成本也较高。当会计制度发生变化时,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要发生相应支出,也会增加维持成本。
维持成本(S2)又可分为会计信息的获取与加工成本(S21),即搜集、处理、审计、装订、传递以及信息的成本的总和,和对已披露会计信息的质询进行处理和答复的成本(S22)。此外,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信息的成本(S3)应当从我们所讨论的S中剔除出去,因为无论这类信息是否对外披露,企业都会要承担S3。故,如果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表示,则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可表示为:
S=S1+S2-S3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会计专业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