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委派制度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7 11:30: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会计委派制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会计委派制度发展完善研究论文
2000年9月7日,财政部和监察部联合签发了《关于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工作的意见》,要求以党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及有政府授权收费和罚没职能的事业单位为重点,继续推行会计委派制度。会计委派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会计人员的直接管理、整顿和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加强财务监督和内部管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证改革和发展健康有序地推进,尽量从源头上、制度上遏制和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但是,会计委派制也不能包治百病,这项新生事物在推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碰到一些问题,当前亟需根据面临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查研究,探索总结,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一)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矛盾突出
委派会计是以政府或由其委托财政部门直接向会计核算单位派驻会计人员,委派对象大多是单位的主管会计、出纳,它意味着原来的会计机构中的人员不再属原单位,而是属于政府或者财政部门,会计人员由原来的“内当家”变成政府的“大管家”。然而单位领导一般都不情愿将自己单位的收支大权交由别人管,他们把委派会计视为“外来人员”、“异己力量”,产生戒备心理,容易造成委派会计被孤立、工作效率低下等现象。甚至有的单位长期违规截留、假公济私,采取诸如隐匿或篡改原始凭证、大量现金交易、私设“小金库”、建“两套账”等手法,尽力逃避委派会计监督,游离于其管理与控制之外,使委派会计并不能掌握实际的经济活动情况,仅变成一个机械的记账员,成为“摆设”。这样只能够在会计程序和方法上追求所谓的真实性,丧失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监督的职能。
(二)受派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
1.虽然许多试点地方明确受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负责该单位的财务收支,监督该单位正确执行国家财经纪律和《会计法》,但受派会计不是正式财政干部,没有成为公务员,使受派会计在工作中“腰不直,气不壮”。
会计委派制度改革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为贯彻落实中纪委四次全会“稳步推行会计委派制度。要在党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及有政府授权收费或罚没职能的事业单位,继续试行会计委派制度”精神,我市从1999年开展了会计委派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几年来的试点工作实践表明,会计委派制对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治理“三乱”和私设“小金库”问题,从源头上遏制铺张浪费、贪污腐化,堵塞会计管理漏洞,强化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会计委派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一些存在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需要加强研究和进一步改进。
一、我市开展会计委派制度改革情况综述
目前,我市各级财政部门试行的会计委派制度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向行政事业单位派驻财务总监。财务总监是指各级人民政府授权财政部门派驻单位履行整体财务活动监督职责的人员,派驻财务总监的对象是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及其他收入数额较大的单位和使用财政资金数额较大的单位。我市从1999年11月开始探索向行政事业单位派驻财务总监工作以来,至目前为止,全市共成立7个派驻财务总监管理专职机构,共向60个市(县)直行政事业单位派驻专(兼)职财务总监40人。根据《xx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监管理办法》(梅市府办[2002]23号),财务总监行使的职权主要有:监督单位是否按照《会计法》设置会计帐簿、记录会计凭证、形成会计报告,监督单位财务管理,监督单位年度收支预、决算方案的编制;监督追加预算、基建资金、专项资金的申请及其二次分配方案;监督单位年度预算、追加预算、基建资金、专项资金的二次分配方案的执行情况;监督派驻单位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制度的情况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监督单位依法取得、使用、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罚没收和国家专项资金、监督单位国家财产的占用和使用,确保国家财产的安全和完整;监督国有资产使用费的收取、缴交和管理。
二是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其具体做法是“集中核算,统一帐户,分户管理,权属不变”,即统一使用核算中心在银行开设的一个帐户,注销镇属各部门在银行开设的各个帐户;取消各个部门的会计岗位和出纳岗位,每个部门重新选任一名报帐员;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变独立核算为统一核算,变统收统支为报帐制。目前全市共有32个乡镇试行了乡镇集中核算的改革模式。
三是村帐镇管。xx从2002年8月份起试行村帐镇管。该镇做到“统一一个帐户”,即注销各村在信用社开设的12个帐户,统一使用镇开设的一个帐户;“取消一个岗位”,即取消12个村的会计岗位;“转变三个职能”,是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变独立核算为统一核算,变统收统支为“收支两条线”。在此基础上,做到“三个明确”:一是明确管理范围,12个村的所有收支均列入统管范围;二是明确资金的权属。凡纳入统管的各村资金,其资金的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仍归属各村不变;三是明确统一会计核算。各村所有资金的具体收支、结算和资金的监督,报表编制、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均由镇办理和承担。
会计委派制度试行与推广论文
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是加强会计监督和管理的有效形式,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会计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目前会计工作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切实加强会计监督和管理。会计委派制的主要做法是从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入手,由政府部门和产权单位作为所有者,向国有单位或集体企业委派会计人员,受委托人员代表委派部门监督被委派单位的会计行为和经济活动,并在业务上受被委派单位领导,通过会计核算参与其内部管理。2000年召开的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党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继续试行会计委派制度。一、实行会计委派制具有重要意义
实行会计委派制,是保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会计监督和管理职权的有效形式,对国家治理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研究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扎实有效地推行会计委派制。
(一)、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是进一步贯彻和执行《会计法》,逐步进入法治经济的重要举措。《会计法》颁布实施15年多,并且不断修改完善,会计人员的权利和地位也不断提高。但由于会计管理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会计人员未能很好地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外因受单位领导人的干预,依法监督阻力大;内因怕被打击报复,影响自己的工作和前途,不敢坚持原则,不能依法履行职责。而实行会计委派制,从根本上改善了会计人员依法监督的环境,树立了会计人员依法监督的坚强后盾,解决了会计人员依法监督的后顾之忧,有助于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从而保证《会计法》的顺利实施。
(二)、实行会计委派制,能加强会计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由于委派会计人员是代表委派部门监督被委派单位的会计行为和经济活动,他的职权相对独立于被委派单位,他必须依照委派单位赋予的职责权限,在充分支持被委派单位依法理财、自主管理的前提下,发挥会计监督作用,才能完成委派部门交付的工作任务,否则会被辞退。从而促使委派会计人员自觉加强财经法规的学习,提高执法意识,从财务管理第一线上抑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三)、实行会计委派制,有利于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消失。通过实行会计委派制,加强会计监督和管理,健全各种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监督国有资产的购置、使用、保管和处理,堵塞管理上的漏洞,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四)、实行会计委派制,能加强会计核算的管理,真实完整地反映被委派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从根本上治理会计造假现象,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会计委派制度研究论文
会计委派制是目前人们十分关心的一个热门话题。采用会计委派制度能够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会计人员在不受企业行政和经济制约的条件下开展会计工作,充分发挥会计的理财监督作用,从而有助于解决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提高会计信息在国民经济决策中的作用。
实行会计委派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不能认为会计委派制实行后,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就有了充分的保证。例如,在会计委派制下如何既能保持会计队伍的相对独立,又能保证会计人员的廉洁自律;如何让会计人员坚持独立性、不受企业行政干预、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完整的质量要求,等等。无论采用企业内部会计制,还是采用企业外部会计制,企业会计的基本职能仍然是会计核算和监督,因此,在会计委派制下仍然需要和加强对会计的审计监督。新《会计法》在“会计监督”一章中规定了三个方面的审计监督:第二十七条的内审监督,第三十一条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第三十三条的政府审计监督。这些规定,必须加大力度贯彻实施。
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在目的、范围、程序等方面不一样,但就其对会计工作有序运行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来说,应是一致的。因而,在会计委派制下,加强各种审计对企业会计监督非常迫切和必要。
一、会计委派制度的必要性
1、会计委派制——政府推动、时代要求
会计委派制是我国政府极力推动的结果,目的在于规范会计行为、强化会计监督、根治会计信息失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日渐分离,经理人员拥有越来越大的经营自主权,并且完全控制了企业的财务会计系统。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会计委派制度特点论文
摘要:从四方面讨论了财务会计委派制的理论依据,在分析当前会计委派制的利弊基础上探讨推行会计委派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会计委派制;理论依据;利弊;推行措施
1财务会计委派制的理论依据
1.1我国《公司法》第4条规定:“公司股东……享有……选择管理者等权利”。第46、112条又规定由董事会聘任或解骋财务负责人,并决定其报酬事项。《会计法》第7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这些法律规定为实行财务会计委派制奠定了法律基础。对于国有独资公司,因国家是唯一的股东,股东可选举和更换董事,董事会又可聘任财务负责人,因此,财务负责人就可由国家委派。对于国有控股公司,因国家是最大的股东,享有绝对的决定权,实际上也掌握着财务负责人的委派。因此说,财务会计委派制是所有者的监督行为,而不是行政干预,它是有法律根据的,符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当然,为了防止国家委派的财务负责人被架空,还需要委派主要岗位的会计人员,这就必须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了。
1.2财务会计委派制适应了会计的职能。会计具有反映职能和控制职能。反映职能是指会计对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果进行的反映,是受托人表明受托责任完成情况的汇报说明,也是委托人了解受托人受托责任完成情况的媒介。控制职能是指会计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进行的控制,以保证生产经营目标得以实现,受托人的受托责任得以完成。因此,会计人员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财务会计人员,主要负责会计反映;另一部分是管理会计人员,主要负责会计控制。对于财务会计人员,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最好是由所有者委派或聘任。
1.3财务会计委派制是治理“内部人控制”的一种有效办法。在目前“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的情况下,会计人员很难按会计准则的要求记帐。在现实情况下,会计人员既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又无法参与企业的理财活动。有人认为,实行会计委派制会使会计人员无法参与企业的理财活动,是只见其一,不见其二。不管怎样,实行了财务会计委派制后,最起码可以解决危害极大的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难题,可以加强会计的基础工作。
浅议会计委派制度审计监督的作用
会计委派制是目前人们十分关心的一个热门话题。采用会计委派制度能够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会计人员在不受企业行政和经济制约的条件下开展会计工作,充分发挥会计的理财监督作用,从而有助于解决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提高会计信息在国民经济决策中的作用。
实行会计委派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不能认为会计委派制实行后,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就有了充分的保证。例如,在会计委派制下如何既能保持会计队伍的相对独立,又能保证会计人员的廉洁自律;如何让会计人员坚持独立性、不受企业行政干预、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完整的质量要求,等等。无论采用企业内部会计制,还是采用企业外部会计制,企业会计的基本职能仍然是会计核算和监督,因此,在会计委派制下仍然需要和加强对会计的审计监督。新《会计法》在“会计监督”一章中规定了三个方面的审计监督:第二十七条的内审监督,第三十一条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第三十三条的政府审计监督。这些规定,必须加大力度贯彻实施。
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在目的、范围、程序等方面不一样,但就其对会计工作有序运行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来说,应是一致的。因而,在会计委派制下,加强各种审计对企业会计监督非常迫切和必要。
一、会计委派制度的必要性
1、会计委派制——政府推动、时代要求
会计委派制是我国政府极力推动的结果,目的在于规范会计行为、强化会计监督、根治会计信息失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日渐分离,经理人员拥有越来越大的经营自主权,并且完全控制了企业的财务会计系统。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会计委派制度探究论文
会计委派制度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一些地方针对会计监督严重弱化,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采取的一项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措施。会计委派制度作为强化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人员管理的重要制度,对我国会计监督机制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认为,在下一步继续推行会计委派制的试点工作中,应重视和研究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有关问题,特别是要注意研究和处理好推行会计委派制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贯彻《会计法》等法律法规、改革财政管理制度的关系问题。
一、正确处理推行会计委派制度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问题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尽快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是要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严格内部责任制度,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在国有产权制度功能没有完全到位,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健全,所有者权利缺位和经营者权利越位等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规范企业行为就有必要对国有和国家控股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度。会计委派制度是会计工作深层次的改革,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完善监督机制,规范会计秩序的有益尝试。因此,在目前继续推行会计委派制度试点工作中,只要注意区别国有与非国有、企业与非企业、城市与乡村会计人员的不同管理要求,结合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处理好试行会计委派制度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尊重企业的独立市场地位,选择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形式,不但不会影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会有利于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在企业进行会计委派制度的试点,只能选择国有和国家控股企业。一般应采取委派财务总监的形式来试点。由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或企业集团向所属企业委派财务总监,以国有股东代表身份进入监事会,监督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但不担任企业的财务负责人。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机制的不断健全、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政府对企业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应逐步过渡到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实行间接管理。
二、正确处理推行会计委派制度与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的关系问题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实质上就是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它是单位为了确保以有序和有效的方式实现管理目标,保护资金安全,防范、发现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和完整,及时编制和公布可信的会计信息而制定的管理制度和控制程序。对单位的会计控制体现在外部和内部。外部控制是来自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控制,它要维护的是社会公众、债权人、行业或国家的利益。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明确和规范单位内部各部门、各环节以及各岗位的职责和行为,对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对提高管理效益和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都有明显的作用。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单位内部对自身经济活动进行自我监督约束的一种自律性行为。因此,在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工作中,要结合建立和完善对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监督约束机制,处理好会计委派制度与强化内部会计监督机制的关系。在目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职能还得不到有效发挥,内部会计监督还流于形式,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执行还不到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单位经营管理水平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尚未建立和完善起来的情况下,必须在国有和国家控股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试行会计委派制度。但是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会计委派制度的试行不能使会计凌驾于单位之上,偏离自己的位置;二是要注意内部会计监督与国家行政监督、社会审计监督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模糊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和国家行政监督、社会审计监督的职能界限,造成监督的混乱。特别是在企业推行会计委派制度的试点,更要注意会计委派制度与企业会计监督的关系问题。除了试行会计委派制度以外,还要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大国家行政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的力度,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财务会计报表管理等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内容提出规范性的要求;明确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建立重大决策的责任制度,加强资金的监督和控制;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从内部、外部两方面对企业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正确处理推行会计委派制度与贯彻《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关系问题
新《会计法》的颁布实施不仅仅对会计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会计实务的法制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对强化会计监督,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取消了原《会计法》有关会计人员“双重身份”的规定,使会计人员完全单位化,解除了会计人员的国家监督权和相应的法律责任,形成了单位负责人向国家负责或向所有者负责、会计人员向单位负责人负责的责任体系。这一变化使单位负责人成为单位会计执法的第一责任人。只要单位出现违法会计行为,不论是何人所为,即使是会计人员的问题,也要首先追究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这样由原来会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共同监督变成了单位负责人自觉的守法。试行会计委派制度的目的也是通过稳定会计人员的地位,保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不受干扰地正确执行法律法规和国家经济政策,提供真实、客观的会计信息,维护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因此,在推行会计委派制度试点中,要结合贯彻《会计法》和新的会计制度,注意处理好试行会计委派制度与贯彻《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关系,在《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会计委派制度的有关内容和方式,研究试行会计委派制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使推行会计委派制度试点工作成为推动贯彻落实《会计法》和新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委派制度试行研究论文
一、会计委派制度来源于基层实践,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当前经济生活的客观要求
在新旧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于新的体制尚未完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备,社会监督体系尚不健全,必然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预算内、外资金管理失控,账外设账、私设“小金库”;一些单位领导人干扰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权,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甚至贪污贿赂,侵吞公款;会计人员“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的现象仍然存在等。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但监督机制不健全,尤其是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下单位会计监督难以发挥有效作用是其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就势在必行。从一些单位试点的情况看,试行会计委派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益尝试,效果也比较明显,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会计委派,解决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增强了责任心,有利于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二是通过会计委派,实现了单位行政领导权与会计监督权的分离和制约,保障了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三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对会计人员集中委派,将各单位财政性资金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的账户上,有利于对财政资金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四是加强了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会计委派制实现形式多种多样,其核心是建立行之有效的会计监督机制
财政部、监察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工作的意见》要求,“根据会计监管要求和会计业务量选择适当的委派形式。”也就是说会计委派制的实现形式不是一种模式,而是多种多样的。从各地的试点情况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向行政事业单位直接委派总会计师、财务总监或会计人员;二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即一般为在财政部门设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中心,在保持实行集中核算单位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不再设立会计机构,不再配备会计人员,取消各单位的银行账号,由财政部门统管会计人员、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工作,实行“集中核算,分户管理”,融会计服务与监督管理为一体;三是“零户统管”制度,主要是对乡(镇)政府下设的行政事业单位(俗称“七站八所”)进行会计集中核算;四是在国有企业委派财务总监;五是向国有企业委派会计机构负责人或总会计师;六是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村账乡(镇)管(审、监);七是实行单位(公司集团)内部会计委派制。另外,还有对财政拨款的基建项目实行项目会计委派。
三、会计委派制是实行部门预算改革的基础
实行部门预算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细化预算编制。预算单位所有的收支都严格按规定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管。预算一经审核批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严格遵照执行;财政部门对各部门实行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并注重追踪问效。实行部门预算,各预算单位就必须建立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将原来分散的、多头管理的资金统一集中编制一本预算,统筹规划,统一安排。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委派制度,特别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会计核算体制,虽然各预算单位的财务自主权、资金使用权和领导签字权不改变,但其原先多头开设的账户将被取消,所有资金将纳入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统一开设的账户,所有开支在单位审核的基础上再经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入账,从而保证了各预算单位开支符合财务会计制度和部门预算,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专款专用,防止资金相互挤占、挪用。因此,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为部门预算奠定了基础。
市开展会计委派制度改革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努力探索会计监督的有效形式
--xx市开展会计委派制度改革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为贯彻落实中纪委四次全会“稳步推行会计委派制度。要在党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及有政府授权收费或罚没职能的事业单位,继续试行会计委派制度”精神,我市从1999年开展了会计委派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几年来的试点工作实践表明,会计委派制对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治理“三乱”和私设“小金库”问题,从源头上遏制铺张浪费、贪污腐化,堵塞会计管理漏洞,强化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会计委派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一些存在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需要加强研究和进一步改进。
一、我市开展会计委派制度改革情况综述
目前,我市各级财政部门试行的会计委派制度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向行政事业单位派驻财务总监。财务总监是指各级人民政府授权财政部门派驻单位履行整体财务活动监督职责的人员,派驻财务总监的对象是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及其他收入数额较大的单位和使用财政资金数额较大的单位。我市从1999年11月开始探索向行政事业单位派驻财务总监工作以来,至目前为止,全市共成立7个派驻财务总监管理专职机构,共向60个市(县)直行政事业单位派驻专(兼)职财务总监40人。根据《xx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监管理办法》(梅市府办[2002]23号),财务总监行使的职权主要有:监督单位是否按照《会计法》设置会计帐簿、记录会计凭证、形成会计报告,监督单位财务管理,监督单位年度收支预、决算方案的编制;监督追加预算、基建资金、专项资金的申请及其二次分配方案;监督单位年度预算、追加预算、基建资金、专项资金的二次分配方案的执行情况;监督派驻单位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制度的情况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监督单位依法取得、使用、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罚没收和国家专项资金、监督单位国家财产的占用和使用,确保国家财产的安全和完整;监督国有资产使用费的收取、缴交和管理。
论会计委派制度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性
[摘要]:会计委派制度是西方公司治理结构中所有者约束和监督经营者行为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能否引入到我国的金融领域,尤其是金融监管工作中来,是一个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本文结合梧州辖区农村信用社会计委派制度的实践,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
一、问题的提出
会计委派制度在西方国家公司的内部管理中应用普遍,是资本所有者保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我国的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引入这一制度是1998年的事。它是指政府机关或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对其下属的分支机构或公司委派会计人员,并授权委派会计人员监督所派单位会计行为和其它经营活动的一种制度。
这种为了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腐败,由中央纪委发出通知明确要求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试行的会计委派制度,自试行以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57个地(市)、1029个县(市、区)开展了试点工作;试点范围包括党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企业,以及乡镇集体企业等,直接或间接委派会计人员近11万人,被委派单位涉及44000多个行政事业单位、79000多个企业;委派形式包括向国有企业委派会计总监或总会计师、向行政事业单位委派会计机构负责人以及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集中核算。从试点情况来看,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有利于发挥会计监督作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单位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正是由于这一制度在加强和完善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及反腐倡廉中的积极作用,财政部进一步加大了推广试点的力度(《中国财经报》,2002)。
这一在其它领域起到良好作用并得到推广应用的做法,能否引入金融领域呢?对此,中国人民银行梧州市中心支行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在辖内农村信用社实行基层社会计由联社委派,联社会计由行业管理办委派的会计委派制度。一年多的实践表明,会计委派制度对提高农村信用社的会计核算质量,保障财务、信贷信息的真实性,控制不合理的财务开支和违规信贷,防范财务和信贷风险起到非常好的作用。自实施以来,共堵住不合理的财务开支586笔,金额73万元;防范不合理的贷款643笔,金额751万元。正是由于会计委派制度所起到的独特作用及其它改革措施的全面启动,辖内2001年的农村信用社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至2001年底,全辖116个法人社中,77个出现盈利,比上年增加22个;9个联社中,4个出现盈利,比上年增加3个,其中,3个联社实现社社盈利;不良贷款比上年减少9323万元,下降10.7个百分点;财务减亏2230万元,减幅达61%。农村信用社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领导班子和员工的思想观念有了根本的转变,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经营活力明显增强。这种状况如能持续3—5年,梧州辖区的农村信用社有望从困境中走出来,全面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梧州的这一做法有无理论上的依据和现实中的应用性呢?会计委派制度在金融领域有无推广应用的价值呢?本文想运用现代经济学中的委托理论和金融机构的公共产品性质,说明对包括农村信用社在内的所有金融机构实施会计委派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探讨会计委派制度有效发挥作用的要素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