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师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7 10:37: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会计师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会计师

会计师注册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注册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及相关法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申请注册成为注册会计师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本地区注册会计师的注册及相关管理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注册管理工作进行指导。

注册会计师依法执行业务,应当取得财政部统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证书(以下简称“注册会计师证书”)。

第四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并在中国境内从事审计业务工作2年以上者,可以向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申请注册:

(一)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合格;

查看全文

谈论会计师与审计

0引言

近十几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屡见不鲜,很多财务报告舞弊案例都涉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合谋问题,审计不仅没有发挥其最后的把关作用,反而因提供虚假鉴证而成为财务报告造假的“帮凶”。审计合谋不仅严重损害到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危及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转与资源的优化配置,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更严重影响了公众投资者对会计信息、审计公信力乃至整个社会信用系统的信心,侵蚀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就注册会计师审计合谋的形成机理和具体成因、防治对策等问题谈些看法。

1审计合谋及其形成的一般机理

“合谋”就是通常所说的被“俘获”、被拖下水。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和布坎南等人在研究政府管制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时所提出的概念。审计合谋指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告审计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丧失基本的执业独立性要求,迎合被审计单位财务造假、歪曲提供会计信息的需要而做出的虚假鉴证或虚伪陈述,最终导致有预谋的“审计信息失真”行为。

审计合谋形成的一般机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1合谋行为的自发性动机自发性动机是指源自注册会计师自身因素,由其内在需要而产生的行为动机。这类动机不受外部因素干扰,是审计合谋行为的原始驱动力。根据“经济人”假设,逐利也是注册会计师的本性,其在执业过程中会根据成本效益分析的结果来决定对法律、准则、道德规范的执行态度;其次,在企业治理结构中,审计作为与委托双方均保持独立的第三方,注册会计师不是企业剩余索取权的持有者,这客观上又导致了其偷懒、监督不力乃至合谋动机的产生。

查看全文

会计师犯罪论文

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将破坏国家的经济秩序,并损害每一位投资人的长远利益。“红光实业案”、“琼民源案”及最近的“银广夏事件”和湖北立华会计师事务所对“活力28”、“幸福实业”的虚假报告等,都与会计信息的虚假密切相连,给中国会计市场带来的教训极为深刻,也促使我们有必要对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及其防范进行探讨。由于注册会计师的刑事责任由司法机关确认,故本文主要从《刑法》的角度,对注册会计师犯罪所涉及到的有关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注册会计师犯罪类型及特征

根据《刑法》第229条规定,对注册会计师依法惩处所设置的罪名有两类: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中介组织人员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

(一)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特征

1.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依法成立的资产评估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在这些中介组织机构中具有专业资格的从业人员,如注册评估师、注册会计师等。在我国,不允许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以个人名义执业,都是以所在中介组织名义执业,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行为是由中介组织的领导人员决定,所得利益也为单位所有,构成单位犯罪。如果注册会计师私自执业,在有关报告书上偷盖公章,则是个人犯罪,有关中介组织不构成犯罪。

2.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提供的有关资产评估、验资、审计等证明文件与被审计对象的客观实际不符而仍然提供这些内容虚假的证明文件,或者明知被服务对象要其出具的是虚假证明文件而有意提供的。本罪中的故意只要求对自己出具虚假证明文件是明知的即可,至于是否明知其所审验的文件材料是虚假的,不影响犯罪成立,犯罪动机如何亦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如某注册会计师明知对方净资产只有1000万元,但却为其出具了净资产5000万元的审计报告,这就是一种故意行为。

查看全文

聘用兼职会计师合同

甲方:********(聘方)

乙方:***(受聘方)(本职工作单位:*****,职务:会计)

甲乙双方已相互介绍了涉及本合同主要内容的有关情况,在自愿平等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签定本合同,以便共同遵守。

第一条乙方自愿到甲方从事兼职会计师工作,甲方决定聘乙方为兼职会计师。

第二条乙方的聘任职务是俱乐部兼职会计师,其工作范围为上级工会所规定的文化事业单位的各项财会会计业务。

第三条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查看全文

注册会计师勤勉尽责研究

[提要]两权分离公司治理模式下,注册会计师是所有者了解公司信息的“桥梁”,审计报告是所有者监督经营者的重要方式。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是否勤勉尽责将会影响信息披露质量的高低,进而影响所有者的决策。本文以2021年证监会做出行政处罚案例为基础,对注册会计师勤勉尽责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勤勉尽责;行政处罚

一、勤勉尽责的含义

勤勉尽责以字面意思解释主要为勤奋、努力、尽职尽责。注册会计师勤勉尽责是资本市场对注册会计师工作的要求,要求注册会计师依据适当的标准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告发表意见。中国证监会对注册会计师做出行政处罚的依据主要是认定注册会计师未勤勉尽责。勤勉尽责的判断标准主要包括主观标准与客观标准,主观标准可称为“应有的职业关注标准”,客观标准是审计准则等执业准则,但主客观标准都会受到“重要性标准”的影响。

二、证监会行政处罚案例概况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主要分为三种: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我国注册会计师承担民事、刑事责任的较少,多数情况承担的是行政责任,而且主要是来自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根据证监会及36个派出监管局、2个办事处官网公布,2021年被证监会实施行政处罚的会计师事务所共16家,累计处罚28次;被证监会实施行政处罚的注册会计师共60人,没收事务所违法业务收入共4,294.83万元,单笔最多1,425万元,事务所罚款共9,576.49万元,单笔最多4,275万元。2021年证监会累计公布的28份行政处罚决定书中,10次为警示函;18次为事务所责令改正、没收业务收入并罚款、注册会计师警告并罚款。

查看全文

研究会计师审计责任的认定

一、对财务报表的责任界定

(一)施有效监督。在治理层的监督下,管理层作为会计工作的行为人,对编制的财务报表负有直接责任。对此,我国的有关法律均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公司应当向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拒绝、隐匿、谎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第三条规定,“在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的监督下,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第十四条对管理层的这种责任又作了具体规定:(1)设计、实施和维护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而导致的重大错报;(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3)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可见,编制财务报表并保证其真实、合法、完整,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这种责任就属于会计责任。管理层通过签署财务报表确认这一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第三条规定,“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为履行这一责任,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出具恰当审计意见。可见,审计财务报表并保证对财务报表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这种责任就属于审计责任。注册会计师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认这一责任。综上所述,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报表审计是财务信息生成链条上的不同环节,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应当各司其职。注册会计师只对其签署的审计报告承担责任,而对其审查的财务报表则由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和治理层负责。财务报表审计责任不能减轻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会计责任。正确区分两者的责任,有助于理解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期望差(expectationgap),这种期望差往往是导致法律诉讼的一个重要原因。社会公众往往期望注册会计师能够确保已审计的财务报表真实、合法、完整,这无疑是把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会计责任转嫁到注册会计师身上。由于审计中存在的固有限制(如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审计技术的局限性等),影响注册会计师发现重大错报的能力,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只能获取合理保证,不能获取绝对保证。审计工作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担保,审计意见不是对被审计单位未来生存能力或管理层经营效率、效果提供的保证。因此,如果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没有发现而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则注册会计师应对其发表的审计意见负责。至于应否承担法律责任,要视注册会计师自身是否存在过错而定。但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会计责任,不能因为财务报表已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而减轻管理层和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这种责任。

二、发现错误与舞弊的责任界定

舞弊是指导致财务报表产生错报的故意行为,即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或员工为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使用欺骗手段故意在财务报表中造成错报。涉及管理层或治理层成员的舞弊通常被称为“管理层舞弊”,只涉及被审计单位员工的舞弊通常被称为“员工舞弊”。舞弊的主要情形包括: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侵占资产;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无论是错误还是舞弊,都是被审计单位相关方面(管理层、治理层或员工)的行为,防止或发现错误与舞弊,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在防止或发现错误与舞弊的责任中,治理层发挥的是一种监督职责,即监督管理层建立和维护内部控制。管理层则有责任在治理层的监督下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维护有关控制政策和程序,包括制定和维护与财务报表可靠性相关的内部控制,并对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实施管理。然而,错误与舞弊的最终结果都有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错报。因此,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对错误与舞弊的职业责任在于: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审计工作,获取财务报表在整体上不存在重大错报的合理保证,无论该错报是由舞弊还是由错误所导致。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时应保持职业怀疑态度,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充分考虑审计风险,通过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将使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的错误与舞弊揭示出来。但是,如前所述,由于审计的固有限制,不能苛求注册会计师发现和揭示财务报表中所有引起重大错报的错误与舞弊,未能发现和揭示的错误与舞弊是否构成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仍要视未能查出的原因是否源自注册会计师自身的过错。

三、揭露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责任界定

查看全文

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为的探究

一、引言

2001年,美国爆发了安然公司会计造假丑闻,投资者们通过集体诉讼将负责审计的安达信公司告上了法庭,因涉嫌舞弊和销毁证据而受到美国司法部门调查的安达信最终宣布关闭。基于这一事件的巨大负面影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监管法律和机构都做出了相应的改革,以加强监管力度。2002年颁发的《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审计关系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定。继美国爆发出的一系列财务丑闻后,中国证券市场上财务造假丑闻的曝光,也连带扯出了深圳中天勤、华鹏、华伦等会计师事务所的造假行为。这一系列事件使得注册会计师们的诚信和职业能力都受到了严重怀疑,注册会计师审计面临着一定的信誉危机。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消除种种审计舞弊现象,除了加强监管之外,还有必要剖析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为动因,从内因上寻找解决问题之道。

二、文献综述

1.审计行为

对于审计行为,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开始得较早,Hackenbrck(1992),Hoffman,Patton(1997),Zim-belman(1997,1999)等研究发现由于心理学的稀释效应,审计人员对舞弊风险的评估能力随评估指标增多而减弱。[1]Charles(1999)提出了依赖审计师道德操守的自主审计判断是一个不应忽视的重要战略。[2]对DavidO.Bryan(2005)等通过统计分析提出,功能失调的审计行为与每个人的个性特征与控制观有关。[3]DavidP.Donnelly(2011)等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并且对其进行测试后,证明了轨迹控制、职位和组织归属感等因素影响了对功能不调的审计行为的态度。[4]相对国外而言,我国对于审计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晚,学者们最先是从国外的案例出发的,比如葛家澍,黄世忠(2002)等总结了美国财务报告舞弊的六大症结。[5]杨慧君(2005)等认为审计行为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它所处的环境,审计行为的研究应立足审计活动发展的实际,并且注意其环境因素对审计行为的影响。[6]王遥(2008)认为审计行为的影响因素有:(1)审计环境的不确定性;(2)注册会计师寻求心理依托;(3)注册会计师的认知偏差;(4)注册会计师的非理性行为。[7]孙永军(2011)等认为审计行为是动机、个体行为专长、个体独立性三个基本要素的函数。[8]中外学者的研究表明,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个体认知能力和所处行为环境,或者说,审计文化对审计行为具有较大影响。

2.审计文化

查看全文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综述

【摘要】本文从会计师事务所的地理位置、独立性、规模、行业专长、变更、人力资本特征、组织形式、签字会计师任期、客户重要性等方面综述影响审计质量的各种因素,以期通过对文献的梳理,进一步地了解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以便对后续审计质量的控制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审计质量

从1981年到1990年,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一直处于“风平浪静”的状态,但这并非意味着审计质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是因为在这期间中国的上市公司较少。1992到1995年,深圳原野公司事件和北京长城公司事件相继被发现,它们的出现使得人们对深圳特区会计师事务所和北京中诚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产生了极大的质疑,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审计质量的深入思考。1996年以后,几乎每年都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事件发生。越来越多的审计失败案例的出现不仅给事务所带来了发展危机,也给投资人造成了经济损失。研究和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审计质量势在必行。

一、审计质量的含义

审计质量是指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发现某一违规行为并对其进行报告的概率,[1]主要包括审计过程质量和审计结果质量。审计过程质量是指审计工作的开展应当遵循《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审计结果质量是指审计报告要真实可靠,满足相关利益者的需要。

二、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

查看全文

会计师制度改革论文

关键词:国有资本财务监督总会计师制度

摘要:文章分析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诸利益主体对企业理财目标的不同要求,认为对企业财权的合理分配与监督,是使经营者理财目标和出资者理财目标保持一致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改革总会计师制度,在国有独资或控股公司中建立总经理与总会计师相互合作、互相监督的运作模式,以实现对国有资本的有效监督。

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在出资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委托关系是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之一。由于委托人和人的目标不一致,公司运行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委托人和人的关系是否协调。人们希望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改进,解决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导致的关系问题,使出资者、经营层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达到最佳结合,促使公司持续健康地发展。本文探讨通过改革国有独资或控股公司总会计师制度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原理与途径。

一、企业的理财目标

在确定现代企业的理财目标时,要综合考虑投资者、经营者、债权人、雇员、顾客、政府及社会等契约关系人的不同利益趋向,不同利益主体对企业理财目标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在一定的公司治理结构中,总会存在一些对企业起关键控制作用、承担更多风险的主体,而有些主体对企业理财目标的确定不具备决定性作用。

企业在确定理财目标时,需要考虑的利益相关者并不是其全部,而只是其中的关键主体。企业的所有权既然属于出资者,因而出资者的目标必然是企业理财目标的首要决定因素;企业的经营者分享甚至“独占”了企业的控制权,因而经营者的目标也必然影响到企业理财目标的确定。在企业理财目标函数中,经营者和出资者是两个重要的变量,而债权人、雇员、顾客、社会等其他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理财目标的影响只是构成企业理财目标实现的约束条件。

查看全文

总会计师工作职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所出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规范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促进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依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企业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总会计师是指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和工作经验,在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中分工负责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财务管理与监督、财会内控机制建设、重大财务事项监管等工作,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通过一定程序被任命(或者聘任)为总会计师的高级管理人员。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总会计师工作职责是指总会计师在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财务管理与监督、财会内控机制建设,以及企业投融资、担保、大额资金使用、兼并重组等重大财务事项监管工作中的职责。

第五条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应当按规定建立和完善总会计师管理制度,明确总会计师的工作权限与责任,加强总会计师工作职责履行情况的监督管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