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审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7 10:33: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会计审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会计审计

会计审计和会计监督论文

1提高会计审计质量的策略

1.1增强审计人员的素质

要提高会计审计人员的素质,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1)完善招聘制度。要做好审计工作,首先要在社会上选拔一些拥有审计的基本专业知识的人员,对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都要进行考察。在审计人员上岗之后也要进行专业的审计操作训练,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培养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将会计人员的思想品行考虑在内,注重审计人员的诚信品质。这样在源头上就保证了审计工作的良好环境。(2)定期对会计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够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对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进行提高,使得会计人员能够掌握最新的会计审计操作手段,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审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达到自己的本职工作的认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在接下来的工作过程中就能够减少工作的错误。(3)对审计人员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一些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尽管专业技能很强,但是法律知识很薄弱,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有时候已经进行了一些违法的操作但是还不自知,对企业和个人造成了较大的损失。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够保证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守住法律底线,不做出伤害人民工作财产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采取的一些方式可以是举办法律知识宣传讲座,对工作人员分发一些学习手册,或者一些表演的方式来促进法律知识深入到会计审计人员的内部,净化会计审计的环境,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

1.2完善整个会计审计的制度

要保证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生活质量,要制定出合理规范的奖励惩罚、福利机制,使得员工生活在一直公平、公正的生活环境中,这样才能让员工在工作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在工作的时候就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的过程中,不至于做出一些知法犯法的事情,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2提高会计监督质量的策略

查看全文

会计审计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审计;策略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在为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实施会计信息化审计,加强对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运作的有效监督,对防范信息系统的风险将起到一定的作用。目前,多数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积极意义和效益,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从而使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从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目标、特点、策略、前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目标

1.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指组成会计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资源是否受到妥善保护,不因自然和人为的因素而遭到破坏、更改或者泄漏系统中的信息。会计信息系统的资源通常包括硬件、软件、数据文件、系统文档、消耗性材料和其他设施。这些资源经常放在一处或几处,硬件可能被恶意破坏,软件和数据文件的内容可能丢失或毁损,消耗性材料和数据资源可能未经批准而被使用。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是通过建立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而加以保护的,评价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主要是审查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措施是否健全有效,对于不足之处应提出需要进行改进与完善的建议。

2.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

查看全文

会计估计审计研究论文

【摘要】由于会计估计已经成为管理当局进行利润操纵的手段之一,对其进行审计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出具合适的审计报告。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变革和谨慎性会计原则的充分引入,会计估计逐渐成为我国会计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会计估计本身具有难以定量、准确计量的特点,公司滥用会计估计以达到企业、个人目的的现象屡屡发生。

一、会计估计的特点和审计的目的

我国对会计估计所作的定义为:“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可见会计估计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由未来事项的不确定性引起的;二是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由有关人员运用专业判断作出的;三是结果具有不精确性。

由于会计估计存在上述特点,使得在对其进行审计时,不可能有一个精确的审计判断标准,因而只能判断其是否符合企业当时的情况,即判断其合理性,而无法对其真实性和合法性(只要会计估计没有超过法律限定的范围)进行判断,可以说,会计估计审计的目的就在于判断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具体而言:会计估计审计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便评价企业所作的会计估计在当时情况下是否合理,并且必要时,是否将有关信息在附注中适当披露。

二、会计估计的审计风险

查看全文

会计估计审计研究论文

【摘要】由于会计估计已经成为管理当局进行利润操纵的手段之一,对其进行审计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出具合适的审计报告。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变革和谨慎性会计原则的充分引入,会计估计逐渐成为我国会计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会计估计本身具有难以定量、准确计量的特点,公司滥用会计估计以达到企业、个人目的的现象屡屡发生。

一、会计估计的特点和审计的目的

我国对会计估计所作的定义为:“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可见会计估计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由未来事项的不确定性引起的;二是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由有关人员运用专业判断作出的;三是结果具有不精确性。

由于会计估计存在上述特点,使得在对其进行审计时,不可能有一个精确的审计判断标准,因而只能判断其是否符合企业当时的情况,即判断其合理性,而无法对其真实性和合法性(只要会计估计没有超过法律限定的范围)进行判断,可以说,会计估计审计的目的就在于判断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具体而言:会计估计审计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便评价企业所作的会计估计在当时情况下是否合理,并且必要时,是否将有关信息在附注中适当披露。

二、会计估计的审计风险

查看全文

谈论会计师与审计

0引言

近十几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屡见不鲜,很多财务报告舞弊案例都涉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合谋问题,审计不仅没有发挥其最后的把关作用,反而因提供虚假鉴证而成为财务报告造假的“帮凶”。审计合谋不仅严重损害到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危及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转与资源的优化配置,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更严重影响了公众投资者对会计信息、审计公信力乃至整个社会信用系统的信心,侵蚀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就注册会计师审计合谋的形成机理和具体成因、防治对策等问题谈些看法。

1审计合谋及其形成的一般机理

“合谋”就是通常所说的被“俘获”、被拖下水。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和布坎南等人在研究政府管制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时所提出的概念。审计合谋指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告审计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丧失基本的执业独立性要求,迎合被审计单位财务造假、歪曲提供会计信息的需要而做出的虚假鉴证或虚伪陈述,最终导致有预谋的“审计信息失真”行为。

审计合谋形成的一般机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1合谋行为的自发性动机自发性动机是指源自注册会计师自身因素,由其内在需要而产生的行为动机。这类动机不受外部因素干扰,是审计合谋行为的原始驱动力。根据“经济人”假设,逐利也是注册会计师的本性,其在执业过程中会根据成本效益分析的结果来决定对法律、准则、道德规范的执行态度;其次,在企业治理结构中,审计作为与委托双方均保持独立的第三方,注册会计师不是企业剩余索取权的持有者,这客观上又导致了其偷懒、监督不力乃至合谋动机的产生。

查看全文

会计与审计责任规划思考

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是一对联系紧密的概念,两者通过受托经济责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中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涉及到注册会计师和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划分和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纵观世界各国历史,由于两者界定不清,曾经引起了一系列的诉讼案件。例如:1931年的阿尔特迈公司(UltramaresCorp)诉塔契会计师事务所案件;1938年初的罗宾斯公司破产事件(1)。都与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界定不清有直接关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如何对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科学合理地界定,对于强化会计核算,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从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概念不同来区分两种责任,以期为我国注册会计师实务中的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科学划分提供理论依据。

一、会计责任的理论追溯

任何一个从事某项活动的主体,之所以对其活动及结果负责,是由于社会赋予其特定的权利来完成特定的目标。权利与责任是统一的,社会同时要求该主体对行为结果负责。会计人员利用组织赋予的职权从事会计工作,也要承担一定的会计责任,保证实现会计目标。所以,不妨选取这样的角度来认定会计责任,即:会计本质-->会计目标-->会计责任

1.会计本质-->会计目标

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这一点,可以从管理的定义以及会计职能的发展来证实。

查看全文

会计监管与审计的关系研究

摘要:会计监管与审计是我国现代经济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手段,也是国家财政稳定发展的重要工具;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对维护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制止违法违规的经济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对强化单位的内部管理保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具有指导性的意义。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快速更新,审计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正在发生巨大改变,,政府、债权人、投资者、社会公众等信息使用者对审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准确性的需求较高;最终审计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信息风险,维护经济秩序。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会计监督与审计已成为我国经济管理和监督的重要工具,会计与审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相辅相成,充分的发挥着各自的职能,进而将两者联合起来,相得益彰。

关键词:会计监管;审计;作用;联系;区别;问题;建议

一、会计监管与审计的联系

会计监管对于我国的社会市场经济越来越重要和有必要,其主要作用是较好的满足了企业及社会需求者的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审计是指由专设机关依照法律对国家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审查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会计监管与审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会计监管与审计已成为我国经济管理和监督的重要工具,两者相辅相成,充分的发挥着各自的职能,进而将两者联合起来,对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会计监管与审计来源于相同的基础资料。会计监管与审计之间的联系,最基本的层面在于客观的基础。两者都是通过会计最原始的单据、总账、明细账、资金流水、会计报表等资料来掌握单位的经济流向和财务情况,两者反映了作为同一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但是两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审计随着国家管理的规范和单位管理的加强,审计人员应当遵循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条例,并将会计原理和税务两者相结合,对被审计事项的合法性、公允性做出合理﹑公正的评价。(二)会计监管与审计目标存在关联。会计监管与审计的目标在一定层面存在关联,两者都是以国家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等为依据进行经济业务处理及审计,从而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社会公众等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另外,会计监管与审计都是以规范化的内容和标准为依据,以会计信息为基础资料,对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积极关注财务信息的各方面财务指标,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时、有效、合理的资料,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秩序,强化单位的经营管理。(三)会计监管与审计都以会计方法为依据。会计监管与审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二者的工作对象都是以财务资料所反映的财务收支活动,为了顺利开展工作,都是需要利用会计相关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对于会计监管而言,需要运用会计原理对于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监管和核算;审计同样需要运用会计方法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效益进行审查和评价,从而进行审计的监督,将会计监管与审计相结合,为社会公众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监管与审计之间的区别

(一)会计监管与审计的对象不同。会计监督的对象是资金运动,不仅反映和监督资金运动本身,而且也反映资金运动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它贯穿于整个经济活动的始终,通过检查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资料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从而检查财务收支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审计的对象包括各项工作是否经济、有效率的运行,监督各项经济工作的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结果,以及不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并且反映经济过程、经济资料等,重点审查这些资料是否合法、有效、真实、准确。(二)会计监管与审计的方法不同会计监督是运用专门的方法,即对经济业务进行的分类与汇总,设置会计科目,成本计算,运用复式记账法填制凭证,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从而形成会计信息。审计监督的方法是通过对会计资料信息的审查、研究、分析、调查和评价进而监督资金运动的全过程。按照一定的程序,按照审计计划进行相关资料的审计,查看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并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最终出具审计报告。(三)会计监管与审计的执行者不同。会计监督是由专业的会计人员进行职责监督,经济业务是按岗位责任制划分而对会计人员进行监督。在实际工作单位中,进行监督的人员主要是由本单位的财务负责人或是行政事业单位中的总会计师进行负责。审计监督是由独立的审计人员或是审计专门机构负责此项工作,是专门从事经济监督工作;只有能够保持独立性的审计机构及人员进行的审计工作才更具有可信赖性、权威性、公允性。

查看全文

会计舞弊与审计策略思索

一、问题的提出

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是指审计师在执行审计过程中,为了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丧失基本的执业独立性要求,迎合被审计单位财务造假、歪曲提供会计信息的需要而做出的虚假鉴证或虚伪陈述,最终导致有预谋的“审计信息失真”行为。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自身利益,通过披露不真实的财务报告信息,在财产所有者面前显示良好的经营业绩;而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审计师也必需得到最基本的自利要求的满足(市场条件下一般假设理性经济人是自利的)。在市场条件下,由于多方力量对比的悬殊,审计师一般处于买方市场,客户可以在大量的事务所中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事务所,决定审计师的聘请和辞退以及支付审计费的多少、决定审计师的工作条件和可以接近的信息等,这使得客户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当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加剧时,力量的天平显然对审计师不利,当管理当局与审计师之间的利益达到均衡时,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产生。

审计师发表的不公正的审计结论,对报告使用者及决策制定者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或损失。本文借鉴经理人行为博弈模型,分析了审计失败与激励机制及惩罚力度之间的关系,为缓解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的发生,确保审计师发表干净的审计意见提出了建议。

二、博弈模型

按照审计师发表不同审计意见对报告使用者产生作用的不同,可以将审计师的行为分为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行为:发表干净的审计意见和发表不干净的审计意见。干净审计意见是指审计师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报告发表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不干净审计意见是指审计师违背审计职业道德,为满足自身利益的需求,发表的不符合实际状态和情况的审计意见。

设审计师正常行为,发表干净审计意见与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发表不干净审计意见与报告使用效果π之间呈线性关系:

查看全文

会计作弊进行审计策略

随着税制改革的深入和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在会计改革的新时代又会出现新的会计作弊手段,他们把旧的会计作弊手法花样翻新。因此,对财务的审计工作也面临电算化替代手工记账后会计作弊的多样化、复杂化、现代化、诡秘化的挑战。为提高会计工作审计效率,提高财务会计的审计质量,使审计风险降低和规避,应当从会计作弊手段深入探究财务会计的各种新手法及其规律和表现形式、涉及范围、作弊手段、反财会审计的措施,利用已有的审计软件对其内部的系统设计、系统运行、工作日志等等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发现、揭穿和鉴别财会作弊。

一、财会作弊的一些手段

财会作弊“,变”字在先,“藏”字在后,在深藏中蒙混过关,在变动中弄虚作假。变实为虚,变是变真为假,变公为私,变人为己;藏是巧妙掩饰,隐藏深固,蒙混过关。本人从事财会工作20多年工作中结合所闻所见,总结了以下一些国家企事业单位中比较典型和常见的财会作弊手段,列举如下。

1、鸳鸯发票,弊端甚多。在现金交易中,分别套开同一发票,存根联和抵扣联的金额小于发票联金额,谋取私利,趁乱造假。利用发票在管理上的漏洞,内部管理上的松懈,自制或套开假发票、假收据,窃取、虚报、冒领,中饱私囊。

2、浑水摸鱼:吃空饷,多报冒领。利用企业中的监管不严,在工资表或会议费、招待费名单中虚列员工或参会人员名额,中饱私囊。以采购物资为名在节假日发购物券(代金券),用于变相消费,搞福利或拉关系。

3、偷梁换柱:调节利税,变换手法,多计多列。

查看全文

会计报表审计运用

在会计报表审计业务中,是通过确定和运用重要性标准,即性质标准和金额标准来实现的;是在计划审计工作确定审计程序性质、时间、范围时和评价错报的影响时应当考虑的审计原则。通过运用重要性原则,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抓住关键点,最终实现“较小的成本、较大的效益”的目的。

一、重要性原则的意义和内容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重要性原则的表述虽不尽相同,但对重要性概念的认识却是基本一致的:都认为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就是重要的。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公布的《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指出:“重要性涉及财务资料误报的数量或性质,不论是个别的还是合计的,根据周围的环境,作为这种误报的结果将会对人们依据这些资料做出尽可能合理的判断或决策产生影响。”

因此,正确运用重要性原则对公司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由于现代经济活动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得会计必须运用合理的假设、判断和估计才能进行有效的核算。因此,现代会计报表不可能是绝对真实,而只能是公允反映。重要性原则就是会计师确定的一个会计报表中会计报表使用人对会计信息错报或漏报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是通过审计人员确定和运用重要性标准来实现的。

新独立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是:“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是通过审计人员确定和运用重要性标准来实现的。重要性标准是衡量一项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的尺度,需要从性质和金额两方面来衡量。

1)重要性的性质标准。指确认各项会计报表及其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错报或漏报在性质上是否重要的标准。作为一种具体标准,它是用来衡量会计报表审计中抽查出的每一笔错报或漏报在性质上是否重要的标准。由审计人员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从每项审计项目的实际出发合理运用职业判断确定的。“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等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