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确认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7 10:15: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会计确认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会计确认

碳成本会计确认分析

摘要:随着化石燃料的消耗量日益增大,以及全球进入低碳经济发展时代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心环境保护问题,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诸如雾霾等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企业作为最大的碳排放主体其行为也越来越受到法律制约。由于碳排放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在确认上存在较大难度。本文将从碳成本的涵义出发,简要分析了分析碳成本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如何确认,以及确认原则分类等。

关键词:碳成本;碳排放成本;低碳经济

一、碳成本的相关定义

(一)环境成本。广义的环境成本是指企业在资源获取,加工,销售产品,废品处理等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和损失,以及化石燃料燃烧排出的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代价。目前比较权威的观点是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会议(1998)在《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中对环境成本做出了如下定义: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措施的成本。(二)碳排放成本。针对目前碳排放成本的定义,国内学者主要有以下观点:宁宇新,廖春如认为,所谓碳排放成本是建立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包括生产、制造、物流、使用和废气而产生的有关碳排放代价及由此而产生的补偿等方面的内容。桑军朝做出如下定义:碳排放成本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为节能减排、低碳生产而发生的支出。(三)碳成本。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概念指出,碳成本是指每单位排放进入空气的碳超过可接受水平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本文认为狭义的碳成本定义在很大程度上接近于碳排放成本,但是碳成本的涵义比碳排放成本要更涵盖更多方面,而碳排放成本核算仅限于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或企业为节能减排而产生的费用。

二、碳排放成本的确认与计量

(一)碳排放成本流程的确认。与传统成本概念类似,在企业中,如果该企业的交易或事项与碳排放有关,或者有碳排放有关的交易或事项引起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即可确认为碳排放成本。其次能否确认为碳排放成本还应当遵循两类确认原则,一类为理论确认原则;第二类为实务上的确认原则,即应当划分为资本性支出还是收益性支出,并执行权责发生制的确认原则。(二)碳排放成本的计量。有学者曾将碳排放成本形象的形容为碳黑箱这是因为碳成本所独有的无形性以及不确定性导致的,在这方面无论国内外都无权威性的研究与著作。为了将曾经作为外部成本的碳排放成本逐渐的变为内部成本,Ratnatunga和Balachandran两位教授提出了一种做法:在传统的成本会计中,通常包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原材料等,如何将碳排放成本从这些传统成本当中分离出来是这种方法主要研究的重点。据两位教授进一步的研究显示,除了碳排放成本,还应当将碳排放权交易,碳固会计与企业的经营战略决策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高效的碳排放交易的管理系统。

查看全文

会计确认标准探究论文

[摘要]随着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按照传统会计确认模式下所生成的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受到越来越多使用者的批评,会计确认标准面临创新的压力与挑战。美国的Wallman对会计确认标准提出了新的看法,将原有的单一标准扩展成为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会计确认标准体系,这与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具有更高的一致性。

[关键词]会计确认;标准;创新

一、传统会计确认标准及其局限

会计确认在西方早期的会计文献中就有论述,但至今对会计确认作出最具权威性定义的当属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84年发表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该公告认为,“确认是将某一项目,作为一项资产、负债、营业收入、费用等等之类正式地记入或列入某一个财务报表的过程,它包括同时用文字和数字描述某一项目,其金额包括在报表总计之中。”对于一笔资产或负债,确认不仅要记录该项目的取得或发生,还要记录其后发生的变动,包括从财务报表中予以消除的变动。“同时该公告认为,”确认一个项目和有关的信息,应符合四个基本的确认标准。凡符合四个标准的,均应在效益大于成本以及重要性这二个前提下予以确认。标准是:定义———项目要符合财务报表某一要素的定义;可计量性———具有一个相关的计量属性,足以充分可靠地予以计量;相关性———有关信息在用户决策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靠性———信息是反映真实的、可核实的、无偏向的。“

会计确认标准作为会计系统予以确认的会计事项所应具有的特征,是现代财务会计核算系统得以运行的有力保障,凡符合标准的会计事项被确认为相应的会计要素并纳入财务报表中,不能完全满足上述标准的信息则被摒弃在财务报表之外。这些标准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利用度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近20年来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按照传统会计确认模式下所生成的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受到越来越多使用者的批评,会计确认模式面临创新的压力与挑战。美国证券交易会(SEC)委员StevenMHWallman认为传统的会计确认标准存在如下局限性:“第一,那些潜在的相关项目由于不符合确认标准而被忽略(通常是由于可靠性原因);第二,由于计价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越来越无用的项目却依然包含在报表当中;第三,人们并不总是清楚为什么一些信息包含在财务报表当中,而其他信息则被排除在报表之外”。

二、会计确认标准的创新模式

查看全文

透析会计确认标准的创新

一、传统的会计确认标准及其局限

会计确认是将一项资产、负债、营业收入、费用等正式地记入或列入某一个体财务报表的过程。(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娄尔行译,论财务会计概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第221页〕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确认一个项目和有关的信息,要符合四个基本条件,并应在效益大于成本及重要性两个前提下予以确认。其标准是:

(一)定义,项目要符合财务报表某一要素的定义;

(二)可计量性,具有一个相关的可计量性,足以可靠地予以计量;

(三)有关信息在用户决策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可靠性,信息是反映真实的、可核实的、无偏向的。

查看全文

环境会计确认和计量综述

[摘要]企业环境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企业的环境活动及相关的经济活动,它包括企业所发生的与环境活动有关的所有活动。企业要进行环境会计核算,必须首先确定环境会计要素,解决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问题。环境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其核算体系的基本结构应该和传统会计是一样的,本文将对企业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展开讨论。

[关键词]环境会计;确认;计量

会计要素也被称为财务报表要素,它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也是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依据。只有对会计要素做出科学严格的定义,才能为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奠定坚实的基础。环境会计要素是基于会计环境的存在而又服从于环境会计目标的需要而产生的。影响环境会计的经济因素、自然环境资源因素以及环境管理的内容决定了企业环境会计的会计环境,环境会计的会计环境决定了某一会计主体会产生怎样的环境事项,而环境事项的货币表现形式决定了环境会计的核算对象,而对会计核算对象的进一步分类,则构成了环境会计核算的基本支撑点——环境会计要素。

一、环境会计要素的确定

关于环境会计要素,理论界有不同的观点,但主要分为以下4类观点:三要素论、四要素论、五要素论、六要素论。三要素论的主要观点有:一是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和环境成本;二是包括环境成本、环境收入和环境收益;三是包括自然资源的损耗、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保护收益;四是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费用和环境效益;五是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费用和环境损益。四要素论的主要观点有:一是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支出和环境收益;二是包括资源价值、环境成本、环境收益和环境利润;三是包括环境污染损失、自然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保护收益。五要素论认为环境会计要素分为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资本、环境损失和环境收益。六要素论认为环境会计的对象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权益、环境收入、环境费用和环境利润[1]。

我们认为环境会计“三要素论”不够全面,因为企业的环境活动会给企业带来收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会导致环境负债。“四要素论”的观点没有考虑环境资源所有者或使用者在企业环境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六要素论”的主要目的可能是追求环境会计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但其可操作性较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怎样对环境收入进行确认和计量。环境活动所产生的收入更多的是表现为隐性收入,与企业一般意义上的收入有明显的区别,在确定环境损益时,可以将其与环境支出对比,以评价环境活动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但如果把环境收入作为一个要素单独核算,在实务中很难操作[1]。依据企业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以及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我们将环境会计的要素确定为五要素,即: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权益、环境费用和环境收益。这样可以使环境会计像传统会计一样进行复式记账。环境会计的复式记账是指利用确定的货币形式,对企业环境活动所引发的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权益等进行复式会计记录,并使之按照环境会计复式记账的账户设置归类核算。然而,环境会计的核算对象与传统会计核算的一般对象不同,环境会计的核算对象是企业应承担责任的环境活动。企业应承担责任的环境活动有些与企业的财务活动有关,有些与企业财务活动无关。

查看全文

会计收入确认及纳税影响

【摘要】由于新收入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的会计收入确认与纳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企业应该及时进行适应,这样才能够与时代要求相满足。本文阐释了新收入准则下的会计收入确认模式及其税收筹划原则,并且基于此,对新收入准则下的会计收入确认及其纳税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收入准则;会计收入确认;纳税;影响

一、新收入准则下的会计收入确认模式

新收入准则应该根据合同进行实施,第一,对合同满足会计收入确认情况进行判断,如若出现不满足的情况,需要对其进行持续评估,一直到条件符合。如若出现满足的情况,需要转移产品的控制权,并且对合同进行出具。第二,在出具合同以后,如果需要对其进行变更,原合同依然存有效用,按时需要立刻终止。变更的合同应该是原合同的主要构成部分,对原来合同中没有被履行的部分,会构成一个新合同,对两方的义务和权力进行规范。第三,在出具合同以后,如果把其当做是独立性合同,需要根据单项义务对收入进行确认,如若在某个时期进行履约,应该根据投入与产出办法对合同进行执行,如若在时点进行履约,需要把商品风险事宜归纳到收入确认中,对收入确认的有效性与科学性进行保证。

二、新收入准则下的税收筹划原则

依照新收入准则的实际要求,在进行收入确认以后,企业应该严格遵守下面两方面的原则。(一)会计政策的合理性原则。会计政策主要指的是企业会计核算当中应该严格遵守的原则,在差异性的核算手段之下,企业成本与经济效益存有相应的差异性。把上面的核算结果当做是前提条件,其明确的缴税金额也不一样。相关税务部门经常使用现有的税法,把其当做是计算税额的标准。但是因为被区域间的不同所影响,使用上面的办法,很难与全部企业的发展相适应。所以企业具备很大的操作空间,并且重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进而计算税额。在新收入准则得以实施以后,让收入确认办法出现了改变,有效提升了政策的科学性。企业在税收筹划当中也需要严格遵守新收入准则,进而保证税收策划的科学性。(二)交易方式的合理性原则。新收入准则之下,交易手段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是企业税收筹划应该重视的原则,在企业实际运转与经营当中,要想减少纳税额,应该对交易出现的时间进行控制,进而有效调整税收情况。在法律所允许的相应范围中,应该对当期的税收情况进行合理调整,有效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如若跨过了界限,企业的实际操作便会碰到法律。例如,就大型企业而言,在总公司的下面有很多的分公司,如果两者之间出现交易情况,政策和税率便会出现差异性。因此,把税收低的企业当做标准,核算税收情况。企业进行的缴税也会降低。所以要想提升纳税的科学性,企业在税收筹划时,应该保证交易的合理性。

查看全文

论人力资源会计确认

现实呼唤人力资源会计。

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科技越发展,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就越大。当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人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各种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学科也蓬勃发展,管理学中有人本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的研究也有了长足进展。但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重要作用的会计却没有赶上时代的潮流,会计信息的提供和揭示仅仅局限于物资资源信息,但这远远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人们还迫切需要企业提供与他们决策有着密切关系企业人力资源信息。于是,人力资源会计的出现成为历史必然。那么,该如何确认,计量,此信息呢?在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时候,我斗胆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关于人力资源的确认

资产的定义是预期能够流入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我们可以看出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都符合此定义,即两者都有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能力。将人力资源作为资产来确认的问题已经有许多文章作了论述,作为资产来确认人力资源业已经成为一个不需争论的事实。关键问题是,只将人力资源笼统地确认为资产就可以了吗?我们知道,物资资产有着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之分,如果将资产在企业营运中起的作用还可分为管理用资产,生产用资产,销售用资产等。同样,,我们也可以对人力资产作出类似分类。因为企业中必然存在着一部分临时工,同时也有长期的雇员。他们在企业中的分布和作用大不相同,而人员结构不同的企业情况更不一样,也就是说,仅仅这样揭示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指只将人力资源笼统地确认为资产)还远远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因为这样揭示的会计信息并没有说明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结构组成以及人力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分布情况。而恰恰是这些信息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企业中,内部机构设置的科学性可以反映企业管理的先进性,而内部机构的设置具体又表现在人员的结构和分布上。在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商品稀缺,我国的企业机构设置呈“纺锤性”,企业的生产经营重点是生产,生产一线人员很多,而市场营销人员利科研人员相对较少。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机构的设置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前不久,已经审理结案的全国最大的国企破产案――阿城糖厂的破产为此作了一个痛苦的注解。阿城糖厂拥有员工五千多人,“一年之内中层干部的人数增加了近4倍,从40人增加到了188人。但令人不解的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该厂销售人员却一直没有增加。”(引自中国电视报《新闻调查》)市场销售人员仅二十多人。现代企业管理和营销理论认为,市场经济下,一个理想的人力分布配置应里“哑铃型”,企业的科研人员和营销人员相对来讲应该较多,而生产人员应该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按人力资源的作用即生产部门人力资产、管理部门人力资产和销售部门人力资产对人力资产分别确认。这样一来,信息需求者就可以了解企业的人力资源的分布,从而可以分析企业的人力结构是否合理,据此还可以作为预测企业的未来前景的工具之一。

二、关于人力资产的特点

查看全文

会计环境对会计确认影响论文

会计作为人类的一项实践活动,其产生、存在与发展都要依赖于特定的环境。会计理论研究无论是以会计假设,还是以会计目标为起点,会计基本理论体系都包含会计确认与计量这一基础环节。本文试从会计环境变迁的角度考察环境对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原则、以及对个别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影响。

会计环境是会计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各项条件的总和。会计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生产力层次,二是经济基础层次,三是上层建筑层次。具体包括以下几类: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文化教育环境、科学技术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这几类环境要素作用于会计的程度与方式存在差别,其中生产力层次因素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但并不直接,要通过第二层次因素发生作用;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也可以找到经济根源。各类基础的或上层的、直接的或间接的环境因素相互交织,不断对会计确认与计量提出新的要求。

一、经济环境对会计确认与计址的影响

经济环境的快速变迁引发了现代会计理论和实务的两大难题:通货膨胀会计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解决这两个难题首先需要突破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包括确认与计量原则的松动和单个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1.当币值稳定时,在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下,会计核算资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如果物价波动幅度较大,尤其是在恶性通货膨胀时期,按历史成本原则计量期末资产以及本期取得的净收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就难以被物价处于变动的市场和经营环境所接受。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以什么为计量依据对外报告其资产、负债等价值数据,以什么为依据确定因物价变动对净收益的影响,从而正确确认本期的实际净收益,就成了会计理论和实践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2.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以其“以小搏大”之势,不断涌现于经济各个领域,它在为使用者规避各类价格变动风险的同时,陆续暴露出其自身的高风险特征。由于传统会计坚持权责发生制和实现原则,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被排除在外,其风险信息无法得到适当反映和充分披露。故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近期颁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提出了确认的标准:(1)当且仅当一个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条款的一方时,企业应在其资产负债表上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欠债。(2)当且仅当对构成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一部分的合同权利失去控制时,企业应终止确认该项金融资产或该项金融资产的一部分;如果企业行使了合同中规定的获利权利、这些权利逾期或企业放弃了这些权利,则表明企业对这些权利失去了控制。(3)当且仅当金融负债或金融负债的一部分消除时(也就是说,合同中规定的义务解除、取消或逾期),企业才能从资产负债表上将其剔除。

查看全文

股票期权会计确认研究论文

[摘要]经理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是受人关注的一个问题,对此,有多种不同的认识。本文介绍了几种观点,并表达了作者的看法。这种比较,将有利于探讨中国特色的期权处理方式。

[关键词]经理股票期权;会计;观点

经理股票期权作为一种较为有效的解决企业问题的方式,受到了多方的关注。由于其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自然也成为试图反映经济实质的会计界的一个焦点。对此,会计界有几种不同的确认观点。

1.非会计对象观。这种观点认为股票期权既不具有权益的性质,又不具有负债的特点,完全不符合现行的会计要素定义,它超越了会计处理对象的范畴,因而不应在现行会计体系中得以确认。对它应当作为一种高管人员的薪酬在附注中披露即可。笔者反对这种观点。如前所述,会计是在发展变化中的,现有的会计体系不应是一个固化的体系,以股票期权为代表的新的处理对象的出现正是体现出新经济下对会计的新要求,所以不应予以排斥,而是应该主动接受,这是会计生命所在。

2.或有事项观。这种观点认为期权产生的一系列的权利义务以及其所能带来的权益、负债,具有不确定性,依赖于未来的事项,因而视之为或有事项来进行处理。但是笔者认为,将股票期权看作企业的或有事项,与或有事项准则定义不符;导致资产虚增,不符合谨慎原则;如果股价与行权价之间的差额较大,会导致费用不均衡,不符合配比原则;如果经理人弃权,需要冲减原来的记录,有操纵资产之嫌。

3.特殊权益观。这种观点认为期权具有负债与权益的性质,在现行的会计模式下,应将之视为一种特殊的权益较为恰当。但这种观点也认为,股票期权应该确认为报酬费用,这与费用观一致。笔者认为这种看似稳妥的办法究其实质就是费用观,更重要的是,扩展现行的会计框架可以准确地定义期权,消除这种定义上的模糊性。

查看全文

人力资源会计确认与计量探究论文

现实呼唤人力资源会计。

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科技越发展,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就越大。当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人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各种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学科也蓬勃发展,管理学中有人本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的研究也有了长足进展。但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重要作用的会计却没有赶上时代的潮流,会计信息的提供和揭示仅仅局限于物资资源信息,但这远远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人们还迫切需要企业提供与他们决策有着密切关系企业人力资源信息。于是,人力资源会计的出现成为历史必然。那么,该如何确认,计量,此信息呢?在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时候,我斗胆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关于人力资源的确认

资产的定义是预期能够流入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我们可以看出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都符合此定义,即两者都有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能力。将人力资源作为资产来确认的问题已经有许多文章作了论述,作为资产来确认人力资源业已经成为一个不需争论的事实。关键问题是,只将人力资源笼统地确认为资产就可以了吗?我们知道,物资资产有着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之分,如果将资产在企业营运中起的作用还可分为管理用资产,生产用资产,销售用资产等。同样,,我们也可以对人力资产作出类似分类。因为企业中必然存在着一部分临时工,同时也有长期的雇员。他们在企业中的分布和作用大不相同,而人员结构不同的企业情况更不一样,也就是说,仅仅这样揭示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指只将人力资源笼统地确认为资产)还远远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因为这样揭示的会计信息并没有说明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结构组成以及人力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分布情况。而恰恰是这些信息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企业中,内部机构设置的科学性可以反映企业管理的先进性,而内部机构的设置具体又表现在人员的结构和分布上。在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商品稀缺,我国的企业机构设置呈“纺锤性”,企业的生产经营重点是生产,生产一线人员很多,而市场营销人员利科研人员相对较少。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机构的设置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前不久,已经审理结案的全国最大的国企破产案――阿城糖厂的破产为此作了一个痛苦的注解。阿城糖厂拥有员工五千多人,“一年之内中层干部的人数增加了近4倍,从40人增加到了188人。但令人不解的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该厂销售人员却一直没有增加。”(引自中国电视报《新闻调查》)市场销售人员仅二十多人。现代企业管理和营销理论认为,市场经济下,一个理想的人力分布配置应里“哑铃型”,企业的科研人员和营销人员相对来讲应该较多,而生产人员应该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按人力资源的作用即生产部门人力资产、管理部门人力资产和销售部门人力资产对人力资产分别确认。这样一来,信息需求者就可以了解企业的人力资源的分布,从而可以分析企业的人力结构是否合理,据此还可以作为预测企业的未来前景的工具之一。

二、关于人力资产的特点

查看全文

人力资源会计确认论文

摘要:人力资源会计是将人力资源管理和会计管理相结合的产物。它采用会计的方法,全面系统地反映、计量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源,从而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的转变。人们迫切需要人力资源会计提供与他们决策有着密切关系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因此,如何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非常重要,笔者就此谈一些个人观点。

关键词:人力资源会计;确认;计量

科技越发展,人类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就越大。当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人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也已被企业老总们所认可。除利润指标外,企业持续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还应包括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的能力、组织效能、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等。但是,目前企业会计关于人力资源的反映还很不够,会计信息的提供和揭示仅仅局限于物质资源信息,这远远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人们还迫切需要企业提供与他们决策有着密切关系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和计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关于人力资源的确认

根据美国会计学会人力资源会计委员会的定义,人力资源会计是指用来确认和计量有关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有关利害关系人的程序。人力资源是指企业或其他组织所拥有或能使用的各种具有劳动能力(包括体力和脑力),并掌握有更高层次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是将企业中人的因素予以资产化处理。

人力资源之所以能被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资产,是因为其体现了资产的本质特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