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7 09:08: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会计基础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会计基础

浅析企业会计基础规范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中小企业会计工作水平与其经济地位极不相称,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不能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甚至影响了中小企业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就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工作规范

1中小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化的现状

1.1会计机构的设置与会计人员的聘用不规范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持有会计证的会计人员。未取得会计证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但目前很多中小企业仅聘用兼职会计,定期来做账,会计管理缺位,企业的出纳一般为老板的亲属,无会计上岗证,甚至有的企业会计、出纳一人兼,对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操作比较淡化。另外,会计人员更换频繁,又未按规定办理会计工作的交接手续,不考虑会计记录的连续性,故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1.2原始凭证的取得不合法或不规范

查看全文

研究账外的会计基础

目前,部分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往往具有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但这些电子化的审核流程中也存在一些漏洞。例如,由于权限限制,部分业务人员无法以本人身份使用系统,而改为由有权限的人员代为录入信息的做法加以解决,但在申请过程和文件归档过程中,又缺少了真实业务办理人的信息。其结果是经过一段时间后,部分业务当初实际的经办人也就无法查明。再如,由于审核系统本身较为便捷,企业可以对一个业务设置较长的审批链条,从业务部门的经办人、审批人到财务部门的经办人、审批人再到企业分管工作的负责人、分管财务的负责人甚至企业的总经理、总裁等。较长的审批链条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管控环节,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三个和尚没水喝”——各个审批环节都满足于电子审批,不对业务的实际内容进行把控,反而使控制流于形式。这一方面导致时间推移后即使出现问题也可能难以找到实际应当负责的人员,另一方面实质上缺乏控制的审批链反而导致熟悉情况的内部人员更容易利用其谋私,而监督者却往往因为这一看似多环节的严格审批而疏忽大意。实物管理方面的问题。

对资产进行管理、保证资产不出现损失是会计管理中基础而重要的内容。然而,实务中一些单位在这方面往往不尽完善。例如,部分大型企业对招待用资产如烟、酒、购物卡等几乎没有管理:购买时没有明细数量、品名、规格,买入后不设仓库和台账,而由使用部门或者接待部门自行保管,会计则直接计入相关费用科目。这样做法的实质是企业对这部分资产在购买、存放、使用各个环节实际都没有进行控制,无论是采购、保管或使用部门,都只须在报告上对采购、领用或使用情况进行简单的修改,就可以侵占公司资产而难以被查实。虽然对企业来说可能这部分缺乏管理的资产只是很小的规模,但是一旦落到某个个人或小团体头上则是一笔不小的金额。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这种零敲碎打式的侵占组织利益不能被及时发现和制止,长此以往很可能导致整个组织的风气出现问题。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如果此类资产是国有资产那就意味着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会计规范本身的问题。目前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于1996年,近20年来会计实务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化信息系统的发展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总帐和明细帐应当定期打印”,但事实上目前电子化系统已经具有备份便捷,且可以轻松实现多个备份,存放简单占地空间小,任意修改都可以同时改动各个备份且留下详细的修改记录等功能,无论是便捷性、安全性、可追溯可查询性都远远好于纸质记录。而上述规定的存在,使得企业为了合规不得不继续低效而高成本的打印工作。这类问题虽然本身没有严重的危害,但毕竟导致社会总成本的上升,并且与节能环保、勤俭节约的大方向不一致。

一、成因“:错误”和“故意”不相同

上述问题的存在,总体上都可以将原因归结为“错误”和“故意”两类。比如,系统审核流程、资产管理方面的漏洞通常并非在设计时有意为之,而是由于疏忽大意、考虑不细致或者不够重视引起,而后被部分人加以利用导致产生损失,根本上属于“错误”。而票据开具名实不符、信息不足则往往是办理人和开票人“合作”的结果,几乎必然属于“故意”行为。进一步比较可以发现,凡是属于“错误”的,虽然后果可能很严重,但其漏洞是会计或内控的问题,只要加以重视都不难解决;而属于“故意”的,其根源都来自会计管理之外,有体制和利益根源,针对这类情况,有必要进一步分析。故意开具内容不实票据的原因往往有以下几类:一是受到预算的限制,需要将某类预算超支的费用归入其他未超支的费用;二是出于税收角度考虑,需要将某些已经超出可抵扣限额的费用归入其他未超出可抵扣限额的费用;三是出于业务考虑,招待所用的消费、礼品等可能规格较高或较为贵重,记录过于具体明细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对于这三类会计之外的原因,应当分别予以考虑。——预算限制本身是一个内部问题。它反映出两种情况:一种是某些项目预算严重不足而另一些项目预算又存在富余,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调剂”,说明预算本身与其所处环境存在较大偏差但又不能及时修正,这往往意味着组织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够;另一种情况则是特定项目的预算本身就是要控制的对象,例如招待费之类,这样的调剂就与组织和社会的要求不符,是要禁止和打击的。——税收法规本身具有刚性,通过开具不实票据降低税负本身即是一种违法行为。税法鼓励企业增加对产品、服务、研发的支出,而限制招待、广告、营销等费用,就是希望企业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而非单纯的营销来获取收益。企业出现严重的营销、招待等费用超支,一方面说明企业的外部竞争环境较为严峻,但同时也说明企业持续创新、不断以产品和服务吸引客户的能力不足。——招待、公关以及礼品馈赠属于正常经营行为,但若规格过高,视对象不同可能会引起商业贿赂或者贿赂的嫌疑。组织在明知存在这样风险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一方面说明当前的竞争环境乃至整个社会的风气都存在一些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组织本身对风险特别是严重违法违规风险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应对还不够谨慎。

二、解决问题须对症下药

除了由于疏忽和不重视引起的错误之外,会计基础工作不足的很多原因都存在于会计之外,应当在账外下功夫解决。需要对待不同问题应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针对因管理疏忽或不够重视引发的问题,建议组织自身、监管部门能够超出简单的金额大小,从管理不严引起个别员工利用漏洞牟取私利,进而破坏整个组织的内部环境、文化氛围的角度去理解这样的问题,促进企业和部门不断完善应有的管理控制措施。针对企业故意引起的问题,建议从违法违规的角度去全面认识这些问题的真正成本,强化风险管理,更根本的在于加强自身产品、服务的质量,以创新取得回报。建议监管部门在严格执法的同时,深入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和困难,能够从制度层面予以解决的则从制度层面加以解决。针对规范本身确已跟不上当前技术发展的问题,建议管理部门尽快加以修订,一方面节约经济成本,一方面也为全社会的节约环保做出贡献。

查看全文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1996年6月17日财政部财会字19号)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第一节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

查看全文

会计信息化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研究

一、国内会计法制建设现状

1985年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国第一部《会计法》,后经1993年、1999年两次修订。目前施行的为1999年修订后的《会计法》。1996年财政部颁布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电算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1998年财政部颁布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2006年财政部修订了《企业会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公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9年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并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今天,会计法制建设已经落后于会计整体环境,1996年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距今已经18年,当时的会计环境与现在差别巨大,规范中某些内容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的会计环境。财政部在《财政部会计司2011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促进会计管理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根据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基础工作的新特点,组织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调研修订工作,指导和规范信息化条件下的单位会计基础工作”。

二、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修订的几点构想

(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实施背景及作用

1996年财政部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制定并颁布实施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范》分六章共一百零一条.分别围绕: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工作交接、会计核算一般要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报告会计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这是一个全面规范我国各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规章,是《会计法》重要配套规章之一,也是各级管理部门管理、检查会计基础工作的主要政策依据和参考标准之一。《规范》对强化我国的会计基础工作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关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修订的构想

查看全文

会计基础强化企业管理论文

1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普遍存在着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财务管理失控、假账泛滥、账目不清等问题。因此,加强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会计人员是企业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人,因此其工作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了企业的会计工作水平。

2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企业会计工作包括多个项目,由于每个项目的特殊性,会计业务处理的复杂程度较高,也对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挑战。就我国目前企业会计工作来看还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第一,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滞后,财务账表明显不一。在企业的日常运行过程中,要求企业会计及时反馈企业的生产运营状况,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行。但是,当前我国企业中的会计工作进度往往滞后,跟不上企业运营的进度,例如,施工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往往滞后于实际的施工工程进度,这个跟进速度的滞后不利用企业掌控施工的进度。所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滞后,使得企业的会计工作与企业的实际运行不相符,出现了账实不一的状况,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运营。第二,企业会计人员安排以及岗位设置不规范。在现代企业中,很多企业对下属企业的会计岗位要求较低。有些会计上岗缺乏会计从业上岗证,或者一人多岗。另外会计岗位的设置不规范。很多会计岗位的主管人员也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及素养,这样不利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因此,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决定了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水平。如果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能满足会计基础工作的要求,就会出现各种财务数据舞弊现象。并且随着会计电算化以及会计工作技能的新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安排以及岗位设置不规范的影响就更为广泛。所以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合理安排企业中会计人员的岗位设置。第三,财务经营管理松散,会计内控制度不健全。在一些企业中,由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会计人员对于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认识不足。因此,在企业中一些不法行为才有机可乘,一部分企业在处理项目财务问题时,过分强调灵活性,为企业留下了高危隐患。第四,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工作意识淡薄。虽然我国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是在企业中,部分领导对《会计法》的理解不足,对会计基础工作的意识比较淡薄。因此,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终年靠“造表”,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掌控不足,很多乡镇企业仍停留在手工记账的工作方式上。这样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不足,就导致了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部能正常、规范、有序地开展。第五,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财务风险较大。我们知道: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会计监督。这也是会计基础工作的重点。但是,在我国一些企业中,会计监督体系还未建立或不健全,各个主观部门只负责本部门的利益,会计监督的功能偏弱。另外,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不一,很难体现会计基础工作中的内部审计功能较难发挥。所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功能难以发挥,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加强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策略

综上,我们可以知道会计基础工作对于企业管理来说非常重要,目前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会对企业管理以及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加强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第一,在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企业会计基础工作。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会计已经深入到各个企业当中。在利用信息化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过程中,还应该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对财务处理岗位以及电子数据稽查等岗位要严格要求,控制好会计信息系统的授权,严格管理企业的的操作密码,对会计原始凭证的审核、输入工作都要严格按照操作进行,避免失误。从而确保会计基础工作的数据安全、准确。第二,企业要合理安排会计人员的岗位,重视对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在企业的岗位设置中应该明确对会计岗位的设置及要求。在企业的招聘环节,要严格筛选查看应聘者是否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并注重会计人员是否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以及职业道德素质。在企业的财务部门要保证专人专岗,确保每名会计人员都能完成好其工作职责,确保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定期对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知识及素质,切实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第三,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提高企业会计工作的执行力。对于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领导要重视,制度要完善。只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重视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才能提高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才能建立健全企业的相关内控体系,从而更好地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通过全面完善的企业内控制度,强化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约束,才能让会计人员时刻铭记岗位要求,依法办事,提高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度,因而提高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的水平。第四,内部人员要及时沟通,保持会计基础工作的信息充分交流。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若想提高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水平一定要及时对外部的信息进行识别、交流,让会计人员明确自身职责,不断加强会计人员之间的联系,增进对企业及外部环境经济信息的了解。利润,企业的存货、库房的信息、业务人员的信息等。在企业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中,保持生产经济信息的畅通,对问题及时作出调整。确保企业会计基础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第五,强化对企业基础工作的监督,严考核。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要严格对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考核,重点发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内控作用,以便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另外,在企业管理中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及规范性进行监督,对会计基础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进行更改。通过严格的考核,总结企业在会计基础工作中的薄弱点,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一旦在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中发现了伪造、编造等违反规定的行为,要严格考核、严厉惩处。通过以上几点措施,不断提高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效率,综合提高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不断强化内控考核的力度,激励企业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全面跟踪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项财务数据,便于企业经营者进行管理,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查看全文

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管理论文

摘要:会计工作是各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作为会计工作基本环节的会计基础工作,直接影响到整个会计工作秩序正常运行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违规现象仍是数见不鲜。本文主要是对分析违规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0引言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近些年,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经济活动环境的变化,我国会计基础工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中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日益显示出与国际制度接轨的趋势,但是,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着的弊端和漏洞也在越来越多的显露,其规范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仔细剖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已、势在必行,采取措施严抓会计基础工作也是刻不容缓。

导致现阶段会计基础工作违规现象的原因既有微观的,更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和经济环境等宏观因素,因此要从现行的相关制度和管理方面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

1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及相应的制约监督机制仍需完善

1996年6月17日财政部财会字19号颁布并实施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下称《规范》),旨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水平,许多单位也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但基础工作中仍存在不少的违规现象,这虽然和一些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相关,如有些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职权,参与违法违纪活动,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还有一些单位的会计人员记帐随意,手续不清,差错严重,造成会计资料散失等等。但其中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制度层面的处罚措施和处罚力度不够到位,由于相关的处罚条例过轻,从而对相关人员并没有起到应有的警示和约束作用。还有一些基层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的时候,只流于形式,走过场,并未担负起真正的检查职责。再加之利益的“诱惑”,违规获得的经济利益远远大于事发后的处罚损失,并且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违规被发现的案例总是少数,这就造成不少从业人员愿意铤而走险。

查看全文

粮食局会计基础自查报告2篇

第一篇

根据区财政局《关于开展全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检查的通知》(吉青财〔2012〕138号)要求,我局于2012年5月9日至5月20日对本系统2009年至2010年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接到区财政局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检查的通知》后,我局高度重视这次检查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根据检查要求成立了区粮食局会计基础规范检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按照文件要求,对本系统开展检查,进一步明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重要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执行情况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企业单位改善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的水平,而且关系到经济宏观调控和经济秩序的平稳运行。

二、主要做法

1、我局在自查中,注重制度建设,依法实施自查,按照文件要求,对各单位是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开展日常会计工作进行自查,主要一是否依法设置总帐、明细帐、日记帐和其他辅助性帐簿进行会计核算;二是否按照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否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三是会计凭证的格式、内容、填制方法、审核程序等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四是会计帐簿的启用、格式、登记、结帐、更正方法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五是帐证、帐帐、帐表、帐实是否相符;六是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和对外报送,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七是会计资料是否定期整理归档,妥善保管。会计档案的调阅、销毁是否符合规定手续;八是会计从业人员是否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九是否建立并有效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其他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会计工作交接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

查看全文

管理会计基础作业化论文

摘要:本文对管理会计基础作业化形成的背景及其表现和意义作了阐述,以引起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界的关注,促进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管理会计基础的作业化就是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从传统的以产品为基础转化为以作业为基础。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管理会计基础的作业化成为西方管理会计发展的一个趋势。

一、管理会计基础作业化形成的背景

(一)传统管理会计基础的缺陷

传统管理会计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传统管理会计方法包括成本习性分析、传统成本计算(全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CVP分析、预算(含弹性预算)以及短期经营决策采用的贡献毛益分析法、责任会计和标准成本制度对于责任中心的成本控制与考核等基本上建立在产品品种和产品数量(产量或销售量)是惟一的成本动因这个假定及按这个假定将成本区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可以将传统管理会计称为产品基础管理会计。其特点是:

1、以产品为核心。直接以产品品种为对象核算、预测、规划、控制成本。

查看全文

传统管理会计基础缺陷论文

摘要:本文对管理会计基础作业化形成的背景及其表现和意义作了阐述,以引起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界的关注,促进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管理会计基础的作业化就是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从传统的以产品为基础转化为以作业为基础。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管理会计基础的作业化成为西方管理会计发展的一个趋势。

一、管理会计基础作业化形成的背景

(一)传统管理会计基础的缺陷

传统管理会计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传统管理会计方法包括成本习性分析、传统成本计算(全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CVP分析、预算(含弹性预算)以及短期经营决策采用的贡献毛益分析法、责任会计和标准成本制度对于责任中心的成本控制与考核等基本上建立在产品品种和产品数量(产量或销售量)是惟一的成本动因这个假定及按这个假定将成本区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可以将传统管理会计称为产品基础管理会计。其特点是:

1、以产品为核心。直接以产品品种为对象核算、预测、规划、控制成本。

查看全文

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调查与思考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管理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建立正常会计工作秩序的突破口,是维护财经纪律和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会计工作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我们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使会计工作水平得到稳步提高,同时使会计工作在单位经营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研究和分析会计基础工作现状,加强对会计的监管已成为摆在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

1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尚义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仍然薄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配备不齐全。

1.2票据管理不规范。部分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办法,票据发放后没有跟踪监督检查,以致于票据使用不合理,应使用收费票据而使用收款收据,应使用罚没票据而使用收款收据,有的甚至使用白条。

1.3支出原始单据不合法,存在许多白条。主要是单位伙房的招待费、零星的修缮费等。

1.4记帐凭证填制不规范。字迹书写潦草;附件张数不填;登记错误更正方法不正确;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不用通用会计科目而随意自编科目,如:银行存款科目简称银存等;会计科目填写不全,同一会计科目用“点点”符号代替,有的甚至不写明细等;记帐、出纳、稽核不加盖个人签章;记帐凭证封皮不加盖单位公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