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规则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7 08:21: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会计规则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会计契约本质与企业会计规则变迁研究
摘要:会计规则变迁不仅是一个纯粹的技术过程,而且它还涉及到法律、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政治经济过程。会计规则变迁的发展离不开会计计量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理论的改善,比如在计算机领域中,会计规则的变迁可以降低会计成本和提高计量水平,从外在看来是为了得到契约所带来的超额利润。改革开放后,中国最大的变化是由中国社会的整合开始由行政性整合向契约性整合转变。
关键词:会计规则;契约;变迁
一、企业的契约本质
在企业的运行机制中,会计是必不可少的运行环节,在了解会计的时候,必定先了解这个企业。对企业认识程度的不同直接关系到对会计本质的认识。那么,会计的作用就体现在企业的交易中怎样来计量利润的最大化,从来达到企业的利润目标,体现出会计的本质。在会计本质的基础上,企业的契约本质也逐渐得到了深化。企业的契约包括了生产商、供应商以及卖家等一系列相关的人。在企业的契约本质中,企业内部的科层关系是委托关系的延伸,而企业的本质在于它限定了企业家的权利范围。
二、会计的契约本质
会计的契约本质是立足于企业契约本质的基础之上,自从把契约引入了会计之后,使得会计在核算中更加的准确,观点更加的明确,为会计在发展的过程中成功的奠定了基础。经理、股东、审计人员都是会计契约各方主体较为重要的集团,这些都是会计的契约本质重要的组成部分。会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会计的发展过程中,对事物的分析和对理论、现实的探究,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研究事物的客观性,用会计的计量来进行对价值的估量,充分避免了企业的一些财务上的失误,给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是可观的。所以,会计的契约是传统会计的升级,对会计新理论的推进,让人们对会计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反倾销会计规则分析论文
摘要:伴随我国加入WTO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旧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新会计准则对国际会计准则有了进一步的趋同。在分析旧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反倾销应诉带来的积极和消极这两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反倾销;成本核算;公允价值
1反倾销中的会计规则
不管在哪个国家或地区,确定某种进口产品为倾销产品,均需要满足三个要素:确实存在倾销;存在对国内进口产业的损害;倾销与损害之间有必然因果联系。只有三个因素都满足了,才能认定为倾销成立。而这三个关系的认定都需要会计信息的支持。会计信息贯穿于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应诉的全过程:会计信息首先是对倾销是否存在提出事实依据,接着对倾销幅度及损害幅度提出数量依据,最后对倾销仲裁提供征税依据。没有会计信息,反倾销就缺乏事实依据。反倾销调查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倾销产品的正常价值,以便确定是否对WTO成员国构成价格倾销。由于成本是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将直接影响被调查产品的正常价值乃至于最终确定倾销是否存在,而成本计算又直接受会计准则的影响,适用不同的会计准则来计算同一产品的成本也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2旧准则体系对反倾销应诉的不利之处
生物资产会计规则考虑
2006年2月,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5号(CAS5),对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作出规范,但由于生物资产本身的特殊性和企业相关业务的发展变化,该准则仍有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改进之处。
一、生物资产的界定及其会计特征
在我国的会计规范中,如何定义生物资产?《辞海》对生物的解释是“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三大类。”结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资产的定义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IAS41)关于生物资产的定义,可以知道,生物资产是指涉及农业活动并符合一般资产概念要求的动物或植物,而不包括微生物。但在实践中,生物资产及其会计核算具有以下特征:
(一)生物资产类型的多样性
比照IAS41的生物资产的概念和举例,其范围甚广,包括绵羊、人工林场中的林木、农作物、奶牛、猪、灌木、葡萄树、果树等,但这只是有限的列举,实践中的生物资产远不止这些,还可以包括微生物,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相关会计规范时,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生物资产的特点而不局限于某个行业或某一类资产,要研究各种生物资产的共性,提出原则性的处理办法和意见。
(二)生物资产业务的复杂性
保险会计规则属性研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我国保险会计的发展;保险业适用特殊会计规则的原因分析;保险属性对保险会计规则的影响;由保险属性确立保险会计规则的意义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保险市场主体大量增加,业务规模迅速扩大、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慢,相关保险行业适用特殊会计规则的研究相对滞后、该保险公司特殊会计制度并没有体现出其应有的作用、中国保险公司开始进行海外融资和开拓海外资本市场、保险行业会计规则研究是典型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保险业适用特殊会计规则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保险产品是一种无形的产品、保险运营资金链有别于传统制造行业、极少有学者关注其产生的具体原因、时间关联性是影响保险业会计制度最主要的保险属性、利润射幸性、大数平衡性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对保险业实行特殊的会计规则,主要是因为保险业的经营属性决定其会计原则必须区别于其他行业。发展完善保险业会计规则,必须首先分析影响会计规则的各个保险属性。本文力求从理论层面分析决定保险业适用特殊会计规则的重要属性,进一步充实我国保险会计规则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以推动我国保险会计制度的发展。
【关键词】保险属性;保险会计;保险合同;公认会计准则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保险业呈健康发展态势。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机制作用的日益增强,保险市场主体大量增加,业务规模迅速扩大,保险产品日益完善。保险公司由此面临着如何全面、客观地反映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如何为保险公司的投资者、经营者、债权人、投保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人进行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如何为保险监管部门实施有效监管提供重要信息等会计问题。然而,尽管2007年新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包含了保险行业特殊会计准则,但是该准则内容过于概括并且缺乏权威的应用指南,我国保险会计规则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势在必行。
一、我国保险会计的发展
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慢,相关保险行业适用特殊会计规则的研究相对滞后。尽管保险业在中国已经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保险会计理论研究的历史却只有二十余年。主要原因是因为保险业适用特殊会计规则的认知需要以行业的发展为前提,据此才能制定出适合于行业特点并且有利于行业发展的会计规则。
阐述新准则体系下上市企业会计规则的择取
【论文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会计政策
【论文摘要】会计不仅为国家服务,更多的是为广大的投资者、债权人服务。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拥有了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企业拥有会计政策选择权的初衷是让企业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实际上却构成了管理当局谋取不当利益的手段,加剧了会计信息失真,产生了不良的经济后果。新会计准则遏制了盈余管理,但也给企业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提供新的盈余管理空间,文章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提出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提高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公允性的对策。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规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遏制或降低了企业对利润操纵的空间,另一方面又为企业利润操纵开辟了新空间。但整体上讲,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更加规范、更加合理,符合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2006)》中规定,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会计期间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是,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变更会计政策:第一,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第二,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会计政策变更有关的下列信息:会计变更的性质、内容和原因;当期和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无法进行追溯调整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的时点和具体应用情况。
一、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
会计政策选择是企业主体在会计准则等规范的约束下选择会计具体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的行为,其本质是为会计目标服务。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即上市公司利益集团(包括管理当局、股东、债权人等)选择会计目标和会计准则的行为。
探索金融危机下会计规则变革的方向
摘要: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化的金融危机,造成了世界经济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最严重地衰退,为此社会各界纷纷反思金融危机的根源。本文认为,由于现行会计准则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为这场金融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对现行会计准则的变革与修订迫在眉睫。
引言
从2007年4月开始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已经演化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进入2008年,美国财政部托管“两房”,摩根大通并购贝尔斯登,美国第三大证券公司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美国第一大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陷入融资困境,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中有三个已经不复存在,相当多的中小银行开始出现流动性资金的危机,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放款行IndyMacBancorpInc也进入破产程序,被联邦机构接管。这场危机并迅速向世界各国蔓延,随后纷纷爆出冰岛国家破产、韩国股市崩盘、花旗拍卖等一系列危机,各国的经济也将面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是什么导致了这场危机呢?人们认为除了金融资产泡沫破灭外,现行的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这场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正所谓“成亦萧何,败亦萧何”。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会计准则发展的历史及今后变革的趋势。
一、会计准则发展历程的回顾
会计准则是进行会计工作的规范,它是会计实践上升为理论的高度概括,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使会计工作有所遵循,从而不断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使之日趋科学化、规范化和国际化。
1、会计准则的产生
新会计规则对会计职业断定的意义
会计职业判断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根据企业财务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会计职业判断反应了会计人员对某些特定情况下的不确定因素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39项新企业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与我国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留给会计人越来越多的进行职业判断的空间,加之会计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以及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种经常性的行为。合理恰当的职业判断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有用性,而不当的职业判断则会扭曲会计信息。
一、会计职业判断与新会计准则的关系
1.新准则加大了对会计职业判断的依赖性。新准则不再具体的规定会计处理方法,而是给出确认和计量的判断标准,增大了会计处理的选择空间,允许会计人员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出职业判断。
2.新准则加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的技术难度。新会计准则引入了一些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会计理念和会计方法,这些方法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但,也增加了会计职业判断的技术难度。
二、会计职业判断在新会计准则中的体现
探索新会计规则中公允价值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摘要:2007年1月1日全面实行的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实质性的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全面运用是最引人注目的方面。本文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既是会计目标决策的需要,也是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这对充分发挥会计准则在市场经济中基础设施作用具有深远意义;同时我国新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运用的方向与范围及程度等方面对会计核算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公允价值亦称公允市价或者公允价格。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在会计实务中,通常由相同或相似的市场价格或资产评估机构确定。
二、新会计准则中为何引进公允价值
2.1公允价值的引入是新准则财务会计目标变化的结果
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从内容上发生了实质性的修订。从本质上来说,新会计准则的修订,实际上是会计目标的修订,从过去责任观下的可靠性到决策有用观下相关性,也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要,报表使用者想了解这项资产现在值多少钱,而不是当时取得的时候支出多少钱,从而引入了现在的公允价值,而不是原来简单的历史成本。这就是财务报告目标的变化而引入公允价值。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论文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会计信息失真客观上存在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行为性失真等原因。针对这些现象,一是通过完善会计规则来实现;二是健全法制、监督机制;三是更多的通过鼓励和其他管理方式,加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会计规则;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行为性失真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是会计规则执行者根据一定的会计规则而产生的。高质量会计规则是产生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础,因此,会计信息失真首先与会计规则的质量相关。总的看来,会计规则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无外乎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会计规则本身存在缺陷;二是会计规则执行者故意违背会计规则;三是会计规则执行者由于客观上的原因在会计规则的执行上存在偏差。据此,我们将会计信息失真区分为: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和行为性失真。
(一)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的客观存在
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是指会计规则本身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也就是说,即使会计规则执行者完全理解会计规则的内容和要求,并完全按照会计规则的要求生产及披露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也是失真的。
会计信息失真三分法研究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全球性并且一直亟待解决的问题,会计人才应关注并努力解决这一问题。主要介绍了会计失真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到“三分法”,把会计失真分为三个种类: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以及行为性失真。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了为什么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三分法,并且给出证据去证明。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三分法;理论框架
1问题的提出
相关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者根据相关规定生产出来的,如果会计信息发生失真现象,那么肯定是在生产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所以会计失真与会计规则有关;在制定高质量规则的条件下,如果没有有效执行会计规则,会导致会计失真的后果,所以会计失真也与会计规则是否有效执行有关。另外,又可以将会计规则无法有效执行分为两个原因:①会计工作者故意与会计规则背道而驰。②因为一些客观上难以解决的问题导致会计工作者在执行会计规则的过程中出现一定偏差。根据以上分类,提出了会计失真的三个种类: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以及行为性失真。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了为什么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三分法,并且给出证据去证明。
2会计域秩序与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
人与人之间需要进行合作,为了这个社会的利益,自身的利益不一定能够随时随地保障。在这样的追求利益与社会规则的互相均衡之下,会自然而然产生一种秩序,这种秩序就是会计域秩序。所以,我们判断一个按照规则所产生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时候,就可以看这个信息与会计域秩序的一致性。但因为时代的变化,各种环境下的标准又是不同的,所以判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实是一个动态的标准,不同的会计工作人员,不同的环境制度造就不同的会计真实性。虽然会计域秩序是利益相关者对于资源的冲突与协调的产物,但必须清楚这并不等同于依据会计规则产生的会计信息就是绝对真实的;从另一个角度说,它反而是失真的。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之所以在会计规则方面是客观存在的,原因有三:①会计域秩序始终是在变动的,处在一个动态的大环境之下。②有一些能够表达出会计域秩序的会计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存在的。③已经存在的能够表达出会计域秩序的会计知识储备在相关会计工作人员的大脑中,但人的理性思维都是有限的,所以将其完整运用到通过会计规则产生会计信息中还是会有一些缺陷。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在会计规则方面一定是客观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