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风险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7 07:35: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会计风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会计风险预防
会计风险是指因会计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或操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造成银行资金财产遭受损失的可能。银行的一切经营成果必须通过会计行为反映。因此,加强会计风险管理,维护健康的会计秩序,是银行各项业务经营活动安全开展的前提和保证。会计风险形成的因素包括:
1、会计制度不健全,产生“无法可依”的风险。
2、岗位分工不合理。由于会计人员少,在人员分工上存在一人多岗或“一手清”等现象,“三分管”制度、岗位复核留于形式;有的虽然设置了必需的会计岗位,但没有相应明确的岗位职责和牵制手续,造成了岗位之间衔接不紧密。
3、执行制度不严格。严格执行会计制度,依法办理会计业务,是做好会计工作的根本所在。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人对会计基本制度不懂或知之不深,执行制度马虎、随意,违反制度操作业务等。如他行票据未收妥就入帐,付款业务未记帐先付款,任意退票、压票、拒付等等。
4、监督检查不严肃。目前有些基层行在会计工作中重经营轻管理,存在检查监督力度不够,态度不严肃等现象,弱化了会计的基本职能,加大了产生风险的可能性。笔者认为,加强风险防范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三项原则”:预先控制原则。
预防会计风险对策
会计工作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银行会计部门案件频繁发生,强化内控管理、防范银行会计风险,成为银行工作的重点内容。通过多年的基层银行会计工作体会,笔者谈谈对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几点认识。
1、提高对会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会计工作好坏不仅关系到全行的会计核算水平,更关系到全行的核算质量和风险防范。各级领导一定要同重视存款和信贷业务一样,重视并支持会计工作,因为一旦会计出现风险,造成的损失金额绝不亚于一笔信贷资产。
2、夯实会计基础,规范会计行为。银行会计工作是一项基础性、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很繁琐、繁重和复杂的工作。平时忙忙碌碌,看不出任何成绩,不像业务市场部门的工作,立竿见影,很好计量也容易识别。会计风险就如同会计工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隐蔽性。为确保会计核算操作的合法性、规范性,必须从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入手,狠抓会计制度和会计岗位责任制的建立,规范会计操作程序和会计行为。
3、以人为本,加强会计人员职业教育和思想教育。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会计人员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银行各项业务的开展,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都要靠人去执行。而目前商业银行的会计人员普遍比较年轻,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商业银行要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同时还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培养其责任感,预防职业道德风险和职务犯罪。商业银行各级机构要结合本行的实际,有针对性开展会计人员思想道德教育,同时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坚持原则,粉碎外部的诈骗阴谋。
4、强化培训,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教育,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是防范会计风险和提高全行会计工作质量的根本。因此,商业银行应根据业务发展和工作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会计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加强会计人员对全行新业务、新知识、新品种的学习和掌握。摆脱师傅带徒弟的格局,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使其能自觉地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会计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5、建立会计业务综合处理风险控制平台,变人为控制风险为计算机控制。摆脱复杂的手工作业,借助计算机账务处理系统,不仅提高了会计核算、记录、汇总和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更加有效地降低了风险的发生。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会计业务都实现了系统联网大集中,操作的界面具有人性化,又具有可操作性。所以,现在的会计风险控制就无形之中转变成了对计算机的风险控制,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前期的会计账务处理系统的设计上,对一些业务应该采用封闭式的内部计算机控制,比如对存贷款利率的调整,只有总行一级有权调整,对定期存款利息的计提,对贷款利息的计息,以及对利息基数的调整等大部分业务的会计处理都设计为封闭式,就会大大降低前台会计的风险发生。二是要体现在对人的控制和管理上,授权转账支付业务和大额现金支取都应该体现出计算机系统对人的逐级控制,同时对前台会计人员录入业务、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自动配对,比较识别,及时发现差错和事故。三是在系统中要体现出会计内控管理的三级风险控制,即会计主管级,仅能办理授权和查询业务;柜员级可以办理日常的审单、录入业务;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级,要能及时复核大额汇兑和特殊交易业务。各级之间不得越权办理。
浅析金融会计风险
内容提要:金融会计风险是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金融会计风险定义、类型、成因及其与信贷资产风险关系的论述,对如何防范金融会计风险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作了粗浅的探讨。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其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和客观性。银行业把风险管理作为其生存发展的条件之一,这是由市场原则和金融业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金融业从本质上看是从事风险交易的行业,是进行风险的分解、组合、转换的行业,从一定意义上讲银行的经营管理过程就是抗争风险的过程。就是在测度风险、防范风险、转移风险中实现收益的过程。一提到金融风险,人们往往认为是信贷资产风险,其实金融会计风险存在于银行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其危害性不亚于信贷资产风险。一般地说,人们将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资金、财产、信誉蒙受的损失以及将损失所期待利益的可能性,称为金融会计风险。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警示是深刻的、长远的。我国也是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也在大量地吸收外资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我国也存在大量的外债,我国银行业受国家政府的控制程度也很高,同时权责发生制的执行也使得我国银行业在收入的确认上违背了会计谨慎性原则,助长了泡沫经济。尤其重要的是,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呆、坏账是我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最大隐患。从金融会计的角度,我国银行业欠缺一个象西方那样“信息提供正确及时、问题反映客观公正、自我调节灵活机动、对策处理果断有效”的成熟会计核算监管机制,这是我国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头号大敌。
金融会计具有核算和经营管理两项主要功能,一方面直接负责财务管理、损益计算和经济核算;另一方面通过反映情况、提供信息、分析预测来实现计划管理、资金管理,对整个银行业务经营进行控制和调节。因此在分析会计风险时,我们应将重点放在如何强化金融会计职能方面,也就是在分析金融会计风险类型和我国金融业会计风险现状、原因及控制时,界定在会计职能的发挥上面。
一、金融会计风险存在八种类型:
(一)信息失真风险
银行的一切业务活动都要通过会计信息进行反映,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少行违反金融政策和上级行有关要求,在会计信息处理上大做文章。致使会计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料不真实、不充分,真账假表、假账假表、任意调整收支科目等现象事实上掩盖了信贷资产的质量和风险,影响对银行经营状况的客观评价进而带来更大的风险。
会计风险及其预防思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风险也日益表露出来,会计风险就是其中之一。会计风险是风险在会计工作领域中的一种反映。
一般来说,会计风险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风险的客观性。客观经济条件的不确定性和会计本身的局限性决定了会计反映不可能尽善尽美。财务报表只能近似地揭示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不能非常准确的反映企业的全貌。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是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基础。由于会计人员、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在有些方面甚至还存在利益冲突。所以,风险的存在是一种客观。
(二)、会计风险的不确定性。会计风险的存在是必然的,但会计风险是否发生以及风险程度大小都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如果会计信息中存在错误,但没有被发现或没有被全部发现或即便发生了但未追究会计人员的责任,那么,会计人员就不会承担损失或不会承担全部损失。只有会计人员的错误被追究时,潜在的会计风险才会转化为现实的会计风险,给会计人员带来损失。
(三)、会计风险后果的严重性。会计风险源于企业的会计工作,它不仅会给会计人员带来经济损失或使其承担法律责任,还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
(四)、会计风险的可变性。会计风险的可变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随着社会监督机制的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会计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改进,人们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某些不可控制的会计风险变为可控的会计风险,降低会计信息失真的程度。另一方面,客观环境的变化会导致新风险的产生。如表外融资、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等业务的出现会使会计工作中不可控因素增加,会计信息虚报的可能性增大,新的会计风险随之产生。
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差异思索
风险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普遍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人类的会计活动和审计活动之中,同样无时无刻不面临着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生活的日益复杂,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的影响与日俱增。本文试图就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一比较,研究它们的关系,探索它们的本质,以正确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尽可能地防范、减少、规避风险,更好地保护财会、审计人员的利益。
一、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
风险与不确定性密切相关。不确定性是指人们对未来事项的结果所持的怀疑态度。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和客观世界的复杂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关于会计风险的研究,理论界鲜有涉及,但会计风险却在时刻影响和制约着财会人员的行为。一般认为,会计是根据会计准则或制度的规定对有关的经营信息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以及利用其对经济活动进行监控的过程,取得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表现为财务会计报告,真实、理想的财务会计报告应能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真实信息。然而,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这种信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与现实的差异,从而误导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我们把这种由于错报、漏报会计信息,使会计报表反映失实乃至误导报表使用者而给其带来损失的风险,称为会计风险。审计风险的研究较为成熟。国际审计准则第6号《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指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二、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的联系
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都是风险,因而有其共同的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一)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的客观性
会计风险模型及风险治理
作为一个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信息系统,会计活动全过程充斥着各种风险因素。从系统论来讲,会计风险是一个可以分解的风险系统,一个看来难以控制的大的会计风险可以划分为若干小的容易控制的会计风险。本文旨在从广义风险角度搭建一个稳健而灵活的会计风险研究框架,探求会计风险的层次和成因,进而找到化解会计风险、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途径和方法,为相关方面提供一个指导性分析。
一、会计风险基本模型
本文给会计风险下的定义是:在现在和未来某个时刻的会计环境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具有改变会计这个组合的价值的潜力,会计风险就是测算这一潜在变化的指标。作为风险的从属概念,会计风险遵守一般的风险规则。它在数学度量上介于(0,1)之间,该数值越大,表示会计环境的潜在变化越小,会计信息的确定性或可信度越高,会计风险越小。反之,则表示会计环境的潜在变化越大,会计信息的确定性或可信度越低,会计风险越大。我国当前会计信息失真情况较为严重,其原因很复杂。虽然会计行业主管机关及其他相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来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蔓延,但现实情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社会各阶层意见很大。换句话说,我国当前的会计风险很大。通过考察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笔者认为,会计风险的来源有会计理论、会计规范、会计行为和会计误读四个方面。其基本模型可构建如下:设AR:会计风险(AccountingRisk)ATR:会计理论风险(AccountingTheoryRisk)ASR:会计规范风险(AccountingStandardsRisk)APR:会计行为风险(AccountingPracticeRisk)AMR:会计误读风险(AccountingMisreadingRisk)则AR=ATR×ASR×APR×AMR其中,AR是指不同时点上可以改变会计组合价值的会计环境之差异程度。具体地说,它是由于会计信息的质量较差或不能满足相关方面的决策需求而导致的用户对会计系统以至会计行业管理当局、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的不信任,以及由特定条件下的会计信息低质量引起的经济决策、管理行为等的价值变化。ATR指会计理论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而对客观经济世界不能完全真实、持续地反映,是由会计理论缺陷所引起的会计组合价值的改变。理论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反映,但却是不完全反映。ASR指由于会计规范(如准则、制度等)的不完善而引起的会计组合价值的改变。出于方便会计实务操作、降低会计规范制定机构的实际运作成本等因素考虑,会计规范并没有达到现有会计理论的最高水准。APR指会计人员不能严格遵守和执行会计规范和会计职业道德,由会计行为偏离规范而导致的会计组合价值的改变。在各种相关利益的引诱下,会计人员往往会从事一些偏离会计规范或职业道德的行为。AMR指会计信息用户在专业知识、及时性等条件约束下,对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不能完全理解,是由会计信息误读而导致的会计组合价值的改变。因为信息用户并非都是会计专家,加之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告内容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复杂,很多时候用户并没有充分理解财务报告的真实含义以及企业管理当局的意图。当偏离客观事实的会计信息没有造成不良后果,没有引起相应的会计责任时,这种会计风险只是停留在潜在阶段,而没有转化为现实的风险。现实的会计风险是在错误信息形成以后经过验证才表现出来的,它对社会经济现实造成损失有一个显化过程,这一过程的长短因会计风险内容、会计市场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风险的认识程度而异。
二、会计风险的化解
会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完全消除,但可以通过对它的研究进行有效的控制与化解,使之降低到最低限度。
1.会计理论风险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任何通行的会计理论。源自会计理论局限性的风险主要有:
企业会计风险解析与风险防范
当前,我国企业会计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从而导致企业会计面临的风险日益多样化、扩大化。企业会计风险不仅危及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健运行,因此,加强对企业会计风险的分析,有效防范企业会计风险,有粉重要的现实意义。会计风险即会计人员在进行工作时,由于错报、漏报会计信,’.,使财务会计报告失实或依据失实的信息误导监控行为而给其带来的损失的风险。当前,在我国经济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的情况下,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出现更多的不确定性,企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下,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也随之加大,而会计风险便是企业面临的风险之一。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要组成部分,在企业运行中的墓础地位非常突出,企业会计运行的安全性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转,而且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安全。如果企业会计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不能有效地选择和利用,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会计风险。因此,加强对企业会计风险的研究,有效防范与化解企业会计风险,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准确、完整、连续、综合的核算和监督作用,确保企业的稳健运行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安全。本文首先对我国企业会计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关的会计风险防范措施。
一、企业计风陇分析
(一)会计制度风险。目前我国企业仍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会计管理体制,是导致企业会计风险的,要制度因素。一方面,分级管理的体制使作为经营主体的各级分支机构部门利益膨胀,在利润指标、支付保证、恶性同业竞争、职工福利等种种压力下,往往通过弱化会计的核算、监督功能来达到其目的;同时,绝大多数企业的会计处理系统目前都与分级管理体制相适应,按行政区域分散核算、层层汇总上报,使会计工作实际处于地区分割状态,从而为人为地篡改会计数据大开了方便之门;另外,由于墓层企业领导、会计人员“本地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段终使弱化会计职能的各种违规行为占尽了“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极易导致风险和损失。
(二)会计监督风险。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会计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记账、算账、结算、报表等工作上,会计人员主要注,于帐务处理,对会计核算资料缺乏分析,忽视对资金运动过程的监督,为资金运转状况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预苦机制和分析反馈机制等方面的工作更是与企业的经营要求相去甚远,导致会计的分析、监督与控制职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往往导致风险的产生。忽视会计监督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会计部门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全,对会计工作的地位、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会计部门成了企业领导的出纳。二是企业内部会计、供应、销售等各部门协作机制不健全,由于处于同等的职能部门位皿,所以互相制约,特别是会计监督实际上落不到实处。三是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实际上还做不到以会计管理为中心,成本会计还没有真正进入角色,会计工作很被动。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当前,我国不少企业信息披露不全面,例如在资金使用、资金拆放、资产经营上,大多数企业的会计资料仍然没有真实反映这类资产的风险情况〔会计科目没有对这类资产进行任何形式的风险分类〕;又如近年来,在我国企业业务、支付服务、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等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各企业对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信息披露无论从上还是从质上普遍不理想,不少国有企业还停留在表外附注反映的阶段,透明度差、风险性强、信息失真严重,借款不能真实反映借款资产状况。目前企业借款帐仍是按照以期限为主要划分标准分类法进行科目设,难以反映借欲使用质、风险的真实状况,为某些企业采取借款乱占用、乱拆放、改变用途等违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给借掀风险事故的发生留下了隐患。同时,目前的企业会计信息过分注重对外的、宏观的会计信息,而对内向型的、微观的会计信息分析、反映不足;注,静态的、过去的信息,而忽略了动态联系的、尤其是预测性的会计信息,从而造成会计信.,.相关性不强、利用价值不高,难以满足企业管理部门加强内部管理、防范经济风险的需要。
(四)会计核算不规范,差错率较高,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责和基本的工作任务,正确组织会计核算是充分发挥会计工作作用,搞好会计监督、分析、检查的基础。为此,组织会计核算,就必须以国家的政策法令和有关规定为依据。当前,有的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或缺乏核算惫识,对产、供、销三个环节缺乏整体控制。企业生产必然要采购原材料,生产出产品就要出售,至于原材料的价格、销售价格是否合理,是否能产生效益或增加收益,会计部门则无法控制,而是只付款、汇款、结算。有些会计人员甚至重复付款,或不按先收款后发货的规定操作业务。有的企业领导,有时为了’‘人情”等,对毫无信誉或已经失去信誉的客户大发货,造成货款大拖欠。有的购进不合格的原材料,造成无效劳动,形成了材料和成本风险。
会计管理风险及其规避对策
一、会计管理风险规避存在问题
1.管理者风险规避意识滞后。我国企业管理者滞后的风险规避意识意识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的原因之一,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方面,管理者在自己的思想意识上并没有将风险规避意识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是放置在了无关紧要的位置,这就使得风险规避意识制度的制定缺乏可操作性,甚至于是直接外来引进一些规章制度,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险规避意识制度,在落实期间,往往出现碎片化的问题,即制度不成体系,与内部管理、内部审计、会计管理无法结合在一起,执行起来缺乏力度。另一方面,管理者风险管理思想意识滞后,还表现在无法把握风险规避企业文化这一问题之上。毋庸置疑,有关会计风险规避的企业文化的建设是目前我国企业风险规避意识管理最为影响的因素之一,但是,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在自己的思想意识上并未认识到这一点,存在“人云亦云”、“得过且过”的问题。在实施企业文化的建设的实践中,不重视企业文化的渗透力与长效性建设,从而导致会计风险规避制度建设的低效化问题,无法对风险规避意识管理实施有效支撑。
2.会计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建设亟待完善。作为企业来说,是否具有完善的会计风险管理体系是规避金融风险的有效对策之一,如果反其道而为之,则会产生上述诸多会计管理风险的表现形式。为切实发挥其作用,要实现企业收益合理分配,首先构建起会计风险监管体系,并根据实际需求予以优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会计管理风险规避体系的完善,但是,就目前来说,其独立性建设亟待加强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是过程控制阶段。企业会计风险管理体系是为了防止会计业务与预算相背离的一个主动预警的体系,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可以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及时预测、主动纠错的手段,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实效。但是在具体的监管中,会计人员不具有独立的独立监管权,从而使得过程监管只能是处于形式化的发展状态,无法实现过程监管的实效化发展。二是机构的设置。一些企业低估会计风险管理体系所发挥的作用,在机构的设置上并未将其作为独立监管机构单独予以设置,即使有的企业设置了相关的机构,但是却存在职责不明、权力不够的问题,从而导致其处于“名义监管却无实权”的尴尬境地。
3.会计风险管理人力资源建设不能满足需要。会计风险管理人力资源建设是目前我国企业所面对的主要的风险因素之一,在其业务经营的过程中,会计风险管理人力资源建设如果高度重视自己岗位上的会计风险管理管理,就会在会计风险管理岗位上强化自己的职责,注重对自己相关的部门与人员实施有效的会计风险管理监管,并将落实各项会计风险管理要求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在这一会计风险管理思想意识的指导下,必然会使得企业的会计风险管理管理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在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各岗位的管理人员与相关从业人员无法履职,相关制度落实总是存在一定的漏洞,从而使得企业会计风险管理面临诸多风险。这主要表现在目前一些会计风险管理岗位人员技术水平低下、实际的从业经验不够往往就会直接导致个人的会计风险管理职责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履行,其最终的结果就是增加企业会计风险管理的难度。
4.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和信息沟通。我国企业目前缺乏专门制定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机构,不同部门的会计管理风险规避制度往往是由本部门来制定,其执行也是具有部门化的特点,这就导致我国企业的会计管理风险规避就存在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现象,内部控制制度整体性和协调性极为匮乏,再加之上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和信息沟通,从而使得不同部门之间的会计管理风险规避的制度规范在具体的执行实践的过程中互相打架,这就使得制度的落实难以有效发挥其控制作用,以致会计管理风险规避制度的落实只是流于形式。
二、我国企业会计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企业会计风险成因与对策
摘要:企业会计业务中容易遇到各种风险,特别是经济快速发展中,经济生活越来越复杂,会计风险也不断增加。企业要全面掌握会计风险内容,合理采取解决措施,才能有效化解会计风险与矛盾,避免企业经济利益受损。本文将分析会计风险成因,并提出了企业加强会计风险防控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会计;风险;防控
1引言
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与完善过程中,企业内外部环境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当前企业能够掌握更多自主权,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广阔,但是也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尤其是对会计风险而言,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与扩大化。对此企业要高度重视会计风险,及时做好会计风险防控措施,为自身的稳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企业会计风险成因分析
2.1客观因素
谈金融会计风险规避策略
虽然我国已经具备一批具有专业技能和先进理念的会计从业人员,但是综合来讲,我国金融机构的会计人员整体学历、资历以及技能尚且落后与国际水平。而人为因素对于会计风险的发生存在最直接的联系。同时,传统的会计操作手段仍然没有被取代,金融会计风险还面临滞后的会计处理手段的信息总结不科学、信息分析不到位、信息掌控力度不足等情况。
金融会计风险类型分析
1.信息失真型风险。一切金融活动都是以会计信息为基准的,也是通过会计信息来反映的。为谋求自身利益,很多金融机构在会计信息上大做文章,直接引发了会计信息失实、收支科目随意更改等问题,掩盖了信贷资产的质量与风险,从而使外界,特别是投资者对于金融机构的效益作出错误的评价,由此引发更严重的金融安全问题。
2.操作管理型风险。由于会计信息录入、传输、控制,或负责人员职业道德缺失、责任心不够等因素所造成的财产损失,通常称为操作型的金融会计风险。淡薄的法制观念和懈怠的工作态度往往会是这类风险的直接引发因素。
3.会计创新型风险。如今,创新已然成为时代的口号,任何领域都主张创新,鼓励创新。从金融角度来讲,创新既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必然之举,但是,创新的基本前提是能够满足金融机构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否则,不顾实际、甚至带来重重后顾之忧的创新反而会适得其反。例如,盲目照搬先进的经验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先进经验与落后的管理水平之间的冲突,这反而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
4.决策失误型风险。很多时候,由于会计部门的管理职能未能充分发挥,或者未能及时准确地向决策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的决策失误问题。可以说,这种会计人员的失误所导致的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如果不能将风险监测指标体系落到实处,那么会计信息参与决策的职能将形同虚设,不但不能够促成决策的科学周密性,反而会导致无法弥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