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调研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7 07:24: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会计调研报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会计调研报告

会计内部职能调研报告

《会计法》的颁布、实施,迄今已跨越二十年的时空,《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法,是指导会计工作的准绳。回顾二十年来“以法治会”,成绩显著。下面就自己在重温学习《会计法》中关于建立和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中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谈一点认识。

一、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新修订的《会计法》赋于内审人员独立行使会计内部监督的重要职能。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是指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通过日常会计工作对经济活动进行的监督。针对我国现存的管理失控、盲目投资,资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监管职能弱化等现象,新修订的《会计法》,对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提出了原则性要求,除了要建立和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外,还第一次明确指出“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把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审计制度作为加强单位会计内部监督的重要手段,运用法律手段,作了具体规定。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二条指出“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其所属财政收支、财务收入,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是加强会计内部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内部审计工作,地位重要,作用明显,意义重大。

内部审计是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内在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它们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内部审计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监督作用,对单位及其所属企业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法规,财经法纪,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增值起监督作用;二是促进作用,内部审计对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防范、惩治腐败和加强廉政建设方面起促进作用。因此,加强内部审计,对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完整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促进了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健全和加强,因此,内部审计在单位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加强单位内部审计意义重大。

三、开展单位内部审计,必需配备独立的内部审计人员。

查看全文

会计岗前培训现状调研报告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进入21世纪,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的作用不单纯是事后记账、算账,而是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积极参与经济管理,为宏观决策和微观管理服务。会计信息也不是单纯反映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会计职业要实现其自身价值,增强与从业岗位的适应度,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会计的岗前培训和各种形式的实践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市本级会计人员的现状调查,对岗前培训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市会计队伍现状

目前,市共有持证会计人员1179人。从会计人员学历层次看,持证会计人员中,具备中专及以下学历335人,占28.3%,具备大专学历512人,占43.4%,具有大学本科学历328人,占28%,具备研究生学历的只有4人,占0.3%。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看,具有高级会计师职称的有5人,占0.3%;具有中级会计师职称的有59人,占5%,具有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有709人,占59.7%,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有401人,占35%。会计人员中,在岗注册的会计人员1102人,占持证人员93.4%;不在岗注册的77人,占持证人员6.6%。在新任会计中,最近三年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有154人,占持证人员13%。

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市在会计人员教育培训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会计人员素质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保证了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但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知识结构、职业道德等与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会计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1、会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够合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会计改革的不断推进,要全方位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会计人员再也不能局限于单纯的会计核算,而是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预测分析能力、纵横协调能力,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本行,还必须具备网络信息、法律、金融、管理等知识。但从会计队伍的实际情况看,大部分会计人员只了解简单的核算知识,会计工作局限于记账、算账、报账,会计核算只是服从税法的“税务会计”,不是遵循会计准则的“财务会计”,更谈不上参与分析决策和管理。

查看全文

会计职能的重心转变调研报告

一、会计职能概述

追溯会计的历史,从最初的“结绳记事”到现代的会计电算化,可以发现会计是应经济管理的需要而出现的。职能是事务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会计职能就是会计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有关会计职能会计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有“一职能说”——提供信息;“二职能说”——核算和监督;“三职能说”——计算过去,控制现在,猜测未来;但占主流地位的是“二职能说”,即核算和监督。核算是指通过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经济业务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管理者提供信息,它是会计的基本环节;而管理职能是指会计为满足管理当局的需要,参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功能,具体又可分为猜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监督等功能。

二、会计职能重心转变的方向及原因分析

现代会计职能已从传统的信息处理和提供转向信息的分析使用和帮助参和决策,从事后算账转向事前的猜测、事中的控制等。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何在呢?本人认为可归纳为以下几点摘要:

(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会计软件的发展,使得会计职能重心向管理转移

手工条件下,广大会计人员被繁杂的手工核算工作所包围,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和管理。账目上几分之差,会计人员手工对账几天不是没有可能。会计电算化以后,新问题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了。电算化后一个人可以胜任几个人的工作,而且准确性和及时性也大大提高,会计人员的精力也由核算转移到管理分析上来。会计软件只要求会计人员完成录入凭证后,报表及账务自动生成,还可以随时查看成本费用实际发生情况,反映计划和实际的差额及计划完成率等,变事后反映为事前分析,事中控制,加强了管理职能。

查看全文

银行会计监管调研报告

商业银行会计监管的要素

主体。商业银行会计监管主体是指行使对商业银行进行会计监管这一职能的机构或人员。我国目前主要有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门、审计机关、银行业协会、会计师事务所、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等机构、组织及各自的监管人员。根据监管主体的不同,商业银行会计监管可分为政府监管、内部监管和社会监管三个层次。其中以银监会为代表的政府监管是主体和核心,以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会计监控来实现的内部会计监管是基础,以民间审计和银行业自律为主的社会监管是重要补充和环境保障。它们共同构成了商业银行会计监管体系,是一有机的整体。

客体(对象)。传统的观念认为包括商业银行会计监管在内的会计监管的客体是被监管单位的会计信息,具体又表现为各种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告等资料和信息。但这一观点并不全面。商业银行会计监管的客体还应包括被监管银行的经济活动、会计活动、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单位负责人,甚至还有会计监管者本身。

制度。所谓商业银行会计监管制度就是指对商业银行实行会计监管的准则、内容、方法、程序、工具等的总称,它是商业银行会计监管主体和会计监管客体中介,前者需借助这一中介实施对后者的监管。

由此看来,以上三个要素有机地组成了商业银行会计监管这一整体,缺一不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商业银行会计监管的内容

查看全文

独家原创:会计学成本未来趋势调研报告

一、成本概念

1、会计学中的成本概念。

会计学的成本是根据实际成本原则和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按照成本计算对象受益的情况汇集和分配所发生的生产费用,所计算出的一定数量产品或劳务的个别劳动耗费的补偿价值。它可以用来计量企业生产经营性资金耗费、计算企业损益、考核企业耗费水平、限定生产经营性耗费补偿的范围和数量等等。会计学上的成本具有以下特点:

(1)围绕企业生产过程进行研究,重点研究生产成本。不涉及企业与外界和企业内部组织之间的费用。

(2)是对历史的反映。只关心实际发生的成本,不关心未来的产出。

(3)能够以货币加以计量。只核算企业成本中可以在货币支出形态上直接反映出来的部分,不包括应计入而不能在货币形态上直接反映出来的成本。

查看全文

独家原创:会计企业管理调研报告

现在的会计工作并不是以前人们认为的那样,是单纯的记帐、算帐和做帐的帐房先生,是一个差使,仅仅对主人负责。现在的会计工作实质是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随着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已日益显现,企业会计工作的任务,已从单纯的信息咨询、监督、服务等职能进一步向预测、监测和参与企业决策职能发展。搞好会计工作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已为企业领导人和社会各界所认识。本文浅论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思考,期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以把这个问题研究深,研究透,真正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作用。

一、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1.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

一个企业的企业管理工作涉及许多不同的部门,管理成效的优劣不是管理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它是企业若干部门共同执行的结果。由于会计部门的特殊地位,它与企业的各个部门、各项业务发生广泛、直接、连续的关系,其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不亚于总经理办公室,有时还超过总经理办公室,特别它掌握的财务数据是企业的命脉。因此,会计部门在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各部门中处于中心位置,只有让会计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2.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决策的所必需的基本依据

会计信息是企业对经济形势分析判断和决策以及制度制定的重要依据。会计部门及会计工作人员,肩负着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反映、监督、分析和咨询的任务,会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都在围绕着信息工作而展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决策的正确与否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而决策的正确与否往往又取决于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及时性。企业决策者只有利用准确的会计信息,进行全方位分析,才能确保生产与销售、市场开拓、产品定价、资金投入的协调统一,保证经营决策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使企业枪的先机,掌握主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这里面,会计信息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因为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是为了效益,而有没有效益,别的部门不可能拿出完整、权威的数据,只有会计部门拿的出。所以,在企业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他部门认为可以办的事,是万无一失的,但经会计部门一分析,认为不行,通不过,这事往往也就不办了,或者不了了之。

查看全文

银行会计核算管理调研报告

本月主要检查内容有:会计要素管理、现金管理、上期问题跟踪检查、节假日运行情况、管辖行主管行长、业务主管日常对营业网点检查情况及会计档案的管理;检查方式采取现场观察柜员日常业务操作、抽查清点重控凭证、现金,调阅录像、传票,查看各种登记簿记载等检查手段进行。现将检查情况汇报如下,请督促营业经理认真落实整改,并将纸质整改报告经分管行长审阅签字后上报。

一、总体情况

通过检查发现,该营业网点的日常工作繁忙,工作量较大,临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做到对自行业务进行认真核对,营业经理履职时尽职不到位,造成差错率增高,并且营业经理对柜员的日常业务培训以及自身学习得不到正常坚持,从检查情况看,柜员因不注意细节或不细心、屡查屡犯造成的差错较多,通过跟踪检查上期问题,发现该行对存在的问题整改力度不够,如柜员日终轧帐制度的执行以及保险柜大小不符合要求使现金管理未能得到有效的改变;同业存款专用账户支取现金无人民银行审批的现金管理卡。对使用原子印章作为单位结算账户预留印鉴的,整改步伐较慢。

在此次月度检查中,检查督导员能积极和被查网点沟通交流,对柜员出现的操作问题和业务误区、肓区,耐心的进行辅导,帮助柜员规范业务处理,正确认识错误的危害性;对检查中发现的漏签章、漏登记、漏报备等问题进行现场辅导整改,达到“查深、查细和查辅结合”的预期目的。

二、存在问题

1、分管行长、业务主管对网点核算、内控方面的检查记录、网点负责人工作日志的记载项目不全、内容简单,检查中未发现有问题提出记录。营业经理工作日志记载对日常工作中的问题、重大事项、以及自身不可解决的问题也无记录。

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调研报告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为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经费的管理,探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是为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而推行的一种新的核算方法。自20*年4月我区会计结算中心成立运行以来,根据“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原则,发挥会计结算中心作为财政集中收付制度运行枢纽的作用,对全区90余家行政、事业单位采取集中核算。会计结算中心统一管理纳入统管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费,在各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撤销所属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各单位只设报账员,通过*区会计结算中心集中办理会计核算业务。从中心运行五年来的情况看,会计集中核算制在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强化财政监督、规范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整合人力、财力资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意义

一是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控制财政资金的支出,规范会计行为,保证财政资金支出的真实性。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统一集中到会计结算中心,不允许再另设账户。这样首先使各单位一切支出均处于财政监控之下,时刻掌握财政资金的运行和节余情况,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制止了铺张浪费问题,有效防止挪用资金的现象发生。其次是杜绝了各单位出借银行账户,以账户进行违法活动的可能性。再者通过统一的核算方法和审核形式,对支出项目、票据进行严格的审核,从而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有利于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对比。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各统管单位的会计业务纳入结算中心统一核算,在报账过程中,结算中心专职会计人员从原始凭证把关入手,对不合规,不完整,应补充和更正的凭证予以退回,要求纠正和补全后再报账;对不合理,不合法,超标准、超范围的支出坚决拒绝报销。同时,严格监督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防止发生坐收坐支现象。实施财务集中核算后,会计监督前移,由原来的事后监督变成了事前、事中监督,有效地维护各类资金管理秩序。

二是有利于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推动反腐倡廉的深入开展。贪污腐败行为都是在资金运动中进行的,而会计集中核算就是将资金运动自始至终进行全面监控,对于不合理及违法支出予以拒付,从而扼制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达到反腐倡廉的目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会计人员和会计主体完全分离,与支出单位在人事、待遇方面没有任何关系,排除了人为的干扰因素,使得审核更加公正和严格。从根本上消除了会计工作受制于单位负责人的种种弊端,避免了假账真做,真账假做的现象,保障了会计人员能相对独立的依法行使《会计法》赋予的职责,敢于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通过对支出的审核,及时发现假发票、假支出、以权谋私等不正当支出行为,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支出的真实性。(但这只是理论上的推理,由于客观情况的复杂性和腐败行为的多样性,尚不能完全在实践中得到证实。)

三是统一了会计核算的口径和费用支出标准。由于各预算单位的会计人员素质不同,业务水平不同;经济状况不同,造成了单位之间会计核算上的差异和福利待遇上的不均。通过会计集中核算,统一了审核标准和支出标准,包括费用支出、福利待遇、出差补助、通讯及交通补助等等方面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特别是对一些单位遇上“红灯”绕道走的做法予以杜绝。同时也有效遏制了一些单位隐匿预算外收入、滥发钱物、大吃大喝等不合法行为,以及消除各单位之间同工不同酬的贫富差距,保证各项财政规定的贯彻执行。

四是会计集中核算制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会计集中核算制度通过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强化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资金的使用和核算相分离。取消了单位多头开户,从源头上制止了财政资金的乱支滥用,资金一次拨付到位,杜绝了单位擅自改变资金用途以及贪污、截留、挪用等现象。解决了资金拨付过程中的闲置浪费问题,通过制度创新,实现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最终目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结算中心能适时对各支出单位的经费出入进行监督,便于财政对资金加强统一管理,减少了部分单位在使用经费上的随意性,杜绝了挪用、浪费和不良开支等现象的发生,有效地提高了经费使用效益,保证了资金的安全。

查看全文

会计电算化审计调研报告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会计电算化得到迅速的普及和发展,不同的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条件,选择了会计电算化记帐,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为用户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但是,也给我们的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一、审计线索发生变化

当前,许多单位引入“金蝶财务软件”,“用友财务软件”等财务系统,这使得单位各项业务的审计线索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中的审计线索在电算化系统中中断甚至消失。在手工系统中由原始凭证到记帐凭证,由过帐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完全可以进行顺查,逆查和抽查,但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传统的帐薄没有了,绝大部分的文字记录消失了,代之的是有会计资料的磁盘,这些磁性介质上的信息是以机器可读的形式存在的。此外,从原始数据进入计算机到财务报表的输出,这中间的全部会计处理集中由计算机按程序指令自动生成,导致在审计时只能发现业务的结果,而不能追索其来源。

二、审计内容的改变

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审计的监督职能虽然没有改变,但审计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如果系统应用程序出错或被非法篡改,则计算机多会按给定的程序以同样错误的方法处理所有的会计事项,从而得出错误的结果。系统的处理是否合规、合法、安全可靠都与计算机处理和控制功能有直接的关系,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会计部门的内部控制一般表现为对人的控制,强调职责分清,相互牵制,采用的手段是利用纸面信息进行人工核对和检查,但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内部控制转变为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主要表现为①是否实施了职责分离,达到相互牵制。②是否采取了严格的输入控制措施,来保证系统输入信息的可靠性。③是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才能接触系统的硬件、软件及数据文件。④是否建立正确可靠的硬件及软件平台,保持系统正常运作。⑤是否采取适当的处理控制措施,来保证会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⑥是否采取了适当的输出控制措施,来保证系统能完整准确地输出经处理后的会计信息。所以,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审计人员必须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功能及其内部控制以证实其会计事项处理的合法性,结果的正确性,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三、审计技术的改变

查看全文

会计基础工作调研报告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但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还有一些薄弱环节,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针对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一)未严格执行各项财务管理规定。有的单位不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开支经费,如原始凭证审核不严,存在不合法票据、白条及其他不符合财务制度的报销单据,缺少必要的原始附件,致使单位财务成了大出纳,失去了会计必要的监督制约作用。

(二)记账凭证的填制不符合规定。如填写的项目不完整、准确,“主管”、“复核”、“填制”等项无盖章、签字以及附件张数漏填、错填;特别是“复核”项,大部份没有认真仔细地填写,有的只是制单人代签,不是复核人亲自签字或盖章。

(三)未按要求填写摘要。有的摘要填写内容不完整,或者根本不填写摘要,只要摘要栏内写上“收”、“付”等字样,使人无法了解经济业务的真实内容,这种不按会计制度规定填写的摘要,失去了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摘其要点,反映准确”的意义和作用。

(四)错账更正方法不当。有的单位直接在错误数据上涂改、挖补;有的用蓝黑墨水等划线;有的红线更正处没有记账人员盖章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