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处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7 06:52: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会计处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购买商誉的后续会计处理诠释
【论文摘要】购买商誉在进行后续会计处理时通常会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或摊销,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减值测试比摊销更能反映商誉的本质特征,更符合会计信息相关性原则。但是,我国现阶段对购买商誉采取减值测试方法在推行上存在一定难度,建议对其进行摊销以降低会计核算成本。
【论文关键词】购买商誉减值测试摊销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出台之前,我国对购买商誉的处理一直没有专门的会计准则予以规定。只是在1997年财政部的《企业兼并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中有所涉及,该法规规定:在被兼并企业丧失法人资格的情况下,采取有偿方式兼并的,兼并方应按照成交价高于评估确认的净资产的差额确认购买商誉。其后,未对入账后商誉的后续处理进一步规范。而在自1998年清华同方与鲁颖电子进行合并以来的我国上市公司合并实践中,经批准都无一例外地使用了权益联合法,未确认购买商誉,也因此没有涉及商誉的后续处理。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中企业合并分则和资产减值分则都较为明确地规定了购买商誉的会计处理办法,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下面将对《准则》中关于购买商誉的后续会计处理问题展开讨论。
一、购买商誉后续会计处理的三种方法述评
商誉的后续会计处理是指非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产生的购买商誉确认入账后进行的会计处理。目前,外购商誉在入账后常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有3种。
(1)将商誉立即注销,即在合并日将商誉入账后,随即冲销合并企业当期收益或留存收益。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曾将其作为一种可选择的处理方法。其他各国选用的并不多见。认同这种方法的人认为商誉在未来不一定能使企业获得收益,在账上保留商誉资产不够谨慎。还会为商誉的后续处理方法选择留下难题,故入账后立即注销比较合适。将商誉入账后再注销的做法,实际上是把商誉在合并时的入账看做权宜的做法,在本质上不承认商誉。或者说把商誉排除在会计核算体系之外。但是,现代企业越来越依靠商誉赚取利润,将商誉立即注销的做法显然与其相悖。
碳排放权会计处理国际比较
摘要: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及低碳经济的开展有力地控制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作为一种新资源(碳排放权)可在各国间进行交易,由此碳排放权会计出现。随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快速发展,参与节碳减排的公司势必会面临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这一现实问题,但学术与实务界未就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方面达成一致。鉴于此,本文以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会计处理国际比较为研究方向,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会计处理规定及会计确认与计量、信息披露的比较,并得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确认碳排放权信息披露会计计量
一、引言
近年来,极端气候与持续的雾霾天气频发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相关研究显示,造成极端天气与气候变暖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加节制的燃烧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从而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为解决上述日益严峻的问题全球开启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新模式。发达国家中英国最先意识到节碳减排的重要性并宣布至2050年成为一个低碳国家;美国相继出台了有关低碳能源的法律法规,积极开展低碳经济;日本虽领土面积小但对世界环境破坏严重,其大力发展新能源以实现碳排放量的减少。而我国虽是发展中国家但碳排放量不容小觑,节碳减排活动刻不容缓。我国通过创建碳交易所以实现公司间减碳项目的合作,从而为缓解温室效应付诸行动。据全球碳交易所相关数据表明,2007年世界碳排放权交易规模大幅扩张,交易额较往年增长了80%以上,截止到目前,每年碳交易市场总额为700多亿美元以上,由此可见整个碳排放交易市场呈现爆炸式增长。目前,我国现有交易地区数量已达到七个,相关研究者将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会计处置存在的不足作为研究的重点,我国较国外先进理论与实务方面仍较为落后。基于此,本文从国际与国内的碳排放权会计处理的理论与实务进行研究,并从中发现了我国与国际碳排放权处理方式存在的分歧,通过借鉴国际上碳排放权优秀的会计处理方式提出了适合我国碳排放权会计处理的相关建议,从而促进我国节碳减排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会计处理国际比较
(一)我国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规定。当前我国碳交易产品包括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与配额两种类型,两者最主要的差别在于流通范围不同,前者可在全部试点地区流通,后者仅可在本地区范围内流通。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存在以下特点:配额集中度高。与中小型公司相比大型公司获有碳排放权额度更大。政策敏感性高。目前我国市场主要受政府的干预从而明确其价格。我国现有的交易地区普遍存在共性缺陷如碳会计核算准则不一致,导致会计信息不具有可比性;碳市场交易缺乏流动性,交易活跃度与透明度较低。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财政部制定了相关规定,主要针对以下方面。(1)科目设置层面。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发放通常包括无偿与有偿发放两种形式。政府免费分配的碳排放权额度仅登记在备查录中,一般不作任何账务处置;对于公司付出对价获得的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新设“碳排放权”会计科目进行核算;针对公司实际碳排放量与其所承担期末需交付的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的会计核算,新设“应付碳排放权”以反映,若公司所累计的实际碳排放量远远大于政府配额时,应将其作为一项负债。(2)账务处理层面。我国公司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相关会计处理包括三方面:公司免费获得碳排放权分配额度并用于自身生产经营;公司获得无偿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用于出售;公司有偿获得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并以交易为目的进行出售。其中具体会计账务处理如表1所示。(3)财务报表列示。通常公司所拥有的碳排放权期限为一年左右符合流动资产定义及特点,应列报在“存货”后,体现了公司拥有的资产。若公司的实排量远超于其所持有的额度,应将其作为一项负债,并根据公司实际碳排放量的公允价值进行确定,与此同时,在核算公司所承担的义务时,公司应设置“应付碳排放权”会计科目对此进行反映。公司的负债通常归于流动负债,其原因在于每年末公司需支付与实排量相等的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对于公司所负担的义务价值,公司应单独设置“应付碳排放权”在“应付账款”科目之后,并将其列示在流动负债中。与碳排放有关的非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也应披露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二)国外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规定。(1)欧盟国家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规定。欧盟于2003年创建了欧洲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EUETS),该体系规定了须实施低碳减排的主体(能源密集型与电力)及相关行业(石油、钢铁、造纸等)。在欧洲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系下,公司可采用政府无偿分配与公司有偿购入两种方式从而获得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随着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快速发展及市场进程的不断加快,公司获得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已由最初的政府免费分配发展至目前的有偿购入或拍卖方式,由政府的行政干预逐渐转变为利用市场化机制,预计未来完全取消无偿分配方式,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总量配额交易体系意味着欧盟成员国公司所拥有的碳排放额度并不是无限制的,控排公司应在给定的碳排放权限定额度以内,自由选择出售还是购入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从而满足公司的生产经营运作。该体系还规定若控排公司实排量超过所持有的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相关公司不但要支付对价购买超出部分的碳排放配额,而且要受到政府及监管部门的惩处。以下为欧盟成员国碳排放权会计核算具体情况。由表2分析得出,碳排放权初始确认模式下采用存货模式的仅有奥地利与德国两个国家,法国、葡萄牙等四个国家均采用无形资产模式。通常采用政府免费分配与公司购入两种方式获得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针对公司有偿购入的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的会计核算,上述六个国家中仅有葡萄牙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其余成员国均运用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对于政府免费分配的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欧盟成员国均选用了公允价值属性进行计量,未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原因在于未支付对价,也就不存在购买支出的情况,进而不能采用历史成本进行后续计量。(2)美国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规定。IASB与FASB在碳排放权的以下会计处理方面达成统一:一是将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的获得方式为政府免费分配的认定为一项资产;二是与之相关的负债与资产其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统一选用公允价值属性进行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的后续计量;三是控排公司需在本期末交付与本期实际碳排放量相等的碳排放权额度,并将其认定为公司需负担的一项现时义务,也就意味着公司负债应在本期获得分配的额度时确定。由于美国公司获得配额普遍存在两种目的:其一,为促进公司经营运转,并且将其转换至所制造的产品内;其二,为获取交易利差。公司进行短期出售从而获取差价。因此,美国公司选择将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计入存货会计科目中亦或是无形资产会计科目中。针对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所采用的计量属性,美国公司大多利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3)日本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规定。为促进本国节碳减排的快速发展,日本建立了东京总量限制交易体系,并且了《碳排放权指南》,该指南是以公司拥有碳排放配额的目的为基础由此引导公司作出不同的分类处理。一是以进行投资为目的从而获得的碳排放权,将其认定为一项衍生金融工具;二是以履行交付义务为目的从而获得碳排放权,应在初始确认时认定为一项无形资产;三是以交易为目的而获有的碳排放权,将其作为一项存货。指南中相关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的具体会计核算如下:其一,以维持公司生产经营运转为目的,通过购入或拍卖方式获得的配额作为一项无形资产入账,与此同时实行减值测试并调节其账面价值。其二,以交易为目的并且是采用拍卖或有偿购买方式以此获得的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将其计入存货会计科目中,并且进行初始计量时需根据其获得时的成本以此核算。(三)国内外碳排放权会计处理对比。(1)国内外碳排放权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对比。根据对上述国家碳排放权会计处理相关规定的了解发现国家及地区间存在较多不同之处,具体差异如表3所示。其中我国与其他国家最显著的特点是:我国新设“碳排放权资产”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而其他国家则是基于现存的会计科目从而进行相关会计处理。(2)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的对比。针对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层面的标准各个国家有所不同。法国要求节碳控排公司须在年报中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及控排效果。日本则规定节碳控排公司需公开披露全方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减排措施、战略及效果。我国征集意见稿中规定对于拍卖或有偿购入获得的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的公司应设置“碳排放权”科目进行会计处理,由于拥有的碳排放权期限通常在一年之内符合流动资产的定义,将其作为一项资产列报在“存货”后面;若公司实排量超于所持有的碳排放权额度时,应将其作为负债并按照公司实排量的公允价值入账,设置“应付碳排放权”作为公司的一项会计科目,通常情况下公司在年末交付与实排量相等的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属于一项流动负债,应单独设置“应付碳排放权”会计科目以体现其实值。同时公司还应增加披露拥有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所选用的确认与计量属性、会计政策及方式等。从上述国家对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披露的规定分析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节碳控排公司单独出具披露有关碳排放权会计信息的报告,并将其确认为一个独立的会计核算系统;二是节碳控排公司同时在财务报表与附注中披露,包括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中进行披露,资产负债表中则应在会计科目中进行列示,包括其获得的方式、来源、时期及目的则在附注中进行披露。(四)国内外关于碳排放权会计的分歧(1)碳排放权确认资产类型的分歧。当前世界上有关碳排放权的资产类型包括无形资产、存货、金融资产以及碳排放权资产。第一种是针对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该观点的理由为碳排放权满足无形资产的认定条件(无实物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长期资产的性质,公司拥有碳排放权的期限为1至2年内,并且可递延或跨期使用。公司拥有碳配额的目的为维持经营运作或是交易获取差价,上述观点满足维持经营运作的目的,而交易获取差价是短期行为与上述观点中的长期资产不符,将其认定为无形资产不具有合理性。第二种为确认为存货。该观点认为在一定程度受到美国FERC的影响,且公司排放的温室气体为生产经营中所制造的副产品,是存货价值中的一部分。但该种观点存在一定的问题,碳排放权是无形的其未符合存货具有实物形态的特征。因此将碳排放权认定为存货也是不合理的。第三种将碳排放权认定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拥有该种观点的理由为碳排放权可进行期货交易也可现货交易。欧洲气候交易所存在两种期货交易所与两种期权交易所,表明了确认金融资产所需市场环境要求较高,而对于我国现有的碳市场而言有一定的难度,若运用公允价值进行核算将会导致碳排放权价值发生变动,不利于碳市场的稳定。第四种观点将碳排放权认定为一项新的碳排放权资产会计科目。其理由为我国目前现有的会计科目难以满足碳排放权的确认与核算,且公司持有碳排放权的目的多样且来源复杂。(2)无偿分配的配额是否应确认为资产的分歧。针对免费获得的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是否应确认为公司的一项资产并未有明确的定论。一种看法认为,政府免费分配的碳配额应认定为一项资产,同意该看法的研究学者认为获取碳排放配额的来源无论是有偿还是无偿,公司的最终用途是维持公司的经营运作从而将其价值进行交易从中取得差价或是转换为产品成本,不能因来源有差异就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另一种看法认为,无偿获得碳配额无需进行账务处理,理由为免费获得的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未满足资产的认定,且无偿意味着公司未付出对价,没有历史成本,若将其认定为一项资产则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核算,但若该计量属性运用过程中存在难度那么将直接影响碳排放权成本核算的准确性。(3)碳排放权的计量属性分歧。目前研究学者对碳排放权的计量属性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因该模式能更好的体现经济实质,符合会计信息相关性的特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规避政府无偿分配碳排配额的初始计量问题。与该观点相反的研究学者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碳市场环境要求较高,且需要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受主观影响较大。另一种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理由为该种模式基于受托责任观影响,反映了公司实付对价的具体情况,能够规避公允价值变动所导致的会计核算难度增加,具备了客观性与可靠性的特点。持有反对意见的则认为该模式仅仅反映过去的事项或交易,并且碳排放权的实际价值变动情况难以准确进行反映,进而影响公司做出正确的决策。
混合借款中会计处理技巧透析
【摘要】企业在构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资产的过程中,既占用了专门借款又占用了一般借款,即形成了混合借款,其利息费用的会计处理变得非常复杂。本文通过对混合借款中利息费用的确认程序、计量方法、案例分析进行研究,来阐明混合借款中利息费用的会计处理技巧,以供会计实务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一般借款;专门借款;混合借款;利息资本化;利息费用化
按照借款是否有明确用途的标准,将借款划分为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两种类型。专门借款是指为构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如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而专门借入的款项,借款利息一般作为资本化处理;一般借款是指没有明确用途的各种借款,借款利息通常作为费用化处理。由于一般借款事先没有明确用途,在使用过程中也可以将其投入到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符合资本化条件资产的构建或者生产上,这就出现了一般借款的利息资本化。当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在构建或者生产过程中同时占用了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时,即形成混合借款,其利息费用的会计处理变得非常复杂。如果混合借款中利息费用的会计处理程序、方法不恰当,一方面会影响当期净损益的确定,导致盈余管理;另一方面会影响会计处理的效率,导致工作复杂化。因此,本文通过案例分析,阐明混合借款中利息费用的会计处理技巧。
一、混合借款中利息费用的确认程序
第一步:对专门借款的利息资本化与利息费用化进行确认
首先,将专门借款的每一会计期间划分为资本化期间和非资本化期间(包括暂停资本化期间),以便分别确认利息资本化和利息费用化以及闲置借款的利息收益。
关税会计处理研究论文
关税会计科目的设置
为了全面反映企业关税的缴纳、结余情况及进出口关税的计算,应在“应交税金”科目下分别设置“应交进口关税”、“应交出口关税”明细科目。
“应交税金一应交进口关税”的贷方发生额反映计算出应缴的进口关税,借方发生额反映实际上缴的进口关税,贷方余额表示欠缴的进口关税,借方余额表示多缴的进口关税;
“应交税金一应交出口关税”的贷方发生额反映出应缴的出口关税,借方发生额反映实际上缴的出口关税,贷方余额表示欠缴的出口关税,借方余额表示多缴的出口关税。
当企业计算出应缴的进口关税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应交税金一应交进出口关税”,实际缴纳时,借记“应交税金一应交进口关税”,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当企业计算出应缴的出口关税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应交税金一应交出口关税”,实际缴纳时,借记“应交税金一应交出口关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
关税的会计核算
农业在产品会计处理的探讨
我国会计改革至今已初步形成了新的核算体系。然而,某些特殊行业的具体核算办法仍有一些地方不够明了,如农业企业如何划分投资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农业在产品如何计价等等。这些在实际操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缺乏明确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
农业生产规模大,加之生产过程具有特殊性,如何正确组织会计核算,显得格外重要。以胜利油田胜大集团总公司为例,该公司是胜利油田多种经营系统的骨干企业,经过1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个以工、商业为主导,多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它的前身是两个国营农场,农业生产的比重较大,现有耕地1.6万亩,水产养殖水面1.4万亩,畜禽养殖场6亩,各类农业机械213台,农业收入每年在4千万元以上,占整个集团公司收入的10%.农业的生产过程看似简单,实际比其他行业复杂得多。如养鸡,从购入鸡苗开始,鸡苗逐渐长大,按品种可分为蛋鸡、肉食鸡。鸡在成长过程中在消耗饲料的同时不断增值,价值在不断变化,这与工业生产有明显不同。如何将养鸡的总成本划分为在产品的价值与产成品鸡蛋的生产成本?就成为会计核算中的一个特有问题。以下拟结合胜大集团农业生产的实际,探讨农业在产品的会计处理及其影响。
一、水产养殖业的在产品计价及其会计处理
水产养殖业生产周期在一个会计年度内的产品,包括鱼、虾等,平时零星销售可不结转销售成本,在收获清池后进行清算。发生的实际成本,如材料费、人工费、水电费、折旧费等成本费用归集起来作为产品成本,根据发生的总成本和总产量计算产品的单位成本,以此结转产品的销售成本。
生产周期跨年度的水产品,在会计年度终了时,进行实地盘点。盘点时,要根据不同的产品采用不同的方法。在产品计价既影响当年的经营成果,又影响到明年损益。在产品计价应采取稳健性原则,应结合当年市价、明年市价、当年实际成本,使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算在产品价值。计算的在产品成本与帐面在产品成本的差额列当期损益。当年销售部分在产品的,按以上计算的在产品结转销售成本。待明年销售时,将盘存在产品成本加上明年的投入作为全部生产成本。
水产养殖的成本计算期从购人幼苗或育苗开始,不入库的鲜活产品,计算到销售为止;入库的成品成本,则计算到入库为止。
会计处理研讨论文
企业的代销行为有收取手续费和视同买断两种方式,而在实际经营活动中,一些受托方虽然和委托方签订了收取手续费方式的代销合同,但在实际代销时又单方面加价销售,这就造成企业无法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常规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对自行加价的部分是缴增值税还是营业税也产生了分歧。笔者结合实务案例谈谈加价代销行为的会计和税务处理。
例:收取手续费方式代销(加价销售)。A公司和B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5年12月初,A公司委托B公司销售电视机10台,代销合同约定,每台电视机销售价格为2340元(不含税价为2000元),每销售一台,A公司支付B公司100元代销手续费。B公司将每台电视机的销售价格擅自提高到2440元(含税价),即将每台电视机的零售价提高了100元。至12月末,B公司销售10台电视机并向A公司开具了收取1000元手续费的结算发票,同时将扣除手续费后的销货款22400元汇至A公司。B公司如何进行账务和纳税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并结合税法有关规定,笔者认为B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12月初收到委托代销商品时:
借:受托代销商品20000
贷:代销商品款20000.
新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处理研究
一、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的对比
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改变了原有的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在企业会计准则方面也稍有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旧会计准则在会计处理上的依据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核算对象不同。旧会计准则是以企业的收入费用为核算基准,新会计准则中以资产负债为核算基准。以往的会计核算会出两方面差异根据收入和费用在确认和计量时的时间不一致性导致会计利润和企业所得税核算上的差异: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现行的会计准则下,主要运用资产负债债务法核算,主要存在在暂时性差异,按照企业在未来科技期间所得税应税金额的变化,可以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新会计准则和旧会计准则分别从资产负债债务法和损益表债务法角度分析企业在会计期间内的企业利润和企业应税所得金额间的差额,不同的核算对象和核算方法是形成两者差异的原因。2.新旧会计准则在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上有所改变。新会计准则中对递延税款上的解释和说明也有所不同。新会计准则上,引入了暂时性差异这一概念,将在资产负债债务法核算下的暂时性差异定义为一项递延所得资产或递延所得负债,是对递延税款的拓展。同时废除了旧会计准则中的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和旧损益表债务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通过核算暂时性差异来对企业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较为客观、的核算计量。旧会计准则在企业应税所得额处理上采用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和损益表债务法,旧会计准则的收入费用核算标准下的时间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是企业在会计期间内的影响额。3.新旧会计准则在会计收益上的释义有所不同。新会计准则,用资产负债债务法的核算方法,其依据企业在会计期间内的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作会计确认。旧会计准则是在损益表债务法的核算标准下,对会计收益的收入、费用核算后来对所得税进行会计确认。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过程中,通过暂时性差异的核算来确认企业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企业未来在企业收购、企业兼并、债务重组等方面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将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将更大,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也更为深远。4.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存货计价、资产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等方面的会计处理也有所变化,进而间接对企业的所得税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下,在企业存货核算中取消了“后进先出”法,推广使用“先进先出”法。在企业投资性房地产项目中,必须单列“投资性房产”。企业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或确认后不能再以后年度转回。企业债务重组中,由于债权人的让步出现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不再计入资本公积。诸多方面的会计处理的变化对企业的利润核算将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对企业所得税的计量核算产生影响。
二、新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处理方式对企业影响
新会计准则下,部分会计信息改变,新的会计信息加入,弥补了旧会计准则的不足,对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影响。了解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新会计准则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式为企业提供了更科学、规范的处理方式,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准确、真实的会计信息。新会计准则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式以资产负债债务法为核算方式,这种核算方式下,多暂时性差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中的递延所得税能够较为客观的反映企业未来的债务状况,在企业在对差异处理中,企业可以获得更全面、有效的会计信息,从而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加有效的决策方面的指导意见,对企业在重组改造、企业兼并或收购等方面提供科学的财务指标。2.新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会计制度国际标准化的步伐。现行的会计准则下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一个较为科学有效的核算方法,这种方法应用于企业的实务操作和会计信息处理上较为客观、全面,核算过程也不复杂,是当前比较先进的会计处理方式。这一方式在国际中也广为接受,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新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会计制度国际标准化的步伐。这就为未来我国进行国际资本的运作,开发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有利于我国企业未来国际市场的开拓。3.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将对企业所得税的核算产生一定影响。新会计准则下,提出了五种计量属性,对企业税收计算产生了较大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上,由于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间存在一定差异,会最终影响到企业应交所得税的计算。新会计准则中在企业债务重组中规定,由于债权人的让步导致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而不再计入资本公积,这样这部分收益将计入当期损益,进而影响会计期间的利润的计算。新会计准则还规定,债务重组中,以非现金资产方式进行债务重组,后期产生的公允价值和账目价值的差异也计入当期损益,这样也必然影响企业应交所得税的核算。4.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要针对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开展税务筹划。企业通过在企业存货会计处理上、固定资产折旧会计处理上等根据自身实际经营特点和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计量方法,做好合适的税收筹划。随着我国会计政策的不断调整,企业财务人员要适时关注会计政策的变化,运用新会计准则和新会计政策核算企业所得税。
三、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
1.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和发展规划,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式。企业在存货计价、固定资产折旧、成本核算等方面的会计处理都影响到后期的税收计算,存货计价、固定资产折旧、成本核算等项目存在多种计算方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做出选择,为未来企业的发展做好税收筹划。新准则在固定资产折旧方面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预计净产值等指标作出明确规定,要求每年至少复核一次。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如果固定资产将有重大改变时,将对其折旧方式进行调整,这样便对企业的税收造成了影响。2.企业要对新准则详细了解,可以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调整企业当前损益,进而影响企业所得税额。新准则下,企业在投资学房地产、企业合并、债务重组等牵涉到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会影响到企业的税收筹划,在新会计准则中对债务重组的规定,债权人的让步产生的债务重组收益应计入当期损益,而不再计入资本公积,这样就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所得税的计量。3.新会计准则对原有的会计准则进行了丰富,弥补了旧会计准则的空白,为企业的会计实务提供了会计处理的依据,企业可以进行新的税收筹划。新会计准则在投资性房地产、政府补助、企业年金、套期保值、金融资产转移等方面作出了规定,对很多内容进行了明确。这样,企业可以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企业的税收筹划进行调整,建立新的所得税税收筹划机制。4.新会计准则的推行对企业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会计人员积极学习财务知识,及时了解新会计政策的颁布,加强对新准则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了解和运用,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企业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寻找合适的渠道,督促财务人员掌握和熟练运用新会计准则的思维和方法,为做好企业的税收筹划做好人才储备。此外,企业财务人员除了做好税收筹划外还要促进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为企业领导者提供全面和准备的财务指标,降低企业风险,保障企业的盈利能力。
会计毕业论文:浅析预计负债的会计处理
预计负债是企业需要确认的或有负债,并作为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单列反映,还须在资产负债附注中披露。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对预计负债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一、现行预计负债的会计处理
按照现行会计制度和相关准则的规定,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企业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并同时确认当期损失:①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②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③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因计提预计负债而确认的损失,与按照税法规定于实际发生时可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部分的差异,应作为可抵减的时间性差异。如果已计提的预计负债在下一会计期间实际发生损失的,按照会计制度和相关准则规定,应将实际发生的损失冲减已计提的预计负债,预计负债不足冲减的部分或已计提预计负债大于实际发生损失的部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如果已计提的预计负债在下一会计期间因原引发损失的各种因素消除而转回,按照会计制度和相关准则规定计入转回当期损益。
例:2004年10月20日,甲公司涉及一起诉讼案。2004年12月31日,法院尚未做出判决。根据公司法律顾问的职业判断,公司败诉的可能性为60%.如果败诉,企业需要赔偿30万元。假定公司2004年收入总计200万元,费用总计100万元(不包括预计负债涉及的费用,无其他调整事项),所得税税率为30%.
甲企业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做会计处理:借:营业外支出30万元;贷:预计负债30万元。2004年末计算应纳所得税,会计处理为:借:所得税21万元,递延税款9万元;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0万元。2004年末甲企业净利润=200-100-30-21=49(万元)。
探讨支出会计处理和公司治理的关联
摘要:本文从盈余管理视角对公司治理和研发支出费用化比例的相关关系作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研发支出费用化比例显著负相关,独董比重、总经理离任率与研发支出费用化比例显著正相关。该结论提示我们,完善公司治理是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新准则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公司治理;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盈余管理;费用化比例
研发活动作为技术创新源泉,日益受到企业重视。近十年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人,平均增长率高达26.4%,研发支出逐渐成为公司的一项重要支出,其会计处理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2006年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公司用于研发项目的研发支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两个部分,并规定研究阶段支出全部费用化,开发阶段支出有条件地资本化。由于研发支出是否费用化及费用化比例高低直接影响公司当期经营利润,因此研发支出不同的会计处理,会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怎样区别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及研发支出是否满足资本化条件,均涉及公司主观判断,这是否会成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途径?
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关系,同时研究者也注意到会计政策选择已成为企业实现盈余管理的手段。那么在不同公司治理条件下,研发支出会计处理与盈余管理又有怎样的联系?本文在新研发支出会计准则框架下,从盈余管理视角对公司治理和研发支出会计处理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旨在为上市公司治理及我国会计准则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公司治理作为企业核心制度安排,为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提供了制度环境。公司拥有会计政策选择权,公司中不同利益主体—股东、董事、管理层对如何选择会计政策有着不同的利益需求,故各方都可能从自身利益出发来选择会计政策。研发支出会计处理对盈余管理有正向和负向的影响,费用化比例的确定是研发支出会计处理中的一个关键,它与公司治理各方面因素是怎样的关系,成为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
会计毕业论文:合作建房会计处理探讨
开发企业以本企业为主体联合其他企业、单位、个人合作或合资开发房地产项目,且该项目未成立独立法人公司,按分配方式可分以下两种:
一、以分配开发产品为目的的合作
案例1:2006年2月,甲房地产公司在开发南苑小区的过程中,因为资金不足,吸收乙公司投资900万元,丙公司投资300万元,三方约定,房产建成后,乙公司可得3000m2,丙公司可得1000m2,剩余归甲公司所有,当年11月南苑小区开发完成。假如“首次分配”时,能够计算出计税成本为2800元/m2。
31号文件规定:开发企业在首次分配开发产品时,如该项目已经结算计税成本,其应分配给投资方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与其投资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笔者认为:由于未能成立独立法人公司,乙、丙公司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股东,也不属于代建性质,只是定向销售的客户,因此,会计处理为:
1.收到乙、丙公司投入资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