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特点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7 05:59: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绘画特点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绘画色彩艺术特点和内涵
所谓色彩,是人们的眼睛、大脑和生活经验对光的一种视觉效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类的进步,人们逐渐对色彩有了一种理性的认识,借助个人的推理、想象、分析等,将大自然中常见的、丰富多彩的色彩进行分析和归纳,进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色彩理论,并且广泛的应用于实践。美术创作中对于色彩的关注和应用开始于古罗马时期,当时的画家们发现色彩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随后这种发现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和绘画中。后来从文艺复兴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直至印象主义,色彩在绘画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以至于整个印象派就是一个研究色彩的画派,并且在美术史上的影响巨大。到了当代,三位色彩大师塞尚、梵高和高更引起了色彩在20世纪的大变革,并且为现代绘画色彩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未来主义、达达艺术等现代绘画思潮和绘画流派,都是在他们三位的色彩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21世纪,人类社会有了全新的面貌,出现了许多全新的艺术形式,色彩的空间有了进一步的延伸和扩展,当然绘画色彩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独特的时代特征和精神内涵。
一当代绘画色彩的特征呈现
1丰富多元———当代绘画色彩特征之一多元化实际上就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代名词,或者说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表现,所有事物的多元化,都是来源于经济的多元化,多元化的文化也是如此,这种文化实质是一种意识形态,文学、艺术、宗教等,都是这种意识形态的载体。具体到艺术上来说,艺术多元化是指艺术的观念、主张、形式、风格等组织结构多元共存,求同存异的一个局面,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然。面对视觉图像的发展态势,和文化多元化的需求,我们有困惑,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绘画色彩的多元表现为继承和创新。首先是继承,西方绘画观念传入中国后,中国老一辈的画家们在对西方绘画充分吸收和借鉴之后,逐渐形成了符合本民族欣赏情趣的中国绘画色彩观,如靳尚谊、苏天赐、朱乃正、徐悲鸿等人,无论是写实主义色彩还是“苏派”色彩,都是与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相结合,呈现出符合中华民族审美特点的艺术美感。后来的画家们接过前辈们的画笔,如杨飞云、王沂东、陈逸飞、陈丹青等,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色彩观念,并在自己的作品中予以充分的展现,这种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大大丰富了中国绘画色彩的观念和表现。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油画界提出了“建立中国油画自己的色彩观”,将色彩看作是中国绘画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很多70后、80后的新锐画家,推出了新的色彩表现媒介和绘画形式,如直接用色彩表现情感,直接用光色代替色彩等,表现出他们对于这个社会和这个时代的独特感受和思考。色彩观念、色彩运用正是在这种代代的传承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这和整个时代的多元化,从本质上来说,是具有一致性的。
2重构再生———当代绘画色彩时代特征之二所谓色彩的重构和再生,是指将已经形成的色彩观念打破,建立起一种新的色彩体系和色彩形式。这也是一个时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绘画色彩观的重构再生主要表现为中西色彩的重构、古今色彩的重构和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重构。首先,是中西色彩的重构,中西绘画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中国的传统绘画主要是黑白两种形式,黑色是母色,白色常常表现为留白,在对西方油画充分借鉴和吸收后,中国画家们开始将中国绘画的色彩体系和表现手法与西方的用色习惯和观念相融合,创作出重构再生的新作品。以赵无极和吴冠中的作品来说,他们的作品中就保留了中国绘画的用色习惯,黑色占有很大的比重,还经常使用留白,但是在这幅作品中,还在不同的地方运用了油画的技法和色彩表现,使作品呈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也为中国绘画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其次,是古今色彩的重构。这里的古今,包含西方的古今和东方的古今,西方的古包含写实色彩、光线色彩、抽象色彩等;东方的古包含对比色彩、写意色彩等。中国的新锐画家们成功的将古今融合,中西融合,使作品既有古典的韵味,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夏晓芳、李天元、刘小东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画家,既有现实主义绘画色彩的魅力,又有时代色彩的单纯与明亮。最后,是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重构。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或艺术团体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它是艺术家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体现,统一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之中。在美术史上先后出现了多个以色彩为主要标志和风格的流派。例如:写实色彩、印象色彩、抽象色彩等。在当代,这些风格和流派之间的壁垒早已被打破,已经有两个或者多个,重新再生出了一种新的风格和流派。如以靳尚谊、杨飞云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以孙为民、刘晓东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等,形成了一种新的色彩表现形式。同时,色彩在不同形式的绘画中会展现出不同形式的面貌,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新的材料也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了绘画中,如从油画发展而来的丙烯画,相对于油画来说,其色彩具有明亮、速干和透明的特点,给我们以全新的色彩审美感受。表现出了当代画家们的对绘画的独特思考和独特表现。
3快速流变———当代绘画色彩时代特征之三20世纪之前的美术史中,关于风格的流派,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巴洛克、洛可可、印象主义等,每一个流派和风格都有几位影响巨大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但进入20世纪之后,先后形成的风格和流派,有近五十个之多。艺术风格和流派的快速发展和变迁,也直接影响到了当代的色彩观念,拿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来说,两者前后相差不过五十年的时间,但在色彩的运用观念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印象派追求光色的明亮效果,注重色彩本身与客观事物的相似性,而新印象派则将对光色原理的运用发展到了极限,多用一些光学原理,近乎苛刻的表现光色效果。到了后印象主义,塞尚、梵高等人几乎将色彩当做了个人的情感表达工具,大胆而炽热。可以看出,艺术风格和流派的快速变迁,直接导致了色彩观念的改变,艺术形式变化越快,色彩变化就越快。其次,社会环境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画家们首先是一个社会人,然后才是一名画家,所以他们自然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某一年的流行色彩、季节色彩等,都会对画家们产生一定的影响,继而影响到他们的用色观念,如色彩的平涂、一次性色彩等,都是受到了当代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绘画也因为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发展几经起伏,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和成就。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地区都有着广泛和深入的联系,把中国艺术和外国艺术都放在了世界这个大舞台上,中国艺术家和外国艺术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种国家展览、国家文化周、艺术作品巡回展等层出不穷,使他们有了更多了解对方、学习对方的机会。从对方的作品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感悟,进而更好地表现自己的作品。特别是国家的文化部门,大力支持和鼓励艺术家们走出传统束缚的圈子,大胆进行变革,推陈出新,大大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他们无论是在创作内容、创作理念、创作手法等方面,都与之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直接导致了色彩观念的快速流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试想如果没有对光学研究的发展,可能美术史中就没有印象派的诞生。伴随着科技发展起来的装置艺术、影像艺术等,色彩都扮演了更重要和更丰富的角色。特别是数码技术的快递发展,使得数字色彩发生了多次的变革,现在的3D绘画,只用鼠标一点,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制作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数字色彩的这种便利、快捷正在为我们开启一轮新的色彩视觉盛宴。
4主观自我———当代绘画色彩时代特性之四这里的主观自我,包含色彩自觉情感的表现和色彩自我的情感表现。这也是当代绘画色彩的又一个重要的时代特征。首先是色彩自觉情感的表现,因为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性,使得色彩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画家的一种自觉性。就像是歌唱家对自己的声音的控制一样,让我们即使闭上眼睛,也能听出是哪位歌唱家在歌唱,即使掩住画家的名字,我们也能从他的色彩运用上推断出这是谁的作品。历史上接触的画家无一不是有着独特的色彩个性。这是画家们在一种无功利性和无目的性状态下的精神上的自觉,也是一种时代使命的体现,更是一个画家作品风格的重要表现。同时,在这种自觉之后,还有一种自我,这种自我是指画家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感受和理解,继而选用合适的色彩将这种情感表现出来。这种自我的表现随着时代和艺术的发展,比重逐渐增大,也体现出了色彩在情感表达中的重要作用。艺术家们在掌握了色彩基本的艺术特征之后,就有了一种审美的经历,在最初的创作中,无论是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收获了自己的创作体验。善于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体会,如从个体出发感受到的孤独、痛苦等,有别于上一代艺术家作品中呈现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反思,更多的表现出对于人本身的关注,也是一种创作观的表达。
绘画特点的表现方式以及作用
我在从事群众文化工作中,常察看到一些有分量的儿童画作品,都是美术绘画(国画)培训班的学员所作。这些作品的画面效果,都是学童们将学到的绘画技巧结合自己的创意,绘制而成的,大有儿童画特点的表现形式及意义所在。儿童画特点的表现形式——趣,这里的所谓“趣”,即儿童趣味,则童趣、稚趣、天趣;何谓“意义”?即童心、童真之意及画面效果所显的作者所处的环境的含义,还有教育的层面。
正如小作者梁菲菲,年龄只四岁半,她在方寸洁白宣纸上,用大笔直竖长短,数笔淡墨作树杆,用小笔蘸浓墨从树杆向外出树枝,小笔淡墨画圈圈后,调绿色水染树叶,淡墨调赭石水画鸟的头和身及翅膀,配合浓淡墨的飞翼鸟肚嘴与眼睛,组成了两只小鸟向上欢快地展翅在郁郁葱葱的林间,画幅的右上方画一圆红色块,外加一圈淡红色,视为太阳冉冉上升,画面形象夸张,寥寥数笔,谓之《春天》。此画颇有童趣,意蕴着一颗幸福的童心写照。《小鸭嘎嘎》是五岁小作者冯震宇的现场即席挥毫之作,几只小鸭笔墨形态造型之中,笔笔见灵活,画面显得很自信,形象虽然在有意无意中变形夸张,但看得出他画的小鸭跃然纸上,其动作各异,并且每只鸭子都在几笔内完成。鸭脚,鸭嘴均用朱红色,颇见血肉感。如此意趣的情景中,“鸭声嘎嘎”真让人洗耳欲听,这正是鸭农养鸭致富的可喜情景,越看越有趣味。听培训老师说,此画的作者冯震宇的家,在不远的地方,就有鸭农的养鸭场呢,每天路过都能看到鸭子。冯震宇很喜欢鸭子,所以这幅《小鸭嘎嘎》就充满着自信和童真。《虾》的小作者刘嘉良,他六岁了,把一条条虾画得像水浪起伏,头粗身细尖尾巴,钳臂相连的大手和若干划水的脚,笔墨形态灵活清新有致,概括传神,栩栩如生,令人赞赏不已。听说小作者的父亲就是虾场的养殖能手呐。还有龙嫔的《养殖场里的螃蟹肥》,魏双东的《蕉村》,许彭画的西瓜《甜》,柯迪卡画的小女孩和一群小猪仔,题谓《数多多》等,整个培训班的儿童绘画作品,纯真可喜,鲜丽夺目,不胜枚举。我们将这些可喜的现象提到另一层面来说,更意味深远——其不但是反映了当地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还反映着教育的意义和成果。
我们关心孩子们的成长发育过程就会知道,绝大多数的孩子从两三岁起,总是力图按自己的爱好要求去活动——此时的儿童美感心理开始萌芽。大千世界五彩缤纷,逗得幼儿们手舞足蹈,哼哼哈哈,点点画画,自为满足。到了童年时期,孩子们虽然没有丰富的文字上的语言学表达能力,但能用画来画出自己的内心世界,甚至入学以后,这种兴趣经久不衰。儿童画最大的特点是用自己那特有的天真、新颖和自信的眼光理解世界,所以自信和个性使孩子们的画富有魅力。儿童为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画自己的所做、所想、所见、所闻,画过去、现在、将来、幻想和抱负。儿童的作品构思新颖,构图大胆,色彩艳丽,形象夸张。童画既稚拙又朴实,画里所演示的是自己最感兴趣的对象和最关心的事物。那理解世界的独特心灵、趣味、想象、幻想和理想的画幅自由活泼,童趣浓郁,奔涌着童心天真烂漫、天趣、横生的激情,像蓓蕾含苞那么充满活力。儿童画的画面特点竟然和大画家的画有这么多的相通之处。就以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来说吧,他所画的《虾》、《蛙声十里出山泉》、《祖国万岁》、《雨耕图》等①。齐白石很多作品,其艺术之一就是用了童心的特点去观察世界,其作品概括夸张,“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②。儿童就是天真烂漫,心地纯洁无邪,自然坦率,没有虚伪做作。孩童们看到的物体是最感动和最吸引自己的大体形状部分,而不太注意细节,用那未曾沧桑的稚嫩小手,挥动画笔把物象跃然纸上时,其造形简单概括,变形夸张,其表现得已是再度夸张了自己的感觉,可画童们都很自信。当然和大画家不同的是,童画出于年龄特性,其夸张、变形是一种无意的,是童画之天成,即天趣。大画家的作品则是精炼概括,高深造诣,意蕴成熟的技巧结果,而儿童的作品都是对事物所兴趣来作简单的观察表现而已。相比之下,这些儿童画当然不免显得不成熟的了。但这些不成熟的特点里,都流露出一种新鲜活泼的稚趣。其中优点和特点是儿童在作画时,无视时空关系的羁绊,海阔天空,任意驰骋。既不受成见的拘束,而很严肃认真;又不讲究什么绘画专业上的法度,而表现了自己的绘画艺术特长;取材、构思和表现形式,是那么自由、新颖乃至神奇;富于独创性的意趣形式和风格。从儿童画里还可看出其年龄段、性别、家庭环境等特殊点所涉及各自的艺术个性。儿童画作品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儿童的特点的同时,也悟出了道理,即孩童们都很有潜力,但也是“不培养不成材”,可以说,对儿童智商的提高,使儿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是启发输导的教育结果,更是孩童们最佳心态的产物。要使天真烂漫、活泼好奇的、又贪玩而耐不住的孩子踏下心来坚持画画,当然绝非易事。儿童时期就像一张白色的试卷,考验着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水平!总而言之,充满童心、稚趣的儿童画,是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关怀爱护的。
于是乎,我们对儿童画具有较高的认识的同时,也把握了少儿时期性的各年龄段特征,对于成功地进行儿童早期智力开发,搞好儿童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幼儿时期,即三至四岁小孩,由于成长的发育关系等,动作的有意识控制能力较差,但各种感觉器官发育已经完成,能通过感知感觉获得各种观念而形成人之初经验。又如童年期,即五、六、七岁儿童,一般能辩别事物的形状、颜色、比较大小、长短及空间位置,但是感知感觉的上盛能力发展尚未完成。再如八至十三岁的少年时期虽然还具有儿童的特点,但心理特征已能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内部关系进行抽象概括,对一些稍复杂的事物及事情判断,能独立地用根据进行论证,等等。了解少年儿童时期的各种心理特征,是为了扬长避短,选择儿童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提高智力投资效益,使儿童心理、生理等特征的不完善部分得到全面的开发,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另一方面,为今后从事专门学习及与之相关联的其它科学及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儿童美术教育,其重要意义在于配合以全面育人为其目的,而不是只培养少数的画家的教育,是整个社会成员先进文化的素质教育。接受了美术绘画教育的儿童,其心理、情操和人格——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勤劳勇敢等多方面能得到不可低估的辅助教育,会促成将来成为高素质的社会成员。以普及的角度讲,美术的知、识、能,无处不实用,能作用于环境、家庭、楼堂馆所,各类交通,通讯业、工农商学军业、纯文化、艺术专业等百业之中。就儿时是“画迷”长大了兴趣转移,也有智商开发的结果所致,不能说儿时学画白学了。可见,儿童学习美术绘画知识,不仅是对美术人材的造就,而且是对于下一代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于是乎,大人要学会欣赏和评价儿童的绘画作品,经常和儿童们一起讨论他们的绘画作品,经常给画童一点必要性鼓励上的肯定和启迪,就必然有很多意外的发现。日久天长,大人们对孩童们的重视所带来潜移默化的有益成效是可喜的。
儿童所画的画,是天趣又天真,是神奇又烂漫可爱的。大凡儿童能动笔作出画来,不但是儿童努力的结果,而且透过儿童画的背后,即又凝聚着对儿童智力深层开发的创造性劳动意义。继续探求教育的奥秘,让这些童趣横生、天真烂漫的蓓蕾含苞开放出更大、更鲜、更艳之花,结成更加丰硕之果。
绘画特点表现方式和意义
我在从事群众文化工作中,常察看到一些有分量的儿童画作品,都是美术绘画(国画)培训班的学员所作。这些作品的画面效果,都是学童们将学到的绘画技巧结合自己的创意,绘制而成的,大有儿童画特点的表现形式及意义所在。儿童画特点的表现形式——趣,这里的所谓“趣”,即儿童趣味,则童趣、稚趣、天趣;何谓“意义”?即童心、童真之意及画面效果所显的作者所处的环境的含义,还有教育的层面。
正如小作者梁菲菲,年龄只四岁半,她在方寸洁白宣纸上,用大笔直竖长短,数笔淡墨作树杆,用小笔蘸浓墨从树杆向外出树枝,小笔淡墨画圈圈后,调绿色水染树叶,淡墨调赭石水画鸟的头和身及翅膀,配合浓淡墨的飞翼鸟肚嘴与眼睛,组成了两只小鸟向上欢快地展翅在郁郁葱葱的林间,画幅的右上方画一圆红色块,外加一圈淡红色,视为太阳冉冉上升,画面形象夸张,寥寥数笔,谓之《春天》。此画颇有童趣,意蕴着一颗幸福的童心写照。《小鸭嘎嘎》是五岁小作者冯震宇的现场即席挥毫之作,几只小鸭笔墨形态造型之中,笔笔见灵活,画面显得很自信,形象虽然在有意无意中变形夸张,但看得出他画的小鸭跃然纸上,其动作各异,并且每只鸭子都在几笔内完成。鸭脚,鸭嘴均用朱红色,颇见血肉感。如此意趣的情景中,“鸭声嘎嘎”真让人洗耳欲听,这正是鸭农养鸭致富的可喜情景,越看越有趣味。听培训老师说,此画的作者冯震宇的家,在不远的地方,就有鸭农的养鸭场呢,每天路过都能看到鸭子。冯震宇很喜欢鸭子,所以这幅《小鸭嘎嘎》就充满着自信和童真。《虾》的小作者刘嘉良,他六岁了,把一条条虾画得像水浪起伏,头粗身细尖尾巴,钳臂相连的大手和若干划水的脚,笔墨形态灵活清新有致,概括传神,栩栩如生,令人赞赏不已。听说小作者的父亲就是虾场的养殖能手呐。还有龙嫔的《养殖场里的螃蟹肥》,魏双东的《蕉村》,许彭画的西瓜《甜》,柯迪卡画的小女孩和一群小猪仔,题谓《数多多》等,整个培训班的儿童绘画作品,纯真可喜,鲜丽夺目,不胜枚举。我们将这些可喜的现象提到另一层面来说,更意味深远——其不但是反映了当地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还反映着教育的意义和成果。
我们关心孩子们的成长发育过程就会知道,绝大多数的孩子从两三岁起,总是力图按自己的爱好要求去活动——此时的儿童美感心理开始萌芽。大千世界五彩缤纷,逗得幼儿们手舞足蹈,哼哼哈哈,点点画画,自为满足。到了童年时期,孩子们虽然没有丰富的文字上的语言学表达能力,但能用画来画出自己的内心世界,甚至入学以后,这种兴趣经久不衰。儿童画最大的特点是用自己那特有的天真、新颖和自信的眼光理解世界,所以自信和个性使孩子们的画富有魅力。儿童为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画自己的所做、所想、所见、所闻,画过去、现在、将来、幻想和抱负。儿童的作品构思新颖,构图大胆,色彩艳丽,形象夸张。童画既稚拙又朴实,画里所演示的是自己最感兴趣的对象和最关心的事物。那理解世界的独特心灵、趣味、想象、幻想和理想的画幅自由活泼,童趣浓郁,奔涌着童心天真烂漫、天趣、横生的激情,像蓓蕾含苞那么充满活力。儿童画的画面特点竟然和大画家的画有这么多的相通之处。就以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来说吧,他所画的《虾》、《蛙声十里出山泉》、《祖国万岁》、《雨耕图》等①。齐白石很多作品,其艺术之一就是用了童心的特点去观察世界,其作品概括夸张,“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②。儿童就是天真烂漫,心地纯洁无邪,自然坦率,没有虚伪做作。孩童们看到的物体是最感动和最吸引自己的大体形状部分,而不太注意细节,用那未曾沧桑的稚嫩小手,挥动画笔把物象跃然纸上时,其造形简单概括,变形夸张,其表现得已是再度夸张了自己的感觉,可画童们都很自信。当然和大画家不同的是,童画出于年龄特性,其夸张、变形是一种无意的,是童画之天成,即天趣。大画家的作品则是精炼概括,高深造诣,意蕴成熟的技巧结果,而儿童的作品都是对事物所兴趣来作简单的观察表现而已。相比之下,这些儿童画当然不免显得不成熟的了。但这些不成熟的特点里,都流露出一种新鲜活泼的稚趣。其中优点和特点是儿童在作画时,无视时空关系的羁绊,海阔天空,任意驰骋。既不受成见的拘束,而很严肃认真;又不讲究什么绘画专业上的法度,而表现了自己的绘画艺术特长;取材、构思和表现形式,是那么自由、新颖乃至神奇;富于独创性的意趣形式和风格。从儿童画里还可看出其年龄段、性别、家庭环境等特殊点所涉及各自的艺术个性。儿童画作品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儿童的特点的同时,也悟出了道理,即孩童们都很有潜力,但也是“不培养不成材”,可以说,对儿童智商的提高,使儿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是启发输导的教育结果,更是孩童们最佳心态的产物。要使天真烂漫、活泼好奇的、又贪玩而耐不住的孩子踏下心来坚持画画,当然绝非易事。儿童时期就像一张白色的试卷,考验着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水平!总而言之,充满童心、稚趣的儿童画,是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关怀爱护的。
于是乎,我们对儿童画具有较高的认识的同时,也把握了少儿时期性的各年龄段特征,对于成功地进行儿童早期智力开发,搞好儿童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幼儿时期,即三至四岁小孩,由于成长的发育关系等,动作的有意识控制能力较差,但各种感觉器官发育已经完成,能通过感知感觉获得各种观念而形成人之初经验。又如童年期,即五、六、七岁儿童,一般能辩别事物的形状、颜色、比较大小、长短及空间位置,但是感知感觉的上盛能力发展尚未完成。再如八至十三岁的少年时期虽然还具有儿童的特点,但心理特征已能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内部关系进行抽象概括,对一些稍复杂的事物及事情判断,能独立地用根据进行论证,等等。了解少年儿童时期的各种心理特征,是为了扬长避短,选择儿童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提高智力投资效益,使儿童心理、生理等特征的不完善部分得到全面的开发,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另一方面,为今后从事专门学习及与之相关联的其它科学及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儿童美术教育,其重要意义在于配合以全面育人为其目的,而不是只培养少数的画家的教育,是整个社会成员先进文化的素质教育。接受了美术绘画教育的儿童,其心理、情操和人格——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勤劳勇敢等多方面能得到不可低估的辅助教育,会促成将来成为高素质的社会成员。以普及的角度讲,美术的知、识、能,无处不实用,能作用于环境、家庭、楼堂馆所,各类交通,通讯业、工农商学军业、纯文化、艺术专业等百业之中。就儿时是“画迷”长大了兴趣转移,也有智商开发的结果所致,不能说儿时学画白学了。可见,儿童学习美术绘画知识,不仅是对美术人材的造就,而且是对于下一代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于是乎,大人要学会欣赏和评价儿童的绘画作品,经常和儿童们一起讨论他们的绘画作品,经常给画童一点必要性鼓励上的肯定和启迪,就必然有很多意外的发现。日久天长,大人们对孩童们的重视所带来潜移默化的有益成效是可喜的。
儿童所画的画,是天趣又天真,是神奇又烂漫可爱的。大凡儿童能动笔作出画来,不但是儿童努力的结果,而且透过儿童画的背后,即又凝聚着对儿童智力深层开发的创造性劳动意义。继续探求教育的奥秘,让这些童趣横生、天真烂漫的蓓蕾含苞开放出更大、更鲜、更艳之花,结成更加丰硕之果。
表现主义绘画的艺术语言特点分析
摘要:在20世纪初,表现主义流行于西方世界,这一流派的流行给西方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多的绘画表现方式。在绘画领域,其比较注重人主观意识的表达,画作中往往体现着创作者的内心,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化处理。文章通过梳理表现主义绘画发展历程,从而更深刻地了解这一艺术流派最具影响力的画家爱德华•蒙克,以其在1893所创作的代表作《呐喊》为例,分析其如何将表现主义的情感推到了顶峰。
关键词:表现主义绘画;抽象;《呐喊》;爱德华•蒙克
一、表现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分析
(一)环境因素。在历史的发展中,社会的发展往往是影响美术风格流派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艺术家作品灵感来源。19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兴起,整个社会发展朝着城市化方向前进,对艺术领域有着极大的影响。工业生产模式下的机械化与自动化不断威胁人类自身,在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的社会中,一批艺术家时常感到精神压抑,内心恐慌,这也一定程度上激励着人们思考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绘画领域不再只是对客观世界的描绘,更加注重人内心情感的表达。(二)文化因素。在20世纪德国兴起的表现主义,在当时是极具有革命精神的艺术思潮,波及整个文艺领域,许多表现主义的社团纷纷在德国成立。追溯其绘画的共同性,作品都带有较强烈的北欧色彩以及德国民族特征。通过了解北欧的民族特征能更好地理解表现主义产生的深层背景,北欧民族的最主要特征是“好动”,在绘画中体现为“表现”的形式。除此之外,北欧神话故事也影响着表现主义代表画家蒙克的作品。北欧神话描述的世界观与蒙克的世界观有一定的吻合性———对于世界末日的担心与无可奈何。蒙克在绘画手法上,选择用一种偏执激烈的情感将这种世界观表现出来。
二、表现主义发展历程
表现主义成为国际性艺术浪潮的开端是在1905年。其以莱茵河为分界点形成两种不同的组织风格,野兽派与青骑士便是两种代表风格。在1905年,巴黎举办展览,评论家沃克塞勒批评马蒂斯等其他表现主义画家的作品中色调太过强烈鲜明、形体不严谨,批评其过度随意地对形体变形,将其称为“一群野兽”,野兽派便得名于此。1905年,表现主义第一个社团桥社成立,社团在野兽派的影响下形成独特的表现手法,作品反映生活的极端平淡与不安,呈现出一种病态的艺术表现———画面由粗放、散乱的笔触与大胆活泼的色彩组成。1911年,表现主义第二个社团青骑士社在慕尼黑成立,社团注重对于精神的表现,反而削弱了对社会苦难的表达。一战后,表现主义以团队的方式在德国进行了一场规模较大的文艺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更是盛行于欧美各国,随后到30年代形成高潮,后热度逐渐减退,并且融入到文学中去。
青年美术家绘画艺术资源探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我国的艺术教育成果越来越突出,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的青年艺术家,他们在美术、音乐等方面均有不小的建树。就现如今的青年美术家分析来看,其中的部分人员在创作的过程中坚持民族素材,所以其作品充满了民族文化色彩。蒙古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文化灿烂,历史悠久,所以很多青年美术家在民族题材作品创作的时候会以蒙古族为基本素材。对这些蒙古族题材的作品进行分析发现其在艺术特点和表现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在分析了解青年美术家创作思想等方面有显著的价值,所以文章分析研究青年美术家蒙古族题材作品的艺术特点,旨在为作品的分析解读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青年美术家;蒙古族题材作品;艺术特点
很多青年美术家在创作的时候会坚持以民族素材为基本的创作元素,而且不少的青年美术家将蒙古族作为了自己民族题材作品创作的基本素材库。对这些青年美术家的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会发现,他们的作品拥有显著的艺术特点,而且其特点不仅表现在作品的整体架构方面,还表现在思想和文化表达层面。对青年美术家的蒙古族题材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会发现,他们的作品有独特的艺术特点,这与蒙古族的文化有显著的关系,与蒙古族的生活环境有显著的关系,还与蒙古族的现代化发展有显著的关系。
一、蒙古族题材绘画和草原文化
从具体的研究分析来看,青年美术家有关蒙古族题材的作品主要是蒙古族题材绘画,要探究绘画的艺术特点,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蒙古族题材绘画。从相关的研究分析来看,所谓的蒙古族题材绘画是中国绘画创作中的重要题材之一,它反映了草原人民的生活状态,是描绘草原生活情节的绘画,是运用草原典型形象表达内心情感及艺术趣味的绘画。从这些绘画的文化表现分析来看,其集中体现的是草原文化,而具体的草原文化指的是世代生息在草原地区的先民、部落、民族共同创造的一种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这种文化包括草原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其中价值体系是其核心内容。从目前的文化定位特征来看,草原文化是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的一种复合性文化,所以在蒙古族题材绘画中,草原文化的表现非常的丰富。
二、蒙古族题材绘画的研究总结
综合材料在当代绘画中应用分析
摘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艺术体现的重要手段,当代绘画能够在陶冶人们自身情操的同时,使得人们对美好事物有更加热烈的向往,进一步改善人们日常生活的枯燥感。从当代绘画的角度出发,还会在其中应用一系列综合材料,赋予绘画作品一定物质精神和文化属性,确保人们自主融入当代绘画创作过程中。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综合材料在当代绘画中的应用,确保当代艺术家绘画创作水平有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综合材料;当代绘画;应用
将综合材料与当代绘画相结合,能够实现美术行业创新发展的目标,使得当代美术作品更好的迎合社会群众审美观,凸显当代艺术家美学表现力。而在当代艺术家开展绘画活动时,不仅需要考虑绘画意境和艺术品保存年限,还应考虑综合材料到当代绘画中的过渡途径。强化综合材料与当代绘画之间的衔接性,确保艺术家能够按照自身思维方式和绘画意识选取适当的综合材料,彰显当代绘画美学内涵。
一、综合材料的产生
对于当代绘画中应用的综合材料来说,其具备来源广泛和实用价值明显的特点。在当代绘画中应用综合材料,能够转变传统绘画潜藏的弊端,使得绘画艺术得以彰显。从当代绘画的角度出发,应用适当的综合材料还能打破画种之间的阻碍,使得各类画种相互融合,借以创建出更符合人们审美观的新型绘画艺术。而且同一幅画作中往往会应用不同材质的材料,以落实综合材料合成创作的目标,优化艺术家现有思维,确保艺术家能够在绘画过程中获得乐趣。很多人认为当代绘画中应用的材料较为复杂,导致综合材料获取难度增加,显然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其实艺术家大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找寻适合当代绘画创作的综合材料,或者将生活中物品直接用在当代绘画创作当中,改善传统绘画中材料稀缺的缺陷,使得当代绘画能够更加直观的反映出现代化艺术主义。
二、综合材料在当代绘画中的应用
传统绘画对陶瓷装饰的影响
[摘要]中国传统绘画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将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融入陶瓷工艺中,不仅能提升陶瓷作品的艺术性和视觉美感,而且能拓宽传统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使陶瓷艺术的表现范围和艺术意境得到拓宽。现对陶瓷工艺的相关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传统绘画对陶瓷装饰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绘画;陶瓷装饰;影响;表现手法;融合
我国传统绘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将其与传统绘画艺术相结合,能够将传统绘画艺术的时代特点充分展现出来。在陶瓷工艺的发展过程中,根据不同时代背景,不断创新陶瓷工艺的表现形式,陶瓷工艺在融合传统绘画艺术的同时也融入了时代特点,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共同发展。
一、传统绘画与陶瓷装饰的结合
唐代以前,所谓纯粹的绘画发展得还不是很成熟,至宋元时期,随着绘画材料的丰富、文人的积极参与,绘画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传统绘画大多是运用毛笔、水墨配合颜料和宣纸来进行创作,而且在传统绘画的创作过程中,人们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将传统绘画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传统绘画的不同表现形式可以将传统绘画分为工笔画、写意画、白描画和水墨画等。除此之外,人们在创作过程中还可以根据画作不同的表现内容,将中国画分为山水画、人物画以及花鸟画等。传统绘画在内容表现方面相当丰富,同时绘画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与时代背景和社会形态有着重要的关系。例如,宋代是我国历史上比较重视书画的一个朝代,同时也是古代陶瓷发展的鼎盛期,创作了大量精美的瓷器,其装饰题材以折枝花为主。宋瓷上的牡丹花纹构图严谨、姿态生动、变化适度、造型优美,创作了“喜相逢”的图案构成形式,别具风采。元代青花瓷器色彩单一、简洁。明代瓷器上的绘画则是当时装饰艺术的最高点。中国传统绘画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表达了不同的绘画特点,能够准确地传达出当时的社会生活,再加上受到当时宗教和经济文化的影响,使得传统绘画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传统绘画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
小班绘画教育理念培养
小班孩子的年龄一般在3-4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刚刚从婴儿时期步入幼儿期,在性格特点这方面,难免带有一些婴儿的“痕迹”,非常稚嫩,外界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由于人在幼年时期,身心发展比较快,他们会很快显现出幼儿期的特点。因此,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十分突出,是婴儿向幼儿过渡的时期。此外,小班的幼儿已经基本形成了与生活经验有关的概念,能听从教师的安排来完成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再加上小班幼儿通常以直觉思维为主,眼见为实,对事物的认识大多依赖行动。因此,生活教育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体验,亲近自然也是陶行知理论中一项显著的教育方式。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大都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当下教育,让幼儿在学习与游戏中,身临其境的学习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发散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创新思维意识。
1仔细观察,提供发言权,创设创造性思维
陶行知先说曾经说过:“培养教育和种花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用于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就叫做因材施教。”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教师只有了解了幼儿的个性特点,才能对幼儿教育有发言权。1.1为幼儿制定合适的观察量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绘画水平,设计以教学活动中中“幼儿表达表现”为重点的观察量表,从而来记录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情况,如:举手情况、动手能力、作品呈现、自我表达等。例如,用观察量记录幼儿的绘画表现,在小班绘画活动《甜甜的水果》一课中,教师准备白卡纸、各种颜色的水粉颜料、排笔和拓印泥,在量表出能出现多种绘画技能,比如用排笔蘸了颜料在白纸卡上画出各种水果;用手指直接蘸了颜料在纸上按压,还可以用其他工具在颜料盘中蘸颜料进行拓印。在幼儿活动操作过程中,有些孩子始终用一种方法绘画,有些则用多种方法进行绘画。教师根据观察幼儿记录的量表,能完整的看到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为接下来的绘画教学做准备。1.2根据量表全面分析。观察量表的记录的目的是为了观察幼儿在绘画中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教师进行数据统计后,再对小班幼儿绘画活动中体现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分析,就能得出小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创造思维能力的状况了。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小班幼儿活动是幼儿园中各种创新活动开始出现的阶段,小班幼儿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在思考的时候想法比较脆弱,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让孩子自主发挥,不应设置条条框框和局限性。另外,小班幼儿的思维是零散的、不完整的,甚至是偶发性的,所以在动手期间会导致断断续续,不稳定的状态。在此,教师不易过多干涉儿童在绘画中所要表达的内容,而是让他们慢慢体会思维的过程,不管是完整的、还是有缺陷的创作成果,都能有一个自己的认识。
2教育观念转变,体现创造性思维
陶行知先生曾经的“喂鸡”事例中告诉我们,教育不能像喂鸡一样,强迫学生去学习,应该让学生自由学习,这样才能得到更加良性的效果。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在绘画的时候甚至连笔都拿不住,更不用说对直线、曲线、形状的控制了。所以,在小班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制定适合小班幼儿绘画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才能在学习中慢慢消化,实现在学习后能举一反三,进行创造。2.1小班绘画教学以体现创造性思维为主要目标。在当下一些教育教学观念中,教师往往把知识技能的传授作为主要目标,强调教师为教,学生为学,教师们评价学生作品的标准没有注意个别差异,而已统一划分。而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使幼儿的绘画活动方式陷入固定的模式,尤其是在小班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其思维发展不成熟,自主能力较差,最终导致幼儿的绘画作品如出一辙,缺乏创新性。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激发,主动学习能力的丧失,没有给幼儿提供创造性的空间,直接扼杀了幼儿想象力。真正的绘画活动,是以诱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主的,让孩子在绘画活动中能够独立思考并自主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使创造力得到发挥。2.2根据小班孩子的思维特点,制定绘画教学内容。在教学前,教师通常都会进行教学备课。但在小班幼儿教学中,备课不单单是“备”,而是要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适当的调整,根据幼儿的想象力做出灵活的转变,从而鼓励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小班美术活动《螺旋线》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方案:首先,在上课前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觉得螺旋线像什么?虽然预测的绘画内容是小蜗牛。但幼儿更多的回答应该是棒棒糖、风车、摩天轮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及时转变教学前的预测,要根据幼儿对螺旋线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创作。由此可见,教师在小班幼儿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幼儿的思维发展模式,要敢于打破常规的教学活动模式,鼓励幼儿敢想、敢说的精神,从而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发展,并在不断的引导中使其独特性得到发展。
3提供适宜的环境,提升创造性思维成长空间
抽象绘画作品人文特征分析
摘要:抽象绘画艺术以点、线、面、形式以及色彩等非具象的艺术语言,依靠自身抽象的表现形式达到传情表意的象征含义。这种基于具体物象之上纯形式的独特艺术,承载更多的是形式本身以及创作者纯粹的情绪和精神世界。本文在梳理抽象绘画艺术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分析了抽象绘画作品所具有的人文特征,并针对当前鉴赏抽象绘画艺术作品普遍存在的误区提出了能够走进抽象绘画世界大门的鉴赏方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抽象绘画;人文特征;艺术鉴赏
“抽象”一词对于中式绘画来说是一个舶来品,最早关于这个词的汉字翻译来源于日本,其本身是西方艺术的一种概念,含义与“具象”对立,本意指人类通过对具象事物的本质因素进行抽取、提炼和概括得到的高度象征含义。随着抽象绘画艺术的发展,抽象的含义逐渐走向极端,最终彻底抛弃了具体物象,呈现给观者视觉感受的陌生化,变成了一种以线条、符号、色彩、点线面为主的纯粹形式的绘画艺术,也加大了人们辨识与洞察的难度。这种看似与外界事物无丝毫关联的艺术,实则是创作者主观情绪的生动表达,体现了画家创作时的心态和情感,是一种纯精神式的艺术表现方式,以此逃离现实,依托艺术形式寻求心灵慰藉。抽象绘画艺术的出现受到了哲学和美学理论的影响,是基于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现代艺术自身发展的结果。研究抽象绘画作品的人文特征以及艺术鉴赏方法,有利于推动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抽象绘画艺术,具有一定的人文价值和研究意义。
一、抽象绘画艺术的发展
抽象绘画艺术脱离了以往绘画极力模仿自然的传统,将纯粹形式和精神从外在要素上解放出来,使人们可以直接地进行感受,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转折点。回顾西方美术史,抽象绘画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重要时期。
(一)从具象到抽象:后印象主义
新闻美术中绘画语言的必要性
作者:韩飚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绘画通过其所具有的形象以视觉的方式进行展示,而新闻的要求是要体现新闻事实以及新闻人物在形象上所具有的视觉感,绘画有着文字语言不能取代的作用。因此,本文针对绘画语言在新闻美术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绘画语言概述
绘画语言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存在的,它指的是作者以状态记录、认识反映、信息传达或者思想表现为目的,通过笔、墨、纸以及颜料等诸多材料工具作为物质载体的运用,以造型艺术方式为依托,实现对视觉体验的一种表达。因此,绘画语言的应用能取得其他语言不能起到的独特作用。绘画语言从其产生来看,是以形体、色彩、光色、明暗等构成一件作品的全部因素并相互作用为基础的,也就是说,绘画语言是作为绘画艺术构成中诸多可视因素存在的,这些可视因素通过有机形式的方式来体现。绘画语言作为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在符合其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表达,如何表达等是没有既定的模式或者种类的,有着很多尝试和探索的空间。其在具体的运用上有着极其广泛的途径,只要符合绘画本身的规律要求,不受题材、语言以及表达形式的限制,多种绘画语言方式都可以在实践中运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创作手段与目的绘画语言,其所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具体包括媒介、文化传统、个体特征以及时代背景等。绘画语言所依托的物质基础,所使用的材料工具,创作者的思想、性格、个人阅历等诸多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一起形成了绘画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思想与内容。
绘画语言在新闻美术中的运用的必要性
绘画语言在新闻美术中的运用是与绘画语言自身特点分不开的,同时也与新闻美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绘画语言在新闻美术中的运用的概念。新闻美术指的是通过美术手段在新闻中的应用来有效地调动读者在视觉方面的注意力和想象力,从而有效地增加新闻对读者的吸引力与感染力。绘画语言在新闻美术中的运用则指的是绘画语言通过在新闻美术中的应用,实现对读者的视觉注意力和想象力的调动,进而增加新闻对读者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绘画语言在新闻美术中的运用方式。绘画语言在新闻美术中的运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形式有图片、漫画、图表以及速写等,同时具有绘画语言特点的标题、颜色以及新闻的版式等也属于绘画语言在新闻美术中的运用方式。在新闻美术的具体运用中,绘画语言以其独有的视觉效果给读者极大的感染力。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绘画语言在新闻美术中的运用方式也不断地发生着变革,从目前的新闻美术来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绘画语言在新闻美术的运用中越来越便捷,计算机图库中所存在的大量图片以及美术作品图片,使得新闻版面的设计人员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确定出符合其新闻表达要求的绘画语言。同时,Photoshop等软件的应用也给绘画语言在新闻美术中的运用带来了更多的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发挥了绘画语言在新闻美术中所具有的优势效应。绘画语言在新闻美术中的运用前景。在新闻美术发展的前期,绘画语言由于受到摄影等技术工具的限制,还无法清晰地将照片应用在新闻美术中,这使得绘画语言在新闻美术中的运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伴随着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发展,绘画语言在符合其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颜色、图片背景和内容等的选择,表达出其要说明的思想与内容。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绘画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