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7 05:16:2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回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运动回顾
整风运动
抗日战争期间,我们党从1942年开始在全党进行整风。这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收到了巨大的成效。经过整风和随后召开的党的七大,总结了历史经验,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团结。整风期间,曾预言:如能真正做好整风,“就算是了不起的成绩,我党百年大计即已奠定”。(1943年6月6日致的电报)事实证明,正是因为整风运动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并进一步成熟起来,所以才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
(一)
我们党为什么要开展这样一场大规模的整风运动?从当时国内外形势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中苏等26个国家签订《联合国家》宣言,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侵华日军攻势遭到有力遏制,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从党的实际状况看,遵义会议以后,一方面,党的工作成绩巨大,仅党员数量就由1937年的几万人发展到1942年的几十万人。党已经成为全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事业的伟大重心。另一方面,党内还广泛存在着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倾向和表现这两种倾向的党八股。这主要是由于党受到王明为代表、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左”倾错误的严重影响还没有肃清。同时,在新党员中,有不少还带着小资产阶级思想和作风。他们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上还没有入党,或者没有完全入党。党的一些干部马列主义水平不高,缺乏鉴别真假马列主义的能力,往往受披着马列主义外衣的机会主义者的蒙蔽。上述党内不正之风虽然不在全党占统治地位,却严重地危害党和革命事业,与党担负的历史重任极不适应。运动的目的,就是从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把党整顿好,建设好,领导人民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
运动大致经过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普遍整风阶段、总结党的历史经验阶段。
准备阶段(1938年9月至1942年1月)。1938年9月,党在延安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批判了抗战初期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批准了为代表的党中央路线。同时提出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即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会后,中央领导同志身体力行,率先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历史和中国革命基本经验、党的建设基本经验,深入探索中国革命运动基本规律。和刘少奇、陈云等先后写出一系列重要著作,从党的建设基本原则上分清了是非。还主持编辑了党的历史文献《六大以来》(后来又编印了《六大以前》),提供给在延安的党的干部学习。当时,参加学习的高级领导干部120多人,核心干部有40多人。大家根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深入学习马列、的著作,以“坚持原则,坚持团结”的方针进行讨论,认真总结建党以来的经验教训,面对面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妇联决策回顾性研究
*妇女参与决策的进程稳中有升。但从社会发展需要来看,与女性人口相比,*市妇女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状况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认真回顾10年来*妇女参与决策的进程,还需要继续加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力度等方面的工作。
*年是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10周年,也是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10周年。10年来,*市政府认真恪守《*宣言》和《行动纲领》,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关于妇女参与决策的政策和规定,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同配合,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呼吁,多方协调,使*妇女参与决策的进程稳中有升。市党代会女代表、人代会女代表和政协女委员等指标位居全国之首。在全面审议《*宣言》和《行动纲领》之际,认真回顾*妇女参与决策的进程,找出妇女参与决策中的差距,进一步加快妇女参与决策的步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成绩
一、制定法律,建立机构
1、进一步优化了妇女参与决策的环境
(1)*市委、市政府于1995年成立了*市妇女权益保障委员会(后更名为*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妇联,主要职能包括协调、推动政府有关部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推动*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推动落实《*行动纲领》和成果文件。委员会由25个成员单位组成,其中非政府组织4个。(2)全市18个区县都相继成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两级政府都制定了实施发展*妇女参与决策的具体指标。(3)围绕《*宣言》、《行动纲领》*市政府颁布实施了"九五"、"十五"*妇女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各级党委和政府将《妇女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目标责任范围。(4)"九五"、"十五"*妇女发展规划写进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5)1995年*市委召开"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会议,全面分析*市女干部队伍的现状,对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做出了中长期计划,并将其列入《*妇女发展规划(1996-2000年)》;(6)1998年,市委组织部在《中共*市委加强全市党政班子建设(1998-2003规划纲要)》中,提出了7项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具体目标。
妇联工作回顾
为了迎接全国、省第十次妇女代表大会的召开,伊春市妇联利用二周时间,深入所辖17个县区及部分社区、林场所,采取召开座谈会、听汇报、查资料等方式,对全市各级妇联组织五年来贯彻落实全国及省九次妇女代表大会精神,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开展妇女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伊春市妇联工作情况
1、基本概况
伊春市妇联内设5部1办,6个职能部门,分别是发展部、权益部、宣传部、儿少部、组织部、办公室。20*年市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与儿少部合属办公。编制15人,实有人员14人,其中:主席1人、副主席2人,正副科级干部10人、干事1人。下设一个科级事业单位——市妇联幼儿园,现有在岗职工21名。
全市现有妇女48万余人,其中,城市妇女40.4万人,农村妇女7.6万人。
为了充分发挥妇联的基本职能,市妇联在全市构建了纵横交错的妇联组织网络。全市共有基层妇联组织272个,其中:县(市)、区妇联17个,乡妇联10个,镇妇联9个,办事处妇联31个,社区妇联205个。妇委会组织575个,其中,机关妇委会67个,事业妇委会232个,企业妇委会197个,非公有制经济妇委会73个,团体会员3个,派妇委会3个。妇代会389个,其中,农村妇代会215个,城镇妇代会174个。
党的建设回顾思考
今年是改革开放**周年。这**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很不寻常的**年,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党的建设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值得大书特书。在纪念改革开放**周年之际,回顾总结党的建设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这**年的历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基于以上考虑,我今天专门讲讲改革开放**年党的建设。**年党的建设时间跨度长,内容非常丰富,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是一篇很大的文章。这里,我只是从有限的几个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初步认识和思考,同大家一起研究讨论。
一、**年党的建设的历史背景和伟大进程
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此为标志,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开启了党的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总结这**年党的建设,必须与党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任务和伟大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必须把党的建设放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大环境中去考察、去把握。
(一)这**年党的建设,是在世界形势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的国际背景下进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年,整个世界发生了大变化大调整,这种变化和调整的剧烈和深刻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最显著最重大的变化,就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终结,世界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西方资本主义出现种种新情况,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重大科技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所有这些,引起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与时代、实践和科技的发展相联系,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以增强综合国力为中心目标的竞争浪潮,这个浪潮涉及国家之广泛、涉及领域之全面、持续时间之长久,都具有标志性的时代意义。如此深刻、如此巨大的变化,给我们党和党的建设带来许多新机遇,有利于我们科学、全面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紧跟时代进步潮流,有利于广大党员和干部开阔视野、树立世界眼光,焕发自强不息、奋力拼搏、改革创新精神,同时也给我们党提出不少新挑战新考验。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妥善处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种复杂和不确定因素,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又好又快地发展自己,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切实解决好这个重大课题,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对我们党的领导素质、执政能力特别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这**年党的建设,是在我国经历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的国内环境中进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年,是世界发生大变化大调整的时期,也是中国发生广泛而深刻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沿江沿边到内陆,从东部到中西部,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程势不可当、蓬勃向前。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使中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巨大解放,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感召力。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大发展,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而且带来了党的建设的新进步,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同时必须看到,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在深刻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新考验。如何在深化改革中结合新的实际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效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对党的肌体的侵蚀,坚定广大党员、干部正确的理想信念;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的情况下适应新要求、学习新知识、锻炼新本领,既防止外来的错误和腐朽没落思想文化的渗透,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全党全国的指导地位,又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同样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切实解决好这些重大课题,是我们党必须经受住的考验。
(三)这**年党的建设,是在党的队伍和自身状况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成为世界上党员数量最多的特大型政党。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的党员总数是440多万,他们基本上都参加过革命战争的洗礼和对敌斗争的锻炼。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的党员总数发展到3600多万,其中绝大多数是新中国成立后入党的。到2007年底,全国党员总数已达到7400多万,近70%是改革开放以来入党的。改革开放**年来,虽然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党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但一批又一批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以及新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被吸收到党内来,为我们党增添了新鲜血液,从而使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得到新的改善和优化。毫无疑问,党员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一方面壮大和充实了党的力量,是我们党兴旺发达、富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使教育和管理党员的任务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艰巨繁重。如何把广大党员教育管理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如何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党的自身建设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还要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并不断发展,人们的就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活动的范围和领域也更加广泛,流动性比过去大大增强。截至2007年底,全国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就业的党员总数为400多万,全国流动党员为200多万。在这种情况下,党的工作如何切实有效地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如何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党的工作,切实把这些领域的群众团结和组织在党的周围,这无疑是党的建设一个崭新的课题。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的利益诉求不仅会在干部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也会在不同地方、不同领域、不同部门表现出来。如何既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党的蓬勃活力,又始终保证全党同志按照党的奋斗目标、按照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来行动,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防止和克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的现象,这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不少,都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
创先争优回顾安排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简要回顾前段创先争优活动和群众工作开展情况,对下阶段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创先争优活动
创先争优活动中央、省、市看得非常重、抓得非常紧。9月份以来,省里到我县督查一次,市里督查1次、暗访5次。县里开了各类会议8个,开展督查1次,以县委名义发文7个,以活动领导小组名义发文13个,以活动办名义发文6个,印发简报18期。10月8日,文雄书记在衡阳县呆鹰岭镇主持召开全市创先争优活动调度会。会上,张书记提出要把创先争优活动打造成为“四大工程”,即要把创先争优活动打造成推进科学发展的实绩工程,要把创先争优活动打造成党的建设的先锋工程,要把创先争优活动打造成党员队伍的样板工程,要把创先争优活动打造成人民群众的满意工程。10月9日,市委组织部又召开了创先争优活动工作安排会,就如何贯彻落实文雄书记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做了一系列具体的安排。为贯彻落实市委精神,扎实做好我县的创先争优活动,当前我们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公开承诺要实在。针对公开承诺覆盖面不到位、内容空洞、措施不得力的问题,要继续抓承诺回访复查。一要扩大公开承诺的覆盖面,做到100%的党组织、90%以上的党员承诺书上墙。二要按照可操作、可考核、具体实在的要求,修改承诺的内容。每个党组织和党员都要结合工作职责和自身实际承诺一些具体事项。党委、党组一级承诺的内容不少于10项,村、站所一级承诺的内容不少于3项。三要完善公开承诺的方式,乡镇、机关、学校、医院要有高标准的公开栏,村、社区、企业也要有公开栏。公示栏要设置在显眼的位置,让群众“看得到、容易看”。有单独办公楼的,公示栏一定要放在一楼。四要抓好承诺的兑现,各级党组织都要建立公开承诺兑现情况台账,要对下属支部和党员的承诺兑现情况进行跟踪督促。
2、领导点评要加快。点评工作虽然在8月份已经安排,但目前仍然还有部分单位还没有开展。领导点评是创先争优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推进工作的一个重要法宝,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好。一是要把握好点评的内容。主要是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情况、创先争优活动公开承诺完成情况、开展群众工作的情况。二是要把握好点评的形式。联点的领导都要下到各自的联系点开展点评,点出问题,评出干劲。以会议点评为主,个别点评为辅。三是要把握好点评的程序。要做好会前准备、会中记录、会后总结。四是要把握好点评资料的整理。形成一整套完整的领导点评资料。点评工作要在10月20号之前完成。
党建设回顾思考
今年是改革开放**周年。这**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很不寻常的**年,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党的建设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值得大书特书。在纪念改革开放**周年之际,回顾总结党的建设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这**年的历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基于以上考虑,我今天专门讲讲改革开放**年党的建设。**年党的建设时间跨度长,内容非常丰富,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是一篇很大的文章。这里,我只是从有限的几个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初步认识和思考,同大家一起研究讨论。
一、**年党的建设的历史背景和伟大进程
**年12月,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全会。以此为标志,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开启了党的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总结这**年党的建设,必须与党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任务和伟大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必须把党的建设放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大环境中去考察、去把握。
(一)这**年党的建设,是在世界形势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的国际背景下进行的。党的十一届**全会以来的**年,整个世界发生了大变化大调整,这种变化和调整的剧烈和深刻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最显著最重大的变化,就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终结,世界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西方资本主义出现种种新情况,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重大科技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所有这些,引起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与时代、实践和科技的发展相联系,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以增强综合国力为中心目标的竞争浪潮,这个浪潮涉及国家之广泛、涉及领域之全面、持续时间之长久,都具有标志性的时代意义。如此深刻、如此巨大的变化,给我们党和党的建设带来许多新机遇,有利于我们科学、全面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紧跟时代进步潮流,有利于广大党员和干部开阔视野、树立世界眼光,焕发自强不息、奋力拼搏、改革创新精神,同时也给我们党提出不少新挑战新考验。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妥善处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种复杂和不确定因素,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又好又快地发展自己,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切实解决好这个重大课题,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对我们党的领导素质、执政能力特别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这**年党的建设,是在我国经历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的国内环境中进行的。党的十一届**全会以来的**年,是世界发生大变化大调整的时期,也是中国发生广泛而深刻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沿江沿边到内陆,从东部到中西部,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程势不可当、蓬勃向前。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使中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巨大解放,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感召力。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大发展,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而且带来了党的建设的新进步,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同时必须看到,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在深刻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新考验。如何在深化改革中结合新的实际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效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对党的肌体的侵蚀,坚定广大党员、干部正确的理想信念;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的情况下适应新要求、学习新知识、锻炼新本领,既防止外来的错误和腐朽没落思想文化的渗透,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全党全国的指导地位,又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同样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切实解决好这些重大课题,是我们党必须经受住的考验。
(三)这**年党的建设,是在党的队伍和自身状况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成为世界上党员数量最多的特大型政党。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的党员总数是440多万,他们基本上都参加过革命战争的洗礼和对敌斗争的锻炼。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的党员总数发展到3600多万,其中绝大多数是新中国成立后入党的。到**年底,全国党员总数已达到7400多万,近70%是改革开放以来入党的。改革开放**年来,虽然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党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但一批又一批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以及新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被吸收到党内来,为我们党增添了新鲜血液,从而使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得到新的改善和优化。毫无疑问,党员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一方面壮大和充实了党的力量,是我们党兴旺发达、富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使教育和管理党员的任务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艰巨繁重。如何把广大党员教育管理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如何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党的自身建设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还要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并不断发展,人们的就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活动的范围和领域也更加广泛,流动性比过去大大增强。截至**年底,全国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就业的党员总数为400多万,全国流动党员为200多万。在这种情况下,党的工作如何切实有效地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如何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党的工作,切实把这些领域的群众团结和组织在党的周围,这无疑是党的建设一个崭新的课题。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的利益诉求不仅会在干部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也会在不同地方、不同领域、不同部门表现出来。如何既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党的蓬勃活力,又始终保证全党同志按照党的奋斗目标、按照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来行动,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防止和克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的现象,这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不少,都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
党建设回顾思考
今年是改革开放**周年。这**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很不寻常的**年,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党的建设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值得大书特书。在纪念改革开放**周年之际,回顾总结党的建设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这**年的历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基于以上考虑,我今天专门讲讲改革开放**年党的建设。**年党的建设时间跨度长,内容非常丰富,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是一篇很大的文章。这里,我只是从有限的几个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初步认识和思考,同大家一起研究讨论。
一、**年党的建设的历史背景和伟大进程
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此为标志,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开启了党的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总结这**年党的建设,必须与党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任务和伟大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必须把党的建设放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大环境中去考察、去把握。
(一)这**年党的建设,是在世界形势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的国际背景下进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年,整个世界发生了大变化大调整,这种变化和调整的剧烈和深刻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最显著最重大的变化,就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终结,世界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西方资本主义出现种种新情况,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重大科技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所有这些,引起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与时代、实践和科技的发展相联系,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以增强综合国力为中心目标的竞争浪潮,这个浪潮涉及国家之广泛、涉及领域之全面、持续时间之长久,都具有标志性的时代意义。如此深刻、如此巨大的变化,给我们党和党的建设带来许多新机遇,有利于我们科学、全面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紧跟时代进步潮流,有利于广大党员和干部开阔视野、树立世界眼光,焕发自强不息、奋力拼搏、改革创新精神,同时也给我们党提出不少新挑战新考验。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妥善处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种复杂和不确定因素,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又好又快地发展自己,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切实解决好这个重大课题,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对我们党的领导素质、执政能力特别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这**年党的建设,是在我国经历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的国内环境中进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年,是世界发生大变化大调整的时期,也是中国发生广泛而深刻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沿江沿边到内陆,从东部到中西部,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程势不可当、蓬勃向前。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使中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巨大解放,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感召力。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大发展,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而且带来了党的建设的新进步,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同时必须看到,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在深刻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新考验。如何在深化改革中结合新的实际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效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对党的肌体的侵蚀,坚定广大党员、干部正确的理想信念;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的情况下适应新要求、学习新知识、锻炼新本领,既防止外来的错误和腐朽没落思想文化的渗透,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全党全国的指导地位,又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同样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切实解决好这些重大课题,是我们党必须经受住的考验。
(三)这**年党的建设,是在党的队伍和自身状况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成为世界上党员数量最多的特大型政党。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的党员总数是440多万,他们基本上都参加过革命战争的洗礼和对敌斗争的锻炼。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的党员总数发展到3600多万,其中绝大多数是新中国成立后入党的。到2007年底,全国党员总数已达到7400多万,近70%是改革开放以来入党的。改革开放**年来,虽然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党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但一批又一批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以及新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被吸收到党内来,为我们党增添了新鲜血液,从而使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得到新的改善和优化。毫无疑问,党员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一方面壮大和充实了党的力量,是我们党兴旺发达、富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使教育和管理党员的任务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艰巨繁重。如何把广大党员教育管理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如何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党的自身建设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还要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并不断发展,人们的就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活动的范围和领域也更加广泛,流动性比过去大大增强。截至2007年底,全国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就业的党员总数为400多万,全国流动党员为200多万。在这种情况下,党的工作如何切实有效地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如何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党的工作,切实把这些领域的群众团结和组织在党的周围,这无疑是党的建设一个崭新的课题。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的利益诉求不仅会在干部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也会在不同地方、不同领域、不同部门表现出来。如何既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党的蓬勃活力,又始终保证全党同志按照党的奋斗目标、按照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来行动,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防止和克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的现象,这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不少,都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
数学老师培训回顾
年月~年月,我有幸参加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尽管不是脱产,培训期间仍有较重的工作负担,但聆听名师讲座,观摩课堂教学实践,使我受益匪浅。回首培训历程的足迹,发现自己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还需不断的努力向上,直到永远。
一、思想受到洗礼
听了老师的报告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同样是人民教师,她却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许多不平凡的业绩,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寻找到了人生的真正的乐趣。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二、在读书中反思。
本次培训学习,让我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专家与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读书。读书,可以让自己从不同层面得到丰厚;读书,可以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几乎每个专家在讲座结束之前都向我们推荐了几本好书,让我觉得自身知识的贫乏的可怜。知之而改之,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就是每天要读书,只要坚持,哪怕读一点点都是好的。在读书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三、在教学中反思。
党建设回顾思考
今年是改革开放**周年。这**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很不寻常的**年,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党的建设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值得大书特书。在纪念改革开放**周年之际,回顾总结党的建设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这**年的历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基于以上考虑,我今天专门讲讲改革开放**年党的建设。**年党的建设时间跨度长,内容非常丰富,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是一篇很大的文章。这里,我只是从有限的几个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初步认识和思考,同大家一起研究讨论。
一、**年党的建设的历史背景和伟大进程
**年12月,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此为标志,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开启了党的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总结这**年党的建设,必须与党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任务和伟大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必须把党的建设放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大环境中去考察、去把握。
(一)这**年党的建设,是在世界形势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的国际背景下进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年,整个世界发生了大变化大调整,这种变化和调整的剧烈和深刻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最显著最重大的变化,就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终结,世界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西方资本主义出现种种新情况,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重大科技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所有这些,引起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与时代、实践和科技的发展相联系,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以增强综合国力为中心目标的竞争浪潮,这个浪潮涉及国家之广泛、涉及领域之全面、持续时间之长久,都具有标志性的时代意义。如此深刻、如此巨大的变化,给我们党和党的建设带来许多新机遇,有利于我们科学、全面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紧跟时代进步潮流,有利于广大党员和干部开阔视野、树立世界眼光,焕发自强不息、奋力拼搏、改革创新精神,同时也给我们党提出不少新挑战新考验。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妥善处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种复杂和不确定因素,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又好又快地发展自己,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切实解决好这个重大课题,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对我们党的领导素质、执政能力特别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这**年党的建设,是在我国经历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的国内环境中进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年,是世界发生大变化大调整的时期,也是中国发生广泛而深刻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沿江沿边到内陆,从东部到中西部,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程势不可当、蓬勃向前。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使中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巨大解放,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感召力。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大发展,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而且带来了党的建设的新进步,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同时必须看到,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在深刻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新考验。如何在深化改革中结合新的实际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效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对党的肌体的侵蚀,坚定广大党员、干部正确的理想信念;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的情况下适应新要求、学习新知识、锻炼新本领,既防止外来的错误和腐朽没落思想文化的渗透,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全党全国的指导地位,又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同样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切实解决好这些重大课题,是我们党必须经受住的考验。
(三)这**年党的建设,是在党的队伍和自身状况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成为世界上党员数量最多的特大型政党。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的党员总数是440多万,他们基本上都参加过革命战争的洗礼和对敌斗争的锻炼。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的党员总数发展到3600多万,其中绝大多数是新中国成立后入党的。到**年底,全国党员总数已达到7400多万,近70%是改革开放以来入党的。改革开放**年来,虽然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党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但一批又一批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以及新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被吸收到党内来,为我们党增添了新鲜血液,从而使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得到新的改善和优化。毫无疑问,党员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一方面壮大和充实了党的力量,是我们党兴旺发达、富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使教育和管理党员的任务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艰巨繁重。如何把广大党员教育管理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如何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党的自身建设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还要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并不断发展,人们的就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活动的范围和领域也更加广泛,流动性比过去大大增强。截至**年底,全国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就业的党员总数为400多万,全国流动党员为200多万。在这种情况下,党的工作如何切实有效地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如何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党的工作,切实把这些领域的群众团结和组织在党的周围,这无疑是党的建设一个崭新的课题。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的利益诉求不仅会在干部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也会在不同地方、不同领域、不同部门表现出来。如何既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党的蓬勃活力,又始终保证全党同志按照党的奋斗目标、按照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来行动,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防止和克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的现象,这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不少,都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
农村政策回顾与评论
【关键词】农村政策回顾评论
一、2004年农村政策思想的变化及其背景
2004年政府的农村工作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反映出新一届领导集体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塑造社会公正的新的施政理念。1号文件对前一时期的农村工作做了总结,更集中地体现了新领导集体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思想和基本政策安排,其意义十分深远。2004年出台的大量有关农村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反映了新的施政理念,一个新的政策平台俨然形成。
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农业和农村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并为政府实现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强化对农业的财政和金融支持确立了基本政策框架。1号文件强调了在农业生产要素流动和农产品市场流通中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将有利于提高各种资源在农村经济中的配置效率,增加农村经济的活力。同时,1号文件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有利于克服单纯市场调节出现的“市场失灵”弊端,增强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和农民组织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产生将积极意义。
1号文件抓住了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并揭示了矛盾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全国农民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是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难题。这个难题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也是城乡二元结构之下各种深层次问题的集中反映。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说要实现中国社会经济的两个转变,一个是经济结构转变,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要缩小,效率要提高;另一个是大部分农村劳动力要转移到城市经济部门,更大规模地实现城市化,创造出工商业反哺农业的条件。这两个转变不顺利,农民增收的问题就难解决。农民增收背后就是这两个转变的条件问题。1号文件正体现了新一届领导集体促进这两个转变的全面的政策安排。中央政府决定在短时期内停止向农民征收粮食或粮食的货币等价物,破天荒地给几千年来政府财政依赖农民的历史划上了一个句号,这给新的体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战略思想的许多政策的出台吹响了前奏曲。
2004年农村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在深化农村改革中努力创新,富于进取精神。不少省市提前做了减免农业税的工作,使中央的政策目标有望早日实现。北京市不仅宣布取消了专门针对农民的一切税费征收,还出台了保障农民工在城市务工平等权利的地方法规。广东等一些发达省份借助自己的经济优势,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新的政府反哺农业的政策初露端倪,在落实中央“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方面走到了前列。湖南、江西和云南等省积极探索乡村治理的新路子,为建立乡村和谐社会做了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