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风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7 04:47:5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会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会风就是作风
在全市民族工作暨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上,出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怪象”——会议应到人数360人,缺席者竟有19人,而且都是市直部门和区县的负责人。市委书记当场怒斥会议缺席现象,并要求电视台记者将那些空虚座位上的座牌“记录在案”。
同志怒斥的问题,已远远超越会风本身,因为会风问题从本质上反映了党政干部的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反映了一个地区干部的精神面貌,更反映了他们的政治素质、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感。
会风不正作风难正。开会是传达上级精神、布置工作、统一思想、研究问题的重要行政方式。开会布置以后,工作要一件件落实,事情要一桩桩地处理,问题要一个个地解决。会风好,会议的效果才好;反之,会议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会风不正绝不是小事,我们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实现政令畅通,必须培养良好的会风。而我们的少数干部,对市委召开的研究重庆市民族工作暨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这样的重要会议漠然处之,想不来就不来,这不能不让人质疑其作风和作为党政干部起码的纪律观念。
其实,我们所知道的会风问题还远不止缺席现象,在市里其他一些会议上,不乏这样的“景观”——有的参会者“台上领导讲,台下手机响”,有的迟到或者早退,有的无精打采甚至打瞌睡等等。
会风的好坏,事关大局,事关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良好的会风和作风是干事创业的前提,对经济社会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带动民风、社会风气的不断好转;反之,则会贻误事业,污染和败坏社会风气,给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政府改进会风文风政风规定
一、从严控制各类会议,进一步改进会风
1.减少会议数量。市委、市政府已经发文部署的工作,原则上不再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凡可通过文电、电话等方式部署的,一律不开会。市直部门召开的全市性工作会议每部门每年不超过1次。全面实行“无会日”和“开短会”制度,除特殊情况,每周一、二、三不召开有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一般会议原则上“谁分管、谁出席”,会期不超过1个小时。
2.严格会议审批。市委召开的会议,报市委常委会议或市委书记审批。市政府召开的会议,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或市长审批。市委、市政府联合召开的会议,须经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市长办公会议同意后,报市委常委会议审批,特殊情况由市委、市政府秘书长协调后,报市委书记批准召开。部门召开的全市性会议应提前一周以请示形式报市委办公室或市政府办公室,由市委办公室或市政府办公室呈报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审批,部门不得直接上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负责同志。凡未按规定程序审批的会议,财政部门不得核拨会议经费。
3.控制会议规格。从严控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能由部门召开的会议,不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未经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批准,部门召开的会议不得要求各县(市、区)党政负责同志参加。未经秘书长批准,部门会议不得直接邀请市委、市政府领导参加。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不为部门召开的会议会议通知。
4.控制会议时间和规模。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会议(电视电话会议除外),原则上开到县(市、区)一级,只安排与会议内容密切相关的部门参加,会期一般不超过半天。部门召开的全市性工作会议,一般只开到县(市、区)一级,只安排与会议内容直接相关的单位人员参加,会期一般不超过半天。
5.改进会议形式。凡没有座谈交流、集中讨论和当面对接的全市性会议,原则上用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召开。对省委和省政府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需要以会议形式进一步贯彻落实的,尽量在会后紧接着进行安排部署。
县会风建设通告
各县(市、区)委,市机关各部门、各单位:
为切实转变会风,提高会议效率,保证会议质量,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会风建设的通知》(委办〔2009〕7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会风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加强会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会议是党和政府开展工作的重要手段,会风是确保会议质量的重要保证。当前在会风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领导干部对会风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不遵守会议请假制度,无故缺席;有的片面强调工作忙,指派一般工作人员替会;有的迟到早退,会场内接打电话、看与会议无关的材料。这些现象影响了会风,影响了会议质量。会风会纪的好坏问题,不仅关系到工作的安排和部署,同时也反映了机关的工作效能和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从加强作风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会风建设的重要性,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遵守会议规定,以实际行动促进我市会风建设。
二、进一步强化全局意识
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组织、局部与全局、下级与上级的关系,自觉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全局、下级服从上级,遇有重要会议,必须服从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不无故缺会,不擅自替会,保证按时按要求参加会议。
进一步改进机关会风文风的规定
为切实改进机关会风文风,促进机关作风的进一步好转,特作如下规定。
一、少开会,开短会
1.统筹会议计划。年初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制定以市委或市政府名义、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会议的年度计划,经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秘书长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上报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确定后严格执行。确需增开会议的,必须按规定程序报批。为方便基层工作,会议原则上安排在月初或月底召开。
2.减少会议数量。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内容相同或相近的会议合并召开;参会人员相同或交叉且时间相近的多个会议,应套开或连续召开;能以文电、电话等方式部署或可以新闻媒体通告的,不再召开会议。市级部门召开的全市性工作会议,每年只安排1次。严格控制各种形式的纪念会、研讨会、联谊会、庆祝会、表彰会等。
3.压缩会议时间。除法定会议(市党代会、市委全委会、市人代会、市政协全会)外,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重要会议(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等),会期不超过2天;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有关方面工作会议,会期不超过1天;电视电话会议一般不超过1.5小时。会议通知要明确会议所需时间。
4.控制会议规模。全市重要会议可安排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可要求区县(自治县)主要领导参加,参会人员一般不超过200人;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专题会议,只安排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出席,参会人员一般不超过150人;市级部门召开的专题会议,一般不安排市委、市政府领导出席,不要求区县(自治县)党委、政府领导参加,参会人员一般不超过100人。
独家原创:改进文风会风首抓改进话风交流材料
在当前形势下由于很多的官话讲话时废话连篇,在这种情况下要改进文风会风首抓话风改进,是当前提高工作效率,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从话风实际可以反映出文风会风甚至是党风的问题,可以看出改进话风的重要性,俗话说“言为心声,话如其人”。话风是一个人立场、观点、作风、修养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人的素质的综合反映。但在如今的实际工作中,很多的领导干部话风不正,言语无趣,经常引经据典,用老经验分析新问题,给人以老生常谈之感。可见,很多的领导干部没有认清形势、转变作为,转变观念,没有做到话风的改进。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倡导说新话、短话、真话、实话,使党的建设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新形势下,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法制社会、节约型社会的使命任务,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改进话风,在话风中体现党的先进性。
一、当前不正“话风”的具体表现
一是文山会海,泛滥成灾。现在不少地方,会议过滥,文件过多,整天沉溺于繁文缛节,疲于应付各种会议。一些领导只图虚名,讲话时报纸上、文件里的话多,自己的话少;官话、套话、虚话、大话甚至假话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话少。
二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有些领导干部讲话时间太长,次数太多,而且干巴枯燥、缺少个性的话多,新鲜生动、有吸引力的话少;长话多,短话少。这样的讲话,次数虽多,但作用不大;时间虽长,但效果很差。群众不喜欢听,不但赢不得自发的掌声和认可,甚至招致厌倦反感,不仅影响工作,而且影响党风,影响领导干部的形象。
三是小题大做,沽名钓誉。有的官员对成绩、政绩、业绩任意拔高、渲染,有一说十,有十说百,有百说千,有千说万,夸大其词,哗众取宠,急功近利,沽名钓誉。有的贪天之功为己功,把别人做的说成自己做的,把别人说的说成自己说的,把别人写的说成自己写的,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归于别人,文过饰非,争功诿过,报喜隐忧。
社会风险构成与风险控制
摘要:风险是危机事件的内在本质,是应急管理中的核心概念,然而风险的内在本质是什么?社会风险的具体构成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风险会累积并爆发为危机?风险如何控制?一直以来缺少理论上的分析。文章运用熵理论在系统演化的背景下来对以上问题作以回答,揭示危机事件发生发展与演化的的内在本质规律,为风险管理与危机应对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熵;社会风险;系统论;突发公共事件;危机
风险是公共危机事件的内在核心,危机事件形成过程其实质就是风险产生、酝酿、爆发、与消退的过程,因而对于风险本质及其累积、爆发的内在机理与规律的把握,是人们对危机事件科学控制、引导、管理的前提。社会生活中风险爆发、危机事件的发生是一种小概率的非常态事件、由于它跨学科性、复杂性,使它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演化的机理非常难以把握。人们基于风险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演化提出了一些解释框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风险-危机模型(RHModel)[1]、压力-释放模型(PARModel)、地方-风险模型HOP(HazardsofPlace)[2]等,这些模型在很多方面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但对于风险、危机的本质没能从更高的理论层面加以揭示,对于风险从微观向宏观的转化机理也不十分清楚。我国学者提出了社会物理学的理论,用类比的方法提出社会燃烧理论,把社会系统的突发事件,同自然界的燃烧现象进行了形象的类比[3]。这一方法形象生动但却限制了这一理论的适用范围与解释力。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危机事件放在系统演化的背景下,从系统演化的视角出发,运用熵理论对社会风险的本质、风险的构成、爆发的内在机理作以阐释,为公共危机事件的风险管理提理论基础和思想方法。
1“熵”:社会风险的内在本质
熵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热力学领域,被用来描述物质的状态,为度量体系混乱状况的重要参量。这一概念经过不断的扩展,“后续的学者运用这一参量而描述所有物质、事物与系统的运动方式及混乱程度等[4]。”熵概念成为描述系统状态事物运动状态或存在状态的不肯定度(不定度)的参量,因其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和强大的渗透力的,熵理论从物理学扩展到生物学、信息论、管理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甚至成为了一种世界观[5]。熵理论已逐步成为用来解释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科学理论的框架。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认为:“系统能够被认定为某一作用关系下和环境产生关系的多种要素的总和[6]。”可以说系统无处不在,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到社会,任何一种现实事物都是一个系统。而系统最为主要的特点就是结构、就是“序”,而系统的演化,也是系统构成要素与序的变化,而熵正是“描写系统结构、分析系统演化的物理量[7]”,是对系统内的序与功能态的描绘。任何系统处于不断地变化运动当中,熵值能够体现出既定的宏观状态下,系统内微观与中观层面下各结构状态出现变化的状态,也就是说能够描述出系统的混乱程度。通常,越混乱的系统所对应的熵值越大;越有序的系统所对应的熵值就越小。“系统的熵值实际上是系统无组织程度的量化表述[8]”。风险、危机正是在危机管理中表示着类似的内涵,系统内在风险的表现为系统的脆弱性、系统内的因素相互作用越为混乱、结构越不稳定,系统的熵值越大,也就越脆弱,系统遭到冲击后解体的风险就越大。用Risk表示一个承灾系统内风险大小程度或者说是潜在的危机程度,Ds表示系统的总熵,那么其二者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如下函数关系:Risk=f(Ds)(1)这是一个递增函数,表示在一个承灾系统中,系统的熵值越大,那么系统就越不稳定,其解体的风险就越大。风险,人们有过很多种定义。从系统的观点讲,就是系统从稳定状态演化到了一种无序,失序,结构的倒塌,系统解体、严重失序的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它是系统潜在的危机。熵值越大,那么系统的混乱、失序就越严重,生命力就弱,系统遭到破坏的风险就越大。因而,“熵”与“风险”都是对系统存在状态的描述,“熵”是系统内在的微观状态的描述,“风险”是系统外在的宏观表现,它们有着内在本质的一致性。
2社会系统风险熵的具体构成
会风文风改善工作通知
各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步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和规范督促检查活动的通知》,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根据《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的意见》有关要求,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就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和规范督促检查活动通知如下。
一、切实精简会议、改进会风
(一)提高会议质量。会前充分准备、深入调研,组织有关人员研究中央和省委精神、分析把握市情,提出具体、实在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建议。会中部署明确,形成共识。会后加强督查指导,及时跟踪反馈,推动贯彻落实。
(二)减少会议数量。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对下周重要会议安排进行预告。工作内容相同或相近的会议合并召开;参会人员相同或交叉的多个会议套开或连续召开;能以文电等方式部署或可以新闻媒体通告的,不再召开会议。市级部门召开本系统全市性工作会议,原则上每年只开1次。严格控制举行各类纪念会、研讨会、表彰会。
(三)控制会议规模。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的全市性重要工作会议,主会场参会人员一般不超过150人,一般由一位市领导作主题报告,一位市领导主持,会期不超过1天;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的有关方面工作会议,主会场参会人员一般不超过80人,一般只由一位市领导作主题报告,会期不超过半天。市级部门召开的本系统全市性工作会议,原则上不请市领导出席。领导讲话时间一般控制在1小时之内。电视电话会议、视频网络会议一般不超过2小时。
商委会风文风经验交流
**市商业委员会针对机关会风文风以及节约型机关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规范行政行为,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收到较好效果。
(一)认真学习贯彻。一是召开党组会,集中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部署和总书记关于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的指示要求以及《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的意见》和《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进机关会风文风的规定》两个文件,认真领会精神实质,高度统一思想,还就如何贯彻落实进行深入讨论。二是召开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会议,就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出具体安排。三是利用机关两个公众网络和《**商贸》杂志上刊载相关内容,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二)强化运行管理。一是由办公室明确专人,对机关各处室行文进行严格审查,对文字进行把关,规范报(发)文程序,严格文件审批。精简发文数量,可不发的文件坚决不发,可整合行文的坚决整合。如我委涉及安全的有民爆物品、特种商品、食品、公众聚集场所四个方面,以前由四个处室分别行文,现在一个文件对外,既减少文件数量,又减轻基层负担,节约行政消费。逐步推行无纸化办公,除涉及保密、安全等工作的文件外,一般通知性文件逐步从我委公众信息网、**商贸之窗两个网上对外行文。二是加强机关办公用品、公用通讯设备等日常管理,推行双面用纸和无纸化办公,抓好各种办公用品耗材的回收利用,促进办公用品高效和循环利用。加强公务车辆使用管理,严禁公车私用。进一步完善机关用车定点维修和定点加油制度,降低行政成本。三是对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会议,严格按照通知要求派人参加;对由我委及各处室牵头召开的会议,本着能合并召开的坚持合并、能通过电视电话会议召开的坚决采取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减少讲话数量,能一个委领导讲的坚决不让更多委领导讲,传达上级精神除重大会议精神外一律进行书面交流,交流发言人数控制5个以内;控制讲话时间,重要会议的讲话控制到70分钟以内,电视电话会议讲话不超过60分钟,一般会议讲话不超过40分,交流发言每人不超过8分钟;改进讲话方式,提倡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讲管用的话。
(三)严格建章立制。一是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规定,制定出台全年需要召开会议、机关公用经费、节约资源工作等年度计划,确保机关公用经费实现“零增长”,水、电、气、油料等能量分别降低5%以上。二是制定《公文制作流程图》和《公文运转管理办法》,对公文拟制、登记、送签、制作等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三是重新修订完善《党组议事规则》、《会议管理规定》等运行制度,从会议内容、会议时间、会议人员、会议纪律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四是出台《公务接待》、《车辆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办公用品领用制度》等保障制度,作出处级及其以下干部市外出差最多只能单面乘飞机,市内出差按里程核定车辆使用费;严格实行公用经费及专项经费主要领导“一支笔”审签制;业务处室办公经费实行全年限额使用的办法;办公设备和物品政府集中统一采购,目前,我委政府采购资金节约率达5.3%。同时,规范出国考察及培训活动,压缩组团数量,杜绝未经批准擅自变更出访路线、违反规定组织跨地区距部门出国(境)团组、以公务活动为名公款出国(境)旅游等违规违纪行为。
(四)坚持监督检查。一是成立由分管委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定期检查办文办会、建设节约型处室、争当节约型标兵工作开展情况。二是设立由机关党委、监察室负责人为会风监督员,对委机关、各处室召开会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三通报”:即会场通报、书面通报、公示通报。三是由办公室牵头,对各处室节能降耗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做到空调设置夏季不低于26度,冬季不高于20度;减少空调、电脑、复印机等耗能设备的待机时间,做到人走关机和关灯。四是由机关党委、监察室牵头,对委机关车辆管理、公务接待、物品采购等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执行规定不走样。
创新保险技术分解社会风险
中国正发生快速而深刻的变化,社会风险在时间、空间和规模上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外部面临国际社会矛盾日益复杂,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受到诸多挑战;内部正经历艰难的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种种矛盾冲突,各类风险交织,社会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具复杂性和威胁性。因此,全新视角探究当代中国的社会风险及其管理意义非常。本文试图对创新运用保险技术分解转化社会风险作些探究。
一、国际社会风险管理的全新理念和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进步和文明发展的人类现代化进程及人们对风险和风险管理的认知演变,“风险社会(RiskSociety)”已成为当代特征的形象描述,社会风险(SocialRisk)及其管理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重心。西方社会学家将广义的社会风险分成三种类型:
(1)政治风险,包括与别国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或外力入侵、内战、恐怖事件引起的动乱、意识形态分歧、经济利益冲突或地区性冲突、党派纷争等因素造成的风险;
(2)社会风险,包括分配不均、与政府对抗、结社群斗、失业人口增加与不安定、宗教纷争、社会各阶层对立等因素引起的风险;
(3)经济风险,包括经济萎缩、罢工、失业增加、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出口收入剧减、出口货物竞争力低落、滞销、价格大幅度跌落、粮食与能源价格大幅度上升等因素引起的风险。①狭义社会风险即其中的第二种。当代由社会风险的概念派生出社会风险源(SocialRiskSource)———社会风险的来源一个新的风险社会学概念。它的广义指社会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可能来源于社会的经济、金融、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不仅包括微观社会领域、也包括中观和宏观社会领域各种社会风险的来源。狭义概念是人们把社会看做是国家或地区之内的一个子系统时所表达的社会子系统的各种风险的来源②。从社会系统的基本要素构成分类社会风险源,可有自然风险源、人口风险源、信息风险源、制度风险源等;从社会系统的各子系统构成分类社会风险源,可有政治风险源、经济风险源、科技文教风险源等。为了更好地应对社会风险,立足现代风险管理的宏观战略视角,世界银行在1999年提出了“社会风险管理”的全新理念③,致力于建立社会风险管理机制。目的在于从系统、动态和综合决策的角度合理配置政府社会保障计划、市场商业保险计划及传统家庭、社区计划的综合保障功能,构建社会风险控制机制、社会风险预警机制、社会风险补偿机制,为有效处置社会风险、提供一种具有重要决策价值的创新性制度和策略框架。它指出社会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是防范和补偿社会风险所致的损失;以预防和减少贫困、促进个人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
社会风险管理审计调查报告
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社会发展带来的风险,世界银行在1999年提出了社会保护政策的全新理念——社会风险管理(SocialRiskManagement,缩写为SRM),旨在拓展现有的社会保障政策思路,强调运用多种风险控制手段,多种社会风险防范与补偿的制度安排,系统、综合、动态地处置新形势下各国面临的日趋严峻的社会风险,实现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社会管理是现代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作为政府组成部门的审计机关,可以通过有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揭示社会风险信息、预防风险因素的发生、抵制引发社会矛盾的违纪违规行为,进而发挥促进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一、社会风险管理是发挥政府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本质要求
随着全球范围进入高风险社会,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我国社会的各种不和谐因素也日益具有高风险的性质。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无时不有,风险问题已渗透到了我国政治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直接危及社会的运行安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总书记讲了三个“世所罕见”:即我们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总书记两次讲话均提到“各类社会矛盾明显上升”,强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审计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是审计机关受人民委托,依法、独立、专门、主动去揭示和查处问题,预防和抵御经济和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促进其他各个系统功能平衡,使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安全。这一论断一开始就明确了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不仅是在经济领域,同时还应包括在社会领域,对社会风险进行管理是国家审计的本质要求。
审计机关要发挥在社会领域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社会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加强对新形势下各类社会风险形成规律的研究,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关注“三农”安全、环境安全和民生安全,及时发出风险预警,采取措施将各种苗头性问题和管理漏洞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实现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在审计署近年来组织开展的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款物跟踪审计和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有关政策措施情况及其效果的审计调查等项目中,审计机关在揭露、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方面均做了有益的尝试,较好地维护了灾区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服务党和政府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经济的快速复苏中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在社会风险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社会风险事项与审计职责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