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斑病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7 03:29:2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灰斑病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玉米灰斑病问题调研报告

根据我国玉米灰斑病发生愈来愈严重的趋势,受华中农业大学、州农科院玉米专家的邀请,于年8月23日至8月28日及今年的8月下旬对州的等我省二高山玉米主产区的玉米灰斑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情况令人十分震惊和担忧:

一、灰斑病已经成为我省二高山地区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而且有愈演愈烈、迅速蔓延的趋势。

在州,我们调查了大田,参观了中国玉米体系建设首席专家张世煌教授在鹤峰燕子、市三岔布置的两个灰斑病观测点,从中了解到:从我省市场上流通或审定的品种中抽取60个品种进行灰斑病的鉴定观测,绝大多数品种不抗灰斑病,相当多的品种高感灰斑病,仅有少数几个品种对灰斑病表现一定的抗病性和耐病性。在农户种植的大田中,部分品种大面积发病达到大幅度减产的7级,有的品种大面积发病达到毁灭性的最高病级9级。在州农科院引种试验地看到,绝大部分品种尤其是相当部分北方品种均不抗灰斑。

在建始县海拔1100米的二高山,灰斑病已经入境,大田调查中发现个别品种已经发展到5-7级;在宜昌县海拔900米的下堡坪,灰斑病比年更为普遍,个别品种发病已达9级;在十堰和房县的二高山地区,灰斑病已经普遍存在,个别品种发病已达9级。

在五峰长乐坪的调查情况不容乐观:从玉米试验地观察,灰斑病在年的个别试验品种上开始发现,最近两年呈急剧上升趋势,病级指数从年的1级发展到2009年的9级;对在我县种子管理局登记备案的38个品种进行灰斑病调查,现已发现有19个品种不抗灰斑病,有几个品种属高感灰斑病。在我县主推的品种“三北2号”已在多个观察点发现不抗灰斑(同时有青枯病发生)。

由以上调查可以得出结论:灰斑病已经成为我省二高山地区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而且有愈演愈烈、迅速蔓延的趋势。

查看全文

大豆灰斑病防治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豆;根腐病;灰斑病;发生;防治

论文摘要介绍大豆根腐病及灰斑病的危害症状,针对影响两种病害的发病因素,提出防治方法。

1大豆根腐病

1.1为害症状

根腐病主要发生于幼苗期,成株期较抗病。病株的根及茎基部形成褐色椭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略凹陷,继而发展成环绕主茎的大斑块,甚至为害侧根。病菌主要侵害皮层,很少进入维管束组织。病株后期根部变黑褐色,表皮腐烂,侧根少或坏死。病株矮黄,下部叶片提早脱落,除少数苗期严重发病外,病株一般不枯死,但荚少、粒小,影响产量。

1.2影响发病因素

查看全文

大豆根腐病防治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豆;根腐病;灰斑病;发生;防治

论文摘要介绍大豆根腐病及灰斑病的危害症状,针对影响两种病害的发病因素,提出防治方法。

1大豆根腐病

1.1为害症状

根腐病主要发生于幼苗期,成株期较抗病。病株的根及茎基部形成褐色椭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略凹陷,继而发展成环绕主茎的大斑块,甚至为害侧根。病菌主要侵害皮层,很少进入维管束组织。病株后期根部变黑褐色,表皮腐烂,侧根少或坏死。病株矮黄,下部叶片提早脱落,除少数苗期严重发病外,病株一般不枯死,但荚少、粒小,影响产量。

1.2影响发病因素

查看全文

玉米关键病虫害发源以及预防

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粗缩病、玉米苗枯病、玉米纹枯病、玉米褐斑病、玉米螟、玉米蚜虫等多种病虫害普遍发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要做好玉米生产,就要防治好玉米病虫害。根据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消长规律,现将其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发生在叶鞘和苞叶上,病斑多由中下部叶片发生,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叶片迅速干枯,影响灌浆,减产可达15%~30%。玉米粗缩病是由传毒介体昆虫灰飞虱取食引起的病毒病。迟播春玉米、早播夏玉米出苗至九叶期,为易感粗缩病敏感生育期,与灰飞虱成虫发生高峰期相吻合。玉米苗枯病是玉米苗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造成玉米苗心叶卷曲、萎蔫,严重时造成死苗。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叶鞘及茎秆上,最初为淡黄色逐渐变为黄褐色或深褐色。玉米螟在当地一年发生3代,1代玉米螟在春玉米上发生,2代、3代玉米螟主要危害夏玉米。其他病虫害还有玉米绣病、玉米纹枯病、玉米黑穗病、玉米蚜虫等。

2防治技术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种植抗(耐)病品种和健身栽培为基础,采用生态控制、物理诱杀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

2.1播期防治

查看全文

探究玉米病虫害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介绍了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针对不同生育时期提出防治技术,以期为玉米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粗缩病、玉米苗枯病、玉米纹枯病、玉米褐斑病、玉米螟、玉米蚜虫等多种病虫害普遍发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要做好玉米生产,就要防治好玉米病虫害。根据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消长规律,现将其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一、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发生在叶鞘和苞叶上,病斑多由中下部叶片发生,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叶片迅速干枯,影响灌浆,减产可达15%~30%[1]。玉米粗缩病是由传毒介体昆虫灰飞虱取食引起的病毒病。迟播春玉米、早播夏玉米出苗至九叶期,为易感粗缩病敏感生育期,与灰飞虱成虫发生高峰期相吻合。玉米苗枯病是玉米苗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造成玉米苗心叶卷曲、萎蔫,严重时造成死苗。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叶鞘及茎秆上,最初为淡黄色逐渐变为黄褐色或深褐色。玉米螟在当地一年发生3代,1代玉米螟在春玉米上发生,2代、3代玉米螟主要危害夏玉米[2]。其他病虫害还有玉米绣病、玉米纹枯病、玉米黑穗病、玉米蚜虫等。

二、防治技术

查看全文

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探索

摘要:总结了玉米主要病虫害的症状、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方法,以期为玉米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症状;发病规律;防治方法

玉米病虫害种类众多,主要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病毒病、青枯病和丝黑穗病等;主要虫害有玉米螟、蚜虫、红蜘蛛、地下害虫等。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总结了玉米主要病虫害的症状、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方法,以期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参考。

1主要病害

1.1玉米大斑病

(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蔫;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1]。

查看全文

大豆病害防治研究论文

1大豆孢囊线虫病

大豆孢囊病,俗称“火龙秧子”。

主要症状:在大豆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子叶及真叶变黄,发育迟缓。成株期发病,植株矮小,叶片变黄,严重地块大面积枯黄,叶柄及茎顶部也呈淡黄色,花迟,结荚小而少,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全株枯死。

孢囊线虫的发生与危害:孢囊线虫是由线虫侵染大豆根部引起,根部被线虫寄生后根系不发达,侧根减少,须根增多,根瘤显著减少或没有根瘤并在根系上着生许多白色或黄白色突起的小颗粒,大小约0.5毫米,即孢囊,内藏的卵、胚胎卵和少数幼虫以孢囊在土壤里和寄主根茬内土壤中越冬,还以含线虫的土混杂于种子内或附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侵染来源。越冬线虫在大豆开花前后侵入大豆根内,7月间形成第二代进行再传染,被害大豆地上部矮小,叶片由下向上黄化,生育停滞,结荚减少甚至不结荚,使大豆产量显著降低,严重时可造成大豆在生长前期即干枯死亡,或全株枯死。

传播途径:孢囊线虫主要通过田间耕作,农作物残枝、粪肥及风雨、农机具和带菌种子传播,越冬孢囊对低温、干旱抵抗能力强,在土中可存活10年之久。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土壤环境、土壤内线虫数量有关。土壤温度高、土壤湿度适中、通气良好以及砂质土壤及偏碱土壤有利于线虫的生长发育与繁殖,则发病重。

防治方法

查看全文

蔬菜病害症状诊治

准确迅速地诊断蔬菜病害,是蔬菜病害综合防治的关键技术,也是菜农和蔬菜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只有在正确诊断蔬菜病害种类的前提下,才能采用适时对路的防治措施,收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1蔬菜病害的症状

诊断的基础是病害的症状,即病征和病状。病征是指病原物的群体或器官着生在寄主病部表面所构成的特征特性表现,它直接暴露了病原物在质上的特点。病状是指寄主植物和病原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相互作用结果的外部表现,即生长发育的异常状态,这种外部表现各有其特异性和稳定性。

1.1病状

1.1.1变色由于病组织细胞内的叶绿素形成受阻或被破坏,以及其他色素形成过多而使植株失去正常的绿色,统称为变色。变色可细分为花叶、黄化、褪绿、白化等。

1.1.2斑点病株局部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而死亡,表现出形状和颜色不一的病斑,称为斑点或局部坏死。斑点按形状可分为圆斑、角斑、网斑、条斑、轮纹斑、云纹斑、虎斑等;按颜色可分为褐斑、黑斑、灰斑、赤斑、紫斑、白斑等。斑点有的病健分界明晰,有的病健部界限不明、边缘模糊不清。斑点周围有的出现黄晕,有的无黄晕。斑点可发生于根、茎、叶、叶柄、叶鞘、果或种子等各部位,造成叶枯、茎枯、枝枯、落叶、落果等。有的斑点后期会局部或全部脱落,形成“穿孔”。

查看全文

水稻种子处理工作意见

近年来,我市水稻多年不见的干尖线虫病在田间已有发生,并有蔓延趋势,水稻恶苗病也有加重态势。多年的实践证明,药剂浸种是防治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的最有效途径,同时也可减轻早期迁入秧田的灰飞虱数量,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因此,各地要大力宣传好当前水稻药剂浸种技术,从而达到一次浸种防治多种病虫的目的。

一、防治对象

主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兼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等病害。

二、种子处理的药种及方法

1、药种:今年应大力推广用氰烯菌酯、杀螟丹再加吡蚜酮三元复配进行浸种,从而达到控制多种病虫的目的。

2、种子处理方法

查看全文

花卉灰霉病发病状况以及预防

花卉灰霉病是花卉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在多种花卉的生长季节经常发生,尤其在冬春棚室内的花卉生长期间,病菌可以侵染植株地上任何部分。如果栽培管理粗放,更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花、落叶,影响开花,降低观赏价值,对花卉品质和产量造成很大危害。

1寄主及其为害症状

灰霉病可为害50种以上的草本、木本花卉,如:丽格海棠、仙客来、瓜叶菊、蝴蝶兰、一品红、牡丹、翠菊、山茶、菊花、秋海棠、大丽花、天竺葵、唐菖蒲等。灰霉病为害花卉叶片、花、花梗、叶柄以及嫩茎,也为害果实。受害叶片往往在叶缘或叶尖处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并不断向叶片中心扩展,湿度大时造成褐色腐烂,其上长满灰色霉状物;湿度低时,因花卉种类不同,病部呈褐色、浅褐色、枯黄色等干枯状。花瓣上症状也因花卉种类不同,可出现褐色、浅褐色、白色等水渍状斑块,继而腐烂。嫩茎或含水量高的茎上出现褐色斑块,温湿度合适,病斑扩展很快,病部腐烂,枝、茎折断或倒伏,病部以上部分萎蔫、枯萎死亡,发病严重时整株死亡。在高温条件下,病部长出灰色霉状物是灰霉病在各种花卉上的共同特征,也是该病的重要症状。

2病原菌及发生特点

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Pers.),属半知菌灰葡萄孢属真菌,病部出现的灰苞粉状物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该菌发育温度最高32℃,最低4℃,适宜温度18~23℃,相对湿度要求保持90%以上。

病部所产生的大量分生孢子是再侵染的主要病源,温暖、潮湿是灰霉病流行的主要条件。成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灌溉水、棚室滴水和农事操作等传播。病菌对花器及叶片致病力较强,主要通过植株伤口侵染,也可由开败的花器、坏死组织和表皮直接侵染引起发病。空气湿度大时,病害发展迅速;空气干燥,发展缓慢,灰霉少;花盆放置过密、通风不良的温室中发生严重;氮肥过多、植株组织嫩弱,发病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