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惠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7 03:22: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互惠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互惠影响农社探析论文
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研究时,经济学常常会做一个潜在的假设,即行动者的本质是理性人。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理性就是行动者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理性的算计,包括资源配置、交换等。但从社会学的研究视角来看,经济行动者在从事经济活动时,其偏好不一定是对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即可以是利润、收入和福利,也可能是地位、声望、权利、安全感或成就感。而在各种利益相冲突的社会转型期,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同样影响着人们。因此,我们把经济行动者定义为社会理性人,他们虽然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但受到社会关系网络影响或制约,有时甚至可能选择某种非最大效用结果的行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供经济效益的同时最大的功能是服务,服务社员作为合作社的选择不仅仅考虑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用最大化。但合作作为一种社会行动之所以能够产生,合作双方必定都是有目的的行动者,都是为了满足相互某方面的利益。而农民专业合作社,正是在各方需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带给各方的收益也不单单是经济方面。
一、互惠的需要
(一)外在环境需求。我国加入WTO后,农业遇到了来自国外具有强势竞争力农业体系的极大冲击和挑战,这种冲击和挑战尽管表面反映在农产品市场开发、进口量增长等方面,但从根本上说是对我国农业产业组织资源配置的一次严峻考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取消了,改变了原有“大锅饭”的分配方式,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推动了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但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扩张,广泛交换市场的建立,促使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势在必行。我国家庭承包制基础上的农户经营规模过于狭小、高度分散,处于无组织状态,没有能力形成合乎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规模和进行农产品加工运销,仅仅从事一些初级产品生产,为市场提供原料,其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低下,属于无竞争力的弱势阶层。这样,数以亿计、超小规模的农户要真正与大市场接轨,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进行生产,必须通过联合,建立整体进入市场的中介组织,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当前许多经济发达国家的实践也反映了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中国农业发展为适应市场经济大环境,一定会走向组织化道路。
(二)农户的需求。家庭承包责任制度的建立,使农户经营直接面对市场,根据市场需求配置产品,进入市场交换,成为农村社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积累与发展的市场经济主体。这个群体生产规模小,经营行为高度分散,经济实力薄弱,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单个农户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变化,生产经营活动难以避免盲目性,农户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加剧了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信息成本和风险成本。同时,由于分散的小农户是以极小的份额进入市场,交易成本高,交易方式落后,信息掌握不全面,与组织化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等交易对象相比,谈判力量有限,使农户在市场中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造成不必要的利益损失。
同时,由于现代农业的推广,市场需要更加专业化的产品。而我国农民仍然从事单一的农产品原料生产,农业生产同其产前、产后部门没有联成一体,农民不能分享产前和产后的利润,使农业实际上只限于种养业,相对于二、三产业效益低。而二、三产业的发展对专业化和规模化的要求更加严格,对于信息闭塞的单个农户来说,进入二、三产业和效益高的种养业的门槛相对较高。对技术的缺乏和信息的匮乏,把农户挡在了现代农业的大门之外。
网络互惠程度与企业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并且网络也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在网络上拓展互惠平台,实现多方机构、企业等之间的网络互惠,为企业管理创新以及提升发展效益有着巨大的作用。当然,在知识流出视角下的网络互惠程度也会对企业的管理创新有着多种影响因素,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中,应有效把控各方面因素,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才能充分利用流出的隐性知识,促进企业管理创新以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知识流出;网络互惠程度;企业管理创新
在新时期发展中,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同时,网络也是当今很多企业拓展业务、资源共享的主要平台之一,以此实现网络互惠。在此,本文主要对网络互惠程度与企业管理创新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如下。
一、网络互惠程度分析
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下,企业的发展也逐渐拓展到互联网上,通过创造网上交易平台,对开辟企业新的经营路径有着极大的作用,更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1]。在网络时代下,企业可以将自身的产品、信息以及合作对象等方面的内容展现在网络上,而且其他领域包括科研机构、非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在将资源内容公布到网络中后,在保证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获得利益,而且也为其他的机构组织提供一定的资源,这种通过网络多方获取利益的方式也是当前较为流行的网络互惠。而网络互惠程度的发展也将直接影响到各企业和机构的利益情况,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应积极促进网络互惠程度的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收入。
二、基于知识流出视角下,网络互惠程度与企业管理的创新
宪法互惠正义精神论文
一、宪法与互惠正义
如果把法教义学的态度运用到极致,而不对规范成立的事实结果投以苛求的目光,或者干脆把某种实践性的动机隐入规范解读的价值判断之中,那么在本次修宪中,则可依稀读出某种互惠正义。
正义的面孔很多,博登海默就曾说正义有着“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1]在那林林总总的正义形态中,互惠正义的观念及其实效性几乎跟“报应正义”一样古老,因为在法学的理解中,二者恰好构成对立。当然,互惠正义的观念也和其他正义一样,其内涵不断随着时代的更迭而嬗变,但迄今仍有意义。在罗尔斯的正义论中,互惠(reciprocity)的概念就居于枢要的地位。如所周知,罗尔斯主要关注的是“社会基本结构”,这虽然不属于教义学意义上的宪法学的范畴,但任何的实定宪法都涉及某种社会基本结构,而正义的原则就是罗尔斯用以评价它的道德标准。[2]而在罗尔斯看来,这种正义原则实际上就“表达了一种互惠性的理念”。[3]他首先把社会理解为一个“为了相互利益的合作冒险”(acooperativeventureformutualadvantage),同时具有利益的冲突和一致这双重的结构,而正义原则主要就体现为一种公平的精神,能够得到参与者的接受和认同,为此遂离不开互惠,以使社会成为“一种公平的合作体系”(afairsystemofcooperation)。在《作为公平的正义》一书中,罗尔斯更这样指出:“一个稳定的立宪政体的第三个要求是,它的基本制度应该发扬政治生活中能发挥合作功能的各种美德,合乎理性和公平感的美德,和解精神和与人为善的美德”。[4]
从这样的理论高度俯视本次修宪的程序以及文本,就会解读出其中若隐若现的互惠正义精神。当然,这里要预先交代的是,贯穿于这次修宪中的互惠正义也有几个性向:一是内涵的特定性,即它主要是现代意义上、且为法学所(能)界定的互惠正义;二是程度的有限性,也就是说本次修宪中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贯穿了这种精神;三是表现的不稳定性,即其中的互惠正义往往折射成其他许多相关或相似的内涵,如平衡感、协调、妥协、合作精神等,虽然互惠正义本身也可能表现为这些要素;四是结构上的非独占性,也就是说本次修宪除了体现互惠正义之外,还可能体现其他的精神要素,在此不予赘言。
二、规范解读:互惠正义何在?
首先在本次修宪的程序中,或曰在作为一种规范文本的宪法修正案的动态形成过程中,可以解读出互惠正义。
剖析互惠在儿童道德培养中的价值体现探究
【论文摘要】儿童对道德所形成的最初理解来自于社会交往中的直接体验,互惠原则是儿童建构个人道德体系的基础,影响着儿童对社会公德、他人德行的认识和理解,继而决定着儿童自身对这些道德行为的认同和接受,以及个人道德价值感的生发。
【论文关键词】互惠;价值观;道德培养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德育工作被置于突出地位,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如果要使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形成一种合力.共同致力于儿童德育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研究具体工作的具体做法。要使道德教育始终要体现其价值性,就必须在具体环节上注重互惠原则的作用。互惠原则保证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以社会接受的方式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使个人受益,双方受益。它表明一个人在不损害他人同等权利的适当范围内,与人交往时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身的权利,需要或责任与义务。其价值体现在儿童道德培养的各个环节中。
一儿童的道德养成
儿童在学龄前期的道德培养主要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上学后主要是学校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但学校、家庭、社环境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并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作用、交互渗透、共同作用于儿童的道德培养和发展。
1.家庭道德环境
互惠规范提升政府绩效管理能力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引言;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化与社会资本的规范分析;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导向与社会资本的信任分析;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公共责任转变与社会资本的第三部门分析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社会资本理论属于一种投资未来的关系资本、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化缺失、政府一旦职能紊乱、运转失调,无法发挥最大绩效、社会资本的规范要素有助于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公众评估主体的能力不足、公众评估的实际效果与它的主体地位极不相称、公众的评价原则很简单,即是否和自己的利益相关、社会资本的公民参与网络提高公众评估政府绩效的能力、公民参与网络与公众评价政府绩效的能力关系密切、政府绩效管理与传统行政效率相比,远远超过行政效率的单向维度、目前,我国第三部门发展迅速,同时也参与了大量的公共事务管理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出发,结合公共行政学的相关基础理论,来考察社会资本与政府绩效管理之间的关系,至今还是一个理论界较少涉足的领域。社会资本提高了公众参与政治的能力,增加对政府的信任,建立互惠规范的沟通渠道,这些都有助于政府制定合理、公平、高效的政府绩效管理方案,提升政府绩效管理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社会资本;政府绩效管理;公民参与;网络
引言
社会资本理论属于一种投资未来的关系资本,虽然其报酬率在飘忽不定的关系网中难以用数理工具加以计量,但总会令人感到希望在握。由于社会资本仍属“资本”范畴,追求效率是“资本”的天然本性。同时,政府绩效管理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提高政府效率。因此,社会资本与政府绩效在追求效率目标上统一起来。除效率之外,社会资本强调的公民精神、信任、互惠规范等表现要素与政府绩效管理目标在逻辑上同样具有一致性。台湾政治大学谢俊义博士通过研究,在政府绩效与社会资本之间创建了一个函数公式:视社会资本为独立变数,社会资本的多寡导致政府绩效的优劣。政府绩效的提升是与社会资本成正比的。
“F(g)=∑(s1+s2+……sn)F(g)=政府绩效sn=社会资本的各项要素”[1]
互惠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化
一、基诺族的传统经济形式③
20世纪50年代以前,基诺族的经济生产,实行村社土地公共所有制,处于以刀耕火种的山地农业为主,以狩猎、采集等为辅的经济状态。
1.刀耕火种山地农业
基诺族聚居的基诺山和散居的地区全部是山地,没有成片的坝区。农业生产全部在开垦的山地上进行,是典型的山地农业。刀耕火种是山地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通常在春节后或上一年底开始砍树,待被砍倒的树木晒干后便焚烧,烧后的草木灰布满地面成天然肥料,有的厚达一二寸,此后稍事平整即行播种。耕地采用轮种制,轮作时间有一定年限,一般为烧一次荒种一年,少数种二年,然后丢荒。
2.狩猎
在基诺族的传统经济中,狩猎是基诺族男子的主要副业,也是基诺族获得肉食来源的一项重要活动,在经济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基诺山原始森林里动物繁多,基诺族人传统狩猎对象大致可分为兽、鸟、鼠三大类。他们常用的狩猎工具是:外地买来的火药枪,自制的弩,用棕绳搓成的支在鸟类通过的地方的扣子,设在野兽常走的路上的弯弓,打马鹿、麂子、野猪、野牛、老熊等的毒箭和跳枪。基诺族打猎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村社组织的集体打猎。第二种打猎的形式是几户联合起来打,即谁家发现较大的野兽踪迹,便约几户一起去打。第三种形式是个人发现后自己去打。
互惠经济到市场经济研究论文
摘要:基诺族作为中国的山地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经济形式是以刀耕火种为主,采集狩猎为辅的初级农业。在这种经济形态中,经济与社会是嵌合在一起的,经济活动与教育、宗教、歌舞等形式不分彼此;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往来依据的是互助,互惠互利原则。然而经过化,特别是经过山地、林地制度改革和引入市场经济之后,基诺族的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嵌合关系被打破,经济变迁与社会文化变迁不再同步。基诺族的经济形态由互惠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在此过程中,出现基诺族传统文化的快速变异。
关键词:基诺族;经济形态变迁;嵌合
Abstract:
TheJinuo,oneofChina’smountainousethnicgroups,enjoyedatraditionaleconomicpatternmostlydependentontheprimaryslash-andburnfarmingtogetherwithfoodforageandhuntingactivities.Inthissituation,economy,embeddedwiththesociety,wascombinedwiththeactivitiesofeducation,religion,anddancing.Peoplefollowedaprincipleofmutualassistanceandbenefit.Later,theembedmentbetweeneconomyandsocialcultureoftheJinuopeoplehadbeentotallybrokensincethepracticeofthepeople’scommune,especiallythereformofhillsidefieldandforestsystem,andtheintroductionofthemarketeconomy.TheJinuo’seconomy,asynchronouswithitssocialchange,hasturnedfromamutually-benefitedoneintotheoneorientedtothemarket.Duringthiscourse,thetraditionalcultureoftheJinuohastakenonradicalchanges.
Keywords:theJinuopeople;thechangeofeconomicpattern;embedment
今天,当我们用经济人类学的眼光来审视中国各个民族的经济形态的演变情况时,不由得想到了经济人类学家卡尔•博兰尼,他认为就社会与经济的关系而言,社会是首要性与支配性的。在他看来,在十九世纪之前,人类的经济是附属于其社会关系之下的,经济对社会而言,是一种“嵌入”的经济,也就是说经济是镶嵌于社会体制之中的。博兰尼认为,虽然没有一个社会不依靠一定的经济制度而存在,“但是在我们这个时代之前没有一个时代的经济是受市场的控制(即使是大体上)而存在的……事实却是:在交易上图利从没有在人类经济上占过如此重要的地位。虽然市场的制度从石器时代后期就已普遍出现,但它在经济生活中的角色只不过是从属性的。”①然而到了十九世纪,社会成了市场社会,市场经济不再是“嵌入”社会,而是相反,市场宰制了社会。
互惠经济到市场经济研究论文
摘要:基诺族作为中国的山地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经济形式是以刀耕火种为主,采集狩猎为辅的初级农业。在这种经济形态中,经济与社会是嵌合在一起的,经济活动与教育、宗教、歌舞等形式不分彼此;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往来依据的是互助,互惠互利原则。然而经过化,特别是经过山地、林地制度改革和引入市场经济之后,基诺族的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嵌合关系被打破,经济变迁与社会文化变迁不再同步。基诺族的经济形态由互惠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在此过程中,出现基诺族传统文化的快速变异。
关键词:基诺族;经济形态变迁;嵌合
Abstract:
TheJinuo,oneofChina’smountainousethnicgroups,enjoyedatraditionaleconomicpatternmostlydependentontheprimaryslash-andburnfarmingtogetherwithfoodforageandhuntingactivities.Inthissituation,economy,embeddedwiththesociety,wascombinedwiththeactivitiesofeducation,religion,anddancing.Peoplefollowedaprincipleofmutualassistanceandbenefit.Later,theembedmentbetweeneconomyandsocialcultureoftheJinuopeoplehadbeentotallybrokensincethepracticeofthepeople’scommune,especiallythereformofhillsidefieldandforestsystem,andtheintroductionofthemarketeconomy.TheJinuo’seconomy,asynchronouswithitssocialchange,hasturnedfromamutually-benefitedoneintotheoneorientedtothemarket.Duringthiscourse,thetraditionalcultureoftheJinuohastakenonradicalchanges.
Keywords:theJinuopeople;thechangeofeconomicpattern;embedment
今天,当我们用经济人类学的眼光来审视中国各个民族的经济形态的演变情况时,不由得想到了经济人类学家卡尔•博兰尼,他认为就社会与经济的关系而言,社会是首要性与支配性的。在他看来,在十九世纪之前,人类的经济是附属于其社会关系之下的,经济对社会而言,是一种“嵌入”的经济,也就是说经济是镶嵌于社会体制之中的。博兰尼认为,虽然没有一个社会不依靠一定的经济制度而存在,“但是在我们这个时代之前没有一个时代的经济是受市场的控制(即使是大体上)而存在的……事实却是:在交易上图利从没有在人类经济上占过如此重要的地位。虽然市场的制度从石器时代后期就已普遍出现,但它在经济生活中的角色只不过是从属性的。”①然而到了十九世纪,社会成了市场社会,市场经济不再是“嵌入”社会,而是相反,市场宰制了社会。
联盟共生推动组织演进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点互惠共生阶段;间歇性互惠共生阶段;连续性非对称互惠共生;连续性对称互惠共生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共生定义为不同种属生活在一起、出共生不仅是一种生物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共生模式,是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不会有企业愿意长期为另一企业提供对自己没有回报的服务、作为理性的市场主体,是不会持续做这种“利人不利己”的交易、点共生反映的是企业之间联系的随机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参与者之间偶尔发生业务联系,伙伴的选择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基于点共生阶段的相互了解,联盟参与者对合作方的信心有了一定提高、连续性非对称互惠共生已经到了比较高级的共生模式阶段、最有效率、凝聚力最强且最稳定的一种状态等,具体请详见。
生物学上的“共生”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AntondeBary)在1979年提出的。他将共生定义为不同种属生活在一起。
袁纯清在他的《共生理论》一书中指出共生不仅是一种生物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共生不仅是一种自然状态,也是一种可塑形态;共生不仅是一种生物识别机制,也是一种社会科学方法。因此,本文基于这样的目标,从共生理论出发,来研究企业联盟的共生模式。
共生模式,是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它既反映共生单元之间作用的方式,也反映作用的强度。从行为方式上说,共生模式可以分为寄生关系、偏离共生关系和互惠共生关系,从组织程度上说有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和一体化共生等多种情形。任何完整的共生关系都是行为方式和共生程度的具体结合,也可以说是反映共生单元某种程度共生的具体结合。
根据经济学的“理性”假设,不会有企业愿意长期为另一企业提供对自己没有回报的服务,因此,寄生方式在现实中很少存在。至于偏利共生模式,尽管会使共生系统产生新能量,但能量的分配只惠及共生单元的一方,对另一方来说,既无所得,也无所失。作为理性的市场主体,是不会持续做这种“利人不利己”的交易的。点共生反映的是企业之间联系的随机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共生过程具有短期性和不稳定性的特征。因此,这种共生模式对企业共生组织演进的推动力十分有限,所产生的能量也十分有限。因此,我们把联盟共生模式分为点互惠共生、间歇性互惠共生以及连续性非对称共生和连续性对称互惠共生四个阶段。
一、点互惠共生阶段
诠释多边贸易体制的博弈机制
摘要:以GATT/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是摆脱贸易政策选择“囚徒困境”的制度性安排,它为各成员参与多边贸易体制提供了一个博弈平台。文章介绍了贸易政策选择“囚徒困境”,并从多边贸易体制的产生、建设者、互惠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争端解决机制、谈判机制等歌方面分析了其运行的博弈原理,说明多边贸易体制本身就是一个博弈系统。
关键词:多边贸易体制,博弈,囚徒困境
一、贸易政策选择的“囚徒困境”
假设有两个国家A和B能够自主制定贸易政策,它们分别面临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两种选择,假设两国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则都受益,而当本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他国实行保护贸易政策时本国利益受损而他国受益,当两国都实行保护贸易政策时两国均受损,两国各自选择贸易政策后的收益矩阵如图1,它构成一个明显的“囚徒困境”模型。
在该模型中,在经济人假设条件下,两国必然会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而都选择保护贸易政策。在贸易政策选择后,其纳什均衡为图中右下角的(-8-8),这是该博弈模型惟一的纳什均衡解,无论这两个国家进行多少次重复博弈,贸易政策的选择依然是都实行保护贸易政策。该模型虽仅以两个国家为基础,但是推广开来依然适用,它能够解释为什么保护贸易政策受到各国政府青睐。
二、多边贸易体制:摆脱贸易政策“囚徒困境”的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