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关联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7 01:38: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话语关联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话语关联与修辞关联研究论文
一、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是Sperber和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①中提出的一种语用学理论,它从认知的角度对话语理解进行了研究,是一种具有很强解释力的交际与认知模式。“关联理论首先把交际活动(包括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归属为认知活动,认为言语交际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说话人的目的或意图能被听话人识别,是由于他们对认知环境(cognitiveenvironment)具有共识;也就是说,交际是否成功,就看交际双方对彼此的认知环境是否能显映(manifest)和互相显映(mutuallymanifest)。”②Sperber和Wilson将关联定义为:“假设P同一系列语境假设之间的关系。”(1991:381)他们认为,当且仅当一个假设在一定的语境中具有某一语境效果(contextualeffect)时,这个假设在这个语境中才具有关联性(1986:122),并提出了最佳关联设想(Presumptionofoptimalrelevance)和最佳关联原则(Principleofoptimalrelevance):
(1)发话者意欲向听话人显映的假设集{I},具有足够的关联,使听话人值得努力去处理该明示的刺激信号(ostensivestimulus)。
(2)这一明示刺激信号,是发话者传递假设集{I}时所能运用的最大关联的信号。
(3)任何一个明示交际行为,必须保证自身的最大关联。(1986:158)
在关联理论中,Sperber和Wilson结合语码模式和推理模式,提出了明示推理交际(ostensiveinferentialcommunication)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说话人发出一种刺激信号,使之对交际双方互相显映(mutuallymanifest),通过这种刺激信号,说话人意欲向听话人显映或更加清楚地显映一系列的命题{I}(1986:63),只有说话人说出的话具有“明示性”,听话人的推理才有方向和目标,才能准确理解说话人话语的意义。例如:
话语关联与修辞关联分析论文
一、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是Sperber和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①中提出的一种语用学理论,它从认知的角度对话语理解进行了研究,是一种具有很强解释力的交际与认知模式。“关联理论首先把交际活动(包括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归属为认知活动,认为言语交际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说话人的目的或意图能被听话人识别,是由于他们对认知环境(cognitiveenvironment)具有共识;也就是说,交际是否成功,就看交际双方对彼此的认知环境是否能显映(manifest)和互相显映(mutuallymanifest)。”②Sperber和Wilson将关联定义为:“假设P同一系列语境假设之间的关系。”(1991:381)他们认为,当且仅当一个假设在一定的语境中具有某一语境效果(contextualeffect)时,这个假设在这个语境中才具有关联性(1986:122),并提出了最佳关联设想(Presumptionofoptimalrelevance)和最佳关联原则(Principleofoptimalrelevance):
(1)发话者意欲向听话人显映的假设集{I},具有足够的关联,使听话人值得努力去处理该明示的刺激信号(ostensivestimulus)。
(2)这一明示刺激信号,是发话者传递假设集{I}时所能运用的最大关联的信号。
(3)任何一个明示交际行为,必须保证自身的最大关联。(1986:158)
在关联理论中,Sperber和Wilson结合语码模式和推理模式,提出了明示推理交际(ostensiveinferentialcommunication)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说话人发出一种刺激信号,使之对交际双方互相显映(mutuallymanifest),通过这种刺激信号,说话人意欲向听话人显映或更加清楚地显映一系列的命题{I}(1986:63),只有说话人说出的话具有“明示性”,听话人的推理才有方向和目标,才能准确理解说话人话语的意义。例如:
关联理论框架下翻译论文
摘要:关联理论作为一种认知语用理论,强调了语境效果及推理模式;翻译是一个对语言进行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二者都是对人类交际与话语理解进行研究。因此,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对翻译这一交际过程进行研究,能够全面、科学地理解话语,使交际获得成功。
关键词:关联翻译交际语境效果
1.引言
DanSperber和DeirdreWilson的关联理论是在H.P.Grice的交际理论与会话含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合著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对其有很精辟的阐述。关联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一个理论给西方语用学界带来了极大影响。它将关注的核心投到人类交际与话语理解方面,其影响力已超出了语用学领域,延伸到翻译领域。因为自然语言中的每个话语都可以有多种理解,要正确的理解自然语言,就必须通过语境来寻找信息的关联,然后根据话语和语境的关联进行推理。而翻译中为达到语用等效,其前提正是正确地理解自然语言。因此,关联理论就成为可以指导翻译的语用翻译理论。
2.关联理论
Sperber和Wilson主张用“关联原则”来解释人类的交际。他们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交际双方之所以能够配合默契,是因为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即“关联”。关联由两个因素决定:语境效果和心智努力。人类认知活动的目标就是在认知过程中力图以最小的心智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必须把注意力集中于最为“关联”的信息,以获取信息和语境的最佳关联。最佳关联是指在话语理解时以一定的心智努力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
关联理论下的翻译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关联翻译交际语境效果
论文摘要:关联理论作为一种认知语用理论,强调了语境效果及推理模式;翻译是一个对语言进行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二者都是对人类交际与话语理解进行研究。因此,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对翻译这一交际过程进行研究,能够全面、科学地理解话语,使交际获得成功。
1.引言
DanSperber和DeirdreWilson的关联理论是在H.P.Grice的交际理论与会话含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合著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对其有很精辟的阐述。关联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一个理论给西方语用学界带来了极大影响。它将关注的核心投到人类交际与话语理解方面,其影响力已超出了语用学领域,延伸到翻译领域。因为自然语言中的每个话语都可以有多种理解,要正确的理解自然语言,就必须通过语境来寻找信息的关联,然后根据话语和语境的关联进行推理。而翻译中为达到语用等效,其前提正是正确地理解自然语言。因此,关联理论就成为可以指导翻译的语用翻译理论。
2.关联理论
Sperber和Wilson主张用“关联原则”来解释人类的交际。他们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交际双方之所以能够配合默契,是因为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即“关联”。关联由两个因素决定:语境效果和心智努力。人类认知活动的目标就是在认知过程中力图以最小的心智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必须把注意力集中于最为“关联”的信息,以获取信息和语境的最佳关联。最佳关联是指在话语理解时以一定的心智努力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
剖析话语分析研究方法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话语分析理论的诞生已有50多年了,尽管研究者们对其理论框架有了比较明确的定位,但对于这一理论如何运用于外语教学都着墨不多。本文分析了话语分析理论的几大主要研究方法的具体内容,并进一步探讨了运用话语分析研究方法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可行性及可能性。
关键词:话语分析言语行为理论话轮转换外语教学
一、话语分析研究概况
自美国语言学家Harris于1952年在《语言》杂志上发表题为“DiscourseAnalysis(话语分析)”的论文至今,话语分析已经历了50多年的历史。这50多年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启萌阶段、形成阶段和发展阶段。启萌阶段,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结束,前后大约10年时间。本阶段值得一提的语言学家有两个:Harris和MitchelloHarris于1952年发表了“话语分析”一文。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语言不是在零散的词或句子中发生的,而是在连贯的话语中发生的。”对Harris来说,话语是一个结构单位,因此,他在分析话语时所用的方法是结构主义的分布分析法。然而这种方法只注重分析形态音位结构和句法结构,忽视了意义与内容以及句子的层次关系,结果证明这种分析方法对于超句结构的纯形式的分析并不可行。1957年,Mitchell在一篇题为“昔兰尼加的买卖用语”的文章中,提出了一种语义分析方法,详细描述了话语参与者和情境的相关内容,并且按照交谈内容将买卖过程分为五个阶段:(1)寒暄;(2)询问商品价格;(3)查看商品质量;(4)讨价还价;(5)结束语。由于这几个阶段是由发生在交易过程中的活动,而不是由独特的语言特征来限定和辨认的,因此,Mitchell所做的分析并不是语言学的分析。故而Mitchell的分析模式的应用范围也不够广泛。形成阶段,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结束。60年代起话语分析逐渐兴起。许多关于话语分析的理论相继问世。如:句子功能观、交际动力、主位、述位、过渡、衔接、照应、指示、替代、连贯、语境、语域等问题的研究,使语言研究的范围进一步超越了句子的范围。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Halliday,Harweg,Sinclair,Coulthard,vanDijk等。发展阶段,始于2。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话语分析研究硕果累累。突出反映在:第一,有了自己的正式出版刊物。荷兰学者VanDijk主编的《语篇》学术期刊于1981年正式创办,从此以后,话语分析有了自己的学术园地。第二,研究队伍空前壮大,从原来的欧美扩大到亚洲和澳洲等地。第三,话语分析的研究范围有了更大的突破。90年代以来,话语分析的成果广泛应用到人类文化学、社会学、翻译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教学法和跨文化交际等诸多领域,广泛揭示人们在日常交际过程中如何运用真实语言、社会文化背景与话语建构的关系以及话语单位所揭示的语言现象和特征。Beaugrade(1997)认为21世纪话语分析的重点将是知识共享和话语策略;任务将是研究话语在团结社会文化群体中的作用;展示多元文化实现人类潜能的过程;探讨话语与社会化的生态系统以及语言资源的使用策略;分析话语在获得和使用知识中的作用。
二、话语分析和篇章语言学的融合
黄国文(1998:7)认为:“话语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它可以是独白、对话,也可以是众人交谈;可以是文字(如交通标志),也可以是诗歌、小说。它可以是讲话,也可以是文章,短者一、二句可成篇,长者可洋洋万字以上。”话语分析则是对大于句子或语段的语言单位的分析,包括口头会话和书面语篇。话语分析诞生之初,与篇章语言学是并驾齐驱的。话语侧重口语研究,篇章语言学则侧重书面语的研究。Widdowson(1973)对话语分析和篇章语言学做过区分:话语一篇章十语境;面篇章一话语一语境。美国学者Chafe等认为话语是口头的、意义连贯的、动态的语言单位,对话语的分析他们称之为话语分析。面欧洲的学者则认为篇章是比句子大的、静态的书面语言单位。对篇章的研究他们称之为篇章语言学。如今篇章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研究有融合的趋势。两者的共同点是:自然语言,超越句子范围,具有完整的意义。本文所说的话语分析就是广义上的定义,包括对口语和书面语的研究。
关联理论与会话含意关系论文
言语交际是人们沟通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它实际上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具体运用语言的过程。本文根据关联理论,用实例试分析影响会话含意理解的各种因素,以便日常交际顺利进行。
关联理论与会话含意
摘要:言语交际是人们沟通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它实际上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具体运用语言的过程。本文根据关联理论,用实例试分析影响会话含意理解的各种因素,以便日常交际顺利进行。
关键词:会话含意;因素;关联理论
RelevanceTheoryandConversationalImplicature
JiangShenying
言语合作性语用标记关联思考
摘要:本文正如标题所示,既是对新格赖斯含义理论(Leech1983、Horn1984、Levinson1987、Sperber和Wilson1986/2001)的综观,又建立起笔者自己的“言语合作性的语用标记关联模式”(PMRM)。§3讨论了CP、PMRM和其他语用原则的关系,分别对礼貌原则、Horn的2原则、Levinson的3原则和S&W的1原则进行了“PMRM考察”,最后提出保留各家理论的合理且具有解释力的成分,再把这个语用混合物置于PMRM的框架中,以完善新老格赖斯主义对交际的解释。
关键词:标记;CP;PP;RT;原则;合适;心力
Abstract:Thisthesis,asthetitleindicates,isbothaperspectiveofclassicandneo-Griceanpragmatics(Leech1983,Horn1984,Levinson1987,Sperber&Wilson1986/2001),andaformulationoftheauthor’sPragmaticMarkednessRelevance-Model(PMRM).§3isanexplorationoftheinterrelationofCP,PMRM,andtheotherpragmaticprinciples,aswellasadiscussionofthemfromthepointofviewofPMRM,highlightingthehypothesisofintegratingthereasonableessenceofeachoftheaboveprinciplesintheframeworkofPMRMforthegoalofamorepowerfulinterpretationofcommunication.
Keywords:markedness,CP,PP,RT,principle,properness,processingeffort
1.言语合作性的语用标记价值
人们在交际(以及其他协作行为)中遵循着“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简称CP)。CP有4条准则:量准则(QuantityMaxim[2])——提供的信息量不多不少。质准则(QualityMaxim)——说真话,说话有根据;关系准则(RelationMaxim)——话语切题;方式准则(MannerMaxim)——清楚明了,井然有序。(由Grice(1975)删节而来)
语用翻译探讨论文
一、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
1.推理是语言交际的核心
一般地说,语言交际的模式有两种:代码模式(codemodel)和推理模式(inferentialmodel)。语言交际会同时涉及这两种模式,但在交际过程中,认知—推理过程是基本的,编码—解码模式过程则附属于认知—推理过程[2]。
依据关联理论,语言交际活动涉及两种意图: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前者指话语的字面意义,是交际者向交际对象传递某种信息的意图,后者则指交际者传递该信息意图的意图。交际者为使听话人懂得自己的意图,总是以明示的方式表达信息;听话人为了了解交际者的意图,必须将信息进行演绎推理。语言交际实质上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交际者对听话人的认知环境和交际情景加以评估,并据此通过话语向听话人示意/传达自己的交际意图;听话人则依据该话语提供的信息和相关的语境信息,在关联原则的指导下进行解码和推理,最终是对交际者的交际意图的认知。因此,交际过程不仅仅是单纯的编码—解码过程,而是更重要的对话语和语境信息的动态推理过程。例如:
A:Doyoulikerugby?
B:IamaNewZealander.
从关联理论看语用翻译论文
摘要: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要靠推理。而翻译中为达到语用等效,其前提正是正确地认知和理解语言。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具有指导作用。依据关联理论能更好地理解原文,寻找关联,解释翻译过程中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三元关系,从而更好地顾及读者的认知,达到翻译中的语用等效。
关键词:关联理论;语用翻译;语用等效
Abstract:Relevancetomaketheoryholdsthattheproperunderstandingoflanguageneedstofindoutrelevancethroughcontextandinference.Pragmaticequivalenceintranslationcanbeachievedonthepremisesoftheunderstandingoflanguage.Relevancetheoryhasbecomeaguidancetopragmatictranslation.Thestudyonpragmatictranslationfromtheviewpointofrelevancetheorycanmakeuscomprehendsourcelanguagebetter,findoutrelevanceandillustratethetrivalenttranslationprogress,whichinvolvesthewriterofsourcelanguage,translatorandreadersoftargetlanguage.Inthiswaythetranslatorcanidentifywellwiththereaders''''cognitionoftargetlanguagesoastoachievethegoalofpragmaticequivalenceintranslation.
Keywords:relevancetheory;pragmatictranslation;pragmaticequivalence
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的使用与理解,既研究发话人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的过程,也研究听话人对发话人说出的话语的解码和推理过程。翻译虽然也是通过语言进行沟通,却和日常语言活动所不同,它涉及到源语和目的语两种不同语言,是一种语际交流。翻译研究着重探讨译者解读原文、如何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语用学和翻译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1]。正因为如此,人们往往借鉴语用学理论来探讨翻译活动。1986年法国语言学家、哲学家DanSperber和英国语言学家DeirdreWilson出版了《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andCognition),提出了涉及交际与认知的关联理论。关联理论这一语用学理论主要研究信息交际的推理过程,尤其注重语言交际的话语解释原则。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讨翻译活动,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过程和翻译行为,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本文在概述关联理论核心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关联理论与语用翻译的关系,探讨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指导作用,并结合实际讨论语用等效翻译等问题。
一、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
关联理论对翻译中文化缺省的启示
一、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是法、英学者D.Sperber,和D.Wilson在其合作出版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1986/1995)专著中提出来的,1995年二人又出版了该书的修订版。他们认为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交际双方互明的前提是在于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关联机制包括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最大关联(mostrelevance)是指在交际中受体在理解话语时付出了尽可能小的努力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最佳关联(optimalrelevance)是指受体在理解话语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获的足够的语境效果。从关联理论的途径研究翻译,就突出了翻译的认知特性,它研究译者的交际能力,也就是翻译能力。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看成是一个语际间的明示—?推理的阐释活动。翻译不是静态的,而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交流,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依据不同编码对符号进行再解释的一个无止境的过程(王治琴,2005)。
二、关联理论与翻译的关系
关联理论认为,对语言的使用有两种方式:描述性使用和解释性使用。翻译是对语言的解释性使用。在语言的解释性使用中需要注意的是原语和表达该话语的语句之间应该存在一种解释性相似。两个话语的解释性相似程度越高,所共享的明说和暗含意义就越多。翻译活动源远流长,研究翻译的文献亦可谓汗牛充栋,但学者们对于“翻译”从未达成过共识。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是很强的,它统一的理论框架可以“框住”人类的一切翻译活动,而且还可以根据关联理论平息翻译界经年不息的争执(赵彦春,2003)。任何一种翻译理论都强调翻译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原语,译者靠什么来推理作者的交际意图呢?关键是靠寻找最佳关联,推断出语境暗含。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也是一种交际活动。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把翻译看作是一个对原文进行阐释的动态的明示—推理过程。译者要尽可能根据话语内容去推理原语交者的交际意图,而译语接受者同样也在自己动态的语境内对译文进行阐释和解读。所以,根据关联理论,我们可以把翻译看作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是一个推理过程,而推理所依据的就是关联性。
三、对文化缺省和关联理论的认识
认知科学表明,人的知识和经验以图式(schema)的形式储存在人脑的长期记忆(long-termmemory)之中,每个图式由数目不等的空位(slots)组成。每当感官记忆(sensorymemory)输入了某种信号时,认知机制中的记忆搜索(memorysearch)功能就会自动在长期记忆中激活属于该图式的空位,最终激活整个图式。认知是由记忆中的图式作用于未知实现的。因此,在语言交际中,新的话语必须以某种方式激发相关认知领域中的其它认知结构,理解才能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