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7 00:59: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化学专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药学专业生物化学探析
1建立课程标准
改革药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区分专业特色。课程标准是教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大纲,在教学中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对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课学时的分配,实验内容项目的选择等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应该根据我校实际的教学经验,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实例,制定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药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标准,使老师在教学中有章可循,更好地完成课程任务,更有针对性地因生施教。根据课程标准,应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药学相关性大的章节应该多分配学时和精力,以对学生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应该合理分配实践教学的内容,在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中达到平衡,适当增加药学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另外,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尽量做到2人1组,共同完成实践教学内容,而不是以往因为人多,很多同学只是看实验,理解实验这种误区。在实践中渗透理论知识,验证理论知识,强化理论知识。知道为什么做,怎么做。
3有效的教学过程
3.1引人入胜的绪论
EPC总承包化学专业常见技术分析
摘要:电力工程EPC总承包化学专业具有系统多、设计接口多、涉及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数据多等特点,从而导致化学专业在EPC总承包工程项目不同阶段常出现具有共性的一些问题,本文对其常见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对应管理经验,希望对以后的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电力工程;EPC总承包;化学专业;技术问题;管理经验
电力工程EPC总承包工程项目化学专业设计包括水的预处理、水的预脱盐、水的除盐处理、凝结水处理、废水处理、化学加药、水汽取样、制氢和化学实验室等多个系统,具有系统多、设计接口多、涉及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数据多等特点。总结化学专业在项目前期、招投标、技术协议签订和技术协议执行各阶段的管理经验及其可行性建议,可为之后电力工程项目高质量顺利执行作出一定贡献。
1项目前期
1.1收集工程设计基础输入资料
设计输入阶段,工程设计基础输入资料收集内容主要包括:(1)水源的水质全分析资料;(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3)水资源论证报告;(4)机组型式、装机容量、热力系统、发电机冷却方式和参数、有关辅机的情况;(5)热网补水量和水质、外供蒸汽量和除盐水量及回水情况;(6)扩改建工程的原有化学系统情况;(7)所选用的设备、材料(包括防腐材料)、药剂、填料等的供用情况(包括质量、价格、包装和运输方式等)。工程设计基础输入资料收集贯穿在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对于化学专业来说,水源水质情况及材料和药剂的供用情况,是两个值得关注的风险点。水质是否发生变化,材料和药剂的使用是否因外部环境有所改变,这些都会影响到化学专业各个系统的配置情况,建议在投标阶段与业主方确定。其中,水源水质资料的收集非常重要。水处理工艺需根据水源水质、机组形式等参数进行确定,因此化学水处理系统设计前应取得全部可利用水源的水质全分析资料:关于水源水质资料,地表水、再生水为近年的逐月资料,共12份;地下水、矿井排水、海水为近年的逐季资料,共4份。而水源水质全分析资料在设计初期,尤其投标前期很多时候资料是不齐全的,在投标澄清阶段如果无法及时获取,可以根据以往项目经验进行假设或者参考当地已有电厂项目数据。
化学专业实验虚拟仿真技术探讨
摘要:实验在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有许多弊端,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到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可有效地解决限制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的诸多因素,建立起传统方式和现代技术并存的实验教学模式。构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应遵从虚实结合的原则,设计多层次循序渐进的虚拟仿真课程并强化师资培训,以期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应用化学人才。
关键词:虚拟仿真;应用化学;实验教学
实验在高等学校的实践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直观和操作性的特点,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应用化学作为一门介于化学和化工之间的独立学科,所培养的人才需要具备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1]。可以说,实验教学贯穿整个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本科学习阶段。但是一些实验受到实验场地、条件、资源、设备和时间等诸多原因的限制很难开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效,使得教学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基础,虚拟仿真实验的广泛开展为强化实践教学、改善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在虚拟仿真实验的开发过程中,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集成环境被搭建起来,师生可以将听觉、视觉和触觉等感知的虚拟实验环境融入到课堂中,这为应用化学专业实验的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模式[2-3]。
1应用化专业实验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应用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实验教学是该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实践技巧与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些实验教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本科实验教学开展不顺利。
1.1实验时长,实验安全及环境保护问题
化工专业分析化学浅析
一、改革教学内容—理论和实验并重
以往的分析教学,而实验教学只局限于验证性,这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从业能力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为此,我们尝试从教学内容入手进行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讲义上。依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编写出符合现代中职教学要求的分析化学教学讲义。教学讲义的编写以理论教学内容“必需、够用”、深浅适度为原则,就打破了原有学科体系,解决了某些教学内容与其他专业课程重复的问题,达到了各专业所需要的内容要求。如,教学内容突出定量分析、仪器分析的知识。实验教学内容改变过去实验课只是为了验证理论上的知识,去掉验证性的实验,大幅度增加应用方面的实验。再如,定量分析实验内容增多,定性分析实验内容减少。改革后,理论知识大大减少,而实验课有所加强,现如今,教师“包”得太多的现象普验原理遍存在,从实,步骤,注意事项,结果处理都有教师深刻细致地讲述给学生,学生只要按照教师讲述的步骤和方法按部就班就能完成实验。这样的结果是: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因该主动把“包”得过多的那部分交给学生自己处理。具体做法:在做某个实验前,给出指定参考书和思考题,学生通过查,看,思考来完成,教师通过对预习结果的检查和把关后,对实验应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重点讲述后,学生就可进行实验,这样,讲课时间减少了,学生实验时间增加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如:缓冲溶液,标准溶液,指示剂等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配制。在教学中,在基本操作和训练的同时要经常穿插设计性实验,使能力的分解培养和综合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依次按基础训练,综合实验,研究试实验推进教学进程。
二、改革教学方法——从单一到多样
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就教学方法而言,在遵循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必须因学生的基础,因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由于当代中职院校学生基础薄弱,而自主学习的习惯尚未形成,因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学生的需求。为此,我们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习方法传授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其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学,学会查阅所需的分析化学知识,将所学的分析化学知识运用在专业上,解决一些问题,解释一些现象。其次,我们将引进一体化教学,就是在课堂上除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外还要求学生边学理论边进行实验操作,尤其是在仪器分析教学过程中,打破了过去一块黑板、一张挂图、一支粉笔的课堂教学形式,而是通过课堂上教师对仪器的现场操作来完成教学内容。第三,着眼于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在教学中注重采用启发式、课上讲重点、难点,随时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或留一定量的课后思考题,下一节课由同学讲解,鼓励同学们展开讨论。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情况了解他们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且通过讨论还可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突出能力培养,与企业需求接轨
目前中职院校都很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尤其是仪器分析教学过程中这一点尤为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要打破教材的束缚,这就要求老师每年至少有三个月的时间下工厂实习,了解一般的化工质检部门如何常规检验,用的是什么样的仪器,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教师回来做成多煤体课件让同学了解学习,再就是我校也和多家企业进行业务合作,每年他们的质检部门会派专人过来,根据他们目前实际的生产需求对学生进行相关操作上的培训,在培训的同时教师也有了学习的机会,可以进一步的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综上所述分析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教会学生课本上的内容而且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用到工作中去,工作以后要再次用学过的内容进行创新。总之,经过几轮的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后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更符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适应时展的要求。
非化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反思
[摘要]分析化学是四大化学基础课之一,很多非化学专业也将其作为必修或选修课程。通过对环境地下水(水工)专业大三本科生的分析化学限选课程的教学,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讨论了产生的原因,并做了相应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非化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反思
分析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化工、食品、材料和环境等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深化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认知,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升科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项目的统筹能力。非化学专业中分析化学的教学,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多问题,本文讨论了原因,并做了相应的教学反思。
一、非化学专业课程授课中出现的问题
(一)非化学专业学生的化学基础薄弱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作为一所偏远地区的普通理工院校,绝大部分生源来自本地,学习基础和能力相对较差。而广西的高考制度又导致了部分生源在高中没有选修化学。这样的情况使得本应建立在化学基础课上的分析化学在进行讲授时,遭遇重重阻碍,学生反映不理想。以环境地下水(水工)专业大三本科生为例,考虑到他们的非化学专业背景,在上课时,积极进行了教学改革。首先,利用我们的慕课,在前一个学期就组织学生提前预习,每个班级都安排了相应的助教,解决和整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反映给相应的任课老师。在正式上课的过程时,每次课前通过雨课堂平台预习内容和预习测试,探知学生存在的难疑点,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但即使是进行了这样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仍没有提起来,具体表现为从课程开始到结束,即使在预习测试时,整体正确率不高,几乎没有同学提出问题。最后的期末测试里,典型的例子是对于氧化还原滴定章节里重要的知识点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有不少同学回答是称取氢氧化钠进行间接配制。最后结合平时成绩,72人的班级,不及格率达到了41%,是一个非常不理想的成绩。由此可见,学生的化学基础是非常薄弱的。(二)所在专业重视不够整体成绩的不理想与专业本身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也有很大关系。在笔者所在学校的环境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是一门限选课程,课程设置只有理论30学时,实验10学时。如此短的学时,想要深入掌握分析化学的核心内容,确实并非易事,因此只能泛泛地讲授比较表面的知识。很多学生选修该门课就是为了凑满学分。在进行课程相关的实验时,虽然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讲解,但学生对于实验原理不愿意费时间去琢磨,操作很随意。在写实验报告时,不按照板书要求的每一项进行书写,数据表格画得不规范。有同学甚至不来上实验课,直接照抄别人的实验报告充数。着装强调要穿实验服,但依然有很多人不遵守。作为理工科大三的学生,实验课的基本要求都无法遵守的话,说明之前的基本要求确实是过低了,该方面的训练还不充分。
二、原因探究及教学反思
临床药学专业药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药物化学是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是药物化学教师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从临床药学专业药物化学的教学现状出发,结合自身教学的经验与体会,初步探讨了作为一个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应该强化院(医院)校(高校)结合,注重临床应用,将药学和医学理论知识有机融合;通过优化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临床药学;药物化学;临床应用;案例教学;教学改革
药物化学是建立在化学学科基础上和生物学科高度交叉融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属于专业必修课[1]。临床药学专业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应当充分考虑到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社会需求,从临床用药的实际出发,以合理用药为主线,将化学、药学和临床医学知识有机融合,为临床药学专业学生从事临床药学工作奠定理论基础提供理论指导。笔者从事临床药学专业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多年,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临床药学专业药物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
1存在的问题
临床药学是药学与临床医学沟通与交流的桥梁学科,是药学学科发展和临床实践的客观需要,是一门以患者为中心,以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为核心,以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为基本任务,重点研究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以实现合理用药与提高临床用药质量为目的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2]。由于我国临床药学起步较晚,对临床药学培育临床药师的人才定位以及职业发展了解不足,临床药学教育发展较为缓慢。目前,我国临床药学专业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3-4]有:(1)我国临床药学专业与传统药学专业课程区分度不高,课程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与规范。临床药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与传统的药学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相比,尚未形成系统的具有临床药学专业特色、符合临床药学教学要求的课程体系。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大都尚未脱离传统的化学模式,与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培养模式还相距甚远。(2)课程设置与临床药学实践要求脱节。临床药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精医懂药、具备合理用药指导能力的药学服务型人才。目前我国临床药学专业虽然除了设置有化学、药学课程外,都增加了临床医学相关课程,但是化学、药学、医学课程更多的仅仅是简单拼凑,各课程衔接生硬、模块分割明显,没有真正水乳交融,形成临床药学专业特色。(3)临床药学专业师资匮乏。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师资。以笔者所在学校药学院为例,近年虽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教师不乏高学历年轻教师,他们普遍有较高的科研水平,但是大部分年轻教师从来没有涉足临床药学工作,缺乏临床药学经验,教师本人对临床药学培育临床药师人才定位及临床药师职业认知度不够,因而很难培养出真正“精医懂药”的临床药师。药物化学课程涵盖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九大系统几十种疾病、二百多种药物,具有知识覆盖面广而零散、知识点多而繁杂的特点,涉及到有机化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等多门学科,需要理解和记忆的内容太多,又加上学生先前学过的有机化学、药理学等知识遗忘较多,因而学生普遍反映药物化学学习难度大、学习积极性不高,畏难情绪较大。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很难满足临床药学专业药物化学课程教学的要求,甚至有部分学生产生消极厌学的情绪。因此,如何激发和培养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高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满足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是每一个药物化学教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2优化教学内容,构建适合临床药学专业的药物化学知识框架
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教学研究
摘要:《分析化学》课程为医学院校中的药学和医学检验专业领域中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其中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是关键的组成结构,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的现存问题展开研究,分析有待改进的教学内容,结合当代医学教育特征,以实验教学内容优化、实验室要求规范和实验操作为研究核心,整理实验教学中涉及到的环保教育以及考核方式,总结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办法,为同领域工作者提供合理化发展建议。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改革
当前阶段的药学及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教育工作中,分析化学属于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在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方面尤为突出,是专业课程中的必备基础内容,随着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的深入,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可掌握一部分基本的实验分析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进而提高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全面提升专业素养和学习效果。围绕如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对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增加设计实验内容。通过对学生进行的实践及学生对设计实验的评价表明,此教学改革是成功的。对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发挥了一定作用。为保证学生个人的实验学习兴趣,养成学生更为严谨的科学态度,本文结合当代医学教育特征,针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改革展开探索,提出有利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
1分析化学教学内容改革
分析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但是其总课时在近几年间不断受到压缩,出现了大幅度减少的情况,并且实验教学的总课时和后续的实验项目数量也因此不断减少[1]。在此期间,大部分的实验项目并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验证性实验教学工作效果不佳。因此,对一些经典实验教学内容适当改变实验方案,以此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例如:在沉淀滴定实验-生理盐水中氯化钠的含量测定实验教学中,传统形式的实验操作,仅为单纯的使用Mohr法对氯化钠含量进行测定,但是在经过改革后,可以提供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即学生利用Mohr法和Fajans法完成实验测量任务,然后借助F和ε检验法完成实验结果比较并针对最终比较结果展开课题分析,上述两种方法存在一定差异性,但是哪种方法测量的更加准确,此间的讨论是学生更加喜欢的环节,并且这样的实验教学可以不会显得过于单一,学生也能够获取足够的思考空间。教师在选择实验内容期间,需要尽可能保证实验内容与学生专业紧密相关,同时还有可能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内容运用到实验教学中,这样学生就会对课程教学目的产生更加清晰的印象,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实验经验[2]。在上述内容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与学生本专业息息相关的综合性实验,此间需要对学生做出明确的要求,即学生需要自主完成资料查询和实验方案设计。在具有实验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自主选定题目并完成实验,这样能够有效锻炼学生思考能力,养成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针对部分有趣且验证合理的教学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可以留档储存,在后续的教学实验中作为一项备选实验项目,供后来的学生选择[3]。医学院校中的分析化学实验室,需要承担起药学专业以及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实验教学责任,实验室以及实验员人数会受到限制,再加上学生人数比较多,因此对试剂的需求量较大,在部分同类型的教学实验项目期间,经常会结合这两个专业的教学特点进行实验项目的选择,这样既能够体现出分析化学课程的整体性,同时又能够体现出不同专业所具备的实验特点。对于分析化学实验而言,其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两方面,虽然仪器分析在近几年间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是部分比较经典的化学分析则是仪器分析不能取代的[4]。这些基础实验课程既能够有效锻炼出学生在实际操作方面的能力,同时又可以养成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正确理解,从而将各个不同章节的教学知识进行连接,所以此类型的基础性实验课程必须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合理布置化学分析以及仪器分析课程的实验比例,能够更好的培养出学生在分析化学知识方面的能力。加强实验与理论教学的匹配度,分析化学实验与理论授课通常情况下是分开进行的,理论课时占比较多,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差一倍,因实验课需要按照学生课表进行穿插安排,经常出现实验课提前或滞后于理论课的情况,两种课程严重脱节,学生在短期内无法完成实验操作。另外在校内的实验内容与毕业实习期间的实验内容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学生认为实验课程与理论教学匹配度不好,在校内进行的部分实验课程并不重要,所以我们要采用学一节理论知识对应安排一节实验操作课程。
2实验室实操规范要求
临床药学专业药物化学教学模式
摘要:随着临床精准用药的需求加大,传统的药物化学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本文从《药物化学》课程特点出发,立足于社会实际需要,结合互联网+技术,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同时匹配临床用药案例分析,形成了三维立体的临床药学专业《药物化学》教学新模式,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医药学院精准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策略。
关键词:药物化学;临床药学;临床用药;教学模式
我国于2015年启动中国精准医疗计划,为中国现代医疗带来了一场变革,精准药学是精准医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精准医疗战略计划的实施和普及对临床一线的药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临床药师为临床上制定符合患者个体化特点的精准用药方案,同时有效规避不合理用药带来的风险,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全新的药学服务[2]。这些都需要临床药师对药物要有极具专业和细致的认识。药物化学是关于药物的发现、发展和确证,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作用方式的一门科学。《药物化学》课程是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属于核心课程之一[3]。通过对药物化学的学习,可以使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熟悉各类药物的发现和发展过程,从分子结构上更好地掌握药物的性质和特点,为指导临床用药打下扎实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也走进了课堂[4-5],为更好地,有针对性地提高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药物化学知识[6],我们创新性地采用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同时匹配临床用药案例分析,形成了三维立体的临床药学专业《药物化学》教学新模式,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精准药学输送专业人才。
1三维立体教学的模式
三维立体教学是采用网络教学和课堂授课及临床用药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模式,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去思考问题。将传统授课分为三个有机结合的部分,从学生的专业特色出发,将课程教学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并加以实际运用的教学模式。
2三维立体教学的实施条件
非化学专业课程下分析化学论文
1“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1.1特殊的教学对象
1)目前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强,他们渴望成功却又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心里想学习却又不具备自我约束的能力;2)基础课程的上课方式多为同专业、甚至是不同专业的多个班级的合班课,学生人数较多,化学基础知识层次不齐,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很难做到照顾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再加上学时数的压缩,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面临一些困惑和难题:听课效果不好、抄作业现象常有发生、考试结果不尽如人意、无法与后续专业课程衔接等等;3)非化学专业学生对化学基础课的学习较被动,创新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强[3].以某高校园艺专业为例,在大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分析化学”课程往往与英语及一些专业课程同时开课,相比而言,分析化学知识零碎,各类公式多,且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学习起来有枯燥无味之感,普遍反应记不住,因而缺乏兴趣,积极主动性不高,甚至出现畏惧心理;同时“重专业知识,轻基础知识”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基础课的兴趣与主动性,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是摆在大学基础课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1.2繁杂的课程内容
“分析化学”学科在整个学习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由一系列分析方法所构成,主要包括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经典的化学分析法又可分为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仪器分析法主要有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等等,其中每一种分析方法因响应信号机制不同还可进一步细分.不同的分析方法具有不同的原理、条件、仪器、特点和适用范围等,既相互联系又各自成体系,涉及的知识很广,并且还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各种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分析化学”学科的教学中营造一种活跃思维、主动学习、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氛围,真正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每一位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师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1.3机械的实验教学
浅谈药学专业化学教学
摘要:在分析高职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专业的视角,探讨药用分析化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合理性。提出在药用分析化学教学中,任课老师可以根据专业需要提取教学重点和适当补充课外内容,为学生传授够用的理论知识;同时,理论和实训结合,培养专业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和未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药用分析化学;教学内容;专业课程
药用分析化学是关于分析方法和化学信息理论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在高职药学专业中,是其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新药开发、药品质量的综合控制、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和鉴定、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等,都要运用到分析化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1]。通过该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观察、分析判断能力,以及精确细致的科学实验能力,为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药用分析化学同专业课程药物分析密切相关[2],为促进二者之间的有效衔接,教学方法和内容应以服务于专业课程而进行适当调整。
一药用分析化学目前的教学实情
药用分析化学课程,在高职药学专业中,一般设在第三个学期,是在学生了解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开设。很多高职院校的药学专业,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列为公共课,由公共课部或基础课部的老师进行授课。由于公共课的老师和专业老师分属不同系部,二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教学环节难免会出现脱节的现象,导致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感觉非常吃力。专业课老师在讲授专业课时,对于涉及到分析化学的一些知识,以为学生已学过,常是一言带过。其实,学生却是一头雾水,稀里糊涂地跟着老师的节奏进入下一个知识点。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便会大幅降低,专业课的教学也会陷入极其被动的尴尬局面。因此,专业基础课的老师与专业任课老师应时常沟通,了解专业课对基础课的知识需求,有目的地调整教学重点,与专业课进行有效地衔接。笔者以我校药学专业为例,谈谈药用分析化学教学中教学内容设计的一些粗浅建议。
二药用分析化学教学的一些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