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资源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6 23:48: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化学课程资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化学课程资源开发
一、课程资源及其类型
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资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如此众多的课程资源,我们或按一定的根据把某些资源归属到一起,或按不同的特点,把某些资源区分开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程资源的分类。比如根据资源的来源,把其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根据资源的物性特征,把其分为人力资源(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其他社会人士)和物力资源;根据资源的性质,把其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根据资源的呈现方式,把其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等等。[1]
二、化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特性
化学知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知识体系,由于教材(课程资源的一种)内容有其时间、地域的局限性,不可能面面俱到,与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前沿也有一定的时间差,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结合教学实际,使其具有如下特性:1.广阔性,即化学课程资源应包容比化学学科本身的系统材料更为广泛的客观外界资源;2.综合性,即课程资源要注意反映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化学与社会、生活、技术等方面的联系;3.可探究性,即课程资源的开发要能够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应当有利于学生从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从多种渠道收集证据、观察实验、动手动脑地解决问题;4.亲和性,即课程资源内容的选取和表达形式应能使学生感兴趣,有需要,能唤起思维的积极活动;5.开放性,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资源内容具有以化学为中心,向社会、生活、化学科研前沿的开放性,二是资源的信息渠道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活动获取各种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三、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农村中学化学课程资源利用论文
摘要:农村中学尽管教育条件落后,但同时潜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而得不到开发和利用。农村中学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关注化学实验室建设、农村社区资源、化学教材、校内外隐性课程资源、信息化课程资源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农村中学;化学课程资源;现状分析;开发和利用
课程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课程资源是课程直接的来源。新课程理念要求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对农村中学来说,教育条件落后,同时又潜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而得不到开发和利用。因此,开发和利用农村丰富多样的化学课程资源,是当前农村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和实施的必然要求。笔者对江西省吉安市某县的农村中学(包括该县的完全农村中学)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同时辅之以访谈法、现场观察等。问卷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种,访谈包括对校长的访谈和学校周围农村社区居委会的访谈。
一、农村中学化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分析
该县经济不发达,在同类县中有一定代表性,目前该县共有两所完全农村中学和24所农村初级中学。教师问卷共发放66份,回收60份,回收率90.9%,学生问卷选取其中一所完全农村中学的初三年级的任意两个班的学生和高二年级的两个理科班的学生,共发放问卷212份,回收210份,回收率99.1%。调查如果如下。
(一)农村社区已有的化学课程资源尚未充分开发和利用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资源有着广泛的内涵和外延,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为了更好地为新课程的实施服务,开发和利用化学课程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努力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2.努力开发教师中的课程资源;3.充分利用校内资源;4.重视利用校外资源;5.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6.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7.关注现代信息资源的开发。
关键词:化学教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一、课程资源及其类型
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资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如此众多的课程资源,我们或按一定的根据把某些资源归属到一起,或按不同的特点,把某些资源区分开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程资源的分类。比如根据资源的来源,把其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根据资源的物性特征,把其分为人力资源(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其他社会人士)和物力资源;根据资源的性质,把其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根据资源的呈现方式,把其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等等。[1]
二、化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特性
民间乡土化学教学资源探究
论文关键词:乡土化学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备课资源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农村中学尽管教育条件薄弱,但蕴藏着丰富的乡土课程资源。调查了农村化学教学中学生对课堂的需要、教师的备课资源、教学模式等现状,探讨了如何开发和渗透学生身边的乡土化学课程资源。
对农村中学化学教学来说,教育条件尽管没有城市那么优越,却蕴藏着丰富的乡土课程资源。因此,探讨如何开发和运用农村丰富多样的乡土化学课程资源,是当前农村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和实施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此,笔者对黔南三都县及周围县市的民间乡土化学课程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民间化学课程资源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同时对本县县南片区的九仟、周覃、三洞、中和等8所中学14位化学教师(收回有效问卷14份)和其中3所中学九年级300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286份)就对民间的身边的化学教学资源的了解及渗透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1民间乡土化学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通过参观、调查、访问等途径,根据自己的农村生活经验对民间的化学课程资源的存在状况进行了解,发现农村潜藏着丰富的化学课程资源,比如:农村的蜡染、酿酒、耕作技术、养殖技术、生态旅游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农药化肥的施用及温室育秧等等。笔者调查所在的地区附近有一个蜡染工房、3个页岩砖厂、1个面粉加工房、4个碾米房、3个垃圾处理处、2个木材加工厂、1个养殖场,另外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本县的“仙人桥”、遥人山森林公园、三都姑鲁产蛋崖、还有邻县的平塘掌布、荔波的小七孔、大七孔及喀斯特地形等。这些都是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鲜活素材。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大多数农村化学教师只是埋头教“书”,把教科书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却忽略了学校外面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缺乏对化学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导致这些很有价值的乡土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新课程化学教学课程评价对象探讨
摘要: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课程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影响着课程目标的转向与落实。通过对课程评价的反思,发现把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作为学校教育评价的所有内涵的观念不符合新世纪教育的发展。那么,化学新课程体系下的课程评价的内容是什么,又该如何来评价?这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化学;课程;评价;对象
正如新课程实验区一位教师所说:“原来的方法已经习惯了,习惯了的东西要打破,对谁都是一种挑战,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目前,从多个层面来认识课程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既然课程存在不同的层次,那么评价课程时只针对某一层次而忽略其他层次,则将扭曲课程的真实面目。所以从理论上讲,我们应该对每一层次的课程都进行评价。即课程评价的对象包括课程政策、课程方案、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教材、教师、学生、教育行政人员等。而实际上,对课程目标体系、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课程政策等的评价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评价人员借助专门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来进行。与化学教师息息相关的课程评价对象则是学生、化学教师、化学教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化学课堂教学过程、教育管理人员等。
1学生
学生是新课程的接受者,也是新课程的参与者,对于学生行为变化的判断可以作为衡量课程优劣的重要标准。学生是范围最大的课程实施的直接参与者,人数众多,所以学生是课程评价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复杂的一部分。我们在对学生实施评价时要广泛收集他们对于课程发展的意见,判断学生对于所实施课程的态度,以促进课程更完善的发展。
2教师
教育管理融入化学课程教学的方法
狭义上,教学管理是一类教学行政活动的总称,涵盖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调整、教学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实施等,相关主体职能包括但不限于教学计划、协调、组织、控制等,旨在保障学科教育实务高效、有序开展。课程是学科知识体系构成的基本单元,鉴于不同学科差异,教学管理在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也存在明显差异。但这种差异在宏观尺度上并不明显,如“自然科学课程”与“社会人文课程”的教学管理,主要是从“人的全面发展”价值导向出发,这样一来就掩盖掉了不同学科课程的知识构成差异,导致无法彰显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时安排等区别,教学管理在微观尺度上(即学科课程)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张秀莲、陈承声主编的《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一书面向广大高校师范化学专业学生,通过研究化学课程教学规律,指导学生掌握化学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技能,同时结合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提出了将教学管理有效融入到化学课程教学中的方法。通读全书,具有三个显著特色。第一,立足开放性学习生态,创新教育管理融入化学课程教学的理念。《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一书就有国际化视野,该书的立足点是多元化学习场景,包括传统课堂学习、远程学习、网络平台学习、慕课学习等多重形式,多元化的学习场景构成了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生态。
对比来说,如果化学课程教学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仍然局限在校园之内、师生之间,是难以发挥对化学课程教学的统筹、协调、优化等作用的。该书系统地梳理了化学课程教学管理理论,从中外古代社会采用的实用主义管理理论、经验主义管理理论,到近代西方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人文管理理论,为创新教育管理融入化学课程教学的理念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探究中,该书结合我国化学教育现状、特点及趋势,提出教育管理创新理念,即“APKS理念”,强调针对化学课程教学的教育管理活动,应关注科学态度培养(S)、化学过程分析(P)、化学知识整合(K)、实践技能运用(S),这一理念极大地扩充了教育管理的边界,引导化学课程教学从单一的“知识技能”范畴,延伸到化学文化、化学生活、化学研究等领域。第二,内容丰富翔实,探析教育管理多维度融入化学课程教学的方法。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一书篇幅结构宏大、内容丰富详实,包含“绪论”及九个独立章节。其中,绪论部分重点阐述了化学课程形成与发展、社会价值、教学思想演变等,这些内容虽然具有强烈的理论色彩,但却是研究教育管理的重要渠道,如不同阶段化学课程的形成与发展,本质上是化学学科教育管理的结果,而采取何种教育管理模式,会直接影响化学课程的社会价值;其余九个章节最大限度地扩展了化学课程教学要素,从化学课程标准到化学课程设置,从化学教材分析到化学资源运用,从学习心理到学习策略,不仅涵盖了常规化学课程教学途径,更增添了慕课教学、专题教学、网络教学等新颖渠道,这意味着教育管理可以从更多地维度融入到化学课程教学中。以第七章“化学教学专题研究”为例,基于化学专题课程组织与实施,有助于教学管理人力、物力资源的集中供应,实现学校、化学教学组、化学教师等各主体之间的有序配合。从这一角度说,本书为教育管理融入到化学课程教学中提供了更多选择,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具有很好的实效性。第三,聚焦职业生涯发展,培养师范化学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综合能力。
事实上,“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是高校师范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的价值就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教学管理”,即掌握教育管理的理论原理与实践能力。从价值上说,它与化学课程教学素养是并行不悖的。区别在于,教育管理的对象是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全部要素,需要熟练运用管理科学、教学论等知识,而化学课程教学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需要熟练运用教学方法、灵活调整教学模式。从师范化学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看,仅仅“学会教学”是不够的,这样只能停滞于教书匠的水平,必须具有“学会教学管理”的能力,才能在专业发展领域游刃有余。该书提供了大量管理学、教学论实用知识,如描述统计、教学测量、心理分析、口语体态协调等,有助于提升师范化学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综合能力。通读《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全书,“创新”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词,着重渲染探索精神,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教育管理融入化学课程教学的方法,强调感受获得知识的过程。整体上,该书是一本理论性、学术性、实用性俱佳的教育管理著作。
作者:杨仑 单位: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高职护理生物化学课程改革分析
【摘要】在高职医学课程中,生物化学是基础性课程,其主要是对生命科学进行研究的学科,也是生命科学中快速发展的学科,本文基于职业能力为导向对高职护理生物化学课程改革进行分析。
【关键词】基于;职业能力导向;高职护理;生物化学课程;改革
一、掌握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基于高职护理课程的特征,与生物化学课程的要求进行结合,并且根据护士执业考试特征对,对高职护理生物化学课程教材的内容展开探讨与研究,主要对物质代谢以及酸碱平衡等进行讲解,防止出现内容重复的情况,对物质代谢的过程不能够进行纠缠,需要对通路进行理顺,找出其关键的环节而遗传信息方面的知识是其有效拓展。就内容安排方面而言,应该根据针对点,突显其主线,与此同时,基于职业能力结合高职护理生物化学课程的重难点内容,在讲课的时候,对社会热点进行穿插,对学生的视野进行拓宽,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与时俱进。高职护理生物化学知识应该和临床应用进行密切关联,调动出学生的生物化学学习主动性,进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二、灵活使用多样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成效
因为高职护理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容比较广且概念较为抽象,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乏味,并且很难进行理解与记忆。因此,教职人员应该使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例如,案例、启发与探究等,重视知识获取的办法。在讲解以前,应该对此课的教学要求与目标进行展示,表明其重难点。在实际讲解的时候,根据治疗办法、诊断情况以及发病机理的具体应用提出相应的疑问,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进行学习,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深入记忆。例如,在对脂肪水解进行讲解的时候,能够提问吃了油腻的食物之后,为什么会感觉口渴?把平时生活中的知识内容和脂肪水解之间进行关联。经过这样的实际生活案例,可以让学生出现求知的欲望,提倡病例分析、小组合作以及扮演角色等教学手段,进而激发出学生生物化学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重视培养学生的护理素养,让学生可以实现实践活动与理论知识之间的有效结合。大部分学生喜欢教职人员对案例进行分析与讲解,而教职人员和学生互动中能够发现问题。因此,应该使用使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提高护理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成效。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摘要:在目前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本课程紧贴时代背景,更新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中,从而加快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对实验教学的改革,以专题实验增加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结合健全的多维聚合评价制度,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关注职业态度、职业情感的培养。
关键词:信息化;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改革;实践
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提取、分离、鉴定天然药物中有效部位或成分的一门专业技术应用型核心课程,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使学生掌握天然药物活性成分提取、分离、检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其知识内容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是高职药学类人才培养所需技能知识的重要组成单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因此,基于此政策背景,及本课程的教学现状,本教学团队进行了基于信息化环境的课程改革与实践,旨在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以下是在课程改革与实践中的体会与经验:
1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难点
1.1学生对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理解不够透彻
在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中,知识点多、重难点多,例如:多种提取方法的操作技术、多种分离方法的操作技术、生物碱碱性规律、黄酮酸性规律等,都是内容丰富且实践性很强,且是非常重要而有难度的知识。教师通常是集中演示一遍或是讲一遍,学生再进行练习。虽然讲得清楚,但并不代表学生就明白掌握了,我们发现在实际应用中,学生会前学后忘。其实这些知识的掌握必须要反复学、反复练、反复用、在练习中遇到问题再学习,才能真正领会其内涵。
课改实验区信息管理论文
2004年我省正在进行新一轮初中课程改革的实验区有38个,各实验区正按照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化学课程改革实验,明年将有95个实验区进入初中课程改革实验。为了推进我省初中课程改革,总结推广实验区进行初中课改的经验,积极研究和完善实验区初中化学学业考试和评价方案,我省于11月29日至11月30日在成都召开了四川省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研讨会。
德阳、绵阳等交流了推进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会议总结了各实验区开展课程改革的经验。
1、教师接受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正逐渐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2、教师积极参与化学新课程改革,通过课改,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3、化学教学现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实验区的化学教师的角色正从知识的传播者逐步向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学习者和研究者转变。学生更喜欢学习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特别有劲,学生的学习正在从被动、机械、个体的学习方式逐步向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转变。学生开始学到了自信、学到了交流、学到了欣赏别人、学到了合作。
4、培训与研究贯穿始终。在教研部门的组织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提高初中化学教师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研究和培训,正在逐步形成“自主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学校或片区教学研究机制。5、教研工作着力于解决新课程改革中的突出问题。不少实验区针对化学课改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课题研究,以教研促进教学,收效明显。
农业学院化学课多层次设立
21世纪高等教育将完成从标准化、计划教育模式向个性化、选择性培养教育模式转化;从一次性学校教育向社会化终身教育转变。随着这些功能转变的深化,将必然深刻地影响大学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的改造。化学教育是大众化高等教育,它对农业院校培养适应新世纪,具有强应变能力和高素质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学生建立健全科学思维方式和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至关重要。化学课知识是每个在校学生所必修的基础知识,但由于专业不同,对化学知识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应该多层次设置化学课。
1各专业开设化学课的必要性
农业大学很多专业均属生物类,比如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卫检、动检等,它们与化学密切相关,所以许多专业都开设化学课。以适应专业的需求。
1.1化学课的重要性自人类文明史发展以来,化学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促进哲学、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发展,促进生命物质的优化等诸方面,都曾作出过卓越的贡献。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化学与生物、材料、能源、环境等众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促使化学研究领域广为拓展,化学研究手段迅速更新,化学已成为高科技发展的强大支柱。过去和今天的实践,已经证明化学并非只是以化学实践作为职业的人群所应关注的一门学科,它与情操、修养、生活都息息相关。特别是21世纪的社会将进一步化学化,化学也呼唤社会化!面对高度技术化的社会,如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给公民以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和有用的化学知识素养,使之适应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尤为重要。因此新世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耍求学校提供不同层次的大学化学课程。
1.2提高化学课素养的迫切性我国的大学生在中学虽然学过化学,但由干传统教材未能反映现代科技及其应用;中学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不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我国的大学生科学素养的水平较低。本人从事化学教学十余年,就教过的十届学生来看,学生认为化学是和外语同样难的学科,每年的综合侧评合格率只为30%,这表明学校教育的质量(考试成绩)与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并不协调!因此现在及将来提高我国大学生及公民的化学素质是很重要的事情。
2化学课的设置应该是多层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