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6 23:44: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化学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化学课

农业学院化学课多层次设立

21世纪高等教育将完成从标准化、计划教育模式向个性化、选择性培养教育模式转化;从一次性学校教育向社会化终身教育转变。随着这些功能转变的深化,将必然深刻地影响大学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的改造。化学教育是大众化高等教育,它对农业院校培养适应新世纪,具有强应变能力和高素质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学生建立健全科学思维方式和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至关重要。化学课知识是每个在校学生所必修的基础知识,但由于专业不同,对化学知识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应该多层次设置化学课。

1各专业开设化学课的必要性

农业大学很多专业均属生物类,比如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卫检、动检等,它们与化学密切相关,所以许多专业都开设化学课。以适应专业的需求。

1.1化学课的重要性自人类文明史发展以来,化学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促进哲学、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发展,促进生命物质的优化等诸方面,都曾作出过卓越的贡献。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化学与生物、材料、能源、环境等众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促使化学研究领域广为拓展,化学研究手段迅速更新,化学已成为高科技发展的强大支柱。过去和今天的实践,已经证明化学并非只是以化学实践作为职业的人群所应关注的一门学科,它与情操、修养、生活都息息相关。特别是21世纪的社会将进一步化学化,化学也呼唤社会化!面对高度技术化的社会,如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给公民以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和有用的化学知识素养,使之适应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尤为重要。因此新世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耍求学校提供不同层次的大学化学课程。

1.2提高化学课素养的迫切性我国的大学生在中学虽然学过化学,但由干传统教材未能反映现代科技及其应用;中学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不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我国的大学生科学素养的水平较低。本人从事化学教学十余年,就教过的十届学生来看,学生认为化学是和外语同样难的学科,每年的综合侧评合格率只为30%,这表明学校教育的质量(考试成绩)与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并不协调!因此现在及将来提高我国大学生及公民的化学素质是很重要的事情。

2化学课的设置应该是多层次的

查看全文

构造和谐化学课实现教学多维成效

【摘要】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和谐的教学;真正的学生发展,应该是学生的自主发展。构建和谐课堂既是教学改革的目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更是学生自主发展、促进课堂实现多维高效教学的保证。

【关键词】和谐课堂教学创新高效

和谐,原属美学范畴,是指事物或现象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与多样性的统一。哲学上,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事物最佳的表现形态。现代心理学认为,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它通过感知在人的情感和理智中产生积极的反应。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社会如此,课堂教学也如此。

一.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催生和谐课堂

科学发展的最理想状态是“和谐”。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社会表征,和谐化学则是科学发展观的学科特征。改革为了发展,发展追求和谐。高中化学新课标的改革点和发展目标,正是体现在追求和谐。上一学期,本校提出了“不放弃一个学生”的“全纳教育”理念,以及本学期有关教育部门提出的关注后30%的学生,都体现出了和谐教育的思想。

伴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与推进,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课堂是学校和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和共创的生命空间,也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生存的场所。构建一个和谐课堂,是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如何构建健康和谐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就成为当前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查看全文

剖析高中化学课有效提问措施

摘要: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有了问题,既而提出,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能力,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从而可以有效地进行启发式教学。有效提问是课堂提问的基础,是课堂顺利进行的关键,可以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就是不断引导学生生疑、释疑的过程。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曾提出:“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充分说明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在课堂上了解学生、增进师生交流、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一环。课堂提问常见的几个误区有:(1)整堂课教师只管讲,从不提问或极少提问,缺少互动性,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做出回答。(2)什么都要问,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问题;有些教师上课时只问“对不对”等类似的问题,学生也是简单地回答“对”、“不对”等。(3)所提问题偏离主题或与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距离较远,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空间不足。(4)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只接受所期待的答案等。

二、实施有效提问的策略

1.通过教材内容提出有效问题

查看全文

化学课实验教学管理论文

当前“减负,不减质”——这一严峻的课题摆在了每一位教师的面前。教学中,既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不能降低教学质量,而且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做到多给学生创造动脑、动手的机会,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而重视并加强实验教学尤为重要。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有句名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由此可见,化学对人类进步的重要性,而实验又是化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所在。通过大量生动、有趣的学生实验,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演示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探索性实验,能够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实验以其形象、直观、鲜明,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使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新课的引入,重点、难点的突破,知识的深入、复习,学生的课外活动等等,化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实验的优势,使化学课变成动手动脑课,变成实践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真理”的深刻含义。下面浅谈几种做法:

一、利用演示实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知识难点

教师应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做实验时应目的明确,结果准确,操作规范,现象明显,且具有启发性。教师的良好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

1、突出重点

如讲化学变化,演示镁带燃烧的实验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细心的学生还会发现有白烟生成,经老师启发,学生积极动脑,分析并推断出它就是氧化镁。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这对刚开始学习化学的学生来说很不容易,惊喜之余,学生从细心观察、积极动脑发现新知识的快乐中,找到了学习化学的乐趣,这为他们学习化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个例子说明实验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的重要性。

查看全文

化学课展开探究式教学探讨

摘要:伴随着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探究式教学逐渐成为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热点。本文就化学教学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探究式教学的类型、构成要素、模式以及探究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进行探讨。

关键词:化学教学改革探究式教学教师要求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用以获得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以探究为本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以及真正理解科学的本质。

中学化学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原因及作用

化学学习是学习者以获得一定的化学科学经验为核心目的和基本内容的学习活动和过程。这种化学科学经验包括认识经验、动作经验和情感经验。其中认识经验及包括了解具体的科学事实、基本的科学概念和科学原理,还包括建立核心的科学观念和发展对科学事实和概念的理解力;动作经验及包括外显的操作经验,还包括内隐的心智活动经验,既包括试验操作技能、计算技能、符号用语使用技能等基本动作经验,还包括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和科学学习所需要的过程技能、方法和策略经验;情感经验既包括形成对科学的热爱情感、对科学学习的积极态度,还要包括逐渐建立对科学的本质、对科学与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正确的、辩证的认识,树立对社会和环境负责任的态度。

查看全文

无机化学课案例教学综述

无机化学是医药院校的基础必修课,它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自然科学基础,还对培养学生理科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许多学生觉得无机化学枯燥无味,特别是与医学、药学等相关专业课相比,无机化学被认为是一门较难学的课程,课程结束后的补考率也比较高。为此,笔者近年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进行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1案例教学及其背景

所谓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把学生带入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再现案例情景,以提高学生实际运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921年,哈佛大学法学院首次将案例方法应用于教学中。这种教学法强调在教学中由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个别案例,目的是通过对案例的认识达到对法律规则的理解。到20世纪中叶,案例教学被美国所有的著名法律学院采用,并随后逐渐被应用于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中,尤其是应用于美国的师范教育和师资培训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案例教学法已成为美国各种专业和职业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近年来,国内也有不少教师对此进行了实践,并认为该教学法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2无机化学案例教学步骤及示例

与其他课程类似,无机化学案例教学的步骤可分为:提供案例,组织讨论(包括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教师评述,原理分析。与此相对应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案例情境,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分析材料,掌握原理及应用。让受教育者通过阅读、分析和思考以及相互间进行讨论和争辩,提高思维推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所设计的教学过程应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教师不是单纯通过说教,而是通过对具体事件的讨论分析逐渐归纳出知识脉络并解决问题。通常采用问题式案例来实施教学,这些案例主要是来源于工作或生活实际,应具有如下特点:

(1)知识性:所选案例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内涵,学生可从中获取知识。案例:某日某医院内科病房在给一病人静脉滴注阿莫西林一克拉维酸后,接着滴注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当这两种药物在输液器中混合后,出现大量微黄色的针状结晶沉淀,而输液瓶中的剩余环丙沙星注射液仍澄明。经研究发现: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注射液的pH为8.76,当pH降低至6.59时产生浑浊,pH低于4.13即有微黄色的针状结晶析出。因此,阿莫西林一克拉维酸注射液与pH较低的药物环丙沙星(pH为4.5~5.5)、庆大霉素(pH为4.0~6.0)配伍时即出现沉淀。滴加NaOH试液可使溶液pH升高后,溶液变为澄清。问题:①溶液的酸碱性如何划分?②如何测定或计算溶液的pH?③物质在溶液中形成沉淀,或沉淀的溶解与什么因素有关?如何控制?让学生对这些问题充分讨论后,教师总结:人体的许多生理现象和病理现象与酸碱平衡和沉淀平衡有关。人体体液酸碱平衡是人体的三大基础平衡之一。占人体体重70%的体液有一定的酸碱度,并在较窄的范围内保持稳定,这种酸碱平衡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如果这一平衡被破坏,就会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发生酸中毒或碱中毒并导致各种疾病。临床上常用乳酸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用氯化铵治疗碱中毒。药物的制备、分析和药理作用研究也常常涉及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许多药物本身就是酸或碱。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应注意不同药物溶液的pH差异,避免因药物溶液pH改变造成的不良后果。

查看全文

让枯燥的化学课变得更有乐趣

摘要: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本文以“食盐和纯碱的探究”为例,谈了自己在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化学科学探究情境实验?摇能力

探究学习是一种多层面的活动,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学习;是鼓励参与,承认差异重视交流与合作的理解学习;是敢于质疑,鼓励创新的挑战学习;是以人为本,培养能力,提高素质,重视过程和方法的发展性学习。下面我就“食盐和纯碱的探究”介绍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我创设生活情境如下(视频短片):厨房中,一位小妹妹分不清这种白色固体是食盐还是纯碱的情景。随后提出问题:你能用所学知识帮助小妹妹把它区分开吗?短片放完后,同学们沉浸在短片中。引出今天的学习课题即食盐和纯碱的探究,并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归纳后,展示小组方案。

二、展示方案,进行实验

查看全文

高中化学课创新教育思索

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创新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高目标,尖锐而紧迫地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如何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教育的当务之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作为化学教育的主渠道,除了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愿意发现问题、积极去探求的心理取向,即兴趣和在此之上产生的质疑欲望,可以说是创新的动力源泉。

兴趣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是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创新、发展思维、激发主动学习的原动力。而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他们的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良好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正如第一个提出“核裂变”的奥地利物理学家费里施曾指出的那样,科学为了回答“为什么”,不断地从无知向有知进军,是在求知欲的推动下前进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如能利用化学与自然、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点,联系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最新技术,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良好情境,唤起学生为之奋斗的强烈欲望,肯定是会行之有效的。我在讲钠的化学性质之前,曾做一个“水能点灯”的实验。上课前先切一小块金属钠,将其藏入酒精灯芯内,然后在导课前往灯芯上滴一滴水,灯随即点燃。这种现象使学生由非常好奇而产生了带着探究释疑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科学创造,贵在质疑,创新往往是从“质疑”开始。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是一个数学技巧而已,而提出一个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标示着科学的进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巧妙质疑,培养创新。

质疑就是提出问题,能不能提出问题,能不能提出好的标新立异的问题,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起很大的作用。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因此,为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给学生做好提问示范,善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重视实验,勤于思考,要敢于超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对同一个问题多层面、多视角地去观察、分析和思考,小中见大,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教学中我曾设计这样一道题:“一瓶硫酸,不知是浓还是稀,如何将它鉴定出来?”请同学们尽可能多地提出方案。“这时,学生通过思考就会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出如下一些方案:分别将少量液体溶于水,观察是否放热,特别烫的是浓硫酸;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铜片微热,有刺激性气体放出的是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硫酸在纸上写字,纸炭化的是浓硫酸;测定密度,密度大的是浓硫酸;比较粘度;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将光亮铁钉分别放入液体中,无明显现象的是浓硫酸(钝化);在液体中分别加入胆矾晶体,蓝色变白色的是浓硫酸。这样做容易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受到思想方法和创新思维的训练。

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挑战、敢于付诸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要比常规解决问题有更多的艰难险阻,在排难除险的过程中,如能乐在其中、锲而不舍,那就具备了创新必要的情感体验和意志品质。

查看全文

化学课分层次培优管理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真正体现教育平等,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突出学生的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重视基础,狠抓培优,为培养更多的优秀合格人才、获取大面积丰收做出新的贡献,特制定本计划。

二、目标与任务:

1、通过培优补差,使全组教师对素质教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人人争当素质教育领头雁,把培优补差当作自己的份内事,走在课改前列。

2、把培优补差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培优补差制度和激励措施,解决培优补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实践上展开对培养尖子生、指导学困生研究和实验。体现出“尖子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学困生吃了。”

3、要求全盘考虑,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班级学生的实际,"培"文化课成绩相对好的群体、学生个体的优势方面;"补"文化课成绩相对差的群体、学生个体的劣势方面,力争在高一年级化学差生人数不能超过年级总人数的十分之一,使学校高一化学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查看全文

化学课电教实验探讨论文

根据我几年的电教实践,在下面粗浅地谈一下“电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电视实验”所应用的电教媒体有大屏幕彩色电视机和摄像机。利用摄像机镜头的变焦功能,可以把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师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真实、清晰地呈现于大屏幕彩色电视上,便于学生细致观察,从而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初中化学教材中“质量守恒定律”时,运用电教手段可弥补以前的缺陷。由于以往采用的实验仪器中托盘天平的指针可见度小,很难观察到清晰的实验结果,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造成很大困难,难以让学生真正地信服了解到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是否质量守恒,这也很难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电视实验”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之处:在演示实验前,首先利用调节摄像机镜头焦距,通过“特写镜头”把实验中所要用的仪器,依次呈现于大屏幕电视上;同时教师讲解仪器中锥形瓶和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用途,从而又达到了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对化学实验仪器会基本操作的教学要求。

第一组演示实验是:用托盘天平称量密闭于锥形瓶中白磷的燃烧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保持不变。在这个演示实验中,教师首先缩小摄像机焦距,拉远镜头,使天平完全呈现于电视屏幕上,使学生便于观察教师演示实验时的操作过程。然后,教师把课前已装有白磷的密闭锥形瓶置于托盘天平左侧托盘上,调节天平指针于平衡位置,接着教师调节摄像机镜头焦距,引导学生在电视屏幕上依次观察锥形瓶中白磷的色、态和天平指针平衡的“特写镜头”。这样,既让学生观察了教师实验操作的全过程,也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实验仪器以及应用过程。

接下来,教师取下左侧托盘上的锥形瓶,在酒精灯火焰上引燃密闭锥形瓶中的白磷,然后迅速把锥形瓶置于天平左侧托盘上,教师这时增大摄像机镜头焦距,给锥形瓶中正在燃烧的白磷一个“特写镜头”,这时,学生会清晰地观察到密闭锥形瓶中燃烧的白磷冒出浓浓的白烟,待白磷燃烧终止时,再调节摄像机镜头于天平指针,学生会清晰地观察到天平指针仍处于平衡位置。这样,在第一组演示实验结束的同时,学生会马上得到一个实验结论——“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备物质质量总和保持不变”。为了验证这一结论,接着用同样的操作方法进行第二组实验: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这样,学生清晰地看到两组演示实验的结果后,进一步加深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并且在学生大脑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从多视角、多侧面观察了实验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观察化学实验的能力,而且通过教师规范的实验操作,为学生以后自己动手实验打下良好基矗“电视实验”很适合取代初中化学演示实验中可见度孝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化学药品很贵的实验,如“二氧化碳的性质”演示实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以及“酸、碱、盐”的性质演示实验等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