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6 21:36:1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华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加拿大早期华商的活动探索

摘要:早期华侨商人兴建了唐人街、组建了华人社团,解决华人社会内部矛盾,支持国内的革命斗争,对加拿大华人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认为,早期加拿大华商之间存在着对立,不利于华人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华侨商人加拿大活动

华人移民加拿大始于1858年,弗雷塞河发现金矿吸引了来自美国和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华人,在1858-1885年间,在加拿大的华侨主要集中在不列颠哥伦比亚。1880-1884年间,修建太平洋铁路期间华人入境的越来越多。在1884年,不列颠哥伦比亚有华人25000人。华工虽然远离祖国,但是他们的生活习惯却是百分之百的中国化,衣食住行完全是汉家风范。这种独特的生活习惯,自然促成了唐人街杂货业的应运而生;有了商业活动之后,华侨社会慢慢成型。早期华侨商人为华人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

华商组建唐人街

纵观加拿大华侨历史,华商是唐人街的主要建造者。

据史家研究,淘金时代,温哥华岛上称得上唐人街的是维多利亚、纳耐莫等地。维多利亚唐人街形成于1858年,是加拿大第一个唐人街。1862年,华侨约300人,多经营理发、缝纫、小商贩等。这时,创办广利行的卢超凡兄弟在此建起一批棚屋,供华工居住,使唐人街略具华侨社会雏形。以后,唐人街人口不断增多,街貌更为热闹。纳耐莫的唐人街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人口已近300名,商铺有所增加。1884年,维多利亚唐人街成为不列颠哥伦比亚最大的唐人街,全加拿大75%以上的华侨商行和85%以上的华侨佣仆集中在维多利亚。随后形成的温哥华市唐人街位于杜邦街一带,介于卡拉尔街、缅街之间的一段比较繁荣。1900年后,以彭德街和卡拉尔街交叉的十字路口作为中心,向东西延伸,店铺社团布满上海街和广东街。

查看全文

华商论坛工作方案

一、主办单位

二、承办单位

三、协办单位

四、举办时间

五、举办地点

六、活动主题

查看全文

华商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1引言

曾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党的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21世纪,“中国奇迹”引发的管理问题和矛盾必然会引发更多的学者和实践者挖掘整理先进的管理理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东方管理本科专业作为“985”重点高校东方管理硕博士人才培养模式的补充,经过九年的发展,致力于建构特色鲜明的东方管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平台,培养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的管理人才。东方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华商管理学”,以东方管理理论为基础,秉承“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理念,重点研究海内外华商企业,使学生深刻了解华商管理的产生和发展,明确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与西方管理方法融合以及华商管理的区域特征和基本原理。“华商管理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华商这一特殊群体有深刻的认识,分析并学习优秀的海内外华商管理经营的经验,体会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融合之下的华商群体的经营管理理念与精神。深入挖掘“华商管理学”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在海内外优秀华商的身上找到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通过海内外华商的案例教学更好地理解中国本土管理实践,有效提炼中国管理理论,是本门课程的宗旨。

2“华商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东方管理理论

从1976年开始,中国管理学界的专家学者就针对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东方管理理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以苏东水、胡祖光、陈春花等为代表的专家学者,深入挖掘东方管理智慧,开创东方管理理论。东方管理学将西方管理理念与中国管理实践相结合,同时深入挖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一种集大成的现代管理理论。20世纪中期,由复旦大学首席教授苏东水先生创立的东方管理理论,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性吸收和创造性阐释,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管理思想运用于实践并形成完整的学科。苏东水教授认为,东方管理学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探索并形成了一整套融合“古今中外”的管理思想精华,对中国当代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东方管理理论进一步深化发展,将逐渐成为更具有全球视野的一门现代管理新科学。

3“华商管理学”在专业中的课程定位

东方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主要注重五个方面:(1)强化对中外经典管理和经济典籍的学习;(2)注重案例研究及开发;(3)注重开放式教学,将东西方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进行比较;(4)注重实践教学,建立实践教学基地;(5)让专业学生参与实践和创新活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东方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创造性地运用了“开放式教学”模式,并积极探索社会、企业、教师、学生“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专业开办九年以来,在专业设置、人才定位、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实践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华商管理学”作为东方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专业课程中定位明确,在系统学习“管理学”及“东方管理概论”的基础上,“华商管理学”的学习是融合东西方管理理论的最佳范例。

查看全文

华商网络发展的新趋势透析

“华商”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一般指具有中国国籍或华裔血统,处于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华侨商人群体,其中包括港澳台商人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中从事商业活动者,目前也被统称为“世界华商”。中国大陆商人,也在《二00七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研究之列。

学术界一般认为,海外华商网络,指的是海外华商因市场、商品、活动地域、共同利益关系而形成相对稳定的联系网络;海外华商网络肇始于宋元时代(13世纪以后),15世纪初形成,17—18世纪扩张至顶峰,形成以中国市场为中心,包括北起日本、中国大陆沿海地区、台湾;南括东南亚地区的东亚、东南亚商贸网络。全球化时期,海外华商网络演化成了世界华商网络。

一、世界华商网络的阶段

世界华商网络具有阶段性。王赓武认为,华人与东南亚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历史关系,通过与东南亚史相比较,东南亚华人史可以作如下区分:十九世纪以前为唐人时代即闽粤人、唐人流寓的时代;十九世纪为华人时代(包括华民、华工与华商的时代),亦即西方国家在东南亚早期扩展的时代;1903-1955年为华侨时代,即东南亚全面被西方国家控制的时代;1955年以后为新华人时代,亦即东南亚各国独立自主的时代。全球化时期,海外华商网络由地区性扩展到全球性,演变为世界华商网络;从世界华商网络的演进过程来看,华商网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考察:早期阶段,即鸦片战争之前;近代阶段(1840-1949);现代阶段(1949-),即世界华商网络阶段,包括局部整合期(1949-1978)和全面整合期(1978-)。

早期阶段的海外华商始自唐和宋初。《萍洲可谈》载:“北人过海外,是岁不还者,谓之住蕃”。“唐人住蕃,为工为商,十年、二十年不归,称为华侨”。早期移民到南洋进行海口贸易,多滞留聚居于东南亚各地港口。海外华商在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以后增长很快。明嘉庆、崇祯年间(约1567-1644),海禁放宽,出海商人“十倍于昔”。据史载,十八世纪末,马六甲的华人集中居住于中国式平房区,初步形成了华侨社会。可见,早期海外华商形成的原因,是华人到东南亚港口进行海上贸易而产生了“住蕃”现象的结果。

近代(1840-1949)时期,华人大量移民海外。近代移民的华人分为两种情况:自由移民和契约移民;其中契约移民占绝大多数。清末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西方殖民者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殖民者以香港、澳门为基地,在广东沿海城市设立招工馆所(俗称“猪仔馆”)公开招募“契约华工”。1944年(民国33年),契约华工制度才宣告废止。1925-1930年间,华侨职业结构发生变化,从华工转变为创办实业。可见,近代海外华商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传统海外华商,另一部分近代产生的、由契约华工转变而来的华商。近代海外华商网络是西方殖民者主导的近代世界商贸网络的的一部分。

查看全文

世界华商网络发展的新趋势漫谈

“华商”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一般指具有中国国籍或华裔血统,处于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华侨商人群体,其中包括港澳台商人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中从事商业活动者,目前也被统称为“世界华商”。中国大陆商人,也在《二00七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研究之列。

学术界一般认为,海外华商网络,指的是海外华商因市场、商品、活动地域、共同利益关系而形成相对稳定的联系网络;海外华商网络肇始于宋元时代(13世纪以后),15世纪初形成,17—18世纪扩张至顶峰,形成以中国市场为中心,包括北起日本、中国大陆沿海地区、台湾;南括东南亚地区的东亚、东南亚商贸网络。全球化时期,海外华商网络演化成了世界华商网络。

一、世界华商网络的阶段

世界华商网络具有阶段性。王赓武认为,华人与东南亚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历史关系,通过与东南亚史相比较,东南亚华人史可以作如下区分:十九世纪以前为唐人时代即闽粤人、唐人流寓的时代;十九世纪为华人时代(包括华民、华工与华商的时代),亦即西方国家在东南亚早期扩展的时代;1903-1955年为华侨时代,即东南亚全面被西方国家控制的时代;1955年以后为新华人时代,亦即东南亚各国独立自主的时代。全球化时期,海外华商网络由地区性扩展到全球性,演变为世界华商网络;从世界华商网络的演进过程来看,华商网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考察:早期阶段,即鸦片战争之前;近代阶段(1840-1949);现代阶段(1949-),即世界华商网络阶段,包括局部整合期(1949-1978)和全面整合期(1978-)。

早期阶段的海外华商始自唐和宋初。《萍洲可谈》载:“北人过海外,是岁不还者,谓之住蕃”。“唐人住蕃,为工为商,十年、二十年不归,称为华侨”。早期移民到南洋进行海口贸易,多滞留聚居于东南亚各地港口。海外华商在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以后增长很快。明嘉庆、崇祯年间(约1567-1644),海禁放宽,出海商人“十倍于昔”。据史载,十八世纪末,马六甲的华人集中居住于中国式平房区,初步形成了华侨社会。可见,早期海外华商形成的原因,是华人到东南亚港口进行海上贸易而产生了“住蕃”现象的结果。

近代(1840-1949)时期,华人大量移民海外。近代移民的华人分为两种情况:自由移民和契约移民;其中契约移民占绝大多数。清末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西方殖民者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殖民者以香港、澳门为基地,在广东沿海城市设立招工馆所(俗称“猪仔馆”)公开招募“契约华工”。1944年(民国33年),契约华工制度才宣告废止。

查看全文

加拿大华侨商人研究论文

华商组建唐人街

纵观加拿大华侨历史,华商是唐人街的主要建造者。

据史家研究,淘金时代,温哥华岛上称得上唐人街的是维多利亚、纳耐莫等地。维多利亚唐人街形成于1858年,是加拿大第一个唐人街。1862年,华侨约300人,多经营理发、缝纫、小商贩等。这时,创办广利行的卢超凡兄弟在此建起一批棚屋,供华工居住,使唐人街略具华侨社会雏形。以后,唐人街人口不断增多,街貌更为热闹。纳耐莫的唐人街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人口已近300名,商铺有所增加。1884年,维多利亚唐人街成为不列颠哥伦比亚最大的唐人街,全加拿大75%以上的华侨商行和85%以上的华侨佣仆集中在维多利亚。随后形成的温哥华市唐人街位于杜邦街一带,介于卡拉尔街、缅街之间的一段比较繁荣。1900年后,以彭德街和卡拉尔街交叉的十字路口作为中心,向东西延伸,店铺社团布满上海街和广东街。

1900年的华侨社会,是由一小群精干而富裕的商人、一大批小商人和一批人数更多的工人所组成。富裕的商人通常经营的是中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其中有些人同妻子儿女住在一起。但在当时,由于加拿大排斥华人,不论是小商人还是工人,都无法全家团聚。

曾获加拿大传统部最高荣誉“莱杰总督夫人奖”的黎全恩教授认为,二战前的唐人街是旧唐人街,是华人居住、办公和经商的内城区,其外表可以由其土地的使用、商业招牌、人口结构及社会经济活动依稀可辨。他认为,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萌芽阶段,旧唐人街通常华人居民很少,主要是男性。因此,一个城市的“唐人街”就是它的“华人社区”。社区可能由几个富商控制,社会通常两极分化,一边是商人小阶级,另一边是劳工大群体。在繁荣阶段,华人人口由于移民而迅速增加。尽管已婚男女数增加,但人口主要还是未婚男性劳工。他们绝大多数居住在唐人街,但有很多华人家仆、花工、洗衣工等向外扩展。由于唐人街的经济慢慢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逐渐开始出现繁荣现象,并出现了小业主,也有赌场和满足“单身”需求的妓院,唐人街中日益增加的财产由华人组织或个人拥有。随着人口下降,经济衰退,华人财产所有权缩小,旧唐人街进入“枯萎”阶段。由于非华人产业,诸如下等酒吧、二手货商店及色情书店的迁入,华人商行纷纷关闭。中等阶层的居民逐渐搬出唐人街,而仍然留在唐人街生活的是上了年纪的穷苦单身汉。由于不符合唐人街的传统使用新的土地,重新发展的工程侵入旧唐人街,枯萎的旧唐人街面积在减小。唐人街逐渐演变成摆设茶几的屋架、停车场,还有混在一起的华人和非华人商行。

太平洋铁路完工后,加拿大华侨由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向全加扩散。根据学者译述,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将近完成时,又遭受到其他各种困难,很多华人失业或多被免职,多个月里营养不足,因此一批华人前往西北行政特别区谋生;同时,一部分华人来亚伯达省谋生,经营商业;而多数华人居于加东平原省份,担任小商业生意东主或店员。根据1921年人口统计调查,点问顿埠华人500人,卡技利华人近700人,列必珠约200人,尾利慎血埠100人。

查看全文

储备商品有关税收政策通知

海关总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经国务院批准,现将部分国家储备商品有关税收政策通知如下:

一、对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粮总公司)及其直属粮库取得的财政补贴收入免征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对中储粮总公司及其直属粮库资金账簿免征印花税,对其经营中央储备粮(油)业务过程中书立的购销合同免征印花税,对合同其他各方当事人应缴纳的印花税照章征收;对中储粮总公司及其直属粮库经营中央储备粮(油)业务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中储粮总公司用于转储备和轮换以及履行政府承诺而组织的进口粮(油),照章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所纳税款由中央财政全额退付,具体退付办法按《关于对部分进口商品予以退税的通知》[(94)财预字第42号]执行。

二、对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棉总公司)及其直属棉库取得的财政补贴收入免征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对中储棉总公司及其直属棉库资金账簿免征印花税,对其经营中央储备棉业务过程中书立的购销合同免征印花税,对合同其他各方当事人应缴纳的印花税照章征收;对中储棉总公司及其直属棉库经营中央储备棉业务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三、对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华商中心)取得的财政补贴收入免征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对其资金账簿免征印花税,对华商中心经营中央储备糖、肉业务过程中书立的购销合同免征印花税,对合同其他各方当事人应缴纳的印花税照章征收;对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华商中心直属的国家储备糖库和中国食品集团公司直属的国家储备肉库取得的财政补贴收入免征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对其资金账簿免征印花税;对华商中心、国家储备糖库、国家储备肉库经营中央储备糖、肉业务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四、对中国盐业总公司国家直属储备盐库经营中央储备盐业务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查看全文

清末的经济法规论文

经济法规是保障社会经济生活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完善的经济法规,政府就不能有效地管理社会经济,也无法保证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发展。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朝野部分有识之士,初步意识到制定和实施经济法规的作用;清政府为推行“新政”,发展近代工商业,也陆续制定并颁发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经济法规。这些举措,不仅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主要论述清末经济法规的产生、种类、意义及其局限,不妥之处尚祈方家匡正。

一、清末经济法规的产生

清末经济法规的产生,是清政府于20世纪初推行“新政”,实行奖励工商、振兴实业政策的结果。我们知道,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王朝长期奉行的政策,工商业者得不到任何法律保障。但到20世纪初,清朝统治者从欧美列强以工商立国而臻于富强的事实中获得启示,认识到“取外国之长,乃可去中国之短”《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四),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601页。》,由此从重农抑商一变而为大力振兴工商。清廷上谕称:“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亟应变通尽利,加意讲求。”《《光绪朝东华录》(五),第5013页。》

随着重商政策的推行,清朝统治者很快即意识到制定经济法规的重要性。光绪二十八年(1902)二月癸已上谕已提及拟订经济法规之事,此谕虽仍标榜“我朝大清律例一书,折衷至当,备极精详”,但也不得不承认“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况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同时还要求各出使大臣“查取各国通行律例,咨送外务部”,并渝令袁世凯、刘坤一、张之洞等督抚大吏“慎选熟悉中西律例者,保送数员来京,听候简派,开馆编纂”《《光绪朝东华录》(五),第4388页。》。清政府推行重商“新政”的实际步骤,首先也是设立商部和拟订经济法规,并特别提出要率先拟出商律以尽快颁布施行。1903年4月,清廷渝饬设立商部,同时“著派载振、袁世凯、伍廷芳先订商律,作为则例。俟商律编成奏定后,即行特简大员,开办商部。其应如何提倡工艺,鼓舞商情,一切事宜,均著载振等悉心妥议,请旨施行,总期扫除官习,联络一气,不得有丝毫隔阂,致启弊端,保护维持,尤应不遗余力”《《光绪朝东华录》(五),第5013一5014页。》。由此可见,清政府在推行振兴工商政策之始,就比较重视制定和颁行经济法规。

不仅清廷颁发了一系列上谕,一些督抚大吏和新成立的商部,对制定和颁发各类经济法规的重要性及其作用也有一定的认识。归纳有关言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颁行商律以促进工商业发展。刘坤一、张之洞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联名呈递的长篇奏折中说:“欧美商律最为详明,其国家又多方护持,是以商务日兴。中国素轻商股,不讲商律,于是市井之徒,苟图私利,彼此相欺,巧者亏逃,拙者受累,以故视集股为畏途,遂不能与洋商争衡……必中国定有商律,则华商有恃无恐,贩运之大公司可成,制造之大工厂可设,假冒之洋行可杜。”这样,“十年以后华商即可自立,骎骎乎并可与洋商相角矣”《《光绪朝东华录》(四),第4763页。》。商约大臣、工部尚书吕海寰也吁请清廷“通饬各督抚体察各省情形,统筹全局,订明东西通行法律,由法律以审定商律,由商律以措施商政”《《商约大臣工部尚书吕奏请速订东西通行律例以保主权而开商埠片》,《东方杂志》第2卷第6号。》。新成立的商部则指出,没有完善的商律,工商业发展便有诸多障碍。“从前开设局厂,或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每因章程未善,不免有牵掣抑勒等弊,以致群情疑阻。”《《光绪朝东华录》(五),第5073页。》清廷上谕也明确表示,函需拟订商律,“庶几商务振兴,蒸蒸日上,阜民财而培邦本”《《光绪朝东华录》(五),第5014页。》。以上这些论述,都强调了拟订经济法规对促进工商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查看全文

超市放心肉销售办法

一、活动目的

受市场影响,整个市场肉品销售下降。一个市场危机,往往也是给予聪明人提供了一个生气。因此有必要推出此活动,重新建立华商新鲜肉的美名,真正让顾客了解到放心与廉价的综合体,让华商新鲜肉走进千家万户。

二、活动内容

1.全面推出华商店鲜肉的定量出售和“不隔夜”的信息。

2.在肉品区,现场播放鲜肉从屠宰到超市的层层把关和专业保管过程的录像。

三、活动操作

查看全文

在首届(临沂)全国农村适用型工业品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持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国家轻工业局、中国国际贸促会主办,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中国室内装饰材料协会支持,临沂市人民政府、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咨询公司承办,淮海经济区18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协办的首届(临沂)全国农村适用型工业品博览会今天隆重开幕了。我代表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和1000万沂蒙人民向出席这次博览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出席今天开幕式的领导和主要来宾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同志、国家轻工业局局长陈士能同志、全国供销总社副主任顾尔雄同志、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刘政同志、全国人大常委会政研室成湘清同志、中国国际贸促会会长助理张天全同志、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陈建国同志、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克玉同志;玻利维亚驻华大使奥斯卡.萨莫拉先生、刚国驻华大使皮埃尔帕西先生、厄瓜多尔驻华大使费尔南多.科尔多瓦先生、柬埔寨驻华商务参赞高生乐先生、加蓬共和国驻华商务参赞阿德里安.桑泽先生、罗马尼亚驻华商务参赞多洛班祖.德奥多尔夫先生和夫人、俄罗斯驻华商务参赞亚利山大.卡恰诺夫先生和夫人、俄罗斯驻华商代表鲍理斯.基里琴克先生、越南驻华商务参赞阮伯炬先生和夫人等11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外交部、国家轻工业局、中国国际贸促会、中国家电协会、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的有关领导同志;韩国镇海市市长金炳鲁先生、议长金永祚先生率领的政府、议会代表团,新加坡、韩国、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及港澳台地区工商界、企业界的朋友,山东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策研究室、省经贸委、省外经贸厅、省农业厅、省外办、省贸促会、省台办、省工商局、省侨办、省二轻总会、省建材办等部门的负责同志;淮海经济区经济开发联合会,江苏省徐州、连云港、宿迁、盐城、淮阴、河南省商丘、开封、周口、安微省蚌埠、淮北、阜阳、宿州、山东省日照、枣庄、济宁、泰安、莱芜、菏泽等淮海经济区18成员市地的市长、专员和中国矿业大学的负责同志;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轻工报、大众日报等50余家新闻单位的记者等。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到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值此淮海经济区第十五届市长专员会议在临沂召开之际,我们承办了首届全国农村适用型工业品博览会。本届博览会引起了国家有关领导、国家有关部门、山东省委、省政府、淮海经济区经济开发联合会及淮海经济区各市地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山东省政府、国家经贸委、国家轻工业局、中国国际贸促会、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对博览会的定位、意义和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活动的各项议程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在主办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国家轻工业局、中国国际贸促会和支持单位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的正确领导和精心组织下,博览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淮海经济区经济开发联合会、淮海经济区各市地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对筹备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充分体现了淮海经济区各市地的合作精神,体现了加强经济协作、实现共同发展的强烈愿望。

本届博览会汇集了来自国内外的一大批知名企业、知名品牌,中小企业占有较大份额。名、特、优、新与适用型产品的共同参展,突出了本届博览会的特色,体现了博览会的档次。来自海内外的政府团组、驻华使节、国际友人到会指导,经贸团组、市场团组到会进行经贸洽谈。博览会的举办,不仅对临沂经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淮海经济区的发展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