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6 20:57: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患者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患者

昏迷患者护理

1快速反应

在接到120指挥调度电话后,值班医护人员和司机迅速出车,要求救护车在2min内必须开出。医护在出车途中即整理思路,根据120调度电话所述详情对患者做出预测,检查、准备所需医疗器械、药物,合理计划现场救护措施。

2迅速准确评估病情

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查看现场并询问家属或目击者确定是外伤引起的昏迷还是自然发病引起的昏迷、昏迷发生的急缓、时间持续长短及其演变,让病员立即脱离致伤环境,并对伤情迅速做出评估。根据伤员的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口唇颜色、肢体温度、迅

速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

3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

查看全文

患者安全文化探索

1建立学习型组织,借鉴且创新

对患者安全系统、全面的理解是构建患者安全文化的起点。2008年,在主管护理院长的倡导下,医院成立了以患者安全为目标的“患者安全研讨小组”,从“患者安全”(patientsafety,PS)概念理解入手,从翻译各类PS相关英文资料开始,建立“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员、固定议题”的PS学习型组织。院、处两级领导全程参与、指导,全程网络关注活动进展情况。PS研讨小组团队目标定位在“培养一批人才,开设一门课程,举办一个继续教育讲座,申请一个课题,写一篇文章,编写一本书”,简称“六个一”计划。在研讨活动安排上,前期通过录像、案例教育,让组员明白患者安全并对之感兴趣,然后推荐PS相关英文文献,采用每月1次读书报告的形式完成,组员结合临床谈安全,提建议,并总结汇报护理部;中期由小组根据临床热点和需要自行确定主题,主动查阅文献,共享、讨论、总结、汇报。适当的授权使学习型组织更具学习动力和活力,能主动学习并将所学应用、实践和推广。在PS推广上,学习型组织采取逐步渗透扩散的方式运行。PS研讨小组成员由最初以护士为主的11人逐渐吸纳医生、医技人员、行政后勤、学生及患者和家属等社会人群,目前已达90余人,累计开展活动80余次。其后,医院陆续创建了五心、5S、管理、IT及研究生研讨小组,并细分为翻译、临床、培训3个亚专业,均以PS为基础,研讨方向各有侧重,逐步形成PS学习、实践及研究机制。PS行动从引导本科学生自学开始,逐渐向硕士、博士研究生、教师群体扩散,到基本涵盖医院教学全阶段;从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的护理岗位开始,逐步实现门急诊部、住院部、医护技管全岗位覆盖;从动员患者参与入手,逐渐实现患者及家属亲友的健康教育全普及,再到社区普及,市外普及。

2推进教学培训,传播并扩散

将重医大附一院PS教育培训与师资力量培训相结合是PS研讨小组的活动目标之一。在翻译和学习WHO《医学院校学生患者安全课程指南》及前期医院新进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实践基础上,小组成员自主编写了《患者安全》选修课教学大纲,成功申报重庆医科大学《患者安全》选修课,依托学校教学平台,将PS课程引入医学院校,将“患者安全至上”的理念带入重医校园。集体备课由医生、护士、药学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实施理论教学、案例分析、网络教学等,体现了多学科协作特色。自课程开始3年来,已完成660余人次的教学工作,涉及重庆医科大学4个年级、10余个专业和方向。在临床培训方面,以规范从业安全行为为目的、狠抓新进人员患者安全意识,将PS融入三基培训、医师/护士规范化培训、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培训等多层次培训中。每年夏天采取多学科协作模式实施新进人员系统化PS培训已成为PS继续教育培训长效机制之一。医院依托继续教育平台,通过申请国家级、省市级PS继教项目,将国际和国内PS项目进行推广,并利用远程教学模式,将课堂实时连线到重医大附一院医联体内部各医院和各指导医院,对区县医院开展PS培训,强化区域医务人员PS理念,做到“抓早、抓小、抓关键”。目前累计开展各级各类继教项目15期,现场培训学员4800余人,涉及渝、川、贵、鄂、陕、云等省份,通过远程教学模式惠及3200余名医务人员。该教育培训方式符合Poe[3]安全文化调适应该始于专业入门阶段,并继续通过员工培训发展的观点。2014年3月,创办国内首个推广PS的信息平台——“患者安全”微信号,并坚持每周一期向国内同行以中文传播国际最新的PS资讯。

3重视安全研究,以科研促临床

将PS建立在科学与循证实践基础上是PS研讨小组的共识。医院设立专项基金,从医院层面鼓励PS相关研究,目前研究涉及安全文化调研、安全教育培训、临床安全实践、安全工具汉化、信效度检验与应用、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信息化建设等。其中,运用安全文化测评工具进行安全文化调研是第一步,了解组织及员工对患者安全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有助于认清症结所在,强化安全理念,营造安全氛围。目前,医院获得以研究国内PS为目的的各级各类课题18项,21篇。在中国医院协会的牵头下,以骨干医院身份参与制定“2014年中国患者安全十大目标”,并对目标内涵实施解读。2014年9月,在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的支持下,响应中国医院协会倡议,作为牵头成员单位之一在重庆发起组建“中国患者安全教育与研究协作网”,并于2015年12月作为PS核心专家单位在北京共同发起召开了以“患者安全、共同责任”为主题的第一次中国患者安全大会。这些实践有助于利用事实和数据有效促进PS。

查看全文

胃瘫患者监护综述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在腹部手术后因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胃排空延缓,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多见于胃和胰腺手术。熟悉胃瘫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时间、早期征象,术前对多发人群有针对性地宣教及心理护理,对术后发生胃瘫的患者早发现、早处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则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我科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发生术后胃瘫综合征7例,经过治疗与护理,恢复顺利,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7例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56~81岁,平均年龄(67.3±9.7)岁。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4例,胃大部切除1例,降结肠切除1例,胆囊癌根治术1例。胃瘫发生时间均于手术后6~9d。

1.2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肠蠕动恢复、停止胃肠减压并经口进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饱胀、呃逆及恶心呕吐,呕出大量胃内容物,含有或不含有胆汁,吐后症状可暂时缓解。经重新行胃肠减压持续引流,每天引流量800~2500mL。根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上消化道稀钡造影检查,上腹部平片确诊。诊断标准[1-2]:1)胃管拔除后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经1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但有胃潴留,尤其是固体食物;2)胃引流量>800mL•d-1,并且持续时间>10d;3)无明显水、电解质、酸碱失衡;4)无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5)无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史,如吗啡等。

查看全文

骨肿瘤患者护理思考

[摘要]目的:通过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护士与家属密切配合,通过护理干预各种措施的实施及患者的宣泄,以减轻他们的疼痛。结果:本组22例患者均达到满意的效果。结论:根据疼痛的程度、年龄、手术,制定出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减轻患者的疼痛效果显著,此方法简捷、经济,又实用。

[关键字]骨肿瘤;心理干预;止痛

1临床资料

本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2~76岁,平均55岁,多为恶性骨肿瘤。应用了止痛剂加心理干预与护理,疼痛控制率达90%以上。

2心理干预与护理

2.1了解病情:首先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注意有无发生肿瘤的相关因素,注意患者心理状态,注意有无肢体残疾;然后依据患者的个体特点、文化水平高低、实际病情,采取不同形式的心理疏导和止痛药物。一般文化水平高、年轻、有接受力、治疗愿望迫切者,无其他疾病而且无明显性格障碍的骨肿瘤患者,采用止痛剂加心理干预与护理的方法来控制疼痛均收效良好。

查看全文

患者安全文化论文

1患者安全文化涉及内容

目前为止,关于患者安全文化的内容和组成要素不同的文献有不同看法。美国卫生保健研究和质量机构(AHRQ)在其开发的组织安全文化的调查问卷中明确定义患者安全文化包括10项内容:管理者有关促进患者安全的期望和行为;组织层面的学习;部门内部的团队合作;开放性的沟通;有关医疗差错的反馈和沟通;对医疗差错的非惩罚性反应;人员配备;对患者安全的管理支持;跨部门的团队合作;交接班和转诊。MichelleHalligan查阅了113篇文献,总结出关于患者安全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领导对于安全的承诺;基于信任的开放沟通;组织学习;不良事件非惩罚性的报告和分析;团队合作;相同的对于安全重要性的信念。

2患者安全文化测评工具及其测量维度

医疗机构关于安全文化的测评,主要依赖于基于安全文化内容的典型定量调查问卷。不同的测评工具,其在测量的维度、条目、信度方面均有所不同。目前,国外文献报道中用于患者安全文化评估的工具主要有安全态度调查法(SAQ)、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法(HSOPS)、医疗机构患者安全文化调查法(PSCHO)、安全氛围刻度表(SCS)、安全文化调查法(CSS)、改良斯坦福/患者安全咨询中心文化调查表(MSI)和医院病室安全氛围调查表(HUSC)等。所有调查用都是5分制Likertsscales,其相关特征及内容见相关文献。国内客观、科学标准的患者安全文化测评工具较少。2008年陈方蕾对医院护士患者安全文化测评进行了研究,才引入了较成熟的安全文化调查问卷,安全文化维度分别是团队氛围、对工作的满意、对压力的认知、单位安全的氛围、对管理的感受,临床护士通过自我观察与感受判断对条目的认可程度。此外,在中文文献中发现在SAQ基础上由国内护理人员修订而成的患者安全文化测评问卷(PSCAS)。

3患者安全文化测评工具的应用现状分析

评估安全文化,可以进行安全文化诊断发现安全系统的薄弱环节及潜在隐患,同时其可用于评价患者安全项目或者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并进行实时跟踪等。美国医疗卫生机构认证委员会(JCAHO)要求所有参评医院必须自2007年起进行年度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自我测评,欧美等国对医院患者安全文化的调查已成为了评价医院服务质量的指标。美国用HSOPS评估4所非营利性疗养院的患者安全文化,结果显示疗养院在差错的非惩罚性、团队合作、公开交流、对差错的反馈交流和组织的学习得分显著低于医院,并为患者安全文化找到了改进方面。患者安全文化测评量表成熟度不一,有的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被研究者广泛应用。其中SAQ作为临床领域工作人员安全状态的一个“快照”,现己被翻译成7种语言。并且包括普通临床科室版、门急诊版、ICU版、手术室版、产房版、药房版等有多种版本,分别适用于不同科室。通过近几年文献中发现,HSOPS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已被瑞典、法国、日本、挪威、德国、土耳其、荷兰、比利时等多国翻译成本国语言并使用。我国也根据需要将其做了本土化修改并运用于医院安全文化测评。而其他有的量表很少被研究者所应用。很多研究者将HSOPS运用于实际,并在多数研究中表明其有效性。瑞典MatsHedskld将问卷增加了2个维度以及一个结果变量,并根据不同目的在医院和初级卫生保健机构进行测评,证明该问卷调查在部门和国家的患者安全改进计划评估中表现出其优势。ShinyaIto通过日本13家综合医院的实践评估,发现其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比较理想。FadiEl-Jardali等通过对沙特首都医院2572名医务工作者调查,得出需要加强医院员工配置,构建非惩罚性医疗差错反应和增强沟通的开放性来增强医院患者安全文化氛围的结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聂艳丽等将问卷维度缩减到10个,调查了我国15个城市33家医院1160名医护人员,结果表明国内医护人员对于安全文化的意识比较积极,在科室团队合作、组织持续学习和改进,开放交流、非惩罚差错反应和科室之间的合作比AHRQ得分高。也有将问卷运用于科室层面。KonstantinosArfanis通过将问卷应用于麻醉科调查,并进行了针对性的文化改进措施,使得基于科室层面的安全文化评估成为可能。一些医疗机构安全评估是为了找出有关影响患者安全的迹象。美国一些医院已经对安全文化评估表现出很大兴趣,并且医疗保健组织鉴定联合委员会(JCAHO)提出测评标准。虽然安全文化评估不是强制标准,但是JCAHO却要求医院要收集数据以监测患者安全。曹荣桂在分析我国患者安全面临的挑战和现状时,指出我国尚未形成医疗安全文化的氛围。国内学者刘义兰、陈方蕾等进行了医院护士患者安全文化测评,以及香港医院管理局已在积极推行策动安全文化。近几年研究中,欧阳霞采用该问卷调查医院内安全文化测评,指出本量表Cronbach''''sα值≥0.6、CVI≥0.71,适合使用。向家艮采用该量表对广州市7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进行患者安全文化测评,指出需要改进的方面是人员配置、对差错的非惩罚性反应、沟通的公开性以及事件报告频率。

查看全文

溃疡患者临床药学服务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门诊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使用临床药学服务对成本-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9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门诊服务,观察组予以用药教育及随访。对比两组的Hp根除率、胃肠道症状改善率、依从性提高率;同时,将临床药师服务时间成本与培训费用成本纳入研究,从而对实施临床药学服务的成本-效果展开统计与分析。结果常规组的临床药学服务总成本为183.61元,观察组为505.86元;观察组的Hp根除率(91.30%)明显高于常规组(76.09%)(P<0.05);常规组经干预后用药依从性提高率为16.15%,观察组为21.91%;观察组在改善胃肠道症状评分与提高Hp根除率方面的成本-效果比高于常规组;观察组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方面的成本-效果比较常规组要低,所以在此方面具有相应的经济效益。结论医院成本会随着临床药学服务的开展而增加,但开展该服务对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与成本效益。

【关键词】临床药学服务;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成本-效果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多发于胃部、十二指肠及食管的消化系统常见慢性病。该症的诱发因素较多,但主要由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引起[1],据数据表明,Hp感染个体的溃疡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感染Hp个体(约6~10倍)[2]。由于幽门螺旋杆菌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往往导致患者反复发作,因此,治疗该病的目标通常以根除Hp为主,最常使用的治疗方法则为药物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Hp的根除率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对根除率有直接的影响,若患者无法坚持正确的用药方法,则会明显导致Hp根除率下降[3]。因此,在临床药师为了提高患者的Hp根除率而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与电话随访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临床药学服务在根除Hp感染方面需要医院投入一定的成本,此类服务是否具有经济学效益尚未有统一定论,鉴于此,本文选取了2016年4月~2018年3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9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对其展开调查,分析临床药学服务在门诊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对成本-效果的影响并将结果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9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病例通过伦理协会批准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②年龄≥18岁以上;③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者;④UBT或RUT检测为Hp阳性患者[4];排除标准:①精神或意识障碍无法正常交流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病案不全者;④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者;⑤依从性差无法配合完整的治疗与调查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门诊服务,观察组予以用药教育及随访。常规组有男23例,女23例;年龄为22~68岁,平均(44.72±3.10)岁;病程1~5年,平均(2.31±0.67)年。观察组有男23例,女23例;年龄为23~69岁,平均(45.01±3.24)岁;病程1~5年,平均(2.45±0.74)年。常规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后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96例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胃肠道症状评分,所有患者均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治疗,治疗持续14d。常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予以常规门诊服务,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组的服务基础上予以用药教育及随访等临床医药学服务,其内容包括授予患者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向患者耐心介绍消化性溃疡的疾病诱因、治疗办法、用药细则、不良反应及恢复期的注意事项等,让患者明确坚持用药的重要性。同时,在治疗正式开始7d后由临床药师进行电话随访,主动探知患者身体现状、用药依从情况,解答患者近期出现的疑问并做出指正,再次对患者阐述正确、坚持用药的必要性,提醒患者回院复查。治疗开展14d后根除Hp结束,患者停药30d后再进行UBT复查,复诊时再次对患者进行胃肠道症状评分。上述由临床药师进行的操作均对其所花费的时间进行记录。1.3观察指标。1.3.1效果指标。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组的观测Hp根除率、胃肠道症状改善率、依从性提高率以及计算其成本-效果比来评估服务效果[5]。Hp根除率=UBT检测阴性人数/检测总人数×100%。通过C-UBT检测,Hp阳性判定标准:14C-UBT测试值≥100每分钟衰变数(dpm/mmolCO2)[6]。胃肠道改善效果通过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进行评估[7],参加评定的症状有上腹痛、胃灼热、反酸、恶心和呕吐、腹胀等,对症状的疼痛深度、疼痛类型、持续时间、频率、缓解因素进行综合评定,评定标准为:3分(重度消化道症状,可影响日常生活);2分(中度消化道症状,但对日常活动无影响);1分(轻度消化道症状);0分(无症状),得分越高则说明胃肠道症状越严重。若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得分较治疗前减少≥70%则视为明显改善;症状得分较治疗前减少≥45%则视为改善;症状得分较治疗前减少<45%则视为无改善。胃肠道症状改善率=(明显改善+改善)/总例数×100%[8]。用药依从性通过《用药依从性调查表》来进行评测[9],其问题为:①近期有无忘记服药?②近期是否按照既定的用药方案进行服药?③当自我感觉症状改善时是否曾中断用药?④当感觉疾病加重时是否曾中断用药?每个问题以“是、否”进行回答,否为1分,是为0分,得分越高说明依从性越高。依从性提高率=提高的成绩/提高前的成绩。1.3.2成本指标。本次研究所指的成本分为两类,即临床药师的时间成本与费用成本。时间成本包括胃肠道症状评分调查时间、用药教育时间、电话提醒复查UBT时间,电话随访时间(用于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时间);费用成本为本院用于临床药师的费用。医院用于临床药师的费用=[一年内临床药师外地学习平均次数×(出差路费+会务费)+临床药师基础培训平均费用]/临床药师所花费时间×临床药师年工作日总时间。研究调查期间临床药师时间成本=[临床药师共花费的时间/临床药师每月工作日数]×临床药师平均月薪。常规组临床药师的服务成本=(临床药师进行胃肠道症状评分调查所花费时间+电话访问提示UBT所花费时间)+医院用于临床药师的费用。观察组临床药师服务成本=(临床药师胃肠道症状评分调查时间+电话提示UBT时间+用药教育时间+电话随访时间)+医院用于临床药师费用。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χ—±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则可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敌敌畏中毒患者药学监护

敌敌畏是一种广谱有机磷杀虫剂,广泛用于农作物杀虫,还有家庭灭蚊、蝇。其毒性较大,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等处吸收,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如防护不周或误服、误吸、误触可导致轻重不等的危害,中毒后抢救难度大,可造成中毒事故。本文通过对1例敌敌畏中毒伴电解质紊乱患者的用药分析,探讨临床药师在实际工作中,对有机磷中毒患者的药学监护点,从而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促进整体治疗水平的提高。

1病历资料

患者男,44岁,因口服“敌敌畏”后神志不清ld入院。患者情绪波动自HI~30mL,服药后出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伴大汗并肌束颤动,无恶心呕吐、无呕血、无流涎、无抽搐及尿便失禁,服药后约30rain到当地县医院洗胃,并应用阿托品(剂量不详)治疗。为求系统治疗转入我院,急诊经血液透析治疗人院。查体:神志清楚,一般状态欠佳,皮肤干燥无汗,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3.Omm,对光反射灵敏,心率8O次/分,双肺呼吸音粗。人院查血胆碱酯酶57IU/L(正常107-4201U/L)。

2主要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主要给予抗胆碱酯酶治疗,同时预防应激性溃疡、营养神经、保肝,促醒、补充电解质等辅助治疗。抗胆碱酯酶方案是:第1天每4h肌内注射阿托品lmg,第2天每6h肌内注射阿托品lmg,第3天每12h肌内注射阿托品lmg,每天监测胆碱酯酶的血浓度并随时调整阿托品的用量及给药频次。辅助治疗方案主要是对症治疗,如每日2次给予泮托拉唑注射液80mg预防应激性溃疡;甲氯芬酯促醒;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促进细胞代谢;硫普罗宁保肝治疗;患者经过6d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胆碱酯酶恢复至137IU/L,出院。

3用药分析

查看全文

医生对患者血压掌控与影响

本文作者:彭美娣王琴谢幸尔龚亚驰工作单位:南通大学护理学院

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意愿及影响因素选择“愿意”70名(95.9%),“无所谓”3名(4.1%),无“不愿意”。影响医生参加培训的因素主要是工作繁忙没时间42名(57.3%),信息不通畅28名(38.4%),经费不足25名(34.2%)等,其中影响部分人员参加培训的因素有两个及以上。3讨论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是无糖尿病患者的1.5~3.0倍,不少糖尿病并发症可被高血压所加速。患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降压治疗,不但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还可以避免或延缓某些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患者血压严格控制的益处超过了血糖控制。降低血压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手段之一。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证明,强化降压治疗显著降低了糖尿病相关终点2.1.1对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知识水平比较答对降压目标45名(61.6%);答对首选药物54名(74.0%);答对联合用药方案46名(63.0%);全部答对27名(37.0%),平均得分(1.89±1.02)分。其中7名为0分,21名1分,18名2分,27名3分。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知识得分在不同工龄基层医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培训并获得证书的医生得分较没获得全科医生证书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月内参加过继续医学教育的医生得分较未参加的医生得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不同学历医生掌握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1。

得分单因素分析以基层医生对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基础知识得分为标准,得分与基层医生学历、是否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目前职称等之间均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381(P=0.001)、0.518(P=0.000)、0.361(P=0.003)。近3个月内有参加短期继续教育也与得分相关(r=0.259,P=0.027)。对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为正确估计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将得分作为因变量,将影响因素学历、是否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并获得证书、职称、近3个月参加培训4个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入和剔除回归方程的α分别为0.05和0.10。分析结果表明,是否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培训并获得证书是掌握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知识好坏的主要影响因素。

对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基本理念调查结果见表2。事件的风险,糖尿病相关的死亡也显著减少[8]。要控制好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取决于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更取决于医护人员对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管理水平。本调查结果显示,73名基层医生中答对降压目标45名(61.6%);答对首选药物54名(74.0%);答对联合用药方案46名(63.0%);全部答对的医生仅27名(37.0%)。说明大部分基层医生还未能完全掌握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知识。在基层医生对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基本理念中,由于设计的7个基本理念均为正向条目,回答正确率较高,但每一个条目都有回答错误的,说明部分医生还没有真正理解降压的目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公布已有2年多,但是基层医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仍然不太好,应该继续加强基层医生对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知识水平[9-10]。3627被调查的73名基层医生对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知识平均得分为(1.89±1.02)分,处于中等水平。本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工龄的医生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学历、是否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目前职称等与得分之间存在相关性,本科学历者得分高于大中专学历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者得分高于没有证书的医生,近3个月内参加过继续医学教育的医生得分较未参加的医生得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学历教育、规范化培训、近期培训均有利于医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在调查中发现愿意参加培训的医生有70人(95.9%),无所谓3人(4.1%),无人不愿意,说明绝大多数医生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率较低,疾病的管理水平与卫生服务需求尚存在较大的差距,管理好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高血压糖尿病防治不仅是医生个人行为,而应由政府主导,专家指导培训,媒体宣传教育,企业支持参与和基层实施落实,共同来完成的一项社会工程。

查看全文

急诊创伤骨科患者护理研究

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的病情一般比较急,且导致患病的原因较多而复杂,尤其是近年来交通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率也越来越高,而疼痛是该类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许多患者由于剧烈的疼痛而导致其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部分耐受性较差或身体身体素质较差的患者,还可能因为创伤性疼痛威胁到生命安全[1]。所以,加强创伤骨科患者的疼痛治疗与护理技术,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友好关系的升温发展,避免发生医疗纠纷,促进患者快速康复[2]。本文通过分析强化疼痛护理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程度和满意度的影响,探讨更佳的疼痛护理方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患者的标准:(1)年龄小于60岁;(2)住院治疗,且没有发生中途转院的情况;(3)不存在较为严重的精神类疾病,能自主配合医院的治疗与护理[3]。根据研究的目的及患者的纳入标准,对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8月-2018年7月接收的98例急诊创伤骨科住院治疗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都满足创伤骨科临床诊断标准。采取随机数字分配的方式将4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的49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年龄19~57岁,平均(34.68±6.19)岁;男26例,女23例;普通摔伤4例,交通伤29例,器械伤5例,重物创伤6例,高空坠落伤5例。观察组年龄18~55岁,平均(34.71±6.03)岁;男27例,女22例;普通摔伤6例,交通伤28例,器械伤4例,重物创伤6例,高空坠落伤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性较好。所有患者均了解研究的意义,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协议,本次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疼痛护理与基础护理,其中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创伤处置、药物镇痛等措施。观察组中的患者采取了强化疼痛护理与基础护理,主要的内容如下:(1)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热情接待患者及家属,通过积极与患者家属交流来提升护患的友好关系,从而便于采取语言安慰与鼓励,交流过程中适当的肢体语言及为患者提供能力范围内的帮助都能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并联合病房与社会的支持与鼓励的声音,来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心理素质,使得患者心理上的疼痛应激反应得到充分降低[4]。(2)优化护理操作技术。在进行相关的护理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动作轻柔,且严格进行消毒杀菌处理,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患者的创面或创伤发生感染,与此同时,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与爱护,通过语言的方式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从而降低患者对护理操作可能造成的疼痛担忧[5]。在对患者的创面或伤口进行接触性护理时,应轻柔、有序地进行,尽可能降低护理操作给患者带来的疼痛,例如在进行伤口的清洗与包扎、改变体位、病床用品的更换等过程中,都应该动作轻柔,控制好着力点与力度[6]。(3)疼痛感转移法。正确应用疼痛感转移法,能够较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比如,通过在病房内播放舒缓、悦耳的音乐,与患者聊天或者播放患者喜欢的电视节目等,来缓解患者的注意力,从而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7]。(4)科学使用镇痛药。在患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鼓励患者尽量不使用镇痛药物,但是对于疼痛过于剧烈,患者难以忍受的情况时,可使用适量的止痛药来降低疼痛感;另外,用药时,应严格按照药物使用机制用药,防止出现滥用止痛药的情况出现,给患者的身体造成其他损伤[8]。(5)开展疼痛教育。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与镇痛知识,促进患者形成正确的镇痛观,并指导患者学习疼痛评估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疼痛时的自我调节与控制技巧,告知患者急诊创伤性骨疾病应注意的事项[9]。两组患者出院前1天,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患者住院期间的疼痛程度进行综合评价。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主要的观察指标是患者的疼痛程度与护理满意度。其中,疼痛程度采取视觉模糊评分法(VAS)进行评价,评价得分越低,说明其感受到的疼痛程度越轻。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调查表总分100分,由患者自主填写,根据患者最终得分来评价其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分超过80分的评价为非常满意,得分为60~80分的评价为基本满意,得分低于60分的评价为不满意[10]。护理满意=非常满意+基本满意。1.4统计学处理。将研究所得数据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疼痛程度观察。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评分(3.28±0.9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1±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护理满意度评价。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查看全文

胸痛患者治疗分析论文

1临床资料

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以胸痛为主诉的急诊患者,共计125例,男77例,女48例;年龄25~86岁,平均60.69岁;胸痛发作距就诊时间15min~48h。伴随症状:心悸75例,呼吸困难68例,出汗15例;呕吐8例。118例患者在门、急诊均做了心电图、胸片、心肌酶谱测定等初步筛选检查。部分患者入院后还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心脏彩色B超、核磁共振及CT检查。根据胸痛原因将本组患者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痛两大类。对患者疼痛性质、部位、病因及伴发症状或体征的分析见表1。

表1125例胸痛患者主要特征(略)

2讨论

2.1急诊胸痛的病因分析胸痛是急诊常见的临床症状,凡因炎症、肌肉缺氧、外伤、异物刺激、机械压迫、内脏膨胀、化学刺激、肿瘤或神经病变造成的损伤,刺激肋间神经、膈神经、脊神经后根和迷走神经支配的气管、支气管、心脏及主动脉的神经末梢,均可引起胸痛[1]。致痛物质包括K+、H+、组胺、5-羟色胺和缓激肽等,此外,还可因解剖和生理关系引起牵涉痛或放射痛。在做出诊断时要综合患者主诉、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等全面考虑。本组125例患者中心源性胸痛占68.8%,而非心源性胸痛占31.2%。心源性胸痛所占的比例较高,而且生命危险性较大,因此,应引起急诊医师的高度重视。

2.2症状特点与诊断在急症胸痛中,心源性胸痛对生命的威胁最大,所以在临床中对其早期识别、干预,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其中以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典型心绞痛多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绞痛,或为胸部深层的紧缩压迫感或钝痛、闷痛,持续时间为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一般不超过15min,常为运动、情绪激动、饮食或受凉等诱发,餐后活动或用力大便时易发作,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可缓解。胸痛常是心肌梗死的特征表现,在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持续15min以上,且伴有胸闷、气短、大汗昏厥、濒死感、恐惧感等,心前区听诊心音低钝、遥远,有时有心源性休克的表现,应常规做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但要警惕无痛性心肌梗死发作,特别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史的高龄老年人。近年来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已经在临床急症胸痛中应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尤其在急诊观察室中受条件限制,可操作性很小。急症胸痛的筛查还是以心电图、胸片和心肌酶的变化为主要手段[2],这些检查作为急诊评价胸痛危险度分层的初步筛选方法,具有快捷、操作性强的优点,减少了心肌梗死的误诊、漏诊,挽救了大多数心源性胸痛患者的生命[3]。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