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6 18:12: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环境质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环境质量监管策略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晚,同时受多种因素制约,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1.1机构和制度不健全,基础能力建设滞后
健全的机构、完善的制度,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托。我国许多环境监测单位的质量管理部门人员较少,与整体监测业务的工作量不匹配,监督检查和质控力度比较薄弱。除实验分析的质量管理体系比较健全外,其他监测工作的质量管理工作尚属起步阶段,质控项目有限,质控措施单一,整个管理制度亟待完善。我国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能力建设严重滞后于环境监测能力的发展,质量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能力相对不足,相关设备、物资的支持力度不够,基础技术理论研究缺乏,标准样品等相关技术研发投入较少,质控指标体系不健全,这些因素均限制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1.2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监测人员质量意识淡薄
随着国家环保事业的进步与发展,环境管理者对监测数据的需求逐步增多,监测站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在确保完成监测任务与加强质量管理之间,站领导往往忽视后者,对质量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失去了既提高监测水平又保障监测数据可信度的有力抓手。在领导不重视的情况下,监测人员极易表现出质量意识淡薄,缺乏学习和贯彻质量体系的自觉性,对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不愿配合或存在抵触情绪,致使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缺少执行力。
耕地环境质量与污染防治分析
摘要:耕地是农业发展的保障,其质量影响着农业产出,所以对耕地的质量进行控制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就耕地质量控制来看,最为重要的内容是环境质量控制。为了对耕地环境质量控制提供基础参考,文章对耕地环境质量控制的相关问题以及耕地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等进行讨论与分析,要做好土壤污染调查,加强环境监管,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增强科技支撑能力与培训,加强示范引领和结构构调整,有效降低土壤污染程度,合理改善宝鸡市耕地环境质量。
关键词:耕地;环境质量;污染;防治;环境监管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耕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从全国经济发展实践来看,重视耕地的保护有突出的现实价值[1]。就目前的耕地资料研究分析来看,全国的耕地面积在减少,而且耕地的质量在不断的下降,其中耕地面积的减少与各类工程设施建设有关,耕地质量的下降则和耕地污染有显著的关系。总的来讲,耕地污染造成了土壤酸碱失衡、营养元素流失或者是有毒元素含量增多等问题,这严重的影响了土壤的产出能力,所以从农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对耕地的环境质量进行控制,并采取措施积极的防治耕地土壤的污染情况现实价值显著。
一、耕地环境质量
从现阶段的资料整理来看,所谓的耕地环境质量具体指的是从环境角度出发对耕地所做的质量评估结果。就具体的环境要素来看,包括了水文特点、土壤营养特点、土壤的酸碱性以及重金属污染等多方面的内容,所以土壤的耕地环境质量是对耕地综合产出表现的一种评价。对目前的耕地环境质量做具体的分析,影响耕地环境质量的因素比较多,所以在质量评估中需要对各个要素进行把握,同时还要掌握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这样,最终的耕地环境质量确定才会更具真实性和有效性[2]。
二、耕地环境质量问题以及评价分析
环境质量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报告
202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我局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统筹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有效改善,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区生态环境安全稳定,辖区内未发生环境安全事件。
一、环境质量总体情况
(一)大气环境质量状况。2021年省市下达我区细颗粒物(PM2.5)考核目标为49.5微克/立方米。截至11月22日,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8%;优良天数比例为76.9%,同比上升7个百分点。秸秆禁烧已连续七年实现“零火点”,我区总体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二)水环境质量状况。2021年,辖区主要河流水质状况良好,其中纳入市级考核的6个水生态补偿考核断面水质改善明显,均达到地表水水质考核标准;市级地表断面水生态补偿资金已拨付我区450万元;乡镇污水处理站获得“以奖代补”考核资金19.2万元;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区塌陷水域水质良好,南湖及华家湖水质达到Ⅲ类标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初步显现。
(三)土壤环境状况。我区农用地暂无污染点位,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情况较好,工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污染地块相对较少,整体土壤环境情况在可控范围内。
二、生态环保工作开展情况
环保局环境质量改善小结
市环保局的帮手撑持下,区环保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成长不雅观为指导,以办事经济发展为重点,以污染减排为工作核心,以确保环境安全为己任,以创环保品牌为特色,圆满地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主要工作成效
一、以推进区域经济成长为重点。
1提高环境审批和验收门槛。拒批重污染项目10余个,对登记申请验收54家企业完成验收32家,对不具备验收条件的20多个建设项目提出整改要求,很好地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2积极推进重点工程项目。经过不懈努力,克服资金筹备等各种困难,于本年11月份顺利完成日处理4.8万吨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主干管网建设,现已进行进水调试。城北污水处理厂的顺利投产,较好地完成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任务,也为我区全面完成“十一五”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强化饮用水源庇护。加大对辖区内尤其是饮用水源庇护区内20多家重点污染源的监察、监测频次,全年累计到通榆河城东水厂取水口采样230余人次,对全区110个农村地表水断面进行监测,最大程度上掌握水源隐患的最新情况,消除水源地环境安全隐患。同时,成立健全饮用水源庇护区的日常监测和监管机制,重新修订了区环境污染变乱应急预案》加强长效办理,鞭策伍佑工业集中区规划功能调整,对饮用水源地一级、二级庇护区内的重金属排放企业,一律取缔关闭。对通榆河庇护区以及通榆河沿线饮用水源庇护区内的工业、农业、生活、船舶等污染源开展全面整治,坚决消除通榆河水环境污染隐患。整治了非化工污染源12家,对市毕华丽有限公司养猪场(150头)实施关闭,对市鼎天实业有限公司酸洗车间实施取缔。
县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预测研究
[摘要]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与保障,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县域的农业生产面积不断减少,但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农业化学药品的使用量也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所以对县域农业生态环境进行客观,深入的评价,有利于保护县域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县域;生态环境;时间;空间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基础,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使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的发展模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1]。鉴于区域内各地区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不均质,本研究从全国农业生态环境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影响进行一个南北,东西的划分,结合县域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等因素进行全方位评价。
1县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概述
农业生态环境是一个由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组成的庞大复杂的多因素系统,为了评价其质量高低,首先必须遵循一定原则筛选建立一套满足研究需要并符合研究区实际状况的科学评价体系[2]。对县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一个动态评价就要从时间,空间上进行立体分析。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位于北纬4°-55°,东经73°-135°,东西、南北在气温、降雨量、农业生产上差距较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县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在各地也呈现不同的现象,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生态环境质量也略有不同,导致农业生态出现土地荒芜,水土流失,水资源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2县域农业生态环境时间变化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摘要:地表水作为作为人们日常饮用以及生活用水主要来源,其质量必须要得到保证,所以我们的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针对如何进行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展开论述,对不同的方法进行应用实践,完善我们的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从而解决们在地表水环境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我国江河湖海等地表水的环境质量,
关键词: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用实践研究
水作为我们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来保护其不受污染。但是,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以及人类过度开发,导致地表水,如江河湖海,遭到严重的破坏,地表水的面积逐年减少,同时,现存的地表水也时刻遭受着污染的袭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环境部颁布关于地表水环境质量的评价系统管理措施,在其中详细的提出了几种方法,以便我们能够将其应用在实践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的保护中。由于我们在这方面起步较晚,造成在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过程中缺乏经验,所以我们的评价标准也不能够准确核实地表水质量是否达标,所以我们要在原有的方法上进行总结,得出一套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
1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1.1现阶段我国地表水质量评价方法水平较低。由于我国地表水质量评价需要检测多项指标,其中包括水温,水体基本感官指标,还有测其化学中PH值,氨基等,物理指标中有像大肠杆菌这样的病毒或者是像铅,砷这样的有毒金属,可以说,我们的质量检测是一项庞大工作量的任务,一旦我们的在地表水质量评价中出现失误或者漏洞,那么将会给饮用地表水的人和动物带来健康危害,造成不可挽回的错误。而我国在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对于地表水中的有害物质检测不出来,导致质量评价不能作为参考依据。比如说,我国在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往往会用到水质的物理化学参事的实际的测量值为参考依据的评价方法,由于所取的目标较为单一,忽视了地域的差异性,与其他的环境不能形成统一的条件,使得我们的评价标准不具备科学性与客观性。总而言之,我国的地表水质量评价方法过于单一,评价水平较低,在实际的参考中发挥不了重要的作用。1.2我国地表水分类不同,造成质量评价也不相同。尽管根据我国颁布的相关条例规定,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适用于全国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但是针对我国的地表分类不同,导致质量评价标准也随之而改变。比如说,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以及特定项目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所划分的保护区,这些都需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地表水水质特点和环境管理的需要进行选择,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选择确定的特定项目作为基本项目的补充指标。由此可见,我们必须要根据某个地区地表水周围的环境以及自身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质量评价标准。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地表水的水量分布,如河流与湖泊在制定标准时就会有所差异,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为了减少监测的范围和次数,导致质量标准统一化,不利于我们对质量评价进行参考。同时,在进行质量评价标准时,根据不同的水体及水域环境,取个平均值就直接作为时候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标准,我们常称这种方法为“一刀切”最后却使这个标准不具有参考价值。1.3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次数少,质量标准评价达不到参考目的。要想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质量评价系统,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通过对地表水质量进行实时监督,比如说,我们在测量湖泊的含氮量与含磷量,需要对我国境内的多处湖泊都需要进行一个阶段性的监测,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来判断,我们所制定的质量评价标准是否可作为参考内容,对以后湖泊含磷与氮的数量有一个清楚科学的分析。所以,增加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次数,使得我们的质量监测更加准确,可以为我们的质量评价标准提供一个有效的模版,让我们可以有效的保护地表水环境。
2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工业能源对环境质量影响思索
一、引言
能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也在急剧的增加,同时不断增加的能源消耗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的进程中,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加上工业发展的“高资源投入,高污染排放”,大量的工业能源消费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1]。据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核算结果显示:2004年总环境退化成本为5118.2亿元,占地方合计GDP的3.05%,虚拟治理成本为2871.1亿元,占当年GDP的1.8%,其中工业污染治理成本为1790.3亿元,占虚拟治理总成本的62.4%[2],可见我国的环境形式十分严峻。因此,如何协调能源消费与环境的关系,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实现节能减排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量的短期单向因果关系,且两者之间保持长期均衡的发展关系[3]。1985-2007年,甘肃省经济增长年均增速为15.2%,能源消费年均增长速度为5.0%,2004年,高达15.78%。甘肃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拉动能源消费量的快速增加。在甘肃省加快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工业能源消费量的增加,环境质量将承受巨大压力。通过分析甘肃省能源消费最重要的特征,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甘肃省环境质量变化态势的综合评价指标,来研究甘肃省工业主要能源消费量与环境质量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揭示环境质量变化和甘肃省工业能源消费的趋势,以建立适合甘肃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政策体系,在确保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甘肃省能源消费特征及态势
1.能源消费总量增速快、消费结构单一从能源消费总量看,1985-2007年能源消费绝对量逐年上升,从1985年的1790.12万吨标准煤上升到2007年的5109.29万吨标准煤,翻了2.85番。从能源消费相对量看,1985-2001年,能源消费保持平稳增长,16年间年均增长速度为3.19%。到2003年开始,随着甘肃省“工业强省”战略的提出和大力投资石油、化工和资源型行业的发展,能源消费速度加快,年增长率高达11.14%。从图2显示的能源消费结构看,20世纪中期至今,甘肃省以煤炭为绝对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仍未得到有效改善,所占比重在66%左右(见表2)。天然气、水电和风电这些比较清洁的能源所占比重年均为15.6%,远低于煤炭和石油。近年来,天然气清洁能源消费的比重在增加,2007年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3%,但是天然气的增加补偿了水电、风电的减少,这种清洁能源之间的相互替代,加上煤炭的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对甘肃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2.工业部门是能源消费大户,且能源利用效率低工业部门始终是甘肃省能源消费第一大户,且能源利用效率低下。1985-2003年,工业能源消费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年均保持在66%左右,2004-2007年,工业耗能所占比重在72%以上,2007年,其他部门能源消费状况为:农业4.8%,建筑业1.28%,交通运输和邮电业6.28%,生活能9.9%,其他第三产业2.61%。由于节能意识和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开展,甘肃省工业总产值能耗逐年降低,从1985年的9.97吨标准煤/万元降到2007年的1.19吨标准煤/万元(见图3)。与全国水平相比,差距较大,但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说明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潜力较大。一定的能源消费结构和不同行业的技术水平、能源利用率决定了环境污染的程度[5]。甘肃省以煤为主单一的能源消费结构和低效率的工业能源消费特征导致了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大,增长速度快,单位工业产值能耗高。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技术进步在工业中的贡献能力不强,工业设备落后,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三废”排放量较高,导致甘肃省生态环境恶化,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造成了昂贵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
三、甘肃省环境质量综合测算评价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论文
1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1.1国外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基于单项污染的技术治理已难以有效阻止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从20世纪40年代起,许多国家的学者在环境质量评价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等领域开展了诸多的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后,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始应用到环境科学领域。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以荷兰、捷克、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和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国家以及澳大利亚等都很重视生态环境质量的调查和评价,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景观生态的设计、规划和管理,例如荷兰实行的景观对策计划、德国对农村景观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的研究、澳大利亚与加拿大的土地生态分类调查、美国对新泽西州海岸平原松林景观和对西部山地花旗松景观的研究等。总的来讲,国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起步早,手段先进,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定量化特征比较明显。
1.2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始于20世纪60—70年代的城市环境污染现状调查评价和工程建设项目影响评价。之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领域逐步由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发展到水体、农田、旅游等诸多领域,研究内容及研究深度则由单要素评价向区域环境的综合评价过渡,由污染环境评价发展到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或整体环境评价,逐步涉及到土地可持续利用、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进而到县域尺度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从总体上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多是全国性、大区域的定性描述,依然处于初始探索阶段,表现为环境问题的简单罗列,或者环境问题没有考虑区域分异规律。
2云南省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居民消费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基于2003—2017年武汉市统计年鉴的数据,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建立环境污染与居民消费正相关的假设模型,同时利用SPSS分别以人均固体废物产生量、人均废气排放量、人均废水排放量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居民消费的增加使得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从而使得环境质量下降,即武汉市环境质量与居民消费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针对此结论,为了减少居民消费带来的负效应,本文提出了相应措施。
关键词:居民消费;环境质量;污染损失;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回归分析
消费一直是国民经济中的热门话题。一般认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通过刺激消费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消费实际上又是一把双刃剑。消费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消费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正在加剧[1~2],消费污染正在由过去的“配角”逐渐成为“主角”,正成为中国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关键性阻碍和风险[3]。消费污染及其治理问题迫切需要引起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4]。武汉市作为我国中部的国家中心城市,具有悠久的工业发展历史,目前正在建设国际知名的美丽宜居城市,其环境问题既为城市居民所关注,也是政府精心治理的重要领域。那么,常住人口超千万的武汉市,是否也存在消费污染呢?又该如何治理呢?本文拟对此进行检验并提出治理建议。
1文献综述
国内研究消费污染的文献较少,但近年来研究逐渐增多。在已有的文献中,李晓壮认为,随着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消费带来的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将从以往的“边缘角色”成为“时代主角”[1]。卢泉、文虎的研究发现,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对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生活垃圾清运量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居住类、食品类消费对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影响最大[5]。丁翠翠基于1999—2011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基础上,考察现阶段中国城镇化、居民消费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发现居民消费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亦存在着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6]。林秀清(2017)结合福建省实际,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城镇居民的各项生活消费支出与生活“三废”进行灰色关联度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与生活“三废”之间有着十分显著的关系[2]。毛克贞等基于我国31个省市(区)2003—2015年间的面板数据,验证了不同条件下城镇居民消费与生活污染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表明,城镇居民消费不仅具有显著的直接污染效应,还会透过生产环节对生活环境带来间接的污染[7]。综合来看,上述研究从宏观层面论述或检验了居民消费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模型假设、数据描述与回归分析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论文
1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1.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标准
按照环境生态学理论,生态环境是支撑人类生命系统的整个自然系统的总称,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和部分生态环境因子的组合对人类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由于评价的标准体系复杂,且因地而异,需要分层次进行,而我国目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尚处于探索阶段,无统一标准。因此本文依据国内外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广泛应用的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划分,将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分为优、良、一般、较差、差五个等级,并考虑到呼包鄂地区的气候、土地、人口、经济发展状况、工业排放量等,得出各评价指标的等级标准值。
1.2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是一种广泛的综合决策方法,但其中的权重是由主观确定的,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因此本文在指标权重的确定中引入熵,将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得到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熵权。
2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