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6 17:19: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环境影响评价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第三条编制本法第九条所规定的范围内的规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照本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条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条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和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中的公众参与,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法律和法规性文件有关公开环境信息和强化社会监督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下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一)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
(二)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
(三)环境影响报告书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方决定开工建设,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报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核的建设项目。
环境监测及环境影响评价探索
摘要:为做好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促进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指出了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的重要性,提出加强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提升监测单位资质及能力,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全过程监测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严格执行国家监测标准与技术规范,加强质量控制,以合理发挥监测技术优势,对环境影响评价开展提供技术支撑,为社会经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两者关系
影响评价的主要方式是环境监测,不管是在工程项目调查和施工阶段,还是后期工程项目验收环节,均起着重要作用。重视环境影响评价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升施工水平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机制和国外相比还有明显差距,要想保持经济和环境同步发展,必须紧跟时代要求,大力保护环境,对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进行改进、革新。
1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
1.1环境监测
采取相关技术方式动态性监督和检验各类环保行为是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一种或多种环境要素或指标进行间断或连续地观察、测定,分析其变化,掌握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对政府部门执行各项环境法规、标准,全面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和资料。按监测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监视性监测、特种目的监测(又称应急监测或特例检测)、研究性监测(又称为科研监测)。环境监测必须把握好各个技术环节,包括监测项目和范围的确定,采样点数量和位置的布设,采样时间和频次的确定,样品采集、处理和分析,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1]。从实质上看,实施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为环境保护执法提供优质服务,服务类型分别是技术服务及数据服务。环境影响评价环节中,将环境监测划分为两点,分别为调查时期的监督监测及验收调查监测。环境监测有着一系列的特征,将统计学当成一项监测基础,和社会学及自然科学相互渗透,有着良好的公益性能,可快速对社会环境及数据变化等加以反映。评测过程中,根据环境标准精准评价环境容量,为环境治理和规划等提供良好数据。环境标准是环境监测过程质量监控和环境质量评价的一系列具有法律性的技术规范。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共七类。以下七类环境标准构成环境标准体系(如图1所示)。
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摘要:指出了目前环境保护理念得到广泛响应,人们不仅重视环境保护,而且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对环境保护工作也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对做好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环境保护工作更好地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针对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关系展开了研究,提出了优化环境监测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关系
1引言
中国的环境保护制度体系不断健全,要将制度落实,实现环境保护工作的规范有序展开,就要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即环境监测工作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将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使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2环境监测的内容
环境监测部门展开工作的过程中,是对地区环境质量予以测试,获得环境污染的相关数据,对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予以了解。在监测环境的过程中,科学理论是主要的依据,在现场测试中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于测试中所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对环境污染的趋势做出预测。采用环境监测方法,可以将调查工作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有效解决,以更好地将环境监测工作完成。
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摘要:如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社会问题和和谐发展,所以,当务之急是切实增强环境保护。目前,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中,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监测至关重要,需要工作人员合理把握二者关系,从而更好地推进这两方面工作。本文简要分析了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关系
1引言
通常,相关工作人员将环境影响评价简称为环评,即在规划建设项目实施以后,建设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项目规划初期,需要尽可能地避免或降低对周围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现阶段,我国高度重视和关注环境保护宣传工作,要想切实落实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对环境监测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这点尤为关键。
2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2.1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数据。众所周知,环境监测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监测技术手段来准确测定某一含量,从而进一步分析,这些被测定的物质那些超出环境法律、行政规章等相应标准。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环境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环境监测过程中,我们人类必须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保护好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环境,通过专业的监测来为环境执法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同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分阶段来完成环境监测工作,阶段一,全面调查,通过搜集来的调查数据进一步深入进行研究,因此,调查阶段,相关工作人员有必要全面掌握监测数据;阶段二,在工程竣工之后,相应的检测和调查必须可少。通常情况下,环境监测也具有两大特点:其一,在统计学基础上,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融合来共同组成;其二,服务于社会,妇孺皆知,环境监测分析数据是由环境监测所获得。通过这些数据的真实反馈,来反馈我们所处自然环境中各种物质指标数,为后续环境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2.2环境监测。近年来,国内频频爆出豆腐渣工程,一部分是因为工程施工前,环境质量检测数据不够精准,从而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导致工程建成之后出现很多漏洞,甚至出现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了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影响了工程监察部在社会的公信度和地位。在2015年8月,国务院工程厅提出了海陆统筹,天地一体的生态环境监测方案。不断引入生物生态以及物理化学等检测手段,能够长时间检测和分析空气、水质、土壤以及液固废的情况,从而准确判断环境污染程度,同时科学预测出未来可能演变的趋势。2.3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的科学系统非常庞大复杂,而环境影响评价是其具体应用形式。通过监测数据来准确分析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同时合理推断和预测,项目建设以后,可能为环境带来哪些不利影响,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过去,项目实施过程中,往往只根据工程利益来综合分析周边环境资源利用,而现阶段,环境评价工作开展过程中,不仅要考虑项目对自然环境影响,而且还要思考周边城市乡村建设、人文遗迹保护等。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项目建设,从而切实保障施工能够顺利开展。
战略环境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与提升,环境问题也越发明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造成了环境质量的恶化和资源的严重短缺,环境的生态功能逐年下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对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进行有机的结合,发挥出环境促进经济增长的综合作用。当前,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进行战略环境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因此,本文以战略环境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出发点,阐述相关的基本概念以及运用两种评价的原因,针对开展战略环境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为后续工作提供一定的便利。
关键词:战略环境评价;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问题
1战略环境评价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阐述
战略环境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环境改善与优化的主要措施。下面详细阐述了战略环境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1战略环境评价。战略环境评价的概念是在欧洲被提出并确认的,简称SEA,在环境的监测与管理中被应用。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与世界环保趋势的发展而逐渐传入国内。因其所拥有的规划与预测战略性优点,作为重要的方法被国家应用于环境问题治理之中。我国通过运用战略环境评价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例如在进行城乡环境问题的规划与处理时,通过相对比较严谨的评估工作,对城乡规划的相应条例与建设相关的工作予以实施,同时依据层次分析法全面分析环境损害,来完善建设相应的保护方案。战略环境评价的主要体现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思考环境与生态的实际情况,最终拟定有效的实施方案。总之,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战略环境评价的基础,严格分析环境以进一步获取优化。1.2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最早起源于美国,简称EIA,其主要作用体现在对环境的保护以及促进生态协调与经济发展方面。在环境的优化问题上使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世界各国均有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所以该体系一直受各国的青睐与广泛应用。而我国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经济与生态环境产生的问题日益增多,在此情况影响下,我国引入该体系,并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其能够符合我国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政策需求,为生态环境的优化贡献了很大的力量。
2浅析我国应用战略环境评价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
我国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中会广泛应用战略环境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原因如下:(1)战略环境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我国当前发展需求相符,可有效满足各国经济快速发展与日益恶化环境的需求。各国在发展中所需的资源也大大增加,基于此,各国都加大了对国有资源的开发力度,进而出现破坏生态以及浪费资源等问题。在该特殊阶段,战略环境评价会通过宏观调控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调和。而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具有针对性,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可全面检测与评估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我国其他环境优化工作提供经验指导,从而充分发挥优化环境与保护环境的效果。(2)战略环境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我国国情相符。在我国引入战略环境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融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并在环境保护的工作中坚决落实。就重点强调过,要重视在发展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在环境保护中发挥战略环境评价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职能作用。
环保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是指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统称。
第三条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不论投资主体、资金来源、项目性质和投资规模,都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四条实行审批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手续;实行核准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手续;实行备案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登记备案后和项目开工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手续。
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五条国家和省规定的特定建设项目: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电石、铁合金、焦炭、火电(含热电联产、综合利用)、物种引进、酒精生产、纸浆生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超过豁免水平的伴有辐射等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别由国家和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避免因规划实施不慎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规定,现就我市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综合管理工作。发展改革、经贸、农业、旅游、建设、交通、财政、规划、国土房管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本实施意见的要求,负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
二、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审批的下列规划(具体范围见附件1、2),应在规划报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一)综合规划。即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和流域开发利用规划。
(二)专项规划。即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等规划。
(三)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以下简称指导性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经济与科技全面发展的当今社会,我国对环境保护以及污染治理的关注度明显增加。但目前我国在环境影响评价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所以需要结合实际工作的需求,将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提升。对此展开分析与讨论,给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有效性提供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问题;相关举措
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1.1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落实。我国在一些环保的机构建设、资金投入、管控力度等方面积累了一些问题,这样就会导致一些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在开展一些环境保护或治理工作期间,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的情况时有发生。再者由于国家相关部门建设以及政府职能界定不够清晰,行政管理体系或制度方面也隐含着一定的问题,各个部门在联合工作期间就会导致其交接工作效率大打折扣。部分机关单位对环境保护法中的规定与流程遵守意识不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验收也不能够顺利进行。1.2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建立。环境保护公民参与性增加,就会将有关部门的工作效率提升。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是需要以组织或单位为主体,正确开展社会性的活动。而类似于咨询、听证会、论证会、调查等形式,在环境影响评价之中常见的就是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这种调查的方式较为形式化、流程化,并且也不利于相关的环境保护机制的建立。由于有关的建设单位或测评单位,都会全面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这样就会导致其对利益受损的民众考虑不够充分,而仅仅利用受益公众的措施,向群众宣传一些项目或工程开展的有利性,这样民众的意见不能及时地表达。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只是到测评单位或建设单位就停止,有关部门不能切实了解民众的实际需求。1.3环境影响评价规划落实存在问题。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之前,都会依据相应的建设项目或工程来进行,由于这些对环境有着巨大影响作用的工程,一般都是需要依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决策指导,这样就会导致环境影响评价实际工作内容的缺失。1.4环境评价市场或机构工作职能情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如果市场化,就会导致一些机构或单位为了谋求利益,将环保影响评价工作委托第三方进行处理,这些单位或个人只是对管理费收取的力度增加,未能给环境影响评价起到建设性的意见,造成市场秩序紊乱。部分环保影响评价之间的竞争模式存在问题,甚至会录用一些不具备职业资格的工作人员,这样就会导致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其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对于机构或者单位来讲是影响品牌优势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极易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问题处理相关举措
2.1重视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推进。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序进行。在开展有关评价工作期间,不仅仅要将单个项目进行环保评价,还要将产业的发展规划进行系统性的评价。所以我国地方性政府需要在环评工作期间,将城市的发展规划进行系统性评价,如果其中有部分内容未能按照规范标准进行,审批机关需要勒令其整改,不得随意审批。2.2增强对环境影响的文件处理工作。环境影响评价有关业务开展期间,其所属的环保系统或研究院需要分开,将环保影响评价的独立性加强,建立专门的服务机构,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主体的确认。另外重视对一些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进行管控,如果存在制度或专业性不强的机构单位,可以考虑淘汰制度,并给予一定的处理,相关的影响评价文件依据内容有效落实,需要我国的行政机关单位理清自己的基本职能。2.3突出民众的参与感与基本效率。重视公众参与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明确我国公民基本的权利,这样就能将其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内容、形式等区分出来,给公民最基本的知情权。另外就是地方政府需要将自己的职能发挥出来,将信息采集的有效性与真实性增强,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了解民众的参与力度,将环境影响平阿基的监督管理体系健全。2.4强调环境影响评价团队建设力度。我国重视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质量与标准要求也处于一种上升趋势。因此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团队建设力度,就能将一些管理或执法工作人员的意识与专业能力加强,对于一些不遵守岗位职责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整,增强内部工作的有效性与实际性,这样就会避免环境影响评价可能会出现的不公,尽最大的力量维护市场的基本秩序。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论文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也慢慢的在世界各国确立起来。公众基于环境权和外部性理论有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权利,而且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了一定的发展,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已经出台,但公众参与环评的程度和影响还不大,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决定了其中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环境权
1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
1.1环境权理念的提出
环境权是社会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公民要求其所置环境资源具有基本生态功能的权利。环境权的提出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第21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1966)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指出了公民环境权的部分内涵。紧接着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萨克斯教授提出“环境公共财产论”、“环境公共委托论”,于是有人便在“公共财产论”和“公共委托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权的观点,认为每一个公民都有在良好环境下生活的权利,公民的环境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应该在法律上得到确认和保护。
公民环境权,即公民对于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它既是一项实体性权利,又是一项程序性权利。从实体权利方面看,它包括:①优良环境享有权,即公民有要求享受优良环境的权利;②恶化环境拒绝权,即公民有拒绝恶化环境的权利。程序性环境权是实体性环境权的重要保障,同时环境问题自身的专业性、技术性等特质也需要程序性环境权与之契合。作为程序性的环境权,其基本内涵在于公众参与国家的环境决策和权利受到侵害时的救济。公众参与环境决策权的具体内容主要有环境知情权、环境立法和行政执法参与权以及环境诉讼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