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6 16:25: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环境问题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环境问题

浅探贸易环境问题

环境和贸易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对贸易的影响在过去并未构成问题。近十多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人类的生存空间受到威胁。公众对环境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环境的关注程度甚至超过了对经济增长的关注。各国开始对环境严加管理,并将环保措施波及到国际贸易领域,许多贸易政策正日益成为服务于环境目标的工具。因此,深入地研究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思考采取的对策,这不仅是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经济问题。

一、贸易带来的环境问题

1.贸易使环境问题地区化

简单地说,环境问题的地区性有两个基本起因。首先是,发生在一个地区的活动可能会影响另一个地区的环境。其次是,对环境有损害作用的活动可能会再转移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

贸易引起的环境问题可以分成如下几类: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产品被消费或成为废弃物时发生的环境问题。以石化工业为例,在中间阶段,该工业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被认为来自石油消费或塑料制品。消费与生产的影响可以使局部性的,也可以是越境性的。

当污染及其产生的环境污染跨越国界时,或者当环境影响的诱因-某种产品或某个生产者,跨越国界时,环境问题就被国际化了。贸易同人类影响自然界生命支持系统之间的联系可按以下方式来归纳:

查看全文

探索环境问题与城市环境设计的关联

摘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形成以生态伦理观和生态美学观为基本的出发点的城市发展,规划和设计理念。通过回顾和认识所在城市中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分析中国现阶段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严峻的生态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环境生态设计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新区

一、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自然资源的供应基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其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是环境的科学而又概括的定义。它有两层含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毁灭。同时,环境又不是泛指人类周围的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事物整体。比如,银河系,我们并不把它包括在环境这个概念中。所以,环境保护所指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界事物。

(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这个概念也在发展.如现阶段没有把月球视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但是随着宇宙航行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月球将有可能会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

查看全文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五四制初中三年级第五课第一框)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框教学,⑴使学生初步掌握以下概念:环境、环境问题、生态平衡;⑵识记以下内容:环境要素、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⑶理解掌握以下内容: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着重大影响、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

2、能力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环境问题,用联系的观点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

3、觉悟方面: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义务。

查看全文

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及策略

【摘要】矿产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大作用,为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但是在对矿山进行开采时,人们为了利益进行疯狂开采,逐渐使矿山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也使得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产生了矛盾。对矿山不管是对它进行露天开采还是进行井下作业,都会对矿山的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从而影响生态平衡。本文就对矿山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预防和解决对策,从而提高矿山的生态环境,并且保证煤矿生产所产生的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矿山生态环境;存在问题;预控策略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世界地位也得到了提高,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就拿矿山开采领域来说,开采矿石的过程无非就是一种机械式破坏大自然的过程。所以,如果不加强对环境破坏的监督和管理,那么它所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就会更加严重,这样一来,生态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就也会更加突出,也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矿山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1.1矿山基层管理部门和企业业主的对生态环境保。护观念薄弱对于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和管理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政府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保护的效果。然而,在现实管理中,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太过重视,导致资源开发过度,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也就使得矿山的基层管理部门和企业重视生产,轻视生态环境的现象非常普遍,长此以往,管理部门更加重视业务管理,对生态环境的监督和保护的力度越来越弱。人们总是看到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从而使得矿山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1.2对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中执法能力较弱。当前的生态环境法律规章制度中,对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内容非常少,在很多环境问题上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也是目前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执行力度上,我国有些地区对矿山生态环静保护工作上还是十分薄弱,例如,政府执行机构的体系不健全,在很多环保部门内部,没有单独的生态环境保护科室,其次部门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不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缺乏环境监理的专业人才,政府投入的资金力度不够,由于上述种种问题,才使得我国矿山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没能得以有效的保护。1.3矿山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的职能相互脱节。当前阶段,环保局虽然矿山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方面渐渐的加大了力度,但是与实际要求比较,还没有达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在矿山生态环境管理职能上缺少明确的规定,各部门的职责和义务都没有明确规定,各相关部门之间由于隶属于不同的科室,造成彼此之间信息的闭塞,在安排具体任务时,由于各部门各自为阵,在工作过程中就难免会出现纰漏。在办理矿山开发的相关证件的审批过程中由于各政府部门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就达不到审批过程中受到监督的规定。1.4矿山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治理环境的资金缺乏。矿上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为了经济利益,对矿产资源进行过度开发,违背了大自然的生态规律。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不管是新建矿山还是老矿山、闭坑矿山都采取了不同的政策,但由于老矿山和闭坑矿山的矿产资源开发已临近枯竭,而企业的负担过重,经济效益变差,历史欠账太多,使得很多企业已经无力恢复和治理已经被破坏的矿山生态环境。由于矿山环境的治理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这就需要政府和企业多渠道、多方面的筹集资金,加大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的投入。

2解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建议探究

查看全文

矿山环境问题与治理措施

矿山环境问题

矿山的开发,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生产效益,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破坏与环境污染。它不仅产生大量三废,而且破坏原有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矿山环境问题。根据甘孜藏族自治州环境监测站历年来对全州区域内的矿山企业监测数据显示,目前甘孜藏族自治州主要存在的矿山环境问题主要有资源破坏、矿山灾害及环境污染三类。

(一)资源破坏矿山开采是以矿山地质条件为背景的,以矿产开发为诱发因素,受矿区构造特征及与之相关的区域地壳稳定性和人类经济活动等因素控制。矿山开采由于采矿回采率低、贫化率高和选矿回收率低;综合利用率低,许多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白白流失无回收;乱采乱挖现象严重存在,破坏矿产资源的埋藏条件,使许多矿山的开采寿命急剧缩短等原因,矿产资源流失现象相当严重,使许多矿山迅速贫化枯竭,导致环境的严重破坏和资源的流失。同时,矿山资源开采导致土壤结构以及地表植被的完全破坏,并且其造成的土壤环境破坏几乎不可恢复。由此而引发的水土流失加剧,淤塞污染水体,增加扬尘,导致植被破坏、地质遗迹破坏、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影响破坏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资源。

(二)矿山灾害无论是地下采矿还是露天开采,都要剥离覆盖岩层,开掘大量的井巷,将会产出大量的废石、排土和尾砂(露天开采一吨矿石通常削离5-10吨覆盖的岩土),堆存它们将需占用大量的地表面积。因此,矿山的长时间开采,累计开采厚度的增大,废石和尾矿的堆存不当和矿山开采不当极易造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水土流失、尾矿库溃坝、矿井突水等灾害,更有可能因为堆存不善,治理措施不合理而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危险。如地下开采常引发地表沉陷,其主要特征是地表下沉、产生附加坡度和裂缝等,导致地下水被疏干,地表水漏失;高潜水位矿区常常由于地表下沉引起土地盐渍化和沼泽化,导致土地丧失耕种能力。

(三)环境污染由于生产技术水平的限制,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三废”,会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植被和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矿山的固体废弃物(尤其采矿的围岩废石和选矿的尾砂尾矿)由于经营管理以及生产地理位置的限制,废石的堆场和尾矿坝选址的不合理,会经过渗滤、扬尘等途径污染土壤、地下水和大气环境;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粉尘、烟尘和SO2、CO、氮氧化物等废气,如不经过很好的处理以达标排放,会对矿区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采、选、冶生产过程产生含悬浮物、盐类或矿业废水中的COD、悬浮物、化学盐类油类物质、氰化物、砷、汞、铅、镉、六价铬等有毒、有害物质,如不经处理,任意排放,会对矿区周边水、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危害矿区周边的农牧业生产。

防治对策

查看全文

农村环境问题对策思考

当前,环境问题已广为媒体、公众关注,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环境保护的精力主要放在城市工业污染的防治上,污染防治的投资几乎全部投向工业工业和城市,而占国土面积90%以上的广大农村的环境问题却长期不为人们所重视。农村环境的加剧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听任起继续发展下去,势必瓦解农业的基础条件,这不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因此,在建设新农村这一惠及广大农民群众伟大工程的时候,务必重视新农村环境问题。

一、当前农村环境的主要问题

1、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是依靠化肥、农药等化学物品投入的大幅度增长,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肥力下降。化肥的不合理使用,还会对大气造成污染,氮素化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氨的逸失,硝态氮在通气不良的情况下进行反硝化作用,生成气态氮而逸入大气,对大气造成污染。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因其使用见效快、防治效果高、防治面广,保证了作物的丰产、增产,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被迅速推广使用。农药的大量使用还会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物种多样性减少,使农村本来就较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在使用杀虫剂时,一些农业害虫的天敌如:青蛙、七星瓢虫、赤眼蜂,甚至一些食虫鸟,也由于食物链的关系或直接毒害而大量死亡,破坏生态平衡。

2、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加速农村的环境污染

查看全文

农村城镇化环境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往往更注重其直接的经济效益,而容易忽视其间接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与农村城镇化建设相伴而生,进而影响到城镇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在对农村城镇化环境问题具体表现进行探讨的基础上,重点对农村城镇化环境恶化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环境问题

农村城镇化是农业人口向城镇地域集中和农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的过程,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在于搞好小城镇建设,而搞好小城镇建设又势必无法回避城镇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果我们对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就会与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背离,进而直接影响到当地城市化、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在新形势下如何兼顾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选择一条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实现城镇经济、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的城镇建设之路,对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宜居城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城镇化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

1.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和自然之间应该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农村城镇化既可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会加重城镇水、电、燃气等资源消耗的负担,增加生活垃圾、废气、污水等废弃物的排放。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自然伴随着人口增长。但如果城镇的人口增长过快,一旦其产生的各种废弃物排泄量超出了城镇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净能力,就会带来城镇环境污染。

2.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界多种多样的物种是大自然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基础,而我国则是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加之管理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相对淡薄,滥砍树木、乱占耕地、随意改造河塘等现象不时发生,破坏了生物的固有栖息地,致使城镇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进而制约了城镇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查看全文

矿区地质环境问题与防治研究

1矿区开采概况

浏阳市永和镇七宝山矿区开采历史悠久,清朝嘉庆年间的《浏阳县志》记载,其开采始于明代。已探明Cu、S、Pb、Zn、Au、Ag、Fe等多种矿产[5]。矿床浅部老窿遍布,深度达80m。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组建采矿工区,逐步提高开采能力。近十几年来,经历多次的矿山关闭与整合,目前主要为七宝山硫铁矿,其由原七宝山硫铁矿、七宝山乡磺矿、铁锰黑土型金银矿、铁帽型金银矿四个矿山整合而成,采用露天-地下联合开采方式。

2矿区地质

2.1地形地貌。七宝山矿区为剥蚀丘陵与溶蚀堆积谷地地貌,地势为一向西开阔的狭长谷地。矿山中部(铁山地段)为大面积壶天灰岩分布的溶蚀堆积谷地地貌,因风化、溶蚀强烈,形成一向西撒开的狭长谷地,南北宽为1000~2200m,为第四系冲积层覆盖。区内最高点为七宝山顶峰,标高为476m,最低处是七宝山河床,标高为116m,最大高差达360m,相对高差一般为50~150m。丘陵地区地形坡度一般为15°~30°。区内地形为浅切割的小起伏山地,植被覆盖率高,地形条件中等。2.2地层与构造。七宝山矿区位于扬子准台地南缘江南地轴中部的连云山断隆带,属浏阳~衡东新华厦系断褶带与安化~浏阳东西向构造带复合部位,位于次级构造永和向斜东端。断裂构造发育,出露地层由新到老主要有:第四系、石炭系、震旦系和冷家溪群。七宝山矿区区域地质略图如图1所示。2.3矿体顶底板。矿体直接顶板为石英斑岩、灰岩。石英斑岩多被风化,部分呈黏土状,灰岩岩溶发育,溶洞内充填黏土和碎石充填物等,矿体顶板岩石稳定性较差。矿体底板为千枚岩、板岩及石英斑岩。千枚岩、板岩岩石完整,稳定性较好,除裂隙相对发育地段外,一般不需要支护,无垮塌现象。石英斑岩,风化强烈,岩体完整性差,稳定性差,坑道中常见冒顶、底鼓、片帮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坑道需要加强支护。

3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与防治

20世纪70年代中期始,数百家大小矿山采取掠夺式粗放型经营,将环境成本外部化,积累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3.1土地资源。矿山企业的矿部、工业广场、公路等地面建设及4个废石堆、3个露采场、3座尾矿库占用土地总面积约117hm2,主要占用采矿用地、林地及住宅用地。矿区生产主要固体废物为采矿剥离废石和尾矿[6]。整个矿山区域以砷污染最为突出,污染严重地带土壤砷(As)含量超过三级标准,平均量达到57.9mg/kg,为三级标准的4倍。土壤铜(Cu)含量平均值为122.9mg/kg,己达到三级污染标准。土壤镉(Cd)、汞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49mg/kg和0.51mg/kg,土壤锌(Zn)、铅(Pb)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47.6mg/kg和287.4mg/kg。3.2水资源。1997年以来,石桥冲小溪流经的浮田段因岩溶地面塌陷曾出现溪水漏失、断流,溪水倒灌井下,造成淹井。2001年4月,因停电停止抽排水造成淹井后,水位曾恢复到+136m标高,已干涸的井泉恢复,塌陷区大面积积水。2005年9月矿井恢复生产后,鸡公湾矿段开采到+75m标高,矿井排水量为130m3/h,井泉再次出现干涸,塌陷区积水消失,局部水田变旱地。目前,七宝山硫铁矿开拓至-40m中段,矿井排水量一般为175~204m3/h,最大为294m3/h[7]。矿井排水使地下水位超常降低,最大降深达176m,形成以矿井为中心的降落漏斗,影响半径约为1500m。在靠近降落漏斗西侧的石桥冲谷地、浮田塅一带,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与壶天灰岩岩溶裂隙水直接接触,组成统一含水层。矿井排水使岩溶水渗入开采巷道,致使浮田塅一带南北长约700m、东西宽约600m范围地表井泉干涸,而且地表形成大面积岩溶地面塌陷,造成当地人民群众饮水困难。3.3水环境。该矿区废水包括矿坑水、选厂废水、废石淋滤水、尾矿水及生活废水等。矿坑水及选厂废水呈酸性,pH为3.5~4.0,含重金属离子及其他污染物。几十年来,各矿山废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宝山河,夹带的硫精砂和淤泥使河床抬高,河道内已淤积达1.5m厚的污染沉泥。河底中Cu、Zn、Pb、As等重金属大量超标,入大溪河后迅速降低。在河流底泥峰值地段,Cd在水体中含量超过饮用水和灌溉水标准,Zn超过饮用水标准;宝山河下游已符合饮用水标准[5]。3.4采空区地面。沉陷(变形)经调查,老虎口矿段4~11线间已采空区上方及鸡公湾矿段地面局部地段曾发生过采空区地面塌陷变形。变形塌陷区内无居民点和耕地,也无重要基础设施,危害对象为灌木林地和荒草地。矿山及时组织机械设备充填恢复,消除了安全隐患。3.5岩溶地面塌陷。因抽排地下水,矿区自20世纪70年代相继发生过小规模的点状岩溶地面塌陷,井巷相对稳定。1996年以来,采矿井巷多次遇灰岩溶(裂)隙、溶洞突水。1997年后,产生地面塌陷、沉降的频率及规模日趋加大[8]。在浮田塅~大坡坳一带,岩溶地面塌陷区面积为37hm2,塌坑直径范围为1~8m,可见深度为2~5m。塌坑多分布于农田、旱土中,还有的在宝升公路上及居民房屋旁。这曾造成72栋居民房屋受损,但未造成人员伤亡;石桥冲小溪断流,300多亩农田漏失、地面沉裂,多处公路、桥梁受损。

查看全文

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研究

摘要:分析了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关系及相互影响的方式以及各种地质环境问题之间的因果关系。尤其对突发性地质问题——地质灾害,通过了解其现状、发展趋势、危害等建立并完善不同的防治措施体系,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含义

1.1地质环境问题的含义。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指的是由地质作用导致的环境问题,这一类问题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会产生较大的危害,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地质问题是由地壳和地层相互作用而引发的,包括自然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和两者之间的耦合作用,其中地质作用的驱动力则来自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和两者综合的作用。正是由于地质作用的存在,从而引发地质现象及其持续的时间过程,这些地质现象的产生又将影响自然环境中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或者个体,对其生产生活有较大的影响,出现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现象,即为地质灾害。地质环境问题分类较为多样性,按照地质作用类型可以分为原生地质问题和次生地质问题。顾名思义,原生地质问题主要是由自然环境引起的,受到强烈的地质作用,如地质现象和地质过程,包括火山喷发、地震、洪水等。次生地质环境问题是指由人类活动导致或诱发的地质现象及其他地质作用产生不利于人的地质现象和过程,如矿山开采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按照地质作用的动力学形式可以分为突发性地质环境问题和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突发性地质环境问题即是地质灾害,如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是指地质环境系统以渐进方式失稳而伴生的地质现象和地质过程,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盐渍化、海平面升高等。1.2地质灾害的含义。在地球生物和生态的逐渐演化和变化中,由于受到各种环境因素或是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逐渐引发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具有诸多特点:比如具有偶然性、经常性和多发性的特点,地质灾害比渐进环境问题造成的影响更大,往往会造成较为惨痛的人员伤亡事件,给社会带来财产损害。所以在地质环境影响中,地质灾害的影响较大。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质动力灾害和地质灾害结果,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力的作用分不开,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因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不断进行着生产活动,于是在生态环境和地球表面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破坏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一直充当着重要角色,不断地进行着生产活动,在生态环境和地球表面形态及物质组成产生巨大影响,改变或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即在引发地质灾害的过程中,人为活动在引发地质灾害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地质灾害与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的关系

2.1地质灾害与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可以同时发生。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除地震之外,一般的地质灾害呈现出单独个体的形态发育,其不具备面状的特点,如崩塌、滑坡、不稳定边坡等,可以用“灾害点”的形式来表述。但也存在地质灾害的影响超出了以“点”形式的规模,形成一个范围较广,影响面积较大的地质环境系统,就会使得环境系统打破其平衡,经过逐步累积,就会改变地质环境内部的结构特性,从而产生地质灾害,也会产生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2.2地质灾害与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相互影响。了解了地质灾害与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的存在形式及相互作用,亦可知地质灾害的发生可以加剧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这种相互影响在四川汶川地震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当发生地震时,除了由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还会造成地表植被遭到毁坏,动物失去栖息地,水土流失严重,这些都是在地震中相伴而生的。以上可以表明地质灾害的发生可以加剧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的恶化程度。同样,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的持续发展可以为地质灾害的发育创造条件,如过度开采地下水,在城镇中心或附近形成较大的降深漏斗,地下水位大幅度的波动,导致土层结构疏松,荷载力下降,从而引发地表建筑的变形及损坏,或造成局部的边坡失稳,从而产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2.3地质灾害的发生前都有一个短暂的渐进性变化过程。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一个短暂的渐进性变化过程,特别是在一些大的灾害发生过程前,都会有一些以渐进性变化为特征的异常现象,如地震、滑坡、地面塌陷发生前会出现墙体开裂移位、坡脚冒水、地下水位异常等现象。这些现象的表现形式与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有诸多相似之处,所以在对地质灾害研究工作中,要重视灾害发生的地质背景和成因分析。

查看全文

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论文

CATT/WTO框架内有关环境政策讨论的历史回顾和理论冲突

贸易和环境问题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它经历了30年的风风雨雨,而GATT/WTO框架内有关环境政策的讨论也走过了从休眠期、活跃期到成熟期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1—1991年)为休眠期。1971年11月,在关贸总协定各缔约方参加的理事大会上,各方一致同意设立一个“环境措施与国际贸易小组(EMIT)”。这个小组的成员向所有的GATT缔约方开放。第二阶段(1991—1994年)为活跃期。1991年,欧洲自由贸易协会(EFTA)的成员国向GATT秘书长提议尽快召开EMIT小组会议,就与贸易有关的环境问题进行磋商,以迎接次年即将召开的联合国环发大会。该提议得到了各缔约方的积极回应。第三阶段(1994—2001年)为成熟期。1994年4月,在马尔喀什举行的部长级会议上,与所有乌拉圭回合达成的协定一起签署的还有《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马尔喀什协定》。这个协定不仅创造了一个新的多边贸易组织,而且也迎来了贸易与环境问题讨论的新阶段。世贸组织成立后,尽管仍然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分歧,WTO各成员终于在2001年达成了一致,决定就贸易与环境问题展开新一轮的多边贸易谈判。贸易与环境问题也就正式成为“多哈回合”谈判(亦称“发展回合”)的一个新议题。

然而,从贸易与环境问题在GATT框架内开始讨论起,就伴随着自由贸易主义者与环境主义者之间的激烈交锋。在自由贸易主义者与环境主义者对峙的背后,众多的经济学家也对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探讨。围绕上述交锋的内容和WTO的实践,理论冲突的内容主要是以下三个基本问题:

(一)贸易自由化与环境状况:自由贸易是否会导致环境恶化

在这个问题上,目前大致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自由贸易对环境是有利的,以自由贸易者为代表。他们认为,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自由贸易有助于实现环境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保证生产活动能够按照最有效的方式进行。自由贸易不仅有助于克服一个国家此前面临的资源对经济增长潜力的限制,而且还有助于增加有利于环保的洁净产品、服务和技术的交换。另外,贸易自由化还有利于消除那些扭曲贸易的政策措施如补贴和税收等,而这些措施都被证明是不利于环境保护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