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税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6 15:50: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环境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综合治税环境思考
如何正确认识、严格坚持和大力推进依法治税,是各级税务机关和广大税务人员应该深入研究并努力实践的重大课题。而治税环境是税收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依法治税的运行状态和运行结果。全面推进依法治税,必须注重营造良好的治税环境。
一、政府机关要依法行政、依法管税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市场经济,要求各级政府必须转变职能,坚持依法行政,用法律和法规来规范政府行为;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和全局意识,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执行政策与完成计划任务的关系,充分尊重、维护和支持税务机关依法治税;要切实加强对税收工作的领导,经常听取税收工作汇报,帮助协调解决税收执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税务机关依法治税撑腰壮胆;要严格执行国家税法和税收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不得超越权限擅自更改、调整、变通国家税收政策,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干扰和影响税务机关公正执法。对地方行政领导自立章法、变通税收政策、截留国家税款、混淆入库级次的,应依法追究;对于干扰税收执法、为纳税人说情包庇的,既要承担行政责任,也要承担法律责任。几年来,我局在实践中积极依靠地方政府来共同探索征管中新问题的解决办法和途径。去年年初,我们发现新华集贸中心经营业户中有人利用国家对下岗再就业人员的优惠政策,租、借下岗再就业证,骗取减免税照顾。短短两个月时间,申请享受优惠政策的经营业户就由原来的不足100户,激增到近600户,约占集贸市场经营业户的10%。而且蔓延趋势与日俱增,长此下去势必造成税收的大量流失。对此,我局通过政府协调机制,同工商局、劳动就业局等部门进行沟通协商,召集部分下岗失业代表和市场经营业户代表进行座谈,研究出台了关于下岗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就下岗再就业的减免所报送的材料和减免审批程序做出规定。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信息交换制度、协查制度和登记台帐制度,加强定额核定与管理,对有关情况进行公开监督。使新华集贸中心市场再就业减免户由原来的近600户压缩到不足150户,防止了税收流失,规范了税收秩序,同时也显示了政府依法管税的能力。
二、加强部门配合,凸现综合治税效果
加强部门协作配合,最根本的在于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法律规范,用法的形式明确各部门的权力、义务及法律责任。我国当前的综合治税环境之所以不尽如人意,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缺少法律规范,诸多税收问题由于税收法律责任不明确,长期得不到解决。营造良好的治税环境,必须加快税收法制建设,使各个部门在处理税收问题时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去年,新华地税局综合治税工作成效就比较显著。首先,由区政府出台文件全面规范了税源控管、税费委托代征、代扣代缴、工商信息对比等工作中各相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及工作目标。其次,将年纳税额100万以下的中小企业、个体业户的税收管理及税收基数与乡镇办事处挂钩,制定增收目标及奖惩措施,充分调动了乡镇办事处协税护税的积极性。各乡镇办事处均成立了经济工作办公室,配备了部分正式干部积极协助税务机关查找税源,清理漏征漏管。全年11个办事处共完成税收一千六百多万元,占下放年度基数的347.72%,全部实现了增收目标。此项措施改变了过去税务机关一家治税的被动局面,形成了地方政府、乡镇办事处、居委会、以及综合执法部门联合治税,税收环境明显改善。同时,在局内部,积极开展税收执法达标等级评定工作。以市局制定的“税收执法达标等级评定工作标准”为基准,结合基层规范化管理,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从细处着手,严格标准,严格要求,狠抓落实。通过摸底检查、问题汇集、制定整改措施、组织再查、情况通报、责任追究等六个步骤,统一整改标准和格式。严格按照达标实施方案抓好个阶段的工作落实,坚持好机关各部门的配合,效果明显,在10月份全市执法达标检查中获市局好评。局机关对基层所加强检查指导,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加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考核。根据税收执法监控系统的统计,下半年我局平均每月发生执法过错条目为65条,和2月份相比减少1834条,下降了96.58%。
三、加强税法宣传,使税收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环境税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税收政策的特点,针对我国现有环境保护税收政策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应当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做法,坚持循序渐进、从实际出发和中性原则,在环境税改革中注意营造完善的市场体系,在环境税设计时注意把握税收措施的多样性和税率的次优性,在环境税实施中注意环境税的收入使用、管理级次、相关配合问题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达国家尤其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广泛利用诸如税收、收费、排污权交易、押金等经济政策来保护环境。而经济政策的最新发展趋势就是利用财税政策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突破口。就财税政策角度而言,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和健全环境税,进而使整个税制体现环保要求。
一、西方环境保护税收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环境税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经济思想主要来源于庇古税。从国外环境税的具体应用来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这个时期环境税主要体现为补偿成本的收费。其产生主要是基于“污染者负担”的原则,要求排污者承担监控排污行为的成本,种类主要包括用户费、特定用途收费等,尚不属典型的环境税,只能说是环境税的雏形。2.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的环境税种类日益增多,如排污税、产品税、能源税、二氧化碳税和二氧化硫税等纷纷出现。功能上综合考虑了引导和财政功能。3.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这个时期是环境税迅速发展的时期,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各国纷纷推行利于环保的财政、税收政策,许多国家还进行了综合的环境税制改革。总体来说,世界各国开征环境税愈加普遍,环境税费一体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但由于各国国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反映环境管理思路的具体税费结构存在很大差别,开征的具体税种、开征方法五花八门。下面对几个较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简单介绍。
(一)美国
1971年,美国国会引入一个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对向环境排放硫化物征税的议案,并在1987年建议对一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征税。自此以后,美国政府逐步把税收手段引进环保领域,至今已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环境税收制度,主要有对损害臭氧的化学品征收的消费税、汽油税、与汽车使用相关的税收和费用(如卡车、拖车消费税,轮胎税等)、开采税、固体废弃物处理税(费)、二氧化硫税、环境收入税等,还有较多的环境税收优惠政策。从征收管理看,美国对环境税的征收管理非常严格。它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缴入财政部,财政部将其分别纳入普通基金预算和信托基金,后者再转入下设的超级基金。由于征管部门集中,征管手段现代化水平高,因此,在美国,拖欠、逃漏环境税的现象很少,环境税征收额呈逐年上升趋势。该国环境税以重点突出、制度配套的特点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环境税研究论文
摘要: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为了遏制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实现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借鉴各国相关的绿色税制,尽快开征环境税,发挥税收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作用。主要探析了开征环境税的必要性及相应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环境税;资源;和谐社会;税制
1征收环境税的必要性
环境税(EnvironmentalTaxation),也叫生态税、绿色税,是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内化到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去,再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环境资源的一种经济手段。在西方已经不是什么新的名词,但是环境税在中国还没有独立的法律,征收环境税迫在眉睫。
1.1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急需征收环境税
新世纪以来,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类的焦虑和不安。近年来,我国由于生态环境被破坏所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全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4%。空气污染、水土流失、耕地沙化等灾害侵袭着中国约三分之一的国土。据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区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并重,“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环境税研究论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达国家尤其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广泛利用诸如税收、收费、排污权交易、押金等经济政策来保护环境。而经济政策的最新发展趋势就是利用财税政策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突破口。就财税政策角度而言,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和健全环境税,进而使整个税制体现环保要求。
一、西方环境保护税收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环境税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经济思想主要来源于庇古税。从国外环境税的具体应用来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这个时期环境税主要体现为补偿成本的收费。其产生主要是基于“污染者负担”的原则,要求排污者承担监控排污行为的成本,种类主要包括用户费、特定用途收费等,尚不属典型的环境税,只能说是环境税的雏形。2.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的环境税种类日益增多,如排污税、产品税、能源税、二氧化碳税和二氧化硫税等纷纷出现。功能上综合考虑了引导和财政功能。3.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这个时期是环境税迅速发展的时期,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各国纷纷推行利于环保的财政、税收政策,许多国家还进行了综合的环境税制改革。总体来说,世界各国开征环境税愈加普遍,环境税费一体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但由于各国国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反映环境管理思路的具体税费结构存在很大差别,开征的具体税种、开征方法五花八门。下面对几个较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简单介绍。
(一)美国
1971年,美国国会引入一个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对向环境排放硫化物征税的议案,并在1987年建议对一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征税。自此以后,美国政府逐步把税收手段引进环保领域,至今已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环境税收制度,主要有对损害臭氧的化学品征收的消费税、汽油税、与汽车使用相关的税收和费用(如卡车、拖车消费税,轮胎税等)、开采税、固体废弃物处理税(费)、二氧化硫税、环境收入税等,还有较多的环境税收优惠政策。从征收管理看,美国对环境税的征收管理非常严格。它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缴入财政部,财政部将其分别纳入普通基金预算和信托基金,后者再转入下设的超级基金。由于征管部门集中,征管手段现代化水平高,因此,在美国,拖欠、逃漏环境税的现象很少,环境税征收额呈逐年上升趋势。该国环境税以重点突出、制度配套的特点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荷兰
环境保护税调研报告
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已为政府及社会各界所关注。面对十分严峻的环境形势,各方都在努力探求治理之策。由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治理环境污染,保护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离不开国家税收政策的支持。从世界各国的实践看,单独设置环境保护税,是整治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人口良性循环的成功之路,本文拟就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的相关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探析。
一、开征环境保护税的理论依据
在经济学界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环境与税收关系问题的是英国现代经济学家、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他在论证国民收入量越大、社会经济福利越大的命题时,提出了社会资源适度配置的理论,认为政府应该通过税收等手段来保护一国的不可再生资源免遭不计后果的、掠夺性的消耗。根据庇古的观点,寻求利益最大化的厂商只关心边际私人净产出,不大关心社会净产出,这就可能使边际私人净产出与边际社会净产出之间存在差异。因为从私人角度考虑是最优的决策,从社会角度考虑不一定是最优的。比如,从私人角度看生产一袋水泥的成本为50元,市场价格为70元,他可以认为利润是20元。但从社会的角度看如果他生产一袋水泥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损失,假定可以得出是30元,那么,社会成本是80元,而不是50元。从私人角度看是盈利的,从社会角度看则是亏损的。这种差异有时非常大,而且靠市场无法解决,应该靠政府征税解决。征税的数量应等于排污产生的边际社会成本,从而使排污者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一致,这叫外部成本内部化。
除了上述生产领域负的外部性,消费领域也会产生负的外部性。如消费者使用含磷洗衣粉,造成对水的污染,以及汽车排放的尾气、一次性塑料包装物、生活垃圾等对环境的污染,都会形成负的外部性。政府也应通过税收的调节,使消费行为负的外部性内部化。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论。它认为传统的经济发展理论主要是看GDP的增长,而没有看到GDP增长所耗费的社会环境等成本,因此提出应建立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活等各项指标在内的新的社会发展指标体系。80年代欧美的一些经济学家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认为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并寻找实现目标的手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研究报告中,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一词,这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已被世界各国认同。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理论,它使原来被分割的经济、环境、资源、社会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要求使用各种政策(包括税收政策)促使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相协调。
二、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必要性
环境保护税法分析
一、《环境保护税法》的出台背景
环境保护税是中国的环境保护税的一部分,它是指与环境有关的政府特有的税收,它具有无偿性、一般性和强制性的特点。从税收的客体看,环境保护税主要分为间接污染税和直接污染税。按照环境保护税费改革的“税收转移”原则,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内容大概为:征税对象主要分为: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物和噪声4种污染物;从纳税人缴纳排污费的标准来看:空气和水的污染税以污染量每单位计算纳税单位,固体废物、噪声污染以超过纳税单位的标准数据库为原则。从征税的环节来看,根据污染物产生的种种原因,从生产、排放、消费、资源开采等多个环节,进行生态保护与环境的税收调控。并且还可以根据污染物产生的一些原因以及特点,形成一个包括“开采→生产→排放→消费”等各环节在内的税收体系。
二、《环境保护税》的发展现状
《环境保护税法(草案)》坚持“税负转移”的原则,根据目前污染项目设立征收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等四类污染物的税费。(一)法律依据从分散到统一排污权收费制度在一般公众观念中是环境法中的一项独立制度,并形成了单独的规制体系。《环境保护法》(试行)于1979颁布,建议建立排污收费制度。1982,中国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和排污收费制度的正式建立。2003年7月1日,《排污费征收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颁布实施,随后,前国家环保总局的有关部门(从环境保护部升级)等有关部门,为确保法规的有效实施,制定了排污费和排污费的征收和使用条例。(二)课征依据从行政设定回归税收法定排污收费行为虽然可以从环境保护税法、海洋环境保护税法和各种单一污染防治法律中找到,但立法层次上的主导文件并未实现排污收费制度的完整供给。作为行政法规,《条例》实现了排污收费的基本规律,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以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经济贸易部门,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污染控制和预防要求以及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能力的发展,建立排污费征收标准。
三、环境保护税的影响预期及建议
(一)《环境保护税》的影响预期。就政府的筹资规模而言,环保税将通过征收排污费来提高征收率。根据现有资料,在废气、二氧化硫考虑烟,氮氧化物(粉)尘(尘率一般按保守估计)的工业排放,废水COD、氨氮、总磷、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铅、汞、镉、六价铬、总铬,砷的工业排放,以及倾倒丢弃的废物和工业危险废物的行业,按照排污费和环境保护税的规定表明,估计2014的排污费征收约244亿3100万元,但国库金额仅为186亿8000万元,实际税收大约占比76.46%。即使实施了符合环境税数额的新的排污收费标准,这样的执行率也只能达到376亿9600万元。如果我们在2014征收有关工业排放的环境保护税,其筹资规模可以达到493亿300万元,是当年排污量的2.64倍。然而,必须指出的是,环境保护税作为一个独立的税种的出台,意味着环境税收入应并入总收入。(二)《环境保护税法》的发展建议。虽然“多行多缴,少缴少税”的概念已成为普遍共识,但环保税作为一种新税种,关于一些具体的制度设计,仍存在不少争议。许多专家认为,这些争论背后的问题影响了税收应遵循的公平和效率原则。根据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的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也要完善环境保护税法。例如,在税收问题上,《环境保护税法》第三条规定,应纳税的污染物是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但许多专家认为,征税对象的范围比法律规定的范围要窄。
税收软环境调研报告
税收环境按环境要素的形态划分,大抵可分为两类:税收硬环境和税收软环境。税收硬环境是指税收环境的硬件设施,具体包括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设施建设等具有明显形态特征的各种因素。税收软环境是指税收环境的软件因素,具体包括治税理念、纳税意识、人员素质、税制建设等。税收环境的治理,必须软硬兼施,齐抓共管。否则,治理难见成效。本文仅就影响税收软环境的几个因素进行探讨。
一、治税理念
我国治税理念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一五”结束。治税理念主要集中在如何建立适应新中国的税制体系上。突出表现为,税收根据新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统筹兼顾,为新中国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第二阶段,时期到结束。治税理念主要体现在税收为政治服务上,税收工作名存实亡。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初期至1994年税制改革。这一时期的治税理念主要体现在税收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服务上,强调税收在市场经济建设初期的调控作用既要考虑计划经济的要求,又要考虑市场经济的要求。税收的职能作用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税收作为调控经济和体现政府意志的重要经济杠杆,时常被认为是治理社会经济问题的万能工具,税收触角涉及越来越多的领域,甚至出现了开征“计划生育税”的呼声,这种理念指导下的税务工作基本特点表现为:税制体系庞大,税种繁多,机构臃肿,人员剧增。第四阶段,1994年税制改革至今。这一时期的治税理念表现为税收立足于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基本目标,强调中性原则,但考虑到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和政府财政支出的日益扩张,中性原则较其调控作用,受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这一时期,税收理念确定为为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服务,毫无疑问,与其他时期治税理念相比,有了长足进步,但要想真正和国际惯例接轨,真正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仍需较长时日。
分析不同时期的治税理念,旨在探索并创建符合中国特色的治税理念,因为治税理念的混乱和不科学,必将给税收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治税理念是由众多的因素构成,但作为治税理念的主导方向应该定位为税收为经济服务,但服务和全面控管是两回事,服务是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绝不能借“服务”之名,行干涉之实。
二、纳税意识
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税收工作的质量,纳税意识是税收软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税收主体的一方,纳税人纳税意识直接影响到能否创建完美的税收环境。我国纳税人纳税意识的发展历程是和我国税制发展过程紧密相连的,其标志性的过程表现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全国税法后,税种设置较少,税法涉及的单位和个人范围较窄。尽管当时的公民的思想觉悟较高,对依法纳税的认识也较为明确,但由于税收对经济运行的覆盖面不宽,人们的纳税意识难以充分形成。时期和时期,由于受政治因素的影响,税收工作如同其他工作一样陷于瘫痪,尽管税收体系依然存在,但已名存实亡,人们的依法纳税意识近乎消失。1980年初至1994年,我国税制体系逐步恢复和完善,但由于纳税人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过分关注,再加上税制体系本身固有的缺陷和税收征管上的漏洞,兼之处罚措施不力和税负欠缺公平等原因,这一时期尽管税收收入增长很快,但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普遍不高。甚至出现了“不偷税不富”的奇谈怪论,在税法与偷税行为的较量中,依法纳税意识受到极大冲击。税务工作尽管开展顺利,但显得混乱无序。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随着新税制的颁布实施,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为标志,强化了税收征管,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普遍有所增强。这一时期,纳税人纳税意识中又增加了新内容——税收筹划。进行纳税筹划的先决条件应该是先懂税法,而懂税法的过程也是增强纳税意识的过程。由于税收筹划的必备条件是税法存有漏洞,这也是不断完善我国税法体系的动力之一。纳税意识普遍不强,是影响税务环境治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增强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任重而道远,但关键是不断完善征管方式和违法处罚制度。
改善目前环境状况实行环境保护税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环境税”的征税客体和法定名称问题;中国环境税的立法宗旨问题;中国环境税法的立法原则问题;中国环境税法规范的内容问题;环境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环境税是旨在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国家税收、“环境税”是以环境中的物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环境资源税,也可称为生态环境税、环境消费税在环境资源的生产和消费环节征收、环境资源税也可设计为以物为课税对象、环境税是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税负和污染相适应的原则、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绿色税制改革的重点应是目前与环境资源有关的资源税和消费税、对出口的环境保护设施、材料可采用低关税率,以扶持该类产品的发展、采用加速折旧的方式来实现其环境目标、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零税率政策的适用范围、环境税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重要的环境保护手段等,具体请详见。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环境保护税种,只是在一些税种的规定中直接或间接地含有环保因素。下面拟就环境税立法中的主要问题谈谈我们的几点思考。
一、“环境税”的征税客体和法定名称问题
环境税是旨在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国家税收,环境税应该是我国整个税种体系中一个独立的税种,其法律地位是与流转税、所得税等税种等同的。在环境税法定名称的寻找上,可否作如下考虑:
1.“环境税”:它是以环境中的物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环境税”的内容广泛,可看作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下面还可分为污染物税、环境能源税、环境资源税、环境关税等。而且,每一个名称下面还可再分,如污染物税可分为噪声税、垃圾税、二氧化碳税、硫税、有毒化学品税等。上面提及的环境资源税,也可称为生态环境税。
2.“环境污染税”:它以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任何单位和个人造成环境污染和公害的行为,可以确定为征税客体。这些环境污染行为包括向环境排放废水、废气、废热、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物质等行为。环境污染税的计税依据是所排放污染物的浓度或总量。这个名称还可以有另外的叫法,如称为环境保护税,不过这是从狭义上来解释的,它的课税客体不包括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
环境污染防治环境税与污染权交易有效结合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外部性与环境税;科斯定理与污染权交易;环境税与污染权交易之间的现实选择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外部性是一种经济力量对另一种经济力量的“非市场影响”、环境资源配置上的低效率与不公平、征收污染税是目前被各国政府采纳的一种最普遍的控制环境污染措施、外部性的存在导致了市场机制的失败、政府应允许他们以高于污染者的出价来购买这些权利、用污染权交易来代替环境税可以说缺乏现实基础、污染主体相对集中或较容易分辨、污染物可以被有效计量、污染物的治理成本较易测算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环境税作为一种有效的环境经济手段.在发达国家已实施几十年,并且具有良好的环境效果。但是,在一些国家,一直存在这样一个争论,即用污染排放权利交易作为环境税的替代办法。污染权交易的概念是,政府可以设置一个可接受的污染排放水平,出售给相关企业以排放一定的污染物,并且允许企业之间进行这种权利的交易。那些削减排放成本较低的排放者可以将其权利卖给那些缺乏削减能力的企业,由此,总的排放成本将减至最小。对两种手段如何进行评价,关系到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本文从这两种环境经济手段的理论与现实出发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一、外部性与环境税
简单地说,外部性就是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消费者或生产者产生的超越活动主体范围的利害影响。按照传统福利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外部性是一种经济力量对另一种经济力量的“非市场影响”,是经济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影响有好的也有坏的作用。好的作用成为外部经济性或正的外部性,坏的作用成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由环境问题带来的负的外部性是外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从配置资源的角度分析,外部性是表示一个行动的某些效益或费用不在决策者的考虑范围内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低效率现象,其表现有两个方面:其一,决策者的效用或生产函数包含其他决策者的所选择确定变量数值的一些实际变量;其二,决策者主体并不对受影响者进行补偿或收费,某些效益被给予或某些费用被强加给没有参加这一决策的人。
由于环境污染这种负的外部性的存在,造成了环境资源配置上的低效率与不公平,这促使人们去设计一种制度规则来校正这种外部性,使外部性内部化。庇古在研究外部性的过程中,也提出来解决外部性的税收方法,即征收庇古税。按照庇古的思想,应使用税收的方法迫使厂商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当一个厂商施加一种外部社会成本时,应该对它施加一种税收,该税收恰好等于边际损害成本。即污染者必须对每单位的污染活动支付税收,税额等于负的外部性活动对其他经济行为者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即边际社会成本与边际私人成本的差额。通过征收这样一种税收,污染者便将负的外部性内部化,从而恢复帕累托最优。显然,庇古税是一种基于社会和私人纯产品差异的分析,并从责任角度来矫正负的外部性影响的解决方案。他通过工厂烟囱污染户外晾衣的例子,引出来庇古税概念:1918年,在工业城市曼彻斯特,其空气污染监督委员会与附近的干净城市Harrogate相比较,将燃料的额外成本和洗衣材料计算在内,不考虑劳动力因素,整个城市的总损失为一年29万镑。那么,庇古税就要求促使行为人承受其行为成本,即庇古税也应达到29万镑,并且由造成污染的制造企业来缴纳,其目的旨在影响企业改变技术或减少产出,甚至终止经营。
这就是庇古对外部性的著名修正性税收方案,由于庇古税的基本原则与现行有关国际组织、政府和大多数经济学家所认同并倡导的污染者付费原则是一致的,因而,征收污染税是目前被各国政府采纳的一种最普遍的控制环境污染措施。污染者付费原则(thePol—luterPaysPrinciple)是在1972年OECD环境委员会首次提出的,该原则明确表达了这样一个意图:即制造污染者应承担治理污染的成本,这种措施由公共机构决定并能保持环境处于一种“可接受状态”。这一原则在,OECD、欧盟等发达国家得到了认同。此原则从经济学角度解释即为,如果环境损害成本没在价格中得到适当反映,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市场都低估了商品价格.因而带来过多的生产和消费。通过污染者付费原则的实施,就可以比较合理地解决排污者与那些环境改善中受益者之问环境保护的费用分配问题。学者们大多数是认同环境税的若干优点:即环境税具有与污染者承担环境污染责任;通过提高价格,使外部性内部化,限制了对环境有损害的活动,纠正了市场失灵:与其它环境政策相比,能以成本一有效方式达到一定的环境目标。此外,一些学者还提出,环境税不仅具有上述优点,而且还存在更多的潜在得益,环境税不但改善了环境质量而且减少了税收的额外负担,环境税不仅会改善环境质量而且还会对经济福利如效率增加产生正面影响,或者将会为实现其他政策目标如就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换句话说,环境税具有“双赢效应”。
我国环境税立法问题论文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环境保护税种,只是在一些税种的规定中直接或间接地含有环保因素。下面拟就环境税立法中的主要问题谈谈我们的几点思考。
一、“环境税”的征税客体和法定名称问题
环境税是旨在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国家税收,环境税应该是我国整个税种体系中一个独立的税种,其法律地位是与流转税、所得税等税种等同的。在环境税法定名称的寻找上,可否作如下考虑:
1.“环境税”:它是以环境中的物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环境税”的内容广泛,可看作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下面还可分为污染物税、环境能源税、环境资源税、环境关税等。而且,每一个名称下面还可再分,如污染物税可分为噪声税、垃圾税、二氧化碳税、硫税、有毒化学品税等。上面提及的环境资源税,也可称为生态环境税。
2.“环境污染税”:它以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任何单位和个人造成环境污染和公害的行为,可以确定为征税客体。这些环境污染行为包括向环境排放废水、废气、废热、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物质等行为。环境污染税的计税依据是所排放污染物的浓度或总量。这个名称还可以有另外的叫法,如称为环境保护税,不过这是从狭义上来解释的,它的课税客体不包括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
3.“环境消费税”:以消耗某种环境资源为征税对象,如美国对消耗臭氧的化学制品征税等。我国现行消费税虽然将鞭炮、焰火、汽油、摩托车和小汽车等污染环境的消费品纳入课征范围,而且对小汽车按照排气量大小确定差别税率,这在控制污染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未能对含铅和无铅汽油、是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的车辆加以区别,降低了税收对控制污染行为的作用。笔者提议的环境消费税,消耗的环境资源不仅仅包括汽油,还应包括天然气、煤、焦炭、重油、臭氧等等。具体范围可由税法确定。环境消费税在环境资源的生产和消费环节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