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6 14:21: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环境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环境教育

校园环境及环境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年3月2日~10日

二、调查地点:西流河一中校园及周边摊点

三、参加人员:初二环保小组成员及部分教师代表

四、调查方法:考察与调查相结合

五、调查内容:校园周边环境及环境教育现状

六、调查要求:正确评价我校环境及环境教育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写出调查报告。

查看全文

旅游景区环境教育体系研究

摘要:随着旅游景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景区加强环境教育迫在眉睫。旅游景区应根据景区类型合理确定环境教育的内容,针对不同游客采取不同的环境教育手段和方式,在游客游览前、游览中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开展环境教育,游览后及时收集环境教育反馈信息,通过系统化的环境教育唤醒游客的环保意识,激发游客负责任的环境行为。

关键词:环境教育;环境教育体系;旅游景区

传统的大众旅游重经济效益轻环境保护,对旅游资源过度开发,景区超负荷接待游客;游客也缺乏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在景区内乱扔乱刻乱画,造成景区内垃圾成堆,文物损坏,生态系统破坏[1]。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游客的环境意识薄弱,旅游景区的环境教育缺乏。因此,旅游景区需要加强对游客的环境教育,建立完善的环境教育体系,以达到保护景区生态环境,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1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一词于1970年最早出现在美国的《美国环境教育法》中,随后日本、巴西、韩国等国家相继制定了环境教育专项立法以应对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2]。我国在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影响下,也开始重视环境教育。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标志着我国环境教育法律地位的确立[3]。此后,我国从国家到地方政府日益重视环境教育,公民的环境意识也逐步增强,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旅游过程中屡屡曝光的不文明行为值得我们深思。景区的设施、氛围、自然环境、服务质量、管理政策等景区情境对游客破坏环境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具有影响作用[4],游客在景区的不文明行为在一定约束力之下是可以得到控制的。旅游景区如果通过适当的方式对游客进行环境教育,营造爱护环境、拒绝不文明旅游行为的良好的氛围,游客在旅游景区的破坏环境行为将会大大减少。

2旅游景区环境教育体系构建

查看全文

论环境教育的现状及主要措施

摘要:尽管环境教育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开展,但很多地方不尽如人意。加强环境教育:,树立和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是每一位环保工作者的职责,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我国环境教育的发展现状,并对环境.教育提出了若千建议。

关健词:环境教育现状对策

1、我国环境教育的发展现状

环境教育就是借助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人与环境关系上树立正确的观点和态度,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环境教育要为经济建设服务,结合环保的实际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同时要普及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和环保基础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具体分为四个方面:以提高在职干部素质为目的的成人教育;以培养环保专门人才一为目的的专业教育,以大、中、小学生和幼儿为对象的基础教育;以社会各阶层为对象的社会教育。

1.1成人环境教育现状。目前,我国环保队伍的总体水平与事业要求尚有差距。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家和地方环保系统内的近7万名干部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1.5%,中专占11.7%,其他占36.6%,而环保专业毕业的不超过5%,许多同志毕业后,从未参加过业务培训,知识老化需更新。

1.2专业环境教育现状。专业环境教育发展非常迅速,据2003年统计,全国己有近200所各类高校开办了环境保护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己基本满足环保事业发展的需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专业发展方向不够明确,专业布局不尽合理,人才供需不尽对口等问题。

查看全文

环境教育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1、我国环境教育的发展现状

环境教育就是借助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人与环境关系上树立正确的观点和态度,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环境教育要为经济建设服务,结合环保的实际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同时要普及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和环保基础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具体分为四个方面:以提高在职干部素质为目的的成人教育;以培养环保专门人才一为目的的专业教育,以大、中、小学生和幼儿为对象的基础教育;以社会各阶层为对象的社会教育。

1.1成人环境教育现状。目前,我国环保队伍的总体水平与事业要求尚有差距。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家和地方环保系统内的近7万名干部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1.5%,中专占11.7%,其他占36.6%,而环保专业毕业的不超过5%,许多同志毕业后,从未参加过业务培训,知识老化需更新。

1.2专业环境教育现状。专业环境教育发展非常迅速,据2003年统计,全国己有近200所各类高校开办了环境保护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己基本满足环保事业发展的需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专业发展方向不够明确,专业布局不尽合理,人才供需不尽对口等问题。

1.3基础环境教育现状。开展各级、各类中小学和幼儿园的环境教育,是由环保事业的地位和环保工作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决定的,环保问题不是短时间内所能解决的,需几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工作。抓好下一代的环境教育意义深远。一是通过对青少年及儿童的教育,去影响和教育家长以至社区和全社会,二是面向未来,在解决当代环境问题时要避免下一代出现同样的环境问题,需要对下一代灌输环保知识,树立环境观念。三是环境教育本身就是进行国情教育、爱国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他们爱祖国、爱自然的良好品德。但我国中小学校的环境教育开展还不尽如人意。在认识上由于环境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感、环境行为为主与升学和就业无法直接挂钩,往往被学校、教师家长忽视。加外在教材上基础环境教育基本依靠有关具体学科教学进行渗透,其内容不可避免地出现杂乱无章、零散无序的现象,无法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环保理念和预期的环境素质。同时中小学之间环境教育衔接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1.4社会环境教育现状。社会环境教育面广而且内容丰富,重点应是两方面:一是抓好党政领导干部环境教育,包括各级领导,他们是决策者,在环境保护中起至关重要作用,只有他们牢固树立和落实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才能有正确韵政绩观,从而发展循环经济。二是抓好重点污染企业领导的环境教育。企业领导的环境法制意识的高低,直接决定污染物的排放,对他们进行环境法制和环境公德教育,提高他们的守法意识,从而自觉防治污染减少污染物排放。

查看全文

高中物理环境教育研究

【摘要】高中物理教育是高中课程中比较难的部分,以物理的理性思考角度为基础,以逻辑思维渗透的方式与课程进行结合,成为高中课程中比较重要的教育思维,本文通过讨论高中物理在高中文化课中的思想渗透和体现,展现当代思想教学的逻辑性及充分思考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环境教育;渗透

为达到环境教育的目标,必须将环境作为重要的学习资源实施教学,在学生教育中通过调查研究,获得直接的经验来源,通过实地调查获得学习技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调查:搜集素材,调查讨论不同生活环境物理型生活素材对人们产生的影响。

一、理论研究基础

1.STSE理论。在物理教学中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已经进行了比较科学的讨论,涉及环境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开展STS教育,使其迎合时展,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对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2.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的经济社会,要求人类增强环境效益观念,正确对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发展关系,重新审视自身对环境的态度和行为,建立人和自然互利共生的发展模式,促使民众不断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全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3.环境物理学理论。环境物理学理论主要研究声、光、热、磁场等物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根据研究对象可将环境分为环境空气动力学、环境光学等。在高中物理学进行环境教育过程中,必然涉及相关环境物理学知识,对环境物理学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对环境问题进行科学认识,从而培养正确的环境意识,接受科学的环境教育。环境物理学位高中物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依据。

二、高中物理教学进行环境教育的原则

查看全文

大学语文环境教育研究

摘要:在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在其视阈下开展环境教育是高校培养人才、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有力抓手。大学语文对于环境教育具有超然的传播渠道价值,以宋代家训诗为例,可窥见其强调和谐共生、文学特质和以诗为教的基本理念,以人体为界内外兼修的教学内容和寻求“见物见人”的课程设计。可以此古为今用,进一步丰富大学语文的教育理论体系,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化、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大学语文;环境教育;家训诗

生态文明乃天地之道,历来深受中国先哲倡导。随着我国社会不断深入发展,更是被视为人际社会和谐有序、宇宙人生价值增进的助推器,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1]。所以于今日高校而言,在其视阈下开展环境教育,已成为人才培养的有力抓手。而在众多教育途径中,大学语文地位超然。

一和谐共生、文学特质和以诗为教的基本理念

(一)强调和谐共生,以生态文明为视阈开展环境教育“环境教育”一词诞生于1972年的“人类环境会议”,通常指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和要素的环保理念、环保道德、环保法制、环保知识和环保技能等方面的教育。这种教育成效明显,然而单向性较强,对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整体性、共生性关注不够。“生态文明”则是要求在生态哲学的视角下,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思考、研究“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普遍规律”[2]。因此,若想实现二者的和谐共生和持续繁荣,必须将环境教育置于生态文明的视阈中。(二)强调文学特质,以大学语文教学为途径渗透环境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语文一是教学内容中涉及众多花鸟虫鱼、君臣亲友等社会外在环境意象和健康养生、持家养德等个人内在环境品质,更利于“尽心知性知天”;二是文以载道,文学可以通过记录事件和表达感情来阐述某种道理,进而发挥育人的社会作用;三是作为中国大学生的母语课程,其文字结构和表达方式更易于学生理解、接受。与中小学语文相比较,大学语文教学不再拘泥于听说读写的文字基础学,而是重在分析审美的文学鉴赏。在义理情致并重的“理趣”培养过程中,大学生的心弦更易于被拨动。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的心理机制支配人的行为。所以通过提升对于生态文明视阈下环境教育的欣赏水平,可以引导大学生对该种教育认同的精神意识,从而树立环境品格、规范环境行为。(三)强调“以诗为教”,以宋代家训诗为个案论证环境教育“以诗为教”是“上古以来中国政治范式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理念之一”[3]。自先秦开始,家训诗作为家训文化的教育载体,承担了国家对百姓伦理教化和家庭对子弟教育管理的重要职能。其“家长”式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对于今天“师长”式环境教育的高校教师而言,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与生物学方面的遗传不同,这种通过后天家庭文化传承习得的儒化过程,将贯穿并深刻影响人的一生。以环境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家训诗历史久远,且内容相当宽泛,可选择家训诗文学史上鼎盛期的宋代作品,以求管斑窥豹。

二以人体为界内外兼修的教学内容

查看全文

低碳社区建设环境教育研究

摘要:在梳理低碳社区建设和环境教育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低碳社区建设与环境教育的相互关系,界定了低碳社区建设中的环境教育的多维目标,构建了一套能全方位、多视角的反映低碳社区建设中环境教育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从低碳社区建设内容和低碳社区建设环节两个角度提出了开展社区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低碳社区;环境教育;实施途径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气候变暖成为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007年在印度尼西亚制订了“巴厘岛路线图”,2008年在摩纳哥讨论了“低碳型社会、低碳经济”的发展[1]。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社区建设的关键和核心。对自然研究的丰硕成果、将自然环境视为不可分割整体的户外教育、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的保护教育是环境教育的前身,环境教育是为了将自然与社会科学进行综合[2]。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代际权利、环境权利、分配不公、资源战争、全球环境等成为新的环境教育课题,环境教育成为一个开放动态的教育过程。环境教育是以提高人们环境知识、环境意识、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处理环境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3]。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低碳发展(社区)成为必然选择。低碳发展是一种低消耗和低排放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低碳社区建设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具体落实[4]。低碳发展与环境教育紧密联系[5]。低碳发展成为环境教育的创新理念,环境教育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为低碳发展提供了教育内容,二者相互促进。环境教育通过传授环保知识、养成环保态度、示范环保技能、培养环保能力,从而引导城市社区生态建设、居民低碳消费、企业节能减排,使低碳发展在心理上的“落地”[6]。国内外学者对低碳发展与环境教育进行相关研究,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7-8],但对于低碳社区建设中的环境教育途径较少。本研究正基于此。

1低碳社区建设与环境教育

1.1低碳社区建设。低碳社区建设起源于低碳经济研究,2006年,尼古拉斯•斯托恩从经济学视角全新审视气候变化,对英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适应可能性和影响进行了评估[1]。2007年,英国皇家环境污染委员会也了通过新方式规划管理城市来减少环境影响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报告[7]。Koketa1(2006)发现城乡居民能源消耗中城镇居民碳排放明显高于农村居民[8]。Kemfert(2004)和Bernard(2007)通过模拟碳排放交易市场认为中国与俄罗斯是未来的主要供应商[5]。Glaeser(2008)和Kahn(2008)以美国大都市区为案例,研究城市居民碳排放的区位关系,发现郊区比中心区碳排放多[6]。国内低碳社区建设研究起步相对较晚,通过社区发展的理论研究和碳生产率、碳排放系数的量化研究[9]发现,低碳社区建设的本质是低碳经济建设,核心是降低社区生活的能耗,目标是减少碳排放[10],城市森林是实现低碳社区的主要途径[11]。我国低碳社区建设须借鉴英、日等经验,要走发展与减碳、经济与社会结合的特色特色道路[12]。政府、市场、公民三方协作的治理模式是低碳社区建设的历史传承选择[13]。取消产能过剩和高消耗的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利用新的可再生资源,是推动低碳社区能源系统的区域化途径[14]。建设基于农耕文明的低碳生态社区是低碳社区建设的转型必然[15]。1.2环境教育。“环境”和“教育”可以并列使用(PatrickGed-des)[16],环境教育不是以环境为对象的科学教育,也不是以环境为对象的工程教育,而是以公民为对象的基于环境素质培养的公民教育[17],社区环境教育以社区为基本单元,以社区居民为对象,以培养居民环境素养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18]。国外社区环境教育开展相对较早,取得了相对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成果[19]。主要涉及社区环境教育的理论、功能、方法以及有效性等四个方面[20],具有教育主体多元、内容涵盖面宽、重视教育设施建设、注重教育生活化、创新教育形式、保障教育有效性的特点[21]。我国环境教育起步较晚,从斯德哥尔摩人类大会到第比利斯会议,环境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业界和学界的重视,社区环境教育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22-24]。大多数学者认为,社区环境教育是以社区为范围,旨在提高社区成员的环境素养和生活质量[18],目的是培养其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科学评价的正确观念[25],包括环境知识、环境对象、环境操作、环境目标四个模块[26],受个人条件、社区环境状况、责任归因等因素影响[27]。“绿色创建”、“研讨对话”(王景宪)[28]、“志愿活动”、“课题研究”[29]等活动是有效提高环境教育效果的措施;提高对山岳型景区[30]、自然保护区[31]的感知是开展旅游环境教育的有效策略,法制宣传、师资培训、农技改进等是农村环境教育提高的有效措施[32],提供设施、创建文化、日常参与是环境友好型社区的环境教育关键[33],创建绿色学校、发展生态旅游、建立网络平台是开展自然保护区社区环境教育的对策[34];立项调研、策划组织、动员参与是开展社区环境教育的主要步骤[35]。

2低碳社区建设中的环境教育

查看全文

幼儿园美术环境教育论文

内容摘要:

面向21世纪的幼儿教育,面临着如何把环境教育纳入现代科学教育,又

儿教育,面临着如何把环境教育纳入现代科学教育,又如何把握好幼儿环境教育特点,这些是值得我们讨论研究的问题。幼儿对于美术绘画活动具有极大的兴趣爱好。在绘画教育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

正文:

在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之际,世界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被世界各国所重视,绿色教育,绿色技术、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等观念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全球正掀起绿色浪潮,21世纪将是“绿色世纪”。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实现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目标,我国政府已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而环境教育则是贯彻落实这一基本国策的基础工程。

爱因斯坦说:“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学习的生命,没有兴趣或丧失了兴趣,幼儿的知识获取和智能开发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我们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也不例外,从培养浓厚的兴趣入手,在感兴趣的学习中渗透环境教育,让幼儿快乐、轻松、自然地接受教育。所以,幼儿园应把环境教育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教育任务,力争把幼儿园建成培育绿色种子的摇篮——绿色幼儿园,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查看全文

初中物理环境教育论文

摘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由于缺乏科学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出现了种种环境问题,总是在困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重要的方式是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已成为物理教学中环境教育和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环境;物理教学;环境问题;保护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已成为物理教学中环境教育和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结合物理教学过程,适时进行环境教育

根据适合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环境保护教育.例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各种能源,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我国能源现状和未来能源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以下问题,目前能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是环境造成的吗?节约能源重要吗?可以开发哪些新能源?它的好处是什么?根据这些问题,让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教师引导讨论,培养学生节能意识的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为人师表,做出表率.注意保护校园、班级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遇到地面上有废纸、废包装袋,随手拾起来,随时随地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同时,鼓励学生管理好身边的卫生,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树立典型.

二、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注意常见的环境问题

查看全文

全民环境教育管理论文

摘要:论述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及提出这一概念的意义,并着重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在我简述我国环境教育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环境教育应突出全民性特点,并着重阐述了开展全民环境教育的意义及其与可持续发展观的结合。

关键词:发展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全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今地球上发生了不同以往历史的三种影响深远的变化:其一是科技的高度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在大大增强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同时,也使人类的发展已经到了足以影响自己生存的程度;其二是人口的爆炸性增长使人均耕地迅速下降,地球的载荷能力已近乎极限;其三是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和污染物质的大量排放,造成大量动植物资源的消失和灭绝,并导致水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提出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制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环境教育作为贯彻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的基础工程,是随着环境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的。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具体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教育体系。

一、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早源于环境保护,现在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指导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总书记在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座谈会上发表的这段话,对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精辟的概括。

1995年,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总书记正式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6年,李鹏总理在八届四次人大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正式作为我国跨世纪发展的两大战略。十六大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写入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