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调研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6 12:34: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环境调研报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环境调研报告

生态环境现状调研报告

一、调查原因:

进几年来,随着大量矿业的开采,污染废水的排放和水土资源的破坏,导致了人们生活失去了协调。由其是煤矿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氟使人们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因此为了使家乡人民摆脱氟病毒,特对贵州织金黑土乡作一份调研报告。

二、调查目的: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美德,宏扬“春晦使者”精神,使之服务于社会,反哺于家乡,几年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家乡的变化是日异月新,虽然得到了发展,但生态环境却遭到破坏。大量煤矿的开采,水土污染的制理趣之于弱化,因此水的含氟量交高;不但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还破坏了人们的生命体系代谢,危害生命安全。大量的氟中毒、氟斑牙、畸形儿童,诸如此类的问题比比皆是。因此特为家乡作了一份分析报告,做到反哺于民,为人民服务。

三、调查方式及成果:

(1)调查方式,通过实地调查和访问的方式,了解到当地煤矿储藏量丰富,交通便利,在此有利的条件下,大量煤矿合理开采却不合理制理,导致水污染严重,生态土壤平衡失调,严重地危害了田间农作物的生长及水源问题,经过科学合理的数据统计,几年来家乡的发展虽有很大的进步,但人们的患病率在不断的提升,呈上升趋势。各种不同类型的病症也在增加。

查看全文

环境保护税调研报告

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已为政府及社会各界所关注。面对十分严峻的环境形势,各方都在努力探求治理之策。由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治理环境污染,保护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离不开国家税收政策的支持。从世界各国的实践看,单独设置环境保护税,是整治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人口良性循环的成功之路,本文拟就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的相关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探析。

一、开征环境保护税的理论依据

在经济学界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环境与税收关系问题的是英国现代经济学家、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他在论证国民收入量越大、社会经济福利越大的命题时,提出了社会资源适度配置的理论,认为政府应该通过税收等手段来保护一国的不可再生资源免遭不计后果的、掠夺性的消耗。根据庇古的观点,寻求利益最大化的厂商只关心边际私人净产出,不大关心社会净产出,这就可能使边际私人净产出与边际社会净产出之间存在差异。因为从私人角度考虑是最优的决策,从社会角度考虑不一定是最优的。比如,从私人角度看生产一袋水泥的成本为50元,市场价格为70元,他可以认为利润是20元。但从社会的角度看如果他生产一袋水泥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损失,假定可以得出是30元,那么,社会成本是80元,而不是50元。从私人角度看是盈利的,从社会角度看则是亏损的。这种差异有时非常大,而且靠市场无法解决,应该靠政府征税解决。征税的数量应等于排污产生的边际社会成本,从而使排污者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一致,这叫外部成本内部化。

除了上述生产领域负的外部性,消费领域也会产生负的外部性。如消费者使用含磷洗衣粉,造成对水的污染,以及汽车排放的尾气、一次性塑料包装物、生活垃圾等对环境的污染,都会形成负的外部性。政府也应通过税收的调节,使消费行为负的外部性内部化。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论。它认为传统的经济发展理论主要是看GDP的增长,而没有看到GDP增长所耗费的社会环境等成本,因此提出应建立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活等各项指标在内的新的社会发展指标体系。80年代欧美的一些经济学家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认为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并寻找实现目标的手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研究报告中,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一词,这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已被世界各国认同。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理论,它使原来被分割的经济、环境、资源、社会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要求使用各种政策(包括税收政策)促使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相协调。

二、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

水环境影响调研报告

**“发展靠经济,经济靠工业,工业靠项目,项目靠招商,招商靠环境,环境靠作风”,这是市委审时度势,根据**的发展基础、发展方向和发展任务,提出的“六靠”工作思路。环境是“六靠”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环境的好坏决定着招商的成败,招商成效决定着项目的引进,没有项目,就谈不上工业发展,也就没有了经济的增长,**的发展就会阻滞。万物水为先,水环境是大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构建和谐的水环境,是**建设桂东南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国特色园林城市的基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城市水环境问题

水环境一般是指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海洋等地表贮水体中的水及水中悬浮物、溶解物质等。造成水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洪、涝、旱灾,土地盐碱化、泥石流和沙漠化等。人为因素主要有水污染公害、湖泊富营养化、水土流失、河湖萎缩、功能衰退,水荒、地下水枯竭、水质恶化等。**城市水环境问题很突出,主要集中表现为水多、水少、水污染、水土流失四个方面:

(一)水多,就是洪涝灾害频发。**中心城区高程一般在44~48米之间(黄海高程),地貌开阔平坦,郁江穿越城区河段长17.6公里。解放后**水文站实测洪水位超过44.16米的就有11次,也就是说有11年洪水进入了城区。目前,**城区可以说是一座不完全设防的城市。首先是,堤防不完善,城南防洪区的江南大堤和城北防洪区的郁江北堤大部分堤段以及城东段还未兴建,保护大型企业贵糖集团的鲤鱼江右堤未全部完成。其次,现有堤防标准低,虽然近年来建设有少部分50年一遇标准的堤防,但未完全发挥应有的防洪效益。再次,城区排涝能力不足。每年汛期,郁江水涨,小河沟、排污口水位受郁江洪水顶托,排涝不畅,致使居发点、工矿企业受淹,特别是遭遇城区又降大雨,内涝更加严重,而现有的排涝设施还不完善,设备老化,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洪涝、灾害造成损失十分严重。如1994年7月22日,郁江发生大洪水,**城区洪水位达46.78米,超警戒水位5米多,由于防洪堤决堤,加上洪水从排污口、小河沟倒灌入城,造成城区街道茫茫一片黄水,受灾人口5万多人,倒塌房屋1.2万平方米,造成危房3.5万平方米,**钢铁厂,西江化肥厂等一大批企业受灾停产,商业网点大部分停业,南宁至梧州、南宁至玉林交通中断。经估算,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近20亿元。又如20**年7月10日,**城区又发生大洪水,水位高达46.93米。由于鲤鱼江左堤西环路至三江口堤段防洪标准偏低,受郁江水顶托,部分堤段洪水漫顶,虽经万余名军民昼夜奋战抗洪抢险,但因内涝抽排能力低,致使部分城区受淹,受淹房屋1800多间,受淹人口约8万人,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亿多元。洪涝灾害是目前制约**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隐患。

(二)水少,就是旱情不断。**属于桂中旱片。一是水资源总量不足。**多年平均降雨量约1500毫米,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约为98亿立方米,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仅为2400立方米,占全区人均水平的50.7%,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二是年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衡。在时间上,约70%~80%的降雨量集中在每年的5~9月,极易导致洪涝灾害。而10月至次年4月,雨量偏少。在空间上,郁江以北比郁江以南雨偏少。这种降雨时空不均衡的特点,导致了秋旱、春旱时有发生,解决以来,较大的旱灾平均不到两年就有一次,其中大旱灾11次。**全境有5大旱区,其中西面为石卡、大岭旱区,南面为新塘、八塘旱区、**城区位于这两大旱区之间,旱情也是相当严重的。最旱的时候,郁江及城区内湖的水位下降,郁江几条支流成为涓涓细流,有的甚至断流。因旱情严重,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三是过境水量较充足。郁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50多亿立方米,可补充城市生产生活用水的不足。但大量利用过境水来补充,工农业生产成本过高,也是不利经济发展的。所以,水少,旱灾是制约**发展的严峻问题。

(三)水污染严重。据水资源管理部门采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进行监测,郁江**航运枢纽上游100米监测点,常年水质基本保持为Ⅲ类。郁江**城区下游**水文站监测点,水质为Ⅵ—Ⅴ类。可见,城区水污染是十分严重的。水污染主要是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污染物严重超标。水污染的特点:

查看全文

环境投资改进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近期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考察学习等形式,认真总结了我县软环境建设的基本现状,查找了软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软环境建设的具体措施做了初步分析研究。

一、我县软环境建设的基本现状和总体评价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把软环境建设作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和重要措施来抓。20*年县委、县政府把软环境建设与招商引资、盘活存量资产并提为推动全县快速发展的三大战略来推动;20*年提出了创建最佳投资环境县的工作目标;20*年以来又以建立新平台、创建新机制、树立新形象的“三新”目标作为软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工作氛围。概括起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思想先行,软环境建设的氛围日益浓厚。县委、县政府通过全面的安排部署和深入的宣传教育,在全县上下初步形成了重视软环境、关注软环境、保护软环境的思想氛围。各级党政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包括普通群众都以各种方式关注、关心全县的软环境建设,氛围日益浓厚。

(二)坚持从严查处,软环境整治的力度日益加大。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软环境硬做”、“硬环境不足用软环境来补”的要求,紧紧围绕投资者和企业经营者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收费多、培训多、检查多”等问题,开展“让群众满意、让投资者满意、让基层满意”主题活动,抓住重点环节,重点整治了一批影响大、具有代表性的突出问题,在全县形成了一种“谁破坏软环境,谁就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声势,对各种不良行为和做法特别是对违法乱纪、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同时连续3年开展了千人评议机关活动,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主代表、软环境建设监督员等分类为县级机关评议打分,对评议排名靠后的机关部门领导班子实行责任考核,区分责任,视考核结果给予班子主要领导和成员提醒谈话、诫勉谈话、组织调整等处理,并限期整改,有力促进了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在此基础上,设立了县经济110投诉中心,强化对违法乱纪、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的查处力度,解决了大量的历史遗留及经济投诉方面的问题。20*年至20*年底共查处受理175件,今年1-10月受理投诉28件,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投资者和企业比较满意。

(三)坚持标本兼治,软环境建设的制度日益健全。近年来,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四项制度:即“绿卡”服务制度、涉企检查、涉企培训工作制度、收费公示制度和社会评议制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度减少了影响软环境建设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建立以投资项目服务中心为主体的“一办两中心”工作格局,推动了软环境的不断改善。20*年以来,共办理各类事项8680件,扎口收费4411万元,其中办理各类项目批文899件,外资项目124个。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县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证了各类改革的顺利推进。

查看全文

税收软环境调研报告

税收环境按环境要素的形态划分,大抵可分为两类:税收硬环境和税收软环境。税收硬环境是指税收环境的硬件设施,具体包括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设施建设等具有明显形态特征的各种因素。税收软环境是指税收环境的软件因素,具体包括治税理念、纳税意识、人员素质、税制建设等。税收环境的治理,必须软硬兼施,齐抓共管。否则,治理难见成效。本文仅就影响税收软环境的几个因素进行探讨。

一、治税理念

我国治税理念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一五”结束。治税理念主要集中在如何建立适应新中国的税制体系上。突出表现为,税收根据新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统筹兼顾,为新中国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第二阶段,时期到结束。治税理念主要体现在税收为政治服务上,税收工作名存实亡。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初期至1994年税制改革。这一时期的治税理念主要体现在税收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服务上,强调税收在市场经济建设初期的调控作用既要考虑计划经济的要求,又要考虑市场经济的要求。税收的职能作用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税收作为调控经济和体现政府意志的重要经济杠杆,时常被认为是治理社会经济问题的万能工具,税收触角涉及越来越多的领域,甚至出现了开征“计划生育税”的呼声,这种理念指导下的税务工作基本特点表现为:税制体系庞大,税种繁多,机构臃肿,人员剧增。第四阶段,1994年税制改革至今。这一时期的治税理念表现为税收立足于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基本目标,强调中性原则,但考虑到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和政府财政支出的日益扩张,中性原则较其调控作用,受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这一时期,税收理念确定为为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服务,毫无疑问,与其他时期治税理念相比,有了长足进步,但要想真正和国际惯例接轨,真正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仍需较长时日。

分析不同时期的治税理念,旨在探索并创建符合中国特色的治税理念,因为治税理念的混乱和不科学,必将给税收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治税理念是由众多的因素构成,但作为治税理念的主导方向应该定位为税收为经济服务,但服务和全面控管是两回事,服务是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绝不能借“服务”之名,行干涉之实。

二、纳税意识

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税收工作的质量,纳税意识是税收软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税收主体的一方,纳税人纳税意识直接影响到能否创建完美的税收环境。我国纳税人纳税意识的发展历程是和我国税制发展过程紧密相连的,其标志性的过程表现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全国税法后,税种设置较少,税法涉及的单位和个人范围较窄。尽管当时的公民的思想觉悟较高,对依法纳税的认识也较为明确,但由于税收对经济运行的覆盖面不宽,人们的纳税意识难以充分形成。时期和时期,由于受政治因素的影响,税收工作如同其他工作一样陷于瘫痪,尽管税收体系依然存在,但已名存实亡,人们的依法纳税意识近乎消失。1980年初至1994年,我国税制体系逐步恢复和完善,但由于纳税人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过分关注,再加上税制体系本身固有的缺陷和税收征管上的漏洞,兼之处罚措施不力和税负欠缺公平等原因,这一时期尽管税收收入增长很快,但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普遍不高。甚至出现了“不偷税不富”的奇谈怪论,在税法与偷税行为的较量中,依法纳税意识受到极大冲击。税务工作尽管开展顺利,但显得混乱无序。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随着新税制的颁布实施,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为标志,强化了税收征管,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普遍有所增强。这一时期,纳税人纳税意识中又增加了新内容——税收筹划。进行纳税筹划的先决条件应该是先懂税法,而懂税法的过程也是增强纳税意识的过程。由于税收筹划的必备条件是税法存有漏洞,这也是不断完善我国税法体系的动力之一。纳税意识普遍不强,是影响税务环境治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增强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任重而道远,但关键是不断完善征管方式和违法处罚制度。

查看全文

经济软环境调研报告

“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当前,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对发展要素的吸纳集聚能力,已成为各地落实“第一要务”的战略举措。各地都很重视投资硬环境的建设,吸引投资的政策也日益趋同,在这样的情形下,投资软环境已成为吸引资本流向的主要因素,成为综合竞争的核心内容。

那么什么是经济发展投资软环境,影响投资软环境的因素有哪些,又如何更好地搞好投资软环境建设呢?

笔者认为,投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软环境是相对硬环境而言的,指的是影响、决定投资者进入并取得预期收益的诸多非物质因素的总和,如影响投资行为的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因素。

一、影响投资软环境建设的因素

顾名思义,影响投资软环境建设的第一位因素即“总开关”是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对待投资者的观念问题。正所谓成也观念,败也观念。观念转变的力度决定一个地方对外开放的深度,决定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党的十六大后,面对新一轮的大开放、大竞争、大发展,必须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克服、摒弃“官本位”思想,树立“客本位”思想,树立诚实守信、善谋实干的新观念,力求通过思想大解放来谋求经济大发展。

服务是影响投资软环境的第二位因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有急必救、有诉必查”的服务理念,能形成一个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创建一个使外来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有钱赚、发展快的投资热土。

查看全文

暑期浴场环境调研报告

2010年7月7号清晨五点十分,伴随着火车的缓缓停歇,我们踏上了这次实践的目的地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早上我们经过稍事休息,开始了我们的初步工作,去北戴河附近的各海滨浴场了解情况。

我们分别探访了海滨汽车总站,刘庄附近的三个免费海滨浴场,记录了浴场周边的环境和海水的情况,发现了以下问题:

1、浴场周边的环境不是很理想,很多地方留有游客留下的饮料罐、纸屑、果皮等垃圾;

2、一些游客对沙滩上石头旁的禁止攀爬的标语视而不见,依然攀爬留念;

3、海水里漂浮着部分游客带入的垃圾物品;

另外,我们在调查途中不经意发现北戴河市内的一些河流水沟的情况,这些河流布满了绿藻,靠近会问问阵阵难闻的臭味。我们询问附近的市民,得到的回答是这样的情况已有一段时间了。

查看全文

镇委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首次明确下来。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同志的重要讲话中5次提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特别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同志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若干重大问题”的专题报告中,也突出强调了环境保护工作,又一次全面、深刻地论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习在“学习实践活动工作会”上,也多次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央领导的讲话充分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标志,是各单位在学习实践活动要着力推进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习实践活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虽然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已经有了一些初步探索,正在收到积极成效,但从深层次来看,还缺乏对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规律的把握、发展蓝图的规划和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笔者多次到矿山、企业调研走访,对我镇石材企业的环保情况进行了调查,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镇的环保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了细致的分析。

一、当前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开采加工技术相对比较落后,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目前镇的石材开采企业一大部分都是采用传统的开采手段,不仅造成开采过程中的废料多可用石料少,而且产生的废料难以处理造成固体废弃物大量堆积。在石材加工方面,使用的设备不够先进,噪声大,效率低,粉尘多。

(二)环保设施不全,污染治理措施不先进。目前,镇已经在42家企业开展了污水治理治理工程,实现了零排放。但是在其他的环境治理设施方面显得力度不足,主要表现在石材加工区的空气质量不高,石材工业区噪声大等方面。有些企业虽然也采取了环保措施,但因资金、技术等原因环境治理的效果不佳,治理措施不先进。

(三)一些企业经营者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环境法律观念差。表现在新上项目不履行环保审批手续,擅自开工建设;不执行“三同时”管理规定,不落实环保措施;有环保设施的,受经济利益驱动擅自闲置处理设施,直接排放污染物;有的拒绝环保部门执法检查,瞒报谎报排污量,逃避应尽的环保义务,引起周围群众的不满。

二、抓好环保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查看全文

优化发展环境调研报告

一、存在的问题

1.政务环境不优。一些单位缺少全局观念、大局意识,以小团体利益为重,权本位、官本位意识浓厚,考虑部门利益多,考虑整体利益少;有些单位存在重承诺、轻兑现,喊得多、干得少,上热下冷现象,服务态度呈“金字塔”型(即领导重视、小鬼难缠),部门办证手续繁,办事效率低。更为严重的是少数办事人员素质较差,刁难设卡,雁过拔毛;有的单位工作人员把“限时办结制”的最高时限当作最低时限来执行,限时办结不能提速;有些单位对落户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不想法设法解决,让企业存在关门打狗的感觉,让企业感到很无助。还有一个问题比较普遍,工作落实不到位。经常出现一项工作今天调度会,明天协调会,最后还是搁在那,迟迟无法推进,这里头就存在一个督查落实的问题。

2.诚信环境不诚。公平场竞争机制、诚实守信的整体社会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市场经济秩序还需要大力整治。比如当前民间融资问题,有些企业利润明明无法支付融资的利息,不惜断绝父子关系、夫妻关系,或者让妻儿移民,恶性融资,毫无诚信可言。类此融资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当地的社会稳定,影响当地发展环境。

3.监督力度不强。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纪检的纪律监督、群众的社会监督和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都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这些监督还没有真正形成制度化,缺乏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

二、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

1.政务环境要从“优”字上下功夫,让投资者“动心”。

查看全文

小区环境情况调研报告

我们小区的绿化率高达百分之四十呢!并且树已成林,长得郁郁葱葱。清晨起床时,你会闻声鸟儿唧唧地叫着,那是一首赞春之歌。每到春天,小区里花团锦簇,招引来很多蝴蝶、蜜蜂。出小区南门就是南江滨公园,休闲散步非常好,晚上江风渐渐,你会感到一只手像妈妈一样温柔地扶摸着你的脸颊。小区外地里得天独厚,环境宁静***。清晨时很多老人出来散步。我们那儿的清洁工十二小时保持卫生清洁,卫生状况良好。小区水源充足、干净,极少断水、断电现象。

二、美中不足

我们小区的一部分汽车按道开,经常与其他车相碰。小区里有极大的地下停车场,但居民把自家车委曲停在车道上,造成开车不方便的现象。夏天下雨时,雨水落到游泳池里。游泳池治理员经常不换水,居民们只好在雨水里游泳。有时,顾客把垃圾扔在茂密的花丛中,花儿草儿们忍受着极大的痛苦,但清洁工却长久不往清理。我们小区的很多居民都有养狗。这些狗随地拉屎拉粪,这些狗粪夹杂在花丛中,小花小草们难以生长。

三、原因分析

汽车不按道开可能是由于驾驶员不知道小区的规律。居民们把车停在车道上应该是由于停车场收费太贵。游泳池治理员不换水或许是由于他们嫌换水太麻烦。清洁工不清理花丛中的垃圾可能是由于花丛太紧密,捡不到垃圾。

四、环保妙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