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断流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6 09:53: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黄河断流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黄河断流

黄河下游断流研究论文

黄河源于青藏高原,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574.50亿立方米,黄河属我国第二长河、世界第八长河。

黄河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之一,黄河文明驰名中外。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时至今日,黄河也呈现了几多的尴尬与无奈,黄河下游的季节性断流便是其中一个重要难题。

一、黄河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

历史上的黄河一泻千里、气势恢宏,古化有“奔腾到海不复回”的豪放诗句,诗仙李白何曾想到,漫漫黄河居然也有“奔腾而不到海”的断流景观。

黄河频繁的季节性断流始于本世纪70年代之初,从1972年山东利津断面断流开始,至今已有19年断流,累计断流57次,进入90年代之后,断流现象更为严重。

从断流天数看,黄河断流的天数已逐年增多,1972年首次断流仅历时15天,1996年断流136天,截止于今年8月7日,1997年黄河已断流181天(8月7日复流后8月9日再次断流);从断流河段看,黄河断流河道向上游延伸,断流河段逐年增大,1972年断流仅产生于山东利津的下游,1995年断流上溯至河南开封附近,断流683千米;从断流始发时间看,断流时间也逐年提前,过去断流一般始于五六月份,近几年来提前到三四月份,1997年2月7日黄河即开始断流。

查看全文

黄河断流日益严重研究论文

黄河源于青藏高原,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574.50亿立方米,黄河属我国第二长河、世界第八长河。

黄河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之一,黄河文明驰名中外。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时至今日,黄河也呈现了几多的尴尬与无奈,黄河下游的季节性断流便是其中一个重要难题。

一、黄河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

历史上的黄河一泻千里、气势恢宏,古化有“奔腾到海不复回”的豪放诗句,诗仙李白何曾想到,漫漫黄河居然也有“奔腾而不到海”的断流景观。

黄河频繁的季节性断流始于本世纪70年代之初,从1972年山东利津断面断流开始,至今已有19年断流,累计断流57次,进入90年代之后,断流现象更为严重。

从断流天数看,黄河断流的天数已逐年增多,1972年首次断流仅历时15天,1996年断流136天,截止于今年8月7日,1997年黄河已断流181天(8月7日复流后8月9日再次断流);从断流河段看,黄河断流河道向上游延伸,断流河段逐年增大,1972年断流仅产生于山东利津的下游,1995年断流上溯至河南开封附近,断流683千米;从断流始发时间看,断流时间也逐年提前,过去断流一般始于五六月份,近几年来提前到三四月份,1997年2月7日黄河即开始断流。

查看全文

黄河断流生态环境影响管理论文

一、断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河流水质日趋恶化

随着流域区域国民经济的发展,排入黄河的废污水量不断增多,黄河水质显著恶化,根据一九九三年流域内一百八十七个水质监测断面的监测结果表明,城镇废水排放量比八十年代初增加了百分之六十三,黄河干流的污染物浓度增长二倍多。然而,黄河可供水量日趋减少,自净能力降低,使原来水质尚好的渣关、花园口等河段也难以满足城市供水的水质要求。近年来,黄河下游的鱼类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这也与水质恶化有关。

河口三角洲本地生态环境恶化

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区是我国计划新建的五大粮区之一,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由于黄河断流历时加长及水沙来量减少,加大海潮侵袭和盐碱化的步骤,使三角洲的草甸植物向盐生植被退化。如分布在海拔一点六米以下的以翅碱蓬为此种的盐生植被将演替为盐生草甸或盐湿生草甸;分布在海拔二至三米的以獐茅为优种的植被将演替为盐生植被或普通草甸植被;分布在洼地的芦苇为主的盐湿生草甸植物将被演替为普通草甸植被;分布在海拔四米以上黄河故道的白茅为主的普通草甸植被将演替为盐生草甸植被等。

对河口生物资源的影响

查看全文

河流断流探折管理论文

一、黄河断流实况

黄河频繁的季节性断流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有关资料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入海年径流量逐渐变小:20世纪60年代为575亿立方米,70年代为313亿立方米,80年代为284亿立方米,90年代中期为187亿立方米。在短短的几十年里,黄河入海径流总量锐减了一多半。与此同时,黄河下游多次断流。特别是进入90年代之后,断流现象更为严重。

黄河利津断流情况统计

年份

断流天数

1991

查看全文

中游防断流对策管理论文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变暖、生态持续恶化,黄河断流频频发生。近年来,黄河流域资源性缺水的基本特性并没有改变,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黄河防断流形势异常严峻,任重道远。不但在非汛期有断流的可能,而且在汛期也有断流的危险,不仅黄河下游存在断流的问题,而且有向黄河上游,甚至中游蔓延扩展之势,断流的危险潜伏于每个河段。防断流已成为全年、全流域性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1、近年断流趋势

2001年7月,正值大汛期,黄河头道拐、吴堡、龙门、潼关等水文站的月径流量均出现有实测记录以来的最小值,头道拐断面径流量比多年均值偏少92%,而吴堡、龙门、潼关更是先后出现历史最小流量。从7月上旬开始,龙门水文站流量一直维持在30至40立方米每秒,最为惊心动魄的是,黄河干流的潼关水文站在7月22日8时竟然只剩下了0.95立方米每秒的微弱流量。黄河中游干流在大汛之中首次出现临近断流的危局。

2003年6月中旬以来,黄河上中游地区降水偏少,主要来水区来水比多年均值偏少4成,宁、蒙、晋、陕等地旱情发展迅速,用水需求增加,供需缺口加大,黄河头道拐断面流量自2003年6月10以来,一直维持在70立方米每秒左右,7月1日15时降至15立方米每秒,潼关断面流量6月16日8时降至130立方米每秒,17日瞬时最小流量仅为67立方米每秒,6月20日20时降至39立方米每秒,情势非常危机。

今年4月份以来,上中游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均值偏少四成,而宁夏、内蒙古自治区粮食播种面积增加335万亩,用水需求较往年增长较多。自4月下旬以来,龙羊峡、刘家峡水库为上中游沿黄省(区)补水12亿立方米。但上中游巴彦高勒、府谷、吴堡等断面近期仍相继出现了82、64.8和94立方米每秒的小流量过程,尤其是府谷断面在5月3日至6日期间,平均流量仅70立方米每秒左右。

2、断流趋势加剧的原因

查看全文

黄河水调措施管理论文

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前十几年,黄河频繁断流,给下游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环境、生态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近年来,为促进黄河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确保黄河不断流,黄委制定了统一调度、总量控制、以供定需供水原则,强化了黄河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通过精心调控,适时调度,优化配置,在确保黄河不断流的基础上,较好缓解了下游沿黄地区用水紧张状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然而,随着沿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黄河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但由于黄河水资源总量不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防断流形势异常严峻,缺水已经成为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给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带来巨大压力。同时,由于水调工作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影响重大,确保黄河不断流已成为治黄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目前情况下,黄河不断流已经上升为中国政府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已经成为黄河流域水量统一调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已经成为衡量水利部党组治水新思路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为确保黄河不断流和黄河调水指令的顺利实施,各级各部门应进一步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加大黄河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工作力度。

1.加大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工作重大意义的宣传力度,提高河务部门及地方政府、用水户和沿黄群众对水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顺利实施黄河水量调度工作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应通过水法宣传周、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和平时不失时机的宣传活动,从实施统一的、科学合理的水量调度,对促进黄河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使有限的黄河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综合效益等方面,对水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以创造良好的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同舟共济、顾全大局的社会氛围,增强全社会对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正确处理和对待黄河水调工作中“全局与局部”、“整体与个体”利益关系,确保水调工作顺利实施。

2.确保黄河不断流,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各级黄河水行政管理单位均应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搞好水量调度、确保黄河不断流作为当前和今后治黄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领导和水调工作者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高度重视黄河水量调度工作,实行各级及相关部门水调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列入各级各部门重要工作议程,实行目标管理,层层签订水量调度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水量调度目标责任制,做到管理认真、深入、扎实、到位。同时,加大水资源管理和水量调度稽查力度,使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组织、有检查、有落实、有监督。

3.黄河安危,事关大局。从黄河治理的第一要务和目前黄河水资源状况看,解决黄河水“一多”、“一少”问题,确保“黄河不决口”和“黄河不断流”都是关系黄河安危的大事,防汛工作无小事,黄河水调工作同样责任重大,也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马虎。因此,我们要把水调工作和防汛工作同等重要看待,要象抓防汛一样抓水调工作,把水调工作抓实、抓细,全面认真落实黄委提出的“精心预测、精心调度、精心协调、精心监督”的要求,全力以赴搞好水量调度工作。

4.尽快制定和出台相关的水量调度工作法律法规,实施依法调水管水,并通过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和省际断面流量控制责任制,采取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解决由于行政干预给基层河务部门执行调水指令带来的困难。要健全和落实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水调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不断提高引黄涵闸供水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水平,加强水量调度工作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水调纪律,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使严格认真执行水调指令成为广大水调工作者的自觉行动。

5.解决黄河不断流,实现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沿黄各级地方政府义不容辞,也责无旁贷。应通过制订各级水量调度协商、会商制度,充分发挥地方行政领导和主管业务部门在黄河水调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以便充分协调上下游、左右岸、部门与部门、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关系和利益,确保在水量的适时调度和优化配置上达成一致,形成共识,以利于水调工作的顺利实施。各级水调部门要加强同地方政府的联系,及时向地方政府有关领导和部门汇报水调实施方案和措施,及时提供水文、水情、水调信息,使其对黄河水调工作实施情况了如指掌,从而成为顺利实施黄河水调的坚强后盾。同时,各级水资源调度管理部门在实施水量统一管理、统一调度过程中,还要在确保黄河不断流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搞好供水服务,力求通过科学调度、优化配置和优质服务,统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和各行业用水需求,维持辖区正常的引黄用水秩序,尽可能地缓解下游沿黄地区用水紧张状况。

查看全文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案例设计的应用

摘要:多媒体技术集图像、声音、视频等于一体,将学习内容化繁为简、化静为动,便于教师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于地理学科兼具综合性、区域性、空间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发挥更大的优势。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人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例,将多媒体技术渗透到导入新课、课堂讲授、课外拓展等教学环节,以期为多媒体技术辅助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自然界的水循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逐渐成熟,在拓展知识视野[1],激发学习兴趣[2]72,增强师生互动[3],促进生生团结合作[4]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进而提升教学质量[6],已被广泛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由于地理学科兼具综合性[7]、区域性[8]、空间性和动态性[9]等特点,多媒体技术能更好地与地理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将“讲解、演示、再现、比较”等方法[10]99融为一体,在地理教学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优势,受到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与应用。国内教育者对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研究。刘亚波认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仅丰富了课堂活动,为教师提供展示平台,而且变以往“填鸭式”教学为承载现代技术手段的启发式教学,让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性[2]71。张博认为,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而且有利于完善和创新我国高中教育体系[11]。李震分析总结了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具有灵活展示教学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等优势[12]。陈阳采用实验对比、问卷调查等方法,通过对两个班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并在导入情境、讲授知识点、视频的选取与播放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13]。周恒针对多媒体技术辅助高中地理教学存在课件素材组合水平低等问题,提出教师应注意教学素材取舍、学校应该完善教师培训体系等优化策略[14]。姜宁等针对多媒体课件内容与书本重复太多,颜色和图案随意搭配问题,提出鼓励教师参加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提高教师对多媒体课堂的适应能力和掌控能力[15]。陆光明针对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难以做到有效互动、被课件绑架的问题,提出了以Flash平台为例设计、改编地理微件的策略[16]。赵实君等认为,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案例教学时不仅要求多媒体技术、板书混合使用,而且应该选择合理的图示创设地理问题情境[10]98—99。何如等针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具、缺乏师生互动、缺少抽象思维训练、抹杀语言功能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师生间互动交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用多媒体等策略[17]。成兆锋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60.1%的学生认为多媒体辅助技术容易造成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51.2%的学生认为,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中,选择的素材内容较多,课件设计不合理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等问题,提出了教师应该严格按照地理教材设计多媒体课件、适当增加多媒体课件美观性等策略[18]。鲍国达通过对大量多媒体地理课堂的观察,发现不少教师的板书行为普遍存在着设计传统、形式单一、呈现杂乱、过程脱节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预设科学方案关注学习过程、提升内涵品质创新板书形式等优化策略[19]。余根梅等根据信息技术不能有效解决地理教学案例、数据材料等信息陈旧和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从课前预习、案例导入、讨论展示等环节对“热力环流”进行了案例设计[20]。黄雅莉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反思六个方面对“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进行了多媒体教学设计[21]。周红星将多媒体技术与地理课堂有机融合,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及具体教学过程对“常见的天气系统”进行了教学设计[22]。综上所述,已有文献主要分析了多媒体技术辅助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有关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设计报道较少,关于高中地理教学中“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案例设计未见报道。为此,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例,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案例设计中,以期为地理学科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交互视频与教材结合,了解水圈构成的特点。2.通过水循环Flash交互动画,掌握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等形式,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2.通过查阅资料和野外调研徒骇河(聊城段)水量年际变化特征,学会从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水循环的类型和过程,能够正确认识水循环自然规律及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的作用与意义,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查看全文

黄河河口治理研究论文

黄河三角洲地处山东省北部、渤海南岸,是山东半岛和京津两大经济发达地区的连接地带,我国三大三角洲之一。黄河三角洲土地辽阔,石油、天然气、卤水等资源丰富,还有大面积的浅海海面、滩涂和草场,是黄河下游的“金三角”,开发潜力很大。然而,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与世界各大三角洲,包括我国长江、珠江三角洲相比还远远滞后,黄河入海流路不稳定是其重要原因之一。黄河三角洲的全面开发,特别是石油开发,要求黄河河口必须有一个长时间的稳定。同时黄河水资源匮乏又使黄河河口频繁断流,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加快黄河河口治理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影响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现在,关系到未来,并对整个黄河下游的长治久安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稳定黄河入海流路,自1988年开始在近河口河段采取了一系列局部整治措施,对稳定入海流路起到了较大作用。尤其是90年代以来,山东黄河河务局编制完成的《黄河入海流路治理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得以批复,黄河入海流路治理一期工程总投资为36416万元,其中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负担20979万元,负责崔家控导工程以下(含崔家控导工程)北岸治理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水利部负担10437万元,山东省负担5000万元,负责南岸治理工程和崔家护滩以上河道治理工程以及通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截至目前,大部分工程已基本完成。实践证明,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对控导溜势、有利于输水排沙入海、稳定流路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改善了河口防洪的不利条件。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黄河入海流路治理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中规定的由石油部门负责投资建设的工程,由于多方面原因,投资缺口较大,仍有一部分工程未按规划全面实施,河口流路治理的工程体系难以完善,工程治理的整体效益难以发挥。

②黄河北岸利津县四段以下、南岸垦利县二十一户以下河段,国家一直未纳入其管护范围,工程的管护经费和抢险经费一直未得以安排,致使工程既不能保持完整,又不能确保安全,无法落实责任。

③河口地区各项观测资料缺乏,河口治理研究相对滞后。为保持河口治理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为今后河口治理工作提供科学、详实的资料,当前急需对河口地区水文泥沙、潮水位及感潮段河道大断面以及河道、滨海区地形等进行测绘和调查。

查看全文

中学地理探究式教学论文

一、提出中学地理问题

老师提问完毕,马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积极性一触即发,此外,学生还会全面思考关于水循环的相关知识,例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什么意思?水为什么会聚到一起呢?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究脑海中的疑问。

二、提出假设和设想

提出假设和设想是探究教学的核心部分。当大部分学生对问题有了大体的了解之后,并且能够各抒己见,在这个时候,老师要对问题和学生的看法进行指导。案例二:确定、评价空间位置的探究。

(1)教师为学生展示长江流域的地图,上面有地形、流域范围、自然资源、交通线分布情况等,让学生分析如果修建大坝应该建在何处?

(2)提出几种假设,只考虑地形因素建在河道最狭窄的位置,只考虑因素生态建在对生态影响最小的地方。

查看全文

黄河水资源现状影响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水资源引水影响河口地区对策

【论文摘要】:黄河水是河口地区的重要资源,也是胜利油田开发建设的“生命线”,同时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由于所处地域关系,又是水资源相对比较紧张的河流,它的水资源利用率是全国大河最高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黄河连续数年出现断流,给地处黄河最下游的河口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黄河水资源实行了全河统一调度,虽然有效地解决了断流问题,但河口地区的引水仍然难以保障,对此要充分予以关注。

一、黄河水资源概况

黄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地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注入渤海,干流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黄河是西北、华北地区重要水源,天然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其中花园口断面559亿立方米,兰州断面323亿立方米。兰州以上和龙门到三门峡区间所产径流量占全河的75%。

黄河流域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雨量相对稀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78毫米,由于气候影响,年降水量在时间分配上变化很大,六至十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5%—80%,七、八月份为降水的全盛期。黄河径流量60%集中在汛期七、八、九三个月。为减缓黄河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每年还需要200—240亿立方米水量输沙入海,这样,黄河可利用的水量只有340—380亿立方米。

黄河水资源有三大特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