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6 08:53: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环渤海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环渤海经济瞭望征稿启示
《环渤海经济瞭望》杂志立足于环渤海地区开发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致力于为环渤海地区经济建设提供一个理论交流平台。本刊长期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动态,广泛征集关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跨省市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跨省市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具体问题的真知灼见。欢迎对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有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不吝赐稿。
重点选题
1.环渤海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域内各省市经济协作发展以及各省市经济发展形势具体问题的分析;2.区域经济发展一般性理论和规律的探讨;3.与优化经济发展模式有关的经济、管理及法律等具体问题的剖析。
投稿须知
1.撰写稿件有新意创见、文字精炼;2.提供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职称、研究方向等;3.提供参考文献,包括著作人、著作(论文)、出版地、出版社(期刊或报纸)、出版年(期刊出版年、期次或报纸出版年月日)、页码;4.本刊出版日期为每月5日,一般审稿周期为3个月。本刊工作人员将通过电子邮件及时告知审稿进程和录用结果,也欢迎投稿作者及有意投稿者联系本刊;5.提供作者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电子信箱,以便联系;6.本刊有对文章的删节权,如不同意删节,请予注明;7.在本刊发表的作品,将默认提交给本刊合作的期刊数据库作网络发行,其中部分重点推荐文章将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作者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告知。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NKI)全文收录期刊《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博看网•期刊数据库》收录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来源期刊ISSN1004-9754CN12-1161/Fhbhjjlw@163.com/hbhjjlw@vip.sina.com022-28131745022-28130705022-88379850
论环渤海经济圈战略
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展现活力后,环渤海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个隆起地带。环渤海经济区,从狭义上来说,是指沿环渤海海岸及部分黄海海岸分布的、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中心的,涉及河北、辽宁和山东,由15个城市所辖地区组成的经济区域。而广义的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及河北、辽宁和山东三个省。
一、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海港和空港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促使这一区域逐步形成了连接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国际物流中心
2001年11月天津港率先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亿吨大港后,大连港货物吞吐量也超过亿吨,秦皇岛港又成为中国第一个亿吨煤炭输出港。2002年12月20日,青岛港吞吐量突破1.2亿吨,跃升至世界集装箱大港15强。环渤海地区正在出现一个集装箱集散中心,年吞吐量超过300万标箱。与此同时,中国的四大集装箱码头,有三个正在这一地区加紧扩建。据不完全统计,渤海湾地区从事集装箱运输的公司就有30多家。环渤海地区成为中国亿吨大港最密集的区域,同时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集装箱海运中心。
2000年1月,北京和天津机场实现了中国民航跨区域的机场首次联合后,2001年10月,北京与天津港口岸开始直通,两市实现了港口功能一体化。天津港保税区建立了中国首家空港国际物流区,目前这里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窗口和国际物流大进大出的绿色通道。天津港保税区内的国际商品展销中心,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免税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在此地区投资最大的跨国公司摩托罗拉副总裁称之为,“基础设施发达、人力资源充沛及工业配套能力强等优势,环渤海区域成为外资青睐的核心区域和进入中国北方市场的最便捷的通道”。由于拥有中国最密集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跨国公司渐渐开始把环渤海地区作为整体投资区域。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北京建立研发中心和运营总部,把生产基地建在天津、山东等地。
(二)行政区划限制开始打破,经济区内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电子、汽车、机械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群,各具特色的产业带逐渐形成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论文
一、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海港和空港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促使这一区域逐步形成了连接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国际物流中心
2001年11月天津港率先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亿吨大港后,大连港货物吞吐量也超过亿吨,秦皇岛港又成为中国第一个亿吨煤炭输出港。2002年12月20日,青岛港吞吐量突破1.2亿吨,跃升至世界集装箱大港15强。环渤海地区正在出现一个集装箱集散中心,年吞吐量超过300万标箱。与此同时,中国的四大集装箱码头,有三个正在这一地区加紧扩建。据不完全统计,渤海湾地区从事集装箱运输的公司就有30多家。环渤海地区成为中国亿吨大港最密集的区域,同时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集装箱海运中心。
2000年1月,北京和天津机场实现了中国民航跨区域的机场首次联合后,2001年10月,北京与天津港口岸开始直通,两市实现了港口功能一体化。天津港保税区建立了中国首家空港国际物流区,目前这里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窗口和国际物流大进大出的绿色通道。天津港保税区内的国际商品展销中心,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免税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在此地区投资最大的跨国公司摩托罗拉副总裁称之为,“基础设施发达、人力资源充沛及工业配套能力强等优势,环渤海区域成为外资青睐的核心区域和进入中国北方市场的最便捷的通道”。由于拥有中国最密集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跨国公司渐渐开始把环渤海地区作为整体投资区域。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北京建立研发中心和运营总部,把生产基地建在天津、山东等地。
(二)行政区划限制开始打破,经济区内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电子、汽车、机械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群,各具特色的产业带逐渐形成
目前环渤海经济区内各省市行政区划的限制开始打破,各自为政现象逐渐消除,经济区内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新型行业开始形成主导,产业群落渐渐形成。
环渤海经济圈技术创新探究
摘要: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FDI又是它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旨在通过研究环渤海经济圈的省际面板数据,找出差距,提出走自主创新的道路等建议。
关键词:环渤海经济圈;面板数据;技术创新;FDI
1引言
当前,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结构还是以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为主,缺乏较短时间内能赶上发达国家所需的财力和更先进的技术。所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并举的道路势在必行。
本文旨在通过环渤海经济圈中各省市技术创新能力的分析,找出差距,为其今后的创新之路提出一些建议。笔者主要通过研究FDI这一关键因素对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来进行面板数据分析。
2FDI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
环渤海区域经济研究论文
一、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前所未有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的两个显著特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些相邻国家、相邻地区采取的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一些相邻国家,通过降低关税或完全免除关税,使之成为进出口无障碍的地区,实现市场一体化。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联盟等。有关统计显示,欧盟70%的贸易是在其内部交易,北美自由贸易区为40%,而亚洲区域内贸易仅占30%。这既表明亚洲的一体化程度还相对较低,同时也意味着我国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国与国之间消除贸易和投资壁垒的大背景下,中国省与省、市与市、县与县之间行政壁垒的存在显然不合时宜了。随着我国区域经济联系的紧密,区域合作范围和领域的拓展,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基础与前提
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看,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已转向亚太地区,而亚太地区中,东北亚地区正在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条件、多层次的经济结构和巨大的开发潜力而为国际经济界所瞩目。近年来。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日趋活跃,东北亚地区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像雨后春笋一样快速建立起来。环渤海经济圈东临日本、朝鲜、韩国,北临蒙古、俄罗斯,位居东北亚中心,辐射亚太经济区,既是我国北方内陆及三北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天然结合部,又是通向亚太地区和走向世界的出海口,处在“东来西往、南联北开”的有利位置,有着成为东北亚经济核心的潜在优势。
未来东北亚经济发展的前景,环日本海经济圈的实质性运作,必将伴随中日之间国际分工的实质变化而增强;中国、日本、韩国三个经济体之间日趋紧密的经济合作,又使泛黄海经济圈成为亚洲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环渤海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将提高该区域的国际竞争能力,从而充分发挥中、日、韩地缘邻近,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互补性强的国际合作优势。
(二)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战略需要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论文
一、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海港和空港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促使这一区域逐步形成了连接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国际物流中心
2001年11月天津港率先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亿吨大港后,大连港货物吞吐量也超过亿吨,秦皇岛港又成为中国第一个亿吨煤炭输出港。2002年12月20日,青岛港吞吐量突破1.2亿吨,跃升至世界集装箱大港15强。环渤海地区正在出现一个集装箱集散中心,年吞吐量超过300万标箱。与此同时,中国的四大集装箱码头,有三个正在这一地区加紧扩建。据不完全统计,渤海湾地区从事集装箱运输的公司就有30多家。环渤海地区成为中国亿吨大港最密集的区域,同时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集装箱海运中心。
2000年1月,北京和天津机场实现了中国民航跨区域的机场首次联合后,2001年10月,北京与天津港口岸开始直通,两市实现了港口功能一体化。天津港保税区建立了中国首家空港国际物流区,目前这里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窗口和国际物流大进大出的绿色通道。天津港保税区内的国际商品展销中心,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免税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在此地区投资最大的跨国公司摩托罗拉副总裁称之为,“基础设施发达、人力资源充沛及工业配套能力强等优势,环渤海区域成为外资青睐的核心区域和进入中国北方市场的最便捷的通道”。由于拥有中国最密集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跨国公司渐渐开始把环渤海地区作为整体投资区域。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北京建立研发中心和运营总部,把生产基地建在天津、山东等地。
(二)行政区划限制开始打破,经济区内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电子、汽车、机械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群,各具特色的产业带逐渐形成
目前环渤海经济区内各省市行政区划的限制开始打破,各自为政现象逐渐消除,经济区内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新型行业开始形成主导,产业群落渐渐形成。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论文
一、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海港和空港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促使这一区域逐步形成了连接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国际物流中心
2001年11月天津港率先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亿吨大港后,大连港货物吞吐量也超过亿吨,秦皇岛港又成为中国第一个亿吨煤炭输出港。2002年12月20日,青岛港吞吐量突破1.2亿吨,跃升至世界集装箱大港15强。环渤海地区正在出现一个集装箱集散中心,年吞吐量超过300万标箱。与此同时,中国的四大集装箱码头,有三个正在这一地区加紧扩建。据不完全统计,渤海湾地区从事集装箱运输的公司就有30多家。环渤海地区成为中国亿吨大港最密集的区域,同时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集装箱海运中心。
2000年1月,北京和天津机场实现了中国民航跨区域的机场首次联合后,2001年10月,北京与天津港口岸开始直通,两市实现了港口功能一体化。天津港保税区建立了中国首家空港国际物流区,目前这里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窗口和国际物流大进大出的绿色通道。天津港保税区内的国际商品展销中心,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免税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在此地区投资最大的跨国公司摩托罗拉副总裁称之为,“基础设施发达、人力资源充沛及工业配套能力强等优势,环渤海区域成为外资青睐的核心区域和进入中国北方市场的最便捷的通道”。由于拥有中国最密集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跨国公司渐渐开始把环渤海地区作为整体投资区域。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北京建立研发中心和运营总部,把生产基地建在天津、山东等地。
(二)行政区划限制开始打破,经济区内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电子、汽车、机械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群,各具特色的产业带逐渐形成
目前环渤海经济区内各省市行政区划的限制开始打破,各自为政现象逐渐消除,经济区内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新型行业开始形成主导,产业群落渐渐形成。
环渤海经济发展论文
一、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海港和空港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促使这一区域逐步形成了连接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国际物流中心
2001年11月天津港率先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亿吨大港后,大连港货物吞吐量也超过亿吨,秦皇岛港又成为中国第一个亿吨煤炭输出港。2002年12月20日,青岛港吞吐量突破1.2亿吨,跃升至世界集装箱大港15强。环渤海地区正在出现一个集装箱集散中心,年吞吐量超过300万标箱。与此同时,中国的四大集装箱码头,有三个正在这一地区加紧扩建。据不完全统计,渤海湾地区从事集装箱运输的公司就有30多家。环渤海地区成为中国亿吨大港最密集的区域,同时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集装箱海运中心。
2000年1月,北京和天津机场实现了中国民航跨区域的机场首次联合后,2001年10月,北京与天津港口岸开始直通,两市实现了港口功能一体化。天津港保税区建立了中国首家空港国际物流区,目前这里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窗口和国际物流大进大出的绿色通道。天津港保税区内的国际商品展销中心,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免税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在此地区投资最大的跨国公司摩托罗拉副总裁称之为,“基础设施发达、人力资源充沛及工业配套能力强等优势,环渤海区域成为外资青睐的核心区域和进入中国北方市场的最便捷的通道”。由于拥有中国最密集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跨国公司渐渐开始把环渤海地区作为整体投资区域。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北京建立研发中心和运营总部,把生产基地建在天津、山东等地。
(二)行政区划限制开始打破,经济区内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电子、汽车、机械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群,各具特色的产业带逐渐形成
目前环渤海经济区内各省市行政区划的限制开始打破,各自为政现象逐渐消除,经济区内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新型行业开始形成主导,产业群落渐渐形成。
环渤海三大主力港口考察报告
为学习我国沿海城市港口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促进找市“以港兴市、全面跨越”战略的深入实施,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5月21日至27日,市长粱黎明、副市长虞洁夫率领市咨询委、发改委、港务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口岸办、港务集团等部门和单位领导一行13人,赴天津、青岛、大连三市学习考察港口及临港经济发展经验。行前,梁黎明市长、虞洁夫副市长提出了考察学习的明确要求。参与考察学习的部门和单位对学习交流内容作了充分的准备,以确保这次学习考察顺利进行,取得实效。对我们这次学习考察,三市都非常重视,给予了热情接待和周密安排,天津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黄信国,青岛市常务副市长王书坚、副市长胡绍军,大连市副市长孙广田、副市长邢忠良等三市领导会见了考察组或出席座谈会及陪同考察。学习考察期间,梁黎明市长向三市介绍了**经济社会及港口发展的情况,促进了**与三市的交流与合作。
这次学习考察,时间短,行程安排紧凑,所到之处,亲眼目睹当地经济社会特别是港口经济的迅猛发展,切身感受三市干部群众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留下了深刻印象,带来了思想上的震撼。这是一次学习经验之旅,是发现自身不足之旅,也是一次振奋精神之旅。同时,通过互相交流,宣传了**,宣传了**港口发展,增进了**与三市之间的了解与友谊,为进一步开展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三市港口发展的做法与经验
此次考察,印象最深的是,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港口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三市都把港口发展放在突出重要的战略核心位置,思路宽、定位高、气魄大、工作实、后劲足,呈现出建设大港口、集聚大产业、实现大发展的宏大格局,态势迅猛,气势逼人。总结三市的经验做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思路明确规划定位.大手笔推进港口开发建设。
三市以“得港口者得天下”的气魄和“先发展起来就是硬道理”的理念,大思路抓规划,大力度抓投入,大手笔抓项目。一是明确港口在城市总体发展中的地位。三市从城市整体、长远发展战略高度,定位港口发展,把港口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资源和动力,把港口功能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功能,强调以港兴市、港城联动,并据此科学编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港口总体规划,层层明确,互动衔接,确立港口在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使港口发展站在城市发展的制高点上,大思路定位,大手笔建设,大力度推进。二是确立具体的港口功能定位。三市都提出要跳出地域限制,登高望远,定位港口发展的功能目标,迎接扑面而来的机遇和挑战。如天津港,借助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东风,调整港口发展思路,定位为面向东北亚、辐射中西亚的集装箱枢纽港,中国北方最大的散货主体港,环渤海地位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港口,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深水大港。在大连,我们看到大连港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顺应东北亚区域经济整合发展的大势,将港口功能目标定位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六大中心”、“三大基地”和“四大系统”。青岛港,发挥连接渤海与黄海、东海,沟通环渤海区域与长三角地区的有利条件,明确定位为我国沿海区域性中心港口和集装箱干线港,能源、原材料运输重要枢纽,建成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性大港,形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三是大手笔、高强度推动港口开发建设。三市港口面对发展机遇和竞争挑战,在超前谋划的基础上,高强度投入,超常规发展,打造港口发展强大的物质平台和基础支撑。这方面,天津港堪称大手笔,投资540亿元建设12个港口项目和22个配套工程,港区总面积由3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100平方公里,正在全面建设的东疆港区,填海造陆面积达33平方公里,同步开挖形成世界最大的人工深水港,布局一流的集装箱泊位和保税物流园区,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港区。青岛港则集中力量,建设总通过能力达1.18亿吨的前湾新港区,其中集装箱泊位数达到28个,并在港区周边陆域建设与港口功能紧密配套、面积达5.7平方公里的临港加工区和物流园区,形成以深水集装箱泊位带动大项目、大工业园、大物流园的发展格局。大连港正在投巨资建设七大核心功能区,其中的大窑湾港区将建设50个深水泊位,总吞吐能力超亿吨,并沿港区建设18平方公里的物流保税园区,大幅提升集装箱泊位能力和竞争力。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环渤海经济区目前仍面临一体化程度较低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于特定经济制度变迁模式和特殊经济结构造成的,因此本区域提高一体化水平的关键是加快制度创新,制度创新要从硬制度和软制度两个方面入手,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其次要创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软制度;最后要完善硬制度使其有利于区域协调。
关键词:环渤海经济区;制度创新;硬制度;软制度
一、引言
环渤海经济区由京津冀、山东和辽宁三个部分构成,是我国城市群、港口群和产业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经济发展水平很高,2007年整个区域的GDP总值约占全国总量的24.6%。其中,京津冀GDP超过2.7万亿元;山东省GDP达到2.6万亿元,辽宁省GDP超过了一万亿元,对全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力。
环渤海经济区的概念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以来,一体化进程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区域内三大板块竞争激烈,区域经济合作分工尚未形成,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因此如何加快该地区的一体化进程成为重要课题。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特定制度变迁模式存在的缺点是本区域一体化程度较低问题的主要原因,要想解决好问题必须更多的在制度经济学的框架内寻找到能促进制度变迁的因素。
二、相关的制度经济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