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岸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6 04:39: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护岸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护岸设计原则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从美观和造型上,以构建优美的河川景观为出发点,综述了护岸的设计原则,以便为设计者方便;为了加快推广应用护岸工程技术的步伐,本文就护岸类型方面进行了综述,主要评析了各种护岸工程的特点和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等,为设计和施工方便。
关键词:护岸设计护岸类型护坡护岸
一、护岸的最重要的因素
(1)不论材料和结构的形式,护岸构成了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必须按环境和工程观点就设计有效性作出判断。(2)适当的设计方法的研究与改进,需要清楚地理解影响现有岸坡稳定性的因素,或者可能影响护岸稳定性的因素。
二、护岸设计原则
1.护岸的观点场
护岸设计原则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从美观和造型上,以构建优美的河川景观为出发点,综述了护岸的设计原则,以便为设计者方便;为了加快推广应用护岸工程技术的步伐,本文就护岸类型方面进行了综述,主要评析了各种护岸工程的特点和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等,为设计和施工方便。
关键词:护岸设计护岸类型护坡护岸
一、护岸的最重要的因素
(1)不论材料和结构的形式,护岸构成了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必须按环境和工程观点就设计有效性作出判断。(2)适当的设计方法的研究与改进,需要清楚地理解影响现有岸坡稳定性的因素,或者可能影响护岸稳定性的因素。
二、护岸设计原则
1.护岸的观点场
生态适应性护岸构建论文
论文摘要:城市滨水护岸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景观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城市护岸发展的历史出发。对护岸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论文关键词:城市护岸发展历史发展趋势
纵观人类城市的发展史,城市多选址于滨水区。这是因为河流能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便利并解决人们生活上对水的需求;而且滨水风光能让人们在精神生活上得到满足。然而,由于水患危害,又使人类不断地与洪水奋争。在这期间城市护岸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河流、防御洪水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城市护岸景观也随城市护岸功能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主要有如下三个典型时期:
第一18世纪60年代以前(与自然相和谐的护岸景观)
当人类诞生后,直到伏羲时代,人们“逐水草而居”,“择丘陵而处”,对洪水一直采取“躲避”的态度。到了神农时代,经济有所发展,为了避免洪水的侵害,人们开始采取主动的姿态,创造出了“潺”与“埋”的防洪方法。‘.潺”是“以柴木奎水”,“埋,,是奎土填筑。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利用植物、木和土石等天然材料进行护岸的建造。在我国,早在周代已有沟渠堤岸植树的制度。战国时,《管子》主张“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树以荆棘,以固其地,杂之以柏杨,以备决水”。国外也有类似的记载,早在公元前28世纪,欧洲凯尔特人和伊里利来人采用柳枝编织篱笆的技术来进行防护。秦汉以后,一直到宋元,由于人们对水的性质认识不断深人,护岸的材料使用也更加丰富。这时出现了使用树枝、林秸、石头等捆扎而成材料作为护岸的材料。这种手法在我们现代叫做“柴枕法”。到了明清,据记载的护岸有抛石、柳树护岸、山石护岸与条石护岸。尤其出众的是明代刘天和总结堤岸植柳经验,归纳为“植柳六法响。在材料应用上,由于块石取材方便与自然易融合,一直应用在护岸建造当中。
这一时期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城市护岸形式以自然形态为主,遵循自然河岸形式来进行的。材料也多采用自然的山石、植物等材料,因此护岸景观是以自然景观为主体,体现了天然弯曲的河道和丰富的植物群落,护岸表现为城市景观系统当中的一部分,具有良性的生态循环体系。
护岸生态化改造设计方案
一、引言
护岸工程是河道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水体与陆地的结合部,也是水体生态和陆地生态之间的过渡带。护岸的结构形式,对河道的生态功能影响极大。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崇明岛进行了河网化建设、为今日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当时河道建设标准偏低,河道两岸均未进行护岸建设。经过几十年运行,河岸两侧坍塌,河坡水土流失严重,日积月累造成河道淤塞,严重影响了祟明岛引淡避咸、防洪除涝、改善水质等效益的发挥。对崇明岛生态环境建设起了一定的不利影响。进入本世纪以来,崇明区开始了新一轮的河道整治工程、结合防汛除涝安全、生态环境效益等因素综合考虑,河道两岸基本都新建了护岸结构,其中桩板式护岸广泛运用于崇明区农村河道。桩板式护岸虽然有效地防止了河坡坍塌引起的水土流失,提高了防汛除涝能力,但对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崇明区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大环境下,本文根据祟明岛近几年河道治理的工程经验,对现有桩板式护岸生态化改造设计方案进行探讨。
二、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的河道整治工程中,为保护河道疏浚后两侧道路及居民房屋,河道两岸往往采用板桩式护岸,桩板式护岸往往为直立式挡墙,其优点是用地少、刚度大、耐久性好、施工简单、管理养护方便,周边居民接受程度高。但因其直立挡墙的结构,一方面景观性较差,另一方面阻隔了河道与陆域之间的水土交换,不利于水生动植物生长,降低了河道的自净能力,对水环境、水生态均造成不利影响。2016年,崇明区提出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直立式的护岸已无法满足生态岛建设要求及居民对水环境水生态日益提高的需求,目前崇明岛河道护岸中桩板式护岸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大范围重建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造成浪费。因此,对现有的护岸进行生态化改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桩板式护岸改造原则
1.稳定性原则。生态护岸的设计首先要保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设计之前,需要研究清楚所有影响坡岸稳定的因素,并将这些因素综合考虑,设计出具有较高稳定性的生态护岸。2.生态性原则。采用水土保持功能良好的植生土坡及生态材料建设的护坡或挡墙,可实现水陆横向连通,能为水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生境条件等功能。3.因地制宜原则。各河道所处位置不同,设计时应考虑地势差异性,根据用地情况不同出具不同的设计方案。
新型装配式护岸对中小河流的应用
1引言
中小河流的水利工程治理不到位,导致生态破坏和水污染问题始终存在,而人们往往过于重视防洪与安全,忽略了对河流两岸生态环境的保护。装配化技术在河流中的应用,给传统护岸工程建设带来了技术上的革新。
2工程概况
该河流属淮河流域,位于郓城县南侧,是当地主要防汛抗旱河道之一,总长度为37.35km,2018年按照3年一遇排涝标准,对河流进行清淤疏浚。该流域属黄河冲积平原,为华北平原新沉降盆地的一部分,为第四系沉积物所覆盖。全县地形西南高,东北低,高程在47.5~38.5m,高差9m,地面坡降1/5000~1/10000。流域属温带季风性大陆气候,有着十分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温度在13.5℃左右,1月份气温最低可达-1.8℃,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401h,相对湿度普遍保持在60%。流域范围内降雨年纪变化比较大,年分配不均匀,年降水量为594.3mm,最大年降雨量和最小年降雨量分别为1272.7mm和304.5mm。工程水文地质方面,地下水属于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主要包含砂壤土和粉砂,补给来源氛围大气降水与地表水径流两部分,排泄方式为垂直蒸发、地下径流以及农业开采,本次施工勘察发现孔内水位标高在41.44m左右。经过对水质的分析,得知地表水会对混凝土材料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对钢筋和钢结构有着中等腐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有着强腐蚀性,对钢筋和钢结构有着中等腐蚀性。工程充分考虑装配式护岸施工工艺的经济性、安全性以及生态性等影响因素,采取整体箱式装配护岸,每段长度为12.04m,其中包含4个标准节段连续布置,单个箱体的长度为3m、宽度为2.5m、高为3.5m,质量达12.45t[1]。
3新型装配式护岸在中小河流中的应用分析
3.1材料选择
内河航道生态护岸工程技术研究
1以往内河航道护岸的方法及缺点
为了保障内河航道不受破坏,航道周围都会采用护岸手段,以往都是采用砌块石以及通过钢筋混凝土等高强度材料进行强硬的覆盖工作,虽然对于航道的稳定性有了一个很好的保障但是没有达到内河航道最基本的生态上的要求,损害了河流的生态系统,不利于自然的稳定协调的发展,作为陆地与水的交错带的内河航道来说,传统的保护方法没有起到一定的水气调节的作用,不能减少地面径流对航道的冲击,更起不到一个较好的防御作用。
2护岸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在对内河航道进行保护的过程中,护岸工程可以使水岸边界相对稳定,从而避免岸坡受到波浪以及河水的侵蚀,还可以保护周围的农田以及周围居民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但是由于河道处在不断地变化当中,河流的侵蚀破坏了岸坡上原有的植被,从而不利于动植物的生存,虽然对内河航道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使生态环境的问题更加突出,只有护岸为动植物的生存以及繁衍创造有利的条件才能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不难看出内河的航道护岸与生态环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当今社会一直强调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协调的发展,自然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可见生态护岸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植物的扎根生长以及动物的繁衍停留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作为支持,对于传统的护岸方式来说,坡岸过于陡峭,而且混凝土的覆盖不利于植物的扎根生长,使许多动植物都无法生存下去,钢筋混凝土在阳光的照射下还会反射大量的紫外线,严重制约了植物的生长以及动物的活动。可见传统的内河航道护岸措施没有起到良好的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应发展的需求生态成为发展的前提,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以环境保护为中心,对于内河航道护岸来说,生态护岸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将会逐渐成为我国内河航道护岸的发展方向。
3新形势下的生态护岸工程技术
1)三维植物网护岸。三维植物网是植草固土用的一种三维结构的似丝瓜网络样的网垫,质地疏松、柔韧,留有90%的空间可充填土壤、沙砾、细石和草种,植物根系可以穿过其间整齐、均衡的生长,长成后的草皮使网垫、草皮、坡面土壤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植物根系可深入地表下30~40cm。由三维植物网形成的绿色复合保护层,可有效地防止坡面被暴雨或水流冲刷破坏。研究表明,三维植物网可经受高水位、大流速的冲刷,对历时2d的水流,也能经受3~4m/s流速,短期可以抵御5~6m/s流速。三维植物网表面粗糙,在有水流条件下,植被起良好的消能作用,使流速显著降低,可促进落淤。三维植物网在我国生态河道治理工程中的成功实例较多,具有固土护岸作用显著、经济合理、施工简单、技术成熟等优点。
护岸设计原则和类型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从美观和造型上,以构建优美的河川景观为出发点,综述了护岸的设计原则,以便为设计者方便;为了加快推广应用护岸工程技术的步伐,本文就护岸类型方面进行了综述,主要评析了各种护岸工程的特点和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等,为设计和施工方便。
关键词:护岸设计护岸类型护坡护岸
一、护岸的最重要的因素
(1)不论材料和结构的形式,护岸构成了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必须按环境和工程观点就设计有效性作出判断。(2)适当的设计方法的研究与改进,需要清楚地理解影响现有岸坡稳定性的因素,或者可能影响护岸稳定性的因素。
二、护岸设计原则
1.护岸的观点场
通航河道护岸工程意见
为了增强我市骨干河道的防洪引排功能,提高河道的通航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经市政府研究,决定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对我市通济河、薛埠河、香草河等主要通航河道全面实施圩堤护岸工程。现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紧紧抓住各级对“三农”支持投入的机遇,本着“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科学规划、合理设计,降低造价、确保质量”的原则,积极实施通航河道护岸工程,提高防洪保安能力,改善河道通航条件,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两个率先”提供保障。
二、总体目标
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全面实施通航河道两侧圩堤护岸工程,除丹金溧漕河因航道升级原因暂缓实施外,主要工程有通济河驳岸41.04公里、薛埠河驳岸29.79公里和香草河驳岸1.32公里,驳岸总长度72.15公里。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由所在镇(区)逐年申报,分年实施。
三、组织机构
鸭绿江景观带生态护岸设计分析
1生态护岸的理念
生态护岸可以将滨岸带生物生存环境自然衔接,成为一种具有防洪、生态、景观、自净功能的一种河道建设结构形式。生态护岸的建设是利用植物与工程材料结合的方式在江边建设的一种生态护坡模式。利用植物对边坡进行植被重建,建立一个新的植物群落,进而恢复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2]。在生态护岸的建设中,要尤其注意与自然的结合,不仅可以达到控制雨水径流、回补地下水的目的,也间接治理河流,保护河流,营造生物多样性、提高河流自净能力。
2鸭绿江护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护岸模式单一。影响生态景观鸭绿江护岸的形式较单一,缺乏周边建筑及景观协调统一性,缺乏绿色特征,与现代化自然生态潮流不符。其主要采用的是浆砌、混凝土板衬砌护岸,护岸高、铺装大,使江边生态系统退化,生态景观单一,减少了动植物栖息地和市民亲水的机会。2.2护岸功能性差,防洪标准偏低。丹东在东北地区属于降水量较多区,年平均降水量为881.3~1087.5mm,全年降水量的2/3集中在夏季,其中7月中旬~8月中旬是丹东暴雨集中区。丹东雨量充沛,但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强对流等极端天气较频繁。当短期内降水量较大时,市内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水。根据对当地居民的调查,在雨量较多的夏季,鸭绿江的水会没过护岸,流向街道及周边小区,造成周边小区居民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这种防洪状态给防洪安全带来极大隐患,也给丹东的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影响。
3鸭绿江生态护岸设计思路
根据查阅大量参考文献,拟定拆掉原来的近3m高的浆砌护岸,采用生态护坡技术,将鸭绿江护岸改造成生态护岸,并以雨水花园技术作为辅佐。雨水花园是一种生态型雨洪的控制与利用措施,主要功能是有效减少雨水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生态护坡是指为满足河道的不同需求,在实践中创建的多种护坡形式。不同护坡形式在有效抵挡洪水的同时,还可以保护河道两边的生态系统,维持物种之间的生态平衡,使河道周围的环境变得更加环保生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3]。生态护坡技术当前一般主要有2种:自然原型植被护坡、植被系统与混凝土材料联合护坡[4]。3.1植被护坡。植被型护坡指利用生态手段,将不同的植物种在坡面的不同位置,利用根系比较发达的植物保持水土,可在护坡上种植耐寒、耐旱、吸水性较强的植物,通过植物稳定河道周围的生态系统。这种方法虽然改善了河道土质,但是在降雨量较强的季节,抗洪能力较弱,因雨水具有较强的冲刷力,严重条件下出现深沟,长期会影响土质及河道美观性[55]。3.2综合型护坡(植被系统与混凝土材料联合护坡)。综合型护坡可以依赖雨水花园的5部分设计结构层,分别是蓄水层、覆盖层、植被种植层、砂滤层及砾石垫层。蓄水层和覆盖层可以将雨水进行短暂滞留与净化[6]。而植被种植层与砂滤层则将植物与混凝土、砂砾等材料结合起来。其中混凝土选择植被型的生态混凝土,主要是由缓释肥料、保水材料和多孔混凝土等组成的,也可以适当地掺入水泥、粗骨料,砂砾等材料,对植被进行加筋,增强护坡抗蚀性。粒径较小的砾石碎石可以在底部设置排水管,排出下渗的雨水。基于雨水花园条件下的这种生态护坡,可以提高空气与土壤之间湿度的交换能力,维持土壤水分平衡,有利于植物的生长[7]。这种综合性护坡要尤其注意河道两岸土壤及雨水条件对植物的影响。结合景观要求合理科学地配置植物,可以有效净化雨水径流污染,增强了防洪效果,减少了地表径流的污染,增加了市民近水亲水的机会,使河道景观更有特色、更加生态,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堤防护岸施工环保措施
1、前言
堤坝护岸工程能够通过在河边修筑堤坝或者是进行河岸加固的方式来保护后方,防止河水或海水的入侵,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堤坝护岸工程是一种于民有利的工程。然而,在修筑堤坝修筑护岸的过程中需要对原有的自然环境进行改造,这种改造的过程势必会对原有土壤以及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基于环保的原理,我们必须研究如何将破坏程度减到最小,因此,需要探究出一系列的环保措施。
2、环保措施的重要性
大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其内部拥有着自然调节机制,然而,这种机制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超过了自我调节的限度,大自然将会受到破坏[1]。河流是自然生态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河流一旦被改变,对自然的影响很大。然而,很多时候,出于对人类发展的考虑,我们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3、针对施工中污染的环保措施
3.1清场前扬尘污染。在工程施工前需要进行清场处理,然而清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扬尘,这时如果在场地30米范围内有农作物种植或者是居民居住,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况,可以有两种处理措施:第一种,最好是整体移除,这样减少扬尘的产生,与此同时,要对要拆除的部分进行充分润湿[2];第二种,在场地30米范围内充分洒水湿润。3.2地表土流失。在工程开挖过程中,会造成地表土的剥离,如何对这些地表土进行处理也是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部分,在实际处理时,处理的方法需要依照剥离的表层土的用途而定:若表层土剥离后不用于恢复本地土壤,那么就可以直接进行其他的适宜耕作的土壤移植[3];若用于恢复本地土壤,则需要妥善保管剥离土壤,置于地势平缓处保存,尽量小范围保存,要避免雨水冲刷。3.3具体的分析措施如下:3.3.1施工表层土的保护。措施与方法:剥离表层土,不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直接覆盖至可供耕作的其他地面;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移至它处堆存,堆放地宜相对低凹、周围相对平缓,并设置排水设施。小范围堆放地,可用草袋、塑料薄膜或其他材料进行遮盖,避免雨水冲刷、流失损耗。分析:开挖施工中表层土保护是一个重点环境保护问题,表层土流失除引起水土流失外,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环境生态平衡失调,如植被丢失、景观破坏等。根据本工程施工合同环保条款的规定,表层土应予以保护,并对开挖裸露地须进行表层土覆盖和恢复,因此在措施与方法中,根据以往施工经验,提出本地覆盖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同时提出不用于本地覆盖(如当剥离面为工程建筑物面时)的表层土,也应妥善处理和使用,不能流失损耗。3.3.2噪声污染。措施与方法:堤顶及堤岸临时发电机组噪声强度大于80dba、且发电机运行点距噪声敏感点的距离小于50m、噪声源距堤顶的距离又小于5m的,可在堤外脚地带建造减噪槽、将运行发电机置入减噪槽内。减噪槽在离开堤脚线1m以外地带按顺堤方向布置,但不得建在堤身坡面上。减噪槽为长方形构造,槽深以不影响发电机操作为原则,槽长应槽两端能满足离开声源2m以上,槽顶要搭建防雨棚。减噪槽要备有防水设施或积水抽排系统。分析:考虑堤防工程在堤边施工的特点,利用堤身作为隔声屏障,在调查本工程施工发电机组基本情况(如功率和声源强、构造、规格等)后,设计该发电机减噪槽。沿堤噪声敏感点位于堤内侧,由于离堤身越近,经过堤顶的声源发射角越小,因此减噪槽建在堤外脚,尽量靠近堤身,考虑堤脚开挖安全范围为距安全线1m以外,故减噪槽应设在离开堤脚线1m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