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6 04:07: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画廊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国画廊业发展思索
画廊作为艺术品交易的一级市场,对艺术市场的正常发展起着重要的稳定作用。画廊业经营规范,艺术市场就能良性发展繁荣;画廊业经营不规范,艺术市场就混乱。由于中国画廊普遍缺乏符合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总体实力薄弱,而且在一级城市和二级城市画廊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尽相同的发展情况,这些都影响了当代中国整个艺术市场也无法迈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艺术市场在中国还不成熟,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市场还没有真正的形成,市场运作的各个环节还没有做到相应配套、协调动作。画廊作为一级市场在整个艺术品市场中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环节,画廊首先要去发现及培养艺术家,为他们办演出及出画册,把艺术家的作品介绍及销售给收藏家和美术馆,收藏家买了艺术品若干年后假若不想再保存,可以捐给美术馆或者通过拍卖行进行拍卖,所以发现及推广艺术家的责任主要是落在画廊身上,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但中国目前画廊业发展不成熟的现实也确实制约了整个艺术市场的健康稳定地发展,我们应该了解我国画廊发展的历史,研究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途径,以发掘出促使其进入良性经营轨道的操作方式和为其营造良好的政策、经济、人文环境。
一、发展我国画廊业的重要意义
国外画廊业十分发达,是支撑现代艺术的支柱产业之一。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起到寓教于乐的教化作用。所以,我国发展画廊业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建立起书画市场供应链体系
画廊行为规范了、作用健全了,才能使书画家潜心于创作,才能培养起稳定的购藏群体。画廊是一个签约机构,“艺术经济人”,既要完成艺术家作品的后期工作又要承担投资顾问的角色,同时又与批评家、经纪人、拍卖行、博物馆等书画市场内在元素建立起一定的联系,进一步规范和发展书画市场。
小议画廊业经营研究
摘要: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艺术家和艺术品以商业化的方式进入市场成为这个时代艺术活动的最主要方式,近几年来中国书画艺术市场已成为投资的一个新热点。年交易额近上百亿元,其中画廊业占到一半。据政府统计全国画店、画廊有3000余家,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市场体制不健全,法规、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在艺术品走红的背后,某些人利欲熏心、投机取巧,书画造假作伪、暗箱操作、盲目炒作之风越演越烈。可以说我国画廊市场问题重重,令人担忧。本文通过调查我国画廊的发展现状、存在的现实问题、并针对我国市场环境下画廊业的特殊情况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和看法。相信随着以上问题的解决,中国画廊业在未来中国乃至国际美术市场上的作用还是不可小觑的。
关键词:画廊;经营;研究;发展
GalleryindustriesoperatinginChinaStudies
Abstract:Withtheadventofconsumerera,artistsandworksofarttothewayintothecommercialmarkethasbecomethisera''''smostimportantartactivities,Chinesecalligraphyandpaintingartmarketinrecentyearshasbecomeanewinvestmenthotspot.Thevolumeoftransactionsinrecentyearsto100million,ofwhichindustryaccountedforhalfofthegallery.Accordingtothestatisticsoftheartshops,gallerieshavemorethan3000,theconsiderableeconomicbenefits.However,becausethemarketsystemisnotperfect,regulations,theimperfectsystemandotherfactors,theartbehindthestar,somepeopleblindedbygreed,opportunistic,calligraphyandpaintingafalseZuowei,black-boxoperations,thepracticeofblindlyspeculationYueyanyuelie.ItcanbesaidthatChina''''smarketsnumerousgalleries,acauseforconcern.ByinvestigatingthedevelopmentofChina''''sartgalleries,therealproblem,andChina''''smarketenvironmentforthegallerytothespecialcircumstancesofindividualproposalsandviews.Withmorethanbelievethatthesettlementoftheissue,theChineseartgalleryindustryinthenextChinaandtheinternationalartmarketortheroleoftheBukexiaoqu.
Keywords:Gallery;Management;Research;Development
艺术家和艺术品以商业化的方式进行正是我们这个时代艺术活动的最基本方式。著名的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JohnNaisbitt)曾经预言:“二十世纪艺术投资将取代股票、房地产投资,成为人类主要投资方式和内容”[1]7-9。画家要通过画廊进入市场,美术馆要通过画廊寻求作品,收藏家更是要通过画廊来完成收藏行为。那么画廊是如何出现、如何分类、如何营运、它是由哪些重要环节组成、今天我们身边的画廊又是什么样的呢?
国外画廊业的运作模式及启发
摘要:画廊是艺术市场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联系艺术家和收藏者之间的桥梁,它既体现着艺术家和收藏者的利益与需求,也承载着净化和规范艺术市场的重任。中国的艺术市场想要更快更好的发展,作为艺术市场支柱的中国画廊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从国外画廊业优秀的经营管理模式中寻找出对中国画廊业发展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并分别从艺术家、画廊、收藏者三个方面寻找差距和可以改进之处,为处于发展中的中国画廊业指明方向,提供学术上的建议。
关键词:艺术市场;艺术家;经营运作;画廊业
艺术品市场是靠商业中介联系艺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艺术商业中介形式多样,理论上将其划分为一级艺术品市场和二级艺术品市场。一级市场占主导地位的是画廊,二级市场的形式较多,在我国主要有艺术品拍卖和艺术博览会两种。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相互配合,协调发展能够促进整个艺术市场的发展。但在我国这两级市场是错位的,甚至相互挤压,并没有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对正常的艺术品市场带来严重的负面效益。今天的中国画廊业正步入了一个向健康方向迈进的过渡时期。[1]
一、国外画廊业的经营运作方式
国外的画廊业始于19世纪印象派时期流行于欧洲的沙龙制。随着旧的艺术赞助机制的逐渐削弱,艺术家们仓促之间被推向他们极为隔膜和陌生的市场,这种艺术的机构就应运而生了。
(一)国外画廊业现状
中小型商业画廊营销困境及策略
[摘要]作为一级艺术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型商业画廊在建立艺术生态和发展文化产业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结合中国当前商业画廊的发展现状与近年艺术品市场的统计信息,提出了中小型画廊当前面临的三大营销困境。并在此基础上,为中小型画廊提出了可行的线上和线下营销策略。
[关键词]艺术市场;品牌营销;互联网营销;定价策略
1商业画廊和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现状
1.1买方市场长期存在,新晋艺术家作品无人问津
目前,艺术市场处于供需不平衡的状态,买方市场在中小型画廊内长期存在。一方面,海内外的顶级当代艺术品有价无市,顶级艺术品的创作者拥有选择买家的主动权;另一方面,大量艺术品囤积难以售出,是中小型画廊的经营现状。在营销过程中,中小型画廊常采取“广撒网”模式,同时大量新人艺术家,囤积其艺术品。然而,受限于艺术品质量和营销成本,此类中小型画廊难以吸引稳定客源和知名藏家,也使得大量艺术品处于滞销状态。即使中小型画廊难以从新晋艺术家的作品中谋取巨额利润,新晋艺术家仍然是中小型画廊的主要组成。2019年,Artsy了关于全球60个国家的700间商业画廊的研究数据,指出在中小型画廊的艺术家中的72%为新晋艺术家[1]。目前,商业画廊与艺术家之间普遍以签署五年合约的形式合作。新晋艺术家若不能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将很快被“后浪”替代。
1.2画廊影响力差异大,中小型画廊面临关闭危机
小议中国画廊业发展研究
摘要:画廊业的发展对我国文化艺术市场的成长以及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一定积极的影响。画廊业持续规范健康的发展,将会推动我国整个艺术市场的繁荣和不断积极稳定地发展。我国画廊业的运营过程中呈现出很多的问题,阻碍了画廊业更进一步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本文试通过对追溯中国画廊业发展的历史、分析我国画廊业现状;来探讨当代中国发展画廊的意义及其经营与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画廊业发展;艺术市场;发展策略
画廊作为艺术品交易的一级市场,对艺术市场的正常发展起着重要的稳定作用。画廊业经营规范,艺术市场就能良性发展繁荣;画廊业经营不规范,艺术市场就混乱。[10]由于中国画廊普遍缺乏符合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总体实力薄弱,而且在一级城市和二级城市画廊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尽相同的发展情况,这些都影响了当代中国整个艺术市场也无法迈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艺术市场在中国还不成熟,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市场还没有真正的形成,市场运作的各个环节还没有做到相应配套、协调动作。[12]画廊作为一级市场在整个艺术品市场中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环节,画廊首先要去发现及培养艺术家,为他们办演出及出画册,把艺术家的作品介绍及销售给收藏家和美术馆,收藏家买了艺术品若干年后假若不想再保存,可以捐给美术馆或者通过拍卖行进行拍卖,所以发现及推广艺术家的责任主要是落在画廊身上,自然是非常重要的。[14]但中国目前画廊业发展不成熟的现实也确实制约了整个艺术市场的健康稳定地发展,我们应该了解我国画廊发展的历史,研究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途径,以发掘出促使其进入良性经营轨道的操作方式和为其营造良好的政策、经济、人文环境。
一、发展我国画廊业的重要意义
国外画廊业十分发达,是支撑现代艺术的支柱产业之一。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起到寓教于乐的教化作用。所以,我国发展画廊业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艺术作品线上交易趋势探究
摘要:本文专注于研究2019年至2020年间当代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的交易情况。通过走访、调研全国各地的40家画廊,以采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以各家画廊的相关负责人为主要访谈对象,着重分析线下展览、交易的局限性以及当代艺术作品越来越容易在线上达成交易的原因。为确保本文参考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将选取大量数据进行变量分析,这些变量参数主要为受访画廊的规模、类型和年限。
关键词:当代艺术;艺术市场;线上交易
2011年以来,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整体一直都处于低潮态势,今年的疫情更使其雪上加霜。由于疫情影响,许多业内人士将目光转向线上,并在其中探索艺术品市场新的可能性。本文着重分析艺术品线上交易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方式、结果等,探究中国艺术品市场,尤其是当代艺术领域线上交易的未来前景。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比对,自2011年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低迷状态持续至今。究其根本原因,不仅在于受众所具备的美学意识和审美水平良莠不齐,更多则是因为中国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固有化,即国内的大部分画廊基本遵循一个模式:看展—拍卖。但是由于疫情的到来,使得买家无法亲临其境、去品味画作的艺术魅力,因此画作的主人就需要联合画廊主办者共同推进线上宣传画作的能力,这意味着“电子画廊”的应运而生。尽管“电子画廊”只是一种手段,从实质上来说,实体画廊的地位依然稳固,而“线上”画廊模式却为艺术品市场整体带来了疫情时代的全新经济渠道。
一、疫情之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应对策略
2019年至2020年的疫情期间,国内外近六成的画廊因经营不善而濒临破产。上海知名画廊——ARTMENGSPACE孟空间相关负责人孟祥俐就表示,疫情时期经营画廊绝非易事。孟祥俐指出:“人们的足不出户导致了一整年的辛苦筹备全部化为泡影,这是我个人的损失,也是许多同行的心痛所在。因为画廊负责人都知道,画廊的生意全在于受众的身临其境,去和这些不同画家、不同流派的画作进行精神上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走近一幅画,从而萌生成为其主人的想法。虽然线上画廊的成效不错,但其实我们整体的销售额度还是较之往年有所亏损。”全国的艺术博览会在疫情影响下的举办频次骤减;而艺博会是艺术市场中重要的信息集合、作品展示、交易流通的平台;因此,其数量的减少对艺术市场造成的冲击显而易见。但正如诸多其他行业所做的那样,中国的艺术市场也在积极寻求新的可能性。于是,人们不可避免地把目光转向线上,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运作体系,还期望长久地发展下去。其实在互联网时代,疫情的到来不过是对艺术品的线上交易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而线上画廊的构想早已出现,只是还未普及,只是在疫情的风口浪尖上,画廊的生存其实已和线上模式的推行息息相关。因为线上画廊可以有效地规避人流量大、画廊现场承载受众数量有限的客观局限,也能够站在画廊视角为受众普及画廊的展览主题,而受众则可以快速地从各个角度欣赏到平时可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够得以欣赏的名画。正是在这种时代大潮下,绝大多数画廊主选择入驻已有的互联网大平台,而非再自建平台。因为大型平台的集合力量是垄断性的,它可以提供数量庞大的客户群体。据南京“逸空间”画廊负责人提供数据显示:“我们仅在线上的半年试运营期就已经达到了500万元的营业额,而且这只是在顺便兼顾的情况下,如果专注于线上运营,营业额可以达到3000万元到5000万元。”虽然上述营业额中还没有减去各种成本,也是不完全统计,只是一家画廊的数据,但从2020年的大量媒体报道和行业研究数据不难发现,艺术市场各级主体对于线上交易的前景是普遍看好的。另外,还有部分画廊主并没有直接表示对线上经营的积极态度,但是他们大多承认,互联网在未来是一个确定无疑的重要角色,艺术品的线上交易会成为艺术市场的另一条腿,与线下的艺术品经营保持互助、互补发展的、并行共强的关系。
二、画廊线下经营的成本分析
艺术展览会管理论文
讨论当代艺术,就无法回避林林总总,数不胜数的各种艺术展览,然而言说展览,我们就会发现从展览的外部文化环境到展览本身都遭遇到许多问题,在我看来,当代艺术已进入一个艺术展览泛滥的时代。那么,今天美术界的展览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观呢?用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蔚为壮观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有双年展、有三年展;有个展、有群展;有官方与非官方的展览,有画廊、美术馆、基金会的展览;有雕塑展、有油画展;有行为艺术展、有装置艺术展;有男艺术家展,有女性艺术展……。同时,除了有各种各样的展览外,而且它们都有一个令人振聋发聩的名称,或者便是在展览名称前再加一个令人炫目的定语。“新”和“当代”是两个泛滥成灾的词汇。例如:“新一代”、“新一派”“新锐”、“新界面”……;再如“某某艺术家当代艺术展”、“某某城市当代艺术展”、“当代油画展”、“当代水墨展”……。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去追问过“新”的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新观念、新风格、新思潮还是最简单的以商业利益为目标的“贩卖新人”或“贩卖新作品”。同样,我也质疑“当代”一词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大的魅力?要知道,20世纪初,马蒂斯、德兰等艺术家在举行“野兽派”画展,毕加索、勃拉克等艺术家在举行“立体主义”画展时,他们为什么就不加“当代”一词,然后将展览称为“当代野兽派”和“当代立体主义”该有多好!我并不知道在那些喜欢艺术的人群里有多少人得了“展览综合症”,也不知道在那些慕名前来看展览的人中有多少人扫兴而归。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良莠不齐的各种各样的展览已到了泛滥成灾的时候了,而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将是,展览在伤害展览,艺术在践踏艺术自身。
实际上,从艺术作品(不同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展览——艺术的接受者(观众、收藏家)这个系统的艺术生态链上看,艺术展览是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同时,我们也知道,只有通过众多的展览才能为当代艺术的多元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但是,事与愿违,今天泛滥成灾的展览不仅没有建起良好的平台,而且对当代艺术生态的良性循环还起到了破坏作用。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种局面?
显然,展览模式的多样化是导致展览泛滥的根源所在。如果在八十年代,观众可以观看的展览大致有两类,一种是官方举行的各级美展或某种专题展,如全国美展、油画展、体育美展等。另一种是地方民间美术团体自发举行的或者由美术批评家组织的各种展览,如北京的“星星画展”、重庆的“野草画展”和北京“八九现代艺术大展”等。但是,对于九十年代的展览而言,粉墨登场的各种展览不仅有着多元化的展览模式,而且汇集了各方面的展览力量。具体说来,九十年代的展览其重心也从官方转移到民间或者是转移进艺术市场,它们包括各种画廊、美术馆、基金会,以及各种大型企业或机构所投资赞助的等多种展览形式。要知道,在八十年代,画廊、美术馆、基金会根本就是鲜为人知的新事物,但是,一旦它们形成艺术的生态链,艺术与市场、艺术与名利的结合迅速便集结着惊人的力量。而展览赞助模式的多样化无疑也成为九十年代艺术展览火爆的直接原因。
既然有多样化的展览,那么也就有不同的展览目的。对于官方举行的各种展览而言,艺术为政治服务、为人民服务要远远高于艺术展览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例如全国美展的目的便是弘扬主旋律,让艺术更好的成为继政治意识形态之后的另一种意识形态;而官方举办的像“北京双年展”这样的高规格展览,主要也是借艺术来代表文化的先进性,也是通过艺术来谋求与西方简单对话的手段之一。显然,官方的各种展览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而这个局限则来源于艺术与政治之间潜在的对抗关系。我们应看到,不仅是在西方还是在美国,政治、艺术、道德都处在独立的三个系统之中。而现代艺术的价值在于,艺术能对既定的政治和现实的社会生活提出问题,艺术家便通过捍卫艺术本体与自身的独立性来保持艺术批判时的精神性。显然,不管是西方的现代艺术还是中国在八五时期发展起来的“新潮美术”,它们一个共同的特征便是对政治和道德系统保持着一种疏离和批判的态度。所以,就现代艺术的本质来说,艺术与政治、道德的对抗注定了中国的当代艺术无法摆脱这种具有悲剧色彩的命运。尽管,一部分人可能反问,今天官方的美术馆不也接纳了中国当代艺术吗?威尼斯双年展不也有了我们自己的国家馆了吗?但我们应知道,官方对当代艺术的接纳仍是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展开的,真正具有先锋性和批判精神的作品仍然被排除在外。换句话说,在开放和宽容的姿态背后,官方实际上有着一种对当代艺术家进行收编的意味。这是一个悖论。因为,艺术对政治与道德系统的批判注定了与代表官方意识形态的美术馆和各种展览机构潜在的对抗与冲突。然而,艺术家又不得不与官方妥协才能争取到一张进入官方展览的入场券。
如果说官方的展览有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那么由画廊、各种私营美术馆,以及各种大型企业或机构所投资赞助的展览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从画廊和美术馆的经营性质上看,收藏和出售作品是其最重要的手段和目的。在从收藏到出售之间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对作品进行展览。那么,就这些展览而言,其质量又会怎样呢?首先从收藏谈起。对于画廊来说,选择和签约哪些艺术家便是最棘手的问题,同时,画廊签约或的艺术家的名气大小客观上也决定了画廊在艺术市场上的学术定位和经营策略。目前,我们可以大致地将这个潜在的收藏群体划分为四类:
1、在八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中,确定了自己艺术地位的艺术家。因为这些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具有艺术史上的价值,所以深得国内众多美术馆和大型画廊的追捧。
旅游业公共管理论文
1区县政府旅游业公共管理体制现状
1.1区县政府旅游业公共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1.1行政管理意识强,服务意识弱我国各级政府特别是区县政府大部分在旅游管理理念上还停留在行政管理模式上,存在管理方法较为单一、管理职能较为模糊等问题,在政府和市场行为的选择上也还不够科学,严重影响旅游公共管理在效能上的发挥。1.1.2旅游预算不足,筹资机制不完善政府旅游财政预算与旅游公共管理效能高低的体现有着紧密的关连,我国各级政府特别是区县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普遍都存在着预算不足问题。主管部门由于没有一套正常的经费筹措机制,在开展项目时往往体现出困难重重,筹资机制与预算问题都影响着旅游公共管理效能的发挥。1.1.3缺乏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利益相关者关系难以协调政府在对旅游行业进行管理与监督中,往往会存在政府、旅游投资者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博弈,政府愿意委托投资者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经营;旅游投资者则主要是追求合理的投入产出比;而对于当地居民来说如不能在旅游业发展中受益,反而还可能面临物价上涨、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也无法持续。面对以上问题,政府行使管理与监督职能是非常必要的,其作用是维护供需平衡,使当地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2增城市政府主导下的增江画廊案例分析
2.1增城市增江画廊现状
增江画廊在2011年获全国“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被称誉为是“亚运会史上最好的水上项目赛场”。增江画廊始于增城市增江河下游的初溪拦河坝水利枢纽工程,终点坐落于风景如画的湖心岛景区,全长40公里左右。
艺术品金融化困难及措施
一、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现状
艺术市场是一个庞大的资本市场,但由于艺术通常被人们认为具有某种神圣、非物质化与独立的价值,艺术品显然不同于一般商品,因此,尽管艺术市场规模庞大、利润空间巨大、操作手法层出不穷,但其交易方式却长期主要是非常传统的实物买卖形式。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才开始出现较为初级的艺术品金融运作模式———艺术银行与艺术基金,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与创建于1980年的澳大利亚“艺术银行”。随着国内艺术市场的发展,国内类似的艺术银行与艺术基金也开始出现。2006年底,上海出现国内首家艺术银行。2007年7月,民生银行发售国内首只艺术品理财产品“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1期。在艺术银行与艺术基金的形式出现之后,人们似乎对艺术品金融功能的进一步发掘疑虑重重,现实中相关法规的模糊与巨大的投资风险使人们不敢轻易尝试。2010年中国艺术市场的爆发给人们以巨大的信心。2011年艺术市场信息提供者Artprice信息称“中国现在在艺术品拍卖收入方面排名第一,这条空前的消息代表全球艺术市场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中国艺术市场的巨大前景使得在国外尚在摸索的“权益拆分”模式在中国粉墨登场。2010年7月3日,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推出了国内外第一个基于“权益拆分”模式的资产包———“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1号艺术品资产包———杨培江美术作品”,并成功发售完毕。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则于2010年12月12日推出“艺术品产权1号———黄钢作品”,此外,上海文交所还提供选择面比较广的各种文化创意产品的产权买卖。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则于2011年1月26日直接推出了类似股票交易的艺术品投资模式,因其首批2件作品创下29个交易日疯涨1716%与1705%纪录而受到各界的强烈关注。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阐释其初衷为:“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通过制度设计实现了文化艺术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为促进文化产业和金融产业的共同发展,以投资带动文化,使更广泛的人群关注文化、参与文化,为开辟文化艺术发展新途径做出了有益尝试。”但在交易规则制定中却采取了鼓励投机行为的激进模式:“5万元即可进场、涨停板设定为15%、T+0交易模式、上市艺术品也未设定明确的退出机制。”这直接导致其发售的艺术品成为了与其真实价值无关的炒作概念。2011年1月26日,白庚延的两幅作品《黄河咆啸》和《燕塞秋》分别定价为600万和500万元,拆分为每份额一元的价格招募投资者认购。当天,“黄河咆啸”日涨幅达101%,“燕塞秋”涨幅为91%。3月16日,“黄河咆啸”与“燕塞秋”均以涨停价收盘,收盘分别报17.16元与17.07元,其市值已分别高达1.0296亿元与8535万元。此后,天津文交所不断修改其规则,2011年7月1日其发售第三批艺术品,开户门槛已经提升到100万元,交易模式为“T+1”,日涨跌幅5%,并规定20个交易日内累计出现6次涨停或跌停,其日涨跌幅就将由5%下调至1%。而此时市场气氛已然转变,新推的“生命百合”和“翡翠珠链”挂牌首日就跌破发行价。此前的明星也大幅跳水,2011年11月3日的收盘价为“黄河咆啸”2.10元、“燕塞秋”1.83元,高位进入的投资者亏损严重。
二、艺术品金融化发展困境
天津文交所以其戏剧性的财富数字游戏成为了当前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的缩影。从中可以发现,艺术品金融化的尝试,主要着眼于艺术品市场价格的升高,在艺术股票模式中,参与者名义上分得了艺术品的一部分份额,但在现实中艺术品不可能分割成很多部分供投资者收藏,也不太可能让所有股份占有者随时观赏、借阅原作,这就使投资者只是拥有理论上的部分所有权(艺术品未退出交易所之前,艺术品的所有权在交易所手中;艺术品退出交易所之后,艺术品的所有权在购买艺术品的个体或机构手中。交易所在艺术品上获得的全部收益由艺术股票的投资者按份额获得),几乎没有实际的所有权与使用权。这样的话,投资者投资艺术股票除了寄希望于艺术品交易价格不断升高之外,实在得不到任何其它的回报。《艺术品证券化:资产泡沫还是金融创新》一文详细分析了天津文交所艺术品证券的制度设计、产品设计、政策法律等问题之后,鲜明地指出:“如果艺术品证券的设计看中的是资本利得的收入,那本身就陷入了舍本逐末的逻辑错误。”艺术与金融是否可以结合在一起,成了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不少人是持否定态度的,《“艺术品股票”横空出世谁是最后的“傻瓜”?》一文的标题就很尖锐,其中写道:“谁也没有享受到被交易的艺术品的价值,这些艺术品在这里仅仅一个可以用来交易、炒作的符号而已。”当前艺术市场进行金融化创新的推动力主要来自资本的力量。经济的发展使大量资金进入艺术市场,抬高了艺术市场的参与门槛,同时也使艺术市场进入到社会大众的投资视野中。大资金与普通民众共同的投资需求促成了艺术品金融化的种种尝试,资本逐利的需求使艺术市场投机氛围浓厚,艺术市场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诸如艺术品的真伪、艺术交易的真假、艺术品价值评估的权威性等等问题在经济利益的干扰下更加扑朔迷离,在这种状况下,金融化手段被引入到艺术市场中所产生的新型的艺术品投资、交易模式则更多的是为资本的利益服务,参与进来的人,不管是买家还是卖家,关注的焦点都只是艺术品现在或将来的经济价值。艺术品金融化极易导致脱离艺术品真实价值的炒作、投机行为,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似乎难以协调,大多数持批评态度的研究者也是从这个角度认为艺术与金融难以有融合的地方,认为艺术品金融化是对艺术品艺术价值的损害。这正是艺术品金融化发展困境的根源所在:如何实现艺术品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统一。
三、传统艺术市场的运行
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主要由艺术品的精神追求、审美追求、风格、技法以及其历史地位、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组成,艺术价值是艺术家追求的核心内容,经济价值、交易价格表现的是社会对其艺术价值的认可程度。艺术品艺术价值的大小决定了其经济价值的大小。艺术品的价格大体上反映了其艺术价值,在短时期内其价格可能会大幅偏离其价值,但长期来看,价格是以价值为依据的。传统艺术市场就是依照这一基本规律发展起来的,资本不单单是追逐眼前的利润,它更期望可持续的长期回报。对艺术市场整体而言,如果只追求经济价值而忽略艺术价值,那么它就会因为缺乏艺术价值而得不到经济价值,它只有专注于艺术价值才有可能获得经济价值。传统的艺术市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艺术家、以画廊为代表的一级市场、以拍卖行为代表的二级市场(当然也包括收藏者、美术馆、博物馆、展览会等部分,但由于其交易行为的范围已被列举出来的几部分覆盖,故暂时省略不谈)。艺术家是艺术品的生产者,一级市场是艺术品的首次销售,二级市场是艺术品的再次销售,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互有交叉。艺术家是艺术品的创造者,他首要关注的是艺术品的艺术价值,这几乎是对他的成就的唯一评价标准,并且也是他所能得到的经济报酬的依据。不管艺术家是全身心的痴迷于艺术创造还是为了金钱从事艺术创作,他都要通过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艺术技能与审美修养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艺术家以经济价值作为自己创作的中心,他将面临更大风险:“一切完全从客户出发,只敢生产那些有把握会受到消费者欢迎的艺术品,但最终结果是这些商品可能反而不是受众需要的。”在艺术家这里,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是正相关的,艺术价值是核心,经济价值是通过艺术价值来实现的。画廊可看作是艺术品的销售者,它与画家签订协议画家的作品,由于艺术品价格差距悬殊,画廊只有发现有价值的艺术家才能获得其经济利益,因此,画廊会努力去寻找能实现艺术价值的画家,“一位画商曾经说过,他一年会从大约一千多名的画家作品图片中选出50个人的作品,在走访完他们的画室之后,他只会展出5个人的作品,而能够长期建立合作关系的画家可能只有一人。”画廊确定了艺术家后会其艺术品的销售,为了获得理想的艺术品销售成绩,画廊会努力发掘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提高艺术家的社会影响。相应的,画廊会办画展、举行学术研讨会、有意识地推广某种风格或流派,这些行为都促成了艺术家和艺术品艺术价值的有效形成过程,艺术品艺术价值的确定使画廊最终获得与艺术价值对应的经济价值。但画廊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如果它对艺术作品的推广失败了,它在前期的投入也就得不到回报。因此,画廊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决不会放松对艺术价值的追求,“那些国际著名的画廊因为成功推动了当代艺术的发展而名载史册,获得利润的同时也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舞台。……很难说清它们究竟是为了利润而冒险,还是为了艺术的理想而义无反顾?但人们不能否认它们为推动艺术的发展做出过的贡献。”拍卖则是高端的艺术市场,只有那些已经确定了相当的艺术价值与一定的社会、历史影响力的艺术品才能进入艺术拍卖市场。同画廊相似,拍卖行的成功也是建立在发现并保障艺术品艺术价值的基础之上,“拍卖公司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们有良好的市场信誉,并有较高的权威性。这些公司有能力收集到真正有收藏价值和升值可能的艺术精品,并有权威的鉴定结果作为保障。”拍卖是将艺术品的价格最大化,进入拍卖并拍出高价是对艺术品价值的再次确认,也是对艺术品拥有者发现艺术价值并进行投资这一艺术消费过程的回报。对艺术市场的整体运行而言,艺术拍卖是艺术市场的风向标,艺术品拍卖获得成功,反映着市场对其艺术价值的认可,进而,创造其艺术价值的艺术家与发现、推广其艺术价值的画廊也都相应获得经济利益。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市场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推动、提高艺术价值的同时,也相应地获得了跟随艺术价值一并得到提高的经济价值带来的回报。在艺术市场逐步形成的过程中,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得到了较好的协调。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在不断的协调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较合理的艺术市场结构。在艺术市场中,艺术价值是核心价值,即使有很多的炒作、投机行为,也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艺术价值认同基础之上的。艺术市场的各组成部分在追求各自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共同完成了对艺术品的艺术价值确认过程,这是艺术市场对艺术发展的巨大贡献。
街道社区科技创新总结
上半年,*街道科协工作围绕*区创建*省和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为重点,按照组织健全、队伍管理、阵地建设、活动开展、示范创建等工作内容,面向四类重点人群,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科普活动。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提供经费保障。上半年,街道领导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街道在区里会议后,随即印发了5个组织文件(《关于调整*街道全民科学述职工作领导小组通知》、《关于调整*街道科学技术协会组成人员名单的通知》、《关于*区创建*省和全国科普示范区责任分解的通知》、关于印发*街道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街道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成立和调整后的领导以党群书记为主席、各科室长为成员的工作网络,街道还落实经费,提供保障。今年,专门落实经费20万元,主要用于农技培训、科普书籍购买、科普学校建设、街道及社区科普活动经费等,到目前为止,已经支出近5万元。
2、召开各类会议,及时分解工作。区里创建工作会议后,街道及时印发了分解文件及12个表格,分别按大学生村官、各科室长、村干部对象,召开了3次会议,分别按照不同部门、工作性质以及工作任务,进行落实分解,确定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任务要求及有关标准等。同时,确定了以大学生村官为科普秘书长兼科普宣传员的工作组织网络,建立qq群,不间断的者业务上进行的指导及沟通,确保科普创建工作持之以恒。
3、完善基层网络,落实人员。按照文件要求,街道专门下发文件(印制统一成立组织文本供各村社区参考),要求各村、社区必须建立科普组织。到6月底前,所有村社区都分别建立了科普协会(分会),街道还专门出资,制作了科普协会(分会)牌子,并下发到各村社区。7月份,印发了《关于公布各村、社区科普协会(科普分会)委员会名单的通知》。此外,按照创建要求,街道层面,迅速组建了科技示范户15户、科技示范家庭15户、科技带头人、30人以上的科普志愿者队伍,9名讲师团成员、1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江南绿蔬果专业合作社、*江五葡萄专业合作社、*阳光葡萄专业合作社、龙峰蔬菜专业合作社、*新野瓜果专业合作社、*上塘渔业专业合作社、*志红粮食专业合作社、妙萱果蔬专业合作社、浃江农机专业合作社、甬琦果蔬专业合作社),落实了科普宣传员42名;38个村落实了科技带头人、科技示范户、科普宣传员、科普志愿者队伍,社区建立了20人以上的科普志愿者队伍,这些表格已经报到区科协。
二、建设阵地,加大投入,为创建工作开展提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