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刊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6 04:00: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画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红卫兵美术运动论文

红卫兵美术运动是「」中重要的艺术现象,它与语录歌、革命样板戏共同构成「」艺术的三大神话。本世纪60年代,世界处于巨大的变革中,艺术也在动荡中经历了裂变。在西方,艺术由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的新阶段;在东方,「」也使中国艺术发生激烈的转化。当时东西方艺术并没有机会进行对话,但两者却有不少异曲同工之处。比如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哈罗德.罗森堡(HaroldRosenberg)认为艺术家只有从「审美的圈子」跳出来,才具有真正的社会意义。他主张艺术到大众中去,主张集体创作1。而从红卫兵那里,我们也能听到类似的理论。当然,问题并非这样简单。红卫兵美术既是集权主义、现代迷信的狂热产物,又是带有「红色现代主义」特点的艺术形态。从学术角度来认识、反思红卫兵美术运动,是十分复杂的工作。但现在远非对这段美术史发表文化哲学高论之时,目下更需要的是严肃的「考古」和实证研究。

一一段被遗忘的美术史

由于研究数据的匮乏及视角的单一,在关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的著作及论文中,几乎没有片言只语提及红卫兵美术运动。由中国美术馆编、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煌煌巨著《中国美术年鉴(1949-1989)》,介绍了1949年到1989年的中国美术发展,唯独缺少了1967年,因为1967年被认为是没有美术事件的年代。其实1967年正是红卫兵美术运动的高潮,而非中国美术史的空白。

随着「」的发展,红卫兵美术运动迅速崛起。1966年8月18日,在天安门广场首次检阅红卫兵,等在大会上发表讲话。

此后,全国红卫兵走上街头,向「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发动猛烈攻击,艺术院校红卫兵也初试锋芒。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红卫兵在北京王府井荣宝斋玻璃橱窗里贴出大字报〈砸烂「荣宝斋」!〉,这也许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红卫兵美术文献。大字报写道2:

「荣宝斋」是个黑画店!几十年来,盘剥劳动人民的血汗,为资产阶级小姐、少爷、太太、老爷们服务,为封建地主阔老阔少服务,甚至于甘当洋奴才,为外国的大资本家吸血鬼服务。一句话,就是不为工农兵服务,不为社会主义服务。反社会主义反思想的黑帮头子邓拓就是你们的大老板,老主顾!黑画家「驴贩子」黄冑就是你们的黑后台。……我们就是要把「荣宝斋」打个身败名裂!

查看全文

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在历史的年轮刚为20世纪最后的一个十年划上句号的今天,回头考察一下这段历史,人们会发现,这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差异巨大、彼此矛盾的各种物质和精神存在,都在这十年的现实舞台上拥有着自己的空间。它们纠缠杂糅在一起,形成一道奇异的共生景观。正是这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实孕育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一、85新潮美术运动的影响

对当代中国美术,85新潮美术运动是一段难以忘怀的火热记忆。尽管到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它在褒贬难辩的争吵中匆匆落幕。但仍然给整个美术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并对90年代美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事隔十年,我们已经能以较为冷静客观的目光评价这场运动。85新潮美术运动的起点是对“”期间美术异化为政治话语工具的反拨,是一次向美术艺术本体回归的潮流。但是在80年代中后期整个社会文化情境的影响下,它迅速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被卷入了一场民族精神解放与文化革新运动,并在其中充当了急先锋。“它所思考、关注与批判的问题已远远超出了以往的所谓艺术问题,而是全部的文化社会问题。85运动不是关注如何建立和完善某个艺术流派和风格的问题,而是如何使艺术活动与全部的社会、文化共同进步的问题。因此,它对艺术的批判是同全部文化系统的批判连在一起的。”[1](p.206)

80年代初期,经历了十年的“美术”话语权力压抑,获得解放的美术界表现出对美术艺术本体——形式和情感因素的强烈渴望。伤痕美术、惟美画风、乡土自然主义一时间成为潮流。伤痕美术以写实再现“”现实为手段,突出它留给整个民族几代人的心理创伤。它抛弃了“美术”虚假的“高大全”和“红光亮”模式,将目光对准普通人在这段历史中的生活场景,用冷、灰、暗的色调和细腻的笔触渲染记忆中的伤痛情感。程丛林的《1968年×月×日雪》、何多苓的《我们曾经唱过这支歌》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伤痕美术以有限的语言方式开启了新时期美术的情感表现闸门,将美术引领到关注人性深层感受的方向上来。乡土自然主义的题材从“记忆”转向更宽泛的小人物生活和风土人情,愤懑、感伤的情绪让位于平静的人性慨叹和风景陶醉。其中以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和罗中立的《父亲》最为突出。与此同时,惟美画风在追求形式美、反对主题先行的旗帜下开始了对美术形式因素的张扬回归。袁运生的机场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吴冠中的江南小景、靳尚谊的人体、人物油画使美术语言形式因素得到极度的突出。其间伴随着“抽象”、“形式美”“艺术本体”的理论探讨,为新时期的美术形式和语言研究确立了地位。

至此,美术界开始走出在政治话语中充当工具的命运,呈现出按自治原则发展的趋势。但是时代并没有赋予它足以相对独立发展的充分稳定的环境,随着85文化运动的兴起,它很快就被卷入了这场急风暴雨式的文化思想运动中。应该说,在85新潮美术运动的全过程中,语言的开掘尝试是一条显而易见的发展线索。在短短两三年内,当代美术演练了西方美术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后现代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几乎所有的语言方式。但是这些语言探索一开始就不是单纯的形式自治发展要求的结果,而是为了承载有别于“美术”也有别于新时期美术的情感现实和精神指向。当这些情感和精神在85文化热中变得愈来愈驳杂、强悍时,美术的形式演进就被带上了旋转得愈来愈快的观念言说的魔盘,直至最后被甩出自己的轨道,成为各种文化、哲学观念干瘪的幌子和外衣。

查看全文

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在历史的年轮刚为20世纪最后的一个十年划上句号的今天,回头考察一下这段历史,人们会发现,这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差异巨大、彼此矛盾的各种物质和精神存在,都在这十年的现实舞台上拥有着自己的空间。它们纠缠杂糅在一起,形成一道奇异的共生景观。正是这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实孕育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一、85新潮美术运动的影响

对当代中国美术,85新潮美术运动是一段难以忘怀的火热记忆。尽管到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它在褒贬难辩的争吵中匆匆落幕。但仍然给整个美术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并对90年代美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事隔十年,我们已经能以较为冷静客观的目光评价这场运动。85新潮美术运动的起点是对“”期间美术异化为政治话语工具的反拨,是一次向美术艺术本体回归的潮流。但是在80年代中后期整个社会文化情境的影响下,它迅速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被卷入了一场民族精神解放与文化革新运动,并在其中充当了急先锋。“它所思考、关注与批判的问题已远远超出了以往的所谓艺术问题,而是全部的文化社会问题。85运动不是关注如何建立和完善某个艺术流派和风格的问题,而是如何使艺术活动与全部的社会、文化共同进步的问题。因此,它对艺术的批判是同全部文化系统的批判连在一起的。”[1](p.206)

80年代初期,经历了十年的“美术”话语权力压抑,获得解放的美术界表现出对美术艺术本体——形式和情感因素的强烈渴望。伤痕美术、惟美画风、乡土自然主义一时间成为潮流。伤痕美术以写实再现“”现实为手段,突出它留给整个民族几代人的心理创伤。它抛弃了“美术”虚假的“高大全”和“红光亮”模式,将目光对准普通人在这段历史中的生活场景,用冷、灰、暗的色调和细腻的笔触渲染记忆中的伤痛情感。程丛林的《1968年×月×日雪》、何多苓的《我们曾经唱过这支歌》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伤痕美术以有限的语言方式开启了新时期美术的情感表现闸门,将美术引领到关注人性深层感受的方向上来。乡土自然主义的题材从“记忆”转向更宽泛的小人物生活和风土人情,愤懑、感伤的情绪让位于平静的人性慨叹和风景陶醉。其中以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和罗中立的《父亲》最为突出。与此同时,惟美画风在追求形式美、反对主题先行的旗帜下开始了对美术形式因素的张扬回归。袁运生的机场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吴冠中的江南小景、靳尚谊的人体、人物油画使美术语言形式因素得到极度的突出。其间伴随着“抽象”、“形式美”“艺术本体”的理论探讨,为新时期的美术形式和语言研究确立了地位。

至此,美术界开始走出在政治话语中充当工具的命运,呈现出按自治原则发展的趋势。但是时代并没有赋予它足以相对独立发展的充分稳定的环境,随着85文化运动的兴起,它很快就被卷入了这场急风暴雨式的文化思想运动中。应该说,在85新潮美术运动的全过程中,语言的开掘尝试是一条显而易见的发展线索。在短短两三年内,当代美术演练了西方美术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后现代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几乎所有的语言方式。但是这些语言探索一开始就不是单纯的形式自治发展要求的结果,而是为了承载有别于“美术”也有别于新时期美术的情感现实和精神指向。当这些情感和精神在85文化热中变得愈来愈驳杂、强悍时,美术的形式演进就被带上了旋转得愈来愈快的观念言说的魔盘,直至最后被甩出自己的轨道,成为各种文化、哲学观念干瘪的幌子和外衣。

查看全文

应职教导主任讲说词

大家好!

我很高兴能站在这个讲台上,感谢所有校领导和老师给予我这次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我是,今年岁。年于大学本科毕业,拥有中学一级教师职称。今天就当锻炼自己,服务师生的宗旨,应聘教导处主任这个岗位,我有以下三点的优势:

第一具有强较的敬业精神

我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几年前,我怀着满腔热情踏上了这片陌生而又新奇的土地,成为教育战线上普通而又光荣的一员。从此,深钻大纲,细研教材,向老教师请教,找学生谈心,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多少次挑灯夜战,多少次闻鸡而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年所教班级高考成绩突出,被学校评为“功臣教师”,受到市教委的表彰。曾三年年终考核市优秀。

第二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

我始终坚持理论学习,多思多想,及时总结教学规律,近年来,先后在《画刊》、等十余种英语杂志上发表文章50余篇。年,一文获杂志优秀作品奖并被当选为该杂志封面人物。

查看全文

犯罪对社会的危害分析论文

1、吸毒破坏社会风气,污染社会环境

吸毒往往导致吸食者心理变态,人格扭曲,失去自尊,道德沦丧,严重污染社会环境,破坏精神文明建设。这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说到吸毒有伤风化,最突出的还是吸毒妇女。女性吸毒者在家财耗尽,举债无门的情形下,获得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出卖肉体,不惜丧失人格和尊严。尤其是歌舞厅的“三陪小姐”染上毒瘾以后,多以获取毒资。这是违法犯罪的又一带规律性的现象。根据广东省公安机关统计,在广东省的女性吸毒者中,80%以上。根据昆明有关机关调查,在昆明的妇女中,有80%是吸毒者。据云南玉溪市调查,该市的女性吸毒者中,90%有行为。

2、吸毒促使艾滋病等恶疾广为传播

被称之为“现代瘟疫”,而艾滋病则被称之为“超级癌肿”。这两种邪恶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必将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客观事实恰好反映了这种后果。随着的泛滥,吸毒人数的扩大,引发了爱滋病广为流传。掘统计,在全世界的爱滋病患者和爱滋病病毒携带者中,有22%的吸毒。据美国公共卫生局统计,全美已有200万人感染爱滋病病毒,其中大部分是吸毒所致。截至1998年9月底,我国已发现11170个爱滋病病毒携带者,但专家估计实际存在的爱滋病病毒携带者可能已达3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共用注射器吸毒感染的。为何吸毒会感染爱滋病毒?其中道理不难理解。爱滋病病毒感染主要是通过三种渠道:一是遗传,二是输用血液制品,三是性交。而吸毒恰恰与后两种活动有关。过去人们吸毒是采用抽吸的方式,现在大多采用静脉注射。吸毒者在毒瘾发作时往往来不及也没有条件使用消过毒的注射器,一根针管在吸毒者之间传来递去,在这种情形下滞留在针管上的病毒就与一起,进入人体而被吸食者感染。德国《明星》画刊曾报道,有一个爱滋病患者,把自己用过的注射器借给他人,将爱滋病病毒传染给了lOO多人。另一方面,山于女性吸毒者大多靠来获取毒资,这就使得一部分身体健康的人通过性行为而感染上爱滋病病毒。据医学研究分析,在爱滋病患者的精液巾,爱滋病病毒密度高过每毫升l千万至l亿个左右。与身带如此高密度病毒之人性交,只要一次便会感染上爱滋病病毒。毒除了传播爱滋病外,还传播性病、皮肤病、肝炎等恶性疾病。广州市曾对一个戒毒班进行调查,发现半数以上吸毒者患有肝炎,1/3以上患有性病。妇女吸毒还会造成一个可怕的后果,即贻害后代。怀孕妇女吸毒往往导致新生儿畸形、低能。这种新生儿,西方媒体称之为“海洛因婴儿”、“可卡因婴儿”。

查看全文

员工规章制度

1、准时上下班,提前10分钟到办公室报到,召开班前会,由当值主管布

当日工作任务及注意事项。

2、上班时保持微笑,不可因私人情绪而影响工作。

3、仪容仪表要符合员工手则的要求,女员工不留披肩女,男员工不留胡须。

4、员工不得在工作区域用膳,吸烟,吃零食。

5、员工无特殊原因,不得乘客梯。

查看全文

酒店员工规章制度

1、准时上下班,提前10分钟到前台报到,由领班召开班前会,布置当日工作任务及注意事项。

2、上班时保持微笑,不可因私人情绪而影响工作。

3、仪容仪表要符合员工手则的要求,女员工不留披肩女,男员工不留胡须。

4、员工用膳应在指定地点,不得随意在工作区域吸烟,吃零食。

5、上班时不得打私人电话。

6、员工不得进入客房休息,洗澡,看电视等。

查看全文

管家部员工规章制度

管家部员工规章制度

1、准时上下班,提前10分钟到办公室报到,召开班前会,由当值主管布

当日工作任务及注意事项。

2、上班时保持微笑,不可因私人情绪而影响工作。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3、仪容仪表要符合员工手则的要求,女员工不留披肩女,男员工不留胡须。

4、员工不得在工作区域用膳,吸烟,吃零食。

查看全文

少儿期刊市场传播管理论文

一、少儿期刊的市场现状

1.同质化竞争激烈

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少儿期刊已达200多种,而且发行量一般都不小。

同类刊物众多,内容趋同,同质化竞争激烈,是目前我国少儿期刊市场的主要特点。我国的少儿期刊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办的,有中央或省级共青团、妇联、文联、科技部门办的,也有各级出版社办的,以及一些高等院校办的。可分为综合类、教辅类、作文类、文学类、科普类、休闲类等几大类型,其中以学习辅导类的刊物居多。

翻开各类少儿期刊,我们就会发现,刊物定位宽泛,恨不得将所有少年读者都囊括进去。结果同一类型的少儿期刊之间往往栏目大同小异,内容千篇一律。同一个人物、同一个事件在同类期刊之间争相报道;同一篇文章、同一幅照片在多家同类刊物上发表,这都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不同类型的少儿期刊之间,也往往栏目相互交叉,内容似曾相识。这种局面造成的结果是杂志杂而全,人人都可读,人人都可不读。

仅以湖南省为例,就足见同质化竞争的激烈。该省的少儿期刊已超过10家,有湖南教育出版社的《中学生百科》,湖南少儿出版社办的《少年作文辅导》,湖南省科协办的《第二课堂》,湖南省文联办的《小溪流》、《校园与家庭》,湖南教育报刊社办的《初中生》、《小学生导刊》以及该社公司与其他单位合办的《年轻人体验》、《中外童话画刊》、《科学启蒙》等。其中《中学生百科》与《初中生》、《年轻人体验》在读者定位上明显交叉,《中外童话画刊》与《小学生导刊》(低年级版),《第二课堂》与《科学启蒙》、《初中生》二年级版(科普版)内容定位基本相同,《小溪流》与《小学生导刊》、《少年作文辅导》在内容和读者定位上也交叉严重。这些刊物在市场竞争中主要还是共分“湖南”的天下。我国各省市,甚至有些地、市都有自己的少儿刊物。就全国而言,是“画地为牢”、互不“侵犯”。“文阀”割据的局面几十年不变。

查看全文

中学英语教学人文素养教育策略

摘要:强化人文素养教育是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符合素质教育时代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从思想观念和人文环境、教师素养和教学评价、教材内容挖掘、教学活动形式等多个方面,探讨了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缺失的表现。最后结合素质教育时代要求和英语学科特征,提出了强化人文素养教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英语教学;人文素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在人文知识、人文方法、人文精神等各个方面所能达到的水平或素质。对青少年人文素养的培养,重点集中在保护生态、热爱自然、崇尚科学、遵纪守法的几个方面。英语属于人文学科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其在培养青少年语言知识、交际技能、学习态度、思想情感等各个方面,都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将人文素养贯穿于整体英语教学实践,不断强化对青少年的人文素养教育,是顺应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1中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1)强化人文素养教育是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培养人的全面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宗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英语教学最直接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时,要通过西方文化习俗、欧美国家概况、跨文化交流技巧等知识、内容的传授来拓展学生知识面,特别是要在中西文化对比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并摒弃西方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因素,也要学习西方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思想精髓,达到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境界、树立民族自信、端正学习态度的目的。从这些方面来讲,人文素养教育是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2)强化人文素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进入知识经济新时代,创新创业成为时代主题。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没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坚毅的品格、积极的心态,就很难在创新创业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就。强化人文素养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和道德素质。英语学习是语言学习,学习的目的就是跨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如果缺乏人文素养教育,学生不仅可能产生畏难情绪而影响学习效果,还可能因“三观”不正而无法明辨是非,也就难以成长为优秀的工作者。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国内企业对外交流日趋频繁,跨文化交流是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通过英语教学强化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2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缺失的表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