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6 03:14: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淮海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黄淮海平原玉米种植模式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黄淮海平原区是我国最大的玉米集中产区,总结该区常见的一年三熟玉米栽培模式,以期为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玉米生产提供指导。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第三、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是我国主要饲料粮和部分地区的主要口粮,目前已发展成为粮、经、饲兼用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根据我国玉米的分布地区和种植制度的特点,结合各产区的农业自然资源状况,以及玉米在谷类作物中所占的地位、比重和发展前景,把我国玉米划分为6个产区。其中,黄淮海平原区是我国最大的玉米集中产区,该区常年播种面积占全国40%以上。在黄淮海平原,最常见的玉米栽培方式是一年三熟种植模式。总结该区常见的一年三熟种植模式,以期为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玉米生产提供指导。

1马铃薯-玉米-大白菜三种三收高效栽培模式

该模式是根据土豆、玉米、大白菜的生产特性,合理安排茬口播期创造出来的一种新模式。3种作物在生长期间优势互补利用,又不互相影响,较好地实现了一年三种三收。马铃薯于3月中上旬播种(栽植密度每公顷7.5万株左右),种薯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脱毒种薯克新1号、大西洋、荷兰15、紫花白等品种,8月中上旬收获;玉米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栽植密度为4.05万~4.20万株/hm2),选用丹玉39、丹科2151、冀玉9等生育期较短的中早熟玉米品种,8月下旬至9月上旬收获;大白菜于8月上旬播种,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耐贮的中晚熟品种,北京新3号,冀菜3号及水师营6号等品种,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用种量1.50~1.88kg/hm2),11月中旬收获。该模式下,一般每公顷产马铃薯35175kg、玉米7590kg、大白菜115890kg,3茬合计产值为62047.5元,纯收入为4.97万元。该模式技术简单、投资少、效益高,推广前景广阔,适于河北省唐山地区发展。

2草莓-玉米-后季稻种植模式

该模式是在麦-玉米-后季稻种植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中,10月中下旬移栽草莓,草莓品种选用“宝交早生”,起垄栽培(垄底宽95~100cm,垄顶宽40~45cm,垄高23~25cm),栽植密度为8.70万~9.15万株/hm2(株行距23cm×28cm);3月下旬播种玉米,玉米品种选用早熟品种掖单4号,栽植密度为6.75万株/hm2;6月5日前后落谷,于7月25日前后抢栽后季稻,后季稻品种选择武育粳3号,移栽株距10cm、行距18~20cm,密度为240万~270万株/hm2。该模式下,一般每公顷可产草莓12~12.75t、玉米5.62~6.00t、水稻8.25~9.0t。该模式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适于江苏如皋地区发展。

查看全文

茶文化下淮海戏唱腔艺术的传承研究

摘要:淮海戏是江苏省颇具艺术魅力的地方戏,拉魂腔是淮海戏的主要唱腔。唱段大多通俗易懂、耐人寻味。因而,在江苏省连云港等地,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本文在茶文化背景下,主要通过对淮海戏的唱腔拉魂腔的介绍和分析,从而使读者产生对淮海戏的热爱,让更多的人了解淮海戏,及探讨促进淮海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淮海戏;拉魂腔;传承;茶文化

1茶文化背景下淮海戏的历史概况

1.1茶文化背景下淮海戏的起源与发展。1.1.1茶文化背景下淮海戏的起源。茶文化背景下淮海戏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源于清乾隆年间连云港市海州区一带流行的太平歌和猎户腔,后来成为以打地摊形式演出的“对子戏”、“三小戏”,其中女角均由男艺人扮演。二是清乾隆时,山东历城有唐大牛、唐二牛兄弟两人,身背大鼓三弦,到连云港市的海州、灌云、沭阳(现属淮安市)一带卖唱乞讨,从此,便播下了淮海戏的种子。淮海戏在晚清的时期才逐步形成,淮海戏的唱腔技巧源于海赣述灌(海州、赣榆、沭阳、灌云)等地的“拉魂腔”。“拉魂腔”的起源总的来说有三种,一是与以上所说的相同,山东历城有唐大牛、唐二牛兄弟二人外出逃荒,身背大鼓和三弦,在海州沭阳一带以卖唱为生,渐渐的播下了“拉魂腔”的种子。二是在清末道光年间,山东临沂有个姓金的艺人,他把演唱艺术传给邱、黄、桑三个徒弟,他们三人又广收徒弟,从而将“拉魂腔”发扬光大。三是清道光年间,在海州一带有邱、葛、杨三个民间艺人卖唱,从而留下了“拉魂腔”。1.1.2茶文化背景下淮海戏的发展。茶文化背景下淮海戏的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分别为清末时期、新中国成立时期、70年代末改革开放时期。淮海戏从产生到逐步成熟、由小变大的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得到民众的喜爱,其根源是其源于民间,拥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反映的是真实的人民生活,鲜活人物形象的塑造,通俗易懂的演唱风格,都是淮海戏的艺术魅力所在。清光绪六年后,淮海戏艺人首先是自由结班,后来主要发展成以打地摊演出的形式出现。光绪二十六年(1900)后,淮海戏逐渐发展,表演形式不断丰富,女艺人不断涌现,此外,淮海戏还吸收了其他剧目形式和特点,唱腔也逐渐得到了革新,表演上也由单纯的说唱变为带感情的表演唱。由于是源于民间、发展在民间,因此淮海戏的在民间的影响力一直比较大。每次专业的淮海剧团下乡演出,都围满了前来观看的父老乡亲。每个淮海戏剧团每年下乡演出上百次,总能受到百姓的热拥。而江苏省连云港市的百姓也非常喜爱演唱淮海戏,走在公园里或者小桥上,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三五成群的人用简单的乐器在演奏或者演唱淮海戏。而随着淮海戏近几年的发展,一些周边地区也有较多的地方,经常进行淮海戏的演出。相信,不久的将来,淮海戏的影响力一定能扩大到更多的地方。

2茶文化背景下淮海戏的唱腔艺术

唱腔的形成大抵是某些古老剧种流传各地,同当地的剧种结合,或同各地方方言、音乐结合产生支派的结果,是某些戏曲剧种在音乐上和演唱方式上具有较多的共同点,一般把这些关系密切的剧种和腔调统称为一种唱腔。淮海戏的唱腔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类特点。2.1拉魂腔。拉魂腔是淮海戏的主要唱腔。拉魂腔,又名柳琴戏,因其曲调优美,演唱时尾音翻高或有帮和。究其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由鲁西南民间小调为基础,受当地柳子戏的影响发展起来的;二是源于连云港海州,由当地秧歌、号子中的太平歌、猎户腔经民间艺人丘、葛、张三人的加工而形成拉魂腔。淮海戏的主要唱腔即拉魂腔非常别致,地方特色尤为鲜明。男唱腔粗狂、爽朗、嘹亮。女唱腔宛转悠扬、丰富多彩、余味无穷。唱腔大多以徵调和宫调为主,徵调式温和缠绵,宫调式明快刚劲。以宫调式为例:这是较早的淮海戏《喝面叶》中的一个唱段,本段主要以说唱为主。以无伴奏高腔为主。较早的淮海戏的唱词大多是民间故事和百姓自身的生活,唱腔特点与演唱技巧大多与淮海戏锣鼓相符合,从而形成了淮海戏的独特的音乐风格。锣鼓在淮海戏的演唱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淮海戏演唱一般是在有锣鼓的引导下开始的。例如:淮海戏著名剧目《皮秀英四告》中的一场中,皮秀英拦轿,锣鼓起|急急风|流水转|四击头|亮相,皮秀英疾呼“冤枉”,中军曰:“你有何冤枉”。这里就可以充分的看出在淮海戏的唱腔里面锣鼓起重要作用的特点。节奏鲜明、唱词明了易懂,较早的淮海戏的唱词大多为连云港市的方言,后来得到更多的人认2020年第08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可后才逐步演变为普通话。拉魂腔是从劳动号子、生活音调发展而来的曲调,在淮海大地上,农民的生产劳动中或农闲、休息时,具有地方特点的劳动号子,民间小调随处可见。不仅是我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属于音乐范畴。早期的拉魂腔还不能称之为我们现在意义上的戏曲,还是以歌舞表演及说唱形式为手段,边唱边舞、或只舞不唱、或只唱不舞的形式不一,样式多样的表演形式。从其所演唱的曲调和腔调上讲,多是明清俗曲及淮海地区方言音调的拖腔。又称依心调,其功能还谈不上是一种艺术的表演,只是在茶前饭后供人们娱乐消遣。随着拉魂腔的进一步发展,到了清末民初时期,出现了三小戏阶段,这才真正标志着地方小戏拉魂腔的出现。在三小戏表演阶段,由于角色的单一,特点是同一行当中不同年龄段或不同性格气质的角色表演上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此时在表演上,也达不到很到位的表达。可以说经历了很艰苦的一段发展期,后来随着锣鼓的加入,各种吹管乐器和弦乐也加入进来,拉魂腔才真正的得到大众的认可与赏识。一种曲种旋律线犹如人的外貌与装束,最为显眼。拉魂腔将主要曲调型抽出,和其他音乐素材重新组合,构成新腔,变化的异常灵活。并能在“活”的前提下,保持拉魂腔唱腔剧种风格的统一。这些骨干音有这些音型,往往存在于乐句或乐段得开头或结尾或句中由于深受梆子腔的影响,因此在淮海的拉魂腔音调中出现了这样的骨干音型,又形成了像梆子腔那样讲究扑美的唱腔风格。拉魂腔最主要的特点与魅力所在还是八度翻高,使得唱腔分外活跃、明快。例如:此谱例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代表,充分验证了笔者所提到的几个方面。2.2并存于拉魂腔的其他唱腔。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多元素音乐的混入,淮海戏才渐渐演化为较为正规的戏曲化。现在的淮海戏中其他的唱腔很少有华丽旋律线条,但是淮海戏是源于民间,给人以平易近人,浓郁的贴近生活的气息。既有刚劲又有力粗犷的“金风调”、也有有高亢悠扬的“二泛调”等腔调。例如:经典剧目《豆腐宴》的一场中,王麻子与刘大婶的一问一答就用到了“金凤调”和“二泛调”。口语化的强调渐长,通常是无过门伴奏,这样的唱腔有益于被听众听的更加清晰,能让一、二百句叠唱词一气呵成,多而不厌,慢而不断,快而不乱,再加上锣鼓和管弦乐的伴奏,演唱时鼓声不盖字,腔唱交替,别具风格。另外,淮海戏还运用“东方调”及“好风光调”两种曲调。这种曲调的优点是可塑性大、风格强、地方性色彩浓郁,有各自的功能及特点,各为其多种行当的演出形式所使用。“东方调”的大致特点为中间数声自由,多种感情的变换相对自由,从而形成了长短不一的完整唱段。“好风光调”的唱法更为多样,这是由于在近代时期,多元素文化的植入而导致的良好的一个变更。可以构成大唱段和小唱段。

查看全文

让文明实践在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连续22、23年分别获得盐城市、江苏省文明单位称号的淮海农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军垦传统文化为引领,创新发展思想,推进移风易俗,不断提高农场文明程度,真正让文明之风深入人心。

一、秉承军垦传统文化打造好淮海品牌形象

淮海农场是由近1万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02师官兵,于1952年4月,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四师而创立的军垦农场,在“生根、立足、生产”三大战役中,创建了“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团结奋进、无私奉献”的农建四师精神。将60多年前淮海农场这段光荣历史挖掘好、传承好、发扬好,并在溯源、提练和农场接续发展中,更好地打造出凝聚人心的力量。2019年2月,农场创建并培植的“军垦文化”被评为江苏农垦首批确立的特色子文化品牌。继承军垦传统文化。农场把农建四师广大官兵建场的光辉历史以农建四师陈列馆的形式进行包装提升,使之成为国家AA级红色旅游景区、江苏省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把拓荒者们的事迹以“创业的足迹、闪光的瞬间、壮丽的诗篇、历史的篇章”结集出版,并形成《摇篮》系列丛书发行;在《淮海大地报》显要位置开辟《铭记历史——讲述这方土地这方人的故事》专栏,将农建四师创建的《生产战线报》上的典型文章进行刊载;在农场创业路上辟有约150米的文化墙,将军垦传统文化的文字图片融入其中;把淮海公园打造成军垦传统文化主题公园,建有农建四师历史浮雕墙,以师领导的名字命名了“‘桂莲’曲桥”“‘明山’假山”等景点,将农建四师精神浓缩为“奋、奉、创”三个金色大字;在即将施工的农场城西塑胶环形步道上,设置了近百幅农建四师时期的老照片,让军垦传统文化以有形的载体在新农场建设中彰显新风采。传承多元移民文化。淮海农场在建场过程中,为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分别接收了3000多名来自海门、如东、阜宁、淮阴、沭阳等县的移民及周边的群众,安置了6800多名城市知识青年,他们带来了各地丰富多彩的习俗和文化。这些在与军垦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碰撞融合中,形成了多元包容的淮海文化。农场传承军垦文化的同时,注重保护好移民文化的物质形态,发挥了多元文化凝聚人心、教化职工、淳化民风的作用。弘扬良好厚德家风。农场建好用好道德讲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教育,引导职工居民自觉做“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模范。通过把家风建设有效融入军垦传统文化,以家训作为治家立业的遵循,把多年来培植的良好家风,潜移默化地激励后辈人的成长,并在家风的传承中有效地促进场风文明建设。

二、运用循序渐进理念奉献好特色文化产品

淮海在特色文化产品打造上,用职工听得懂、接地气、善表达的语言形式,让农场职工居民成为淮海特色文化的主角。搭建平台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参观农建四师陈列馆,感受先辈们创建的军垦特色文化;以节庆活动为抓手,将军垦文化有效融入农场每年筹办的广场文化节、青年大讲坛、职工读书月等活动中;充分运用淮海大地报、微信公众号、企业门户网站、文化墙、橱窗及手机等渠道,展示淮海儿女在时展、社会进步、文明创建征程中的精神面貌,以此来凝聚人心,引导职工居民树立以场为家的理念,激发他们建设美丽淮海的决心和意志。组织筹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建设,是打通宣传职工、教育群众、关心居民、服务大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淮海充分发挥职工居民广泛参与各类志愿服务队的力量,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志愿服务组织框架体系。立足淮海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和10个居委会党员活动室,统筹运用好现有资源,以有形的载体、丰富多样的形式和配套化的服务措施,形成以“文”化“人”的感召力量,使这些载体成为传播党的声音、弘扬军垦文化、培植文明新风、提供便民服务的宣传教育阵地和展示推介平台。推动各类文化协会人才队伍建设。多年来,在淮海文化协会建设上,农场涌现出了书法绘画、太极拳(剑、扇)、广场舞、健身操、扇子舞、音乐说唱、摄影等多个民间协会团体组织。农场在18个基层单位以志愿服务的形式,配备了职工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分子,让他们在文化建设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创作出一批反映军垦传统文化、立足农场振兴、反映职工居民生产生活并符合新时代职工居民追求的文化产品。农场职工后代创作的情景剧《奋斗的音符》,凭借厚重的军垦传统文化题材、生动活泼的情景剧故事、唯美的舞台表演特色,获得了垦区广大观众的喜爱,并受邀在垦区9家单位演出,好评如潮。

三、注重思想创建引领提升好和谐发展面貌

查看全文

省际周边城市商贸发展思索

省际边缘区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省级行政区域在交接处所构成的特定的地理空间,它在地理区位、资源条件、文化背景、产业结构、发展阶段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同质性(仇方道,2009)。由于行政边界因素的影响,边缘区一般具有对基础设施、经济要素、产业扩张和市场等的“切变”作用,从而这些地区产生“边界效应”。从发展特征讲,省际交界地带一般具有经济的不发达共性和相对差异性等特征。关于边缘城市的发展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服务业作为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商贸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对城市的发展作用日趋明显,而关于边缘城市的商贸业发展研究却甚少。徐州地处江苏省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远离省会,是典型的省际边缘城市。徐州商贸业发展研究对省际边缘城市商贸业发展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徐州商贸业发展概况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处,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由于远离省会城市,商贸业受省会城市辐射作用较小。本文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联系较强的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区域,来研究徐州的商贸业发展。

(一)淮海经济区概况

淮海经济区成立于1986年3月,是中国最早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它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脐部,由苏鲁豫皖4省接壤地区的20个市组成。淮海经济区各城市在自然资源、发展历史、经济水平及文化习惯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相似性,产业联系较强,分析徐州商贸业在淮海经济区内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实现对徐州商贸业发展的较为准确的定位。

徐州是江苏省要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之一和徐州都市圈的特大核心城市,同时又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和国家主要枢纽城市。徐州商贸业的发展更是领先于周边县市,特别是近年来徐州发展大交通、大商贸、大物流的政策,使商贸业的发展充满活力,已成为区域商贸中心。但是,商贸业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由于缺乏合理的整体规划,新的商贸业网点层出不穷,业态分布不合理,许多商贸业网点盲目求大、升级,形成恶性竞争,商贸业布局与城市总体发展不一致等,这些问题不但影响了商贸业自身的发展,对整个城市的资源也造成极大的浪费,影响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查看全文

在首届(临沂)全国农村适用型工业品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持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国家轻工业局、中国国际贸促会主办,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中国室内装饰材料协会支持,临沂市人民政府、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咨询公司承办,淮海经济区18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协办的首届(临沂)全国农村适用型工业品博览会今天隆重开幕了。我代表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和1000万沂蒙人民向出席这次博览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出席今天开幕式的领导和主要来宾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同志、国家轻工业局局长陈士能同志、全国供销总社副主任顾尔雄同志、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刘政同志、全国人大常委会政研室成湘清同志、中国国际贸促会会长助理张天全同志、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陈建国同志、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克玉同志;玻利维亚驻华大使奥斯卡.萨莫拉先生、刚国驻华大使皮埃尔帕西先生、厄瓜多尔驻华大使费尔南多.科尔多瓦先生、柬埔寨驻华商务参赞高生乐先生、加蓬共和国驻华商务参赞阿德里安.桑泽先生、罗马尼亚驻华商务参赞多洛班祖.德奥多尔夫先生和夫人、俄罗斯驻华商务参赞亚利山大.卡恰诺夫先生和夫人、俄罗斯驻华商代表鲍理斯.基里琴克先生、越南驻华商务参赞阮伯炬先生和夫人等11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外交部、国家轻工业局、中国国际贸促会、中国家电协会、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的有关领导同志;韩国镇海市市长金炳鲁先生、议长金永祚先生率领的政府、议会代表团,新加坡、韩国、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及港澳台地区工商界、企业界的朋友,山东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策研究室、省经贸委、省外经贸厅、省农业厅、省外办、省贸促会、省台办、省工商局、省侨办、省二轻总会、省建材办等部门的负责同志;淮海经济区经济开发联合会,江苏省徐州、连云港、宿迁、盐城、淮阴、河南省商丘、开封、周口、安微省蚌埠、淮北、阜阳、宿州、山东省日照、枣庄、济宁、泰安、莱芜、菏泽等淮海经济区18成员市地的市长、专员和中国矿业大学的负责同志;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轻工报、大众日报等50余家新闻单位的记者等。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到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值此淮海经济区第十五届市长专员会议在临沂召开之际,我们承办了首届全国农村适用型工业品博览会。本届博览会引起了国家有关领导、国家有关部门、山东省委、省政府、淮海经济区经济开发联合会及淮海经济区各市地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山东省政府、国家经贸委、国家轻工业局、中国国际贸促会、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对博览会的定位、意义和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活动的各项议程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在主办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国家轻工业局、中国国际贸促会和支持单位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的正确领导和精心组织下,博览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淮海经济区经济开发联合会、淮海经济区各市地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对筹备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充分体现了淮海经济区各市地的合作精神,体现了加强经济协作、实现共同发展的强烈愿望。

本届博览会汇集了来自国内外的一大批知名企业、知名品牌,中小企业占有较大份额。名、特、优、新与适用型产品的共同参展,突出了本届博览会的特色,体现了博览会的档次。来自海内外的政府团组、驻华使节、国际友人到会指导,经贸团组、市场团组到会进行经贸洽谈。博览会的举办,不仅对临沂经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淮海经济区的发展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查看全文

融合地域文化职校艺术教育创新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因此,作为中等职业艺术学校,不断创新艺术教育发展模式,为社会不断培养艺术骨干,服务广大人民对艺术的需求就成为当务之急。

笔者将结合地域文化来谈谈对创新中职艺术教育发展新模式的思考。

一、密切联系地域文化,确立特色专业

淮安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城市,曾是南船北马交汇之地,清乾隆年间盛极一时,与运河沿线的扬州、苏州、杭州并称“四大都市”,并享有“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美誉。横贯南北,同时也是商贾的休闲中转站,伴随经济的繁荣,这种特殊的地域性使淮安在文化艺术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仅就戏剧艺术而言,至今仍然盛行在淮安的剧种还有京剧、淮海戏、淮剧、木偶戏等,并且有江苏省长荣京剧院、江苏省淮海剧团、淮安市淮剧团、盱眙黄梅剧团等地方艺术团体。作为淮安唯一一所全日制艺术中专学校———淮安文化艺术学校,根据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向,应当适时调整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教学目标,为地方文化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承担起为地方剧团培养艺术人才的任务,也使自身在办学中逐渐得到提高。2002年在培养淮海戏艺术人才过程中,学校对淮海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将京剧的形、毯、把、身等程式化动作融入地方剧种中,使地方戏进一步规范化;实现不同剧种(如将京剧《小放牛》、《芦花荡》、《白蛇传》、《三岔口》、《卖水》等经典折子戏改编成淮海戏、淮剧)同时共存;在培养淮海戏演员时注重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海戏的传承与保护,如淮海戏经典剧目《皮秀英四告认夫》唱念课采取学生卢蓓蓓与杨秀英老师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尽早让学生接受名家熏陶;在师资结构方面,一方面,保证现有稳定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注重整合地方资源,聘请一线艺术演员、艺术名家作为客座教授,如聘请著名荀派艺术家宋长荣教授学生《红娘》、聘请荣光辉、杨秀英等著名艺术家来校任教,博采众家之长,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优秀师资队伍;同时,与地方各大剧团合作,定向培养艺术人才,从剧团得到技术支持,学生的专业实践也得到了保证。

由于市场需要,淮安文化艺术学校还开设了群众文化专业,为县、区、乡、镇各文化馆、站培养艺术工作者。2000年,学校通过对地方市场调研发现,随着人们生活对文化的要求的提高,精、专、尖艺术演员匮乏,为此我校开办六年制中国舞表演班,目前,多家省市知名演艺团体到我校招聘该专业学生。

二、注重舞台与讲台的结合,开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查看全文

当前城市商贸业的发展

省际边缘区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省级行政区域在交接处所构成的特定的地理空间,它在地理区位、资源条件、文化背景、产业结构、发展阶段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同质性(仇方道,2009)。由于行政边界因素的影响,边缘区一般具有对基础设施、经济要素、产业扩张和市场等的“切变”作用,从而这些地区产生“边界效应”。从发展特征讲,省际交界地带一般具有经济的不发达共性和相对差异性等特征。关于边缘城市的发展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服务业作为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商贸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对城市的发展作用日趋明显,而关于边缘城市的商贸业发展研究却甚少。徐州地处江苏省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远离省会,是典型的省际边缘城市。徐州商贸业发展研究对省际边缘城市商贸业发展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徐州商贸业发展概况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处,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由于远离省会城市,商贸业受省会城市辐射作用较小。本文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联系较强的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区域,来研究徐州的商贸业发展。

(一)淮海经济区概况

淮海经济区成立于1986年3月,是中国最早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它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脐部,由苏鲁豫皖4省接壤地区的20个市组成。淮海经济区各城市在自然资源、发展历史、经济水平及文化习惯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相似性,产业联系较强,分析徐州商贸业在淮海经济区内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实现对徐州商贸业发展的较为准确的定位。

查看全文

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分析

[摘要]研究生导师作为指导和培养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使命,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师德师风建设,在高校的立德树人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学术不端;立德树人;职责;制度机制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一、当前高校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导师德育理性认知不足。当前,研究生导师在德育内容和责任范围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争议和分歧,一方面,德育责任范围边界划分模糊不清。研究生育人工作需要导师、思想政治教师和学校等多方负责,形成合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方职责存在交叉和界限不清的现象,使导师的德育方面优势不能凸显。另外,导师自身面临教学、科研和职称等方面的压力,容易忽略职责交叉的部分,导致出现研究生德育方面的“职责冲突”和“责任真空”等现象,因此导师对德育理性认知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职责的实地落实。导师对德育范围的认识,除参考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外,主要来自于对自身和研究生德育主体间的责任比较。一方面,研究生导师要不断加强系统理论学习,提高自身培养研究生德育的能力;此外,研究生导师应深入了解我国研究生教育宗旨所在,目标是培养什么样的研究生和怎样培养研究生等问题,增强自身的责任感,承担德育工作的引领者和示范者。再者,思想政治教师通过系列课程对研究生进行德育教育,但一般在研一阶段,之后的德育教育基本来源于导师的指导。然而,导师的时间存在碎片化,内容上也很难与思想政治教师进行对接,导致德育教育的持续性较差[1]。(二)部分导师的育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北宋政治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充分体现了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育人与育才两者相统一的过程[2]。然而,在实际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育德过程周期长,具有复杂性,且效果潜隐,往往会出现避重就轻的现象,忽略育德的方面。相对于育德,育才有着外显的特征,只要肯下功夫就会有成效,研究生导师对学生育才的培养往往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育才的周期相对较短,且可量化,通过导师短时间的指导和研究生的多加练习,就能达到一定的技能,保障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毕业。造成有的导师只注重对学生育才,不注重育德。片面追求发所谓的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急功近利,科研成果经不起推敲,甚至发生论文抄袭现象[3]。(三)部分导师的责任心不够强,对学生存在放任不管的情况。部分导师没有把足够的时间用在研究生的启发和指导,对学生的研究进度不进行定期的督促,学生有问题时得不到导师的及时指导,导师对学生存在放任不管的情况,有悖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尤其是对心理上、思想上有问题的学生,不应该歧视或者态度冷漠,应该多拿出时间给予关心,进行正确引导。导师与研究生的互动交流是导师立德树人教育的有效措施和关键方式,要以沟通交流为基础,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导师要努力营造开放、信任和支持的交流氛围,打造关怀、对话、探究的沟通环境。在互动交流中,不仅要了解研究生的研究进展和指导迷津,还要关心研究生的生活及身心健康,保护其合法权益,分析其困惑,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解决困难[4]。(四)制度机制不够完善、导师奖惩与激励机制有待真正落实。客观来说,学校虽然制定了导师选拔机制、聘任机制、考核机制、奖惩与激励措施等,但还不够完善,没有真正从体制机制上保障研究生导师善于、勤于和乐于指导学生,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评价督导奖惩的有效方法。在导师或研究生遇到问题时,得不到制度机制上的保障。而且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机制措施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一方面,导师对招生研究生的积极性不高。

二、提高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之举措

查看全文

白下区在国内率先进行社区民主自治的探索

没有街道办事处的城市基层社会该如何管理?去年3月30日,我市XXX开全国之先河,撤销淮海路街道办事处,进行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将涉及行政执法、行政管理的工作归位给区政府职能部门,把原来区政府管理的社会化职能归位给社区。

这一管理体制新模式一出台,民政部有关负责人便称其意义“不亚于当年凤阳小岗村的改革”。

本月5日,国家民政部部长李学举来到XXX专题考察调研,对这项改革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并希望积极推进,为今后我国政府行政管理层级的改革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区政府职能部门直接走到前台为百姓服务,阻断将自身职能流向社区居委会的“漏斗”

对街道办事处的现状,XXX委书记马和欣有个形象的说法:“城市基层大量的行政事务和社会事务沿着政府层级‘漏斗’,落在了区政府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身上,最终又‘漏斗’到了社区居委会身上。街道办事处扮演着一级‘准政府’的角色,样样都要管,社区自治不到位。”

原淮海路街道办事处,仅其社会事务科就对应区民政等11个职能部门,有些事办起来困难较大,老百姓真正要办一些事,最终还得到区政府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往往又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经济创收和各项迎查活动上。而社区居委会由于其经费、人员配备、工作部署与考核,很大程度上依赖办事处,就得承担区、街道各部门交办的名目繁多的任务,整天忙于应付,社区自治有不到位的现象。

查看全文

农业局小麦防控工作方案

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吸浆虫、麦蚜等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安全的主要病虫害,在我国麦区发生范围广、扩展蔓延速度快、危害损失大。受气候异常等不利因素影响,今年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发生防控形势较为严峻,为及时有效控制危害,确保小麦生产安全,特制订本方案。

一、发生趋势及防控任务

据我部组织专家会商分析,2009年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总体重于上年。其中,小麦条锈病发生早、面积大、扩展快、危害重,当前西南、汉水流域和西北麦区大流行态势已经显现,黄淮海主产麦区流行风险显著增大。预计全国发生面积5000万亩,需防治面积7500万亩;赤霉病在江淮、长江流域、黄淮部分麦区可能偏重流行,需实施预防面积7000万亩;穗期蚜虫在黄淮海及北方大部麦区偏重以上程度发生,发生面积2.3亿亩,需防治面积2.5亿亩;吸浆虫在黄淮海麦区中等或偏轻发生,发生面积4000万亩,需防治面积3000万亩。另外,纹枯病、白粉病以及局部麦区发生的麦蜘蛛、胞囊线虫、地下害虫等防控形势也不容乐观。

二、防控目标与防治策略

(一)防治目标: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将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小麦吸浆虫、蚜虫等病虫的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其中长江中下游和黄淮海主产麦区的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内。

(二)防治策略: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病虫发生危害规律,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重点防控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吸浆虫和穗期蚜虫等重大病虫,兼顾白粉病、纹枯病、胞囊线虫、地下害虫等其他病虫防治,确保小麦生产安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