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期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6 00:19: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后危机时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后危机时期

小议后危机时期欧盟对华新贸易保护主义

一、欧盟对华新贸易保护主义现状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标志着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此后一年间,世界经济经历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当前,在各国政府的强力干预下,全球经济下滑趋势逐渐得到扭转,尽管复苏的过程将十分漫长而艰难,但2009年三季度以来,无论是从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经济体,还是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指标看,全球已经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而进入后危机时期。后危机时期,欧盟对华新贸易保护主义势头不减,不断刷新着对华贸易救济的纪录。

1.1陶瓷行业

2010年6月18日,欧盟宣布对中国瓷砖进行反倾销正式立案。根据相关规定,如果涉案企业不应诉,有可能被征收高达430%的反倾销税,从而失去我国陶瓷出口第三大市场。本次反倾销调查涉及出口约为金额3.1亿美元,而非此前所说的两亿美元。同时,由于涉案企业几乎涵盖国内知名陶瓷企业,该反倾销申诉的立案成为中国陶瓷行业面临的史上最大反倾销调查。

1.2电子行业

2010年6月30日,欧盟已对数据卡进行过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这是迄今中国遭遇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救济调查。欧盟对同一产品同时进行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同一产品,三案齐发,凸显了欧盟后危机时代的贸易保护主义,是滥用规则的极度表现。实际上,欧盟当前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卡生产商都没有。欧盟所要保护的产业就是一家比利时公司(OPTION),而该公司近年的公开年度报告明确显示,他们的数据卡产品已经全部外包给中国生产。

查看全文

后危机时期黑龙江民企发展策略

摘要:在当前后金融危机背景下,黑龙江省作为一个内陆地区经济欠发达省份,民营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等许多方面还有需要改善的地方。我们的政府部门、民营企业和相关机构形成合力,才能在金融危机后的新一轮经济大潮中有所发展。

关键词:黑龙江省;后危机时代;民营企业;发展

2007年下半年,美国爆发了以住房抵押贷款为特征的次贷危机,在随后很短的时间内就演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2008年9月伴着雷曼兄弟、通用汽车公司等的相继倒闭,金融危机像海啸一样开始大范围向世界蔓延,并深入到了各国实体经济,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中国、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无论是珠三角的广东、长三角的江浙,还是像内陆地区的黑龙江省,在经济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在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时刻,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大量的中小企业停产的停产、倒闭的倒闭,特别是外向型的对外依存度比较高的出口创汇型中小企业,面临着生存的危机,企业生产经营显现出一派萧条的景象,随处可见。黑龙江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经济发展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虽然不像沿海各省那样严重,但也遭到了严峻的冲击。

黑龙江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经济发展史中曾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在我省经济建设、产品出口创汇、促进就业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纵观我国的经济版图,凡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都是中小企业或者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通过上面和江苏、浙江省份的比较,可以看出黑龙江民营企业和他们相比在各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差距。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特别是当前的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纵观我省民营企业,无论是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还是民营企业发展自身、企业融资等方面,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后金融危机背景下黑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仍不够完善

查看全文

后危机时期金融管理革新

一、金融危机下金融监管缺失分析

1.对次贷过程监管缺失。通过住房贷款经纪人的推销,房贷银行(MortgageBank)的信用审查和审批,一笔住房贷款往往就这样完成了。但是本应在此过程中发挥指引作用的美国金融监管当局并没有对次级贷款的发放机构、发放标准进行监管,危机发生前,依然没有对其引起高度的重视,因此美国金融监管当局对次贷过程的监管存在缺失。

2.二级市场监管缺失。商业银行通常会把贷款卖给证券公司和投资银行,而后者通常会利用一些金融工具把这些资产重新打包,变成以贷款的债权做担保的证券,然后把这种已经放大了收益的金融产品卖给相关的投资机构,从中或许手续费等收益。在这种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由于杠杆作用,使得资产的实际价值已经被防范,而同时由于资产证券化的过程是较为复杂,就进一步掩盖了其真实的风险信息,并将这种带到了市场中,而美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对于这种金融产品创新和衍生品的泛滥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对其进行干涉,同时由于金融衍生品的信息公布是不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中显示,因此监管当局也无法得到准确的产品信息。

3.信用评级公司监管缺失。从金融危机的发展过程来看,信用评级机构也成为了推手,危机前,其把大部分的次级住房贷款都给予很高的评级级别,而其后又迅速降低所有次级贷款的评级,加剧了市场的恐慌,存在着“利益相反”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信用评级的“公正性和严正性”。

二、金融危机后美国、英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分析

1.美国“伞+双峰”式改革的制度分析。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也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了改革,此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最终模式是在“伞”的基础上吸收了“双峰”的结构特点。新的监管体系具备了以下三个职能:一是从稳定整个金融市场出发进行的市场稳定监管;二是从加强市场规范的审慎金融监管;三是从投资双方出发的商业行为监管。在这其中,市场稳定监管者(美联储)充当“伞+双峰”的“伞骨”,两个监管机构充当“双峰”来执行目标型监管职能。

查看全文

后危机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的择取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涉及国家根本竞争力、国家安全、国家战略目标实现,影响国家政治地位的产业。本文在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后,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统筹处理好国家与地方、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产业规划与科技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并就具体策略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

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1.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

(1)战略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是一般的产业,应该有利于我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我们发展方式转变,对下一步国家经济发展和结构具有战略意义、全局意义。(2)创新性。新兴的产业应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同时技术提升的空间很广阔,而且又处于突破的边缘,政府再扶持一下,资金再支持一下,突破成本的瓶颈可能会迎来新的发展空间,有可能会推动新的产业革命的发生。(3)先导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现了新技术的发展方向。(4)市场需求不确定。一是供给创造需求,而不是需求拉动供给。二是高价位。新能源就比常规的能源价格要高,在发展的初期需要政府组织。三是修复环境和基础设施不完善,比如像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器。

1.2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

查看全文

漫谈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

1平稳性检验

在协整检验之前,必须首先检验各个变量危机前、危机中、危机后的三组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本文采用增广的迪基-福勒方法即单位根ADF方法对五个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并采用AIC和SC最小准则来确定时间序列的最佳滞后期,因篇幅限制,仅列出危机中时间序列的的检验结果。检验结果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五个变量的三组原序列均接受原假设,现为非平稳序列。但五个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经过一阶差分后,其ADF检验值均小于临界值,即拒绝原假设,现为一阶单整的平稳序列,因此符合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协整方程回归。

2实证检验

基于上步骤的平稳性检验,分别将中介目标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将最终目标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长期协整方程,选择最优滞后期,进行最小二乘估计,同时采用广义差分法消除模型的自相关,得到危机前、危机中、危机后三组长期均衡关系的协整方程回归结果。估计均为显著,且经检验发现,协整方程的残差均为5%显著性水平下的平稳序列,因此金融危机前中后变量的长期协整关系均成立,中介目标变量与最终目标变量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然而,从短期来看,又可能出现失衡状态,为增强实证检验的精准度,本文进一步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以分析各经济变量间的短期动态关系。该误差修正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为协整方程中被解释变量的一阶差分,解释变量为协整方程中解释变量的差分序列以及长期均衡方程的误差项。筛选滞后项,得到短期误差修正模型的最优估计结果。为进一步证实协整回归的结论,系统分析货币政策与国民产值、物价指数之间的先行、滞后关系,本文对金融危机前后的变量进行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根据AIC和SC原则,滞后期同样选择为1。

3实证结果分析

第一,在中长期内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存在非对称性。就经济增长而言,金融危机发生前中后三个阶段,货币渠道的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及信贷渠道的信贷规模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均是显著的,但信贷规模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存在5期的滞后,且除利率对国内生产总值呈负向影响外,其他两个变量均呈正向影响。金融危机前,当货币供应量下降1%,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475%;当利率上调1%,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823%。当信贷规模下降1%,五期后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341%。同样分析危机时期和危机后的实证结果并将三个阶段进行对比后发现,金融危机前三个变量的系数明显大于金融危机时期,金融危机后的变量系数小于危机前而大于危机时期,处于居中地位。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在我国经济周期的三个阶段中,金融危机前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最大,危机时期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最小,而危机后稳健性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居中。

查看全文

后金融危机时期保险业的风险探索

一、后危机时期我国保险企业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

后危机时期我国保险企业经营环境发生的变化对风险管理提出了挑战,只有清晰地认识才能积极有效地应对。

(一)日趋激烈的竞争带来的挑战。市场繁荣期的竞争更多的是营销能力的竞争,而在后危机时期,一方面市场环境复杂动荡,另一方面市场需求还有待恢复,投资收益降低和资产的缩水又会刺激保险企业对当期保费收入的不理智追求,从而导致风险积聚。因此如何在适度承担可控风险的前提下应对后危机时代的残酷竞争更加考验保险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同时,由于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将高于发达经济体,各类跨国公司都更加重视中国市场,以寻求新的增长点,国际保险企业也不例外,因此具有先进风险管理技术和理念的国际保险企业经营重点的转移必将加剧我国保险市场的竞争。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公司稳定下来,也有一些会被淘汰出局。如何能在后危机时期积蓄实力迎接下一个繁荣期也对我国保险企业风险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新产品开发带来的挑战。由于经济危机降低了人们生活的安全感,因此会使人们的保险意识有很大的提高,保险需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风险保障型产品需求会大大增加,投资型保险产品更加倾向低风险、高稳定性收益类产品。这就促使保险企业在后危机时期调整产品结构,加速新产品的开发,侧重发挥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作用。开发新的风险保障型产品要求保险公司提高精算水平,控制新险种的保险风险,并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准确评估企业总的风险承受能力;具有抗金融周期或者金融危机能力的长期储蓄型产品则对保险企业资产负债匹配风险的管理提出了挑战。

(三)保险资金运用带来的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已逐渐显现,2008年我国全年保险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仅为1.9%,低于上年10.1个百分点。2009年虽然市场有所恢复,收益率达到6.41%,但仍低于2007年约4.5个百分点。后危机时期资本市场将逐步恢复,但仍然会以低迷震荡为特点,而且通胀又会有所抬头,因此虽然长期投资可能有较好的盈利机会,但短期投资平均回报仍将处于历史低位,同时金融投资风险也较难预测。随着保险资金境外运用开闸,在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的条件下,保险资金境外投资风险控制的难度也将增大。另一方面,后危机时期不仅长缴费周期的保险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而且在保费支付形式上,消费者运用财务杠杆的意识增强,期缴方式将会增多。随着保险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保险资金的风险管理对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

(四)金融监管加强带来的挑战。后危机时期中国保监会将会在保险资金运用和偿付能力两个方面加强监管。《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草案)》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保险产品重大保险风险测试结果,将保险产品分为保障型保险产品和投资型保险产品,实施保险产品资金运用分类管理。投资型产品资金运用,要在风险控制等环节独立于保障型产品资金和其他资金的运用管理。保监会制定了保险资产监督管理办法以及保险机构股权投资管理、衍生品交易管理和融资融券管理等的规定;在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同时,严格控制投资比例和额度。这些变化对我国保险企业产品风险评估技术、资金运用的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全面风险管理技术提出新的挑战。在偿付能力方面保监会逐步提出了动态监控的要求,这可以看作是保险企业由原有定期提交风险管理报告的静态风险管理向动态风险管理过渡的一个开端。

查看全文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策略

摘要: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发展呈现衰落趋势。在当今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依然面临着竞争压力加大、管理理念落后、管理策略不科学等问题的困扰。建立高效的管理制度、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强化财务制度、制定适宜的管理模式,是企业渡过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策略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金融危机刚刚出现回暖之际,我们正式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显著特征是大多数企业会陷入较之金融危机爆发前更为激烈和残酷的竞争环境中。企业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新的消费者心理、新的挑战,如何化解困境,树立信心,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发展问题,选择何种经营管理模式,是我国企业关注的焦点。

后金融危机时代简述

1.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发生背景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相继引发了地产泡沫、股市泡沫,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经济衰退和消费者的恐慌心理,各国经济状态萎靡不振。从经济衰退时起至经济明显复苏回升之前的这段动荡时间,被称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其周期长短没有确切答案。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努力采取各项措施稳定本国经济,以期将金融危机的损害降到最低,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经济下滑趋势受到遏制,一些国家开始出现经济回暖现象。

查看全文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改革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后金融危机时代正悄然来临,中国企业如何在该时代实现经济管理创新改革,稳定企业发展,成为企业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立足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对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经济的管理改革及创新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改革

金融危机曾一度席卷全球,全球经济因此蒙上了沉重的阴影,各个国家在金融危机时代都在等待时机重新发展。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来临,我国许多企业都在这个背景下面临巨大的运行压力,市场竞争加剧、产品积压与滞销等,都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挑战,企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因此,如何让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能够摆脱制约发展的因素,重新走上正轨迎接市场挑战,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重点。在这个阶段,让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实现进一步的改革与创新是唯一出路,企业只有依靠自身管理模式的完善,才能更好地运用管理手段实现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推动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健康成长。

1后金融危机时代概述

1.1后金融危机时代概念界定

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指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带来的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金融业等受到的严重冲击之后所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全球经济正处在受到巨大震荡后的缓慢恢复与发展阶段,标志着全球经济在触底后正缓慢回升,主要表现在美国实体经济运行情况好转,众多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现象恢复。后金融危机时代特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世界经济竞争加剧。由于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带来严重影响,许多国家在经济遭受重创后希望尽早走出阴影实现经济重建,所以加剧了对市场资源的争夺,各国企业在这样的资源争夺战之中面临严峻考验。其次,由于金融危机,各个企业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指引下出现不平衡发展态势,各企业间的差距逐渐拉大。最后,世界实体经济发展困难。在这一时期内,世界经济处于大范围的动荡期,发展前景存在很大变数,不能在此阶段对经济做出合理预测,许多资金都流向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在此状况中发展较为困难。

查看全文

国外贸易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地位

一、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与美国经济的变化

美国同世界经济增发波动一致,美国的经济的波动更大于世界的波动,说明美国相比其他国际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更大。美国GDP在08年第4季度陡然下降,落至一7.8%的最低点,金融危机过后,政府纷纷出来一系列救市措施,在的年1季度GDP开始回升,09年第3季度才开始正增长,但整个后危机时代美国印P的增长都呈现出波动的不稳定性。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以及美国经济的疲软都对世界贸易格局产生极大的影响。发达国家往往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出口目的地,美国更是突出,在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经济的整体衰退,i日之展中国家不得不采取措施扩大内需加强南南合作。美国为振兴国家经济也将扩大出口,而相比发达国家,开拓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将更有潜勺。

二、后危机时代贸易格局的变化

1.后危机时代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由于发达国家经济疲软,货物和服务国际贸易尚未恢复到危机前年份的快速增长状态。在经历了2008一2009年的急剧下跌和2010年的快速回升之后,货物贸易量在2011年仅上升5%,2012年上升不到2%,在这方面,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的情况相似。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只有美国在国际贸易中保持正增长,然而2013年,这种增长似乎开始放缓。2008一2009年的危机改变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格局。所有发达区域的进口仍然低于其危机前水平,只有美国得以将其出口增加到了高于其先前(2008年8月)的峰值的水平。另一方面,新兴市场经济体这一组别的出口要比其危机前峰值高出22%,而其进口方面的相应数字则要比危机前峰值高出26%。不过这些经济体的贸易增长速度已经明显放慢:在危机前年份,即2002至2007年间,这些经济体的出口量以11.3%的平均年率增长,但在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这一时期,其出口量增长率降到了只有3.5%。同一时期,这些经济体的进口量增长也从12井%降至5.5%。总之,后危机时达国家经济陷人长期衰退,国际贸易也一撅不振,而发展中和转型期经济体虽然表现较好,但脆弱性依然存在。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世界贸易格局没有改变,但受到削弱。2.后危机时代美国在世界贸易格局的地位。后危机时代的国际贸易格局中,所有发达国家里,只有美国一直独秀。无论是危机前还是危机后,美国都一直保持着世界上最大贸易国的地位。如下表所示,德国、中国、英国、日本等危机前后在主要贸易国家的名次上略有起伏,特别是中国,在2010年之后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虽然一直未能超越美国,但不同于之前美国对其他国家遥遥领先的状态,中国在后危机时展迅速,直追美国,成为美国潜在的对手。在后危机时代,美国的对外贸易并没有呈现GDP岁愁似的波动,美国对外出口一直保持稳定的规模,在世界贸易的占比中一直保持着约8%的比例。而进口则受到危机的影响,比起危机前下降了0.01个百分点,在2011年低到了0.12,这与美国政府在危机后的贸易保护政策有关。美国贸易总量在世界的占比中也同样略有下降,从危机前的11%下降到2012的10%,而且2009年到2012年都是10%。所以总的来说金融危机对美国进出口贸易虽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从规模上来讲仍然保持着稳定的量。而美国稳定的贸易规模也是世界经济的稳定剂。

三、结语

总之,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陷人萧条,尤其是发达中国家将陷人长期的衰退中。美国虽然在危机迅速恢复过来,但后危机时代经济增长仍然不稳定。发展中国家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由于对发达经济体的依赖,发展经济体仍显脆弱。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发达经济体的优势不在明显,取而代之的新兴经济体表现强劲,但由于自身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对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新兴经济体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仍较脆弱。后危机时代美国经济逐渐恢复,其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进口,但整个对外贸易的规模依旧庞大,美国依然是全世界最大的贸易国,在发达经济体中一枝独秀。但其遥遥领先的地位不复存在,新兴国家的代表中国紧追其后,成为美国潜在的竞争对手。

查看全文

十二五体会与感悟

全球经济在经历了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之后,十二五”时期。逐步走入一个调整和转型阶段。十二五”规划充分考虑了全球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基本世情,力求在规划制定中,冷静观察,冷静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掌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发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作为即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而言,十二五”规划将不只仅影响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而且将对全球经济发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十二五”时期的全球经济

其表示为世界经济在结构变化过程中的逐步复苏。这个阶段,十二五”时期世界将进入“后危机时代”这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由于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世界经济的重心和主题也随之发生改变。具体而言,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重心及其主题的变化表示为以下五个层面。

全球经济发展重心将“回归”实体经济领域。相关研究标明,第一。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虚拟经济的发展超出了实体经济接受范围,发生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金融深化的肯定结果。虚拟经济具有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的基本特征,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最终目的随着社会信用的扩张,虚拟经济的规模迅速扩大,甚至超越了实体经济。以美国为例,2007年其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30倍。这种情况下,虚拟经济发展严重脱离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泡沫化”极为严重,成为导致本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由此,后危机时代”通过金融体系“去杠杆化”挤压经济中的虚拟泡沫”使整体经济发展重心回归实体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一大特征。

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将“重塑”经济平衡状态。全球经济失衡被认为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第二。失衡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危机后必将难以为继,世界经济结构将出现一次大的调整。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支点在于各国经济结构的转变,体现为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由此,各国经济结构转变带来的世界经济重新平衡将成为“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将“催生”新一轮产业革命。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看,第三。人类应对经济危机并最终解脱危机“后遗症”方式有两种:一是对外战争和国内革命,另一种是新技术革命。其中,实施新技术革命的社会交易利息较低,最为积极和有效的去危机”手段。1857年,以生产过剩危机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美、英及欧洲大陆许多国家的企业在此次危机中纷纷破产。但是之后十年内,以电气化为核心的产业革命给资本主义国家注入了增长动力,使这些国家迅速解脱危机,走上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而19291933年的大萧条”之后,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广泛应用为特征的产业革命的发生,为美国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坚持经济临时稳定增长提供了新的源泉。由此,经济危机往往随同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而本轮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必将“催生”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