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资源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5 20:41: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洪水资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洪水资源缺水缓解论文
1.概况
枣庄市薛城区位于山东省南部、微山湖东岸,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边缘,衔接黄淮海洪泛区,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城东穿过,交通便利,有山东南大门之称。薛城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在一定程度上受海洋调节的影响,有显著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热同季,降水集中。春季回暖快,降雨量少,多风,蒸发量大,易干旱;夏季炎热、多雨,潮湿,易涝;秋季降温快,雨量骤减,多晴朗天气,晚秋易旱;冬季雨量稀少,寒冷干燥。全区全年日照时数为2532.1小时,整个作物生长期3月至10月份总日照时数为1826.9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72%,光照条件优越。全区多年年平均气温14℃,最高气温极值40.5℃,最低气温极值-22.3℃。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04毫米,季节降水明显不均,春季占年降水量的16.3%,夏季占59.2%,秋季占19.2%,冬季占5.3%。本区多年平均蒸发量757.5毫米,夏季是全年蒸发量最大的季节,月平均蒸发量166.4毫米。
薛城区属淮河流域湖东京杭大运河水系,区内大小河流共17条,多发源于山丘地带,均属季节性河流,自东向西,自北向南分别注入京杭大运河和微山湖。区内主要河道为薛城大沙河、周营沙河以及位于常庄、沙沟、周营等镇内的小河流。
全区面积506平方公里,辖六镇一街,361个行政村,至2002年底,总人口达44.91万人,其中薛城南部地区主要包括沙沟镇和周营镇,人口1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0%,共有耕地20万亩,约占全区耕地面积的58%,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区水资源总量的24%,水资源的贫乏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水资源状况
南部地区河流主要有周营沙河以及位于常庄、沙沟、周营等镇内的小河流,发源于山丘地带,均属季节性河流,自东向西,自北向南分别注入京杭大运河和微山湖。该区域无大中型水库,50年代后期先后兴建了小营、南常三村、九队等5座小型水库,塘坝110座,总有效蓄水能力为300万立方米。2.1地下水
薛城南部区域地质属薛南变质岩区,总面积217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43%,区域内隐伏着太古界片麻岩,花岗片麻岩,地下水赋存于风化裂隙中,岩层风化深度较浅,贮水条件较差,水量很小,单位涌水量小于10m3/d。地下水主要为附近农村生活及生产用水,对工农业取水无集中开采价值。
洪水资源制度管理论文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洪水资源利用法律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洪水资源利用法律制度建设的重点等进行讲述,包括了适应洪水资源利用趋势的内在需要、协调洪水资源利用复杂利益关系的迫切要求、解决洪水资源利用法律缺位的关键举措、确立洪水资源利用的基本原则、确立政府主导的洪水资源利用管理体制、确立洪水资源利用规划制度、结合洪水资源利用方式设计不同的法律制度等,具体资料请见:
论文关键词:洪水资源利用法律制度建设
论文摘要:开展洪水资源利用法律制度建设,适宜“自下而上”,由各地方根据情况先行开展相关法规建设,包括制订适用于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性法规或者地方政府规章等另一方面,伴随着洪水资源利用的实践推进和各种制度建设的探索.适时“自上而下”,由国家推出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全国范围内洪水资源利用的开展。
洪水资源利用是指按照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原则.通过建设和完善滞、蓄、调、引、灌等工程设施,综合采用规划、预报、调度、应急预案等非工程措施,实施洪水风险管理,对特定规模洪水的公益性增值利用,具有综合、风险、公益、增值等特征。在洪水资源利用过程中,涉及洪水风险管理、洪水资源利用规划、河湖水库调度、蓄滞洪区优化运用、地下水回灌等多种行为.需要调整多重利益关系,亟须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建设。
一、洪水资源利用法律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1.适应洪水资源利用趋势的内在需要
科学利用洪水资源管理论文
【论文摘要:科学利用洪水资源办法和办法
【论文摘要摘要:水资源短缺、洪涝灾难和地下水持续下降新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同时也是制约东营市发展的主要新问题。笔者结合东营市实际,分析了东营市近几年水资源状况,现就如何把洪水资源变害为利,科学和综合利用洪水资源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前言
长期以来洪涝灾难一直是威胁人们生存的心腹之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防洪减灾已经成为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我国政府在1998年长江发生大洪水后,对防洪工作重新做了战略性的调整,即我国的防洪工作将逐步从控制洪水向体现水资源性的洪水管理转变,以规范人类社会活动,尽最大可能变害为利,充分利用洪水资源,以解决我国面临的水资源紧缺新问题。在水资源紧缺的东营市,汛期洪水在造成灾难的同时,其作为资源的特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是值得探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2东营市地理位置及水资源概况
山东省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也是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全市总面积8053平方公里,当地水资源量为5.0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47亿立方米,有70%集中在汛期,大部分汇流后经河道排泄入海。唯一的地下淡水区位于小清河以南的山前冲积平原上,面积为367平方公里,其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0.6亿立方米。由于连年超采,致使地面裂缝、海水入侵。小清河以南地区地下水持续下降,,到2007年已形成以大王镇政府驻地、稻庄镇政府驻地、县城规划区、石村镇辛桥为中心的4个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同时,黄河水是东营市最重要的客水资源,近年来均引提黄河水量为55亿立方米。随着黄河水资源日趋减少,东营市水资源短缺新问题将愈加突出。因此,在有效利用黄河水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洪水资源是非常必要的。
洪水资源科学利用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科学利用洪水资源措施与办法
【论文摘要】: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和地下水持续下降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同时也是制约东营市发展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东营市实际,分析了东营市近几年水资源状况,现就如何把洪水资源变害为利,科学与综合利用洪水资源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前言
长期以来洪涝灾害一直是威胁人们生存的心腹之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防洪减灾已经成为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我国政府在1998年长江发生大洪水后,对防洪工作重新做了战略性的调整,即我国的防洪工作将逐步从控制洪水向体现水资源性的洪水管理转变,以规范人类社会活动,尽最大可能变害为利,充分利用洪水资源,以解决我国面临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在水资源紧缺的东营市,汛期洪水在造成灾害的同时,其作为资源的特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是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2东营市地理位置及水资源概况
山东省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也是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全市总面积8053平方公里,当地水资源量为5.0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47亿立方米,有70%集中在汛期,大部分汇流后经河道排泄入海。唯一的地下淡水区位于小清河以南的山前冲积平原上,面积为367平方公里,其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0.6亿立方米。由于连年超采,致使地面裂缝、海水入侵。小清河以南地区地下水持续下降,,到2007年已形成以大王镇政府驻地、稻庄镇政府驻地、县城规划区、石村镇辛桥为中心的4个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同时,黄河水是东营市最重要的客水资源,近年来均引提黄河水量为55亿立方米。随着黄河水资源日趋减少,东营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将愈加突出。因此,在有效利用黄河水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洪水资源是非常必要的。
洪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科学性分析论文
【关键词】:科学利用洪水资源措施与办法
【摘要】: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和地下水持续下降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同时也是制约东营市发展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东营市实际,分析了东营市近几年水资源状况,现就如何把洪水资源变害为利,科学与综合利用洪水资源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前言
长期以来洪涝灾害一直是威胁人们生存的心腹之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防洪减灾已经成为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我国政府在1998年长江发生大洪水后,对防洪工作重新做了战略性的调整,即我国的防洪工作将逐步从控制洪水向体现水资源性的洪水管理转变,以规范人类社会活动,尽最大可能变害为利,充分利用洪水资源,以解决我国面临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在水资源紧缺的东营市,汛期洪水在造成灾害的同时,其作为资源的特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是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东营市地理位置及水资源概况
山东省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也是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全市总面积8053平方公里,当地水资源量为5.0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47亿立方米,有70%集中在汛期,大部分汇流后经河道排泄入海。唯一的地下淡水区位于小清河以南的山前冲积平原上,面积为367平方公里,其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0.6亿立方米。由于连年超采,致使地面裂缝、海水入侵。小清河以南地区地下水持续下降到2007年已形成以大王镇政府驻地、稻庄镇政府驻地、县城规划区、石村镇辛桥为中心的4个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同时,黄河水是东营市最重要的客水资源,近年来均引提黄河水量为55亿立方米。随着黄河水资源日趋减少,东营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将愈加突出。因此,在有效利用黄河水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洪水资源是非常必要的。
洪水资源利用的法律制度健全措施论文
论文关键词:洪水资源利用法律制度建设
论文摘要:开展洪水资源利用法律制度建设,适宜“自下而上”,由各地方根据情况先行开展相关法规建设,包括制订适用于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性法规或者地方政府规章等另一方面,伴随着洪水资源利用的实践推进和各种制度建设的探索.适时“自上而下”,由国家推出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全国范围内洪水资源利用的开展。
洪水资源利用是指按照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原则.通过建设和完善滞、蓄、调、引、灌等工程设施,综合采用规划、预报、调度、应急预案等非工程措施,实施洪水风险管理,对特定规模洪水的公益性增值利用,具有综合、风险、公益、增值等特征。在洪水资源利用过程中,涉及洪水风险管理、洪水资源利用规划、河湖水库调度、蓄滞洪区优化运用、地下水回灌等多种行为.需要调整多重利益关系,亟须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建设。
一、洪水资源利用法律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1.适应洪水资源利用趋势的内在需要
我阚水资源短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的日益增加,缺水威胁将进一步加剧,适度利用洪水资源将成为解决局部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洪水资源利用在规模和总量上都将呈现日益增长趋势存洪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包括洪水资源利用规划、洪水风险管理、江河湖泊水库调度、蓄滞洪区优化运用及其补偿、回灌地下水等,需要一系列制度予以支持。这些制度的确立和运作,单纯依靠政策难以完全奏效,需要上升到法律层面上予以规范化、法制化。
法制建设调整利益关系论文
论文摘要:开展洪水资源利用法律制度建设,适宜“自下而上”,由各地方根据情况先行开展相关法规建设,包括制订适用于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性法规或者地方政府规章等另一方面,伴随着洪水资源利用的实践推进和各种制度建设的探索.适时“自上而下”,由国家推出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全国范围内洪水资源利用的开展。
论文关键词:洪水资源利用法律制度建设
洪水资源利用是指按照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原则.通过建设和完善滞、蓄、调、引、灌等工程设施,综合采用规划、预报、调度、应急预案等非工程措施,实施洪水风险管理,对特定规模洪水的公益性增值利用,具有综合、风险、公益、增值等特征。在洪水资源利用过程中,涉及洪水风险管理、洪水资源利用规划、河湖水库调度、蓄滞洪区优化运用、地下水回灌等多种行为.需要调整多重利益关系,亟须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建设。
一、洪水资源利用法律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1.适应洪水资源利用趋势的内在需要
我阚水资源短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的日益增加,缺水威胁将进一步加剧,适度利用洪水资源将成为解决局部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洪水资源利用在规模和总量上都将呈现日益增长趋势存洪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包括洪水资源利用规划、洪水风险管理、江河湖泊水库调度、蓄滞洪区优化运用及其补偿、回灌地下水等,需要一系列制度予以支持。这些制度的确立和运作,单纯依靠政策难以完全奏效,需要上升到法律层面上予以规范化、法制化.
黄河水域安全管理论文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不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价格体系使这种矛盾更加激化。而这种矛盾产生的必然结果是黄河的经常断流,据统计,黄河1997年断流226天、1998年断流142天。1999年,水利部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水资源实施全流域调控以来,情况好转,但黄河流域水资源缺乏的矛盾依然存在,且越来越突出。
断流使下游无水可用,损失最大的是下游相对较为发达的工业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生态恶化。目前,“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黄河水资源的调度、管理、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黄河水资源贫乏,黄河洪水不经利用排入大海,使对洪水进行风险管理,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进行风险调度,实现洪水资源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中游地区存在严重的农业用水浪费现象。洪水风险管理,大型水利工程的风险调度,存在巨大风险,探讨保障供水,尽量减小风险的途径,成为必要。我们提出“黄河流域节水与洪水风险管理的互补关系”的根据就在这里。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呢?我们从风险调度存在的巨大风险和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浪费两个方面,探讨它们之间存在的互补关系,依次来探寻风险调度适当。用水保障无误的双赢局面。
一、实行洪水资源化调度,风险巨大
(一)滩区农业损失
流域洪水管理论文
一,海河流域防洪工程现状
海河长期以来洪水威胁严重,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几次大规模的防洪规划与治理,海河流域共建成大、中、小型水库1900多座,总库容294亿m3,控制山区面积的85%。其中,山区大型水库31座,总库容260亿m3,防洪库容148亿m3,占61%。修筑堤防4000多千米,使流域内堤防总长达到2万km,相当于全国堤防总长的10%。开挖、疏浚骨干行洪河道50余条。在流域中下游地区规划保留了蓄滞洪区26处,设计蓄滞洪能力170亿m3。目前流域工程防洪能力为10~20a一遇,综合防洪能力约为20~50a一遇。现有的防洪设施在保证城市、工业、矿山企业的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农业生产的保护作用也在逐渐增加,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虽然在最近几十年中,海河流域防洪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由于泥沙淤积造成河床不断抬高加重了洪水威胁;现有防洪工程未达到设计能力,影响工程正常发挥效益;蓄滞洪区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迅速,难以正常启用;现代化的洪水预报信息技术体系不完善。
海河流域大部分水库建于“”和“”时期,并受邢台、唐山两次大地震等影响,大多数工程存在着标准低、质量差等问题。流域山区共有大型水库31座,虽经过历次除险加固,尤其是近几年的大规模整治,巳使部分水库达到保坝安全要求,但目前仍有10座未达到部颁防洪标准。
河道泄洪能力下降,堤防隐患严重。海河流域多数河道堤防为沙土填筑,基础防渗差,堤身质量差,内部隐患多;此外,地下水严重超采,引发大范围的地面沉降,致使河道泄洪能力大幅度降低,各河现状行洪能力只相当于设计标准的20%~70%。
海河流域洪水具有洪量集中,突发性强,预见期短等特点。多年来建设的水文测报系统大多是以水库为基本单元的单个系统,技术设备落后、标准不统一、信息传播时间长,特别是流域性防洪减灾指挥决策系统没有按规划实施,对上游雨情、水情的预测、预报结果不能及时传到决策机关,影响防洪调度、抢险决策等。
二,海河流域洪水特性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系统发展探讨
摘要:水文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构成部分,信息系统获得了广泛利用,从本质上提升了水文水资源发展水平及管理效率,有利于实现水文水资源的长远发展。本文介绍了水文水资源信息技术的基本现状,详细阐述了有效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信息技术;发展现状;优化对策
随着近些年淡水资源的缩减,针对淡水资源的严格控制及科学分配日益关键,为规范应用淡水资源,加大淡水资源的使用率,能够采取信息化管理模式,这个管理途径能够有效降低淡水资源的耗费,提升其使用率,信息管理系统针对创建节约型社会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1水文水资源的基本现状
1.1水资源监控设备匮乏,技术水平低。当前,国内水文水资源发展阶段,水资源监控设备匮乏,甚至质量及性能较为滞后,不能提升管理质量与效率,从而给管理工作造成了较大阻碍。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数水文水资源项目中均会采用科学的水文监控设备,而且布置到每个区域,从本质上提升了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提升了水文水资源发展效率。[1]国家并未购入与利用科学的水文水资源监控设备,仍然采用落后的人工方法,从而造成效率非常低,而且还会存在较大偏差。1.2水文工程建设区间跨越大。水文水资源修建过程其自身的内容很多,所包含的范围很广,例如水文测量、水文测站与信息中心等非常专业的任务。此外,还有土木建设项目、水文数据共享平台和流域监控平台等,针对专业理论的要求很高,专业统一性很强,而且水文修建与一般建筑项目之间有明显的差别,操作地点会随时调动,甚至会包含整个流域,区间跨越较大,从而造成水文水资源发展管理难度非常大。1.3建设主体模糊。建设主体模糊也是阻碍水文水资源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主要是由于水文单位并未理清管理制度,各级政府部门通常会设立地市级水文单位,而且以地区内的河流水系为中心,行业的垂直装置与地区之间的沟通很少,从而造成大多数地市级水文单位通常会负责很多区域的水文建设任务,直接阻碍着水文水资源发展的顺利进行。1.4水资源信息化管理资金无法获得保证。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发展需要巨大资金的支撑,若无法保障资金充足,将无法有效处理水文工作,从本质上限制着国家水资源信息化的全面发展。若水资源信息系统建设中无法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将会造成水资源信息化管理无法得以推广,由此不能保障水文建设质量,极大限制着水文水资源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
2水文水资源信息技术发展的优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