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组织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5 18:01: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合作组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合作组织

林业合作组织现状与对策

林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法人组织,组织形式以使用者拥有和使用者控制为主。小规模的农户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把这些小规模农户组织起来。农户成为合作社社员,能够通过合作社的力量改善自身的生产经营环境,使得社会上的农产品结构有所进步,让农户也能成为富有生命力的市场新势力。

一、林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

(一)林业合作组织业务种类多种多样。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家庭承包经营是国内主要的林业合作组织,林业涉及到的工作内容有种植技术、组织管理、财务管理、商业信息、物品采购。另外还有木材加工、储存和运输。农民要专注于这些业务,专注于相关的服务项目。为了做好这些工作,需要创建有效的组织模式,还要使用有效的商业经营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承包的成员努力实现自我形式的服务、保护和发展。植物层面的业务有林木种苗、植树造林、树木砍伐、看管保护、林下种植。动物层面的业务有驯养繁殖野生动物、林下养殖。管理经营层面的业务有森林旅游。此外还有生产经营层面的业务,包括森林产品深加工、存储、运输和售卖。农民自愿开展这些业务,自愿形成组织。入股入社也是一种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的本质是投资,要求投资者有某方面的优势,可以是劳动力优势,也可以是资金优势。在最近几年时间内,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数量在逐渐上升。2010年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的数量是6.4万个,到了2012年增加至13.28万个。(二)林业合作组织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农户和林地面积加入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的数量越来越少。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一是效益收入,农户加入林业专业合作组织之后,能够获得的资金收入十分有限,所以农户参加林业专业合作组织不积极,而且有很多农户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退出合作组织。第二是经营规模,目前已经成立的合作组织普遍规模较小,能够经营的项目也比较单一,而且缺乏发展资金。没有资金的支持就无法开发更多的林业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合作组织所拥有的林业资源越来越少。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年底,加入林业合作组织的农户数量为1846万户,所经营的林地总面积为3.075亿亩。而在2011年再次统计时发现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户数量有所减少,缩减至1260.71万户,而且合作经营的林地面积也有所减少,为2亿亩。有很多的林地被确认了使用权利归属,但是合作组织经营的林地只占确权林地的7.47%。国务院办公厅在2012年7月下发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这代表林下经济的发展终于迎来了关键时期,在现阶段,林下经济是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方向,会加快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速度,也会促进现代林业的发展。

二、促进林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对策

(一)创新应用新型媒介,建设林下经济产品高端品牌。如今整个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打造林下经济产品品牌要利用这一时代优势。其中现代宣传技术二维码、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大数据都应该运用其中。传统农林业在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快速发展,要让林木种植、林木管护和林木销售在社会大众的监督下完成。比如在安全方面建立二维码溯源系统,让消费者能够准确知晓林下经济产品的质量安全情况。要运用视频媒体的优势让消费者看到林下经济产品从生长到餐桌的整个过程。比如当下湖南卫视热播的《亲爱的客栈2》,就是在内蒙古阿尔山的白浪镇。在这里林业资源丰富,整个节目以搭建客栈和经营客栈为主线,目的在于开发周边的旅游产品,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在探寻林业合作组织的发展道路中,要实现销售平台和生产加工平台的有机结合,创新应用新型媒介,积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打造出新的品牌,探寻新的闪光点。(二)有效利用科学技术,实现林下经济精细化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之后林下经济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农户能够集体承包林地,进而拥有使用林地的权利,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不砍树也能致富”。在发展的过程中,农民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科学经营林地。林下经济覆盖多方面要素,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产品形式多种多样,相互之间的联系十分复杂。目前林业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还比较粗放,实现精细化发展才是正确的方向。为了调动广大农户参与林业合作组织的积极性,发展项目需要有经营周期短、项目收益快的特点。为此要将有效的科技服务模式运用其中,确定林业科技的主体位置。提供富有特色的服务内容。将林农的需求考虑在内,实施订单科技经营的方式。林下经济有很多业务品类,科学技术能够助力林下经济业务发展。比如林下养鸡,利用林地优势,构建良好的养殖环境。利用科学技术提高林地的产出,有效促进绿色生长,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合作社是林业合作组织的一种形式,在建设林下经济产品品牌的过程中,合作社需要承担的工作是经营品牌,要发挥好组织职能,还要做好传统的销售工作,除此之外,宣传工作也必不可少。另外要制定详细合理的管理章程,明确合作组织的根本准则,细化合作组织的治理结构。

查看全文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调研报告

××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是华夏人口第一大县,陆域面积全省最大。××县现有174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142万人,耕地面积204万亩,辖38个乡镇场,472个村、居委会。近年来,由于××县农村经济发展较快,特色产业、规模产业凸现,尤其是花木、林业、蔬菜、食用菌、优质稻米等产业发展较快,活力较强,目前已成为××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其中花木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1.2万亩发展到目前的25.6万亩,××县有1.2万农民经纪人专门从事花木运销;成片林面积6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50万立方米;食用菌种植面积近1亿平方尺,这些特色产业的形成有力地带动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据统计,××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涉及花木、蔬菜、林业、优质稻米、用水者协会、农副产品加工、养猪、家禽等10余类特色产业,建有县乡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80余个,参会人员1万余人,较好的拉动了××县特色产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一、目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合作方式。

1、协会合作方式。如××县花卉协会有148名花卉企业老板参加,主要从事花卉信息、市场销售、技术推广、花卉新品种引进示范、绿化工程承建等服务,有力的拉动和带动××县25.6万亩花木产业的发展,年销售花卉10亿元,目前花卉产业是××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2、产销合作方式。如××苏北花卉盆景有限公司,是由花卉营销大户李生发起,并由大户李生担任合作社领导,每年由大户负责统一收购或组织收购社员的花卉苗木,对名特新产品实行保护承诺价收购,合作社领导既是营销龙头,又是生产者、新技术示范和推广者。该公司现拥有花卉苗木生产示范基地近2万亩,带动和营销周边花农种植花卉面积近10万亩。苏北花卉盆景有限公司是国家二级资质绿化企业,拥有固定资产2000余万元,年销售花卉苗木产值达8000余万元,是江苏农产品销售的百强企业,全国花卉协会成员单位。

3、股份合作方式。如××宗广蘑菇生产合作社,由部分成员投入股金,其中合作社的领导成员持大股,以股金在合作社内创办实体。如生产资料供应站、制菌厂、产品交易市场和产品包装加工厂等等,通过办实体来提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提高产业化水平。这些实体对本组织成员实行低价有偿服务,以嬴得非入股成员对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他们的领导机构是经过成员代表会议选举产生的。

4、公司+农户合作社方式。如北丁集乡蘑菇生产营销联合体、吴集镇粉丝加工合作社。他们都是有限公司领头创办,为了保证联合体有稳定的生产基地,保证企业的地位和产品营销市场,联合体为农民提供种苗、技术、管理、产品保护价收购和生产资金担保服务,较好的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查看全文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2004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把“培育农产品营销主体、鼓励发展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作为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提出来,这一文件精神以后,立即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委员也把这个话题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乘着东风,记者就这一话题采访了有关方面。

●●向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发展

中国的一大国情是农民比重大,即使我国的城镇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到2020年时城镇化率达到50%~60%,那时还将有六亿到八亿人在农村生产、生活。我们要和重视支持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从事服务业一样,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解决农民持续增收的一项重要战略。

多种形式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重要标志。全国政协委员金基鹏在苏北盐城市调查时发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显示出它在引导组织农民实施产业化经营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是能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使农民按照市场信息,有计划地组织农产品生产、运销、减少市场风险,避免大起大落,既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稳定发展,又有利于城市农副产品的稳定供给。二是能做到合作社和农户双层经营,推进农业技术和进行集约化经营,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我国农业生产由农户实行小规模经营的状况,短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而只有真正能和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的合作经济组织,才能从机制上促进农业科学技术加快普及,使农业实现集约化经营。三是能使农业向贸工农一全化经营方向发展。使农民特别是纯农户分享到农产品加工、运销中所获得的后续收益,开辟农民实现持续增收的新门路。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农业都是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尤其是土地资源相对较少的地方,如荷兰、丹麦等国家,农牧产品一般都经过加工增值再进入市场,以提高农牧业经济效益。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下,要振兴我国农业,就要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的同时,努力加快农业向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方向发展的步伐,这样才能发挥我国劳动力多的优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使我国农业立于不败之地。

●●组织建设刻不容缓

查看全文

农村合作组织分析论文

一、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大意义

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新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形式。通过合作,把小型分散的生产、加工、营销的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利益最大化。归纳起来,这种新型合作组织的重大意义主要在于能够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改变农民自身的弱势地位。

1.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新的农村生产关系适应了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飞速提升。随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民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资金积累不断丰富,经营领域不断拓宽,继续按照原来的家庭小规模经营方式不能扩大再生产,生产力水平不能继续提升,农民不能持续增加收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生产力是第一要务。当前农村发展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就是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通过合作,整合各种生产要素,提升生产力水平,这是一种全新的合作,现代化的合作,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过渡,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指出,“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对完成农业现代化,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的健康发展,建设农村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改变农民弱势地位,实现市场公平竞争地位的有效选择

查看全文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仅仅是中介组织

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成为破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千千万万分散经营的农户如何进入大市场难题的具体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离不开组织载体,与之相应的组织模式也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完善,初期以“公司+农户”模式为主,逐步演变成“公司+农户”、“公司+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会员(社员)”、“合作社+社员”、“合作社+公司+社员”等多种模式共同发展的格局。值得重视的现象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可或缺的方面军,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功能正发生着积极的演变,不再是单纯的中介功能,龙头带动功能日益增强。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初始模式“公司+农户”中,公司凭借其拥有资本优势将农业产业链诸环节整合起来而形成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一经出现,便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重视,并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在全国迅速发展,为解决当时遇到的小农户难以进入大市场问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公司+农户”模式中,随着公司市场拓展能力的提升,其辐射带动农户的覆盖半径也相应增大,公司与农户之间缺少承担生产组织和利益协调的中介,—些公司所需的较大数量的优质农产品原料得不到稳定供给,公司不仅难以提高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的甚至丧失已占有的市场。有资料显示,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与龙头组织有订单合同关系的农户不到10%,履约率不足1/3。

“公司+农户”向“公司+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会员(社员)”演变,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的自我完善,其动力首先来自公司。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引入,使农业产业链中各利益主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更容易成为现实。由于引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能促进公司和农户双赢格局的形成,这使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重要力量。据农业部统计,目前在全国9.4万个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中介组织带动型达到3.2万个,占34%,销售收入达到2809亿元。

“公司+农户”向“公司+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会员(社员)”转型,由于公司与农户之间更容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而吸引更多农户加入其方阵,有利于根据市场需求实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扩张,进而促进优势产业带的形成。以湖南省湘潭市为例,全市拥有伟鸿、港越、先锋、三旺、金锣等生猪加工企业13家,年加工能力170万头。全市龙头企业创办了74个养猪协会,占全市养猪协会总数的59%。“公司+农户”向“公司+协会+会员”的转型,实现了公司与农户的双赢:全市以养猪为主的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5.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8个百分点。

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具有中介功能,其龙头带动功能更是日益增强。①在众多的“公司+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会员(社员)”的模式中,有的协会转型为合作社,不少协会、合作社拥有自己的品牌和注册商标,逐渐成为新的龙头组织。②在日益兴起的“合作社+社员”模式中,合作社独立兴办加工厂、开展市场营销业务,成为独立的产业化龙头组织。③在“合作社+公司+社员”模式中,合作社兴办自己的公司。

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还很不充分。影响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壮大、功能进一步发挥的主要因素是合作社法人地位没有得到明确,绝大多数地区的工商部门对合作社不予登记,合作社还只能作为社团组织在民政部门登记,这不能保障合作社的正常经营活动和合法权益。笔者所知,浙江省、山东省莱阳市、湖南省益阳市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部分地方给农民专业合作社开绿灯,另辟蹊径,允许其作为合伙企业在工商部门登记。尽管按合伙企业登记与其合作社性质不符合,但由于合作社按合伙企业登记后其正常的经营活动和合法权益能够得到保障,因而这些地方的合作社获得长足发展。山东省莱阳市的各类专业合作社达400多个,拥有社员17万户,占全市22万总农户数的77%。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查看全文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仅仅是中介组织

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成为破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千千万万分散经营的农户如何进入大市场难题的具体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离不开组织载体,与之相应的组织模式也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完善,初期以“公司+农户”模式为主,逐步演变成“公司+农户”、“公司+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会员(社员)”、“合作社+社员”、“合作社+公司+社员”等多种模式共同发展的格局。值得重视的现象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可或缺的方面军,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功能正发生着积极的演变,不再是单纯的中介功能,龙头带动功能日益增强。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初始模式“公司+农户”中,公司凭借其拥有资本优势将农业产业链诸环节整合起来而形成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一经出现,便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重视,并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在全国迅速发展,为解决当时遇到的小农户难以进入大市场问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公司+农户”模式中,随着公司市场拓展能力的提升,其辐射带动农户的覆盖半径也相应增大,公司与农户之间缺少承担生产组织和利益协调的中介,—些公司所需的较大数量的优质农产品原料得不到稳定供给,公司不仅难以提高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的甚至丧失已占有的市场。有资料显示,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与龙头组织有订单合同关系的农户不到10%,履约率不足1/3。

“公司+农户”向“公司+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会员(社员)”演变,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的自我完善,其动力首先来自公司。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引入,使农业产业链中各利益主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更容易成为现实。由于引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能促进公司和农户双赢格局的形成,这使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重要力量。据农业部统计,目前在全国9.4万个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中介组织带动型达到3.2万个,占34%,销售收入达到2809亿元。

“公司+农户”向“公司+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会员(社员)”转型,由于公司与农户之间更容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而吸引更多农户加入其方阵,有利于根据市场需求实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扩张,进而促进优势产业带的形成。以湖南省湘潭市为例,全市拥有伟鸿、港越、先锋、三旺、金锣等生猪加工企业13家,年加工能力170万头。全市龙头企业创办了74个养猪协会,占全市养猪协会总数的59%。“公司+农户”向“公司+协会+会员”的转型,实现了公司与农户的双赢:全市以养猪为主的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5.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8个百分点。

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具有中介功能,其龙头带动功能更是日益增强。①在众多的“公司+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会员(社员)”的模式中,有的协会转型为合作社,不少协会、合作社拥有自己的品牌和注册商标,逐渐成为新的龙头组织。②在日益兴起的“合作社+社员”模式中,合作社独立兴办加工厂、开展市场营销业务,成为独立的产业化龙头组织。③在“合作社+公司+社员”模式中,合作社兴办自己的公司。

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还很不充分。影响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壮大、功能进一步发挥的主要因素是合作社法人地位没有得到明确,绝大多数地区的工商部门对合作社不予登记,合作社还只能作为社团组织在民政部门登记,这不能保障合作社的正常经营活动和合法权益。笔者所知,浙江省、山东省莱阳市、湖南省益阳市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部分地方给农民专业合作社开绿灯,另辟蹊径,允许其作为合伙企业在工商部门登记。尽管按合伙企业登记与其合作社性质不符合,但由于合作社按合伙企业登记后其正常的经营活动和合法权益能够得到保障,因而这些地方的合作社获得长足发展。山东省莱阳市的各类专业合作社达400多个,拥有社员17万户,占全市22万总农户数的77%。

查看全文

中国农村合作组织制度的思索

摘要:农村合作组织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文章从农村合作组织制度变迁的视角探讨了中国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当前其在组织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措施。未来中国的农村合作组织将沿着更加专业化、更加独立化、更加法制化、更加小型化的道路发展。

关键词:农村合作组织;制度变迁;发展方向

一、中国农村合作组织的历史变迁和制度演进

所谓农村合作组织是指以农民为主体、在自愿互助基础上联合起来、实行民主管理并以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为目的的组织。从世界各国合作运动的经验看,农民合作组织的领域十分广泛,涉及生产、消费、供应、销售、信贷、保险等各个领域,其具体形式多样。

(一)农村合作组织的历史变迁

改革开放前农村合作组织的变迁历经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时期。从1952年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完成到1956年的互助合作阶段,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采取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的互助组阶段,主要在1952年底至1953年底,是中国农村合作组织最初的萌芽时期。互助组也称“劳动互助组”。第二步的初级生产合作组织阶段,主要在1953年年底至1955年上半年。按照中共中央预定的农业合作化计划,搞了互助组,接下来就是引导互助组向农业生产合作社迈进了。第三步的高级生产合作组织阶段,主要在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年底,要求在初级社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大型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

查看全文

农民合作组织党建工作思考

近年来,我们按照“抓协会、建支部、带农户、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与农村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夯实了党在农村的工作基础。截止到目前,全县已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68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69个,注册会员11532人,党员354人,带动农户5000余户;产业协会发展到99个,吸纳会员17653人,党员409人。2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70元。

一、破解难题,探索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党建工作新途径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如何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做大做强,如何发挥党组织在农村经济中领导核心作用,是困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党建工作的难点问题,为此,我们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努力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党建工作新模式。

1.破解政策支持不足难题,提供有效的政策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的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民群众对专业合作组织的运作方式不熟悉不了解,工作中感到无所适从。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认真调查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党组织设置工作程序》、《*县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若干优惠政策》等政策。从政策上扶持,资金上帮助,信息上服务,积极倡导和鼓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调工商、民政部门简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注册登记手续,税务部门减免对专业合作组织开展经营活动的税费,农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了信贷支持及便民服务,交通、农机部门采取各种优惠措施保证农产品货畅其流,财政、物价等部门减轻专业合作组织的负担,为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破解组建力度不大难题,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过去,有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党建工作认识不足,热情不高,没有把其作为服务群众,带领群众共闯市场的重要载体来认识,党建工作相对滞后。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以市场和产业为导向,打破行政区域、组织形式、行业领域等条条框框,灵活组建,逐步规范,有效地扩大了农村党建工作的覆盖面。一是抓组建。采取党支部领着建、党员或经济能人带头建、企业拉动建、市场催动建等办法,坚持“专业合作组织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组建思路。凡是已登记注册,正式党员在3名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都要建立党组织。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可成立产业党小组,挂靠到村党组织,或就近与其他党组织成立联合党支部。目前已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党支部25个,联合支部75个,党小组108个。二是抓覆盖。对没有党员,暂时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由所在的乡镇党委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通过培育、发展党员队伍,为组建党组织创造条件。共向55个专业合作组织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55名,发展党员2名,党员积极分子32名,把党的工作覆盖到全县所有农村合作组织。

3.破解定位不准确难题,明确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有些人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职能是发展农村经济,忽视了党组织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从明确职责和管理职能入手,加强党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领导。把好支部领导成员的选拔关,要求他们必须是在“致富先锋工程”推进过程中涌现出的“致富能手和技术骨干”。把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党员的组织生活关,要求党员过好双重组织生活。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党组织的职责,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村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党员联系户制度》、《党员承诺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其健康发展。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党组织的管理,村内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由所在村党组织负责组建党组织并管理;跨村的由所在乡镇党委负责组建并管理;跨乡镇的由涉农部门党组织负责组建并管理。推出罗子沟镇绥芬农机专业合作社、天桥岭黑木耳生产专业合作社、富康林产品合作社等一批高标准、高质量、运行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典型。

查看全文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内部控制研究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然结果,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按照公平、自愿原则所组成的具有互助性质的经济组织,在经济组织内部组织成员对组织进行自主管理,通过制度落实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于农民而言,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解决了农户单打独斗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能够有效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不仅有力地推进了农民组织化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在内部控制方面与市场需求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其内部控制,增强其稳定性,以便更好地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功能与机制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从组织功能层面来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能够充分发挥组织优势,进行劳动生产和产品销售,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组织协调管理水平。同时也能够从本地区农业发展实际需要出发,组织专门的农业生产,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也可以根据市场变化,结合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内部需求,对组织内部的农业生产进行有效协调和组织,进一步提升组织内部的规模效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获得更多优势[1]。此外,在推进不同类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过程中,也有利于各产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从中介功能来看,农民与企业之间很难实现面对面沟通,特别是对于农业龙头企业而言,无法直接从分散经营的农户手中进行农产品收购;对于农户而言,也无法加入到大企业的生产之中,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因此,农民为了进一步避免市场风险,更愿意加入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应凭借这一中介组织优势进一步提升竞争能力。从载体功能来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是由各种经济实体演变而来,各类实体组织转变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能够进一步提升产业组织一体化水平,对于增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市场竞争力,增加组织成员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从服务功能层面来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主要成员是农民,组织服务对象也是广大农民群众,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为农民购进物美价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同时还应该帮助农民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将农产品以更为合理的价格销售出去。此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还应该为组织成员提供相应的信息技术服务,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广大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制度特征。首先,组织成员共同所有的产权制度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制度基础。对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而言,其所有的产权都归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共有,组织成员享有整个经济组织的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产权制度是经济组织的基本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能够切实维护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性质,同时也保障了组织成员享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2]。其次,民主管理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制度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对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而言,其内部组织成员都拥有相同的权利和地位,因此在选举决策机制制定上,坚持“一人一票”原则,无疑能够更好地增加组织成员收益,体现出了农村经济组织的公平原则。最后,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制度核心。由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本身就是弱势群体所组成的组织,虽然克服了小农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在利益分配上必须解决吃大锅饭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制定,按照组织成员的努力程度和贡献大小进行相应的收益分配,才能够最大化的反映出组织成员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贡献。

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内部控制的问题表现及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就,特别是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但当前从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整体发展情况看,并没有改变农户分散经营的格局,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内部控制和管理中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一)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内部控制不足的问题表现。首先,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程度相对比较低,其法人治理结构并不完善,特别是很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成立过程中并没有在相应的工商管理部门进行登记注册,在内部组织建设上还缺少相应的理事会和监事会等机构,也有很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内部管理过于松散、权责关系不清,很多管理事项缺少相应监督机制,各种角色都有理事长一人说了算,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内部建设和内部控制,原有的三权制衡治理结构,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同时在内部运行上,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制度和管理条款,但由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存在严重问题,很多政策规章制度并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同时部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制度建设滞后,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特别是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上,虽然部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了“一章、三会、三项制度”,但这些制度并没有完全发挥出自身作用,更多的是用于上级检查和审计,基本合作组织内部管理由会长一人决定,其他参与成员民主管理意识相对淡薄,内部控制制度原有的作用并没有体现出来。对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未来发展等很多重要事项在决策过程中并没有普通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参与,更多的是由主要管理者决定[3]。因此很多决定事项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普通会员切身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普通会员参与组织发展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健康可持续发展。此外,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很多管理制度被不规范的执行和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顺畅运行。加之,缺乏相应的内部监督,内部控制制度并没有相应人员执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内部控制不足的原因。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就已经出现,经过40多年的发展,其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受传统观念和小农思想等的束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中农民的思想认识偏差依然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部分农民认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是简单的等同于过去的集体经济,如果参与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就走上了原来的一大二公旧路,对于来之不易的土地很多农民表现出了担忧情绪。还有部分农民认为,当前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作用上并没有显现出来,并没有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收入。因此这部分农民认为家庭经营方式更适合自身的生活状况,这时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规模发展上受到了一定限制。同时还有部分农民认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自身建设上应该摆脱政府对其干预,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自身权益,这种放弃政府指导原则必然会导致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走上歪路。从当前来看,由于部分农民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认知上出现了偏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内部控制建设。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多数人员都来自农村,从整体看多数成员的文化素质和管理能力相对较差,特别是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容易犯小农意识错误,对出台的政策和引导措施理解不到位。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并不愿意积极配合上级工作开展。同时还有部分农村经济合作社管理人员由于缺乏现代组织管理的知识,在管理过程中依然沿用老套的管理办法,内部管理混乱,内部控制问题较多。此外,还有部分管理者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缺少相应能力,对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中的作用不大,同时也影响了广大组织成员的切身利益。资本筹措能力不足。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动力,必须获得足够的融资渠道。但由于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层次还相对较低,资金主要来源是成员筹措或以入股方式获得。这些资金来源较为分散,一次入股之后,需要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创造实际收益,成员才会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旦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瓶颈或挫败,很多组织成员就会采取各种方法撤股,这必然会对其未来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同时,由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资本筹措能力不足,而且,缺乏相应的抵押物,很难从正规的银行渠道和小额信贷机构获得相应的金融支持,这必然会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持续稳定发展。

三、加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内部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查看全文

京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调查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京郊涌现出很多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使其逐步走上规范化发展轨道,我组织有关部门,围绕郊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成的原因、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趋势、扶持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郊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动因

合作社、合作经济由来已久,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近两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它是农民自愿建立的,以服务为宗旨,以维护成员利益、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以某种专业生产活动为纽带,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管理、自我积累的合作经济组织。京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动因。

第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需要。

近年来,郊区通过落实土地延包30年、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等一系列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农民获得了长期而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逐步确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完善。但是,农民家庭经营的规模小、实力弱,单家独户无法解决在市场经济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农民家庭的市场主体地位在经济大潮中不够稳固。而仅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国家有关部门统一经营的层次,又难以完全解决农民面临的问题,因此,在不改变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迸而完善郊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成为必然。

第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以富裕农民为根本出发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根本性措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