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医疗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5 17:43: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合作医疗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合作医疗

合作医疗信息化交流材料

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启动以来,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的载体与平台作用。自启动之初就成立了网络信息管理科,专门配备了网络管理员和网络协管员。并于20*年2月底全面启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县合管办、定点医疗机构、乡镇合管站三级联网,初步实现了“管理科学、操作规范、监督有力、补偿便捷”的预期目标,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平稳、持续、健康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工作。安排专项资金,购置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系统软件,建立了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网,为实现省、市、县、镇计算机联网和动态管理奠定了基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为参合农民建立了家庭成员基本信息、结算补偿金额等基础性数据,实现结算、报销、统计、汇总和县、乡(镇)合管办对各定点医疗机构费用审核的网络化管理。二是切实搞好信息录入和网络建设。信息录入和网络建设是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重点。为准确录入信息,促进工作开展,县合管办组织乡(镇)合管站工作人员进行参合农民的基本情况信息录入,对参合人数、个人信息等进行现场核对,保证了录入信息的准确无误;同时克服重重困难,在短时间内构建完成了合作医疗网络系统并实现县合管办、各定点医疗机构合作医疗管理网络资源共享。三是启用了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

X县一直把信息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依托“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网”电子政务平台,全面构建了全县合作医疗计算机信息网络,实现了通过日常事务子系统、综合查询子系统、系统维护子系统三大模块,对合作医疗整个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四是实现了县合作医疗管理系统与医院管理系统对接。县合管办多次组织各定点医院、医院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商和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技术人员,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对接存在的问题,科学制定适合本县合管信息管理系统与医院管理系统对接方案并顺利实现了系统对接;同时严格按照湖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及X县新型女合作医疗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认真做好数据维护管理。五是加强对新农合信息系统有关人员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信息系统管理和操作人员队伍的素质,形成科学管理团队,提高各级管理部门的应用能力。县合管办先后多次举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业务培训班,对合管办所有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应用操作培训,有效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通过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为全县合作医疗的顺利实施,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所有住院参合农民的住院资料及清单上报、补偿费用计算等工作均可通过网络完成,县合管办稽查人员也可以通过合管网络平台直接审核后由定点医疗机构补偿兑付,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二是做到了实时监控,保障了资金安全。县合管办通过合作医疗网络系统实时监控定点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行为,实时从网上审查参合患者住院资料、用药清单、费用清单、住院补偿情况等,发现有违规现象立即责令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改正,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防范和事中监督。

同时,由于实行了信息化管理,参合农民报销时补偿费用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有效堵住传统方式的漏洞,使资金的管理、使用、审核、报销等,更加合理安全,从而杜绝了暗箱操作的行为,增强了工作透明度。三是实现了资源共享,提供了决策依据。县合管办通过合作医疗信息平台及时有关信息,使全县社会各界能及时了解合作医疗情况;开通了信息查询通道,可供参合农民随时上网查询费用补偿情况。同时,通过合作医疗信息网络系统能准确有效地提供各项数据资料,对医疗服务质量有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

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合作医疗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创新管理方式,全力抓好信息化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水平,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同时,做好合作医疗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保证资金100%兑付给农民,让群众得实惠。

查看全文

农村合作医疗会议发言

今年来,我市狠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建立了政府主导、县(区)统筹、多方筹资、宣传发动、规范管理、服务保障等“六大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市6县(区)87个乡镇(办)全部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5个县(区)实行了县(区)统筹,参保农民80.68万人,参合率达到46.1%。筹资标准达到人均30元以上。其中市财政补助5元,县(区)及乡镇(办)补助5元以上。参保农民可报销30%以上的住院费,年最高补助额3000元以上。建立和完善了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制度,资助农村特困户、五保户8399人参加合作医疗,基本解决了农村低保人员的参保问题。7月1日全面实施以来,为参保农民报销住院费用564.25万元,受益农民达5096人,有312位农民享受了3000元以上的补助,有26人享受了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发放救助金4.95万元,减轻了农民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缓解了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矛盾。

一、建立主导机制,确保责任落实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突出了政府的主导职能,要求各级政府要组织、引导、支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八项民心工程”狠抓落实。柳锦州书记、黄业斌市长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力量,积极推进这项工作。在今年的卫生工作会议上,黄业斌市长要求各地要抓好“五个落实”(即落实组织机构、人员编制、方案措施、配套资金、规章制度)、做到“六个到位”(即领导到位、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宣传到位、指导到位、监管到位)。市政府专门制订了实施方案,下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通知》,并多次组织召开县(区)领导会议进行部署。各县(区)、乡镇(办)采取层层召开动员大会、签订工作责任书等方法,把责任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并把农村合作医疗列入乡镇年度工作考评,推进各地工作的开展。围绕农村合作医疗的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市、县(区)每月向同级人大写出专报,报告工作落实情况。市政府每月、县(区)政府每半月派督查组到各地督导工作落实。市卫生局每半个月下发1期简报,每3天向市、县(区)、乡镇通报一次各地进展情况,进一步增强了各级政府和领导的责任感,逐步形成了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卫生部门具体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落实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工作责任制。惠阳区委书记王寿铨、区长邓炳球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亲自动员、亲自部署、亲自落实,带领工作组,逐个乡镇检查指导,促进了工作落实,全区参合率达到46.1%,确保了今年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建立统筹机制,确保规避风险

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今年初我们对全市的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调研中发现有的乡镇农业人口基数只有几千人,如果以乡镇为单位统筹,风险非常大,极有可能发生“穿底”。为此,市政府作出规定,各县(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以县(区)统筹为主,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暂实行镇统筹,逐步向县(区)统筹过渡。并结合今年的工作任务,决定今年的农村合作医疗工作3月份开始宣传发动,7月1日起正式实施,到年底结合各地的工作情况再进行一次宣传发动,努力完成明年参合率达到60%的工作目标。各县(区)领导带领工作人员逐乡逐镇进行调研,针对本地实际,建立了适用本地的统筹机制。惠东、博罗、龙门县及惠阳、大亚湾区由于各乡镇的人口基数悬殊大,决定采取县(区)统筹。惠城区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各镇的经济实力差距大,决定采用镇统筹。较好地规范了农村合作医疗统筹机制,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三、建立筹资机制,确保资金落实

查看全文

城乡合作医疗保险的调研报告

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是在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中xx的伟大创造。2007年9月,xx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渝府发[2007]113号),庚即在九龙坡、南岸、江北、永川、南川5个区开展试点。2008年扩大试点范围后,将在主城区全面推开,2009年试点区县达80%以上,2010年在全市建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根据党的十七大“病有所医”和国家“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要求,建立xx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必须未雨绸缪,抓早抓主动。

一、xx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现状

(一)城镇职工医保:在完善中成熟

1、基本情况。xx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于2004年4月启动。现有927户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54896人参保。其中,国家机关6253人,事业单位15716人,企业31915人,灵活就业1012人。2007年共筹资7022万元,截止2007年11月底,门诊就诊114510人次,住院就诊4774人次,共支出医疗费4286万元。据了解,2008年1月1日起,我区将纳入xx市主城9区市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

2、完善成熟。针对城镇职工医保运行初期问题多、参保人员意见大状况,区政府采取了若干切实可行措施予以完善。一是增加医疗服务网点。将2004年只有定点医院40家扩展到46家(其中市级医院15家)、8家社区服务站、35家药店,且刷卡购药、看病,方便了参保人员。二是调低个人自付比例。目前,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报销住院费达80-90%,门诊费1000多元;企业人员报销住院费70-80%,均比主城区市级统筹多报销15-20%左右。三是加强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监管。采取细化医疗服务协议、改变医疗结算办法、网上时时监控、公示医院医保费用发生情况、强化定点医疗机构负责人和经办人培训、不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运行情况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等措施,创造出了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较为规范、医保基金运行安全的局面。四是完善参保政策。2007年11月,区政府发出了《关于原区属国有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意见》(xx府发[2007]109号),解决了1200多名原区属国有改制企业退休人员的医保问题,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

3、待解问题。2008年我区职工医保将纳入市级统筹,需要向市级医保机构反映解决以下问题。一是企业职工报销比例较低,个人负担偏高问题。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尤其是定点药店的监管。三是要理顺劳动部门内部医保办、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工伤与生育保险中心关系。

查看全文

城乡合作医疗保险调研报告

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是在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中xx的伟大创造。20*年9月,xx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渝府发[20*]113号),庚即在九龙坡、南岸、江北、永川、南川5个区开展试点。20*年扩大试点范围后,将在主城区全面推开,2009年试点区县达80%以上,2010年在全市建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根据党的十七大“病有所医”和国家“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要求,建立xx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必须未雨绸缪,抓早抓主动。

一、xx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现状

(一)城镇职工医保:在完善中成熟

1、基本情况。xx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于2004年4月启动。现有927户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54896人参保。其中,国家机关6253人,事业单位15716人,企业31915人,灵活就业1012人。20*年共筹资7022万元,截止20*年11月底,门诊就诊114510人次,住院就诊4774人次,共支出医疗费4286万元。据了解,20*年1月1日起,我区将纳入xx市主城9区市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

2、完善成熟。针对城镇职工医保运行初期问题多、参保人员意见大状况,区政府采取了若干切实可行措施予以完善。一是增加医疗服务网点。将2004年只有定点医院40家扩展到46家(其中市级医院15家)、8家社区服务站、35家药店,且刷卡购药、看病,方便了参保人员。二是调低个人自付比例。目前,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报销住院费达80-90%,门诊费1000多元;企业人员报销住院费70-80%,均比主城区市级统筹多报销15-20%左右。三是加强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监管。采取细化医疗服务协议、改变医疗结算办法、网上时时监控、公示医院医保费用发生情况、强化定点医疗机构负责人和经办人培训、不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运行情况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等措施,创造出了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较为规范、医保基金运行安全的局面。四是完善参保政策。20*年11月,区政府发出了《关于原区属国有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意见》(xx府发[20*]109号),解决了1200多名原区属国有改制企业退休人员的医保问题,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

3、待解问题。20*年我区职工医保将纳入市级统筹,需要向市级医保机构反映解决以下问题。一是企业职工报销比例较低,个人负担偏高问题。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尤其是定点药店的监管。三是要理顺劳动部门内部医保办、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工伤与生育保险中心关系。

查看全文

合作医疗制度状况及策略

在我国,合作医疗已不能算一个新鲜的名词,他作为一种农村居民的健康保健制度,在护佑农民的健康方面曾作出过重大的贡献。我国农村合作医疗起源于40年代陕甘宁便取得“医疗合作社”。当时,边区农民靠“凑份”的办法互相解决看病困难。新中国成立后,伴随农业合作化运动,合作医疗逐渐兴起。1965年6月,通知作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同年9月21日,中共中央以(65)586号文件批转卫生部党委《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报告》,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卫生保健工作,极大的推动了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

当时中央电影制片厂根据农村合作医疗的状况拍摄的《春苗》,详细的叙述了一个赤脚医生的成长过程,赤脚医生以“一把草药,一根银针”这种朴实的医疗方法和医疗作风[1],为农民兄弟防病治病。《春苗》的拍摄展现了合作医疗的优越性,进一步促进了合作医疗的发展,对农村当时的合作医疗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为了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巩固、提高,更有效的保障农民健康,更有效的解决农民缺医少药看病难的问题,根据当时情况,合作医疗的费用是在农民自己同意的基础上,在集体经济中提取一小部分。农民自己不用拿钱,或者拿很少的钱就能看好病,因此,合作医疗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直到现在,人们仍然怀念过去的这种合作医疗,说“那是看病很方便,很实惠”。当年就是在十分落后的情况下,中国农民在政府的组织引导下有效地解救了看病难的问题。

但是,进入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的大变局一方面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对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合作医疗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整顿、改革和健全而跌入低谷,1989年的统计表明,继续坚持合作医疗的行政村仅占5%[2]。合作医疗的解体,使农村不少地方再度出现看病难的问题,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比较普遍。据媒体报道,至今中国农村仍有一半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以致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治不起,农民的生命健康再次面临重大的挑战。就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言,现阶段不可能短期内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也不可能完全通过商业保险来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问题,只能靠政府、集体、个人等多方筹资,走农民互助共济的路子,这是解决9亿农民基本医疗的现实选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出来,成为了目前保障农民健康的有效制度。

何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它是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和需要,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3]。它的建立主要是为了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帮助农民抵御大病风险,农民只要按照规定以户为单位缴纳一定费用,办理参合手续,领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即可从下一年度开始享受新型合作医疗规定的看病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已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试点区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增加了农民抵御大病的风险的能力,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受到了农民的广泛欢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当然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2005年7月,笔者在苏北地区某较贫困县的一个乡镇作了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通过和农民的密切交谈及问卷调查,最后整理出6类主要意见。(1)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错,但根据目前农村普遍经济情况,医疗费用仍然偏高。(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够完善,执行管理不力,有点不务实,在某些方面农民不能享受到应有的补偿。(3)药品不能按国家统一规定价格,对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病人医院所用药价偏高。(4)适当加大新型合作医疗的大病补偿比例。(5)转诊、补偿时有时较困难,有人为问题及其他不正常原因,影响病人治疗及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6)希望对于突遇大病而又相当困难的家庭,乡镇能够提前给与一定补助,帮助解决当时困难。针对于以上6点,经过7年的时间,我们结合自身的临床工作,对比现在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给出以上6类主要意见的分析:①在目前物价上涨严重的情况下,基本医疗费用维持了7年前的水平,合作医疗部门对医院的各项收费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基本医疗。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直在不断完善,其职能部门与医院已经完全独立,很多问题需要与医院进行协商沟通。每个病人的病情不一样,导致医院的医疗是个相对不确定的事,这就给合作医疗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和不确定性,合作医疗部门只有和医院各部门经过不断的沟通和协商才能处理好患者和医院之间的关系,最大程度上保障二者的权益。③目前国家已经开始实行药品的统一定价,最大程度上保证合作医疗患者所用药物的质优价廉。④很多地方的合疗都加大了合疗的补偿比例及降低了合疗的报销标准。

查看全文

县城乡合作医疗新型预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政办发〔2007〕23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政发〔2006〕45号)、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委〔2009〕8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新型城乡合作医疗制度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两部分组成。是农民和城镇居民通过互助共济、共同抵御疾病化解风险、符合我县县情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城乡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第三条新型城乡合作医疗采取城乡居民个人缴费、政府资助、集体扶持相结合的筹资机制。我县采取“三级筹资,一级管理”的办法,即中央和省财政、县乡(镇)两级财政、农民(城镇居民)个人三级筹资,由县统一管理。

第四条我县新型城乡合作医疗的实施时间:每年月日至月日作为一个实施年度,报销截止于次年月底。

第五条新型城乡合作医疗参保对象:

查看全文

关于农村合作医疗的探究

一、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现状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从2003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县(市)进行试点,截止2004年4月,在全国304个试点县已有6444个乡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际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1.0397亿,人口的参合率(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比例)为54.70%。各地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基本做法是自愿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按每人每年10元(部分东、中西地区高)缴纳合作医疗资金,同各级政府每年每人补助的20元一起形成合作医疗基金,储存在县(市)国有商业银行或信用合作社的财政基金专户内;参保农民到县(市)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时,凭合作医疗证可直接按比例报销部分医药费用;定点医疗机构将为农民报销所支付的资金数额以及相关凭据,定期报到县(市)或乡(镇)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经县级经办机构和财政部门审核并开具申请支付凭证,由银行或信用社直接将资金转入有关医疗机构的银行账户,做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

实践证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地区农民就医状况有所改善,医药费用负担有所减轻,参保农村就诊率和住院率明显提高。

虽然合作医疗的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从全国农村情况看,由于受到种种原因的制约,我国农村医疗保险运行中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医疗保险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一)农村医疗保险覆盖率不高

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已有1451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口为5.08亿人,4.10亿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为80.7%。参合农民就诊率和住院率均明显提高,就医经济负担有所减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农民群众的广泛拥护。2006年全国共补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2.72亿人次,补偿资金支出合计为155.81亿元。但是我国的农村人口超过8亿,仍然有大部分农民没有参加到合作医疗体系中。

查看全文

农村合作医疗审计论文

【摘要】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审计主要审核由农民自愿缴纳、集体扶持、政府资助的民办公助社会性资金,应审查其是否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管理。本文探讨了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审计方法、审计内容与审计特点。

【关键词】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审计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农民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内容和特点

“农村合作医疗”本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使广大农民享受到社会保障而实施的一种措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支持、农民群众与农村经济组织共同筹资、在医疗上实行互助互济的一种具有医疗保险性质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即农民每年交一定数额的合作医疗资金,集体与政府也可投入一部分,共同形成专项基金,农民就医时可按一定比例报销医药费。

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是由农民自愿缴纳、集体扶持、政府资助的民办公助社会性资金,要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管理,必须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不得挤占挪用。

查看全文

合作医疗管理方式研讨

为了缓解农村医疗事业发展滞后的现象,我国在2003年开始运行和建立了由政府支持、引导和组织的,农民自愿参加的,由集体、个人和政府三个方面筹集资金,将大病统筹作为核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对农民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进行了解决。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运行之中存在的问题

农民群体参与社会保险的意识十分薄弱,缺乏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对互助互济和健康意识缺乏概念,因此,在部分的农村地区存在着少子老龄化的现象,健康的人数较少,但是生病的人数较多。各级政府和中央政府每年对参保的农民提供一定数量的补助,但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政府财政存在着很多困难,无法将筹集资金的可持续性落实到实处,因此,一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救助基金出现不足,很容易产生难以为继的现象。一些地区的补偿体制还不完善,报销的比例和报销的起点不相同,甚至基本药物的使用范围也有一定的差距,有的地区将住院作为标准,有的地区将看病的总费用作为标准,划分出不同的报销比例。减少补偿水平较低的现象,补偿的水平应该在农民住院总花费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如果补偿额和收益面积都较小,不能对绝大部分农民的看病困难的问题进行解决,长此以往,会影响农民参与到新型合作医疗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管理的过程之中很容易产生漏洞。

将大病治疗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核心,使农民整体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根据相关政策的规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着重于对大额的住院费用和大额的医疗费用进行补偿,对于在一年之中没有生病的参保者,应该安排常规性质的体检,因此,参保农民的收益面只局限于发生大病的情况,使农民参与社会保险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在运行之中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现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之中,对农民补偿报销的过程十分繁琐,很难对实际的问题进行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程度和运行程序有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以便于群众进行结报手续,减少核查、审批和申报等环节的复杂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基金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现象。基金的管理主体过于复杂,有的将县级医院作为主体,有的将卫生局作为管理的主体,有的将卫生院作为管理的主体。这些管理部门本身就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和管理者,因此一旦管理行为出现了偏差,很难进行纠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金管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应该将基金的收入设置专门的支出账户,设置具体的操作规范,减少在处理基金财务过程中不规范的现象。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运行之中建议和对策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的过程之中,应该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运营模式,在农村之中推行全面的合作医疗模式,不断提高医疗保障的水平,减少农民因病返贫和因病致贫的现象。提高医疗救助的水平,通过社会捐助、集体支持和政府投入等方式筹集基金,建立起完善的合作医疗救助资金。提高各级政府的补偿标准,不断扩大和充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水平,使用财政政策对农民参保的积极性进行调动,使集体经济的扶持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对个人和团体的资助进行鼓励。地方政府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之中,要保持可持续性,对政府筹集资金的长久性有深入的认识,克服在筹资过程之中的艰巨性,通过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政策考核之中的重要部分,不断完善合作医疗的运行机制,对于保证救助基金的安全性。制定合理的管理主体,对管理的责任进行明确的认定,避免管理混乱现象的发生。不断完善合作医疗的报销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减少在管理运行之中使用的成本,使报销的运行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明确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和收取标准,对合作医疗的相关情况及时如实的统计和等级,及时对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进行上报。要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监督力度,实行监督、管理和征缴相分离的制度,将基金的使用落实到实处。审计和财政机构要及时的进行检查和监督,在基金使用和征缴落实到整个过程之中。通过科学、严格和规范的管理,使农村的合作医疗工作不断向系统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查看全文

浅议合作医疗制度建构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1.1建设新型农村的需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民的身体健康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本质的内容,也是让新型农民全面综合发展的要求。保障农民的身体健康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互相推动的关系,农民的身体健康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条件。

1.2农民享有基本权利的需要公民在社会中享有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而物质方面的帮助是这个权利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宪法也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公民在年老或者疾病以及其他没有劳动能力的条件下,有获得国家救助的权利。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农民也享受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的这项基本的权利。

1.3改变农村医疗现状的需要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是迎合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的需要,同时也是为农民的身体健康着想的一个措施。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医疗筹资公平性的体现。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之制度,也符合农村的卫生投入对象的需要,这样就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把国家和政府下拨的资金用在农民的健康方面。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逆向选择问题在建设农村合作医疗过程中,政府方面所作的宣传不是特别到位,对于参保的两方之间的信息有些不对称。农民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也不是特别深刻。在农村居民中,仍旧没有实现所有农村居民都参与农村合作医疗。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农民,因为自身身体体质比较好,对于一些潜在的疾病认识相对不到位,觉得参与不参与农村合作医疗没什么区别。但是事实上,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来说,如果参与的只是一些年老体弱多病的居民,那么合作医疗基金就很难补足参保人员的费用,而那些没有参与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员,一旦碰到重大疾病也很难得到保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