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机制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5 17:22:0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合作机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合作机制

旅游合作机制思考

一、广西的国际区位优势凸显

广西濒临北部湾,背靠大西面,面向东南亚,东邻粤港澳,西南与越南接壤,并有着1595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1020公里的陆地边界线,是我国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开展,广西的国际区位优势日益显现。*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出席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广西沿海、沿边、沿江,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接合部,区位优势明显。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作为连接西南、华南、中南以及东盟大市场的枢纽,将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凸显的区位优势将广西由原来的边远民族地区推向到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为广西经济特别是广西的旅游产业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为广西旅游实现区域化、国际化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舞台。为此,广西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致力开展多区域国际旅游合作。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二、建立国际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拓展广西旅游发展空间

近几年来,广西大力构筑国际旅游发展新格局,努力拓展国际旅游发展空间,形了成一套卓有成效的国际区域旅游合作机制。

(一)积极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努力打造广西与东盟国际旅游合作平台

查看全文

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思考

一、*的国际区位优势凸显

*濒临北部湾,背靠大西面,面向东南亚,东邻粤港澳,西南与越南接壤,并有着1595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1020公里的陆地边界线,是我国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开展,*的国际区位优势日益显现。2007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出席*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沿海、沿边、沿江,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接合部,区位优势明显。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作为连接西南、华南、中南以及东盟大市场的枢纽,将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凸显的区位优势将*由原来的边远民族地区推向到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为*经济特别是*的旅游产业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为*旅游实现区域化、国际化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舞台。为此,*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致力开展多区域国际旅游合作。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二、建立国际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近几年来,*大力构筑国际旅游发展新格局,努力拓展国际旅游发展空间,形了成一套卓有成效的国际区域旅游合作机制。

(一)积极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努力打造*与东盟国际旅游合作平台

查看全文

小议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构建思路

[摘要]文章以中国高等职业高专教育网公示的申报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方案陈述提纲为研究对象①,通过对陈述提纲文本进行数字化处理,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推进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上从校企合作组织构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合作主体行为模式、合作动机、资源配置方式、解决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等方面都迈出了新步伐的研究结论。对数据分析可以直接观察到的问题也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骨干院校体制机制人才培养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1999年开始快速发展,至今,全国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已经有1215所,在校学生达到965万人,为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增强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由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了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5年来,国家示范校按照《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要求,积极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引领了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改革发展,人民群众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逐步增强。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招生情况为例,2006年以前,招生录取分数线超过本科最低控制线的人数不足录取新生的30%,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文科、理科、文科艺术、理科艺术四条投档线全部超过本科录取最低控制线平均20分以上。

如何引导全国一千二百余所高等职业院校进一步提高质量,真正达到行业认可、企业欢迎、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的效果,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还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其中校企合作如何形成长效机制是深化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这种形势下,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又启动了再建100所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的计划,把重点放在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上,从全国有120所高等职业高专院校申报项目的公示材料中,我们看到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新思路。本文仅以答辩结束后公示可下载的106所院校陈述提纲为依据,对其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基本思路进行数据分析,从中得到启发和进一步的思考。

本文的研究基于以下假设:每个答辩院校都是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答辩要求撰写陈述提纲,提纲重点阐述院校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的思路、举措,并且因文字限制在2000字以内,提纲所阐述的是院校认为最为重要的核心内容。本文采取的方法是将陈述提纲有关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关键词筛选出来,分类整理后进行数字化处理,“是”用1表示,“非”用0表示,然后进行统计,重要数据对比陈述文稿进一步分析。

一、校企合作参与主体结构的新趋势

查看全文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

摘要:校企合作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职业院校等,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由于校企合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难以得到满足。当前,推进校企合作的关键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动力机制,文化对接机制,多元参与、科学合理的效果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保障校企合作长期健康运行。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校企合作;职业教育;长效机制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利益相关者视野下,对校企合作的各利益相关者进行诉求分析,并明确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推动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

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分析

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能否满足,直接影响到合作的效果。因此,只有首先明确各利益相关者的具体利益诉求,才能实现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平衡,促进校企合作取得预期的效果。(一)政府。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满足地方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开展校企合作有助于培养技能型人才,而将高素质的人才输入社会中,有助于提高人口素质,推动产业发展,维护地区的稳定。因此,政府是开展校企合作的受益方。[1]政府为了促进校企合作的开展,会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拨付财政资金,监督和管理校企合作项目。政府在职业教育中的主要利益诉求是社会效益最大化,期望通过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地方发展需求的对接,获得技术支持、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2]。(二)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是某个行业的代言人,是通过规范行业标准协调行业内企业的利益,最终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而成立的组织。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项目中充当学校和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能够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合作的达成。行业协会介入校企合作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点利益诉求:通过制定从业标准和岗位技能标准,鼓励校企合作项目培养本行业急需的人才,满足行业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帮助行业内的企业获得政府支持和帮助,降低人力资源的成本;借助行业力量影响政府优惠政策的制定,维护企业在校企合作项目中的合法权益。(三)企业。企业通过提供资金、技术、人员或者培训场地直接参与到校企合作中,通过利用职业院校的科学研究优势、优秀人才资源和知识信息储备,实现人才、技术、经费、社会影响力等方面的利益诉求。具体说来,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吸引优秀的实习生,并为企业未来发展储备一批毕业生,能够降低人力成本;通过职业院校的培训项目,提升企业内部劳动力的素质;利用学校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校企合作项目成果能够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有助于企业产品设计和研发,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校企合作项目还能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形成品牌效应,提升企业形象;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获得政府财政补助、税收优惠和技术支持等。(四)职业院校。职业院校是校企合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参与者,其利益诉求包括:通过校企合作增加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结构,适应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利用企业的资金、技术和人员的优势,改善学校的配套设施和办学条件,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场所,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校企合作,增加学生的就业选择和就业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从企业吸收优秀的从业者担任职业院校的兼职教师,壮大职业院校的双师型队伍。

二、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区域法律合作机制研究

一、东北三省区域法律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司法方面司法方面,在现行司法体制下由于受当地政府制约,各级法院在人事、财政上难以独立行使审判权,司法行政化、地方化的现象比较突出。在审判中,一些地方法院为维护地方局部利益,或受到地方政府的不当干预,在立案、审理、上诉、再审、执行等环节给非本地区的当事人设置重重障碍,违法审判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司法地方保护主义不仅损害了人民法院的形象和声誉,更损害了法律的尊严,不利于形成健康规范的社会经济秩序,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同地区的法院在法律理念与适用上存在差异,同时审判水平也有较大起伏,同一性质的案件在不同的地区审理时常会得到不同结果,破坏了区域的法治环境。

(二)执法方面在执法方面,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区域执法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提升,执法合作意识不断增强,执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是在整体上,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依法行政方面同其他发达省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直以来部门分权、级别管辖、属地管辖是各地开展行政执法时遵循的普遍原则,但这些原则在发挥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执法部门之间讲分工多、讲合作少、执法效率不高等现象的发生。各地在政务环境建设上尚缺乏广泛合作,没有形成统一的执法标准,部分地方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还存在信用缺失、政策朝令夕改、审批手续复杂、办事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等问题,很难建立起长效的执法合作机制。

二、完善东北区域法律合作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东北区域立法合作机制首先,组织研讨制定区域法律法规。通过区域立法的方式,在法律层面明确区域内各级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权利、义务与责任,使各级政府做出的区域发展的综合规划与政策措施有法可依,促使区域内各级政府角色的转变,从而加强对区域经济服务的职能。其次,建立完善区域立法专门委员会机制,设立长期、稳定、权威的组织机构,由区域各参与方选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形成稳定的工作制度,负责区域立法活动的组织协调、决策制定与监督执行。建立完善多渠道、多层面的立法信息交流机制,节约区域立法资源,避免区域立法冲突。最后,建立完善立法跟踪评价机制与考核立法协调工作机制。为了保证区域立法的约束力与执行力得以有效实现,冲突协调结论或裁决结果做出后应建立相应的检查机制,对执行情况予以督促与监督,对拒不执行协调结论或裁决结果的应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国务院裁决。充分发挥法学专家队伍在区域立法过程中的作用,提高东北区域立法的质量与实效性。

(二)进一步加强东北区域司法合作机制首先,统一区域司法裁判标准,实现区域同案同判。要建立区域法院间的定期交流机制与审判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共同探讨审判实践中的新类型案件、疑难案件以及共性案件中的法律适用问题,强化对典型案件、重大案件以及关联性案件的分析与运用,积极研究制定规范性意见,促进区域司法裁判标准与裁判尺度的统一,提高各合作法院的审判质量与水平。其次,加大区域司法合作力度,建立区域司法联动机制。东北各级法院要进一步加强司法协作,减少管辖权冲突与平行诉讼,在司法文书送达、案件调查取证、证据保全、案件执行以及区域法律服务等方面为对方法院及时办结案件提供帮助与便利,并在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普法宣传、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劳教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入扩展区域司法合作领域,形成多层次、多内容的长期、稳定的区域司法联动机制。最后,保障区域司法执行效果,建立区域司法监督机制。为使区域司法合作切实收到预期效果,要建立区域司法监督长效机制,成立专门的区域司法监督机构,对各合作方法院及其所属部门的合作事项的执行效果进行调查跟踪,对不协助、不配合或态度消极的要及时予以通报批评,督促办理、整改,共同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司法权威。

查看全文

区域旅游合作机制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完善我国国内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必要性;分析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基本框架;同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改进完善国内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实现旅游经济活动真正向区域旅游功能的转变,是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打破地区垄断,促进区域旅游合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区域旅游合作机制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区围绕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建设虽然作了大量的工作,但从全局来看,还缺乏一个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完善的有效的合作机制,缺乏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合作制度和措施。

建立和完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必要性

建立和完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是有效实现旅游资源整合,适应旅游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随着我国加入WTO,旅游业对外开放的进程进一步加快,要参与竞争,除了引进国外先进旅游企业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之外,还需要“走出去”,主动出击,只有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才能全面地应对竞争。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的战略,都需要我们将旅游企业做强做大,需要区域旅游一体化。要实现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战略目标有赖于在旅游市场中建设一大批品位高、吸引力强的旅游精品,这样就要求旅游资源加强整合,树立整体品牌。由于各地旅游资源的差异,加上长期的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我国的区域间旅游发展很不平衡,差异很大,如果国内各地区之间还是各自为政,相互排挤,内耗严重,过多地重复建设,就会在全球竞争中失去主动权和竞争力,最后丧失的是整体的竞争力,对哪个区域的发展都不利,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因此,完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通过区域联合一致对外,是增强我国在开放环境下竞争能力的客观要求。

建立完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是实现各种利益关系的整合,减少各地区在旅游合作中冲突的需要。目前,从全国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来看,对区域旅游合作的管理政出多门、事权不分,各合作方组建的具有旅游协作性质的共同管理机构只是一个半官方、半民间性质的组织,行使协调、监督的功能,没有行政管理权,管理失效;区域旅游合作经常在联合开发线路、联合促销等方面达成协议,但是在区域范围内组织起权威性的整体旅游规划的却很少。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充分发挥合作的作用,导致了对区域性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总体规划与分工,各地区对资源的使用各成体系,近距离重复建设景点的现象时常发生,资源配置得不到合理的利用甚至于浪费。

查看全文

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完善对策

摘要:校园治安管理是校园安全的重要内容。现行制度和实践分裂了校园治安管理最重要的两类主体(公安机关和学校)的职能,没有形成有机统一、协调一致的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学校内部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治理体系。本文认为应该从校园治安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学校安全报告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安全教育和执法合作制度、校园警察制度等方面建立和完善系统的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

关键词:校园安全;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

校园治安管理是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治安管理也存在体制、机制和制度不尽完善的地方。本文仅以校园治安管理为例,探讨公安机关和学校建立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的问题。

一、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概述

本文主要研究预防和制止在校园内发生的校园治安案件。过去,校园治安案件多发生在学生之间,比如打架斗殴、故意伤害等。但近多年来,校外人员在校园内实施的治安案件有明显增多的趋势,除打架斗殴外,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绑架等治安案件频发。因此,应当有针对性地加强校园治安管理,提高校园治安管理水平。除了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公安机关和学校的执法合作,建立健全相应的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所谓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是指公安机关和学校为维护校园秩序,预防、处置校园治安案件而建立的相互沟通、配合、协调的体制、制度和机制的总称。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对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有一定的规定,如《治安管理处罚法》《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简称《内保条例》)、《公安机关监督检查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规定》(简称《监督内保工作规定》)。其中,《内保条例》主要是规范内保单位的内保工作,而《监督内保工作规定》主要是规范公安机关的内保监督管理行为。《监督内保工作规定》具体规定了内保监督检查的管辖、监督检查事项、监督检查方法、存在治安隐患的整改及处罚等。《内保条例》和《监督内保工作规定》明确了公安机关和内保单位在内保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中的权利(权力)和义务(责任),也有一定的有关公安机关和内保单位合作治理的规定。在内保单位(包括学校)的内部治安管理工作中,仅仅依靠内保单位或公安机关都是不现实的,必须加强公安机关和内保单位的配合协作,既要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也要在实践中创新公安机关和内保单位合作治理的机制和制度[1]。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的理论依据主要是社区警务理论、协同理论和多元治理理论。社区警务理论强调公安机关的专业警务与社会组织对警务参与的结合,强调警察与公众对社区安全的合作治理。“合作式治安不仅意味着把公民的力量吸引到维护社会治安的活动中来,而且还意味着改变警方特有的思维模式”。在警务社会化过程中,公安机关主导和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组织和指导各类社会治安防控组织,如社区治保组织、小区治安巡逻队、治安志愿者组织。引导和利用更多的市场化的社会治安防保力量,推动其进入社区治安防控体系。社区警务理论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公安机关在预防和制止校园违法犯罪活动中,必须依靠学校、学生甚至家长的力量,而不能仅相信公安机关的力量和作用。①协同理论主要研究在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中,通过内部自主协调作用,在空间和时间上形成有序的结构。将协同理论应用于校园治安管理实践可以有效地促进系统中个体相互作用、合作,推动系统量和质的提升。在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中体现了公安机关、教育主管机关、学校、学生、家长、校园治安志愿者、媒体等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将各自资源能量整合,构成开放性的校园治安防控系统,提升校园治安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多元治理理论认为,现代社会管理已从单一的政府管理转变为多元治理,治理中心呈现出多元中心的态势。多元治理理论有利于丰富校园治理主体,除公安机关、教育主管机关外还允许学校、学生、家长、志愿者、媒体加入校园治安管理,在治理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多元主体横向合作的运行机制,最终形成一个相互交织的网络系统。

二、校园治安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查看全文

区际刑事司法合作机制的构建

摘要:区际刑事司法合作机制对于打击跨地区犯罪,维护地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区际刑事司法合作机制仍然有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本文以此入手为构建中国区际刑事司法合作机制提出三个方面对策。

关键词:司法合作;区际刑事司法合作;一国两制

一、区际刑事司法合作机制概述

刑事司法合作是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刑事司法领域彼此相互合作,为对方提供帮助,给予支持。刑事司法合作制度的建立对于查清跨国或跨地区的案件事实,打击犯罪,维护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陈晖的研究,区际概念来源于interregional意指不同的地区之间①。区际刑事司法合作是一国范围内不同法律体系、司法制度之间为了保障自身和国家整体利益而在彼此之间进行的刑事司法上合作。

二、中国区际刑事司法合作机制现状

(一)中国区际刑事司法合作机制现状

查看全文

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机制探讨

摘要:应用型本科建设是当前国家高等教育体系改革的重大举措,在此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关键,在于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本文以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为例,分别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意义,与当前高校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机制

一、绪言

2014年,国家教育部明确: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有1200多所,其中将有600多所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不同于学术型本科,更加需要应用性、技术性。具体到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企业对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需要量也在不断扩大。然而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都满足不了大多数企业的要求。这说明,着力培养毕业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是重中之重,而核心就是校企合作的建设。

二、应用型本科开展校企合作的意义

(一)校企合作是提升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对于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生的培养来说,应熟练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前沿理论和实用技能,并能正确运用工商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成为对工商企业进行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二)校企合作也是促进学生充分就业的最佳门径。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出应用型人才进入广大的企事业单位,是国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因此,校方必然要与企业对接,了解企业的需要,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将学生以定岗实习等形式派往企业,从而使学生在毕业时即能对企业经营和管理有一定了解,同时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进而提升就业竞争力。

查看全文

国内外石油合作法律机制研究论文

一、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石油合作法律机制建立的背景与现状

1.经贸务实合作。

在双边条约的指引和规范下,中哈间主要确认和推动解决的问题包括:第一,始终将双方的经贸合作确定为两国关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在两国建交后的一系列法律文件中均有具体体现,特别是在双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之际,更是将经贸合作与政治互信和人文合作并列为战略伙伴关系的主要内涵。正是以这些条约为基本依据,中哈间的贸易额由建交初的3.68亿美元发展到2013年的286亿美元,增长了70多倍,已占到中国与中亚贸易额的70%以上。第二,作为中哈间另一个新的重点发展领域的非能源合作,即机电、信息与通信、纺织与建材、交通运输、石化与冶金、农业与渔业、旅游与体育、投资与金融合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第三,哈方于1996年初提交了加入WTO的申请书,在经历了17年漫长的谈判后,已基本完成了双边商品和服务市场准入以及该国经贸法律适应WTO规则体系、农业补贴多边谈判,有望于2014年成为WTO的正式缔约方。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仅通过条约承诺支持哈方加入WTO,而且于2005年8月就顺利结束了中哈间的双边谈判,为该国入世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持。

2.石油合作。

20多年来,中哈间的石油合作涉及石油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管道运输、工程技术服务和销售贸易等多个领域,建立了能源合作分委员会,目前已经拥有了较大的合作规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入了全面合作时期。仅就输油管道合作而言,自2006年5月至2013年4月中哈管道正式输油以来,中国已累计进口管输原油5080万吨,贸易值达328.5亿美元,实征税款363亿元;自投入商业运营以来,该管道进口原油量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西部能源大动脉”。这一切都为已经初步建立并正在完善的中哈石油合作法律机制提供着丰富的素材和空间。

3.双边条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