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议制度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5 16:21:3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合议制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合议制度

合议制度完善论文

一、合议制度的缺陷

合议制度,是指一种实行多人参与、共同裁判的集体决策机制。这一制度“具有多人参与、平等参与、共同决策和独立审判四大特征”。但在多年实践中所暴露出来的合议制度的缺陷和弊端,恰恰就表现在对合议制度的这四个主要特征的否定上。首先,在于以“形合实独”取代了多人参与,使合议制度流于形式;其次,审判长选任制对合议庭成员平等参与合议庭构成破坏,使其它合议庭成员平等参与合议庭更为困难;再次,表现在承办人或主审人制度对合议庭成员共同决策的制约中;最后,体现为报批制度导致的“审而不判”现象的发生,颠覆了独立审判原则。

(一)陪审制度规定不完善。陪审制度在三大诉讼法均有一定程度的规定。如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规定,“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民事诉讼仅对第一审案件可以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组成合议庭审理作了规定,而对陪审员任职资格未作规定,人民陪审员的遴选程序未作规定,陪审员的权利和义务未作规定,陪审员办案的错案追究制度未建立。

(二)评议案件流于形式。合议庭评议案件旨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实行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案件作出公正的裁判。但是,目前的合议庭往往流于形式,不看案件材料,只听主审人介绍案情;有些主审人故意隐瞒案情和证据材料,错误导向;相互关照,你同意我办的案件,我支持你办的案件;或者各自代表一方当事人,充当当事人在合议庭内的代言人。评议意见肤浅,进一步研究探讨的意见少而不深,以至在最需要听到正义声音的时候沉默起来。

(三)合议庭成员并非“精英化”、“最优化”。目前我国合议庭准入门槛极低,不论资历和素质,只要有法官资格者均可进入该组织,甚至毫无法律专业知识和其他专门知识的也可以进入。虽然有些法院对案件实行了繁简分流制,但是,实践中的做法仍然是全体法官吃“大锅饭”,几乎从不考虑针对性配置审判力量的原则,审判权基本上处于无序和分散状态,难以保证案件高水平的审理。

二、我国合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查看全文

小议合议制度缺陷及完善

摘要:合议制度是法院实行集体审判的制度。然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该制度本身存在缺陷以至存在诸多的问题,应当建立科学严格的合议法官选拔制度。

关键词:合议制度;缺陷;完善

我国的合议制度,是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实行的一项集体审判的制度。其核心就是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合议庭成员享有平等的权利,在对案件进行评议或就案件审理过程中的问题作决议时,合议成员应各抒己见,共同商量,以多数人的意见作为合议庭的决定,同时允许少数人保留意见。然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该制度本身存在缺陷以至执行该制度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这已不容等闲视之。下面笔者就合议制度的缺陷与存在问题进行说明,并就如何改革与完善合议制度谈谈自己的意见。

一、合议制度的缺陷

合议制度,是指一种实行多人参与、共同裁判的集体决策机制。这一制度“具有多人参与、平等参与、共同决策和独立审判四大特征”。但在多年实践中所暴露出来的合议制度的缺陷和弊端,恰恰就表现在对合议制度的这四个主要特征的否定上。首先,在于以“形合实独”取代了多人参与,使合议制度流于形式;其次,审判长选任制对合议庭成员平等参与合议庭构成破坏,使其它合议庭成员平等参与合议庭更为困难;再次,表现在承办人或主审人制度对合议庭成员共同决策的制约中;最后,体现为报批制度导致的“审而不判”现象的发生,颠覆了独立审判原则。

(一)陪审制度规定不完善。陪审制度在三大诉讼法均有一定程度的规定。如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规定,“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民事诉讼仅对第一审案件可以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组成合议庭审理作了规定,而对陪审员任职资格未作规定,人民陪审员的遴选程序未作规定,陪审员的权利和义务未作规定,陪审员办案的错案追究制度未建立。

查看全文

合议制度的缺陷与完善综述

摘要:合议制度是法院实行集体审判的制度。然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该制度本身存在缺陷以至存在诸多的问题,应当建立科学严格的合议法官选拔制度。

关键词:合议制度;缺陷;完善

我国的合议制度,是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实行的一项集体审判的制度。其核心就是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合议庭成员享有平等的权利,在对案件进行评议或就案件审理过程中的问题作决议时,合议成员应各抒己见,共同商量,以多数人的意见作为合议庭的决定,同时允许少数人保留意见。然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该制度本身存在缺陷以至执行该制度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这已不容等闲视之。下面笔者就合议制度的缺陷与存在问题进行说明,并就如何改革与完善合议制度谈谈自己的意见。

一、合议制度的缺陷

合议制度,是指一种实行多人参与、共同裁判的集体决策机制。这一制度“具有多人参与、平等参与、共同决策和独立审判四大特征”。但在多年实践中所暴露出来的合议制度的缺陷和弊端,恰恰就表现在对合议制度的这四个主要特征的否定上。首先,在于以“形合实独”取代了多人参与,使合议制度流于形式;其次,审判长选任制对合议庭成员平等参与合议庭构成破坏,使其它合议庭成员平等参与合议庭更为困难;再次,表现在承办人或主审人制度对合议庭成员共同决策的制约中;最后,体现为报批制度导致的“审而不判”现象的发生,颠覆了独立审判原则。

(一)陪审制度规定不完善。陪审制度在三大诉讼法均有一定程度的规定。如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规定,“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民事诉讼仅对第一审案件可以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组成合议庭审理作了规定,而对陪审员任职资格未作规定,人民陪审员的遴选程序未作规定,陪审员的权利和义务未作规定,陪审员办案的错案追究制度未建立。

查看全文

违纪案件公开审理交流

为了加强和改进案件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案件审理工作透明度,加快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法制化进程,保障党员干部合法权益,提高纪检监察工作水平,江西省安福县积极推行了违纪案件公开审理,并在审理中运用合议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合议制度就是由多名案审人员、陪审员共同组成的案审小组,对具体案件进行审理的制度。安福县运用合议制度进行公开审理党纪案件首先是对公开审理的案件进行精选。通常适宜公开审理的案件主要有五类,一是本地有影响的大要案;二是案件调查部门与审理部门在案件的事实、证据、定性和量纪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的案件;三是适宜以案例开展党纪政纪教育的案件;四是申诉案件;五是其他一些需要或者适宜公开审理的案件。其次是做到设置周全。主席台设有主持人、主审员、协审员、陪审员、调查人、被调查人、辩护人、记录人等席位,呈半弧形排开;下面设有旁听席,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公检法司代表、被调查人所在单位或乡村的群众代表及其他党员代表参加旁听。再次是做到审理程序到位。先是调查人宣读被调查人所犯错误事实,接下来主审员征询被调查人意见,调查人和辩护人双方辩论,案审员、陪审员作现场调查,调查人、被调查人、辩护人三方作总结性陈词,旁听人员发言,中途休会15分钟,案审小组对案件进行合议,合议过程即每个成员各自发表意见和看法,共同审议案件,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对案件审理结果进行表决,之后当场宣布审理意见。

安福县推行运用合议制度公开审理违纪案件,不仅为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提供了一个良好示范,而且大大强化了监督的刚性,有效地避免了在案件处理中徇私舞弊、主观随意、滥用权力等情况的发生,把运用合议制度公开审理的违纪案件办成“铁案”,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纪检监察干部政策业务水平和综合表达能力,为树立纪检监察机关的良好形象,深化以案说纪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根据安福县近年来的实践经验,我们就如何运用好合议制度公开审理违纪案件进行了以下思考:

一、贯彻两个基本原则,这是合议制度运用的要求

案审小组合议案件是公开审理案件最核心的部分,因此,如何使案审小组能够得到有效合理的运作,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违纪案件公开审理的效能。而案审小组有效合理的运作,就是要在案审小组内部必须贯彻好两个基本原则。

1、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实际上,合议制度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违纪案件公开审理中的具体体现。为了保证案审小组正确审定案件,并在案审小组内部意见不一时,必须贯彻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因此,在实践中,案审小组是多人参与,而且必须是单数。一般情况下,案审小组由案审人员和陪审人员五人组成,对有些疑难复杂案件的审理,则往往由七人,甚至九人组成。

查看全文

论析合议制的缺陷和健全策略

摘要:合议制度是法院实行集体审判的制度。然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该制度本身存在缺陷以至存在诸多的问题,应当建立科学严格的合议法官选拔制度。

关键词:合议制度;缺陷;完善

我国的合议制度,是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实行的一项集体审判的制度。其核心就是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合议庭成员享有平等的权利,在对案件进行评议或就案件审理过程中的问题作决议时,合议成员应各抒己见,共同商量,以多数人的意见作为合议庭的决定,同时允许少数人保留意见。然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该制度本身存在缺陷以至执行该制度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这已不容等闲视之。下面笔者就合议制度的缺陷与存在问题进行说明,并就如何改革与完善合议制度谈谈自己的意见。

一、合议制度的缺陷

合议制度,是指一种实行多人参与、共同裁判的集体决策机制。这一制度“具有多人参与、平等参与、共同决策和独立审判四大特征”。但在多年实践中所暴露出来的合议制度的缺陷和弊端,恰恰就表现在对合议制度的这四个主要特征的否定上。首先,在于以“形合实独”取代了多人参与,使合议制度流于形式;其次,审判长选任制对合议庭成员平等参与合议庭构成破坏,使其它合议庭成员平等参与合议庭更为困难;再次,表现在承办人或主审人制度对合议庭成员共同决策的制约中;最后,体现为报批制度导致的“审而不判”现象的发生,颠覆了独立审判原则。

(一)陪审制度规定不完善。陪审制度在三大诉讼法均有一定程度的规定。如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规定,“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民事诉讼仅对第一审案件可以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组成合议庭审理作了规定,而对陪审员任职资格未作规定,人民陪审员的遴选程序未作规定,陪审员的权利和义务未作规定,陪审员办案的错案追究制度未建立。

查看全文

法院法官独立审判论文

强化合议制的功能一直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重点,合议制改革的主要是放权与监督,但在审判实践中为什么合议庭仍然不敢行使审判权,不敢集体负责呢?合议庭在作出裁判之前顾虑重重,他们担心庭长、院长持不同意见,认为合议庭与领导叫板,担心上诉改判发回,担心错案追究,担心案件启动再审程序,担心个人地位不保……。从目前司法权运作的实际情况看,合议庭的顾虑不是多余的,为了避免裁判风险,合议制于是又回到过去,重新沦为权力、领导的附庸。怎样走出合议制改革的怪圈,真正发挥合议制的功能?关键应在于破除合议制的桎梏,重塑合议制实施的外部环境。在合议制改革的同时,配套联动其他相关制度的改革。现对重塑合议制改革的外部环境作一粗浅设计。

一、法院、法官独立审判-实现司法独立

我国《宪法》、《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均规定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就是独立审判原则。通说认为,独立审判根本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司法独立,探讨司法独立是一个禁区。很多人认为,司法独立与党的领导、人大监督不能兼容,谈司法独立就是全盘西化,这实际上是对司法独立的误解。第一,从独立审判的本义看,司法权的代表是法院审判权,独立审判即是独立司法,显然独立审判是司法独立的题中应有之义。第二,司法独立,是指独立行使审判权,所谓独立意指权力之间不能越俎代庖,权力行使不受非法干涉,而并非说无审判权之上的权力,审判权不受其他权力的领导、监督、制约,党的领导是对审判工作路线、政治方向的领导,而不是对审判运作的领导,正如党要领导国有,但却不能领导市场规律一样,所以司法独立是党领导下的司法独立,、主张司法独立并非取消党的领导,而是加强、改善党的领导。第三,我们说司法独立而不提立法独立、行政独立,是因为司法权在政治权力结构中是最弱小的权利,它容易受到其它权力的干涉而失去独立性,所以司法独立需要特别保护。司法权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最不危险的权利。汉密尔顿认为:司法部门既无强制,又无意志而只有判断,而且为实施其判断也需要借助于行政部门的力量。它无可辩驳地证明:司法部门为三权分立中最弱的一个,与其他二者不可比拟“:。司法权为弱小的权力,而的现实状况也表明,司法权的宪政地位在实际中大打折扣,司法权附属于行政权,法院不过是同级党委甚至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所以提倡司法独立也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第四,司法权的性质决定了司法必须独立。《联邦党人文集》有句阐述司法独立的名言:司法之所以独立是由于它既不掌管军队,也不控制金钱,它只有书写判决书的笔。这说明司法权依赖于理性和判断而存在。司法的过程是一个理性展开的过程,是一个说理、论辩、协商和裁判的过程,既然司法过程是一个知识过程,它就不应受到外在非知识因素的支配。

司法独立既然是司法改革的必然趋势,那么司法独立与合议制功能实现有什么联系?这需要分析司法独立的内容,完整意义上的司法独立包括法院独立和法官独立,法院独立是法官独立的前提,法官独立是法院独立的本质。我国宪法所规定的-独立审判原则其实就是法院独立。法院独立对于保障合议制行使审判权显然是至关重要的。至于法官独立,界、实务界一般认为独立审判是指法院独立而非法官独立,法官行使审判权的组织合议制和独任制显然也不能独立审判。这就出现了一个悖论:合议制改革的目标是克服原先合议庭只审不判,审判分离的弊端,实现审判合一,这实质上就是合议制独立审判,而理论上又不承认合议制独立审判。解决这个悖论,还需要解放思想,摆脱束缚,承认法官独立。法官独立有其合理根据:

(一)法官独立是司法的重要特征。如果法官不能独立,法官不能免于独立审判可能带来的种种顾虑,法官在审判时要考虑如何判决才能免除日后承担法律责任,则不会有独立的审理和判决,不会有独立的司法。西方国家一般都在本国宪法中确立法官独立的原则。如《日本宪法》第76条规定“所有法。官依良心行使职权,只受本法及法律约束”,马克思指出“法官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独立的法官既不属于我,也不属于政府”。法官独立也是国际社会所确认的司法独立的标准。联合国在《司法独立世界宣言》中确认“法官个人应当自由地履行其职责,根据他们对事实的分析和对法律的理解,公正地裁决所受理的案件,而不应有任何约束,也不应为任何直接或间接的不当、怂恿、压力、威胁或干涉所左右”,“在作出判决的过程中,法官应与其司法界的同事和上级保持独立。司法机关的任何级别组织和等级、官职上的任何差别,都决不影响法官自由地宣布判决的权利”。

(二)审判权本质上是一种判断权。审判活动是一种法官亲历性的活动,法官作为庭审的“目击者”最有资格对所见所闻作出判断,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叫法官的自由心证权。

查看全文

公开审理违纪案件体会

为了加强和改进案件审理工作,加快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法制化进程,切实保障党员干部合法权益,提高纪检监察办案水平,安福县纪委监察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案件审理工作的新路子,大胆改革现行传统的审理模式,积极推行了违纪案件公开审理,在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具体做法

现行的“书面审理”这种“背靠背”的模式,无论从完善工作机制,还是强化党内监督方面都有其局限性,推行案件公开审理,无疑是一项改革和创新之举,但案件公开审理作为一种尝试,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因此安福县纪委监察局注重从实际出发,依纪依法,摸索出了以下一套工作机制。

1、依据案情,明确适用公开审理的范围。该县视案情拟定了五种适用公开审理的案件:一是在本地有影响的大案要案;二是在定性、量纪上有较大争议的案件;三是适宜以案例开展警示教育的案件;四是申诉案件;五是其它需要实行公开审理的案件。通常已被国家司法机关依法判决,但又适应党纪处分条例的案件,以及涉及到党和国家机密的案件,不纳入公开审理的范围。案审的公开范围也是视案情而定:可以在纪检监察系统内部公开,可以对发案单位以及受处分对象公开,也可以对各层面的党员干部公开。安福县纪委监察局除公开审理委局机关的自办案件外,从2**年11月份开始,还实行了乡案县审,全县基层纪委、纪检组所办的违纪案件全部交给县纪委监察局,对适用范围的案件,采取适当形式进行公开审理。

2、积极探索,完善公开审理的形式。案件公开审理,本身就是对现行审理模式的突破,但案件公开审理又能细化出不同的形式。2**年10月份以来,安福县就率先在全市尝试着对违纪案件进行公开审理。当时,他们对一般性的案件,通常采取支部扩大会的形式;对案情较复杂的、有警示教育意义的案件,则在征求违纪人意见的基础上,采取开庭的形式进行审理。虽然审理实行了“公开”,也吸纳了一些党员旁听。但审理小组只是由案审室的同志担任,在调查人、被调查人、辩护人陈述完毕后,最后的审理意见只是由审理室的同志作出,有其局限性。2**年7月份,该县被省纪委案件审理室定为全省公开审理违纪案件试点县以后,为使案件公开审理工作更公正、更透明,县纪委监察局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完善了案件公开审理形式,建立了违纪案件合议制公开审理制度,即在案件公开审理的过程中,从社会各界聘请一些合格的特邀审理员(陪审员),他们享有独立发表意见的权力,与案审室的同志一道,对案件进行合议,共同作出审理意见。而且根据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所聘的陪审员构成的合议小组只能是单数,一般情况下是3人或5人,复杂疑难的案件则可由7人甚至9人组成。目前,该县通过合议制公开审理案件13起,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3、依纪依法,确立公开审理的程序。每起案件公开审理,事先都要制定好实施方案,依纪依法制定审理程序,并严格执行程序。合议制公开审理分为三个阶段:公开审理前的准备阶段、公开审理中的实施阶段、公开审理后的整理阶段。

查看全文

竞选法院中层干部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发表我的竞职演讲,我为自己感动。当然,我知道,之所以能够走上这个讲台,是领导爱护和赏识的结果,是同事们关心和支持的结果。但我仍然为自己感动。因为,在人生旅程和事业追求中,我向着新的目标发起了冲刺。不论成功与否,在为了心中的理想而执着追求这一点上,我已经成功了。所以,我为今天的演讲起了一个题目《为信仰而歌》。

九年前,年少轻狂的我,带着学生的稚嫩和对法治的信仰,通过全省增编补员考试走进了桓台法院。那时的我,有的是激情和勇气,缺少的是睿智和成熟。在基层法庭的5年,是我不断成长的5年。5年间,我审理了400余件民事纠纷案件,执结案件300余件,件件都沁透了我的汗水。为了妥善处理纠纷,我时常漂泊在城乡之间,了解当事人的情况、做好当事人的工作。为了提高案件执结率,我时常利用晚上的时间,与同事们一起集中统一执行。我还多次远赴外省执行任务,不仅用自己的努力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积累了一定的司法经验。繁忙的工作并没有泯灭学习的热情,相反更激发了我对法律的迷恋,不断加强理论学习。5年初取得律师资格,年开始研读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职研究生,年取得全国法院初任审判员资格。

每每这样的时刻,我并不感到累,我乐此不疲。因为,从当事人的眼中,我看到了对法治的渴望,对正义的期盼。正是他们坚定了我对信仰的追求。虽然我也遇到了很多挫折,也曾一度消沉,但仍然信仰不改、追求无悔。正是这段时光,让我真实地感受了基层司法生活,真正领悟了法治的精神所在。

后来,我被调到经济庭工作,工作相对单一,使我有时间能够对基层司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这段时间,我紧紧抓住审判业务不放松,努力把审判工作推向专业化、细致化、纵深化。共审理各类商事案件400余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司法经验和司法技术。一是注重新类型案件的审理。主审了全院第一起代位权纠纷案、第一起期货委托交易纠纷案、第一起股东权纠纷案等各类新类型案件,件件做到了准确判断性质、正确适用法律。二是突出程序意识,完善庭审程序。主审的技术秘密侵权纠纷案在全市商事审判庭审观摩中获得一致好评。三是强化判决书的写作,积极推进裁判文书改革。在判决书的写作上,理论联系实际,把事实认定与判断推理有机结合起来,逐步提高判决书的理论性、逻辑性和可读性。近三年市法院及我院的裁判文书评比中,我撰写的三篇判决书均获一等奖。

查看全文

法制环境下司法公正探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法治;司法;司法公正

[论文摘要]司法是法治的维护者,司法的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法治得到维护和实现的程度。目前,影响司法公正的主要是立法、审判和管理等制度方面的因素。要促进和实现司法公正,应完善立法,逐步实现司法独立、确立司法权威,完善司法监督体系。

一、法治与司法公正的内涵

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后,理论界对法治的理论研究颇多。一般认为法治应具有如下内涵:①有普遍的法律;②法律为公众知晓;③法律可预期;④法律明确;⑤法律无内在矛盾;⑥法律可循;⑦法律稳定;⑧法律高于政府;⑨司法具有权威;⑩司法公正。从此内涵来看,法治应是指一种社会秩序状态。在这种秩序下,社会秩序由法律创设,创设该秩序的法律具有普遍性、公众知晓、可预期、明确性、无内在矛盾、可循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主体(包括政府、社团、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自觉服从法律所创设的秩序,并以法律作为其行为的最高准则。即法治就是一种社会各主体自觉服从法律所创设的秩序,并以法律作为最高行为准则的社会秩序状态。司法之于法治的作用,在于对法律的公正性、各主体是否遵守法律秩序作出评判,并对违反法律秩序的行为作出必要的制裁。司法对法律公正性的评判,目的在于促进法律秩序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旨在促进各主体对法律秩序的遵守,防止法律秩序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重蹈人治的覆辙。归根结底,司法是法治的维护者。公正即“公平正直”、“公平正义”。司法公正作为公正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则是对司法行为是否“公平正直”,司法结果、司法过程是否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的评价。从法律评价角度看,司法公正与否主要有两项标准:一是程序合法;二是实体上适用法律正确。符合这两项标准,则作为个案的司法过程就是公正的。

总的来说,司法是法治的维护者,司法的公正程度直接关系到法治得到维护和实现的程度。从这个意义来说,司法公正是法治的根本保障和核心内容。正如培根所指出的,“一次不公的判决比多次不公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决则把水源败坏了”。公正的司法不仅在于能够惩恶扬善,化解纠纷,同时也是对人们遵纪守法的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的教化,是对经济活动当事人的诚信合法交易进行规制。而司法的不公正。枉法裁判,不仅侵害了涉案当事人合法权益,使他们产生对法律和规则的怀疑,同时也会影响民众对法律的遵守和对法治的信仰,导致民众规则意识的淡漠和法律虚无主义观念的滋生,最终会损害法治的存在基础。

二、当前影响司法公正的因素

查看全文

竞职法院中层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发表我的竞职演讲,我为自己感动。当然,我知道,之所以能够走上这个讲台,是领导爱护和赏识的结果,是同事们关心和支持的结果。但我仍然为自己感动。因为,在人生旅程和事业追求中,我向着新的目标发起了冲刺。不论成功与否,在为了心中的理想而执著追求这一点上,我已经成功了。所以,我为今天的演讲起了一个题目《为信仰而歌》。

九年前,年少轻狂的我,带着学生的稚嫩和对法治的信仰,通过全省增编补员考试走进了桓台法院。那时的我,有的是激情和勇气,缺少的是睿智和成熟。在基层法庭的5年,是我不断成长的5年。5年间,我审理了400余件民事纠纷案件,执结案件300余件,件件都沁透了我的汗水。为了妥善处理纠纷,我时常漂泊在城乡之间,了解当事人的情况、做好当事人的工作。为了提高案件执结率,我时常利用晚上的时间,与同事们一起集中统一执行。我还多次远赴外省执行任务,不仅用自己的努力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积累了一定的司法经验。繁忙的工作并没有泯灭学习的热情,相反更激发了我对法律的迷恋,不断加强理论学习。1995年初取得律师资格,1996年开始研读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职研究生,1997年取得全国法院初任审判员资格。

每每这样的时刻,我并不感到累,我乐此不疲。因为,从当事人的眼中,我看到了对法治的渴望,对正义的期盼。正是他们坚定了我对信仰的追求。虽然我也遇到了很多挫折,也曾一度消沉,但仍然信仰不改、追求无悔。正是这段时光,让我真实地感受了基层司法生活,真正领悟了法治的精神所在。

后来,我被调到经济庭工作,工作相对单一,使我有时间能够对基层司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这段时间,我紧紧抓住审判业务不放松,努力把审判工作推向专业化、细致化、纵深化。共审理各类商事案件400余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司法经验和司法技术。一是注重新类型案件的审理。主审了全院第一起代位权纠纷案、第一起期货委托交易纠纷案、第一起股东权纠纷案等各类新类型案件,件件做到了准确判断性质、正确适用法律。二是突出程序意识,完善庭审程序。主审的技术秘密侵权纠纷案在全市商事审判庭审观摩中获得一致好评。三是强化判决书的写作,积极推进裁判文书改革。在判决书的写作上,理论联系实际,把事实认定与判断推理有机结合起来,逐步提高判决书的理论性、逻辑性和可读性。近三年市法院及我院的裁判文书评比中,我撰写的三篇判决书均获一等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