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文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5 14:27: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和谐文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和谐文化

论文:先进文化?和谐文化?文化和谐

文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至关重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先进文化为指导,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文化方向;要发展和谐文化,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思想基础;要实现文化和谐,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文化要件。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先进文化需要建设,先进文化重在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发展先进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突出地表现在其先进性的时代趋向和基本特征上,显著地区别于其他任何形态的文化。从时空坐标和历史方位来说,先进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既遵循历史发展规律,顺应时展要求,又具有全球视野,具有创新性;从基本性质和价值取向来讲,先进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既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又批判继承人类理性精神,延续人类智慧灵光,同时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代表人民群众要求,为人民服务;从基本功能和发展指向来讲,先进文化是能够不断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文化,它的前进方向指向人的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人的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这些基本特征和发展取向,决定了它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道德基础和文化条件。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先进文化不同于和谐文化,也不等同于文化和谐。先进文化具有和谐属性,因为先进文化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决定了它必然与时代潮流和时代精神相一致,也必然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当代社会实践相吻合。先进文化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形态的先进文化,但先进文化的和谐属性,内在地决定了每一个形态的先进文化都内涵着一定的和谐文化,也在一定意义上谋求着文化和谐。比如,先进文化承扬传统,保持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充分体现民族性,就是在谋求文化在传统与当代之间的和谐。先进文化是先进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什么样的文化建设,反映了一个政党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发展先进文化,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鲜明地表明了我们党在文化发展上的价值追求。以先进文化统领文化建设,在一定意义上内涵着发展和谐文化、实现文化和谐。但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先进文化,本身并不能等同于建设和谐文化和追求文化和谐。

与先进文化的性质界定相对应,和谐文化标明的是文化的内容及其价值取向。所谓和谐文化,就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一种文化形态,它包含对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也包括对社会发展的总体认知和评价,还包括对社会发展的实践取向和制度构建。从内容构成来看,和谐文化既有思想观念方面的内容,又有制度规范方面的内容。从思想观念上来说,和谐文化体现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认知和思考,对社会和谐目标的憧憬和追求;从制度规范上来说,和谐文化体现为人们在和谐思想引导下建立的一系列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及风险的制度和机制。从存在形态来看,和谐文化并非独立于社会文化大系统,而是融合于社会文化存在与发展之中,贯穿于社会文化的各种形式之中,它的精神内核是和谐。

查看全文

和谐文化研究

一、中华和谐文化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揭示,为我们今天的和谐文化建设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和历史借鉴,但笼统地讲“中国人从‘和’而来”是不合适的

我读到过一些文章,有的是从宇宙之和(天地、阴阳、四时之和)、天人之和、人际之和、身心内外之和、内心之和等角度来阐述中华和谐文化的丰富内容的;关于人际之和,又可以从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分别论述,具体表现为家庭和睦(父子、夫妻、兄弟之和、“家和万事兴”)、邻里和顺、上下和敬(君臣、君民、官民之和)、政通人和、协和万邦、天下和平等等,都是讲的“人和”问题。中国人做事情,经营工商业讲究“和气生财”,用兵之道讲究“内和而外威”,解决民族矛盾往往采取“和亲”政策,这些也是讲的“人和”问题。

有的学者是从以“和”为贵、以“和”为善、以“和”为美的价值论角度来阐述中华和谐文化的政治学、伦理学、美学内容的。有的学者则集中论述了中国古代“适中为和”的“中和”思想。

有的文章分别研究了儒家、道家、墨家、易学、佛教的和谐思想,还有分别对某一个人、某一本书或某一作品的和谐主题进行个案研究的。

总之,这些研究都有助于揭示中华和谐文化的内容和特征,我认为还可以研究得更深入细致一些,更加系统化一些,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资源实在是太丰富了。

抽象地孤立地讲“中国人从‘和’而来”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的反命题也可以成立,我们也可以说“中国人从‘斗’而来”。不同大自然作斗争,不从事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包括原始中国人在内的人类能够产生吗?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教老百姓进行农耕;他还尝百草,察咸苦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黄帝种植五谷,作宫室舟车,采铜铸鼎,制定天文历法,但仍“迁徙往来无常处”;因“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于是“修德振兵”,“习用干戈”,曾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在炎黄始祖生活的时代,不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就生存不下来。说他们是从“和”而来,看不到他们艰苦奋斗的一面,显然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中国人从哪里来?光和不斗不行,光斗不和也不行。和谐与斗争是分不开的。我们现在需要探讨的问题是中国人的和谐思想、中华和谐文化是从哪里来的。它是中国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经验总结,包括对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社会生活实践和科学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总结出来后又运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用以指导实践。哲学家的任务就是要阐明和谐的本质内涵及其与差异、矛盾、斗争的关系。

查看全文

和谐文化研究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近日在京举行“和谐文化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理论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和谐文化建设应注意把握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研讨。

关于和谐文化的性质和内容。与笔者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社会形态,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状态。与此相适应,和谐文化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状态相对应的一种文化状态。和谐文化既包括先进文化,也包括健康有益文化。倡导和谐文化,就是要把和谐确立为社会发展的目标,树立以非对抗的、对话协商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思维方式,形成诚信友爱的行为准则,营造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体谅、相互帮助的社会风气,培育坦诚、大度、宽容、开放的社会心理。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家认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前提,进一步提炼概括出既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又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既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又包含社会主义荣辱观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会专家认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述上,可以借鉴别国对价值观的阐述方式,力求做到内涵丰富、言简意赅,使广大人民群众乐于接受和践行。

关于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说,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同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范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和谐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处于统领地位;和谐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和丰富的思想资源,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二者一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和文化条件。

关于和谐文化建设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与会同志强调,和谐文化重在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一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二是必须坚持“双百”方针。和谐文化不是没有矛盾的文化,建设和谐文化需要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向前推进,既要大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和进行文化建设的经验,又要充分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应该正确引导宗教文化、非主流文化等,并发挥它们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查看全文

以和谐文化促和谐社会

说起和谐社会,人们总是充满期待。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28字所勾勒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和谐的文化状态。

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内容,以宽广深邃的文化眼光,深刻诠释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蕴涵着价值取向,包含着道德规范,体现着文化判断。构建这样一个社会,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必然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途径。和谐文化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是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对每个人来说,和谐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全社会而言,和谐文化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内含着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积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

积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有利于树立共同理想,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共同的理想信念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没有思想上、文化上的和谐,就难以聚集各方力量。培育和谐文化,以共同的理想和观念,把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凝聚起来,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才能形成万众一心,共创和谐的强大力量。

积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有利于培育和谐文化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撑。和谐文化的核心问题,是培育人的和谐文化精神。用和谐文化培育人、塑造人,才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才能营造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社会风尚,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

积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不仅有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良好氛围,而且有激发人们创造活力的人文环境。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谐的思想价值观念,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才能推动形成诚信友爱、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使和谐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

查看全文

弘扬先进和谐文化思考

[论文提要]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文化站开展工作一直是整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难点。本文步作者几年来在实际工作中的的得,提出了较为符合实际的几点体会和意见,可为农村文化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文化站和谐文化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愿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存在着共有的特征:那就是经济发展较慢,文化发展也相对滞后,尤其是乡镇基层文化站,更成为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已成为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文化彰显一个时代的精神,文化体现一个区域的品位,文化营造一个地方的和谐。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文化工作绝不能固步自封,裹足不前,而要穷则思变,始终站在改革发展的时代前列,起到时代急先锋的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愈是要更加重视文化工作,使乡镇文化站成为乡镇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为农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精神产品,成为普及、传播、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广大农民群众文化娱乐的主要场所。

一、创新体制机制

坚持按中办、国办27号文件明确指出的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办事:“多予少取放活”。加大政府投入,调整资源配置,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笔者认为:这方面迫切要求县乡镇主要领导人能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中办、国办精神的高度出发,能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切实关注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对文化站的人财物运作实行全方位的改革,对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干部公开招聘、竞选,引入竞争机制,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运行管理机制。对资产管理上,可按照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运行“公有民营制”、“股份合作制”、“目标责任制”等模式进行运行,其中尤以“股份合作制”最为适合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股份经营,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吸收社会经济成份共同投资兴办,投资人参与管理的运行机制,既搞活文化,又减轻政府的财力负担。

查看全文

和谐社会文化构建思考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必要性

(一)构建和谐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前提条件

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和谐文化的形成提供平台,而和谐文化又有助于引导和谐社会的建设。倡导和谐文化,有利于培育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有利于应对来自各方面文化的严峻挑战,为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我们要积极支持健康向上的文化,坚决改造落后文化和抵制腐朽文化,主动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国和谐文化的建构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二)构建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治国理政方针的重要理念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我们党在制定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时,必须以和谐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断提高和谐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在党的一切执政方式和执政行为中,要以促进和谐社会为目标,自觉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能动地将和谐精神和理念传播渗透到其中,增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因素。

(三)构建和谐文化是明确和谐社会建设方向的思想基础

查看全文

和谐文化发展与和谐社会研究论文

摘要:建设和谐文化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本文从和谐文化的认知入手,阐述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途径

关键词:和谐文化、和谐社会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这一论述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建设和谐文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一、对和谐文化的认知

所谓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它表现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总体文化体系各构成要素之间以及文化体系与它的经济基础、政治导向和生态环境之间是和谐一致、积极互动的,而不是分离、对立和相互抵消的。我们党提出的和谐文化,是一种崇尚和谐理念,弘扬和谐精神,缔造和谐社会的文化。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它是文化体系运行中的最优功能状态。其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把和谐确立为社会发展目标,树立以非对抗的、对话协商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思维方式,营造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体谅、相互帮助的社会风气,培育坦诚、大度、宽容、开放的社会心理。从静态来看,它是文化体系运行中的最佳结构状态。“和而不同”的内在本质决定了和谐文化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它不仅包括具有先进属性的文化内容,也包括健康有益以至无害的文化,甚至还包括宗教文化以至于被改造过的部分落后文化。

二、建设和谐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查看全文

营造和谐电力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推动和谐电力指明了方向。和谐文化对于创建和谐物资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企业和谐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物资”的重要意义

和谐物资的构建需要企业和谐文化作为思想基础,研究企业和谐文化对构建和谐物资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1、建设和谐文化,是公司和谐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电力公司物资公司作为公司六大资源平台的主要载体,赋予了新的定位——负责**电力公司各类物资设备的招标、采购、仓储配送工作。新的定位为物资公司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对物资公司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形势面前,过去那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以及惰性思维意识就成为阻碍物资平台发展的桎梏,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现,不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加,职工的思想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在新形势下,公司以狠抓安全、廉政、优质服务工作为载体,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重塑物资公司企业文化,为物资公司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精神动力。

2、建设和谐文化,促进了公司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近几年物资公司坚持发展和服务,在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培育了全体员工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在关注企业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企业的全面发展,形成了员工与公司的和谐发展。

查看全文

和谐:时代的文化主题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意义,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和谐文化建设。

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长期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现在,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同时还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正视并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当务之急。为此,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社会管理,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和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而且要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建设和谐文化,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但也要看到,当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的差距日益突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等等,引发出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影响着社会和谐。这些矛盾和问题之所以产生,固然有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但也与人们的文化观念关系密切。在不少人的观念中,对发展的认识存在片面性,产生了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而忽视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忽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甚至不惜付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代价的做法。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针对这些观念和做法,强调人类、社会、自然的共生与和谐,在全社会倡导协调发展、均衡发展的理念,倡导科学发展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为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建设和谐文化,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的迫切需要。现在,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人民内部也存在不同的利益关系和矛盾。比如,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贫富差距有所扩大;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急需提高;在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人们精神压力加大,一些社会成员思想行为易走极端。要解决好这些影响人民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必须继续加快经济发展、深化各方面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建设,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建设和谐文化,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培养良好心态和健全人格,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理性处理不同利益关系和矛盾,和谐相处、同舟共济,沿着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断前进。

建设和谐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事业迅速发展,成绩显著。同时,随着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等多样化趋势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文化形态等也日益多样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中急功近利、片面追逐经济效益的浮躁情绪有所抬头,创新精神、精品意识严重不足,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思潮空前活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在发展,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也在滋生蔓延。特别是在我国对外开放、学习外国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情况下,西方腐朽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也趁机进来,妄图消解和颠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破坏我国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这些情况,迫切要求建设和谐文化。我们要在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大力提倡艺术民主和学术自由,大力提倡文化创新,大力发展不同的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学术派别,推动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推动各种文艺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陈出新,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在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奋斗中,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查看全文

和谐文化促进和谐发展——写在两会开幕之际

空气质量、汽车尾气排放、收入差距、地区差别、安全生产、看病难、看病贵、教育公平、沙尘暴、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些社会关注率极高的热点,正是深化改革中亟须解决的“经济一腿长、社会一腿短”的突出问题。人们看到在过去的五年,党和政府情系民生,脚踏实地着手解决这些难题。这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策应运而生。 和谐文化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引导和支撑,成为“十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和闪光点。

以人为本: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十五”时期起步的和谐文化建设,推崇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在社会生活中,它的突出功能,就是引导人际和睦、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和谐文化给“和而不同”的文明传统,注入了新的内涵。一场又一场报告会,一次又一次电视访谈,共和国的部长们面对群众,讲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解答群众心中的疑虑。人们还记得,为了解决钢铁、水泥、电解铝投资过热等问题,中央决定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相随而来的,是各种议论甚至争论。为了统一思想,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等五部委举办的报告会上,耐心解疑释惑。和谐文化,就是这样,对于不同认知讲沟通,遇到不同意见讲疏导。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刻的“十五”时期,和谐社会战略决策的提出,深得民心,吸引人心;和谐文化的建设和推广,凝聚了不同利益群体创造新生活的意志和情感,把全国上下方方面面拧成有序改革、开拓创新的合力。

和谐文化给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三下乡”活动、“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在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中,这些活动为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净化社会风气,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五”时期开展的以人为本的公民道德教育,使尊重人、关爱人、帮助人的理念成为和谐文化创建的主旋律。

关系千家万户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得人心,给人们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学校、社区、家庭,教育、公安、司法,与未成年人相关的社会各方面,为了还给孩子们一片净土蓝天,编唱新童谣、整顿网吧、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开办家长学校……做了大量工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