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金融体制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5 13:19: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和谐金融体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和谐金融体制

和谐金融体制研究论文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突破性贡献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但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关于和谐社会的理想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把握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认识,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完成的。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合理思想,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刻阐述了和谐社会是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在内的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的一种特征;更加彻底地主张未来和谐社会不仅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应该形成和谐的关系;揭示了未来社会的摹本价值,即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

我们的党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对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进行了艰苦有益的探索。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上升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对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和谐相处的社会,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三)“和谐金融”是落实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组成

查看全文

和谐金融体制研究论文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突破性贡献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但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关于和谐社会的理想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把握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认识,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完成的。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合理思想,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刻阐述了和谐社会是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在内的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的一种特征;更加彻底地主张未来和谐社会不仅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应该形成和谐的关系;揭示了未来社会的摹本价值,即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

我们的党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对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进行了艰苦有益的探索。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上升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对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和谐相处的社会,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三)“和谐金融”是落实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组成

查看全文

浅谈入世后我国金融法律体系的发展与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法律体系是指在金融法的基本原则指导下,调整金融关系不同侧面的金融法律、法规、规章等金融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金融法律制度,共同实现金融法的任务,而形成的相互连结、和谐统一、层次分明的统一整体。金融法律体系内容相当庞杂,各国金融立法也因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和管理重点各异,内容也不尽相同,体系也各有特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金融法律体系大致可以划分为六个部分:金融主体法(组织法)、金融调控法、间接融资法、直接融资法、期货期权与外汇法(特殊融资法)、金融中介业务法。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签署了《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标志着我国入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随着我国与美国、欧盟等国家与地区关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的达成,我国离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越来越近。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通过成员方之间的谈判,大幅度减少国际贸易的关税壁垒和形形色色的非关税壁垒,推动商品、技术、资金和服务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为了实践这个宗旨,乌拉圭回合的各项协议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制定了一系列基本原则,包括无歧视原则,关税减让原则,一般取消数量限制原则,透明度原则,公平交易原则,多边解决争端原则,对发展中国家的特别优惠原则等。并且要求成员方政府必须将对国际贸易的干预、限制和妨碍减少到合理和最低的程度,目的是在世界贸易组织内部建立一个能够发挥市场机制的国际贸易秩序,建立公平,公开和以经济效益为基础的竞争秩序。毫无疑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我国的一些法律产生很大影响。

世界贸易组织是以互利互惠的多边和诸边贸易协定与协议为基础,为建设消除贸易歧视、促进成员方贸易经济发展的多边贸易体制提供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世贸协定为21世纪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奠定了法律基础。世界贸易组织作为当今世界规范国际经贸最大的多边经济组织,制定和实施的一整套多边贸易规则涵盖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当今世界经济贸易的各个方面,这些规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就必须遵循这些规则,必须承担一系列义务。封闭和狭隘的保护主义不可能发展中国的产业,加入世贸是“以开放促进改革”,加大对国内行政垄断和纵向一体化的冲击。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魏杰认为:wto(世贸组织)不仅仅是一个产业概念。wto是国际经济组织,参加wto的各方成员就必须要遵守国际规则,享有应有的权利,履行承诺的义务。我国加入世纪贸易组织谈判的首席代表龙永图表示:根据协议,中国将按照国际规则办事。遵循规则是每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应尽义务。这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过程中和入世后都很重要并且需高度注意的问题。wto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达到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wto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贸易政策审议、争端解决、服务贸易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众多的规则涉及大量复杂的规律问题,专业性也很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如果中国不能有效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必将阻碍自身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入世”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生机,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想利用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并迎接挑战,就必须了解掌握wto的宗旨、原则、规则、程序和实际运作。

恩格斯说:“法发展的进程大部分只在于首先设法消除那些由于将经济关系直接翻译为法律原则而产生的矛盾,建立和谐的法体系,然后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和强制力又经常摧毁这个体系,并使他陷入新的矛盾”。即法律体系建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所依存的经济关系发生变化,就必然要求它自身要改变以适应变化了的经济关系。

查看全文

强化金融体制革新的顶层设计

金融体制改革下一步到底改什么?答案当然是服务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金融日益广泛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研究金融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稳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针对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问题,副总理指出,下一步“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来……”。李副总理还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①而使普通居民的金融资产保值增值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将其列为下一步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很有必要。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体制性问题有哪些?下一步改革的顶层设计的关键内容是什么?这方面已经有不少讨论和议论①。这些见解有其合理性,但我们所提出的思路与他们的有所不同,看上去难度比较大。但我们认为,我们的思路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符合老百姓的需要,如果朝这个方向努力了,老百姓就会高兴,就会切实感受到权利的保护和利益的可得,这是我们进行各项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最高目标;二是可以进一步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这件事看得见、摸得着,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能使老百姓更实际、更生动、更直接地感受到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宗旨意识。老百姓的利益得到了保障,自然会对党和政府更加信服;三是这件事只要做好做实了,对实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普通居民的金融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老百姓手里有了钱,自然能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和持续发展,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稳定。

一、居民金融资产的现状

居民金融资产是居民财产的一部分,这里提到的居民金融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股票证券、保险在内的主要资产,房地产和收藏类的非金融资产没有计入。目前,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有如下表现: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总量迅速增加。根据央行的统计,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我国居民金融资产为41万亿元,负债为7.5万亿元,两项相减,居民净金融资产为33.47万亿元。②而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城乡居民金融资产仅376亿元,数额增加了889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增长的速度远远高于同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居民收入增长水平。从1978年至2006年,居民金融资产在扣除物价因素的情况下年均实际增长率为19.7%,同一时间段我国GDP年均增长为9.7%,两者差距正好为十个百分点;同时期内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2%,农村人口收入年均增长7.6%,金融资产增长率也分别比它们高出十多个百分点。③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多方面原因:一是,随着经济发展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其将消费后剩余的可支配收入以金融资产的形式储存起来以备后用;二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以后,社会保障制度发生了变革,居民面临的生活不确定因素加大,出于预防性考虑,居民的金融资产存量增大;三是,受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发展的影响,居民的投资热情高涨且资本市场持续活跃,这就拓宽了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也为居民金融资产的增加提供了基础。

(二)虽然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但目前增长速度逐渐趋缓,而且出现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从改革初期到上世纪90年代中叶,居民金融资产增长速度基本上在30%—40%上下波动,1994年以后金融资产增幅持续下降。有统计称,1978年至1996年居民金融资产年均增长31.3%;而1996年至2006年,增幅仅为15.7%,加速度明显降低。④从金融资产构成上看,目前我国居民的资产结构中储蓄存款的比例高达68%,比重明显较高,其他资产主要分布于股票、基金、债券和保险准备金等领域,其中股票和基金随着证券市场的表现波动性比较大,前几年牛市时这两项占居民金融资产的比重达1/3,一旦受到资本市场和房地产行情的影响,资金就迅速回流到储蓄中去。有专家认为,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存在着较大问题。①我们对这些观点深以为然。

查看全文

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对于农业的发展十分重视。不仅是因为农业经济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样农村经济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农村金融体系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直接影响着农村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同样,农村金融体系中出现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本文就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来详细讨论,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金融;体系问题;完善对策

农业经济关乎国计民生,对于农业经济体系中出现的问题必须马上解决。由于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制约,导致农村金融体系发展中出现许多问题。整个农村经济体系的完善关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为了更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为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农村金融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资金投入不足或是机构覆盖面不广等问题,必须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一、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与需求不平衡。由于农业作为基础行业,资金回报慢、收益低、风险高,许多银行开始减少对农村地区的放贷比例并且逐渐从农村撤离,导致农村地区的区域经济与地方资金不平衡。在经济发展中,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点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多数金融机构的服务种类单一。对于正在发展的农村经济来说,多样化的、全面的系统服务才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一些机构抽调农村地区资金而不完成支农任务,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金融体系的完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金融体系也随着农村经济的完善而完善,这要求农村地区需要建立各类金融机构满足用户的信贷需求并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由于我国乡村地区对于银行的依赖程度过高,导致融资程度较低。多数国有银行认为农村地区具有较大的风险,并且受当地经济条件约束,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规模较小,更加影响整个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各类金融机构及银行为了不承担风险,只留有一部分资金来保障基本需求,这样不但不利于扩大“三农”建设的范围,也不能合理调节整个农村地区资金与需求的平衡,导致矛盾深化并引发金融体系中的更多问题。只有因地制宜改造农村金融服务,形成线上与线下同时发展的金融服务形式,并推进管理型村镇银行与民营银行的设立,逐渐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二)传统体制制约发展。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的限制,但由于农村金融机构覆盖面不够广泛,其服务能力相比于城市地区仍有不足,包括农村信用社作为“三农”发展的金融主力军也都存在资金实力不足且贷款种类单一的问题。这意味着必须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并且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不断激发乡村建设主体的积极性。农村金融体系受到整体传统金融生态体系的制约,以农业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认为农业经济风险大、回报小,而逐渐退出农村地区转战城市,这也体现了商业银行的逐利战略。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对于生态金融体系建设不够重视,而导致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整体发展不均衡导致农村地区资金紧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长期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缺乏不仅影响着信用担保机制等机制的具体建立,我国信用担保业务发展十分落后,这影响着“三农”建设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时多数地区都忽视了农业保险机制的有效性和重要性,政府忽略了农业保险制度的建设,导致市场内部忽略了农业保险的有效性。同时,保险公司畏惧农业生产的高风险,对于农村地区的保险体制建立十分不利。农户缺乏对制度完善的认知,参与保险的积极性不高,使得农业保险体制的发展十分缓慢。

二、农村金融体系完善对策

查看全文

农村经济改革经验交流

农村金融作为农村资源配置的主体,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的一个主渠道。但是,现阶段相对于城市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农村金融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突出,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

全面推进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前提是要下大决心对现有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和调整,也就是在全面盘活农村现有资产存量的基础上,支持农业从传统型、分散型和低效型农业向规模型、专业型和高效型农业转化,引导农民从小户自耕农生产方式向股东+公司这一新型农村经济模式转移。通过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化、合作化和现代化农业组织,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实现农、工、商一体化。农村经济模式的转变,对于启动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扩大内需、缓解国际贸易冲突、解决就业、改善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尤其是对于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金融机构在农村经营的成本高、风险大、收益率相对较低,因而增加金融供给、服务“三农”的内在动力不足。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综合发挥产权政策、财税政策、货币政策、监管政策的作用,构建激励有效、未来收益稳定可期的政策扶持体系,建立农村金融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产权政策上:要突破现有法规的羁绊,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和土地管理政策,进一步明晰产权和经营权,盘活农村存量资产,促进农村经营模式转变,化解农村因无资产抵押而造成的“贷款难”与银行“难贷款”的矛盾,活跃农村金融市场。

财政政策上:对农村金融机构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包括对县域内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含保险机构、担保机构)的营业税、所得税实行大幅度减免政策或者全免政策。

货币政策上: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大幅度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减少农村地区资金外流甚至吸引城市资金流向农村。

查看全文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面临论文

[摘要]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认可,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情况并未随着人们对中小企业的重视而消失,本文在对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难的现状、成因及现行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关于完善相关政策的意见,试图以信贷融资为突破口,找到打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之门的途径。

[关键词]信用环境风险控制扶持体系

国际上通行的界定中小企业的标准是:员工在2000人以下,年销售额3亿元以下,企业资产4亿元以下。

按上述标准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达到3000多万户,它们对GDP的贡献以达到50%以上,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对税收的贡献占到40%多,并连续5年对出口贡献率在60%以上。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独特功能,如激活市场竞争、增进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等均为经济界人士所认可。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及中国当前独特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等因素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是融资面临着许多企业自身难以克服的经济、制度以及法律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其目前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即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比重过高,外源融资比重过低。这直接导致了企业资金成本过高,同时分散了企业的控制权。

查看全文

银行合规演讲:垒合规文化基石 建和谐孝感大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您们好!我是来自新型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孝感农业发展银行的李逦。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垒合规文化基石建和谐孝感大厦》。

回顾历史,当看到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当听到黄香扇席温衾的传说,当想起孟宗哭竹生笋的佳话,我深深为这浸漫着渊源深厚的孝文化而感动。渊源深厚的孝文化底蕴传承她的后辈具有一种合规、忠诚的优良品质。

什么是合规呢?我认为,合规就是合乎规范,包括大的规章制度,也包括小的规则秩序。我按照次序第___个走上演讲台,是合规;大家安静地坐在这里听演讲,也是合规;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是合规,在工作中恪尽职守更是合规。古人云:矩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圆。也就是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过去的二十多年,全球金融体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也在向纵深推进,银行不再仅仅是拉存款、放贷款,简单的收收付付,还可以发债券、卖基金、卖保险,大量的金融产品让人眼花缭乱、金融衍生产品也层出不穷。诚信、合规、尽职的职业价值观念已经成为维系金融市场有序推进改革、业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然而,我们不能忘记,有的单位由于合规文化建设不到位,规章制度缺乏执行力,造成风险隐患和管理漏洞,安全事故频发,导致国家资金损失。究其原因,主观上是一些思想不纯者合规意识不强,制度观念淡薄;客观上在于单位合规管理不到位,覆盖面不广,被思想不纯者“钻空子”。这里昭示一个真理:金融业务愈发展合规文化愈重要。

查看全文

农村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探究论文

一、农村金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健全的农村金融管理体系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证

国家近几年从法律上赋予县级人民银行领导和监督管理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业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职能,使现有人员在开展农村金融工作时有法可依,能够更好更快地促进新农村建设。而且各级银监管理部门通过认真落实《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在县域农村地区增设金融机构,鼓励为农村提供更多的资金,为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完善的组织保证。

(二)农村金融机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

进行新农村建设,资金是关键因素。近年来,各金融机构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业务范围不断扩展。单从邮政储蓄来看,其贷款业务由原来的只存不贷,改变为又存又贷。而且,为了加快推动新农村建设,国家还成立了一系列的新型农村金融结构,这些按照商业可持续发展原则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初步形成了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金融服务格局,为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同层次的资金需要提供支持。

(三)农村金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支持

查看全文

以人为本、城乡统筹:“无税时代”农村改革新课题

农村的改革关系到我们改革的全局。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实现建立和谐社会。如果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不了,农村的改革不能到位,农民的问题解决不了,对于农村人口占多数的我国来说也不能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谐社会就不可能建立。

相对过去历次改革而言,当前中国农村改革面临新经济环境下的新课题,那就是,随着税费改革进入新阶段,特别是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时刻的临近,农村怎样实现在“无税时代”的各项改革。

“无税时代”的“三大核心”问题

在2006年全部取消农业税的背景下,即将推进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也是农村改革中层次最深、环节最多、难度最大的改革,它实际上要解决好三大核心问题。

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过去是以乡镇教育为主,在税费改革的过程当中,中央已经明确提出“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现在看来,中央和省已经在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方面承担的责任还不是很明确,所以下一阶段义务教育改革实质上是加大省级以上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平性。

乡镇政府的改革。就是要建立一个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政权的机构。过去税费改革以前乡镇政府都是收粮收款,现在免征农业税之后很多地方乡镇政府人浮于事的现象非常突出,通过改革,给农民减负也会给政府消肿。乡镇基层政府及其行政单位,特别是事业机构,确实非常庞大。现在媒体关注的焦点就是怎样推进乡镇基层政权的改革。这几年国家一个大方向的改革就是撤并乡镇。据统计,从1998年开始,全国已有25个省份基本完成乡镇撤并工作,5年撤并7400多个乡镇,平均每天撤并4个。撤并乡镇,精简机构,分流人员。湖北襄樊经过改革,全市乡镇内设机构由527个减为255个,减幅达51.6%。

查看全文